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搭船的鸟》
教学目标
观察规范书写“翠”,积累背诵第二自然段。
学会细致观察的方法,仿写螳螂的外形和动作。
通过学习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激发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学会细致观察的方法,仿写螳螂的外形和动作。
三.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出示课题
师:瞧,谁来了!学生看视频(播放视频)猜出翠鸟。引出课题,板书《搭船的鸟》。
检查预习,学写生字齐读词语。
教师运用教学助手闪屏检查词语。
教师讲解多音字“啦”。出示“翠”。学生观察“翠”在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学习细致观察外形方法。
作者是怎样遇见这只翠鸟的?生用原文回答。通过读课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呢?生答美丽、漂亮。(板书外形美)从哪看出来的呢?出示第二自然段: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生找出羽毛、翅膀、长嘴、翠绿、蓝色、红色等
师小结:作者通过描写翠鸟的羽毛、翅膀、长嘴这些重点部位以及这些重点部位的颜色特点(板书 颜色特点),写出了翠鸟的外形很美。
指导朗读。(1)师配乐范读。(2)学生练读。(3)教学助手抽号,学生朗读。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朗读。教师引出细致观察(板书 细致观察)
生背诵、教师检查,镂空出示:我看见_________,_________啊!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它_______。
学习细致观察动作方法。
找出动词。文中哪个地方还是作者的细致观察?生答第四自然段翠鸟捕鱼。快来看看它是怎样捕鱼的?出示第四自然段: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翠鸟捕鱼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答迅速、敏捷。(板书 动作快)从哪看出来的?冲飞衔站吞。
师小结:作者通过一系列连续性动词准确连续地(板书 准确连续)写出了翠鸟的动作迅速、反应敏捷。
指导朗读生边读边想像。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朗读。同桌比赛朗读。
教师总结
教师根据板书,和学生一起概括回顾细致观察方法: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抓住翠鸟颜色鲜亮、重点部位特点突出,写出了它的外形美。通过一些列连续的动词,写出了翠鸟的动作很快。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多么——喜欢—— 这只鸟啊!(板书 喜爱)
(六)学以致用,合作学习
师:我们变身小作家,仔细观察螳螂的外形和螳螂捕虫时的连续性动作,播放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
2.学生汇报交流。
3.学生练笔。它浑身_______________, 它的头是______________,它的脖子是________________,它还有________。只见,它的身子_________,它的头_________,它的前爪___________。突然,一只虫子落在了螳螂的面前,只见它_________。
4.教师巡视指点,教学助手直播课堂。
5.师生点评。教学助手投屏展示学生小练笔,学生点评,教师利用教学助手及时圈画修改。6.学生修改,同桌互评小练笔。(教学助手展示修改过程)
(七)以德育人,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用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