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22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语文22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1 12:00:5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22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会写“哉、巍、弦”三个字。
借助注释、资料、结合语境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意思,感受文言文语言之美,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并能背诵。
凭借语言,展开想象,感悟“知音”深情和知音文化,感受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借助注释、资料、结合语境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意思,凭借语言,展开想象,感悟“知音”深情和知音文化。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言文。伸出手指,一起写课题。
2.鼓是什么意思?伯牙鼓琴就是——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课前,大家已经都预习了课文,那课文你们读的怎么样呢?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
2.课文读完了,你觉得哪句话比较难读,需要大家的帮助?预设一:乎是文言虚词,在这里没有实在的意义。读的时候,善哉乎、魏巍乎要连在一起读。(标停顿符号)听老师读。请你也像老师这样画出停顿。谁来试试?你来读。请你再来试一试。(2.3位)大家一起读。预设二:还有哪儿比较难读?无人提,问:最后一句你会读吗?谁来试试?这句话中有两个“为”字,它们的读音一样吗?在文言文中,我们可以结合注释了解字词的意思来确定多音字的读音。下面,请大家结合注释读一读,想一想,该怎么读?谁能结合注释,说说这两个“为”的意思。是的,第一个“为”是以为、认为,所以读二声为。第二个是——不再为他人古琴,所以要读四声为。像我一样,标出拼音和停顿。
3.难读的句子大家都会读了,那这整篇文言文你能读好吗,谁来试一试?来,我们一起来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4.课文读到这里,这篇文言文讲的是谁和谁之间的故事?板书:伯牙钟子期是的,文章讲的就是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的故事。
(三)再读课文,读懂知音
1.知音之曲伯牙当时弹的究竟是哪首曲子?想不想听一听?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倾听,一边听一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引:这优美的琴声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琴声中你听出了有什么?预设 1:激昂高亢之处我仿佛看到了巍峨的高山。预设 2:浩荡汹涌之声让我仿佛看到了浩荡的流水。评:你很会听,你听出了高山流水之形。这样的画面对应的是课文中的哪一句话?请你读出来。这么美妙的琴声让我们一起倾听一起读。方鼓琴——2.引出知音伯牙弹的这首曲子就叫做《高山流水》。同学们,你们知道伯牙为什么要弹高山奏流水呢?伯牙希望自己像高山一样巍峨挺拔,像流水一样浩荡汹涌,这就是伯牙之志。是呀,如高山如流水的琴声,正是伯牙的志向,是他高远的心志和情志。谁能读出他的志向来?让我们一起读读他的志向,读:方鼓琴——钟子期既听懂了他的琴声,也听懂了他的志向,他们真是一对知音呀!板书:知音同学们,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是知音呢?无须太多言语,就能读懂对方的心志,这就是知音。
3.初识知音请大家再次默读这段话,用笔圈一圈,从哪个地方最能看出来他们是知音?师巡视指导。(少选、方)指导:方就是刚刚的意思,伯牙刚一鼓琴,钟子期就听出来了,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呀!还有吗?“少选之间”什么意思?时间那么短,伯牙刚弹完,钟子期很快就明白了伯牙的琴意,这就是知音。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感受二人的心有灵犀。现在老师来做伯牙,你们来做钟子期。我们来配合,读出他们二人的心心相印。配乐读。
4.读懂知音同学们,你知道他们俩的身份吗?伯牙是春秋时期一位有名的琴圣,而钟子期只是一位山野樵夫。知道樵夫是干什么的吗?就是在山林中靠打柴为生的人。一位琴圣,一位樵夫,他们却成为了知音。你对知音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它与什么无关?那又与什么有关?是呀,知音不分身份高低贵贱,而是看两人是否志趣相投,心有灵犀。伯牙每每弹奏高山流水,他心里都会想到一个人,那个人是——钟子期他为什么会想到钟子期?而钟子期每每看到高山流水,他也会想到——伯牙,想到伯牙弹奏的乐曲,想到伯牙乐曲所表达的志向。5.三解知音两个人心里都始终牵挂着彼此。于是,伯牙决定来到山中,再次寻找钟子期。可是这一次,钟子期却不在了。师配乐朗读。钟子期死——这句话中,哪些字词打动了你?用笔圈一圈,同位之间互相说说打动你的理由。预设一:破琴绝弦就是摔破琴扯断弦。伯牙为什么要扯断琴弦?此时伯牙会有怎样的心情?请读出你的理解。伯牙以为,世界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你再来读读这句话。预设二:还有哪些字词打动了你?终身不复鼓琴一位热爱弹琴、技艺高超的琴圣为了自己的知音却决定终身不复鼓琴。请读出你内心的感动来。从伯牙破琴绝弦、不复鼓琴的举动中,你对知音有了什么新的认识?(生:只弹给知音听,知音已死,就不想再弹琴了)知音难觅呀!正是伯牙破琴绝弦的举动,才谱写出了一首流传千年的知音之歌。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感受伯牙失去知音的决绝与痛苦。钟子期死——配乐读。
(四)诵读课文,读出情感
1.同学们,这篇课文前半部分表达了知音相遇的什么心情?板书:喜后半部分,破琴绝弦表达了失去知音的什么心情?一个字(悲)板书:悲这一喜一悲,也正是这篇文言文结构的精妙之处,文章虽短小,却韵味无穷,感人至深。
2.播放音乐。请同学们想象这样一幅画面:薄雾冥冥,淫雨霏霏,伯牙抱琴站在钟子期的墓前,他心中一定有千言万语。可是,纵有千言万语,更与何人说?
3.谁能读出伯牙此时内心的感受?指一生读。——伯牙鼓琴
4.是,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带着你对知音的理解,也带着你的感受一起读。5.能把这篇文言文背诵下来吗?请大家自己先试一试。好,一起来背一背,试一试。
(五)传承知音文化,感受经典魅力
1.知音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成为了一种最美的情感,也成为了传统文化给予我们的一份美好馈赠。
2.知音是孟浩然与孟郊的志趣相投。——钟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渴求知音赏,也是李白发自内心的孤寂与呐喊—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知音是王安石笔下的心心相印——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结束语:同学们,百年也好,千年也罢,知音的故事代代流传。此时此刻,我们还在课堂上读着伯牙子期的故事,伯牙鼓琴的曲调似乎还在耳畔回响,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虽然知音难觅,但我们要始终心存美好,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下课。
(六)作业:1.背诵全文。2.发挥想象,增加一些细节,用现代汉语改写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