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统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统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2 14:03:48

文档简介

统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22七下·定远期末)日本援华物资上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八个字的背后是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深厚的人文渊源。唐开成三年(838年),日本僧人圆仁来到今南通如东的国清寺。此后他走遍半个中国,研学佛法,受到朝廷及地方州县的热情接待。这说明了唐朝(  )
A.重视中外文化交流 B.中外贸易往来频繁
C.实行开明民族政策 D.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2.(2022七下·定远月考)小组合作是学习历史学科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某合作小组在探究我国古代一项政策时,搜集到下列资料,该小组探究主题应该是(  )
资料 ◆日本曾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
◆鉴真东渡日本,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的贡献
◆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玄奘西行天竺,回国后根据其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A.对外关系 B.社会风貌 C.经济繁荣 D.民族关系
3.(2021七下·薛城期中)唐朝时期,东亚国家与中国在语言文字、思想意识、社会组织、物质文明等方面联成一体,形成一个以中国为文化源的中华文化圈。以下促成这一文化圈形成的有(  )
①日本遣唐使来华 ②鉴真东渡 ③新罗学习唐朝政治制度 ④玄奘西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21七下·黄石期中)“唐朝与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并列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当时与我国进行友好往来的亚洲国家有(  )
①日本 ②新罗 ③天竺 ④东罗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21七下·岫岩月考)“遣唐使”“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等史实突出反映了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
A.政治清明 B.经济繁荣 C.交通发达 D.对外开放
6.(2021七下·凤山月考)“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朝的特有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  )
①新罗留学生到唐朝学习②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③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中华文化④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7.(2020七下·高邮期中)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以下不属于这一时期对外交往成就的是(  )
A.日本遣唐使来华 B.玄奘西行
C.郑和下西洋 D.鉴真东渡
8.(2019七下·顺德月考)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盛世的成功,往往都有吸收外来文明因素的作用。唐朝时期与此说法相符合的是(  )
A.日本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B.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
C.北方游牧民族普及饮茶之风 D.佛教经丝绸之路开始传入中国
9.(2022七下·五通桥期中)“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这位“伟大僧人”是(  )
A.空海 B.鉴真 C.玄奘 D.晁衡
10.(2022七下·汕头期中)19世纪末,英国考古学家在比哈尔邦发现了一处佛教遗址,通过比对《大唐西域记》等历史古籍,确定这里就是那烂陀寺遗址。这表明(  )
A.《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古代印度的珍贵文献
B.文献记载比考古发掘更重要
C.玄奘西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古代印度的历史
D.印度不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
11.(2022七下·泉州月考)中日山水相连,中国文化对日本有深远影响。从 646 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大化改新”,积极吸收中国文化。最能反映下列五幅图片信息的诗句是(  )
唐朝开元通宝 日本和同开珎 日本使用的文字 唐朝长安城 日本平城京
A.洛阳家家学胡乐 B.冲天香阵透长安
C.千金散尽还复来 D.唐风洋溢奈良城
12.(2021七下·东莞月考)“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日交往的是(  )
A.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真心照太清
B.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
C.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鏑无声五十年
D.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13.鉴真和玄奘有很多的相同点,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
②都在唐朝的中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④都去过日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4.如果你想知道唐朝人是怎样认识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的,你最好查阅我国古代典籍是(  )
A.《日本书纪》 B.《大唐西域记》
C.《佛经》 D.《史记》
15.下图是唐朝名僧,受日本僧人礼请,东渡传律,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他受日本僧人邀请顺利的东渡日本
②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
③是唐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
④他只潜心研究佛经不过问其他领域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2七下·濉溪月考)唐朝时期,民族关系融洽,对外交往活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速古人,而成功过之……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材料二: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松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
——据《旧唐书》
材料三: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汉朝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经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
——据习近平在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1)材料一中“朕”的言论体现了怎样的民族政策?“朕”被各少数民族尊奉为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别列出唐朝“把域外文化带人唐土”“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的历史史实。
(4)根据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对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华文明的启示。
17.(2021七下·秦都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和上(同“尚”)在扬州大明寺为众(僧)讲律,荣睿、普照(日本僧人)至大明寺....曰:“佛法东流至日本国,虽有其法,而无传法人。....愿和上东游兴化。”
-----摘编自《唐大和上东征传》
材料二:他远行天竺,从天竺带回佛经657部,经过20多年的努力,共翻译出75部1335卷,约1300多万字。唐太宗亲自为他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
(1)根据材料一 ,指出鉴真东渡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鉴真的贡献。再列举一例中日交往的史实。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西行的经历由弟子记录成哪一部著作
这部著作有何价值
(3)上述材料中两人的事迹反映了唐朝对外交流的哪些特点 从这两人身上,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精神
18.(2021七下·莘县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材料二:如图
(1)材料一中“鉴真盲目航东海”的最终目的地是哪里?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鉴真在中外交往中的贡献。
(3)材料二中的人物是谁?他西行的目的地是哪里?他根据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什么著作?
