成都外国语学校 2023—2024 学年度上期 12 月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堂考试 150分钟,满分 15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使用 2B铅笔填涂;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的社会结构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
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
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同心圆波纹的性质,是根据生育
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这个关系网络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
儒家最考究的“人伦”,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
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纹波浪向外扩张的“推”字。他先承认一个己,
推己及人的己,对于这己,得加以克服于礼,而后顺着这同心圆的伦常,就可向外推了,从
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而天下。
在差序格局里,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群己界线从来也是不清不楚的,国也不过是从自
己这个中心里推出去的社会势力里的一圈而已。所以,可以着手的只有己,克己就成了社会
生活中最重要的德性。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推出来的,是私人联系的
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
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有删改)
材料二:
重新审视费孝通水波纹比喻之后的解释,我们不难发现费孝通心目中的“差序格局”是
一种立体多维的结构,既包括横向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远近亲疏的“差”,也包含纵向的等级
化的“序”。依我看,这个讲究尊卑上下的差序格局靠四个基本机制来维系。
第一,通过权利与义务的失衡来维系尊卑大小的差别,而这种不平衡不对称又经由一系
列伦理规范而加以合法化。在这个机制下,位在上者比位在下者享有更多的权利,也因此而
可以对位在下者施行权力;而位在下者则对位在上者负有更多的义务,特别是服从或听话的
义务,同时在权利和权力两方面则处于劣势。例如,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四伦都体现着
这种权利与义务不对称不平衡的特点。而当朋友关系发展到结义兄弟时,上尊下卑的不对称
机制便会通过“兄弟”一伦的规范而发挥作用。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之后的关系模式以及梁山
泊众好汉之间的等级差别便是这方面的例子。
第二,通过对资源的控制来维系尊卑大小的差别。以家庭生活为例,家长通过“家产共
有”的方式而使其他成员依附于自己。根据同一逻辑,在帝国时期,皇帝可以随意剥夺其臣
民的私有财产,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高一语文试卷第 1 页(共 8页)
{#{QQABJYKEggiIAAAAARhCAQX4CAKQkAGAACoGgBAIMAABQRNABAA=}#}
第三,通过非正式的礼俗和正式的法律来惩罚敢于向尊卑上下差序提出挑战的社会成员,
并因此而进一步巩固建立在差等之上的秩序。前者如位于下者不可以对位在上者直呼其名;
后者如《大清律》规定,杀夫罪要重于杀妻罪,伤害兄长之罪重于伤害幼弟之罪,而辱骂父
母的逆子甚至可以判处绞刑。这里,罪行和惩罚之轻重取决于罪犯与受害者之间的等级关系。
以下犯上,自然要罪加一等,因为在私人生活中的犯上往往会埋下在公共生活中作乱的种子。
这便是孔子说的:“其为人也孝师,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者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第四,通过某种制度化的社会流动渠道使许多人得以逐渐或突然提升自己的社会位留,
从而获得更多的权力和尊严。这种流动机制在改变个人位置的同时强化了尊卑上下的等级结
构本身,因为每一个历尽艰辛爬到上层的人都自然会尽力维护尊卑之差等,以便自己可以充
分享受苦尽甜来的满足。这在私人生活中便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之后的变本加厉:在科
举制度中是“十年寒窗苦,终为人上人”式的踌躇满志;在官场上则是“一朝权在手,便把
令来行”的迫不及待。
(摘编自阎云翔《差序格局与中国文化的等级观》)
材料三:
当社会急剧转型、农村迅猛发展的时候,我们还可以从《乡土中国》的阅读中得到颇具
价值的启示。因为,作者所关注的并非只是当时的农村问题,而是整个中国文化传统问题,
是中国文化传统与社会变迁的问题。
我们可以引用梁治平在其《古代法:文化差异与传统》一文中所说的一段话来印证上述
