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1 12:0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以“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为人文主题,展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起抗争的百年沧桑,字里行间都包含了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是本组的第二课,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本文采用了点面结合、交叉描写的方法刻画英雄人物。二、学情分析
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发生时间距离现在很久远,而现在的小学生出生在新时期,生活条件较好,受苦较少,他们很难想象到战争时代的苦难和当时危急的情况,很难理解壮士们的做法,这样就不利于激发起他们真正的感情,所以要善于引导,通过故事背景的介绍、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朗读的培养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日寇的仇恨。六年级学生能通过自学读懂课文的内容,但对于关键字词的理解和感悟需要老师的引导,对于作者刻画英雄人物的方法则需要老师的点拨与引导。
三、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掌握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字的书写规律,能联系课文读出“昂首挺胸、坚强不屈”“坠落山涧”等词语背后的色彩。
2、初读课文,能运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章主要情节。
3、结合课前预习查找资料,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斩钉截铁”、“举”等关键字词的作用,感受五位战士对敌人的仇恨,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5、初步了解抓住人物动作语言、“交叉描写”、“点面结合”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运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章主要情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斩钉截铁”、“举”等关键字词的作用,感受五位战士对敌人的仇恨,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难点:初步了解抓住人物动作语言、“交叉描写”、“点面结合”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直入课题,总结问卷。
师:这是一篇革命文学作品。通过整理同学们关于革命文学作品的调查调查问卷,老师发现同学们已经读了一定数量的革命文学作品,而且积累了一些阅读革命文学作品的经验。【展示学生问卷内容】带着这些学习经验,让我们开启今天的学习之旅。【设计意图:用问卷形式唤醒学生对于革命文学作品的已有学习经验,找到学习困难点。】
学习任务一:读准、读好生字词,由词入境。
昂首挺胸气壮山河热血沸腾斩钉截铁有什么发现?应该怎样读好?
叽里呱啦 滚落山涧 横七竖八 粉身碎骨这组词语都是描写——日寇的。
追溯“寇”字资源,引出背景资料。看,这是寇字的演变过程。宝盖头代表着家,元是指人的头,右半部分是指拿着棍子,合起来的意思是拿着棍子闯进别人的家敲打别人的头。师读句子: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晋察冀根据地在哪,日寇又是如何大举进犯的?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资料了解一下。从背景资料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背景资料的出示,让学生入情入境地了解 1941年,日寇对晋察冀根据地的扫荡,对晋察冀根据地的重要作用、狼牙山的重要军事地位、以及战争形势有所了解,为下文学习课文进行背景铺垫。】
学习任务二:利用思维导图,提炼小标题,梳理课文内容。危急之下,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课本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开头。
【出示接受任务】,接下来,故事又是怎样发展的呢?请同学们运用找关键句,提炼关键词的方法概括小标题,完成思维导图。已经完成的,小组内交流一下。生讨论交流。好,我们请这个小组的同学结合你们组的思维导图,说说后面的故事。谁有不同的想法。五个小标题,就是五个战争场面。请同学们快速找一找,在这五个场面里,作者对主人公的称呼有什么不同?
学习任务三:探究战士变为壮士之谜。为什么选择道路后,称呼变成壮士了呢?请你联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找答案。【大屏幕出示第三自然段内容】谁来说说。【生说因为他们选择了棋盘陀】选择:选择的是一条什么路?-------死路,从哪儿看出是死路?文中有一处很简短的环境描写,谁找到了?---三面悬崖绝壁,看,这就是狼牙山,危峰兀立,直插云天,貌似狼牙,因此得名,民国易县志稿载:棋盘陀。。。。。。从这段资料里,你知道了什么?是呀,三面都是如刀削斧劈的悬崖绝壁。剩下一面呢是-----怎样的敌人?凶恶的数以千计的敌人!选择通往部队主力的方向,还有可能活命,而选择了这条路意味着-----?是的,死路一条!!这哪里是在选择路啊,这分明是在选择他们的生与死【板书生死之选】A、 一般人面临着生死之选,都会有着及其复杂的心理,可是他们选择这条死路的时候是怎么选的?生:毫不犹豫-----用文中的一个词叫做斩钉截铁!你能斩钉截铁地读一读马宝玉的话吗?面临着生死之选,马宝玉仅仅说了一个字:“走!”字,从这个走字和一个叹号里你读出了什么?读出了他态度的坚决。