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1 19:1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 古诗词三首:《长相思》
【教学目标】
会认“榆、畔、聒”三个字,掌握多音字“更”。
正确、流利地朗读本首词,通过借助注释等方法,理解长相思的意思。
体验提炼读词的基本方法,尝试拓展运用。
【教学重点】
把握重点字词,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意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
理解“夜深千帐灯”和“故园无此声”这两句诗词。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吟诵对比,回忆词的特点
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这幅图里藏着我们学过的一首古诗,谁会背?(古诗:《秋思》)作者张籍的思乡情就寄托在那家书之中。
这幅呢?谁记得题目?(词:《清平乐·村居》)这是我们四年级学的一首词,一起吟诵,来回忆一下。
仔细看!他们有什么不同?(诗、词对比,回忆特点)预设:(1)词有词牌名(2)古诗每句字数相等,词长短不一(3)词分上阙和下阙
4.师总结:词有词牌名,分上阙下阙,字数不一,被称为长短句。
二、自然导入,多重诵读,感知词的音律
1.读好词牌名
(1)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 21课《古诗词三首》中的《长相思》,这也是一首词,长相思是他的词牌名,我们一起读。
(2)思是什么意思?长相思呢?(预设:思念;长长的思念;深深的思念;隽永的思念)谁能读出长的感觉思的味道?(指生读;齐读。)
2.了解作者
(1)预习单中要求大家了解他,你知道了哪些他的信息?(学生交流)
(2)老师也搜集整理了关于他的资料请你读一读,大家仔细听,了解一下。(指生读)
(3)我们今天学的这首《长相思》,就是作者纳兰性德跟随康熙在冬巡祭祖行军途中写下的。3.读得正确流利
(1)预习时请大家读正确流利,谁会读了?
(2)指生展示,随机正音。
(3)出示生字,指生组词读。
(4)指导书写“榆”
a.你觉得把一个字写美观,需要注意什么?(结构、压线笔、写在田字格中间)
b.师详细指导书写技巧,并范写生字。
c.学生练习,教师随机指导。
(5)了解“榆关”
a. 教师介绍榆关的形成原因以及关外和关内的不同。
b.了解了榆关,带着理解,再来读词
4.读出停顿节奏
(1)本课的多音字——更,为什么念第一声呢?引导:多音字的读音,我们就应该根据他在词句中的意思来判断。
(2)你熟悉的成语或者古诗中有含这个字,也读一声的吗?
(3)温故而知新,现在你一定对更有了更深的了解。它和什么有关?和什么时候的时间有关?师: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一更大约两小时。
(4)现在你来读“风一更,雪一更”你体会出什么?怎么体会出来的?
(5)作者连用两个“一更”,这是一种修辞手法,你知道是什么吗?(反复)
(6)指导朗读:作者反复运用“一程”,写出了风急雪骤,经久不息。请你来读。风雪一更又一更,男生读。风雪一更再一更,一起读。
5.初试词的韵味
(1)“更”是后鼻音,这首词中后鼻音的字还不少呢?快找找看看,你一定有所发现!(每句的最后一个字都是后鼻音;押 eng韵)
(2)这就是我们中华诗词的韵律美。读时把韵脚拖长了,就能读出押韵的味道来。师生配合读上阙指生读下阙指导读好最后三个字的音断意连,余音绕梁。指生读全词,体会一韵到底的感觉。
三、品读诗词,移情想象,体会词的意境
(一)回忆方法,理解全词
1.大家看,课后习题有这样的要求。出示:借助注释,理解《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同桌交流。(指生读)
2.除了借助注释,你还有哪些理解词句的好方法。(预设:借助插图、查字典、联系上下文)3.根据喜欢的方法自己理解《长相思》的意思,然后和同桌交流。
4.指生交流意思,并相机指导。
(二)移情想象,体会意境上阙---万里行军图
1.读上阙,想画面1.看,国学大师王国维这样说诗词———(出示: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言长”是词的重要特点之一,不是篇幅长,而是说韵味悠长,能带给我们丰富的想象和回味。
2.听老师读上阙,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3.你根据什么想象的这幅画面的呢?(预设:抓住关键词语、联系生活实际等)
4.补充资料,想象画面
(1)这段路程到底有多远多艰难呢?我们一起看一看那段行军路线。(配乐出图)师:1682年,纳兰性德作为御前卫士,陪同康熙皇帝从北京出发,前往盛京祭告先祖,最终到达吉林省,康熙一行七万人,队伍绵延二十里,跨越了三个省,往返共八十多个日日夜夜。2.同学们,这多么的人,这么远的路,这么长的时间,你又仿佛看到什么画面?
