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1 11:0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
【教学目标】
正确认读“德、鹊、蝉”3个字,读准“渚”“见”等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释、想画面等方法理解难懂词语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背诵诗文。
通过借助注释、结合资料、参考点评、诵读诗文、由所读诗文展开联想等方式理解古诗词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体会借景言情的写作手法,通过比较阅读,体会《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的不同情感。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发挥想象和联想,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
体会《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的不同情感。
【教学难点】
由所读诗文展开联想理解古诗词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体会借景言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图文转换,引入课题:
1.游戏开课“看图猜诗句”,出示图片,猜诗句。
2.游戏升级,“根据画面说诗句”。
3.导入新课,齐读课题。
二、学习《宿建德江》
(一)解诗题——引入新诗。
1.指名读诗题。(指名读)
2.师介绍建德江,齐读诗题。
(二)读诗文——诵读理解。
1.同位互读《宿建德江》,读准字音。
2.再读古诗,读出节奏和韵律。(指名读)
3.齐读古诗。
(三)明诗意——提出问题,寻找方法。
1.理解诗意。借助注释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体会情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理解诗人的愁绪。(板书:愁)
3.提出问题。这“愁”自何来呢?这“客愁新”又该怎样理解呢?(“客愁新”变红)
(四)品词句、借资料——理解两种愁绪。
1. 品析词句,理解羁旅思乡愁绪。
2.结合资料,理解仕途失意之愁。学生自读资料,理解孟浩然是因为仕途不顺而愁。
.由“烟渚”感受愁绪。理解词语“烟渚”,联系资料,谈出新的体会。
小结:我们眼前浮现的,不仅是沙洲上的烟雾,更仿佛感受到这笼罩诗人的心头上的愁。
创设情境,情感朗读。动画,教师渲染。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两种愁绪。A.思乡愁。B:仕途失意之愁。
小结:我们刚才借助诗人的生平资料,就对这“客愁新”体会的更深入了。男女生合作读。(五)学习“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感受借景言愁。
情景带入。诗人的眼前出现了新的景象:一起读——“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出示诗评。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写的就是月下景色,很多名家点评过。(出示点评录音:野惟旷,故见天低于树;江惟清,故觉月近于人。下二句不是写景,有‘愁’字在内。)
提出疑问。这两句明明是写景,诗评家为什么说“不是写景,有‘愁’字在内。”再读读整首诗,联系诗人的心绪体会。(学生结合旷野、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感受诗人的愁绪。)4.渲染朗读小结:(板书:借景言愁)是这首诗的一大艺术特色,也使这两句成了千古名句。我们参考名家点评,(板书:参考点评)就感受到了这一特色,理解更深入了。
三、学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合作学习同样是月夜景色,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的情感又有什么不同?
2.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要求:朗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理解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资料,理解情感。参考诗评,感受“喜”。思考词人是怎样把这“喜”表达出来的。(学生交流:从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到的、想到的几个方面来写。)小结:这就是借景言喜啊。(板书:喜)。
四、对比两首诗词,引导课外拓展。
1.对比朗读。再次体会不同的情感。
2.拓展作业。诗是凝练的语言,不同的人读诗会有不同的理解。布置拓展作业。
3.总结:请你用上这些方法,去读更多的古诗,体会诗歌情感,感受独特的艺术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