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西门豹治邺》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6《西门豹治邺》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1 15:2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豹、聚”等11个生字,会写“豹、派、媳、妇、淹、浮”6个生字。
2.能借助关键词,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要内容。
3.明白简要复述课文时,要区分主要情节和次要情节,主要情节多说一点,次要情节少说一点。
4.能通过“合一合、删一删、变一变、连一连”的方法,简要复述课文第1~9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重点:梳理“摸清底细——惩治巫婆和官绅——兴修水利”三个情节,简要复述课文。
难点:能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置疑
1.同学们,漫长的历史中有许多俊杰,他们优秀的品质和杰出的作为流传千古。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另外一位俊杰的故事,一起来学一学《西门豹治邺》。
2.“豹”的第五笔是撇弯钩,要写出弧度,勺的撇要穿插在第二个撇的下面,左边的豸旁表示猛兽,右边是勺字,请大家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呢?
预设:西门豹治理邺县的事。
4.看来通过扩充题目,我们也能知道故事大致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从课题出发,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自己读一读词语。
西门豹 官绅 巫婆
娶媳妇 干旱
提心吊胆 磕头求饶
开凿渠道 灌溉庄稼
3.开火车读一读。(教师相机正音:“绅”是卷舌音,“凿”是平舌音,“饶”读“ráo”)
4.默读课文,想想西门豹做了哪几件事 借助词语,自己说一说。
5.(出示课后题)西门豹做了三件事,课后题用兴修水利这样的简短地概括了最后一
件事,试着概括一下前两件事。(板书:兴修水利)
6.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调查民情、惩治恶人)
三、区分主次要情节,明白次要情节少说一点
1.借助三个关键词,说说故事讲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运用之前学习的复述方法,可以复述得很清楚。但是随着课文篇幅越来越长,情
节越来越多,复述的时候也越说越多。怎么才能少说一点呢 一起看看,三件事中
哪一件事最重要呢 为什么
4.学生交流。
预设:“惩治恶人”最重要。出场人物最多,情节最复杂,读起来感觉最有意思……
5.找到了主要情节和次要情节,那么我们想少说一点,怎么办呢
6.学生交流。
预设:主要情节可以多说一点,次要情节少说一点。
7.小结:复述的时候要想少说一点,就要让次要情节少说一点。(板书:次要情节少说一点)
四、次要故事内容的复述
1. 自读,熟悉课文。
师:接下来,我们尝试一下复述故事的“开篇”部分。请大家自读课文第1~9自然段,看能否找到一定的规律,让自己的复述更加轻松。
生:这9个自然段,好多都是对话。
生:那是因为西门豹刚到这里,他要通过对话来了解情况。
师:很好,以对话描写为主,这就是这几个自然段中最重要的规律。
2. 寻找规律,走进故事。
师:接下来,我们就按照“分组别—找话题—记答案—完成复述”的顺序,一步步来,看看能否成功复述。这几段中,有几次对话?
生:四次。
师:每次都有哪些话题?第一次问的是什么?
生:问“是怎么回事”。
师:西门豹到了那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就找了一位老大爷来,问他是怎么回事。看来,第一问,问到当地的实际情况,问的主题就是“地”。到底这地方怎么了?接下来的两问呢?
生:第二问是“谁说的”,第三问是“新娘是哪儿来的”。
师:这两问,问到了“人”。最后一问呢?
生:问的是“漳河发过大水没有”。
师:漳河发不发大水,都是河神的管理结果,第四问,问到了“神”。这样梳理后,我们就找到话题了:问地、问人、问神。接下来,我们再看老大爷的回答,对每一个问题,老大爷大概回答了些什么?
生:第一问,老大爷说———“都是河神娶媳妇给闹的。河神是漳河的神,每年要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要不给他送去,漳河就要发大水,把田地全淹了。”说出了田地荒芜的原因。
生:回答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时,老大爷说了巫婆,介绍说新娘都是穷人家的孩子。而且“到了河中心就连女孩一起沉下去了”,可见新娘都死了。“有女孩的人家差不多都逃到外地去了,所以人口越来越少,这地方也越来越穷”,说出了人少的原因。
生:最后一个问题,老大爷说得很奇怪,“没有发过。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干旱”,给人感觉河神有用。
师:大家读了课文,也发现了“地”“人”“神”三个话题和答案,现在,完成这一部分的复述,有把握吗?
(生尝试复述,与课文内容相似)
解析:对于次要情节的复述,一来具有“练兵”的价值,为接下来主要情节复述作准备;二来也是学习路径的获取,让学生在与故事“打交道”的实践中,找到规律,学得方法。本课教学复述,不是单纯求得复述的结果,而是要掌握复述的方法。
五、主要故事内容的复述
1. 借助课后练习,巩固学习路径。
师:接下来我们要进行最为重要的故事复述。请大家自读课文的第10~15自然段,了解本故事最重要的情节,准备复述。要复述这个部分,除了按照“交流平台”中说的“多读几遍”,还有没有其他方法?难道我们只能纯粹依靠强记?
生:不是,我们还要找规律。
师:非常重要,有规律,复述轻松也准确。这一部分的写作规律啊,就藏在课后的
第二题中。请看———
(出示)
找出第10~14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说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办法好在哪里。
师:如何完成这道练习呢?规律就是四个字:“读”,好好读;“找”,查找,拿出笔圈画;“想”,想一想好在哪里;“说”,结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说出来。
(生自读、实践)
师:西门豹惩治巫婆的办法好在哪里?
