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 .5-4.7 物态变化综合
必会知识
一、熔化和凝固
1.物态变化
常见的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可以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物态变化。
2.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不同的物质在熔化时,表现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一类物质在熔化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直到由固态全部熔化为液态,温度才上升。这类固体称之为晶体。另一类物质在熔化时,没有一定不变的温度,在吸热后先变软,再变稀,最后全部变为液态,温度不断升高,这类物质称之为非晶体。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晶体溶液在凝固过程中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一般是不相同的。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在于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解读:熔化和凝固图象
如图所示是晶体萘的熔化和凝固图象,由图可知:A点开始计时,B点表示t=5 min时萘的温度为80 ℃,此时萘仍全部处于固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萘不断吸收热量,萘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萘的熔化,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萘的熔点是80 ℃。BC段与时间轴平行,到C点全部熔化成液态。此后,萘继续吸热升温,如CD段所示。从图象看出,B点是80 ℃固态的萘,C点是80 ℃液态的萘,BC之间是80 ℃固液共存状态的萘。
若从D点起停止加热后,液态萘温度不断降低。当降到E点(80 ℃)时,开始凝固,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但温度仍保持80 ℃不变,直到F点全部凝固。以后,固态萘放热,温度才开始下降,即图线中FG段。
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凝固时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例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
A.露珠的形成 B.白霜的形成 C.铁水变铁块 D.湿衣服变干
1.严寒冬季,当路上结冰时,交通管理人员往路面上撒盐,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
A.盐与冰雪混合可提高水的凝固点
B.盐与冰雪混合可提高冰的熔点
C.盐与冰雪混合可降低冰的熔点
D.盐与冰可以提高周围空气的温度
2.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像反映的是晶体熔化的图像
B.到时刻物体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这是该物质的凝固过程,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D.时刻的内能比时刻的内能小
3.中国特有的二十四节气惊艳亮相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古老智慧尽显大国浪漫。下列古诗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属于熔化的是
A.冬去枝疏花未绽,冰河初解气氤氲 B.久立庭前听菊笑,长衫沾露盼盈香
C.一夜轻霜披菊蕊,凌寒独立傲残秋 D.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二、汽化和液化
1.汽化
(1)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过程中物质要吸收热量。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蒸发:只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蒸发要吸热,所以有制冷作用。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5)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要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
2.液化
(1)概念: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过程中物质要放出热量。
(2)液化的方法: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液化石油气就是在普通温度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的。
解读:常见的液化现象: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如草、石块、树叶等发生液化形成露水;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空气中的尘埃发生的液化现象;烧开水时冒“白气”,冬天人嘴里呼出“白气”,夏天冰棒周围冒的“白气”,这些“白气”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与联系
沸腾和蒸发都是汽化的形式,它们都需要吸收热量;区别是沸腾必须达到沸点并且继续吸热,蒸发则任何温度都在进行;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沸腾的时候会产生大量气泡,蒸发则不易观察到;沸腾反应剧烈而蒸发反应平缓;沸腾的时候,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蒸发则使自身及周围物体温度降低。
4.雨、云的成因:
雨的成因是当云层中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合并成大水珠落下来时,便形成雨。是液化现象;云是由太阳照到地面上,温度升高,含有水蒸气的高温空气上升到空中,在上升过程中,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形成云。是液化或凝华现象。
5.雾、露水的成因:
雾是因为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到冷空气液化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在地面附近称为雾,是液化现象;露水是在天气较热的早晨,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为小水珠附着在它们的表面上,也是液化现象。
【例2】四季更替,岁月变迁,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
1.如图所示是常见的鸳鸯火锅,两锅内汤汁量和初温都相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红油锅先沸腾,是因为油比水的沸点低
B.汤汁沸腾后,仍然持续加热,汤汁温度持续升高
C.火锅内汤汁越来越少是因为锅内水发生了液化现象
D.火锅上方白气缭绕,其中白气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2.如图所示,烧杯里装着水,试管中装着酒精,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为,给烧杯加热使水沸腾,继续加热,则试管中的酒精
A.能沸腾
B.温度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