观点:“一个被称作传统的东西,如果确实符合传统这个词的真实含义,那么,它就不仅仅
是一个历史上曾经存在的过去,同时还是个历史地存在的现在。因此,我们不但可以在以往
的历史中追寻传统,而且可以在当下生活的折射里发现传统。今人对于历史的关注和对传统
的兴趣,恐怕主要是从这里来的。”费孝通先生在《乡土重建》中也表达了上述观念:“传
统的方式不但有记载可按,而且有现实的生活可查……”
明白了“传统”的这一层面的意义,我们便可重新看待和挖掘《乡土中国》的当代价值。
如在《乡上中国》中,费孝通提出了用不同标准来对待和自己关系不同的人的传统社会的“差
序格局”,但是局限于乡土社会的层面,在此书中的“差序格局”仅主要适用于亲属关系及
其投影的地缘关系。这一乡土社会理论中的“差序格局”概念可能无法适用于当代日趋复杂
的人际关系。但是黄光国在其书《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中继承发展了“差序格
局”理论,将人际关系分成工具性关系、混合性关系和情感性关系,三种不同的人际关系则
分别适用着不同的交际法则——公平法则、人情法则以及需求法则,以此来分析中国人情关
系中的游戏规则及其思考过程。这种聚焦于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法则的研究,是从现实中发
现中国人注重人情与面子的人际交往关系的传统,并延续和发展“差序格局”理论的一种很
好的例证。
(摘编自胡成《(乡土中国)与传统文化的重建》)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费孝通认为,中国社会结构的格局是“差序格局”,是从自己这个中心向外推出去的,
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而天下。
B. 阎云翔认为,费孝通的“差序格局”不仅有横向上的亲疏远近的关系,而且有着纵向上
的讲究尊卑上下的等级化特征。
高一语文试卷第 2 页(共 8页)
{#{QQABJYKEggiIAAAAARhCAQX4CAKQkAGAACoGgBAIMAABQRNABAA=}#}
C. 阎云翔认为,差序格局中不同等级的权利与义务是失衡的,这种失衡性会经由一定的伦
理规范调整加以均衡化。
D. 梁治平与费孝通观点相似,他认为传统不只是曾经的过去,也是当下的存在,传统可以
在历史中追寻,也可以从当下发现。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差序格局”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一个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在当前社会转型的
过程中,依然颇具启示意义。
B. 材料一用形象化的比喻,阐述“差序格局”同心圆波纹的性质,接着论述了这一社会结
构格局“推己及人”的联系方式,强调了“克己”成为重要德性的原因。
C. 材料二从伦理规范、资源控制、奖惩机制以及社会流动诸方面,阐明讲究尊卑上下等级
差异的传统社会结构“差序格局”得以维系的原因。
D. 材料三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探索了《乡土中国》的当代价值,虽然作者完全否认“差序格
局”理论在当代的适用性,但是也有人延续发展了这一理论。
3. 下列《论语》中的语句,和“差序格局”中“推己及人”的特征表述不一样的一项是(3
分)
A.“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B.“其身正,不令而行。”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 材料二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作简要说明。(4 分)
5. 如何有效避免“差序格局”在现代生活中产生消极影响?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老街吃家
刘建超
老街人爱把食客分为三种。
一种为吃货。吃货是最招饭铺里待见的那群人,想生意兴隆,就要有成群结队的吃货。
吃货只管饭菜顺口,呼呼啦啦尽往嘴里扒拉食物,撑得肚圆胃胀,打着饱嗝方舒服。一种称
吃客。吃客是店里的老主顾,熟悉大厨手艺,而大厨也知吃客口咸口酸,调剂得吃客味蕾全
开。据传有位吃客跟着大厨吃了十几年炒面,大厨换主家,吃客一路相随不离不弃。一日大
厨有事,就让徒弟给吃客做了炒面。炒面上桌,吃客只吃了一口就吐了,说这不是你家大厨
的手艺。徒弟只好把炒面端回。大厨一笑,把炒面倒回锅里,双手抓面揉搓了几下说中了。
徒弟再端上去,吃客尝一口,嗯嗯,就是这个味。还有一种人被称为吃家。被称为吃家在老
街就是最高荣誉了,他们类似于在电视餐饮大赛节目中的美食家评委,会吃会做会摆活,譬
如今天要给您说的费爷。
老街很古老,九个朝代的皇帝都曾建都于此,老街人开店做生意也或多或少地滋生了些
情怀,即便是用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期望能调剂出古都的文化底蕴,这样显得有格调、有格局。
老街吃家就能把吃文化张扬得流光溢彩。
高一语文试卷第 3 页(共 8页)
{#{QQABJYKEggiIAAAAARhCAQX4CAKQkAGAACoGgBAIMAABQRNABAA=}#}
正是清晨匆忙时分,街上都是急匆匆奔走的人,许多人手里拿着早点,边走边吃。费爷
一身休闲唐装,脚踏千层底布鞋,背着手,仰着头,平稳走在老街青石板路上。
熟人打招呼,费爷,您老去哪啊?费爷头不低,步不停,喝汤。您老今儿个是去哪家喝
汤?大石桥火街羊肉汤。
火街羊肉汤?才开张的铺子啊。您这“老吃家”去给新铺子捧场?
