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土壤(同步练习)-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2土壤(同步练习)-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9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21 15:4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2土壤
同步练习
土壤有机碳浓度是指单位质量土壤中有机质所含碳元案的质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土壤温度和水分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形成与分解。下图示意祁连山中段森林草原带(海拔3000米附近)南坡和北坡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
1.下列关于祁连山南坡、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
B.随土壤深度增加,南北坡有机碳浓度差值增大
C.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幅度小于南坡
D.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低于南坡
2.同一土层深度,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比南坡大的原因是北坡( )
A.热量条件好,植被茂盛 B.土壤水分含量较高,植被段益高
C.蒸发强,植被少 D.微生物分解旺盛,有机质积累多
3.下列推测同一坡面土壤有机碳浓度较高的部位及其分析正确的是( )
A.沟谷,水分汇聚,有机质产生与积累多 B.坡脚,地表起伏较小,植被茂盛
C.坡肩,热量充足,植被覆盖度高 D.坡脚,温度低,有机质分解缓慢
云南省新平县哀牢山区有大面积富硒土壤。研究表明,有机质能够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加强土壤中硒元素的吸附和固定。下表示意新平县哀牢山不同海拔样本土壤硒含量,采样点选择考虑了分布的均匀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海拔/m 硒含量均值/(mg·kg-1) 样本数/个
500m以下 0.17 382
500~1000m 0.23 3788
1000~1500m 0.28 2348
1500~2000m 0.49 2060
2000~2500m 0.97 1174
4.海拔500m以下地区样本数较少,主要是由于( )A.谷底狭窄 B.土壤贫瘠 C.交通不便 D.人类干扰严重
5.随着海拔升高,影响土壤硒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气温 C.坡度 D.光照
一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这样写道:“……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抬头看一看,满眼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根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等,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叮当作响的小溪、飞泻的瀑布无处不在;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草树木汇聚成一座座美丽的绿色大迷宫,让人寸步难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材料所描述的植被类型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热带雨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7.材料中植被垂直分层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湿度
8.该区域的土壤( )
A.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 B.水分较少,氧气偏多
C.有机质含量高 D.土层较薄
下图为我国某山山麓冬季景观图,该地土壤中富含铁锰元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照片最可能拍摄于( )
A.大兴安岭 B.横断山脉 C.阿尔泰山 D.唐古拉山
10.图示植被对当地地表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
A.降低风速 B.涵养水源 C.降解污染 D.美化环境
11.该地土壤中的铁锰元素主要来源于( )
A.腐殖质 B.水源 C.空气 D.成土母质
下图为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关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的相互关系(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
13.生物对成土母质的改造作用,主要体现( )
①加速矿物质的淋失②使有机质不断积累③使养分元素不断富集④使土壤不断熟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盖塔拉洼地,位于埃及西北部的沙漠中,最低处海拔-133 m。近年来,为发展渔业生产,人们通过挖掘隧道,采用中国专利技术的高速输水管道系统,实现无动力引入地中海海水;并利用下沉式网箱养殖方式,在洼地成功建立了“沙漠渔场”。目前,该区的“沙漠鱼”不仅解决了本国的水产品产量不能自足问题,而且已经销售到非洲其他国家。根据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在建造“沙漠渔场”的过程中,通过挖掘隧道的形式引水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B.减少水分蒸发
C.防止引水过程中下渗损耗 D.降低沙尘淤积河道
15.下沉式网箱养殖能控制箱体在水中的深度,该技术主要目的是( )
A.减少污染,保证活鱼品质 B.控制活鱼活动范围,便于捕捞
C.调节活鱼生存环境的水温 D.增加水箱内的含氧量
16.随着“沙漠渔场”的出现,洼地环境也慢慢发生了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周围土地盐碱化加剧 B.绿洲农业供水量增加
C.沙漠地区降水量大幅增加 D.地下水的盐度大幅下降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塔里木盆地东端的罗布泊,是塔里木河等河流汇集之地,曾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全年盛行东北风,现已干涸,仅为大片盐壳,呈现灰白色。下图右侧分别为我国A、B、C三地土壤景观图。
(1)土壤是反映自然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形成土壤的最活跃因素是____,A位于我____(填三大自然区名称),该地经过人类改造,形成肥沃的耕作性土壤是____。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B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
(3)C为罗布泊,从地理位置角度说明罗布泊盐壳形成的原因。
(4)红壤的肥力、酸碱度和疏松程度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为了实现当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民可采取的改良措施有( )
①大力推广秸秆还田 ②大量施用化肥 ③增施熟石灰 ④掺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分布区。地质学家刘东生通过对陕西洛川黄土剖面的研究,向世人展现了该区域两百多万年以来自然环境的变迁。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距今两亿年前,黄土高原所在地区有个巨大的庆阳湖,那时生长的茂盛森林已变成如今的煤炭。青藏高原抬升逐渐阻挡了印度洋的水汽,中国西北地区逐渐形成了沙漠、戈壁。此后的两千万年来,强劲的西北风吹来了沙尘;大约距今一百多万年开始,黄河蜿蜒流经该区域,成就了中国早期的农业文明。
资料二:“风成说”(黄土高原形成的主流学术观点)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来源于强劲的偏北风所携带的尘土堆积,再经过成土作用形成。
资料三:图为洛川地区某黄土剖面及土质分析信息示意图。
(1)“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的成土母质为____。
A.古老湖泊洼地中的淤泥 B.当地岩石碎解的沙石
C.风源地区的沙粒和细尘 D.黄河携带而来的泥沙
(2)结合不同颜色土层的土质分析结果判断:壤土层形成时期,该区域生长的植被应以____为主,气候较____;黄土层形成时期,该区域风力相对较____,生长的植被可能为____。
(3)洛川地区黄土呈现深浅颜色土层交替的变化,说明两百万年以来,当地反复变化的自然环境要素主要是____。
(4)综上,黄土高原的土壤在形成过程中,成土母质、气候、____、____等因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窑洞是黄土高原传统的民居形式,建造过程中不立梁柱、不设砖瓦。当地人在修筑窑洞时,多选择____(红色/黄色)土层作为窑洞的屋顶,原因是____。
参考答案:
A 2.B 3.A4.A 5.B6.B 7.A 8.A9.B 10.B 11.D
12.B 13.B14.B 15.C 16.A
17.(1)生物 东部季风区 水稻土
(2)夏季高温多雨,植被(草地)茂密,有机质来源丰富;冬季寒冷,微生物分解速度慢,有机质易积累;地形平坦广阔,物质迁移速度慢,有机质流失少。
(3)位于河流下游,盐分集中: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少;位于塔里木盆地内部,夏季热量不易散发,蒸发量大。
(4)B
18.(1)C
(2) 森林 湿润 强 草原
(3)气候
(4) 生物 时间
(5) 红色 红色土层质地紧密,更坚硬,支撑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