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测试卷(二)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即便是贵为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尚书·夏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摘编自魏家俊《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
材料二:
在高歌民族复兴的今天,怎样认识中国文化传统,是我们的重大课题。因为体大,自然思纷;为求其真,仁智之见,我们都应该研究。历览前贤著述,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质。
和而不同,厚德载物。重视人与自然之间,族群、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所谓“天人合一”是经过区分天人、物我之后,重新认定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而不是片面征服自然。在观念上形成了“协和万邦”“天下一家”的文化理想。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善于化解对立,主张仁爱、和为贵。
刚健自强,生生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指人要向天地学习,用“刚毅”的精神,生生不息,奋斗不止。中国人因此创造了世界上独特的文明,并且是世界上唯一未中断的文明。
仁义至上,人格独立。我们以仁义为最高价值,崇尚君子人格。肯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弘扬至大至刚的正气,强调人人都有内在的价值与不随波逐流的独立意志,守正不阿,气节凛然,甚至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主义肯定人民是主体;人君之居位,必须得到人民的拥戴;保民、养民是人君的最大职责。
整体把握,辩证思维。中国思维有两大特征:一是整体观,二是阴阳观。前者从整体上把握世界或对象的全体及与内在诸因素的联系性、系统性,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后者重视事物内在矛盾中阴阳等关系的对立与平衡。
经世务实,戒奢以俭。我国有现世与实务精神,强调知行合一,经国济民。兼重文事武备,明理致用,反对空谈高调。尊重劳动,倡导勤俭节约,力戒骄奢淫逸,鄙视不劳而获。
中国文化精神的这些特质可以成为中国梦的文化底蕴,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化可以做创造性的现代转化。例如中国古代的社会理想,代表话语应是《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
这是儒家所设想的远古时期“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也可以说是古代中国人的梦想,这就是“天下一家”的社会理想。
两千多年来,平民子弟通过宗族祠堂与家庭教育世代传承的精神信念的主流价值仍然是仁爱、孝慈、正直、忠信。百姓接受并影响他人的生活哲学是带有儒家文化密码的忠臣义士的故事和蒙学读物、族谱家训、民谚民谣中廉洁勤俭,与人为善等的观念,如《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四书”中的一些内容。这些价值通过唱戏的、说书的,通过家人乡亲口耳相传,逐渐在民间扎根。
(摘编自郭齐勇《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一般观念认为,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即便是君主,也不应该贪图享乐。
B.刚健自强,生生不息。中国人因此创造了世界上独特的文明,并且是世界上唯一未中断的文明。
C.“天人合一”是经过区分天人、物我之后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顺应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
D.两千多年来,平民子弟通过宗族祠堂与家庭教育世代传承的精神信念的主流价值一直不变,是因为其传播方式是口耳相传。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传统美学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将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B.中国文化强调民为邦本。“民为贵,君为轻”是说老百姓理应地位高贵,君王要轻看自己。
C.中国思维具有整体观与阴阳观两大特征,其内涵有相同性,都主张内在的联系性、系统性与平衡性。
D.厚德载物、刚健自强、仁义至上、民为邦本、辩证思维、经世务实等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可以成为中国梦的文化底蕴,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
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理论依据诠释材料中传统文化精神特质的一项是(3分)( )
A.《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三国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C.《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D.《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材料二在论证上结构完整,思维严密。请列出结构提纲,并简要概括各部分大意。(4分)
5.今天我们应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老镇篾匠
李笙清
旧时匠人传授手艺,大都喜欢传授给自己的子女,俗称“门第师”。除非匠人的后人有了更好的出路而不愿学父辈的手艺,匠人才会将手艺传授给外姓徒弟。我的小叔便是这样的手艺传人。
小叔大我九岁,他十七岁那年,拜了住在老街的老篾匠漆师傅为师,学起了篾匠手艺。漆师傅是从湖南湘西搬来的,在老街上买了两间带后院的小屋。他把堂屋跟正房打通,做了作坊,后院用来堆放竹子和篾器,后面厨房旁边的小屋是他歇息的地方。屋后有一条大河,漆师傅的竹子原料大都是从水路运来的,青石板码头边,经常浸泡着漆师傅编好的篾器——据说浸泡过的篾器经久耐用。