费爷微微笑着,不再回话,踏上大石桥。
老街有句谚语:吃喝不用瞅,只管跟着吃家走。费爷的身后就跟随了一群吃货。
生在古城,食在老街。外地人来老街吃个热闹,老街人却是要吃门道的。
在古城开个汤铺不难,难的是在老街开个汤铺子。老街人喝汤都喝成精怪了,嘴巴刁钻
认熟欺生、爱逛老店铺,不太凑新店铺的热闹。你若开个新汤铺子,如果没老街吃家的光顾,
三五年也别想在老街兴起。唉,还就这么邪。
费爷是老街公认的“老吃家”。老街洋洋十里,上百家的饭铺,他都能给你数叨一遍。
费爷对老店铺的饮食文化故事更是如数家珍。在老街,吃着佳肴,听着吃家给你数叨着店铺
的趣闻轶事,那才算得上享受。
费爷站在铺子前,并不急着进店,背着手看着店门上方的牌匾。
费爷自言自语道,火街羊肉汤这几个字撇捺放纵,笔画粗重,尤其这火字,夸大捺脚,
雄健足可扛鼎。颜黄融化合度,磅礴大气。不必见款就知是老街写家高德位的风格,定是高
德位的后人高满堂所书。
火街羊肉汤的老板叫袁成,四十开外的豫西汉子,憨厚豪爽。老板袁成迎出店外,拱手
作揖连连点头称是。
费爷进店坐下,一碗羊汤,不放盐,不放辣,两个火烧。随着费爷一同进店的人也附和
着,一碗羊汤,不放盐,不放辣,两个火烧。
费爷说,火街,又叫双龙街。诞生了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两位天子。据传太祖
诞生时,赤光照耀,满街通红,故名火街。
咱们老街人的生活习俗就是从宋朝那会儿延续下来的。羊汤也是太祖太宗的喜好,火街
的羊肉汤可是强势了上千年了呀。
羊汤端上,费爷端起碗先嗅了嗅,嘴贴着碗沿轻嘬一口。懂行的都知道,老街人喝羊汤
是喝甜汤的,这个甜就是不放盐、淡的意思。
熬羊骨头汤你也达到七八成了,费爷说。上好的羊汤,羊,要当天宰杀,羊骨砸断铺在
锅底,再将成坨的羊肉羊杂铺在羊骨之上,放入自家的香料秘方,一锅汤烧开,中途不能再
兑水,慢炖八个小时以上,这叫原汤原味。
费爷又夹起一片羊肉,眯着眼看看,放入口中慢嚼,说,羊是当地改良品种的绵羊,远
闻清香,近闻不膻,肉质鲜嫩,味美清口。
费爷有滋有味地又喝了几口汤,说,添汤,双份辣。
吃货也跟着喊,添汤,双份辣。火烧一掰四牙儿,泡入红油汤中,呼呼啦啦满屋人喝得
热汗淋漓,大呼过瘾。
费爷说,这汤稍显不足的是你用的葱花是外地大葱,应该用本地南关小香葱,压膻气,
入味快,不粘牙。
袁老板点头称是。
高一语文试卷第 4 页(共 8页)
{#{QQABJYKEggiIAAAAARhCAQX4CAKQkAGAACoGgBAIMAABQRNABAA=}#}
袁老板的妻子,望着费爷的背影,说,费爷帮着咱开这汤馆,咱这汤真有费爷说的那么
好?