(4)两人的事迹反映了唐朝对外交流的什么特点?说明此时中国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19.(2020七下·陇县期中)我国唐朝具有繁荣和开放的特点,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许多国家至今还有“唐人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宝元年,日本访问僧代表日本圣武天皇邀请他去日本传播佛教。鉴真欣然应允,前四次均未成功,第五次又遇狂风巨浪,风急波峻,船随浪涌,船上淡水缺乏,饮海水又腹胀。天宝十二年,他以66岁高龄,率二十多人乘一艘回国的日本遣唐使木船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九州,受到热烈欢迎。
材料二 贞观元年,他(玄奘)从长安出发,杂于返回西域的客商中,出玉门独自西行。于贞观二年夏末到达天竺西北部。然后沿一条由西向东的路线,参谒访问了恒河流域著名的佛教圣地和许多高僧。贞观五年末,来到那烂陀寺。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他受到所去国家人民尊重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事件?“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3)从以上材料可看出,唐朝对外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4)通过以上材料,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遣唐使;鉴真与玄奘;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唐开成三年(838年) ,日本僧人圆仁来到今南通如东的国清寺。此后他走遍半个中国,研学佛法,受到朝廷及地方州县的热情接待”可知,材料说明了唐朝重视中外文化交流。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称为“遣唐使”。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题干反映的正是日本僧人到中国研学佛法,所以A项符合题意;
BD项在题干中未体现出来,排除;
C项指唐朝与国内少数民族的关系,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2.【答案】A
【知识点】遣唐使;鉴真与玄奘;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A.本题考查唐朝的对外关系。材料信息“日本曾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以及“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反映的是外国和唐朝交往的情况,鉴真东渡日本以及玄奘西行天竺是唐朝与外国交往的情形,这反映了唐朝的对外关系,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社会风貌,不符合题意;
C.经济繁荣,不符合题意;
D.民族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所选择的选项要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在内,切记。
3.【答案】B
【知识点】遣唐使;鉴真与玄奘;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①日本遣唐使来华和 ②鉴真东渡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③新罗学习唐朝政治制度促进了唐朝和新罗的文化交流,日本和新罗都是东亚国家,故①②③正确;玄奘西行到达天竺(印度),属于南亚,故④错误;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唐代中外交流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流频繁,主要事件有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4.【答案】A
【知识点】遣唐使;鉴真与玄奘;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与东亚的日本,新罗(今朝鲜半岛);南亚的印度(天竺)都有密切的来往。东罗马属于欧洲,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对外关系。难度适中,本题不仅要掌握唐朝时期的对外关系,而且也要掌握来往国家的地理位置。
5.【答案】D
【知识点】遣唐使;鉴真与玄奘;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遣唐使”“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反映的是唐朝时期的对外交往。因此:
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对外交往。难度较低,理解材料利用排除法即可解答。唐朝的对外交往是常考考点,需要重点掌握。
6.【答案】A
【知识点】遣唐使;鉴真与玄奘;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 依据所学可知,唐朝时期对外交流比较活跃,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来中国学习中国文化,日本派遣唐使来华交流学习,鉴真东渡弘扬中华文化、玄奘西行天竺学习佛法都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故A符合题意;
BCD三项的内容片面,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答案】C
【知识点】遣唐使;鉴真与玄奘;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朝,不是唐朝。故不属于唐朝对外交往成就的是郑和下西洋。
ABD三项属于唐朝时期对外交往成就,不符合题意;
C项郑和下西洋属于明朝时期对外交往成就,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8.【答案】B
【知识点】遣唐使;鉴真与玄奘;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中国的盛世有吸引外来文明的作用,简言之就是他国文化被吸引到了中国。因此:
A日本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是中国文化的输出,不符合题意;
B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是他国文化的输入,符合题意;
C北方游牧民族普及饮茶之风,民族交融的结合,不符合题意;
D佛教经丝绸之路开始传入中国,汉代时期的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对外交往,难度较大,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9.【答案】C
【知识点】遣唐使;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 A项释迦牟尼,印度人,佛教创始人,他没有西行取经,时间也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
B项鉴真,唐朝高僧,东渡日本,为中日友好做出了杰出贡献,与题干“西行”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
C项玄奘,唐明高僧,为求取佛取佛义,西行天竺,是把印度佛教、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第一人,为中印友好做出了杰出贡献,故C符合题意;
D项郦道元,北魏时期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属材料分析型选择题,材料中“西行取经”是解题关键,由于对材料把握不准确,B选项鉴真是解答此题的最大干扰因素。
10.【答案】A
【知识点】遣唐使;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 19世纪末,英国考古学家在比哈尔邦发现了一处佛教遗址,通过比对《大唐西域记》等历史古籍,确定这里就是那烂陀寺遗址。这表明《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古代印度的珍贵文献。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大唐西域记》,知道《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古代印度的珍贵文献。本题考查《大唐西域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答案】D