漆师傅的老婆死得早,没有给他留下一男半女,他也一直没有续弦,在老镇上孤独地生活了二十多年,堂屋供桌上的黑边相框里,有我没见过的漆师傅的老婆的照片。我小时候经常看到漆师傅将镜框擦得干干净净,拿在手里一看就是好一会儿,有时候还喃喃自语,说的是我听不懂的湖南方言。
据说当年漆师傅来老镇落脚时,受到了本地篾匠师傅的排挤,我的祖父在老镇素有声望,出面摆平了这件事,帮漆师傅置买了住房,让他在老镇扎下根来。因为有这种交情,在祖父的恳求下,漆师傅收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个徒弟,也就是我的小叔。所以小叔很是自得,常以正宗的湖南篾器技艺嫡传弟子自居。
拜师那天,家里准备了荤素搭配十个碗的一桌宴席,请来了家族中德高望重的老族长作陪。小叔按拜师的礼节给漆师傅磕头敬茶。漆师傅笑呵呵地对祖父说:“我们谁跟谁啊!不用这么烦琐啦!”祖父一脸严肃,说礼数是祖宗定下的,千万不能马虎。那天,漆师傅脱下了常年穿在身上的那套黑衣裤和粗布围腰,特意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衣服,坐在上首。他喝酒喝得脸红扑扑的,整个人神采飞扬,话格外多。
那时候乡村里的谷囤都是用竹篾编制的围子,长长的,一圈一圈围上去,就成了农家储存粮食的仓库;还有扫地的撮箕,筛米的筛子,淘米的筲箕,打场的连枷,屋角的鸡笼……这些都是篾匠的杰作;还有家家户户都在使用的竹椅、竹凳、蒸笼、刷锅的刷子……篾匠用一双巧手,做出了形形色色的篾器,丰富着老镇人们的生活。
那时我常常在放学后,转到老街看漆师傅做手艺活。漆师傅抽出一根竹子,操起厚脊薄刃的篾刀,用刀身在竹子的底部随意比画一下,就挥刀劈下,一截粗大的竹子便在脆响中一分为二。然后漆师傅拿起一柄长长的凿子,几下就将竹子中的痂结清除掉。随着篾刀的上下翻飞,竹子变成了一根根长长的竹片,竹皮则被削成薄薄的篾丝,看得人眼花缭乱。漆师傅一边做活,一边给小叔讲解篾活中的砍、锯、切、剖、削等基本功要领,不厌其烦,直到小叔领悟。料裁好后,师徒俩便开始忙活起来,编篾席,做鸡笼……
漆师傅不赶活的闲暇时候,我特别喜欢到他家里听他讲神秘的湘西故事,吃他晒制的湖南苕果子和苕丝,喝他泡在陶壶里的大叶茶,那感觉就像坐在茶馆里听评书一样。漆师傅是一个天生的故事家,一个李天宝的故事,他讲了半个多月都没讲完,让一众街坊听得兴致勃勃,欲罢不能,天天挤在他的作坊。有时遇上漆师傅带着小叔赶活,上门来的街坊就只好打道回府,神色中明显露出几分失落。每次讲故事到夜深,漆师傅都会拿起他的那块有些泛黄的小竹片,“啪”地打出一声脆响,宛若惊堂木的回声,听故事的就知道到了“要知结果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时候了。
漆师傅还有一个绝活,就是用细篾编制出各种各样的动物,锦鸡、鹅鸭、小猪、老虎、鲤鱼……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他都能很快做出来,而且小动物们个个憨态可掬,惟妙惟肖。可惜小叔没学会这门技艺。漆师傅要小叔先学好篾匠手艺,以后再教他这个。可没想到当小叔快出师时,漆师傅因醉酒后去码头捞篾器,不小心落入河中溺亡了。每每提起这个,小叔都一脸的遗憾。
时隔多年,我有一次回老镇,听说住在镇西古桥边的守寡半生的孙婆婆去世了,她离世时手里紧紧捏着一对竹编的连在一起的比翼鸟——这是漆师傅留在这个世上的最后一件竹编作品了。
(选自《潮州日报》,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漆篾匠在老街购置的带有后院的两间小屋,无论是布局还是地理位置,都为他做篾匠活提供了便利,表现了他和祖父的交情匪浅。
B.漆篾匠早年丧妻,无儿无女,离开湖南老家后,多亏了祖父的帮助,才能在老镇扎根,所以他主动收下小叔做他的唯一弟子。
C.小叔成了漆篾匠的徒弟后,十分自得,常以正宗湖南篾器技艺嫡传弟子自居,可见篾匠在当年是一个让人羡慕的职业。
D.“每每提起这个,小叔都一脸的遗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漆篾匠意外失足落水离世;二是漆篾匠绝活的失传。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中“老街”“老镇”“门第师”“囤谷的围子”“打场的连枷”等词语的使用,使小说具有历史的沧桑感和浓浓的乡土气息。
B.文章使用第一人称叙事,通过“我”的回忆,将篾匠漆师傅的故事娓娓道来,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具有很强的代入感。
C.第6段列举了漆篾匠制作的众多篾器和它们在老镇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表现了“我”对篾匠这一传统手工艺人的赞美。
D.小说以“守寡半生的孙婆婆捏着竹编的比翼鸟去世”结尾,有着复杂的意味,也暗示出传统手工艺的没落衰败。
8.请从刻画人物的方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第3段中的画线句。(6分)
9.小说标题为《老镇篾匠》,但作者为什么没有始终围绕漆师傅的手艺展开描写,反而加入了漆师傅闲暇时给街坊们讲故事的情节?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初,越巂太守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深加器异。汉昭烈临终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及出军祁山,亮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为先锋,而以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
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张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乃拔西县千余家还汉中。收谡下狱,杀之。亮自临祭,为之流涕,抚其遗孤,恩若平生。蒋琬谓亮曰:“昔楚杀得臣,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亮流涕曰:“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是以扬干乱法,魏绛戮其仆。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