袁老板看着腿有残疾的妻子,想着家里卧床不起的儿子,没接话,只望向外面。太阳已
升上了丽景门,老街,就笼罩在温润的阳光下……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大早,费爷就走在了老街青石板路上,碰到熟人也头不低,步不停,他将前去给
袁成新开张的汤铺店捧场。
B.老街是浸染过九个朝代皇帝的紫气的老街,老街的店主做生意有情怀、有格调、有
格局,与老街的吃家相得益彰。
C.费爷对袁成所制作的羊汤进行了细细品味与鉴定,虽然发现其汤有明显不足,但不
动声色,仍对此加以高度肯定。
D.费爷这个人物的形象特点很鲜明,文中运用了烘托等多种描写手法对其进行塑造,
人物形象显得更有立体感。
7.关于小说开头介绍老街食客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街食客层次不一,最高层次属吃家,其次是吃客,最招饭铺待见的是吃货。
B.文中对老街三种食客的介绍,体现了老街饮食文化上的浓厚氛围与历史底蕴。
C.文中所述老街一位吃客的故事,旨在通过吃客行为来强化其所占的历史地位。
D.文章开头对老街食客中的三种类型进行了详细叙述,引出下文吃家费爷的出场。
8.刘建超的“老街”系列小小说既有历史的厚度,又融进浓烈的地方文化气息。请结合小
说内容简要分析。(4分)
9.小说的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
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
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
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阴、陶沔居徂徕山,日沈饮,号“竹溪
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
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
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
已醉,左右以水颒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
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
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
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
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
高一语文试卷第 5 页(共 8页)
{#{QQABJYKEggiIAAAAARhCAQX4CAKQkAGAACoGgBAIMAABQRNABAA=}#}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
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
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文宗时,诏以白
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10.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案标号填在括号内。(3 分)
注意:如果多选或者少选,都不得分。
时宋若思 A将吴兵 B三千 C赴 D河南 E道 F寻阳 G释囚辟为参谋 H未几辞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字,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对人称字,以表尊敬。
B.少,稍微。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少无适俗韵”的“少”意思不同。
C.当,判罪。与曹操《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中的“当”意思不同。
D.黄老,指黄帝和老子。儒家以黄、老为祖,因亦称儒家为“黄老”。
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白天资聪颖,爱好广泛。他十岁时通晓诗书,他喜欢纵横术、击剑,喜好喝酒,
想当游侠之士,轻视财产而乐于施舍。
B.李白被人赏识,曾受称赞。苏颋、吴筠、贺知章、永王璘、郭子仪都很赏识他,贺
知章更是认为他可以和蔺相如相比。
C.李白才思敏捷,富有才华。他醉酒稍醒时,为玄宗撰制乐章,挥笔成文,词章婉转
华丽而意精旨切,毫不停留思索。
D.李白仕途坎坷,人生不顺。他虽受玄宗赏识,但未得重用。李璘起兵失败后,他被
流放夜郎,大赦后又受到牵连入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4分)
(2)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4分)
