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晚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古诗三首》是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的一篇课文,三首古诗的作者都是宋代诗人。其中,《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全诗摄取的画面不大,写景则集中在池塘上,写人则集中在牧童上,又都紧紧围绕着“村晚”二字落笔,把人引入了江南优美的田园之中,使人对悠然恬静的乡村生活充满着向往。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
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童年往事”。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习作要求是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学生们能够把一件事情写的详略得当,但如何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在古诗中把童年生活写具体的,进一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会认“漪”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村晚》。
3.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村晚》。
2.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资源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一:谈话导入,扣读诗题
◆突破策略:借助注释;联系古诗猜想意思;结合课文插图理解、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
1.谈话导入,引出作者
在之前的两节课上,我们学了两首关于古时候儿童田园生活的古诗,今天我们就要去领略宋代乡村的一幅美丽风光。让我们一起走进宋代诗人雷震写的古诗《村晚》。
2.板书诗题,齐读诗题。(板书:村晚)
3.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猜猜题目的意思,完成右边的练习。
生答:读了诗题,我知道了题目的意思是:乡村的傍晚。
师:“村晚”的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所以这首诗描绘的是乡村傍晚的景色。
4.自学古诗。
(1)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古诗,在学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稚子弄冰》时,回忆一下,我们用了哪些学习方法?
我们可以运用(学生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借助注释;联系古诗猜想意思;结合课文插图理解、想象;想象画面时加入动作、心情,体会作者的感受等。
(2)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自学古诗《村晚》,做到以下两点。(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课件出示
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村晚》。
利用注释、联系生活实际和插图理解诗意。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拿起笔开始自学吧!
5.检测质疑
(1)这首古诗同学们读准、读通顺了么?请读一读。【全班交流汇报自学古诗的情况。首先检查古诗的朗读情况。】(课件出示诗的节奏划分)(指名读)
教师相机指导“陂”和“漪”的读音。请同学们听一听范读,再次练习读好古诗。【指名学生按节奏朗诵古诗,学生评议后齐读。】
(2)师:古诗读好了,诗意你们理解了吗?通过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么?
生:我的疑问是:“草满池塘”我觉得是草长满池塘的意思,可是草怎么会长满池塘呢?
生:我想知道“山衔日落”和“浸”分别是什么意思?
师:这两个问题提的真好!相信这也是许多同学的疑问。
(3)师:看看这两幅图,你们能自己解决这两个疑问吗?
生:“草满池塘”就是池塘周围长满了青青的草;“山衔日落”就是太阳落山了的意思。
师:你们可真会观察!在字典中,“浸”有浸泡的意思,你们能猜猜在古诗中是什么意思吗?
生:浸的意思是倒映。师:不错,在诗句中浸引申为倒映。
(4)师:重点词的意思咱们弄明白了,那么诗歌的意思你们读懂了吗?
生:池塘周围长满了绿绿的青草,塘水漫上了堤岸,太阳落山了,这日落的景色倒映在冰凉的池水中。牧童横坐在牛背上,随意用短笛吹着不成调的乐曲。
师:诗意弄明白了,再回到诗中找一找,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在描写小牧童时,又抓住了哪些动作进行描写?请在诗中圈画出来。诗中描写的景物有:草、水、山、日。诗中描写的牧童的动作有:归、横、吹。你找对了吗?
6.教师小结:诗人抓住了对景物和人的描写。(板书景:草、水、山、日;板书人:归、横、吹)整首诗描绘了一幅牧童骑牛吹笛晚归图。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扣紧诗的题目,为理解古诗的大意做好铺垫。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学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提高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
环节二:品读古诗,想象诗境
◆突破策略:读出感情,想象画面(想象画面时加入动作、心情,体会作者的感受等),体会情境
1.读出感情,想象画面。
(1)指名学生读“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2)结合注释说一说“陂”“漪”分别是什么意思。(池岸;水中的波纹)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师:其实呀,插图也可以帮助我们想象画面。看看这两幅图,你能把眼前看到的景色描绘的更具体吗?可以试着抓住景物的颜色,运用修辞手法,让想象更生动形象。(全班交流眼前浮现的画面)
生:池塘周围长满了绿绿的青草,蓝蓝的池水漫上堤岸。夕阳渐渐西沉,太阳在两山间露出半个小脑袋,就像被青山含着的红宝石。这日落的美景倒映在池塘微微荡漾的冰凉水波中。
师:看,用上了表示颜色的词,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我们看到的景色更加美丽了!让我们一起把这美景读出来吧!(生读“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2.想象画面,体会情境。
(1)指名学生读“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2)结合注释说一说“腔”“信口”分别是什么意思。(曲调;随口)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师:在说的时候别忘记了我们上节课学习的方法,可以添加动作和心情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生:这时,一个小牧童横坐在牛背上准备回家,他一边欣赏着周围的美景,一边拿出短笛,放在嘴边,随意地吹奏着不成曲调的乐曲,他是多么的悠闲、快乐呀!