或劝亮更发兵者,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破贼,乃为贼所破,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今欲减兵省将,明罚思过,校变通之道于将来;若不能然者,虽兵多何益!自今已后,诸有忠虑于国者,但勤攻吾之阙,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跷足而待矣。”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亮上疏请自贬三等,汉主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亮遣使者至懿军,懿问其寝食及事之烦简,不问戎事。使者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至数升。”懿告人曰:“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是月,亮卒于军中。长史杨仪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司马懿,懿追之。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敛军退,不敢逼。于是仪结阵而去,入谷然后发丧。懿案行亮之营垒处所,叹曰:“天下奇才也!”追至赤岸,不及而还。诸军还成都,大赦,谥诸葛亮曰忠武侯。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
B.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
C.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
D.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昭烈,三国时期刘备的谥号。谥号始于西周,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等按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的称号。
B.先锋,行军或作战时的先遣将领或先头部队,也指“冲锋在前”,如《陈书·骆牙传》中的“每战辄先锋陷阵,勇冠众军”。
C.丞相,古代官职名,秦朝时开始正式设置,各朝均有,是皇帝之下最高的行政官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是百官之长。
D.大赦,古代帝王以施恩为名,常赦免犯人,一般在新皇帝登基或者皇宫有重大喜庆时,会赦免一批罪犯,叫大赦天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刘备认为马谡言过其实,不堪大用,但诸葛亮对他十分器重,并在出兵祁山时委以重任。
B.马谡领兵失误,被张郃打败,失了街亭,蜀军因此失去了前进的依靠,只得返回汉中。
C.司马懿从诸葛亮的使者口中得知诸葛亮事情繁多但吃得少时,便推断他可能会不久于人世。
D.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命令杨仪反举旗帜进攻,司马懿只得领军后退,蜀军取得了胜利。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收谡下狱,杀之。亮自临祭,为之流涕,抚其遗孤,恩若平生。(4分)
(2)但勤攻吾之阙,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跷足而待矣。(4分)
14.陈寿评诸葛亮“可谓识治之良才”,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诉衷情①
[宋]晏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注】①这首词写于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当时作者从参知政事被贬为外官已有六年。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词的起句“芙蓉金菊斗馨香”选取了芙蓉、黄菊竞相绽放,争香斗艳的景致,体现了“重阳”到来的季节特征。
B.上片的“天气欲重阳”则是更进一步点明了节气,直言重阳将至,为后文的登高写景与抒怀进行了合理的铺垫。
C.下片起首三句,画卷舒展于天地之间,意境旷达又略带感慨情绪,景象描写由上片的动态描写转为静物刻画。
D.这首词通篇以写景为主,通过对重阳节时登高所见的描写,表现了作者闲适中略带感慨的情绪,写得极富情致。
16.本词在写景方面很有特点,结合全词从两个角度进行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送别的自然场景,渲染了离别之情。
(2)曹操《短歌行》中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礼贤下士,统一大业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梦”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诗词中或写梦中景梦中事,或忆梦中人梦中情,或借梦抒怀等,如“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又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劳动创造美好未来”这句①________的公益广告语,曾深深地印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脑海中,并在②________中影响着很多人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焕发抖擞的劳动精神面貌。但是前些年劳动教育的缺失,让一些青少年劳动价值观扭曲,劳动技能欠缺,特别是少数在被溺爱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想过安逸舒适的生活,但又不愿意劳动;走上工作岗位后不知道怎样劳动,工作技能单一,工作责任感欠缺,怕吃苦,怕受挫折,不以劳动为荣,反以劳动为耻。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加强劳动教育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不可能③__________。就学校教育来说,要将劳动教育列为必修课,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年龄段编制详细的劳动教育大纲,制订不同的考核办法,真正让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家庭教育来说,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劳动机会,教孩子把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切忌不要事事包办。