14.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请结合
文本概括他蔑视权贵的表现。(4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歌子
苏轼
苒苒中秋过,萧萧两鬓华。寓身化世①一尘沙。笑看潮来潮去、了生涯。
方士三山路,渔人一叶家。早知身世两聱牙②。好伴骑鲸公子③、赋雄夸。
【注】①化世:治世,政治清明而有德化的时代。②聱牙:乖忤违背。③骑鲸公子:指李白,
俗传李白醉骑鲸鱼,水中捉月。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开篇妙用叠词“苒苒”“萧萧”,音韵和谐优美,表现出时令变化和两鬓状态。
B.“寓身”句中词人以“尘沙”自喻,表明自己是清明时代中的一粒沙尘,感叹个人的渺小。
高一语文试卷第 6 页(共 8页)
{#{QQABJYKEggiIAAAAARhCAQX4CAKQkAGAACoGgBAIMAABQRNABAA=}#}
C.词人认为方士求仙、渔人泛舟虽清静恬淡,却不及追随李白写下雄奇诗文有滋味。
D.本词属于小令,语言晓畅,虽有用典,但并不艰涩,且用韵工巧,使全词格律整齐。
16.本词与《念奴娇·赤壁怀古》抒发的情感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10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回想起刘裕挥师北伐、收复中原故土的历
史事实,把其形象地概括为振奋人心的“ ▲ , ▲ ”两句。
(2)《劝学》中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
以改变原来的 状况的两句是“ ▲ , ▲ ”。
(3)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 ▲ ”一句写弹奏前试弹校音的动作,“ ▲ ”
一句写弹奏琵琶过程中的不同动作。
(4)《师说》中韩愈准确地把握住了时代的症结,洞穿了士大夫的心理,“ ▲ ,
▲ ”就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5)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 ▲ , ▲ ”两句,表达了
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题。
近来,苏东坡又火了。苏东坡早已不仅仅是个古代的文学人物、政治人物,而且成为一
个不断生长的文化符号。苏东坡从众多文人中脱颖而出,除了他具有传奇丰富的人生故事、
儒释道于一体的人生观和诗文书画俱佳的才华,还因为他塑造了令人神往的文化人格。
苏东坡的文化人格有何特别?首先,虽苏东坡“只缘身在此山中”,但一生始终秉持勇于进
言、经世济民。朝堂上,他能在王安石变法时直陈得失,丝毫不计个人之利害;贬谪中,他
并不灰心丧气,更未就此躺平,每到一地,他总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力求造福一方百姓。其
次,苏东坡有着超然物外、宠辱不惊的人格魅力。纵览苏东坡的一生,他虽也曾深受恩宠,
名头大,官位大,但也曾饱受贬谪之苦,人生起伏更大。他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能够“一蓑
烟雨任平生”,让生活在苦难中开出花来。
其实,苏东坡的热度从未消减,历朝历代谈论、研究、追随他的人多得不计其数。今天,
我们在各种文艺作品中讲述苏东坡、吟咏苏东坡,也是在呼唤苏东坡身上的那种文化人格。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4 分)
19.在论述苏东坡的文化人格时,文中使用了“躺平”“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地鸡毛”等词
句,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1题。
加入空心钢球的水球为什么会变“懒.”了呢?原来,这跟物体振动的固有频率有关。周
期性外力施加在物体上,物体会发生受迫振动,外力频率与物体固有频率越接近,振动就会
越剧烈而发生共振。外力施加到水球上,水会发生振动,加入一枚钢球后, ① ,就
不容易引起共振了。
高一语文试卷第 7 页(共 8页)
{#{QQABJYKEggiIAAAAARhCAQX4CAKQkAGAACoGgBAIMAABQRNABAA=}#}
在地面上的水里放一个球, ② 。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现象,挑水时,在水桶表面
放一片荷叶来减缓水的振荡,就是 ③ 。这个减振原理还被应用于航空航天,比如航
天器分离时加速度比较大,这时会用到颗粒阻尼器,它具有吸能作用,可以减少航天器和人
受到的冲击。
20.下列各项中,和文中加点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翠翠心中那个古怪的想头,“爷爷死了呢?”便仍然占据到心里有一会儿。
