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省高一年级选科模拟测试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码粘贴处”。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3年10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公布了名为“月球溶洞穴基地”的设想方案,依据该方案我国月球基地将布局在月球天然溶洞穴中,以规避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等问题。我国月球基地建成后将承担天文观测、空间实验和资源勘探等多项科研任务。图1示意地球表面热量交换过程(虚线为大气上界)。据此完成1~2题。
1.与地球表面比较,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主要是因为缺失图1中
A.①和②环节 B.①和④环节
C.②和③环节 D.④和⑤环节
2.月壤是覆盖在月球表面上的一层直径小于1毫米,具有黏性的细小粒子。与地球土壤相比,月壤无法种植作物,主要是因为缺失
①有机质 ②矿物质 ③水分 ④空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一般认为,地磁场的形成与地核中液态铁的流动有关。地磁场可有效屏蔽太阳风挟带的高能粒子,减轻太阳风对地球的影响。2023年4月24日,受“耀斑爆发”影响,地球磁场发生强烈扰动,出现“磁暴”现象。图2示意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距地表深度。据此完成3~5题。
3.与地磁场形成有关的地球内部圈层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太阳“耀斑爆发”现象出现在
A.太阳内部 B.光球层 C.色球层 D.日冕层
5.“磁暴”现象发生期间,同时出现
①极光现象减少 ②太阳黑子活动减弱
③通讯故障增多 ④太阳风活动增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雀鳝为肉食鱼类,主要分布在北美地区。1亿年前的白垩纪,雀鳝和恐龙曾共同生活在地球上。2023年,云南曲靖的三叠纪(约2.44亿年)海相地层中发现一种全新古鱼类化石(图3),被认为是雀鳝的祖先,为揭示雀鳝鱼类的起源提供了重要化石证据。据此完成6~8题。
6.雀鳝起源的地质历史时期是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7.雀鳝和恐龙共同生活的时代,地球上
A.裸子植物极度兴盛 B.蕨类植物繁盛
C.哺乳动物大量出现 D.无脊椎动物繁盛
8.地质历史时期云南曲靖曾为浅海环境,石灰岩分布广泛。因而当地可能存在的典型
地貌景观有
①石林景观 ②雅丹地貌 ③溶洞景观 ④海蚀平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雾”和“霾”是对流层中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雾”是空气中水汽凝结而成、悬浮在空中的微小水滴;“霾”是空气中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为减轻“雾霾”影响,2013年以来全国打响了“蓝天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据此完成9~10题。
9.“霾”的主要组成物质是大气中的
A.二氧化碳 B.臭氧 C.水汽 D.杂质
10.图4所示①②③④四幅图中,气温变化特征最有利于驱散“雾霾”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泰晤士河流经伦敦市中心,注入北海。1953年2月1日(腊月十八),大西洋上的风暴使泰晤士河口附近海水位迅速升高,随后大量潮水涌入城市,导致伦敦市瘫痪。为此当地在河口修建起防洪闸,并建立防洪预报系统。图5为泰晤士河及防洪闸位置示意图,图6为伦敦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与外海相比,泰晤士河入海口附近海水盐度较低,是因为
A.纬度高,海水温度低 B.泰晤士河径流量大
C.气温低,海水蒸发弱 D.气候湿润降水丰沛
12.导致大量潮水涌入伦敦市的影响因素有
①河道形态 ②洋流 ③风暴 ④天文大潮 ⑤海啸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13.泰晤士河水闸的开启和关闭主要取决于河流和海洋的水位差,推测水闸使用频率最高的季节是
A.冬春季 B.春夏季 C.夏秋季 D.秋冬季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参加“地理模拟实验设计”大赛时,利用烧瓶、玻璃导管、酒精灯、玻璃板、冰块和托盘等材料设计出“海陆间水循环模拟实验”装置(图7)。据此完成14~15题。
14.图7所示“海陆间水循环模拟实验装置”中
A.甲环节模拟海面降水 B.乙环节模拟海水蒸发
C.丙环节模拟地面蒸发 D.丁环节模拟太阳辐射
15.有同学质疑该装置无法完整模拟“海陆间循环”过程,是因为其缺失了
①下渗环节 ②地下径流环节 ③地表径流环节
④植被蒸腾环节 ⑤海水蒸发环节