就社会教育来说,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对正面典型事例的宣传和对负面典型事例的鞭策,让热爱劳动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删减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劳动创造美好未来”这一公益广告语的成功之处,并另拟一条以“劳动”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自愈力就是生物依靠自身的内在生命力,修复肢体缺损和摆脱疾病与亚健康状态的一种依靠遗传获得的维持生命健康的能力。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人类漠视了自身的自愈力,也藐视了自然界的强大力量。《黄帝内经》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必先岁气,无伐天和。”也就是说无论是养生还是治病,都要顺应自然和身体的规律,否则就会破坏天道,损害人体的自愈力。如果你想要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养生的核心就是顺应自然,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到天人合一。
人体的自愈力下降,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增强人体自愈力是治疗疾病的关键。负氧离子正是通过增强人体自愈力,激发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来帮助人体战胜疾病的。自愈力如同大树的根,根壮叶就茂。自愈力增强了,疾病就会得到很好的治疗。这也是负氧离子作用范围广的原因。长期生活在负氧离子浓度高的自然环境中的居民大都能健康长寿,因为负氧离子对人体状况的改善是通过修复人体自愈力来完成的,而自愈力的修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1.下列句子中的“阴”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阴”,词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天气预报说今天只是阴天,没有雨,大家就不要带伞了。
B.凡事讲究阴阳调和,在家庭关系中要注意避免一方太过强势。
C.这个人常常在背地里使绊子,很阴,你还是少和他来往。
D.这个地方背阴,待久了容易着凉,大家还是早点离开。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勤奋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类似的励志标语也经常出现在教室里,提醒学生不能在勤奋拼搏的年华选择安逸。可学习中的一些现象令人困惑,有的学生埋头题海整日刷题,成绩却不尽如人意;有的学生一味用搜题软件帮助自己答题,却忽视了对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有的学生将劳逸结合当作懒散的理由,反而嘲讽那些成绩暂时不够理想却坚持勤奋学习的同学……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的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勤奋学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单元测试卷(二)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即便是贵为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尚书·夏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摘编自魏家俊《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
材料二:
在高歌民族复兴的今天,怎样认识中国文化传统,是我们的重大课题。因为体大,自然思纷;为求其真,仁智之见,我们都应该研究。历览前贤著述,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质。
和而不同,厚德载物。重视人与自然之间,族群、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所谓“天人合一”是经过区分天人、物我之后,重新认定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而不是片面征服自然。在观念上形成了“协和万邦”“天下一家”的文化理想。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善于化解对立,主张仁爱、和为贵。
刚健自强,生生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指人要向天地学习,用“刚毅”的精神,生生不息,奋斗不止。中国人因此创造了世界上独特的文明,并且是世界上唯一未中断的文明。
仁义至上,人格独立。我们以仁义为最高价值,崇尚君子人格。肯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弘扬至大至刚的正气,强调人人都有内在的价值与不随波逐流的独立意志,守正不阿,气节凛然,甚至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主义肯定人民是主体;人君之居位,必须得到人民的拥戴;保民、养民是人君的最大职责。
整体把握,辩证思维。中国思维有两大特征:一是整体观,二是阴阳观。前者从整体上把握世界或对象的全体及与内在诸因素的联系性、系统性,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后者重视事物内在矛盾中阴阳等关系的对立与平衡。
经世务实,戒奢以俭。我国有现世与实务精神,强调知行合一,经国济民。兼重文事武备,明理致用,反对空谈高调。尊重劳动,倡导勤俭节约,力戒骄奢淫逸,鄙视不劳而获。
中国文化精神的这些特质可以成为中国梦的文化底蕴,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化可以做创造性的现代转化。例如中国古代的社会理想,代表话语应是《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