【知识点】遣唐使;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 中日山水相连,中国文化对日本有深远影响。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大化改新”,积极吸收中国文化。日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日本人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他们参照汉字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方面,日本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如服装、茶道、节日等。唐风洋溢奈良城最能反映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D 符合题意;
ABC 与题干图片反映内容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与日本之间的交流,重点掌握唐朝对日本的影响。
12.【答案】A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唐朝中日关系。根据题“唐朝中日交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故 A 项正确;
B 项反映的是汉朝丝绸之路的兴盛,排除;
C 项反映的是汉朝昭君出塞,排除;
D 项反映的是唐朝盛世景象,均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以唐朝的对外交往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3.【答案】A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鉴真和玄奘都是唐朝的僧人,鉴真东渡日本,历尽艰辛,为中日友好作出了重要贡献;玄奘西行天竺,不畏艰险,求取佛经,为中外交往做出了贡献,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需要比较回答。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细心辨别题肢,找到两者的相同点,基础知识难度不大,细心一些即可。
14.【答案】B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唐太宗时),他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在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贞观后期,携带大量佛经回国,他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由其弟子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B符合题意;
《日本书纪》是经壬申之乱而取得政权的天武天皇欲向外宣示自身之皇统而下令编成。舍人亲王等人所撰,于公元720年(养老4年)完成。记述神代至持统天皇时代的历史。全书用汉字写成,采用编年体,共三十卷,另有系谱一卷,系谱如今已亡佚。多半借用中国典籍上之文字,拿来描述上代所传承之传说,这与题干不符,排除A;
《佛经》是佛教经典:统称:藏经,俗称:佛经,也叫《大藏经》,一般由经、律、论三部分组成。“经”是指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说,由其弟子所集成的法本,“律”是指佛陀为其弟子所制定的戒条,“论”是佛陀的弟子们在学习佛经后所得的心得,这与题干不符,排除C;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这与题干中唐朝人认识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玄奘西行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玄奘西行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口述由弟子整理成《大唐西域记》即可作答。
15.【答案】B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图片是唐朝名僧鉴真,前后五次率众东渡日本,均告失败,后双目失明,仍矢志不渝,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鉴真是唐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②③正确,B项正确;
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才成功,排除①,排除AC;
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排除④,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鉴真东渡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鉴真东渡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1)开明的民族政策;“天可汗”。
(2)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3)玄奘西行天竺;鉴真东渡日本。
(4)我们要尊重各国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传承、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坚持对外开放,吸收、借鉴各国不同的先进文明为我所用。
【知识点】遣唐使;鉴真与玄奘;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 (1)据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朕”的言论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朕”被各少数民族尊奉为“天可汗”。
(2)据材料二“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文成公主入藏。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3)据材料三“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经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可知,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的历史史实是玄奘西行天竺;“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的历史史实是鉴真东渡日本。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我们要尊重各国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传承、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坚持对外开放,吸收、借鉴各国不同的先进文明为我所用。
故答案为:(1)开明的民族政策;“天可汗”。
(2)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3)玄奘西行天竺;鉴真东渡日本。
(4)我们要尊重各国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传承、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坚持对外开放,吸收、借鉴各国不同的先进文明为我所用。(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唐太宗的开明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玄奘西行天竺、鉴真东渡日本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相关史实。