C.温度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3.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丰富,体验感强,深受同学们喜爱。下列实践活动中,主要是为了加快水分蒸发的是
A.给果树剪掉多余的枝叶 B.为移栽的瓜苗盖上地膜
C.给山坡上的小树苗浇水 D.将潮湿的稻谷摊开晾晒
三、升华和凝华
1.升华
(1)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2)特点:升华时要吸收热量。
2.凝华
(1)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2)特点:升华时要放出热量。
解读:常见的升华现象:碘加热升华、干冰升华用于人工降雨、寒冷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樟脑球变小、灯丝变细等;常见的凝华现象:雪和霜的形成、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冬天窗户内侧形成的“冰花”、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冷冻食品上白色“粉末”的形成等。
3.冰雹的成因:
冰雹是体积较大的冰球,云中的水珠被上升气流带到气温低于0°℃的高空,凝固成小冰珠。小冰珠在下落时,其外层受热融化成水,并彼此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如果上升气流很强,就会再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冰壳,经过多次上下翻腾,结合成较大的冰珠。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冰珠就落到地面上,形成冰雹,这是熔化、凝固现象。
4.判断物态变化是否吸热或放热:
首先要明确变化前的状态是固态还是液态、气态;然后弄清变化后的状态;比对“六种"物态变化的概念,尤其是固体变成气体,中途是否有熔化过程;接着确定物态变化的类型;根据发生条件,判定吸、放热。
【例4】我国古诗词文化丰富多彩,许多古诗词描述的情景与物理知识相关。“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的形成涉及的物态变化与下列举例相同的是
A.春季,冰雪熔化为水 B.夏季,草叶上的露珠
C.秋季,迷漫的大雾 D.冬季,满树的雾凇
1.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下列关于该过程中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升华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上升到空中的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会液化成小水滴
C.如果上升到空中的水蒸气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水蒸气就会凝固成小冰珠
D.小冰珠下落过程中汽化成小水滴落下,形成雨
2.小明和小华做了图甲、图乙所示的实验来探究碘的升华现象,小明将碘锤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小华将碘锤放入热水中加热。已知常压下,碘的熔点为,碘的沸点为,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明和小华的碘锤中都会出现紫色碘蒸气
B.小明的实验不能证明碘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C.小华的实验中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使碘锤受热均匀
D.小华的实验中,不会出现碘的熔化现象
3.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界中的水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转化,形成了雾、雨、雪、露、霜、雾凇等等自然现象,如图所示是水的三态变化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雪消融是丙到乙的过程 B.露珠消失是乙到甲的过程
C.雾的形成是丙到甲的过程 D.霜的形成是乙到丙的过程
基础自测·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如图所示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2.如图是物理老师在课堂上演示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起雾的情景,当老师将剩有的干冰加入烧杯时,烧杯周围顿时“烟雾缭绕”,请问此时“烟雾”是
A.二氧化碳气体 B.二氧化碳固体小颗粒
C.小水滴 D.空气中的尘埃
3.中国国家速滑馆在冬奥会历史上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技术原理简化如图,下列关于二氧化碳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压缩机时温度降低 B.经过冷凝器时发生凝华
C.经过膨胀阀时发生升华 D.经过蒸发器时吸收热量
4.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B.“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D.“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5.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甲物质的熔点为
C.乙物质在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乙物质在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6.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吹风,人感到凉爽,若用电风扇对着干燥的温度计吹风,则温度计的示数将
A.不变 B.降低 C.升高 D.先降低后升高最后不变
7.卫星发射时,火箭点火升空刹那间,可看到发射平台升腾起大量白雾,从物质的分类看,腾起大量白雾属于
A.晶体 B.固体 C.液体 D.气体
8.等量的的水蒸气比的沸水对人体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
A.水蒸气是气体,更容易钻进人的皮肤 B.水蒸气温度比沸水温度高
C.水蒸气烫伤的面积一定比沸水更大 D.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
9.如图所示为某物质的温度变化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固态为晶体,熔化过程从第开始
B.该物质的熔点是,熔化过程用了10分钟
C.第处于熔化过程,为固液共存态,吸收热量且温度不变
D.在第是气态,吸热温度正在升高
10.能用纸锅烧开水吗?小华带着疑问进行了如图的实验探究。她惊奇地发现:水真的能烧开!对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水烧开时水中的气泡是液化形成的
B.水面上方的“白气”是汽化形成的
C.水烧开时纸锅底部温度低于水的温度
D.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故纸没烧着
11.如图所示,在一敞口玻璃瓶甲里盛适量的水,使之能浮在一水槽中,将另一只同样的敞口空玻璃瓶乙瓶口朝下,按入槽内水中,并固定位置,在标准大气压下,对槽内水加热到沸腾时
A.槽内甲、乙瓶内水温都不能达到
B.甲、乙瓶中水都不沸腾
C.甲瓶内水不沸腾,乙瓶内水沸腾
D.甲瓶内水沸腾,乙瓶内水不沸腾
12.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段,该物质由固态慢慢变软、变稠、变稀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
D.该物质可能是石蜡
