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人与海力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猎人海力布》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它是一个流传在蒙古族的民间故事。故事主要讲述了猎人海力布救了一条小白蛇,得到了一颗能听懂动物话语的宝石。一天,他利用宝石听到了鸟儿们说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村子的可怕消息。于是,他跑回村里,劝乡亲们搬家,没人相信他,他说出真相,变成了石头。歌颂了海力布舍己为人的英雄形象。
【学情分析】
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通过预习,了解文章大意,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检测,在检测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会简要复述是本单元的重点训练目标。通过前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一些复述的方法。但学生在复述课文时往往抓不住重点,复述等同于背诵课文内容;有的在复述过程中条理不清晰,语言不简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铺设“台阶”,更好地帮助学生清楚、有条理、有重点地复述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牺"等4个生字,会写"酬、珍"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酬谢、叮嘱、 崩塌"等词语。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复述故事。
3.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會己救人的高贵品贡。
4. 学习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复述故事。
难点: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资源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共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认“酬、誓”等4个生字,会写“酬、珍”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猎狗、酬谢”等18个词语。
2.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环节】
环节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突破策略:
同学们,你们喜欢民间故事吗 民间故事就是一些长期流传于老百姓之中的故事。现在谁来为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呢?同学们讲得真好,今天我们也学习一篇民间故事,那就是(板书:猎人海力布)
◆设计意图:
让学生先简要讲一讲自己熟知的民间故事,此过程看似无意,实际上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讲的过程中,尤其是“简要地讲”更要求学生能抓住线索,理清条理,弄清故事大意,即抓住主要内容。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突破策略:
1.指生轮流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生字的读音,正确掌握句子的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同桌交流生字词预习情况。
(2)小组交流识记生字、理解新词的方法。
3.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词。课件出示:
发誓 千真万确 谎话 迟延
镇定 后悔 悲痛 震天动地
正音:酬(chóu)谢 珍(zhēn)宝 叮嘱(zhǔ) 崩塌(tā)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课件出示:
酬谢:用金钱、礼物等表示谢意。
崩塌:崩裂而倒塌。本文指的是突然分裂开后而倒塌。
迟延:拖延、耽误。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悲痛:伤心。
千真万确:形容非常真实。
狂风怒号:大风刮得像发怒一样号叫。怒:气势旺盛的样子;号:号叫。 震天动地:震动了天地。本文指大山崩裂的响声巨大。
4.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猎人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龙王给了他一块能听懂动物说话的宝石,海力布通过宝石得知洪水要淹没村庄,可村庄里没有一个人愿意相信他,最后他说出了真相变成了石头。
5.引导学生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1)师: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呢?有几个自然段呢?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呢?
(2)小组合作: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3)师生交流,梳理课文层次。
6.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
(救白蛇;得宝石;救乡亲;变石头。)
◆设计意图: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 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三:再读课文,浅谈人物。
◆突破策略:
1.教师导学:这个故事有几个主要人物?说说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2.学生交流讨论,说出海力布、小白蛇和老龙王的品质特点。
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
小白蛇、老龙王:知恩图报
3.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并理解重点词语。
◆设计意图:
弄清楚故事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并了解他们的品质特点,为深入剖析人物的形象做了很好的铺垫。
【达标检测】
一、读拼音,写词语。
妈妈再三dīng zhǔ( )我,出门在外一定要懂得感恩,zhēn xī( )别人对我们的真心。
二、选词填空。
感激 感动
1.我很( )这位叔叔对我的帮助。
2这太令人( )了,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海力布救了 ,得到了 ,所以他能听懂鸟兽的话。他知道了灾难即将来临,最后他牺牲自己,拯救了乡亲们。
【板书设计】
救白蛇
得宝石
猎人海力布 听鸟语 善良 热心助人 舍己为人
救乡亲
变石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人物的品质。
2学习猎人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地美好品质。
3.使学生认识到乐于助人,舍己为人是一种美德,
【教学环节】:
环节一:复习导入
◆突破策略:
1.提问:这篇民间故事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2.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让学生在整体上把握人物形象,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环节二:细读课文,剖析人物。
◆突破策略:
1.默读第一部分,说说读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了什么。
(1)交流汇报:
猎人海力布总是热心帮助别人;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小白蛇,小白蛇要报答他;龙王把宝石送给海力布,小白蛇再三叮嘱他:动物说的话,千万不要对别人说。
(2)探究质疑:海力布为什么只要宝石而不要其他的珍宝?小白蛇为什么一再向海力布强调动物们说的话,千万不要对别人说?
