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百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百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1 11:01:49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策英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及选泽性必修中册第一至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T(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特殊的人一定会写出特殊的诗。这些诗特殊在什么地方呢,我把它们称作“详之新声”与
“学之别体”。前者的意思是说它是中国诗词传统中的一个新形态,后者是说它是现代学人学术
研究的一个有机部分。
先说“诗之新声”。作为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新形态,它的审美气质是明显不同于席诗的,
詹诗的特点之一是“以气胜”,甚至是特别反对才学与议论的。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盛赞盛店
诺公,他批评宋初的详是“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宋诗的一个突出诗点就是在
诗中“论事、说理、讲学衡文”,与唐代诗学推崇的“济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常美迎想不同,对
诗歌形式的刻意枸造,对主休市关情感的理性推敲是宋诗的一个基太技术手段。正如前人所说
“唐诗主情”“宋诗主理”,“主理”就是有思想、有学术,这也是现代学人之诗的一个基本特色。王
国维在《宋代之金石学器中有一句话,“近世学术多发端于宋人”,其实不光是近世学术,现代学人
的旧体诗词也是这样。如吴说宋诗是现代学人的“远源”,那么它还有一个不太容易注意到的
“近源”,那就是在跪清民初比校活跃的司光体诗。晚清民初的特点在子它是中国史上又一个
“易代”时期,在这样的时期里,不仅最容易产生新思想,也容易产生新情感,前者往往构成新学
术的对豪,而后者则多半可以更新文学作品的内容,中国每一个“易代”之际,都有不同寻常的
好作品出来。但大体说来,由于近代中国水深火热的现实,人们对晚清民初的文学艺术浩动,关
注是相当不够的。这很可能是一说到同光体诗,大家都比较百生的原图吧。同光体诗的最大特
点,一是“喜用冷僻故实”,二是“寄托遥深”。读同光体诗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要有相当深厚甚至
博杂的文史功底,二是要有一种很刚强的审关心态才能硬着头皮解读下去。
同光体诗人的“喜用冷僻故实”与“寄托遥深”,也怜好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为现代学人之诗
奠定了基本范式,在形式方面,学者的文史典放取代了诗人的直观经验并成为文本中最重要的
诗眼,在内容方面,立在学术主体上的“理”取代了传统抒特主体的“情”成为主要的方面。如
马一浮先生特别喜欢在诗中使用罕见的生僻字,如陈宾恪先生喜欢用非同寻常的僻典。还有-一
个饶有趣味的现象是把西方历史学故引入中国旧体诗中来。如胡小石《解酲》的“招魂谁似幽都
好,欲把灵均换但丁”,再如吴世昌《清平乐的“不见班超投笔,拜伦悔作诗人”。如吴不知道“但
丁”“拜伦”是谁,那将很可能再次产生“项羽拿破仑(轮)”式的现代诗学笑料。但最豆要的地方
是在内容上,借助于现代学术的理性特神的启蒙与洗礼,现代学人不仪在主体素质上远远超出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但因其‘喜用冷僻故实’的特点”原因表
述不当,原文是“由于近代中国水深火热的现实”。
2.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并论证了二者的关系”错误,材料并没有论
证二者的关系。
3.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是一篇学术文章”分析有误,原文说汪辟疆的
《秋思八首》“其实很像一篇学术文章”,但并不真的是学术文章。
4,①同光体诗人的“喜用冷僻故实”与“寄托遥深”,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为现代学人之诗奠定了
基本范式,这是“诗之新声”的既有框架。②“诗之新声”的创新体现为:把士大夫的“伦理之
志”提升为一种建立在理性批判基础上的“独立之精神”,把传统的“自然之情”发展为一种经
过现代启蒙之后的“自由之思想”。(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抓住关键词语“既有框架”和
“创新”,再从文中找到相关信息,最后分点作答即可。
5.①“学之别体”是现代学人的一种原创性成果,它有两层结构。一是“诗中有学”。“学之别体”
的学术与传统学术不同,需要注释才能读下去,读诗可以长学问。②二是“诗中有人”。继承
着旧日世家传统、生存在时代夹缝中的诗人用诗歌文本的方式记录下未定型的、连自己都弄
不明白的情感、思想与学术,来表达生命体验。(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阅读材料,找到文中有关“学之别体”
的信息,将要点分点概括即可。
6.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相关内容的能力。勒妮焦虑的主要原因是担心大家看到她提
包中的书,这与世俗的门房形象太不相符
7.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欲扬先抑”与“悬念”错,第①段介绍的
都是勒妮的实际情况,没有“抑”,也不存在什么“悬念”。
8.①猫咪肥胖慵懒,是因为“吃了本该属于我的食物”,与文中写勒妮买菜的情节相照应。②猫
咪是大众眼中的门房标配,是勒妮掩饰真正自我时的最好伪装,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了勒妮聪
慧、谨慎的形象特点。③猫咪叫列夫,不大在融入同类方面下功夫,与勒妮一样,在粗陋的外
表下自有其个性灵魂。猫与勒妮相通相惜,共同诠释着“刺猬的优雅”这一内涵。(每点2分,
答对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的重要情节的能力。答题时从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即可。
9.①人们对职业(阶层)有着根深蒂固的看法(刻板印象),勒妮迎合着人们的看法需求,却又用
自己的方式破解,过着完全不同于人们理解中的门房的生活。②知识与艺术是富人们的专
属,勒妮一生贫穷,却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沉醉于艺术的美妙中。③社会中的所谓精英们身
居要职,生活奢华,却傲慢自大,精神贫瘠;勒妮贫穷丑陋,却聪敏、细腻,有着非凡的优雅。
④生活中人人都以各种理由装出一种高大、高尚的状态,但勒妮心中有“大”,呈现的却是“小”
的状态。(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
·24-230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