13.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水是前世的云,云是来生的水”,歌词描绘了大自然水的美丽轮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光照射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液化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云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汽化形成的
C.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形成雪花飘落大地
D.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会凝固成小冰珠,可能形成冰雹
15.如图为摄影师在冬天拍摄的“钻石尘”奇观。据了解,在极寒的夜晚,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成极小的冰晶悬浮在空中,一般肉眼很难直接观察到。待太阳出来以后,这些小冰晶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像钻石一样,故名“钻石尘”。由于阳光下“钻石尘”会很快消失,因此极为罕见。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钻石尘”是由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
B.“钻石尘”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形成
C.阳光下“钻石尘”会很快消失,是由于其吸热汽化了
D.阳光下“钻石尘”会很快消失,是由于其吸热液化了
16.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液体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17.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熔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名称 固态水银 金 铜 铁 固态氢 钨
熔点 1064 1083 1535 3410
A.的氢为固态
B.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C.在气温为的地方不能选用水银温度计
D.铁和钨相比,用铁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18.民间有句谚语“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日晕的出现,意味着风雨天气即将到来。“日晕”奇观如图所示,它是由于气温低,云中的水滴变成六棱柱状的小冰晶,光经过小冰晶时出现的现象。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物态变化与题中相同的是
A.“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冰的形成
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霜的形成
D.“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雪的形成
19.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描绘图像如图,关于该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熔点是 B.一定属于晶体
C.在第时固液共存 D.不吸收热量
20.如图所示为伽利略温度计(烧瓶内有空气,细管中有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温物质是液体
B.液面由下降到位置,则表明气温升高
C.气温升高时液柱上升
D.为了提高温度计的精确度,可以把玻璃泡做的小一些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21.如图所示为寒暑表(酒精温度计),40摄氏度与10摄氏度两条刻度线相距厘米,刻度线与刻度线相距厘米。则处的刻度为 摄氏度。20摄氏度刻度线距处 厘米。
22.寒冷冬天的清晨,我们经常看到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冰花”形成在窗玻璃的 (选填“内侧”或“外侧” 。
23.水沸腾后可以产生大量气泡,其情形是图中的 (选填“甲”或“乙” 烧杯;小琪同学把温度计放入另一个正在加热的烧杯中时,会发现水温 (选填“升高”、“不变”或“下降” 。
24.市场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液氮冰激凌,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氮的沸点为,其制作过程主要是在冰激凌上倒入液态氮,使周围“烟雾缭绕”。“白雾”形成时的物态变化是 ,该过程需要 热。
25.水是生命之源,它是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放热,以防止地窖里的菜被冻坏;冬季在空调房间里,人们也常会放盆水,这是利用水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来提高房间里的空气湿度。
26.某地暴雪以后连续多日气温维持在零摄氏度以下,小明同学发现地上堆的雪人渐渐变小了,这是因为雪发生了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27.在两块玻璃板上分别滴上等量的酒精,按如图所示的情况进行操作,比较两块玻璃板变干的快慢情况。
(1)甲图中的实验现象表明:液体的表面积越小,蒸发越 (选填“快”或“慢” ;
(2)乙图中的实验现象表明:蒸发快慢,与液体的 有关。
28.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该物质的熔点是 ,在第时,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
29.(1)如图所示的体温计在没有将液柱甩回玻璃泡的情况下,如果用该体温计来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最终结果会显示为 ;
(2)暑假小明在家觉得很热,汗流不止,他看到温度计示数为。于是打开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时他又看了看温度计,发现温度计的示数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
30.小明观察到用茶壶烧开水时,壶嘴会冒“白气”,小明认为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扩散现象,你认为小明的观点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 的,原因是 。
基础自测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 2. 3. 4.5. 6. 7.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21.;4;22.凝华;内侧;23.甲;升高;24.液化;放;25.凝固;汽化;
26.升华;27.(1)慢(2)温度;28.晶体;80;固液共存状态;不变;
29.(1)38.5;(2)不变;30.错误;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 .5-4.7 物态变化综合
必会知识
一、熔化和凝固
1.物态变化
常见的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可以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物态变化。