师:看来,用这种方法想象画面,同学们已经很娴熟了。从他的笛声中你感受到小牧童此时心情如何?是呀!他此刻是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再读一读古诗吧!
3.乡村的晚景多美啊——(学生接读)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的生活多么悠闲自在呀——(学生接读)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4.教师小结:《村晚》这首古诗描写了乡村傍晚时的景色,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特别是牧童骑在牛背上随意吹着短笛的悠闲自在,让人无比向往。
◆设计意图:品读古诗,想象画面,把学生带入古诗描写的情景中,入情入境,体会其中的乐趣,为学生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环节三:诵读古诗,感悟诗情
◆突破策略:朗读背诵
1.读出感情,体会诗情。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全体师生在配乐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村晚》。
(2)学生自由背诵古诗《村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赏读古诗,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反复朗诵古诗,背诵古诗,达到积累记背古诗的目的。
环节四:对比阅读,感悟表达
◆突破策略:交流讨论
1.现在我们已经学完三首关于古时候儿童田园生活的古诗,请比较一下这三首诗有什么异同?同学们可以从内容、写法和情感这三个方面去比较。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吧!
2.全班学生交流汇报并填表。(课件出示表格的答案)
3.教师小结:这三首古诗的相同点是:三首诗都描写了古时候儿童的田园生活,都通过一件事来表现孩子的天真可爱,而且都抓住了儿童的动作进行描写,都体现了作者对儿童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不同点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是通过描写农村繁忙劳作的景象,孩子们也跟着大人学种瓜的勤劳来体现田园生活的和谐、幸福。《稚子弄冰》是通过描写孩子们剜冰,用彩线将冰串起来当打击乐器,冰块摔碎了孩子们失落、惋惜来体现儿童的聪明、可爱。《村晚》是通过描写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来体现牧童的快乐、可爱,体现了田园生活的悠闲、自在。
这三首古诗都向我们展示了古时候儿童生活的情景,只是写的事不同,三位诗人都善于捕捉儿童在做某件事时某一个瞬间的情景,来体现田园生活的美好。我们在今后的习作中也要留心观察,捕捉某件事中的某一个瞬间的情景,这样就能突出重点,把文章写生动。
◆设计意图:利用表格的形式,找出三首古诗的异同,让学生一目了然,利用古诗中描绘的情景指导学生注意捕捉生活中某件事的某一个瞬间,这样就能突出重点,把文章写生动。指导学生写小练笔,意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读写结合。
【达标检测】
完成课后小练笔。
(1)这三首古诗中所描绘的田园风光都很美,都体现了古代儿童的有趣可爱,古代田园生活的和谐美好。请同学们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的一首改写成短文。出示改写的图片
(2)如何改写古诗?
第一步:读懂古诗,明白古诗的大意。
第二步:根据诗句把当时的情景想象成一幅图画,画面中有哪些景物,人物。(注意可用环境描写开头,用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第三步:根据画面想象人物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可用第一人称:把自己想象成图画中的人物,用你的眼睛去看图画中的一切。语言描写时提示语中要添加说话人的神态和动作)。
第四步:为了使文章更加的完整,可以想象一些古诗里没有的细节(展开想象)。
【板书设计】
村晚
景美 草 池塘 水 山 落日 寒漪 优美恬静
人乐 横牛背 信口吹 天真烂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