17.【答案】(1)因:受日本僧人邀请,前往日本弘扬佛法。贡献: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史实:唐朝时期,日本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2)“他”玄奘。著作:(大唐西域记》。价值: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3)特点:双向交流;海陆并举;兼收并蓄。精神: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对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等。
【知识点】遣唐使;鉴真与玄奘;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一可知,鉴真东渡的原因是受日本僧人邀请,前往日本弘扬佛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真的贡献是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中日交往的史实还有唐朝时期,日本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2)材料二中的“他”是玄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西行的经历由弟子记录成《大唐西域记》。这部著作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3)上述材料中两人的事迹反映了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是双向交流,海陆并举,兼收并蓄;从这两人身上,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对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等。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对外交往等相关史实。
18.【答案】(1)日本。
(2)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或传播唐朝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3)玄奘;天竺;《大唐西域记》。
(4)双向交流,海陆并举,兼收并蓄;对外开放。
【知识点】遣唐使;鉴真与玄奘;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唐玄宗时高僧鉴真历经:六次东渡,才到达日本。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弘扬佛法。因此材料一中“鉴真盲目航东海的最终目的地是日本。
(2)唐玄宗时高僧鉴真历经六次东渡,才到达日本。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弘扬佛法。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佛殿式样优美,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3)材料二的人物是玄奘。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他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他在天竺各地讲学,受到当地人的尊敬。贞观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国。他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4)两人的事迹反映了唐朝对外交流具有双向交流,海陆并举,兼收并蓄的特点。说明此时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点评】 本题以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对外交流相关史实,重点掌握鉴真东渡、玄奘西游天竺、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以及对外政策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9.【答案】(1)鉴真东渡经历了许多风险和挫折;克服重重困难来到日本,不辞辛苦传播佛法和唐文化。
(2)玄奘西行;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
(3)对外开放,兼收并蓄。
(4)成就一番事业,就要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
【知识点】遣唐使;鉴真与玄奘;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1)根据“前四次均未成功,第五次又遇狂风巨浪,风急波峻,船随浪涌,船上淡水缺乏,饮海水又腹胀。”可归纳出鉴真东渡经历了许多风险和挫折;根据“天宝十二年,他以66岁高龄,率二十多人乘一艘回国的日本遣唐使木船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九州,受到热烈欢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真克服重重困难来到日本,不辞辛苦传播佛法和唐文化,所以受到所去国家人民尊重。
(2)根据材料二“贞观元年,他(玄奘)从长安出发,杂于返回西域的客商中,出玉门独自西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玄奘西行,唐朝贞观后期,玄奘从天竺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他以亲身见闻写成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西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
(3)根据上述材料反映的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可知,材料反映唐朝对外政策的特点是对外开放,兼收并蓄。
(4)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成就一番事业,就要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对材料分析归纳能力,对历史活学活用的能力,做题时一定要看清楚题意。
1 / 1统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22七下·定远期末)日本援华物资上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八个字的背后是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深厚的人文渊源。唐开成三年(838年),日本僧人圆仁来到今南通如东的国清寺。此后他走遍半个中国,研学佛法,受到朝廷及地方州县的热情接待。这说明了唐朝(  )
A.重视中外文化交流 B.中外贸易往来频繁
C.实行开明民族政策 D.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答案】A
【知识点】遣唐使;鉴真与玄奘;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唐开成三年(838年) ,日本僧人圆仁来到今南通如东的国清寺。此后他走遍半个中国,研学佛法,受到朝廷及地方州县的热情接待”可知,材料说明了唐朝重视中外文化交流。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称为“遣唐使”。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题干反映的正是日本僧人到中国研学佛法,所以A项符合题意;
BD项在题干中未体现出来,排除;
C项指唐朝与国内少数民族的关系,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2.(2022七下·定远月考)小组合作是学习历史学科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某合作小组在探究我国古代一项政策时,搜集到下列资料,该小组探究主题应该是(  )
资料 ◆日本曾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
◆鉴真东渡日本,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的贡献
