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05-17 20:42:10

文档简介

质量守恒定律探究
【学习目标:】
1.记住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用微粒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2.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复习旧知】
请写出蜡烛燃烧和水的电解反应的表达式:
。 。
【活动与探究】定量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会不会发生改变?
【你的猜想】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实验探究收集证据】
实验名称
仪器药品
步骤设计
现象记录
反应表达式
是否质量守恒
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
锥形瓶,玻璃导管,单孔橡皮塞,托盘天平,酒精灯,红磷
①在底部铺有 的锥形瓶底部放入少量红磷,将整套装置称量②取下,用灼热的系有
的玻璃管底端引燃,并冷却。③重新称量,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引燃红磷后,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变 后变 ,装置 后再称量,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铁和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
锥形瓶,胶塞,托盘天平,硫酸铜,铁钉
①先称量 和装有硫酸铜溶液的带胶塞锥形瓶②取下装置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③反应停止后重新称量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铁钉放入蓝色硫酸铜溶液后,溶液颜色逐渐变 ,铁钉表面有 物质析出。经过称量天平保持平衡
【注意事项】
1、玻璃管的作用: ; (能/否)用玻璃棒替代。
2、玻璃管的上端系一个小气球的作用是:防止因红磷燃烧时放热,使空气 ,冲出 或锥形瓶炸裂。
2、容器底部铺细沙作用:防止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热, 集气瓶
3、 (时间)开始称量,否则会由于气球仍然膨胀产生的浮力导致实验失败(反应后质量变小/天平不再平衡)
4、铁钉需要打磨的原因:防止氧化物(铁锈) 反应的进行【交流共享】
【得出结论】质量守恒定律: 中, 反应的各物质 总和等于反应后 各物质质量 。
【理解】
1.此定律只适合 什么反应 。
2.此定律指的是 相等,不是体积或者分子个数相等。
3.此定律指的是 质量相等,不是指其中个别物质质量。
4.此定律指的是 和 的物质总质量相等,不是指提供的物质质量。
【解释结论】
(多媒体课件演示后思考):
问题: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变了吗?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变了吗?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变了吗?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变了吗?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变了吗?
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变了吗?
你认为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原因是: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 没有改变, 没有增减,原子的 也没有改变。
【反思评价】
(提出问题):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任何化学变化都适用呢?
【继续探究】
① 镁条燃烧之后质量的变化
②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
【实验探究收集证据】
实验名称
仪器药品
步骤设计
现象记录
反应表达式
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
碳酸钠,稀盐酸,试管烧杯,天平
①称量装有 的小试管和装有
的烧杯质量②取下装置,使其反应结束后放上天平重新称量③观察天平能否重新平衡
白色粉末放入无色溶液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反应停止后重新称量,指针向右偏转
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
镁条,坩埚钳,天平,石棉网
①称量石棉网与镁条的质量②拿下石棉网和镁条将镁条点燃③将生成物与石棉网放在天平上重新称量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反应停止后称量总质量 。
【得出结论】:进行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在 体系中进行。
【反思评价】实验改进(任选其一)
实验名称
方案(可描述或画图)
提示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
避免点燃红磷时引起的内外空气交换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
防止气体溢出
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
能否把反应的氧气也纳入初称质量
【交流共享】为什么教材在实验《红磷燃烧前后质量是否变化》中没有完全密闭的情况下却可以进行质量守恒定律实验验证呢?

