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秋统编八上语文期末复习】专项必刷预测题7 文言文阅读(一)(原卷版+答案版+ppt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秋统编八上语文期末复习】专项必刷预测题7 文言文阅读(一)(原卷版+答案版+ppt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1 15:09:3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秋统编八上语文期末复习】专项必刷预测题
专项7 文言文阅读(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
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四时俱备 学而时习之 B. 自康乐以来 自冯瀛王始印五经
C.山川之美 操蛇之神闻之 D. 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
2.下列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B.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C.实是/欲界之仙都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玉林中考改编)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语言凝练生动,音韵和谐,将散文的流畅之美和骈文的整饬之美结合完美。
B. 文章以总分的思路构文,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的印象,突出山川景色的秀美。
C.文章情景交融,直接抒发了对祖国奇山异水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D. 作者寄情山水,崇尚自然,关注和热爱美好山河的情怀千古传流。
4. 翻译下列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二、(大冶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 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对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必/先苦/其心志 B. 行拂/乱其/所头
C.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中(畎亩:田地)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选拔、任用) D. 人恒过(过:过错)
7.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论述的思路为:先列举实例,再依据实例讲道理,最后得出结论。
B.文章列举了六位成功人士的事例,旨在论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C.文章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D.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所表达的观点与本文论点是一致的。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三、(仙桃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 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 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此,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 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一厝朔东, 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固不可彻 C. 甚矣,汝之不惠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丈夫之冠也 B.何苦而不平 D. 面山而居 必先苦其心志 然而不胜者
10. 下列句子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
A.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B.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D.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1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 愚公提出的移山的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C.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的“高万仞”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容太行、王屋
二山很高。
D. 选文通过“智叟”与“愚公”的对比,展现出了“智叟”之愚与“愚公”之智,使愚公的形象更高 大、更感人。
12.翻译下列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四 、(滨州市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 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磴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过石桥,有三奇 树,鼎足而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
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砚,可瀹茗①置饮。 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
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节选自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
【注释】①瀹(yuè)茗:烹茶。
1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素湍绿潭 素:不加装饰的。 B.属引凄异 属:连接。
C.置几席间作玩 置:安放。 D.高不过里许 过:超过。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待水之劳 笑而止之曰 B. 以人之逸 不以疾也
C.鼎足而立 面山而居 D.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飞漱其间
15.对【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
B. 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
C. 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
D. 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
16.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结尾引用渔者的话,进一步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氛围。
B.【乙】文第二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出人在亭中种种休憩的行为,突出悠闲舒适的状态。
C.【甲】文写三峡夏季江水暴涨,【乙】文写瀑布的声势浩大,都采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D. 两文都描绘了独特的山水美景,抒发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赞美。
1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五、(台州市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2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 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 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浙江潮汛人多从八月昼观鲜有知夜观者。 余昔焚修①寺中,燃点塔灯。夜午,月
色横空,江波静寂,悠悠逝水,吞吐蟾光,自是一段奇景。顷焉,风色陡寒,海门潮起,月影
银涛,光摇喷雪。云移玉岸,浪卷轰雷,白练风扬,奔飞曲折,势若山岳声腾,使人毛骨欲 扫码看译文
竖。古云“十万军声半夜潮”,信哉!过眼惊心。因忆当年浪游,身共水天漂泊,随潮逐浪,不知几作 泛泛中人。此际沉吟,始觉利名误我不浅。遥见浪中数点浮沤②,是皆南北去来舟楫。悲夫!二字 搬弄人间千古,曾无英雄打破,尽为名利之梦沉酣风波,自不容人唤醒。
(选自高濂《六和塔夜玩风潮》)
【注释】①焚修:焚香修行。②浮沤(ōu): 水面上的泡沫。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念无与为乐者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风色陡寒 (4)曾无英雄打破
1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何处无竹柏 何苦而不平 B.相与步于中庭 告之于帝
C. 因忆当年浪游 因往晓之 D. 势若山岳声腾 若屈伸呼吸