2.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不同的物质在熔化时,表现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一类物质在熔化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直到由固态全部熔化为液态,温度才上升。这类固体称之为晶体。另一类物质在熔化时,没有一定不变的温度,在吸热后先变软,再变稀,最后全部变为液态,温度不断升高,这类物质称之为非晶体。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晶体溶液在凝固过程中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一般是不相同的。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在于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解读:熔化和凝固图象
如图所示是晶体萘的熔化和凝固图象,由图可知:A点开始计时,B点表示t=5 min时萘的温度为80 ℃,此时萘仍全部处于固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萘不断吸收热量,萘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萘的熔化,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萘的熔点是80 ℃。BC段与时间轴平行,到C点全部熔化成液态。此后,萘继续吸热升温,如CD段所示。从图象看出,B点是80 ℃固态的萘,C点是80 ℃液态的萘,BC之间是80 ℃固液共存状态的萘。
若从D点起停止加热后,液态萘温度不断降低。当降到E点(80 ℃)时,开始凝固,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但温度仍保持80 ℃不变,直到F点全部凝固。以后,固态萘放热,温度才开始下降,即图线中FG段。
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凝固时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例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
A.露珠的形成 B.白霜的形成 C.铁水变铁块 D.湿衣服变干
【答案】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解答】解:、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不符合题意;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铁水变铁块,是凝固现象,故符合题意;
、湖湿衣服变干,是汽化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1.严寒冬季,当路上结冰时,交通管理人员往路面上撒盐,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
A.盐与冰雪混合可提高水的凝固点
B.盐与冰雪混合可提高冰的熔点
C.盐与冰雪混合可降低冰的熔点
D.盐与冰可以提高周围空气的温度
【答案】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熔点的概念,知道物体的熔点越低,越容易熔化。
【解答】在严寒冬季当桥面结冰时,我们会看到交通管理人员往路面撒盐,这样做的主要作用是盐和冰雪混合可以降低冰的熔点。
故选:。
2.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像反映的是晶体熔化的图像
B.到时刻物体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这是该物质的凝固过程,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D.时刻的内能比时刻的内能小
【答案】
【分析】晶体凝固时放热,温度不变,内能减小。
【解答】由图象可知:
、温度随着时间逐渐降低,这反映的是晶体凝固的现象,故错误;
、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需要放热,到时刻物体温度不变,内能减小,故错误;
、这是该物质的凝固过程,持续放热,温度不变,故错误;
、这是该物质的凝固过程,持续放热,内能减小,所以时刻的内能比时刻内能小,故正确。
故选:。
3.中国特有的二十四节气惊艳亮相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古老智慧尽显大国浪漫。下列古诗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属于熔化的是
A.冬去枝疏花未绽,冰河初解气氤氲 B.久立庭前听菊笑,长衫沾露盼盈香
C.一夜轻霜披菊蕊,凌寒独立傲残秋 D.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答案】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解答】、冬去枝疏花未绽,冰河初解气氤氲,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故正确;
、久立庭前听菊笑,长衫沾露盼盈香,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错误;
、一夜轻霜披菊蕊,凌寒独立傲残秋,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错误;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错误;
故选:。
二、汽化和液化
1.汽化
(1)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过程中物质要吸收热量。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蒸发:只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蒸发要吸热,所以有制冷作用。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5)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要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
2.液化
(1)概念: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过程中物质要放出热量。
(2)液化的方法: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液化石油气就是在普通温度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的。
解读:常见的液化现象: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如草、石块、树叶等发生液化形成露水;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空气中的尘埃发生的液化现象;烧开水时冒“白气”,冬天人嘴里呼出“白气”,夏天冰棒周围冒的“白气”,这些“白气”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与联系
沸腾和蒸发都是汽化的形式,它们都需要吸收热量;区别是沸腾必须达到沸点并且继续吸热,蒸发则任何温度都在进行;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沸腾的时候会产生大量气泡,蒸发则不易观察到;沸腾反应剧烈而蒸发反应平缓;沸腾的时候,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蒸发则使自身及周围物体温度降低。
4.雨、云的成因:
雨的成因是当云层中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合并成大水珠落下来时,便形成雨。是液化现象;云是由太阳照到地面上,温度升高,含有水蒸气的高温空气上升到空中,在上升过程中,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形成云。是液化或凝华现象。
5.雾、露水的成因:
雾是因为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到冷空气液化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在地面附近称为雾,是液化现象;露水是在天气较热的早晨,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为小水珠附着在它们的表面上,也是液化现象。
【例2】四季更替,岁月变迁,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
【答案】
【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解答、冰雪消融,冰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错误;
、露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正确;
、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错误;
、千里冰封,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错误。
故选:。
1.如图所示是常见的鸳鸯火锅,两锅内汤汁量和初温都相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红油锅先沸腾,是因为油比水的沸点低
B.汤汁沸腾后,仍然持续加热,汤汁温度持续升高
C.火锅内汤汁越来越少是因为锅内水发生了液化现象
D.火锅上方白气缭绕,其中白气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答案】
【分析】(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2)水沸腾后,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据此分析;
(3)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4)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解答】.红油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覆盖在水面上减少了热量的散失,红油锅先沸腾,并不是油比水的沸点低,故错误;
.液体沸腾的条件:到达沸点,继续吸热。汤汁沸腾后,要使汤汁持续沸腾,需要吸收热量,所以需要持续加热,但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错误;
.是由于水发生汽化,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所以火锅内汤汁越来越少,故错误;
.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冷液化为小水滴,聚集在一起,形成“白气”,故正确。
故选:。
2.如图所示,烧杯里装着水,试管中装着酒精,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为,给烧杯加热使水沸腾,继续加热,则试管中的酒精
A.能沸腾
B.温度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
C.温度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答案】
【分析】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热传递的条件是两物体存在温度差。
【解答】解:由物理常识和题意可知,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所以给烧杯加热过程中,试管中的酒精先达到沸点并能从热水中吸热而沸腾,且酒精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继续加热,试管中酒精的温度低于沸水的温度,酒精能继续吸热,所以酒精能继续沸腾,故正确。
故选:。
3.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丰富,体验感强,深受同学们喜爱。下列实践活动中,主要是为了加快水分蒸发的是
A.给果树剪掉多余的枝叶 B.为移栽的瓜苗盖上地膜
C.给山坡上的小树苗浇水 D.将潮湿的稻谷摊开晾晒
【答案】
【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要想加快蒸发,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同时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
【解答】.给果树剪掉多余的枝叶,减小了蒸发的面积,可减慢蒸发,故不符合题意;
.为移栽的瓜苗盖上地膜,是减小了表面积、减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可减慢蒸发,故不符合题意;
.给山坡上的小树苗浇水,是给树苗补充水分,与蒸发无关,故不符合题意;
.将潮湿的稻谷摊开晾晒,加大了液体的表面积、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可加快蒸发,故符合题意。
故选:。
三、升华和凝华
1.升华
(1)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2)特点:升华时要吸收热量。
2.凝华
(1)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2)特点:升华时要放出热量。
解读:常见的升华现象:碘加热升华、干冰升华用于人工降雨、寒冷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樟脑球变小、灯丝变细等;常见的凝华现象:雪和霜的形成、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冬天窗户内侧形成的“冰花”、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冷冻食品上白色“粉末”的形成等。
3.冰雹的成因:
冰雹是体积较大的冰球,云中的水珠被上升气流带到气温低于0°℃的高空,凝固成小冰珠。小冰珠在下落时,其外层受热融化成水,并彼此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如果上升气流很强,就会再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冰壳,经过多次上下翻腾,结合成较大的冰珠。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冰珠就落到地面上,形成冰雹,这是熔化、凝固现象。
4.判断物态变化是否吸热或放热:
首先要明确变化前的状态是固态还是液态、气态;然后弄清变化后的状态;比对“六种"物态变化的概念,尤其是固体变成气体,中途是否有熔化过程;接着确定物态变化的类型;根据发生条件,判定吸、放热。
【例4】我国古诗词文化丰富多彩,许多古诗词描述的情景与物理知识相关。“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的形成涉及的物态变化与下列举例相同的是
A.春季,冰雪熔化为水 B.夏季,草叶上的露珠
C.秋季,迷漫的大雾 D.冬季,满树的雾凇
【答案】
【分析】分析物态变化首先看生成物是什么状态的,然后看是由什么状态的物体形成的,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做出判断(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是凝华;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为液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熔化),据此做出解答。
【解答】“霜”的形成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现象。