【思维提高】如何设计实验探究铁定生锈后的质量变化?(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课后作业:完成质量检测本节内容
《质量守恒定律》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一课在初中化学体系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还具体学习了氧气有关的化学反应,这些知识都为本节教学提供了知识基础。本节课的教学将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以及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做好理论准备,因此本节课学习的质量守恒定律,对全部初中化学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知识类型与知识结构
本节的内容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由于质量守恒定律是我们进行定量研究的重要依据,所以本节重点是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应用。同时由于分析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必须从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研究,所以本节难点是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知识、技能、经验、思维、情感);
在本课题之前,学生对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还具体学习了氧气等有关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所以基本具备了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 学生已知道许多化学反应,能用微粒的观点从质变的角度分析一些化学变化的实质,但对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否改变还缺乏认识。从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观念有待建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记住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用微粒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2.能用微粒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实践“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反思评价”的科学探究方法过程。
2.通过实验、汇报等,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3.通过讨论、交流,能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丰富科学体验,使学生通过实验,懂得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并形成科学的人生观。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意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3、通过讨论,增进交流、表达和合作的意识
四、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五、对教材的改进
课本P92活动与探究的方案一操作要求较高:因为玻璃管灼热后既要迅速插入到锥形瓶中,又要恰好与瓶中的白磷接触,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这样的疑问:在插入过程中,瓶内外的气体是否发生了交换?为此,我作了如下调整:不用玻璃管引燃白磷,而用气球套紧瓶口,再将锥形瓶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至白磷自发燃烧完全。
六、教学前的准备
1、探究实验药品及装置的准备
2、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准备
3、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并可以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如:托盘天平的使用、药品的取用、药品的称量等。分子和原子的有关知识。(微观对化学反应实质的认识)
七、教学思路
八、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引入】回忆前面所学的化学变化有哪些。
【设问】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质量是否变化?
【实验探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的关系
提出假设: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A、> B、< C、= D、有时>,有时<,有时=
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讨论)选择什么实验来验证假设?(突出强调是化学变化,发生了化学反应。)
(设计实验)1、磷 + 氧气 点 燃 五氧化二磷
2、铁 + 硫酸铜 铜 + 硫酸亚铁
(分组讨论)1、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引导学生注意物质的状态,结合现象思考)
2、选择哪些实验仪器和装置
3、主要操作步骤
(演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提醒注意白磷的保存方法)
(讨论) 1、玻璃管的作用(这些可能是学生设计的装置与演示装置的不同之处)
2、容器底部为什么要铺一层细沙?
3、玻璃管的上端系一个小气球作用是什么?
4、整套仪器装置为什么要密闭?
(学生实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得出结论】化学变化前后的质量总和相等
【教师反问】具体什么质量是相等的?
【讲述】质量守恒定律
【交流、反思】两个实验装置的密闭性,提出改进方案且认识此种误差是可以忽略的。
【交流改进成果】
【教师设问】为什么质量守恒呢?从微观角度分析。
【动画演示】白磷燃烧的微观演示。
【分析】分子 分 裂 原子 重新组合 分子 聚 集 物质
【总结】
定律的实质 微观三不变 宏观三不变
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引 申 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
化学反应前后 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引 申 元素的质量不改变
【教师提问】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任何化学变化都适用呢?
【分组实验】实验一:碳酸钠+盐酸------氯化钠+二氧化碳+水
实验二:镁+氧气—点燃-氧化镁
【交流实验结果并分析原因】
【汇报交流结果】
【教师总结】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十、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微观三不变
十一、教学反思
课件17张PPT。蜡 烛 燃 烧水 电 解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 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实验一:
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实验二:铁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磷+氧气铁+硫酸铜五氧化二磷反应前质量m1反应后质量m2?铜+硫酸亚铁?现象猜想:点燃反应前质量m3反应后质量m4=实验结论 实验中天平始终保持平衡,即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一、质量守恒定律
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应注意“参加化学反应”这个前提:指的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
抓住“质 量总和”这个关键,不是指单一物质质量。
提醒你提醒你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3.是质量守恒,而不是体积守恒,也不是分子数守恒。
4.初中阶段我们所学的质量守恒定律是针对化学反应即化学变化而言的,它不适用于物理变化。提醒你提醒你为什么化学反应中质量都守恒呢? 微观分析[微观方面]
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数目
原子的质量[宏观方面]
元素的种类不变
元素的质量不变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三不变)没有改变没有增减没有变化(三不变)二、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疑问: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么实验探究实验探究实验探究实验探究实验内容:
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探究实验探究实验探究实验探究实验探究天平都不平衡实验探究实验探究实验探究实验探究实验现象总结难道?????碳酸钠+盐酸镁 +质量质量氯化钠+水+m1m2>氧化镁m3m4<实验现象分析:点燃二氧化碳氧气==三、验证实验要求: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最好应该在密闭体系内进行(特别是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实验中)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感受?思维风暴能否想到质量守恒定律能为我们解决哪些问题呢??
本节课的内容回顾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二、质量守恒的原因
三、如何利用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