◆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玄奘西行天竺,回国后根据其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A.对外关系 B.社会风貌 C.经济繁荣 D.民族关系
【答案】A
【知识点】遣唐使;鉴真与玄奘;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A.本题考查唐朝的对外关系。材料信息“日本曾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以及“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反映的是外国和唐朝交往的情况,鉴真东渡日本以及玄奘西行天竺是唐朝与外国交往的情形,这反映了唐朝的对外关系,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社会风貌,不符合题意;
C.经济繁荣,不符合题意;
D.民族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所选择的选项要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在内,切记。
3.(2021七下·薛城期中)唐朝时期,东亚国家与中国在语言文字、思想意识、社会组织、物质文明等方面联成一体,形成一个以中国为文化源的中华文化圈。以下促成这一文化圈形成的有(  )
①日本遣唐使来华 ②鉴真东渡 ③新罗学习唐朝政治制度 ④玄奘西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遣唐使;鉴真与玄奘;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①日本遣唐使来华和 ②鉴真东渡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③新罗学习唐朝政治制度促进了唐朝和新罗的文化交流,日本和新罗都是东亚国家,故①②③正确;玄奘西行到达天竺(印度),属于南亚,故④错误;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唐代中外交流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流频繁,主要事件有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4.(2021七下·黄石期中)“唐朝与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并列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当时与我国进行友好往来的亚洲国家有(  )
①日本 ②新罗 ③天竺 ④东罗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遣唐使;鉴真与玄奘;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与东亚的日本,新罗(今朝鲜半岛);南亚的印度(天竺)都有密切的来往。东罗马属于欧洲,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对外关系。难度适中,本题不仅要掌握唐朝时期的对外关系,而且也要掌握来往国家的地理位置。
5.(2021七下·岫岩月考)“遣唐使”“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等史实突出反映了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
A.政治清明 B.经济繁荣 C.交通发达 D.对外开放
【答案】D
【知识点】遣唐使;鉴真与玄奘;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遣唐使”“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反映的是唐朝时期的对外交往。因此:
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对外交往。难度较低,理解材料利用排除法即可解答。唐朝的对外交往是常考考点,需要重点掌握。
6.(2021七下·凤山月考)“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朝的特有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  )
①新罗留学生到唐朝学习②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③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中华文化④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A
【知识点】遣唐使;鉴真与玄奘;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 依据所学可知,唐朝时期对外交流比较活跃,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来中国学习中国文化,日本派遣唐使来华交流学习,鉴真东渡弘扬中华文化、玄奘西行天竺学习佛法都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故A符合题意;
BCD三项的内容片面,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2020七下·高邮期中)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以下不属于这一时期对外交往成就的是(  )
A.日本遣唐使来华 B.玄奘西行
C.郑和下西洋 D.鉴真东渡
【答案】C
【知识点】遣唐使;鉴真与玄奘;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朝,不是唐朝。故不属于唐朝对外交往成就的是郑和下西洋。
ABD三项属于唐朝时期对外交往成就,不符合题意;
C项郑和下西洋属于明朝时期对外交往成就,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8.(2019七下·顺德月考)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盛世的成功,往往都有吸收外来文明因素的作用。唐朝时期与此说法相符合的是(  )
A.日本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B.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
C.北方游牧民族普及饮茶之风 D.佛教经丝绸之路开始传入中国
【答案】B
【知识点】遣唐使;鉴真与玄奘;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中国的盛世有吸引外来文明的作用,简言之就是他国文化被吸引到了中国。因此:
A日本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是中国文化的输出,不符合题意;
B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是他国文化的输入,符合题意;
C北方游牧民族普及饮茶之风,民族交融的结合,不符合题意;
D佛教经丝绸之路开始传入中国,汉代时期的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对外交往,难度较大,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9.(2022七下·五通桥期中)“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这位“伟大僧人”是(  )
A.空海 B.鉴真 C.玄奘 D.晁衡
【答案】C
【知识点】遣唐使;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 A项释迦牟尼,印度人,佛教创始人,他没有西行取经,时间也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
B项鉴真,唐朝高僧,东渡日本,为中日友好做出了杰出贡献,与题干“西行”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
C项玄奘,唐明高僧,为求取佛取佛义,西行天竺,是把印度佛教、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第一人,为中印友好做出了杰出贡献,故C符合题意;
D项郦道元,北魏时期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属材料分析型选择题,材料中“西行取经”是解题关键,由于对材料把握不准确,B选项鉴真是解答此题的最大干扰因素。
