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文档属性

名称 1.2.1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21 16:0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人教版)
一、教学构思
1.设计理念
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主要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升人 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 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
地理实践力包含“地理实践活动的技能和方法”及“地理 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意志品质”两个层面。 高中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需 要依托地理课堂,如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动手实验、 户外考察、研学旅行等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 思维和实践能力。
2.教学思路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中的内容,对应课程标准为 “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 区时计算”。该部分对学生思维能力、空间转换能力、计 算能力要求较高,实践性很强。因此,本节课将重点放在 生活中相关地理现象的解释,以及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即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与提升。本节课旨在通过读图、画 图、分析问题等活动,培养运用地理图表获取地理知识 的能力,并初步形成空间思维能力;灵活运用地理知识 解释生活现象和分析实际问题;灵活解答各类地方时、 区时和日期的计算题,落实地理实践力。
二、教学过程(见表 1)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光阴的故事》 哼唱歌曲 从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入手,引出光阴(昼夜)
昼夜交替 【设问 1】地球上存在着光阴(昼夜)现象。昼 夜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追问 1】昼夜现象的产生是否与地球本身特点有关 【动画演示】昼夜不断交替 【设问 2】昼夜不停交替的原因是什么 【追问 2】昼夜交替与昼夜现象是否等同 【总结】昼夜现象、昼夜交替的成因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1 个太阳日 根据设问,认真思考 【回答 1】太阳光线直线传播,只能照亮 地球的一半 【回答 2】地球是球体,不发光也不透明 【回答 3】地球自转引起了昼夜交替 【回答 4】昼夜交替、昼夜现象不同,成 因也不同 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 象:昼夜现象、昼夜交替的成因 通过设问、追问,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过渡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相对来说,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间就有了早迟之分。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地方时 【分析】地方时变化规律:东早西晚。经度相15°,地方时相差 1 小时;经度相差 1°,地方时相差 4 分钟 【计算】计算:当 120°E 地方时为 9:00,124 °E、75°E、75°W、60°W 地方时各是多少 【过渡】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使用地方时会给交通、通信带来不便,为克服时间上的混乱,1884 年召开了国际经度会议,创立了标准时制度,实行分区计时,每个时区 跨经度 15° 【思考】读时区和国际日界线分布图,思考: 全球共划分了多少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时间相差几小时?每一时区中央经线有何特点 【分析】区时变化规律:东早西晚。相邻两时 区的区时相差 1 小时 【计算】①158°W、93°E 所属的时区;②西三区、东八区的中央经线与经度范围;③计算:一架国际航班从旧金山(西八区)起飞,经 15 小时飞行后,于北京时间 8 日 13:00 抵达上海。计算飞机起飞的当地时间 【总结点拨】 某地时区数 = 某地经度 /15°(结果四舍五入,取整数) 某时区中央经线度数 =时区数×15° 计算时间的公式:甲地时区 - 乙地时区 =甲地时间 - 乙地时间、(甲地经度 - 乙地经度)×4=(甲地地方时 -、乙地地时),单位:度、分钟注意点:西经、西时区可用负值带入计算 【补充】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概念 【过渡】为避免日期的紊乱,1884 年国际经度会议规定原则上以 180°经线作为“国际日界线” 【思考】自西向东、自东向西过国际日界线时,日期会怎样变化?请绘图表示 【补充】地球上的日期分界线有 2 条:国际日界线( 180°),固定不动;0 时所在经线,自东向西移动 【总结】明确几个概念:地方时,时区,区时,中央经线,北京时间,国际标准时间,日界线“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要珍 惜光阴 计算地方时 【回答 1】 124°E:9:16 75°E:6:00 75°W:20:00 60°W:21:00 【回答 2】全球共划分 24 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时间相差 1 小时。每一时区中央经线度数为 150 的整数倍 【回答 3】西十一区、东六区 【回答 4】西三区中央经线:45°W,经度范围:52.5°W 向东到37.5°W 东八区的中央经线:120°E,经度范围:112.5°E 向东 127.5 °E 【回答 5】7 日 6:00 【回答 6】自西向东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减一天 【回答 7】30°W,180°。 与北京同处一天的经度范围:30°W 向东到 180° 【回答 8】180°经线上为 0 时,全球处于同一天 学会计算地方时,增强地理实践力 培养学生读图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提醒学生描述某时区经度范围时要注意方向 飞机起飞时间的计算对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引导得当,可提高学生区时计算的实际应用能力 地方时、区时计算是个难点,学生很容易犯的错误是:东、西时区数或经度数直接相减。因此笔者设计了飞机起飞的计算题,并且提醒学生计算的技巧:西经、 西时区可用负值带入计算,以此来落实、提高地理实践力 化抽象为具体,加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 提醒学生珍惜光阴,莫负美好时光
过渡 展示:气旋卫星云图、水旋涡图,思考:为什么大气、水会旋转运动
地转偏向力 【视频】播放视频:厄瓜多尔赤道上的奇怪现象。北半球水体逆时针流动,南半球水体顺时针流动,赤道上水体不旋转流动 【分析】由于地球自转,促使物理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在赤道 上不偏转 【活动】绘图示意北半球、南半球、赤道水流运动的形成过程 【动画演示】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思考】长江口附近,南岸和北岸,哪一侧泥沙淤积更多?哪一侧适合通航如果在北半球平直的河岸建高楼,最佳位置是左岸还是右岸 修建码头呢 【回答 1】长江北岸泥沙淤积多;南岸适合通航 【回答 2】北半球建高楼最佳位置:左岸;建码头最佳位置:右岸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地转偏向力规律性较强,但学习要求低,学生掌握规律即可 要求学生绘图示意水流旋转运动的形成过程,增强地理实践力,同时也为气旋、反气旋的学 习打下基础 联系实际,拓展思维,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课堂小结 本节课重点学习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即昼夜交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 回顾知识 利于学生梳理知识
教学反思
亮点一:注重趣味性,生活无处不地理。从新课导入来看,用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光阴的故事》导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引发其对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光阴的思考。从地转偏向力学习来看,通过视频“厄瓜多尔赤道上的奇怪现象”,引发学生对南半球、北半球水流旋转方向不同的兴趣,并思考背后的成因。生活处处是地理,只要我们用心发现,就能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亮点二:注重实践性,分析生活中的地理。本节课注重对地方时、区时计算的练习,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例如,在学习日期更替时,让学生绘图表示不同日期的分布范围,让重难点知识简单化,易于学生掌握。在学习地转偏向力时,要求学生绘图示意水流旋转运动的形成过程,增强地理实践力,同时也为气旋、反气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不足之处:首先,部分学生空间思维较差,初中阶段的经度知识掌握不好,分不清东、西的相对位置,计算区时、地方时感觉难度较大,几乎丧失信心。虽然笔者在课堂上对经纬度知识进行了简单的复习,但仍有部分学生未掌握,需要笔者系统、细致地讲解经度知识,打好基础。其次,学生绘图能力不足,绘图用时过长,从而影响后面教学环节的实施。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需要地理教师长期坚持,为学生提供广阔、多样的提升平台,帮助学生习得地理知识,提高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