B.我们的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以为宇宙只包含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
C.“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D.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日益紧密。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海德格尔说:“人生充满劳绩,但仍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怎样才是诗意地栖居?这
值得我们思考。有人认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诗意地栖居,有
人认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是诗意地栖居,有人认为“安得广厦千
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诗意地栖居,有人认为“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是诗意
地栖居……
赏经典诗文,品诗意人生。你如何理解“诗意地栖居”?请就此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高一语文试卷第 8 页(共 8页)
{#{QQABJYKEggiIAAAAARhCAQX4CAKQkAGAACoGgBAIMAABQRNABAA=}#}成都外国语学校 2023—2024 学年度上期 12 月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1. C
2. D
3. A
4.①举例论证。如用刘关张桃园结义后的关系模式,具体形象地阐释“上下尊卑不对称机制
会经由伦理规范发挥作用”这一理论;②引用论证。如引用孔子的话,有力地论证了私人生
活中的伦理关系和公共生活秩序的因果关系。
5.①完善权利和义务的均衡化;②完善对社会资源的公平合理化分配;③推进社会法治体系
建设,确保司法公正,杜绝人情、礼俗对司法的干扰;④完善公正、开放的社会治理体系,
避免因血缘、地缘等关系造成社会不公。
6.C
7.C
8.①本文交代了老街很古老,九个朝代的皇帝都曾建都于此,火街的命名来源以及火街的
羊肉汤有着上千年的历史,老街人的生活习俗是从宋朝那会儿延续下来……这些内容都具有
历史的厚重感,增添了老街的神秘色彩。
②本文写老街人开店做生意有情怀、有格调、有格局;吃家能把老街的吃文化张扬得流
光溢彩;作为老街公认的“老吃家”,费爷对喝汤的步骤很懂行,对老店铺的饮食文化故事
更是如数家珍;新店铺的牌匾为老街写家后人所写;等等。处处体现了浓烈的地方文化气息,
营造出特定的文化氛围,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9.①情节上:照应了费爷给新铺子捧场一事的原因,对袁老板的妻子的发问进行了释疑。
②人物上:丰富了人物形象,“袁老板看着腿有残疾的妻子,想着家里卧床不起的儿子”
等句子突出了费爷扶贫济困的形象特点。
③主题上:揭示了小说的主题,点出了老街人美好的人性光辉。
④效果上:“太阳已升上了丽景门,老街,就笼罩在温润的阳光下……”一句意蕴悠悠,
使文章生出一片温馨,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10.EGH
11.D
12.B
13.(1)(贺知章)在玄宗面前说起他,玄宗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议论当代的事情,李白进
献了一篇颂。
(2) (李白)曾经乘着月色和崔宗之从采石到金陵,穿着皇帝所赐的锦袍坐在舟中,好
像旁边没有人一样。
14.(1)让高力士为他脱靴子。(2)不以皇上亲近的人为意,傲慢、放荡不羁。
参考译文:
李白,字太白,是兴圣皇帝九世孙。他的祖先于隋朝末年因为犯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龙
初年,他的父辈从西域逃回来,客居于巴西(在今四川)。李白出生的时候,他母亲梦见太
白星,因此给他取字叫太白。十岁时就通读诗书,长大成人以后,隐居于岷山。所在州郡凭
有道科举荐他,他没有应举。苏颋担任益州(今四川成都)长史时,看见李白,非常惊奇,
说:“这个青年是才智杰出的人,如果再稍加努力,增加点学问,便可以同汉代的司马相如
相比。”然而李白爱好纵横家的那一套术数,学击剑,想当个游侠之士,轻视财产而乐于施
舍。后来,李白又客居任城(今山东济宁),同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于徂
{#{QQABJYKEggiIAAAAARhCAQX4CAKQkAGAACoGgBAIMAABQRNABAA=}#}
徕山,整天沉醉于酣饮之中,号称“竹溪六逸”。
天宝初年,李白南游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和吴筠友善。吴筠被召入京,因此李白也
到了长安。李白在长安,前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慨惊叹地说:“您,是