10.(2022七下·汕头期中)19世纪末,英国考古学家在比哈尔邦发现了一处佛教遗址,通过比对《大唐西域记》等历史古籍,确定这里就是那烂陀寺遗址。这表明(  )
A.《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古代印度的珍贵文献
B.文献记载比考古发掘更重要
C.玄奘西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古代印度的历史
D.印度不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
【答案】A
【知识点】遣唐使;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 19世纪末,英国考古学家在比哈尔邦发现了一处佛教遗址,通过比对《大唐西域记》等历史古籍,确定这里就是那烂陀寺遗址。这表明《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古代印度的珍贵文献。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大唐西域记》,知道《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古代印度的珍贵文献。本题考查《大唐西域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2022七下·泉州月考)中日山水相连,中国文化对日本有深远影响。从 646 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大化改新”,积极吸收中国文化。最能反映下列五幅图片信息的诗句是(  )
唐朝开元通宝 日本和同开珎 日本使用的文字 唐朝长安城 日本平城京
A.洛阳家家学胡乐 B.冲天香阵透长安
C.千金散尽还复来 D.唐风洋溢奈良城
【答案】D
【知识点】遣唐使;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 中日山水相连,中国文化对日本有深远影响。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大化改新”,积极吸收中国文化。日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日本人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他们参照汉字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方面,日本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如服装、茶道、节日等。唐风洋溢奈良城最能反映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D 符合题意;
ABC 与题干图片反映内容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与日本之间的交流,重点掌握唐朝对日本的影响。
12.(2021七下·东莞月考)“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日交往的是(  )
A.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真心照太清
B.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
C.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鏑无声五十年
D.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答案】A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唐朝中日关系。根据题“唐朝中日交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故 A 项正确;
B 项反映的是汉朝丝绸之路的兴盛,排除;
C 项反映的是汉朝昭君出塞,排除;
D 项反映的是唐朝盛世景象,均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以唐朝的对外交往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3.鉴真和玄奘有很多的相同点,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
②都在唐朝的中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④都去过日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鉴真和玄奘都是唐朝的僧人,鉴真东渡日本,历尽艰辛,为中日友好作出了重要贡献;玄奘西行天竺,不畏艰险,求取佛经,为中外交往做出了贡献,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需要比较回答。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细心辨别题肢,找到两者的相同点,基础知识难度不大,细心一些即可。
14.如果你想知道唐朝人是怎样认识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的,你最好查阅我国古代典籍是(  )
A.《日本书纪》 B.《大唐西域记》
C.《佛经》 D.《史记》
【答案】B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唐太宗时),他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在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贞观后期,携带大量佛经回国,他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由其弟子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B符合题意;
《日本书纪》是经壬申之乱而取得政权的天武天皇欲向外宣示自身之皇统而下令编成。舍人亲王等人所撰,于公元720年(养老4年)完成。记述神代至持统天皇时代的历史。全书用汉字写成,采用编年体,共三十卷,另有系谱一卷,系谱如今已亡佚。多半借用中国典籍上之文字,拿来描述上代所传承之传说,这与题干不符,排除A;
《佛经》是佛教经典:统称:藏经,俗称:佛经,也叫《大藏经》,一般由经、律、论三部分组成。“经”是指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说,由其弟子所集成的法本,“律”是指佛陀为其弟子所制定的戒条,“论”是佛陀的弟子们在学习佛经后所得的心得,这与题干不符,排除C;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这与题干中唐朝人认识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玄奘西行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玄奘西行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口述由弟子整理成《大唐西域记》即可作答。
15.下图是唐朝名僧,受日本僧人礼请,东渡传律,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他受日本僧人邀请顺利的东渡日本
②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
③是唐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
④他只潜心研究佛经不过问其他领域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图片是唐朝名僧鉴真,前后五次率众东渡日本,均告失败,后双目失明,仍矢志不渝,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鉴真是唐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②③正确,B项正确;
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才成功,排除①,排除AC;