这是儒家所设想的远古时期“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也可以说是古代中国人的梦想,这就是“天下一家”的社会理想。
两千多年来,平民子弟通过宗族祠堂与家庭教育世代传承的精神信念的主流价值仍然是仁爱、孝慈、正直、忠信。百姓接受并影响他人的生活哲学是带有儒家文化密码的忠臣义士的故事和蒙学读物、族谱家训、民谚民谣中廉洁勤俭,与人为善等的观念,如《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四书”中的一些内容。这些价值通过唱戏的、说书的,通过家人乡亲口耳相传,逐渐在民间扎根。
(摘编自郭齐勇《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一般观念认为,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即便是君主,也不应该贪图享乐。
B.刚健自强,生生不息。中国人因此创造了世界上独特的文明,并且是世界上唯一未中断的文明。
C.“天人合一”是经过区分天人、物我之后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顺应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
D.两千多年来,平民子弟通过宗族祠堂与家庭教育世代传承的精神信念的主流价值一直不变,是因为其传播方式是口耳相传。
【答案】B
【解析】A.材料一中说的是“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C.材料二说的是“而不是片面征服自然”。D.强加因果,“口耳相传”只是说明其传播方式,并未说是其主流价值一直不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传统美学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将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B.中国文化强调民为邦本。“民为贵,君为轻”是说老百姓理应地位高贵,君王要轻看自己。
C.中国思维具有整体观与阴阳观两大特征,其内涵有相同性,都主张内在的联系性、系统性与平衡性。
D.厚德载物、刚健自强、仁义至上、民为邦本、辩证思维、经世务实等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可以成为中国梦的文化底蕴,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
【答案】D
【解析】A.将已然当未然,材料一说的是“纳入了政治风格……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选项中却是“将成为”。B.理解错误,材料二对“民为邦本”的解说是“人君之居位,必须得到人民的拥戴;保民、养民是人君的最大职责”,并非说老百姓的地位高贵,君王要轻看自己。C.“其内涵有相同性”错误,结合“中国思维有两大特征:一是整体观,二是阴阳观……后者重视事物内在矛盾中阴阳等关系的对立与平衡”分析可知,思维的整体观与阴阳观的内涵不同。
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理论依据诠释材料中传统文化精神特质的一项是(3分)( )
A.《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三国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C.《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D.《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答案】B
【解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说的是为人处世之道,并非材料中提及的六种文化精神特质之一。
4.材料二在论证上结构完整,思维严密。请列出结构提纲,并简要概括各部分大意。(4分)
【答案】(1)材料二在结构上采用“总—分—总”式。
(2)第一部分:第1段,明确话题,提出认真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特质的观点。第二部分:第2—7段,具体从六个方面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特质的内容。第三部分:第8-10段,论述传统文化精神特质与中国梦的关系及其传播方式。
5.今天我们应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4分)
【答案】①认真研究,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精神特质的内容。②通过故事、蒙学读物、族谱家训、民谚民谣的形式加以固化,运用民间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③借助现代化手段,如报纸杂志、网络媒体等形式宣传传统文化。④自我践行传统文化。(前面两点必答,③④答对一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老镇篾匠
李笙清
旧时匠人传授手艺,大都喜欢传授给自己的子女,俗称“门第师”。除非匠人的后人有了更好的出路而不愿学父辈的手艺,匠人才会将手艺传授给外姓徒弟。我的小叔便是这样的手艺传人。
小叔大我九岁,他十七岁那年,拜了住在老街的老篾匠漆师傅为师,学起了篾匠手艺。漆师傅是从湖南湘西搬来的,在老街上买了两间带后院的小屋。他把堂屋跟正房打通,做了作坊,后院用来堆放竹子和篾器,后面厨房旁边的小屋是他歇息的地方。屋后有一条大河,漆师傅的竹子原料大都是从水路运来的,青石板码头边,经常浸泡着漆师傅编好的篾器——据说浸泡过的篾器经久耐用。
漆师傅的老婆死得早,没有给他留下一男半女,他也一直没有续弦,在老镇上孤独地生活了二十多年,堂屋供桌上的黑边相框里,有我没见过的漆师傅的老婆的照片。我小时候经常看到漆师傅将镜框擦得干干净净,拿在手里一看就是好一会儿,有时候还喃喃自语,说的是我听不懂的湖南方言。
据说当年漆师傅来老镇落脚时,受到了本地篾匠师傅的排挤,我的祖父在老镇素有声望,出面摆平了这件事,帮漆师傅置买了住房,让他在老镇扎下根来。因为有这种交情,在祖父的恳求下,漆师傅收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个徒弟,也就是我的小叔。所以小叔很是自得,常以正宗的湖南篾器技艺嫡传弟子自居。
