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秋)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2各种各样的杯子》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2017秋)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2各种各样的杯子》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2-21 16:13: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2017秋)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它们是用什么做的》之《2各种各样的杯子》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了解各种不同材质、形状和大小的杯子,并能够根据杯子的特点进行分类和归纳。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类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不同材质、形状和大小的杯子之间的特点和差异。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更加关注日常生活用品,了解不同类型杯子的特点和用途,提高学生对生活用品的认知和鉴别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它们是用什么做的》这一主题下的一个分课。通过对各种不同材质、形状和大小的杯子的观察和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杯子的特点和用途,并能够根据杯子的特点进行分类和归纳。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力,提高学生对生活用品的认知和鉴别能力。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同时也对日常生活用品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知。但是,对于不同类型杯子的特点和用途,学生可能了解得还不够深入和全面。因此,本课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各种杯子的特点和用途,并能够根据杯子的特点进行分类和归纳。
四、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各种不同材质、形状和大小的杯子的观察和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杯子的特点和用途,并能够根据杯子的特点进行分类和归纳。
难点: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力,提高学生对生活用品的认知和鉴别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展示各种不同类型的杯子,放在讲台上)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些杯子,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颜色、材质、大小……
教师:这些杯子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呢?你们知道吗?
学生:玻璃、塑料、金属……
教师:非常好,这些杯子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各种各样的杯子》。
(二)、观察和实验
1. 观察玻璃杯
教师:首先,我们来观察玻璃杯。大家看看这个玻璃杯,它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透明、容易碎……
教师:非常好,玻璃杯的特点是透明、容易碎。玻璃是由石英、纯碱、石灰石、硼酸等材料制成的透明材料。我们可以用玻璃制作各种器皿,如杯子、瓶子、眼镜等。
2. 观察塑料杯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观察塑料杯。大家看看这个塑料杯,它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轻便、不易碎……
教师:对,塑料杯的特点是轻便、不易碎。塑料是一种合成材料,可以制成各种塑料制品。塑料杯是一种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方便携带和使用。
3. 观察金属杯
教师:下面,我们来观察金属杯。大家看看这个金属杯,它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坚固、美观……
教师:对,金属杯的特点是坚固、美观。金属是一种具有光泽和延展性的材料,可以制成各种金属制品。金属杯是一种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具有耐热、耐腐蚀等优点。
4. 观察陶瓷杯
教师:最后,我们来观察陶瓷杯。大家看看这个陶瓷杯,它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易碎、美观……
教师:对,陶瓷杯的特点是易碎、美观。陶瓷是一种由黏土或瓷土制成的材料。陶瓷制品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和耐腐蚀性。陶瓷杯是一种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三)、作业布置
1. 请大家回去收集一些不同类型的杯子样品,带到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
2. 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些杯子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并记录下来。
(四)、习题设计
1. 填空题:请填写以下不同类型杯子的材质和特点。
(1)玻璃杯的材质是______,特点是______。
(2)金属杯的材质是______,特点是______。
(3)塑料杯的材质是______,特点是______。
(4)陶瓷杯的材质是______,特点是______。
(5)木杯的材质是______,特点是______。
2. 选择题:以下哪个选项描述的是保温杯的特点?()
A. 容量大 B. 易清洗 C. 隔热 D. 以上都是
3. 判断题:不锈钢杯不属于金属杯。() 对 / 错
4. 简答题:请简述一下塑料杯和金属杯在使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5. 实验题:请设计一个实验,比较不同材质杯子(如玻璃杯、金属杯、塑料杯)的导热性。
六、课堂小结
本课通过对各种不同材质、形状和大小的杯子的观察和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各种杯子的特点和用途,并能够根据杯子的特点进行分类和归纳。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力,提高了学生对生活用品的认知和鉴别能力。
七、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过程比较完整,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观察和实验活动,并能够得出比较准确的结论。但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有些学生的实验操作不够规范和准确,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纠正。同时,对于一些较难的实验操作问题,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拓展和深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