A.2项 B.3项 C.4项 D.5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 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2022年11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发布了中国大陆主要城市人居气候舒适性排名,厦门名列前茅。夏天,厦门受海陆风影响,可以减轻暑热;冬天,厦门少有严寒。近年
来,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展,厦门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图8示意厦门的海陆位置。
(1)厦门白城沙滩海陆风显著,请在图9中,用箭头“→”完成该地夜晚海陆间的大气热力环流模式图;并在图中方框中填写出近地面气压状况。(4分)
(2)说明厦门夏季的海陆风能够减轻午后暑热的原因。(8分)
(3)说明城市“热岛”现象对厦门陆风强弱的影响。(4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热带季雨林茂密。因种植橡胶等经济作物,当地天然林面积曾显著下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近年来,通过建立国家公园等措施,海南热带雨林得到有效保护。表1为海南岛中部某区域(海拔200~400米)不同林地土壤粒径组成。图10为热带季雨林和橡胶林景观。
林地类型 土壤类型 土壤深度(cm) 土壤粒径组成(%)
砂粒 粉粒 黏粒
天然林 红壤 0-30 60.36 18.66 20.98
30-60 46.77 22.62 30.61
60-120 47.98 22.19 29.83
橡胶林 红壤 0-30 63.81 15.43 19.76
30-60 52.95 17.41 29.64
60-120 52.27 18.83 28.90
(1)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相比,简述海南岛热带季雨林植被的突出特征。(4分)
(2)读图10,简述当地季雨林改种橡胶后,对区域水循环环节的影响。(6分)
(3)读表1,与橡胶林比较,说明天然林土壤粒径差异有助于增加土壤含水量的原因。(4分)
(4)海南岛红壤有机质含量较东北地区黑土更低,请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1分)
2023年暑假,某研学小组前往成都西岭雪山开展地貌野外考察。同学们到达游客中心后,发现有索道、步行栈道和公路等上山路径。同学们选择沿栈道拾级而上,穿行于盛夏的林海中,考察当地地貌,再沿公路返回。图11为西岭雪山部分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1)计算同学们沿栈道爬升的高度,推断此次考察中坡度最大的路段(甲、乙、丙、丁),并说明推断理由。(6分)
(2)说明在三条上山线路中公路线路最长、最曲折的原因。(6分)
(3)为观察地势变化,同学们绘制了索道线路起点至终点的地形剖面图(图12),请在图12中补充未完成部分(要求:标注出等高线对应位置点,并用平滑曲线连接)。(3分)
(4)在沿公路下山途中,小组同学发现图13所示河流地貌景观,请描述该河流地貌景观特征。(6分)
2023年四川省高一年级选科模拟测试
地理试答案解析与评分标准
1.D 2.C 3.C 4.C 5.D 6.C 7.A 8.C 9.D 10.A
11.B 12.B 13.A 14.D 15.B
16.(16分)
(1)
(海洋气压“低”得1分,陆地气压“高”得1分;热力环流方向正确得2分。)
(2)(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白天陆地增温快,气压低(2分);海洋增温慢,气压高(2分);近地面空气由温度较低的海洋吹向陆地(近地面吹海风)(2分),对陆地起到降温作用。午后海陆温差更显著,海风更强劲(2分)
(3)受城市“热岛”现象影响,夜晚城市地面温度较自然状态下偏高,气压偏低(2分),陆风减弱(2分)
17.(18分)
(1)垂直结构复杂;植被种类丰富;多藤本植物,有板状根和茎花等现象。(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2)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多;蒸发增加;降水(可能)减少。(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3)(天然林)在一定深度(30-120厘米)处的粉粒和黏粒占比更大(2分);(天然林)粉粒和黏粒占比大,保水效果更好,土壤含水量更高(2分)。
(4)气候湿热,微生物分解作用显著,有机质积累少(2分);降水多,淋溶作用显著(2分)。
18.(21分)
(1)此次爬升的高度是600~800米(2分)。 乙路段最难爬(2分),理由:乙路段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大,(2分)最难爬。
(2)山地地势起伏较大(坡度较大),(2分)山区盘山公路,通过延长线路长度,(2分)降低线路的坡度,(2分)以适应车辆通行。
(3)
(海拔高度的2个点标注正确得2分,用光滑曲线连接补充完整得1分)
(4)为典型的“V”形河谷(2分),河岸较陡,谷地狭窄(2分);河床底部起伏较大,有巨大石块和卵石(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