20.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浙江潮汛人多从八月昼观鲜有知夜观者。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遥见浪中数点浮沤,是皆南北去来舟楫。
22. 【甲】【乙】两文都写夜游,作者的心境有何不同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秋统编八上语文期末复习】专项必刷预测题
专项7 文言文阅读(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
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四时俱备 学而时习之 B. 自康乐以来 自冯瀛王始印五经
C.山川之美 操蛇之神闻之 D. 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
B
2.下列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B.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C.实是/欲界之仙都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
3.(玉林中考改编)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语言凝练生动,音韵和谐,将散文的流畅之美和骈文的整饬之美结合完美。
B. 文章以总分的思路构文,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的印象,突出山川景色的秀美。
C.文章情景交融,直接抒发了对祖国奇山异水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D. 作者寄情山水,崇尚自然,关注和热爱美好山河的情怀千古传流。
B
4. 翻译下列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 水面。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 会平息名利之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 治理国家大事的人也会流连忘返。
二、(大冶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 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对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必/先苦/其心志 B. 行拂/乱其/所头
C.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
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中(畎亩:田地)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选拔、任用) D. 人恒过(过:过错)
D
7.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论述的思路为:先列举实例,再依据实例讲道理,最后得出结论。
B.文章列举了六位成功人士的事例,旨在论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C.文章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D.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所表达的观点与本文论点是一致的。
B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 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加他的才干。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 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三、(仙桃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 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 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此,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 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一厝朔东, 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固不可彻 C. 甚矣,汝之不惠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丈夫之冠也 B.何苦而不平 D. 面山而居 必先苦其心志 然而不胜者
C
10. 下列句子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
A.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B.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D.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D
1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 愚公提出的移山的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C.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的“高万仞”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容太行、王屋
二山很高。
D. 选文通过“智叟”与“愚公”的对比,展现出了“智叟”之愚与“愚公”之智,使愚公的形象更高 大、更感人。
B
12.翻译下列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 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四 、(滨州市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 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磴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过石桥,有三奇 树,鼎足而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
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砚,可瀹茗①置饮。 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
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节选自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
【注释】①瀹(yuè)茗:烹茶。
1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素湍绿潭 素:不加装饰的。 B.属引凄异 属:连接。
C.置几席间作玩 置:安放。 D.高不过里许 过:超过。
A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待水之劳 笑而止之曰 B. 以人之逸 不以疾也
C.鼎足而立 面山而居 D.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飞漱其间
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A.的,助词。/指愚公,代词。B.用、 拿,介词。/认为,动词。C. 不译,表修饰,连 词。/不译,表修饰,连词。D.大概,表推测, 语气词。/这,指上文中的“绝献”,代词。
15.对【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
B. 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
C. 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
D. 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
D
16.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结尾引用渔者的话,进一步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氛围。
B.【乙】文第二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出人在亭中种种休憩的行为,突出悠闲舒适的状态。
C.【甲】文写三峡夏季江水暴涨,【乙】文写瀑布的声势浩大,都采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D. 两文都描绘了独特的山水美景,抒发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赞美。
C 【解析】本题考查课内外文言文的对比 分析。【甲】文第二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水,“夏 水襄陵,沿溯阻绝”从正面描写了夏季江水暴涨、水流湍急的特点,“或王命急宣……不 以疾也”从侧面写出了江水迅疾的特点,没 有从侧面描写江水暴涨。【乙】文第二段描绘 瀑布,“飞瀑雷震”“闭窗瀑闻”从正面描写瀑 布声势浩大,没有从侧面进行描写。故C项 理解分析不正确。
1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 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 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2)凡是树都是根合在一起枝叶分叉,唯独 这三棵树根部分开枝叶会合在一起,真是奇 怪了!