拜师那天,家里准备了荤素搭配十个碗的一桌宴席,请来了家族中德高望重的老族长作陪。小叔按拜师的礼节给漆师傅磕头敬茶。漆师傅笑呵呵地对祖父说:“我们谁跟谁啊!不用这么烦琐啦!”祖父一脸严肃,说礼数是祖宗定下的,千万不能马虎。那天,漆师傅脱下了常年穿在身上的那套黑衣裤和粗布围腰,特意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衣服,坐在上首。他喝酒喝得脸红扑扑的,整个人神采飞扬,话格外多。
那时候乡村里的谷囤都是用竹篾编制的围子,长长的,一圈一圈围上去,就成了农家储存粮食的仓库;还有扫地的撮箕,筛米的筛子,淘米的筲箕,打场的连枷,屋角的鸡笼……这些都是篾匠的杰作;还有家家户户都在使用的竹椅、竹凳、蒸笼、刷锅的刷子……篾匠用一双巧手,做出了形形色色的篾器,丰富着老镇人们的生活。
那时我常常在放学后,转到老街看漆师傅做手艺活。漆师傅抽出一根竹子,操起厚脊薄刃的篾刀,用刀身在竹子的底部随意比画一下,就挥刀劈下,一截粗大的竹子便在脆响中一分为二。然后漆师傅拿起一柄长长的凿子,几下就将竹子中的痂结清除掉。随着篾刀的上下翻飞,竹子变成了一根根长长的竹片,竹皮则被削成薄薄的篾丝,看得人眼花缭乱。漆师傅一边做活,一边给小叔讲解篾活中的砍、锯、切、剖、削等基本功要领,不厌其烦,直到小叔领悟。料裁好后,师徒俩便开始忙活起来,编篾席,做鸡笼……
漆师傅不赶活的闲暇时候,我特别喜欢到他家里听他讲神秘的湘西故事,吃他晒制的湖南苕果子和苕丝,喝他泡在陶壶里的大叶茶,那感觉就像坐在茶馆里听评书一样。漆师傅是一个天生的故事家,一个李天宝的故事,他讲了半个多月都没讲完,让一众街坊听得兴致勃勃,欲罢不能,天天挤在他的作坊。有时遇上漆师傅带着小叔赶活,上门来的街坊就只好打道回府,神色中明显露出几分失落。每次讲故事到夜深,漆师傅都会拿起他的那块有些泛黄的小竹片,“啪”地打出一声脆响,宛若惊堂木的回声,听故事的就知道到了“要知结果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时候了。
漆师傅还有一个绝活,就是用细篾编制出各种各样的动物,锦鸡、鹅鸭、小猪、老虎、鲤鱼……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他都能很快做出来,而且小动物们个个憨态可掬,惟妙惟肖。可惜小叔没学会这门技艺。漆师傅要小叔先学好篾匠手艺,以后再教他这个。可没想到当小叔快出师时,漆师傅因醉酒后去码头捞篾器,不小心落入河中溺亡了。每每提起这个,小叔都一脸的遗憾。
时隔多年,我有一次回老镇,听说住在镇西古桥边的守寡半生的孙婆婆去世了,她离世时手里紧紧捏着一对竹编的连在一起的比翼鸟——这是漆师傅留在这个世上的最后一件竹编作品了。
(选自《潮州日报》,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漆篾匠在老街购置的带有后院的两间小屋,无论是布局还是地理位置,都为他做篾匠活提供了便利,表现了他和祖父的交情匪浅。
B.漆篾匠早年丧妻,无儿无女,离开湖南老家后,多亏了祖父的帮助,才能在老镇扎根,所以他主动收下小叔做他的唯一弟子。
C.小叔成了漆篾匠的徒弟后,十分自得,常以正宗湖南篾器技艺嫡传弟子自居,可见篾匠在当年是一个让人羡慕的职业。
D.“每每提起这个,小叔都一脸的遗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漆篾匠意外失足落水离世;二是漆篾匠绝活的失传。
【答案】B
【解析】“主动收下小叔做他的唯一弟子”说法错误,由原文第4段可知,漆师傅收下小叔做弟子是因为“祖父的恳求”。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中“老街”“老镇”“门第师”“囤谷的围子”“打场的连枷”等词语的使用,使小说具有历史的沧桑感和浓浓的乡土气息。
B.文章使用第一人称叙事,通过“我”的回忆,将篾匠漆师傅的故事娓娓道来,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具有很强的代入感。
C.第6段列举了漆篾匠制作的众多篾器和它们在老镇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表现了“我”对篾匠这一传统手工艺人的赞美。
D.小说以“守寡半生的孙婆婆捏着竹编的比翼鸟去世”结尾,有着复杂的意味,也暗示出传统手工艺的没落衰败。
【答案】D
【解析】“也暗示出传统手工艺的没落衰败”过度解读,最后一件竹编作品,仅说明了漆师傅这一技艺的失传。
8.请从刻画人物的方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第3段中的画线句。(6分)
【答案】运用细节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形象、贴切地描绘了主人公漆篾匠典型的日常生活场景,表达了他对亡妻深切的怀念,表现了他重情重义的性格特点。
9.小说标题为《老镇篾匠》,但作者为什么没有始终围绕漆师傅的手艺展开描写,反而加入了漆师傅闲暇时给街坊们讲故事的情节?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这样写使情节宕开一笔,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增加了趣味性,使故事更具可读性。②能使漆篾匠的形象更加丰满,表现他的多才多艺。③街坊们对漆师傅故事的追捧和喜爱,表现了老镇居民对漆师傅的认可,与下文对漆师傅“还有一个绝活”的叙述形成呼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初,越巂太守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深加器异。汉昭烈临终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及出军祁山,亮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为先锋,而以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
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张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乃拔西县千余家还汉中。收谡下狱,杀之。亮自临祭,为之流涕,抚其遗孤,恩若平生。蒋琬谓亮曰:“昔楚杀得臣,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亮流涕曰:“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是以扬干乱法,魏绛戮其仆。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