带着这种理解,谁再来读读马宝玉的话。一个走字,如此决绝!战士们有没有犹豫?---热血沸腾,紧跟。谁来读读战士的表现。C、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狼牙山下有一条易水河,两千多年前,燕国太子丹曾在这里诀别了刺秦王的壮士荆轲,好友高渐离唱出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千古绝唱,两千多年以后,易水河畔,狼牙山上的五壮士们选择这条死路之时,何曾想过要复还?!看----班长马宝玉-----(师生接读)战士们----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他们的称呼改变了吗?明知死路而决然赴死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探究“战士”与“壮士”称呼的不同,找到“选择绝路”这个场面,在字里行间感受五壮士面对生死时毅然决然的选择。】
学习任务四:研读顶峰歼敌,探究写作密秒。出示学习任务:壮士们在狼牙山顶峰又有着怎样英勇的表现呢?让我们静下心来,拿起笔,认真地读一读课文四五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看看哪个细节打动了你的心。在关键的词句旁写一写你的理解和感受。 读了顶峰歼敌,哪个细节让你难以忘怀?生交流:【预设:】1、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见过磨盘吗?看,正常人想搬动这么大的石头都难呢!何况马宝玉此时已经受伤了。他仍然把这磨盘大的石头怎么样?---举了起来。把举换成搬行不行?将磨盘大的石头高高举过头顶啊!是什么力量让这个受伤的人做出这惊人一举?你能读出马宝玉的这种仇恨吗?一个举的动作,七个字的言语,两个感叹号,就把马宝玉对敌人的仇恨刻画的淋漓尽致。我们一起读出马宝玉的仇恨。
(2)战士们怎样砸的课文没写,但有一个句子能让我们想象到战士们是怎样砸的,联系下文看看: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见过天上下雹子吗?什么样?噼里啪啦,非常快,非常密集。多大?鸡蛋般大的雹子已经很罕见了,它们又快又密集我们可以想象,但磨盘大的石头比喻成又快又密集的雹子合适吗?说明什么?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读出战士们誓死杀敌的决心!
(3)看,在这两句话里,作者细致描写了人物的动作、语言、运用了感叹号,恰当的比喻就让我们想象到了当时那扣人心弦的场面。在这一部分中,像举这样的动词还很多,请你找一找,画下来。这一个个动作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连成一副感人的画面,谁读好这些动词,读出战士们的英勇豪迈!指生读。推荐读。
(4)同学们看,在这五部分内容中,顶峰歼敌这部分内容是作者刻画得最具体,作者是怎样将这幅场面写具体的呢?预设: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具体来写。是的,抓人物的动作、语言是将此场面写具体的原因之一。再看!发现了什么?(写完五壮士后就紧跟着写敌人的表现,一边写壮士,一边写敌人,这样交叉来写【板书】。写敌人的表现是为了------突出壮士的英勇无畏。)再读读这一段,看:前面是从整体上来写五位壮士,这是从面上整体写,后面写了胡福才,重点写了马宝玉,这是从个体,也就是点上来写,这样的写法叫做-----点面结合【板书】一个场面里既有群体表现的描写,又有个体的具体描画,这样才能让整个场面层次清晰,富于变化。明白了吗?快速看看还有哪个场面用到了点面结合?【出示第二自然段】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找到最能打动心灵的语句,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探寻英雄的壮言壮行,走进英雄内心,探究场面描写中“点面结合”“交叉描写”的作用。】
学习任务五:聚焦插图,赏写结合。顶峰歼敌后,弹已尽,力已竭,群众和主力部队已经远去,他们的任务胜利完成,而他们的生命也即将走向尽头。当代画家詹建俊用油画的方式再现了五壮士跳崖前的场面,而这幅油画作品被收录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更被多个版本的语文教材采用,成为经典的课文插图。请你仔细观察油画,可以选择人物群体,也可以选择一个个体,写一写你看到的,你想到的。生交流狼牙巍巍,易水汤汤,五位英雄的壮举永远铭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师生接读。
【设计意图: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进行点面结合描述场面的训练,做到读写结合】
(七)探究“英雄与普通人”一寸山河一寸血,历史不容忘却。建党百年征程,无数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与鲜血染红了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我们称他们英雄。如今,山河已无恙,英雄应笑慰。【播放山河无恙视频可去,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在英雄的光环下,他们其实是一个个普通人,他们是儿子,是母亲,是妻子,是丈夫,他们有血有肉,有爱有恨,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你们认为,是什么,让这一个个普通的华夏儿女成为了英雄?生交流。或许我们从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华夏文明里能找到答案。齐读: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楚辞·国殇》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习近平八、回扣壮字,升华情感。最后请拿起你的手,和老师一起再次书写壮字:爱国心、民族义,顶天立地;易水寒,狼牙巍,气壮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