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排除④,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鉴真东渡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鉴真东渡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2七下·濉溪月考)唐朝时期,民族关系融洽,对外交往活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速古人,而成功过之……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材料二: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松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
——据《旧唐书》
材料三: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汉朝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经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
——据习近平在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1)材料一中“朕”的言论体现了怎样的民族政策?“朕”被各少数民族尊奉为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别列出唐朝“把域外文化带人唐土”“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的历史史实。
(4)根据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对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华文明的启示。
【答案】(1)开明的民族政策;“天可汗”。
(2)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3)玄奘西行天竺;鉴真东渡日本。
(4)我们要尊重各国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传承、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坚持对外开放,吸收、借鉴各国不同的先进文明为我所用。
【知识点】遣唐使;鉴真与玄奘;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 (1)据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朕”的言论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朕”被各少数民族尊奉为“天可汗”。
(2)据材料二“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文成公主入藏。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3)据材料三“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经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可知,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的历史史实是玄奘西行天竺;“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的历史史实是鉴真东渡日本。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我们要尊重各国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传承、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坚持对外开放,吸收、借鉴各国不同的先进文明为我所用。
故答案为:(1)开明的民族政策;“天可汗”。
(2)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3)玄奘西行天竺;鉴真东渡日本。
(4)我们要尊重各国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传承、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坚持对外开放,吸收、借鉴各国不同的先进文明为我所用。(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唐太宗的开明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玄奘西行天竺、鉴真东渡日本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相关史实。
17.(2021七下·秦都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和上(同“尚”)在扬州大明寺为众(僧)讲律,荣睿、普照(日本僧人)至大明寺....曰:“佛法东流至日本国,虽有其法,而无传法人。....愿和上东游兴化。”
-----摘编自《唐大和上东征传》
材料二:他远行天竺,从天竺带回佛经657部,经过20多年的努力,共翻译出75部1335卷,约1300多万字。唐太宗亲自为他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
(1)根据材料一 ,指出鉴真东渡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鉴真的贡献。再列举一例中日交往的史实。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西行的经历由弟子记录成哪一部著作
这部著作有何价值
(3)上述材料中两人的事迹反映了唐朝对外交流的哪些特点 从这两人身上,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精神
【答案】(1)因:受日本僧人邀请,前往日本弘扬佛法。贡献: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史实:唐朝时期,日本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2)“他”玄奘。著作:(大唐西域记》。价值: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3)特点:双向交流;海陆并举;兼收并蓄。精神: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对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等。
【知识点】遣唐使;鉴真与玄奘;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一可知,鉴真东渡的原因是受日本僧人邀请,前往日本弘扬佛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真的贡献是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中日交往的史实还有唐朝时期,日本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2)材料二中的“他”是玄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西行的经历由弟子记录成《大唐西域记》。这部著作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3)上述材料中两人的事迹反映了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是双向交流,海陆并举,兼收并蓄;从这两人身上,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对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等。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对外交往等相关史实。
18.(2021七下·莘县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材料二:如图
(1)材料一中“鉴真盲目航东海”的最终目的地是哪里?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鉴真在中外交往中的贡献。
(3)材料二中的人物是谁?他西行的目的地是哪里?他根据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什么著作?