或劝亮更发兵者,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破贼,乃为贼所破,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今欲减兵省将,明罚思过,校变通之道于将来;若不能然者,虽兵多何益!自今已后,诸有忠虑于国者,但勤攻吾之阙,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跷足而待矣。”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亮上疏请自贬三等,汉主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亮遣使者至懿军,懿问其寝食及事之烦简,不问戎事。使者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至数升。”懿告人曰:“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是月,亮卒于军中。长史杨仪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司马懿,懿追之。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敛军退,不敢逼。于是仪结阵而去,入谷然后发丧。懿案行亮之营垒处所,叹曰:“天下奇才也!”追至赤岸,不及而还。诸军还成都,大赦,谥诸葛亮曰忠武侯。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
B.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
C.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
D.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
【答案】A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昭烈,三国时期刘备的谥号。谥号始于西周,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等按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的称号。
B.先锋,行军或作战时的先遣将领或先头部队,也指“冲锋在前”,如《陈书·骆牙传》中的“每战辄先锋陷阵,勇冠众军”。
C.丞相,古代官职名,秦朝时开始正式设置,各朝均有,是皇帝之下最高的行政官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是百官之长。
D.大赦,古代帝王以施恩为名,常赦免犯人,一般在新皇帝登基或者皇宫有重大喜庆时,会赦免一批罪犯,叫大赦天下。
【答案】C
【解析】“各朝均有”错,自秦至明朝初年,丞相的设置是断断续续的,明朝废丞相制,清朝延续了明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刘备认为马谡言过其实,不堪大用,但诸葛亮对他十分器重,并在出兵祁山时委以重任。
B.马谡领兵失误,被张郃打败,失了街亭,蜀军因此失去了前进的依靠,只得返回汉中。
C.司马懿从诸葛亮的使者口中得知诸葛亮事情繁多但吃得少时,便推断他可能会不久于人世。
D.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命令杨仪反举旗帜进攻,司马懿只得领军后退,蜀军取得了胜利。
【答案】D
【解析】“姜维命令杨仪反举旗帜进攻”“蜀军取得了胜利”错,原文表述是“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敛军退,不敢逼”,可见只是佯攻,并未交战取得胜利。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收谡下狱,杀之。亮自临祭,为之流涕,抚其遗孤,恩若平生。(4分)
(2)但勤攻吾之阙,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跷足而待矣。(4分)
【答案】(1)把马谡关进监狱,杀了他。诸葛亮亲自吊丧,为他痛哭流涕,安抚他的子女,如同平素一样恩待他们。
(2)只要多多批评我的过错,那么大事就可以安定,敌人就可以打垮,大功就可跷足等待了。
14.陈寿评诸葛亮“可谓识治之良才”,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案】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从文中看,他有以下特点:①严厉执法,不徇私情。②知错就改,勇于自省。③勤于政事,鞠躬尽瘁。④善于军事,得司马懿赞叹。(答出三点,意思答对即可)
【参考译文】
起初,越巂太守马谡,才气和抱负超过常人,喜好议论军事谋略,诸葛亮对他深为器重。昭烈帝刘备临终之时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不可委任大事,您要对他多加考察。”诸葛亮还认为不是这样,让马谡做参军,时常接见一起谈论,从白天直到黑夜。等到出兵祁山,诸葛亮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为先锋,而是让马谡统领各军在前,同张郃在街亭交战。
马谡违背诸葛亮的指挥调度,军事行动混乱无章,放弃水源上山驻扎,不在山下据守城邑。张郃断绝马谡取水的道路,发动进攻并大败马谡,蜀军溃散。诸葛亮前进没有据点,就攻取西县一千多人家回到汉中。把马谡关进监狱,杀了他。诸葛亮亲自吊丧,为他痛哭流涕,安抚他的子女,如同平素一样恩待他们。蒋琬对诸葛亮说:“古时候(晋国同楚国交战),楚国杀了领兵的得臣,晋文公喜形于色。现在天下没有平定,而杀了智谋之士,难道不惋惜吗?”诸葛亮流着眼泪说:“孙武能够制敌而取胜于天下的原因,是用法严明;所以晋悼公的弟弟扬干犯法,魏绛就杀了为他驾车的人。现在天下分裂,交战刚刚开始,如果又废弃军法,怎么能够讨伐敌人呢?”
有人劝说诸葛亮再次发兵,诸葛亮说:“大军在祁山、箕谷的时候,都多于敌军,但没有打败敌人,反而被敌人打败,问题不在于兵少,而在于将领。现在我打算减少兵将,显明责罚,反思过失,将来另想变通的办法。如果不能这样,即使兵多也没有什么用处!从今以后,凡是一心为国家分忧效忠的人,只要多多批评我的过错,那么大事就可以安定,敌人就可以打垮,大功就可跷足等待了。”于是考察有功将士,连微小的功劳也不遗漏,对壮烈之士,一一加以甄别,引过自责,把自己的过失在境内公开宣布,练兵讲武,准备将来进取。将士精简干练,民众忘记既往的兵败了。诸葛亮上书请求将自己贬降三级,汉后主任命诸葛亮为右将军,兼理丞相的职务。
诸葛亮派遣使节到司马懿军中,司马懿向使者询问诸葛亮的睡眠、饮食和办事多少,不打听军事情况。使者答道:“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上的责罚,都亲自披阅;所吃的饭食不到几升。”司马懿告诉人说:“诸葛孔明进食少而事务烦,他还能活多久呢!”
