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件(共20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件(共20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22 09:04: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材料: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内地将弁兵丁,虽不乏久历戎行之人,而皆觌面接仗,似此之相距十里八里,彼此不见面而接仗者,未之前闻。故所谋往往相左。
———杨国桢编:《林则徐书简》
材料:该逆大兵船连桅高有数十丈,船身三层俱有炮眼,不见一人,其火轮等船,亦均不见一人。该游击与提臣陈化成督战时,连用大炮击中火轮船三只后艄,提臣以为可以沉没,阅时竟安然无恙……我兵用炮击中大船正身,反将炮
子碰回,毙我守炮之兵,提臣见此光景,顿足长叹,自言事不可为,俄而被炮子击中左臂而毙。
———文庆等纂:《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
俄国势力侵及中国东北和新疆地区。
美国商人活跃于世界各地,积极参与侵华活动。
英国在美洲、非洲夺取殖民地的同时,把目标对准了亚洲
法国从越南侵入亚洲(中国)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渐在欧美各国占主导地位,
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西方 中 国
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
综合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主导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
船坚炮利、热兵器
作战能力低,冷兵器
殖民扩张
闭关自守
工业国,激烈争夺世界霸权
农业国,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19世纪中期的西方与中国
近代工业文明 VS 传统农耕文明
败因:
根本:清政府对世界形势变化浑然不觉,君主专制统治依旧顽固
直接:小农经济占主导;科技落后;作战能力低下;冷兵器为主,装备落后;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鸦片战争(1840—1842)
根本原因:扭转贸易逆差,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
鸦片战争(1840—1842)
侵略国:英国
原因: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虎门销烟。
后果:
1842年8月29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1843年,附件《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影响: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1840—1842):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条 约 内 容 对中国的影响
《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开了割让土地的先例
赔款2100万银元 开了勒索赔款的恶例,加重了人民负担,阶级矛盾尖锐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便利了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协定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五口通商章程》 领事裁判权 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虎门条约》 片面最惠国待遇 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海关税则,降低进出口货物税率 便利英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把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材料:和议之后,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海疆之事,转喉触讳,绝口不提,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谈时事”四字,俨有诗书偶语之禁。
——林则徐《软尘私议》
材料:在我国史学研究中一直有所谓“忠奸理论”。在不少史料与著作中有这么一种认识:鸦片战争失败是琦善、耆英、伊力布等“奸臣”作祟的结果。与奸臣截然对立的,是忠臣的精忠报国。他们的结论是:只要重用林则徐,中国就可能胜利,如果沿海疆臣均同林则徐,如果军机阁臣均同林则徐,中国一定胜利。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从1850年到1856年,英国对华贸易逆差额逐步扩大,短短的几年中,逆差额从4274880磅涨到8436072磅,几乎翻了一番。
——李小庆《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英贸易仍存在巨大差异》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侵略国:英国、法国
目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鸦片合法化
经过:
第一阶段:1856-1858,与英法美俄签《天津条约》;
第二阶段:1859-1860,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签《北京条约》。
后果:英法获取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及内河航行权等权益;鸦片以“洋药”纳税进口,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综合四国条约,其主要内容为:
一、公使驻京,觐见皇帝用西方礼节;
二、增开通商口岸并约定太平天国平定后,长江中下游另辟三埠位口岸;
三、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
四、修改海关税则,减少商船船钞;
五、赔偿英银400万、法银200万,付清前英法占据广州;
六、对前获特权进行更详细的规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咸丰:夷人驻京,则中国为外夷所坚守,自古无此体制,万不可行!
咸丰:如‘四事’说明,另立专条,该夷肯在上海换约,即迅速驰奏,再将条约发去。
两次鸦片战争(1840—1860)
条约 内容
鸦片战争 (1840-1842) 英《南京条约》1842 割香港岛、赔款、五口通商、协定关税
英《虎门条约》1843 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通商口岸传教、兵船港口“巡查贸易”
美《望厦条约》1844
法《黄埔条约》1844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英法美俄《天津条约》1858 公使驻京、增开10处通商口岸、外国商船自由航行长江各口岸、赔款等
英法俄《北京条约》1860 增开天津为商埠、准许华工出国、割九龙司给英国、赔款
《瑷珲条约》1858 抢占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概念解释】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片面最惠国待遇
1.领事裁判权:亦称“治外法权”,是指一国公民在侨居国成为民事、刑事诉讼被告时,所在国法庭无权申理,而由他派驻当地的领事依照本国法律申判,严重侵犯了所在国的司法主权。
2,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稅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子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子任何第二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最惠国待運的取得必须以条约为根据,一般是相互的。
3.片面最惠国待遇:就是外国要求中国给予最惠国待遇,但他们并不把最惠国待遇给予中国(中国则无对等权利),因此 是“片面”的、单方面的。
两次鸦片战争(1840—1860)影响
政治: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被破坏,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外交:闭关自守的国门被迫洞开
思想:开眼看世界
社会:刺激了洋务运动,揭开中国近代化序幕
【概念解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 半封建(有封建、资本主义因素)
政治 主权受到破坏 有封建因素(封建势力仍在)
有资本主义因素(民族资产阶级尝试一些政治制度)
经济 列强用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等手段逐步控制中国经济 有封建的(自然经济存在但逐渐解体)
有资本主义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病得到一定发展)
文化 传教 有封建的(封建思想存在)
有资本主义(向西方学习)
开明士大夫—开眼看世界
人物 林则徐 魏源 徐继畲
阶级 地主阶级抵抗派
著作 《四洲志》 《海国图志》 《瀛寰志略》
内容 西洋各国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 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影响 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
局限性 对西方的介绍并不系统全面,局限于学器物,且并未付诸实践,社会影响有限
材料:(在中国)《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魏源最终皈依佛门,郁郁而终。
材料:《海国图志》在1853年流入日本,一度成为日本追求海外知识幕末志士的必读……《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价钱一路走高。
——《大国崛起·日本》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