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七学习主题 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综合测试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2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每题正确选项的字母序号填写在答题框内)www-2-1-cnjy-com
题号 1 2 3 4 5 621世纪教育网 7 8 9 10 11 12 13 14
选项
1.“黄袍加身”的成语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历史故事?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
2.订立“澶渊之盟”的是 21·cn·jy·com
A.北宋与辽 B.北宋与西夏
C.南宋与金 D.南宋与西夏
3.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有 2-1-c-n-j-y
①辽 ②西夏 ③金 ④蒙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
4.“流芳百世与遗臭万年”能和下列哪组人物搭配比较相符?
A.秦桧与宋高宗 B.岳飞与秦桧
C.秦桧与宋钦宗 D.岳飞与忽必烈
5.在北方蒙古高原上,长期过着游牧与狩猎生活的一个古老民族是
A.契丹族 B.蒙古族 C.党项族 D.女真族
6.在我国古代的下列朝代中,疆域最辽阔的是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7.两宋时,进行海外贸易必须接受哪个机构的管理
A.市政司 B.市舶使 C.十三行 D.海防局
8.北宋东京娱乐场所里专供舞台演出的地方叫
A.瓦子 B.勾栏 C.瓦舍 D.团
9.如果你生活在宋代,想了解商业信息和商谈生意,最好去
A.瓦子 B.瓦舍 C.茶馆 D.勾栏
10.著名的瓷业生产中心景德镇兴起于
A.唐朝 B.北宋 C.元朝 D.明朝
11.回族形成于 [来源: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A.秦朝 B.汉朝 C.宋朝 D.元朝
12.下列哪项是成吉思汗的业绩
A.建立蒙古政权 B.灭亡南宋和统一全国
C.正式定国号为 D.相继灭亡西夏与金
13.“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的王朝是
哪个民族建立的?
A.契丹族 B.回纥族 C.蒙古族 D.满族21世纪教育网
14.我国古代对台湾的称呼有多种,元朝时称
A.夷洲 B.流求 C.琉球 D.台湾
二、材料解析题(共1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4分)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请回答:
(1)这首诗讽刺的是哪朝统治者荒淫腐化,只图偏安江南,不思恢复北方失地和中原故都的丑态?(1分)
(2)杭州当时叫什么?(1分)
(3)汴州在当时叫什么?今天的地名是什么?(2分)
16、阅读下列材料(3分)
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 1)新的手工行业是指什么?(1分)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1分)南宋时,发行的纸币称为什么?(1分)
17. 阅读下列材料(8分)
“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天骄”结束了蒙古大草原部落间的纷争,建立了强大的蒙古汗国,忽必烈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⑴“一代天骄”是指谁?(1分)21教育网
⑵“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是指哪个朝代?(1分)它的都城是哪里?(1分)这个王朝是在哪一年统一中国的?(1分)
2·1·c·n·j·y
⑶简述忽必烈的主要活动。(4分)
三、问答题(共7分)
18.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
请回答:
⑴“故都”指哪里?是今何处?(2分)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⑵国家财政收入依靠“东南财赋”,说明了什么?(2分)
19、阅读下列材料:
从三国时期起,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唐朝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以后,移动的速度加快。两宋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简述我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的原因。(3分)
21cnjy.com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 A 3 A 4 B 5 B 6 C 7 A 8 B 9 C 10 B 11 D 12 A 13 C 14C
二、材料解析题
15(1)南宋(2)临安(3)东京 开封
16.⑴棉纺织业。
⑵交子。 会子。
17.⑴铁木真。
⑵元朝。 大都。 1279。
⑶①建立元朝;②灭南宋;③推行汉制;④重视农业生产。
三、问答题
18.⑴临安。 杭州。
⑵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 南方赋税收入增加,成为南宋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柱。
19.⑴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⑵南方相对安定;
⑶自然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