、春季,冰雪熔化为水时,属于熔化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露”是由水蒸气变成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秋季,迷漫的大雾是由水蒸气变成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冬季,满树的雾凇是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符合题意。
故选:。
1.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下列关于该过程中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升华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上升到空中的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会液化成小水滴
C.如果上升到空中的水蒸气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水蒸气就会凝固成小冰珠
D.小冰珠下落过程中汽化成小水滴落下,形成雨
【答案】
【分析】升华指物质由固态直接转变成气态,升华要吸热;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成液态,液化要放热;凝固指物质由液态转变成固态,凝固要放热。
【解答】、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汽化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故错误;
、上升到空中的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会液化成小水滴,故正确;
、如果上升到空中的水蒸气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水蒸气就会凝华成小冰珠,故错误;
、小冰珠下落过程中熔化成小水滴落下,形成雨,故错误。
故选:。
2.小明和小华做了图甲、图乙所示的实验来探究碘的升华现象,小明将碘锤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小华将碘锤放入热水中加热。已知常压下,碘的熔点为,碘的沸点为,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明和小华的碘锤中都会出现紫色碘蒸气
B.小明的实验不能证明碘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C.小华的实验中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使碘锤受热均匀
D.小华的实验中,不会出现碘的熔化现象
【答案】
【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解答】小华将装固态碘的碘锤放在热水中加热,热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所以碘的温度最多只能达到水的沸点,碘不会熔化,但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所以看到的碘蒸气只能是升华的结果;小明同学将碘锤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由于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沸点,所以出现的碘蒸气可能是碘先熔化后汽化形成的;由此可知,只有小华的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故正确;小华的实验中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使碘锤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故错误。
故选:。
3.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界中的水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转化,形成了雾、雨、雪、露、霜、雾凇等等自然现象,如图所示是水的三态变化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雪消融是丙到乙的过程 B.露珠消失是乙到甲的过程
C.雾的形成是丙到甲的过程 D.霜的形成是乙到丙的过程
【答案】
【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由题图可知,物质由丙甲乙,都是放热,则丙是气态、甲是液体、乙是固态。
.冰雪消融是固态熔化为液态的过程,是乙到甲的过程,故错误;
.露珠消失是液态露珠汽化为水蒸气,是甲到丙的过程,故错误;
.雾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是丙到甲的过程,故正确;
.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是丙到乙的过程,故错误。
故选:。
基础自测·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如图所示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2.如图是物理老师在课堂上演示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起雾的情景,当老师将剩有的干冰加入烧杯时,烧杯周围顿时“烟雾缭绕”,请问此时“烟雾”是
A.二氧化碳气体 B.二氧化碳固体小颗粒
C.小水滴 D.空气中的尘埃
3.中国国家速滑馆在冬奥会历史上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技术原理简化如图,下列关于二氧化碳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压缩机时温度降低 B.经过冷凝器时发生凝华
C.经过膨胀阀时发生升华 D.经过蒸发器时吸收热量
4.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B.“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D.“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5.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甲物质的熔点为
C.乙物质在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乙物质在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6.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吹风,人感到凉爽,若用电风扇对着干燥的温度计吹风,则温度计的示数将
A.不变 B.降低 C.升高 D.先降低后升高最后不变
7.卫星发射时,火箭点火升空刹那间,可看到发射平台升腾起大量白雾,从物质的分类看,腾起大量白雾属于
A.晶体 B.固体 C.液体 D.气体
8.等量的的水蒸气比的沸水对人体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
A.水蒸气是气体,更容易钻进人的皮肤 B.水蒸气温度比沸水温度高
C.水蒸气烫伤的面积一定比沸水更大 D.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
9.如图所示为某物质的温度变化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固态为晶体,熔化过程从第开始
B.该物质的熔点是,熔化过程用了10分钟
C.第处于熔化过程,为固液共存态,吸收热量且温度不变
D.在第是气态,吸热温度正在升高
10.能用纸锅烧开水吗?小华带着疑问进行了如图的实验探究。她惊奇地发现:水真的能烧开!对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水烧开时水中的气泡是液化形成的
B.水面上方的“白气”是汽化形成的
C.水烧开时纸锅底部温度低于水的温度
D.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故纸没烧着