(2)师:同学们,我们在榆关的这畔,而将士们去往了榆关的那畔,有诗词这样描写那畔的景象。(出示诗配画)请两名学生读: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3)了解了这些,想象将士们行军的艰难,读出自己的感受(相机板书:行之难)
5.感情朗读(好一个行军难啊,女生读!)(长路漫漫,目的地还在遥远的那畔,一起读。)上阙---夜晚宿营图
(1)白天将士们跋山涉水,晚上安营扎寨,又是怎样的画面呢?瞧!你看到了什么?(预设:有很多帐篷,里面亮着灯;帐篷外风雪交加)
(2)这样的画面,作者用了五个字来概括-----生:夜深千帐灯。
(3)七万人的营帐呀!一眼望不到边,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你能把这种壮观的感觉读出来吗?指三人连读。(预设指导:此时是夜晚,这是一种静谧的壮观。)
(4)(配乐):白天那么辛苦,该早早休息,可是营帐的灯都还亮着,将士们在做些什么呢?(预设:给家人写信、包扎伤口、商量计划)预设评价:家书十五行,行行早还乡啊!你看到他们还在做什么?为了第二天的安全行军。多不容易呀!
6..这么多的画面就在这短短五个字中蕴含着,读!生读:夜深千帐灯。下阙---深切思乡图
(1)同学们,词的上阙从万里行军图,到夜晚宿营图,白天的动与夜晚的静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初步体会到了将士们丰富的情感,接下来让我们走进纳兰性德的营帐,请大家默读词的下阙,试着体会他的情感。
(2)生默读下阙,并交流感受。
(3)(预设:体会到他在思念家乡)引导从哪儿体会到的?
(4)思念家乡的纳兰性德会是心情?
(5)在孤独痛苦中,外面风雪的声音让诗人觉得怎么样?从哪儿看出来的? “聒碎 ”(6)同学们,我们看“聒”这个字,左边是“耳”,右边是“舌”,汉字有意也有情。看,嘴巴发出的嘈杂声音,像弓箭一样刺入了耳朵,让人多不舒服。
(7)纳兰性德的故园在哪儿?(北京)难道北京就没有风雪声吗?为什么说故园无此声呢?(预设:北京有亲人陪伴)
师:同学们,纳兰性德曾在另一首描写故园的词中这样说:出示词配画:忆当时,垂柳丝。花枝,满庭蝴蝶儿。
师:留在诗人心中的故园一花一木一水一物都是那么美好。他夜不能寐还会想到些什么呢?来,拿出小练笔,写下来。师巡视时指导。
师:(配乐)此时,纳兰性德想到在故园哪些美丽的场景呢?(学生交流)6.帐外风雪聒噪,故国温暖宁静,这样的动静交织在一起,也难怪作者感叹—— 生:故园无此声。7.如果上阙是行之难,下阙应该是什么?(引导并板书:思之切)8.这仅仅是纳兰性德的心声吗?还有谁的?(其他将士)
师:词的下阙从“千帐灯”,聚焦到了“一帐灯”,从帐外的风雪之声写到了帐内的乡梦不成,我们一步一步体会到了纳兰性德和将士们长长的相思,谁能读出这绵长的思念?生读。
师:多么令人感动,上阙壮观的征途场景和下阕人物细腻的心理形成鲜明的对比,下面男生读上阙,女生读下阕,再来体会那深长的意境。
师: 纳兰性德与将士们明明心系故园,为什么还要身向榆关呢?(板书:心 身)(预设:保护皇帝;保卫国家)师相机引导评价。
词组鉴赏,吟唱升华,回味词的情韵。
顾名思义,长相思这个词牌多用来写什么内容啊?
古今有很多文人都填过不同的词。出示:这儿有三首《长相思》,这样看,你又有什么发现?每一种词牌都有固定的字数、句式和韵律。
纳兰的这首《长相思》,被誉为“古今思乡诗词中的经典”。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这样评价——出示(学生读):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4.多高的评价呀!让我们再次诵读这首《长相思》,来体会那浓浓的思乡情。(配乐朗诵全词)5. 词在古代被称为:曲词、曲子词,原本是用来唱的,让我们随着《经典咏流传》的旋律再次感受长相思。可以大声跟着唱。(播放歌曲《长相思》)
请会的同学展示。我们都要加油,只要敢于唱,就能唱出自己的旋律,成为经典传承人。五、分享词作,拓展阅读,迁移运用
读了长相思,老师有一些触动,也仿照长相思的格式写了一阙词,只有上阙,分享给大家。(雨潇潇,雪潇潇,行军路上霜草摇,思乡梦渺渺。)
谁想尝试一下?同学们也一定可以,课下请大家填一填下阕,也可以用这种格律,写一写自己的思念之情。
3.还请大家
(1)拓展阅读:搜集纳兰性德的作品,读一读,也可以试着吟唱。(2)比较阅读——阅读南唐李煜的《长相思一重山》,比较两首词的异同之处。
4.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们不在一个学校,相见不易,我会想念同学们的聪慧、积极地表达,可爱的笑脸,你们会想念我的什么呢?就让我们继续这段长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