生:好就好在看起来是帮助巫婆给河神送礼,实际上是在惩罚巫婆。
2. 梳理重排,改变记忆模式。
师:说得不错,但是这样说太笼统。我们试一试,再将这部分进行分组、梳理、归纳,之后复述。老师整理了一个表格。(出示下表)看,西门豹分为五次说话,其间做了四件事,这样排,一目了然。大家读一读,男生读“言”,女生读“行”。
(生分角色读)
师:西门豹说要看新娘,就推说新娘不好看,要换新娘;说要换新娘,就把巫婆投入漳河;把巫婆投入漳河后,就说要催一催巫婆,就把官绅的头子投了进去;投了官绅的头子后,就要其他官绅继续去催;大家磕头求饶,才假装放他们一马。大家发现规律是什么了吗?
生:西门豹每说一句,就做一事。
师:不过,我还发现,西门豹说话时“心口不一”。这样做好吗?
生:我觉得不大好,但又觉得可以。
师:其实,这一切和故事的原文有关系。这个故事选编自《史记·滑稽列传》。其中所举事例,是在当时看来属于以“无厘头”方式进行劝谏的故事。“滑稽”,意指言辞流利,思维敏捷,正言若反,后用为诙谐幽默之意。发现了吗?许多关键词是“正言若反”,是“诙谐幽默”。因此,在当时的情况下,西门豹这叫顺水推舟,将计就计。大家再读读,应该就能明白。
生:我懂了,这其实是高超的说话和做事的技巧。
3. 配合课后选做题,借助巧记完成复述。
师:请大家再看看课后的选做题,演一演。大家可能已经发现了,剧本的故事,跟之前老师整理的“言”“行”分组呈现,很相似,就是把最关键的内容展示出来。这样一来,我们不但可以复述,课后还可以排练成课本剧呢。
(生读课后选做题内容,熟悉剧本)
师:接下来,让我们借助改变语言呈现的方式巧记内容,完成复述吧。其实,在完成的过程中,大家还可以适当地“添油加醋”呢。例如,文中的“河神”,真的是“神”?复述时可以加上你的观点,为大家解开谜团。(生简单复述主要情节,适当增添创意)
4. 板块串联,完成复述。
师:将之前的次要情节复述,和现在的主要情节复述组合起来,再加上最后一个最为简单的情节“兴修水利”,请同学们完成整个故事的复述吧。
(生复述整个故事)
解析:不管是哪个部分的复述,除了依托记忆,解析文本、解构故事对复述而言都起到助推作用。发现文本写作秘妙,发现规律,遵循规律,事半功倍。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语文要素的落实上特点鲜明。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围绕“简要复述”这一关键语文要素展开的,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间有主有次,在理清课文情节的基础上突出“简要复述”的主体地位。同时在阅读教学上兼顾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的价值和评价的重要作用。
《西门豹治邺》是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是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课标对于“复述”的要求有所不同:第一学段要求乐于讲故事,第二学段要求复述大意,第三学段要求结合自己的
感受描述。本单元的复述在课程标准目标体系中从属于第二学段“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二年级教材要求借助提示复述,三年级要详细复述,四年级简要复述,五年级创造性复述。本单元是在三年级详细复述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以此看来,本单元在整个教材体系编排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最后从这个单元语文要素安排上来看,“了解故事情节”是复述的前提,简要是复述的要求。本单元选取的几篇课文对“复述”的训练点也不同。《王戎不取道旁李》是结合注释,简要复述;《西门豹治邺》是了解情节,分清主次复述;《扁鹊治病》与《纪昌学射》是抓住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有序复述。《语文园地》“交流平台”栏目明确了复述要点,对“简要”的要求进一步明确。
这是一篇比较长的课文,课堂上学生进行了三次不同形式的读文,这样能充分理清课文的情节,了解事情发生的几个阶段,为以后的分析文章内涵和复述课文打下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目标都是围绕着简要复述而设计的。从环节设计,问题设计到板书设计,都在为学生搭建简要复述的框架。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复述能力,但是学生的复述还是以具体化、形象化的复述为主,也就是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因此在本课教学中需要为学生搭建恰当的学习框架。
首先,简要复述是建立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的。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也明确指出“复述前多读几遍课文,熟悉课文内容”。为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做好简要复述的准备,在“初读课文”环节,老师搭建了一个框架:课文讲了哪些情节?
从而和学生梳理出“调查民情———惩治恶人———兴修水利”三个主要情节,在情节层面给学生搭建了复述课文的主要框架。
其次,在分析三个主要情节的过程中,要注重提炼关键词语。学生将关键的词语提炼出来,老师相机板书,发现一些重要的情节,都是西门豹的语言和行为,这对于复述精彩的情节提供了血肉的支持,为接下来的复述搭建了词语层面的框架。这也将词语学习和课文内容理解结合起来,同时结合运用了本册教材第四单元学过的语文要素“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第二学段的学段目标要求,还有“了解故事情节”这一本单元的学习要素。
有了情节和词语这两个层面做支持,学生如果加入个性化的表达,再将内容进行筛选和进行复述练习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最后,在评价层面注意示范和纠正。先让个别学生进行复述的示范,老师和同学共同给予点评,引导学生圈画“重要信息”的过程中渗透“能够推动情节发展的”“体现主要人物言行的”都属于重要信息,并通过老师简要复述的范例,引导学生学习在
抓重要内容的时候,可以保留、概括关键词句,删减不重要的信息的方法,通过范例式框架的习得促进运用。同时引导学生保留、概括重要信息,删减不重要信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迁移学习,并在小组展示。让学生在互听互评中进一步习得简要复述的方法。在完整的复述整篇课文的过程中,老师也通过板书的提示,让学生再次明确复述的要点。最终的落脚点依然以西门豹的品质为主,落实了单元的人文要素:古代豪杰的优秀品质,从而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整篇课文的教学环环相扣、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充分尊重教材,合理地运用教材,对语文要素的教学把握比较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