海力布得到宝石,可以打到更多的猎物,可以分乡亲们更多的食物;小白蛇一再强调不能把动物们说的话告诉别人,意在告诫海力布如果把消息告诉别人,将会有严重的后果。
2.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语句剖析人物特点。
出示重点语句:
(1)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2)海力布想,珍宝我倒不在乎,能听懂动物说的话,对一个猎人来说,实在是太好了。
生:海力布是一个善良、勇敢、热心助人、不贪心、不求回报的人。
(3)“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我是龙王的女儿,您跟我回去,我爸爸一定会好好酬谢您。我爸爸的宝库里有许多珍宝,您要什么都可以。如果您都不喜欢,可以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那颗宝石。只要嘴里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
(4)再三叮嘱他说:“敬爱的猎人,您要记住,无论动物说了什么话,都不要对别人说。如果说了,您马上就会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
生:小白蛇知恩图报,关心爱护海力布。
3.海力布是怎样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从中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一个怎样的人?
(1)引导体会:当海力布从鸟儿那里听说“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这个消息时,他急忙跑回去告诉大家。这说明海力布是个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当乡亲们听了海力布的话却不相信时,“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可见海力布十分担忧乡亲们的安危。时间就是生命,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怎样让乡亲们安全转移呢?此时的海力布别无选择,他把自己从鸟儿那里得到的消息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乡亲们,自己却变成了一块石头。难道他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不。他在危急时刻,为了挽救乡亲们的生命,早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这是何等可贵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啊!
(2)再现故事情节,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教师指导:海力布只有三句台词,但情真意深,怎么演?乡亲们会有什么想法,又该怎么演?鼓励学生能根据课文及自己的理解,进行个性化的发挥和创造性的表演)
(3)学生汇报表演。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分角色表演故事情节,强化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在表演复述故事的过程中,加强了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感悟语言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的能力。
环节三:回顾总结,练习缩写。
◆突破策略:
1.讨论故事的吸引点。
(1)学生汇报交流。
有曲折的情节,环节紧密相扣,将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
(2)教师课件出示民间故事的特点:故事性强,情节生动;口语化,朴素明快;想象奇特丰富;常用夸张、比喻,艺术感染力强。它的内容来自民间,反映的多是民间生活。有的民间故事有神话幻想的情节,充满神奇色彩,如《渔夫的故事》《牛郎织女》……
2.根据课文内容,简要介绍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的来历。
◆设计意图:
“文似看山不喜平”,此环节意在使学生知道,民间故事之所以生动,吸引人,是因为有曲折的情节,奇特的想象,充满神奇色彩。联系课后练习,初步学习缩写故事。
【达标检测】
一、选字组词。
报(酬 酒) (誓 世)言
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
2.我是龙王的女儿,您跟我去,我爸爸一定会重重地酬谢您。( )
3.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谎话。( )
三、选择题。
1.选出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 )
海力布临走的时候,小白蛇跟了出来,再三叮嘱他说:“敬爱的猎人,您要记住,动物说的什么话,千万不要对别人说。如果说了,您马上会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
A.小白蛇对海力布非常关心,同时也点明石头的作用和危害,为下文作铺垫。
B.小白蛇不希望海力布拿走宝石。
C.小白蛇说话非常啰唆,不讨人喜欢。
【板书设计】
乐于助人
猎人与海力布 见义勇为
舍己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