(4)两人的事迹反映了唐朝对外交流的什么特点?说明此时中国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答案】(1)日本。
(2)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或传播唐朝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3)玄奘;天竺;《大唐西域记》。
(4)双向交流,海陆并举,兼收并蓄;对外开放。
【知识点】遣唐使;鉴真与玄奘;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唐玄宗时高僧鉴真历经:六次东渡,才到达日本。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弘扬佛法。因此材料一中“鉴真盲目航东海的最终目的地是日本。
(2)唐玄宗时高僧鉴真历经六次东渡,才到达日本。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弘扬佛法。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佛殿式样优美,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3)材料二的人物是玄奘。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他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他在天竺各地讲学,受到当地人的尊敬。贞观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国。他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4)两人的事迹反映了唐朝对外交流具有双向交流,海陆并举,兼收并蓄的特点。说明此时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点评】 本题以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对外交流相关史实,重点掌握鉴真东渡、玄奘西游天竺、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以及对外政策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9.(2020七下·陇县期中)我国唐朝具有繁荣和开放的特点,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许多国家至今还有“唐人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宝元年,日本访问僧代表日本圣武天皇邀请他去日本传播佛教。鉴真欣然应允,前四次均未成功,第五次又遇狂风巨浪,风急波峻,船随浪涌,船上淡水缺乏,饮海水又腹胀。天宝十二年,他以66岁高龄,率二十多人乘一艘回国的日本遣唐使木船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九州,受到热烈欢迎。
材料二 贞观元年,他(玄奘)从长安出发,杂于返回西域的客商中,出玉门独自西行。于贞观二年夏末到达天竺西北部。然后沿一条由西向东的路线,参谒访问了恒河流域著名的佛教圣地和许多高僧。贞观五年末,来到那烂陀寺。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他受到所去国家人民尊重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事件?“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3)从以上材料可看出,唐朝对外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4)通过以上材料,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1)鉴真东渡经历了许多风险和挫折;克服重重困难来到日本,不辞辛苦传播佛法和唐文化。
(2)玄奘西行;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
(3)对外开放,兼收并蓄。
(4)成就一番事业,就要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
【知识点】遣唐使;鉴真与玄奘;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1)根据“前四次均未成功,第五次又遇狂风巨浪,风急波峻,船随浪涌,船上淡水缺乏,饮海水又腹胀。”可归纳出鉴真东渡经历了许多风险和挫折;根据“天宝十二年,他以66岁高龄,率二十多人乘一艘回国的日本遣唐使木船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九州,受到热烈欢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真克服重重困难来到日本,不辞辛苦传播佛法和唐文化,所以受到所去国家人民尊重。
(2)根据材料二“贞观元年,他(玄奘)从长安出发,杂于返回西域的客商中,出玉门独自西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玄奘西行,唐朝贞观后期,玄奘从天竺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他以亲身见闻写成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西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
(3)根据上述材料反映的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可知,材料反映唐朝对外政策的特点是对外开放,兼收并蓄。
(4)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成就一番事业,就要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对材料分析归纳能力,对历史活学活用的能力,做题时一定要看清楚题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