五、(台州市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2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 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 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浙江潮汛人多从八月昼观鲜有知夜观者。 余昔焚修①寺中,燃点塔灯。夜午,月
色横空,江波静寂,悠悠逝水,吞吐蟾光,自是一段奇景。顷焉,风色陡寒,海门潮起,月影
银涛,光摇喷雪。云移玉岸,浪卷轰雷,白练风扬,奔飞曲折,势若山岳声腾,使人毛骨欲 扫码看译文
竖。古云“十万军声半夜潮”,信哉!过眼惊心。因忆当年浪游,身共水天漂泊,随潮逐浪,不知几作 泛泛中人。此际沉吟,始觉利名误我不浅。遥见浪中数点浮沤②,是皆南北去来舟楫。悲夫!二字 搬弄人间千古,曾无英雄打破,尽为名利之梦沉酣风波,自不容人唤醒。
(选自高濂《六和塔夜玩风潮》)
【注释】①焚修:焚香修行。②浮沤(ōu): 水面上的泡沫。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念无与为乐者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风色陡寒 (4)曾无英雄打破
(1)考虑,想到。 (2)只是。 (3)突然。(4)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竟,还”。
1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何处无竹柏 何苦而不平 B.相与步于中庭 告之于帝
C. 因忆当年浪游 因往晓之 D. 势若山岳声腾 若屈伸呼吸
C
20.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浙江潮汛人多从八月昼观鲜有知夜观者。
浙江潮/人多从八月昼观/鲜有知夜观者。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
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 子吧。
(2)遥见浪中数点浮沤,是皆南北去来舟楫。
远远看见有很多水面上的泡沫,(原来) 都是南来北往的船只。
22. 【甲】【乙】两文都写夜游,作者的心境有何不同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甲文借空灵澄澈的月色表达作者微妙复杂 的感情,其中有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也 有漫步的悠闲和对人生的感慨,含有旷达之 意。乙文作者借潮水的汹涌和舟楫在潮水 中浮沉的景象,表达了对争名逐利、不能自 拔的世风的悲叹与批判。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7张PPT)
人教八上语文期末复习课件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2023秋统编八上语文 期末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一)
专项预测必刷题7
三、真题演练卷
1.2022秋武汉市八上语文期末真题卷
2.2022秋黄冈市八上语文期末真题卷
3.2022秋孝感市八上语文期末真题卷
4.2022秋黄石市八上语文期末真题卷
5.2022秋仙桃市八上语文期末真题卷
6.2022秋鄂州市八上语文期末真题卷
四、模拟押题卷
1.2023秋统编八上语文期末模拟押题卷1
2.2023秋统编八上语文期末模拟押题卷2
二、专项必刷预测题
古诗文默写
词语
句子
综合性学习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
古诗词阅读
文言文阅读(一)课内篇
文言文阅读(二)课内外对比阅读
目 录
2023秋统编八上语文 期末专题复习
一、基础知识梳理读记练
1.字词
2.古诗文默写
3.文言文梳理读记
4古诗词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四时俱备 学而时习之 B. 自康乐以来 自冯瀛王始印五经
C.山川之美 操蛇之神闻之 D. 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
B
2.下列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B.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C.实是/欲界之仙都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
3.(玉林中考改编)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语言凝练生动,音韵和谐,将散文的流畅之美和骈文的整饬之美结合完美。
B. 文章以总分的思路构文,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的印象,突出山川景色的秀美。
C.文章情景交融,直接抒发了对祖国奇山异水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D. 作者寄情山水,崇尚自然,关注和热爱美好山河的情怀千古传流。
B
4. 翻译下列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会平息名利之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也会流连忘返。
二、(大冶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 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对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必/先苦/其心志 B. 行拂/乱其/所头
C.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
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中(畎亩:田地)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选拔、任用) D. 人恒过(过:过错)
D
7.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论述的思路为:先列举实例,再依据实例讲道理,最后得出结论。
B.文章列举了六位成功人士的事例,旨在论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C.文章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D.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所表达的观点与本文论点是一致的。
B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 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加他的才干。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三、(仙桃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 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 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此,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 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一厝朔东, 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固不可彻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B.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其心志