个天上贬下人间的仙人啊!”贺知章在玄宗面前说起李白,玄宗就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谈论
当代的大事,李白于是献上一篇赋颂。玄宗皇帝赐李白吃的东西,并亲自为他调羹,下诏命
他为翰林供奉。李白和酒徒还在街市中醉酒。玄宗皇帝坐在沉香子亭,突然之间心里有些感
慨,想听演奏歌唱李白的歌词。于是召李白入宫,但是李白已经醉倒,左右侍从用水洗他的
面,酒醉稍醒,拿笔给他,他提起笔一挥而就,下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一气
呵成,不留馀思。玄宗爱他的才华,多次召见并设宴招待他。李白曾陪玄宗皇帝饮酒,醉了,
让高力士替他脱鞋。高力士平素为朝中显贵,把替李白脱鞋当作耻辱,于是他就挑剔李白诗
中的毛病,并加以附会,用来激怒杨贵妃。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总是从中作梗加
以阻止。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亲近的人接纳,愈加桀骜不群,放荡不羁,和贺知章、李
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酒中八仙人”。李白恳切请求引退
还居山林,玄宗皇帝也就把金锦赏赐于他,让他回去。李白漂泊于四方,曾在夜色之间借着
月色,与崔宗之乘船从采古矶至金陵(今江苏南京),身上穿着皇帝所赐宫锦袍,坐在船中,
好像旁边没有人一样。
安禄山起兵造反,李白辗转于宿松(今属安徽)和匡庐(今江西庐山)之间。永王李璘
聘请他到幕下当僚佐。及至永王起兵,他就逃回彭泽(今属江西);永王失败了,李白按照
罪行说来被处斩。当初,李白游并州(今山西太原),曾见郭子仪,郭子仪认为他奇特。郭
子仪曾经犯法,李白救了他,他才免受到处罚。以至李白论罪当诛的时候,郭子仪愿解除官
职以赎李白之罪,于是朝廷下诏,把他长期流放夜郎。恰逢朝廷大赦天下,又回浔阳(今江
西九江),因为某一件事获罪下狱。那时宋若思率领三千吴地的士兵将前往河南(今河南洛
阳),取道浔阳,把李白释放了,并且聘任他为行军参谋,不久,李白辞去参谋之职。李阳
冰任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白去投奔他。代宗即帝位后,召李白任左拾遗之职,然而在
这时候李白已经死了,终年六十多岁。
李白晚年颇好黄老之学,经牛渚矶来到姑孰(今安徽当涂),喜欢谢朓终老的青山,他
也想在此地终老。等他死了,先葬在青山东麓。唐文宗时,下诏以李白的歌诗,裴旻的剑舞,
张旭的草书,合称为“三绝”。
15.C
16.①时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感叹。本词说渐渐地中秋又过,自己已是两鬓花白,与《念奴
娇·赤壁怀古》中“早生华发”一样,都表达了时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感叹。
②功业未就、平庸无为的自嘲。本词说自己为清明时代中的一粒沙尘,有感叹个人渺小,才
华无法施展之意;《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将自己与年少得志、意气风发的英雄人物对比,突
出了对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自嘲。
③超脱尘世、忘怀得失的旷达。本词说“笑看潮来潮去”,希望与李白相伴,写下豪迈诗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说“人生如梦”,但以酒祭洒江月等,都体现了词人看透世俗、超脱
尘世、忘怀得失的旷达。
17.(1)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2) 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3)转轴拨弦三两声 轻拢慢捻抹复挑
(4)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5)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18.苏东坡虽“只缘身在此山中”,但一生始终秉持勇于进言、经世济民的立世准则。
19.①未“躺平”写出了苏轼面对贬谪的乐观旷达的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写出了苏轼不
{#{QQABJYKEggiIAAAAARhCAQX4CAKQkAGAACoGgBAIMAABQRNABAA=}#}
受自身遭遇的影响,一心为民。“一地鸡毛”写出了苏轼不幸的经历。
②这些现代化的口语用来描写苏轼,通俗易懂,让读者更明白苏轼的经历和精神,富有时代
气息,也使苏轼在不幸的生活经历中积极乐观的形象更为鲜活。
20.B
21.①水球固有频率会发生改变
②水的振荡就会减缓
③用到了这个原理
22.作文
略
{#{QQABJYKEggiIAAAAARhCAQX4CAKQkAGAACoGgBAIMAABQRN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