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八上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学习目标
1.史料实证:结合课本及材料,了解张謇等人兴办实业的事迹。了解近代社会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历史解释:结合课本及材料,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和习俗变化的原因与特征。
3.时空观念:结合图表,明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其呈现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时间、空间观念。
4.唯物史观:结合材料,并通过比较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念和历史纵向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5.家国情怀:认识近代实业家张謇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态度。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时期)
地点:东南沿海地区的通商口岸
原因: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
1、产生
藩
国
曾
章
鸿
李
棠
宗
左
洞
之
张
福州船政局造船厂
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厂
正是在洋务派主持下,中国拥有了第一批机器生产的兵工厂、造船厂、纺织厂、钢铁……在“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企业里,一些地主、官僚、商人逐渐向资产阶级转化。
——《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后)
原因
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的刺激
状元实业家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许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
张謇,江苏南通人,1853年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五岁入塾,十六岁中秀才。1885年张謇参加顺天府乡试,中举人。1894年4月,张謇再次赴京参加会试,考取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同年七月,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军战败,边疆紧急,张謇曾上疏痛劾李鸿章奉行妥协政策。张謇目睹国事日非,京官疆吏不足为谋,虽科举成名,却不愿以此求官,而另走兴办实业和教育的新路。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短暂的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
原因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人们相继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回国创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内因:
外因:
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近代著名的企业家
张謇
“状元实业家”
荣宗敬
荣德生
两兄弟以创办茂新、福新、申新面粉或纺织企业集团而著称于世,享有“面粉大王”及“纺织大王”的美称。
“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侯德榜,研制的中国“红三角”牌纯碱入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章。他还把“侯氏制碱法”无私的奉献出来,打破了外国的技术垄断。
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沙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卢作孚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再度受挫
萧条发展
(1)时间: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原因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官僚资本主义国民党官僚资本同国家政权结合紧密,使国家政权为自己服务。四大家族,一般是指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指20世纪上半叶控制中国政治,经济命脉的四个家族,即蒋中正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陈果夫、陈立夫家族。有道是:“蒋家天下陈家党,宋家姐妹孔家财。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9C60S、70S
1895
1912
1927
1949
时间
1937
陷入困境
迅速萧条
短暂春天
发展
兴起
黄金十年
走向萎缩
1919
1945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启示:个人、企业的命运和国家命运密不可分。只有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民族工业才会获得持续发展。
100元法币在不同年份的购买力
1939年 一头猪
1941年 一袋面粉
1943年 一只鸡
1945年 两个鸡蛋
1947年 一块煤
1937年 两头牛
1949年 一张纸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纺织业
面粉业
材料二:民族资本主义轻重工业比重图
材料一:近代中国民族企业分布
特点:①资金少、规模小、设备差。
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③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华人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同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工厂自身技术力薄弱,很多设备都是西方淘汰产品。
材料三: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黄河大合唱》
1.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轮船
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的火车
时间:19世纪70年代以后;
表现: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
影响:方便了人们出行,促进了商品流通,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传统交通方式与工具
晚清马车与车夫
晚清南方人乘坐的轿子
晚清帆船
晚清独轮车
晚清骑驴照片
晚清骑马出行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军警剪辫子
剪辫后的溥仪
①剪辫易服、劝禁缠足;②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③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
1.风俗习惯:自由平等
清朝官服
长袍马褂
清代旗袍
[近代服饰变迁]
服饰:旗袍、中山装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民国时期上海西餐厅
西餐
洋酒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饮食: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西餐
西式点心
洋烟
西式结婚
集体婚礼
伟大革命者孙中山先生葬礼
[近代餐饮与婚丧]
文明结婚、集体婚礼、公葬、追悼会等
20年代初期旗袍样式
20年代中期的样式
传统旗袍到改良旗袍(宽松肥大到称身适体、短袍窄袖)
20年代末期旗袍样式
传统旗袍
上衣下裙
中国的旗袍走向世界
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2.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近代社会生活变化是不平衡的
(1)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2)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3)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4)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变化。
总体来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思考: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有什么特征?
然而,即使在1941年……传统的中国绵亘不断,差不多伸展到外国租界的边缘为止。在乡村,人们看不到上海影响的任何迹象。
——[美]罗兹 墨菲著
《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
城市里的咖啡馆
享用西餐
变化是不平衡的。
决定因素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
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课堂小结
发展:甲午战争后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民族工业发展
社会生活变化
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萧条:20世纪二三十年代
风俗习惯的改变
新式交通的出现
新式婚丧礼节的出现
社会生活变化特点
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课堂巩固
1.甲午战争后,提出“实业救国”口号的人是( )
A.张之洞 B.张謇 C.荣宗敬 D.范旭东
2.张謇在创办第一家工厂时,引起了轰动。原因是( )
①张謇的身份和他的举动按当时的社会观念看,反差太大 ②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开办工厂是风险很大的事情 ③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在当时是新生事物 ④为了取得广告效应,张謇事先做了大量宣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A
3.下列关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民族工业的萌芽出现在明末清初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高潮出现在抗战期间
C.抗战结束后,民族工业得到迅速的恢复
D.辛亥革命后,国内出现了兴办民族工业的热潮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短暂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①北洋政府加大了对民族工业的扶植力度 ②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 ③帝国主义国家无暇顾及,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 ④民族企业家找到了快速发展的途径 ⑤民族工业通过军火生意积累了发展的资本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 D.③④⑤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