C. 甚矣,汝之不惠 丈夫之冠也 D. 面山而居 然而不胜者
C
10. 下列句子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
A.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B.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D.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D
1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 愚公提出的移山的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C.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的“高万仞”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容太行、王屋二山很高。
D. 选文通过“智叟”与“愚公”的对比,展现出了“智叟”之愚与“愚公”之智,使愚公的形象更高大、更感人。
B
12.翻译下列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 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四 、(滨州市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磴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而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砚,可瀹茗①置饮。 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节选自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
【注释】①瀹(yuè)茗:烹茶。
1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素湍绿潭 素:不加装饰的。 B.属引凄异 属:连接。
C.置几席间作玩 置:安放。 D.高不过里许 过:超过。
A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待水之劳 笑而止之曰 B. 以人之逸 不以疾也
C.鼎足而立 面山而居 D.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飞漱其间
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A.的,助词。/指愚公,代词。B.用、 拿,介词。/认为,动词。C. 不译,表修饰,连 词。/不译,表修饰,连词。D.大概,表推测, 语气词。/这,指上文中的“绝献”,代词。
15.对【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
B. 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
C. 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
D. 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
D
16.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结尾引用渔者的话,进一步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氛围。
B.【乙】文第二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出人在亭中种种休憩的行为,突出悠闲舒适的状态。
C.【甲】文写三峡夏季江水暴涨,【乙】文写瀑布的声势浩大,都采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D. 两文都描绘了独特的山水美景,抒发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赞美。
C 【解析】本题考查课内外文言文的对比分析。【甲】文第二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水,“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从正面描写了夏季江水暴涨、水流湍急的特点,“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从侧面写出了江水迅疾的特点,没有从侧面描写江水暴涨。【乙】文第二段描绘 瀑布,“飞瀑雷震”“闭窗瀑闻”从正面描写瀑布声势浩大,没有从侧面进行描写。故C项理解分析不正确。
1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2)凡是树都是根合在一起枝叶分叉,唯独这三棵树根部分开枝叶会合在一起,真是奇怪了!
五、(台州市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2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 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浙江潮汛人多从八月昼观鲜有知夜观者。 余昔焚修①寺中,燃点塔灯。夜午,月色横空,江波静寂,悠悠逝水,吞吐蟾光,自是一段奇景。顷焉,风色陡寒,海门潮起,月影银涛,光摇喷雪。云移玉岸,浪卷轰雷,白练风扬,奔飞曲折,势若山岳声腾,使人毛骨欲竖。古云“十万军声半夜潮”,信哉!过眼惊心。因忆当年浪游,身共水天漂泊,随潮逐浪,不知几作泛泛中人。此际沉吟,始觉利名误我不浅。遥见浪中数点浮沤②,是皆南北去来舟楫。悲夫!二字搬弄人间千古,曾无英雄打破,尽为名利之梦沉酣风波,自不容人唤醒。
(选自高濂《六和塔夜玩风潮》)
【注释】①焚修:焚香修行。②浮沤(ōu): 水面上的泡沫。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念无与为乐者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风色陡寒 (4)曾无英雄打破
(1)考虑,想到。 (2)只是。 (3)突然。(4)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竟,还”。
1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何处无竹柏 何苦而不平 B.相与步于中庭 告之于帝
C.因忆当年浪游 因往晓之 D. 势若山岳声腾 若屈伸呼吸
C
20.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浙江潮汛人多从八月昼观鲜有知夜观者。
浙江潮/人多从八月昼观/鲜有知夜观者。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2)遥见浪中数点浮沤,是皆南北去来舟楫。
远远看见有很多水面上的泡沫,(原来) 都是南来北往的船只。
22. 【甲】【乙】两文都写夜游,作者的心境有何不同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甲文借空灵澄澈的月色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其中有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也有漫步的悠闲和对人生的感慨,含有旷达之意。乙文作者借潮水的汹涌和舟楫在潮水中浮沉的景象,表达了对争名逐利、不能自拔的世风的悲叹与批判。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