这个月,诸葛亮在军中去世。长史杨仪整顿军队而退。百姓跑着去报告司马懿,司马懿追赶蜀军。姜维命令杨仪调转战旗方向,擂响战鼓,像是即将对司马懿进攻一样。司马懿收军后退,不敢向前逼进。于是杨仪结阵离去,进入斜谷之后才发丧。司马懿到诸葛亮驻军营垒处所察看,感叹说:“真是天下的奇才啊!”追到赤岸,没有追上蜀军就回去了。各路大军返回成都,大赦天下,赐诸葛亮谥号为忠武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诉衷情①
[宋]晏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注】①这首词写于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当时作者从参知政事被贬为外官已有六年。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词的起句“芙蓉金菊斗馨香”选取了芙蓉、黄菊竞相绽放,争香斗艳的景致,体现了“重阳”到来的季节特征。
B.上片的“天气欲重阳”则是更进一步点明了节气,直言重阳将至,为后文的登高写景与抒怀进行了合理的铺垫。
C.下片起首三句,画卷舒展于天地之间,意境旷达又略带感慨情绪,景象描写由上片的动态描写转为静物刻画。
D.这首词通篇以写景为主,通过对重阳节时登高所见的描写,表现了作者闲适中略带感慨的情绪,写得极富情致。
【答案】C
【解析】“由上片的动态描写转为静物刻画”错误,上片是静物描写,下片是动态景物刻画。
16.本词在写景方面很有特点,结合全词从两个角度进行赏析。(6分)
【答案】①巧妙运用修辞手法。“芙蓉金菊斗馨香”运用了拟人手法,“远村秋色如画”是比喻,使景物描写生动形象。②景物色彩浓淡相宜。上片选取芙蓉、黄菊、红树等景物,色彩鲜明,体现了盎然游兴,下片的“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写出了水天澄碧的淡雅,相映成趣,写出了作者隐约的伤感。③观察角度富于变化。上片先写近景,再写远景,由近及远;下片从陆上写到水上,从地面写到天上。近观、远视、仰望相结合。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送别的自然场景,渲染了离别之情。
(2)曹操《短歌行》中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礼贤下士,统一大业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梦”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诗词中或写梦中景梦中事,或忆梦中人梦中情,或借梦抒怀等,如“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又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2)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3)(示例一)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示例二)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啼妆泪红阑干
(示例三)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劳动创造美好未来”这句①________的公益广告语,曾深深地印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脑海中,并在②________中影响着很多人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焕发抖擞的劳动精神面貌。但是前些年劳动教育的缺失,让一些青少年劳动价值观扭曲,劳动技能欠缺,特别是少数在被溺爱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想过安逸舒适的生活,但又不愿意劳动;走上工作岗位后不知道怎样劳动,工作技能单一,工作责任感欠缺,怕吃苦,怕受挫折,不以劳动为荣,反以劳动为耻。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加强劳动教育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不可能③__________。就学校教育来说,要将劳动教育列为必修课,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年龄段编制详细的劳动教育大纲,制订不同的考核办法,真正让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家庭教育来说,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劳动机会,教孩子把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切忌不要事事包办。就社会教育来说,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对正面典型事例的宣传和对负面典型事例的鞭策,让热爱劳动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答案】①耳熟能详 ②潜移默化 ③一蹴而就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删减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案】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劳动机会,教孩子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切忌事事包办。
20.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劳动创造美好未来”这一公益广告语的成功之处,并另拟一条以“劳动”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4分)
【答案】成功之处:①突出了劳动对我们成长的意义。②启示我们要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及劳动成果。
公益广告示例:劳动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劳动让我们收获喜悦)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自愈力就是生物依靠自身的内在生命力,修复肢体缺损和摆脱疾病与亚健康状态的一种依靠遗传获得的维持生命健康的能力。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人类漠视了自身的自愈力,也藐视了自然界的强大力量。《黄帝内经》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必先岁气,无伐天和。”也就是说无论是养生还是治病,都要顺应自然和身体的规律,否则就会破坏天道,损害人体的自愈力。如果你想要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养生的核心就是顺应自然,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到天人合一。
人体的自愈力下降,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增强人体自愈力是治疗疾病的关键。负氧离子正是通过增强人体自愈力,激发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来帮助人体战胜疾病的。自愈力如同大树的根,根壮叶就茂。自愈力增强了,疾病就会得到很好的治疗。这也是负氧离子作用范围广的原因。长期生活在负氧离子浓度高的自然环境中的居民大都能健康长寿,因为负氧离子对人体状况的改善是通过修复人体自愈力来完成的,而自愈力的修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1.下列句子中的“阴”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阴”,词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天气预报说今天只是阴天,没有雨,大家就不要带伞了。
B.凡事讲究阴阳调和,在家庭关系中要注意避免一方太过强势。
C.这个人常常在背地里使绊子,很阴,你还是少和他来往。
D.这个地方背阴,待久了容易着凉,大家还是早点离开。
【答案】B
【解析】原文中的“阴”是中国古代哲学概念,与“阳”相对。A.天空有云,不见阳光或星、月。B.中国古代哲学概念,与“阳”相对。C.不光明的,诡诈。D.阳光不能直接照到的地方。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答案】①人之所以会生病 ②顺应人体规律 ③就会出现疾病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勤奋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类似的励志标语也经常出现在教室里,提醒学生不能在勤奋拼搏的年华选择安逸。可学习中的一些现象令人困惑,有的学生埋头题海整日刷题,成绩却不尽如人意;有的学生一味用搜题软件帮助自己答题,却忽视了对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有的学生将劳逸结合当作懒散的理由,反而嘲讽那些成绩暂时不够理想却坚持勤奋学习的同学……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的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勤奋学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教育后辈珍惜时间,积极学习,不要在怠惰中浪费光阴。这里面还暗含着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哲学问题,“寸功”极小,“终身事”极大,然而“极大”却正是“极小”日积月累的结果,若“寸功”在怠惰中失去,“终身事”也就必定随之丧失;反之亦然,能够坚持,积得“寸功”,必能成就“终身事”。这就肯定了材料最后一句话中“那些成绩暂时不够理想却坚持勤奋学习的同学”,他们不应该被嘲讽。“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这句励志标语乍读起来感觉有些过头,好像不近人情,但仔细品味,又何尝不是勤奋学习、勤奋拼搏的极致表现和形象表述。对于这两句话,要正确理解其内涵。
参考立意:①正确认识“勤奋学习”,拒绝虚假“勤奋”。②深入认识“勤奋学习”,规范学习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