11.如图所示,在一敞口玻璃瓶甲里盛适量的水,使之能浮在一水槽中,将另一只同样的敞口空玻璃瓶乙瓶口朝下,按入槽内水中,并固定位置,在标准大气压下,对槽内水加热到沸腾时
A.槽内甲、乙瓶内水温都不能达到
B.甲、乙瓶中水都不沸腾
C.甲瓶内水不沸腾,乙瓶内水沸腾
D.甲瓶内水沸腾,乙瓶内水不沸腾
12.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段,该物质由固态慢慢变软、变稠、变稀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
D.该物质可能是石蜡
13.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水是前世的云,云是来生的水”,歌词描绘了大自然水的美丽轮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光照射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液化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云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汽化形成的
C.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形成雪花飘落大地
D.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会凝固成小冰珠,可能形成冰雹
15.如图为摄影师在冬天拍摄的“钻石尘”奇观。据了解,在极寒的夜晚,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成极小的冰晶悬浮在空中,一般肉眼很难直接观察到。待太阳出来以后,这些小冰晶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像钻石一样,故名“钻石尘”。由于阳光下“钻石尘”会很快消失,因此极为罕见。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钻石尘”是由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
B.“钻石尘”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形成
C.阳光下“钻石尘”会很快消失,是由于其吸热汽化了
D.阳光下“钻石尘”会很快消失,是由于其吸热液化了
16.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液体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17.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熔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名称 固态水银 金 铜 铁 固态氢 钨
熔点 1064 1083 1535 3410
A.的氢为固态
B.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C.在气温为的地方不能选用水银温度计
D.铁和钨相比,用铁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18.民间有句谚语“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日晕的出现,意味着风雨天气即将到来。“日晕”奇观如图所示,它是由于气温低,云中的水滴变成六棱柱状的小冰晶,光经过小冰晶时出现的现象。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物态变化与题中相同的是
A.“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冰的形成
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霜的形成
D.“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雪的形成
19.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描绘图像如图,关于该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熔点是 B.一定属于晶体
C.在第时固液共存 D.不吸收热量
20.如图所示为伽利略温度计(烧瓶内有空气,细管中有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温物质是液体
B.液面由下降到位置,则表明气温升高
C.气温升高时液柱上升
D.为了提高温度计的精确度,可以把玻璃泡做的小一些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21.如图所示为寒暑表(酒精温度计),40摄氏度与10摄氏度两条刻度线相距厘米,刻度线与刻度线相距厘米。则处的刻度为 摄氏度。20摄氏度刻度线距处 厘米。
22.寒冷冬天的清晨,我们经常看到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冰花”形成在窗玻璃的 (选填“内侧”或“外侧” 。
23.水沸腾后可以产生大量气泡,其情形是图中的 (选填“甲”或“乙” 烧杯;小琪同学把温度计放入另一个正在加热的烧杯中时,会发现水温 (选填“升高”、“不变”或“下降” 。
24.市场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液氮冰激凌,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氮的沸点为,其制作过程主要是在冰激凌上倒入液态氮,使周围“烟雾缭绕”。“白雾”形成时的物态变化是 ,该过程需要 热。
25.水是生命之源,它是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放热,以防止地窖里的菜被冻坏;冬季在空调房间里,人们也常会放盆水,这是利用水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来提高房间里的空气湿度。
26.某地暴雪以后连续多日气温维持在零摄氏度以下,小明同学发现地上堆的雪人渐渐变小了,这是因为雪发生了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27.在两块玻璃板上分别滴上等量的酒精,按如图所示的情况进行操作,比较两块玻璃板变干的快慢情况。
(1)甲图中的实验现象表明:液体的表面积越小,蒸发越 (选填“快”或“慢” ;
(2)乙图中的实验现象表明:蒸发快慢,与液体的 有关。
28.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该物质的熔点是 ,在第时,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
29.(1)如图所示的体温计在没有将液柱甩回玻璃泡的情况下,如果用该体温计来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最终结果会显示为 ;
(2)暑假小明在家觉得很热,汗流不止,他看到温度计示数为。于是打开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时他又看了看温度计,发现温度计的示数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
30.小明观察到用茶壶烧开水时,壶嘴会冒“白气”,小明认为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扩散现象,你认为小明的观点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 的,原因是 。
基础自测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 2. 3. 4.5. 6. 7.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21.;4;22.凝华;内侧;23.甲;升高;24.液化;放;25.凝固;汽化;
26.升华;27.(1)慢(2)温度;28.晶体;80;固液共存状态;不变;
29.(1)38.5;(2)不变;30.错误;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