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
1.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木条燃烧 酒精挥发 B.冰雪融化 火药爆炸
C.矿石粉碎 衣服晾干 D.葡萄酿酒 牛奶变酸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木条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火药爆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矿石粉碎、衣服晾干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 葡萄酿酒 牛奶变酸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2.(2021九上·定远期中)下列物质的用途没有利用该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防腐
B.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C.二氧化碳用于鉴别澄清的石灰水和蒸馏水
D.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答案】B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食品包装袋防腐,利用了化学性质。
B、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是因为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带有颜色的光,利用的是物理性质。
C、二氧化碳用于鉴别澄清的石灰水和蒸馏水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利用了化学性质。
D、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因为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利用了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B。
【分析】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据此分析
3.下列常见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 )
A.量筒不仅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还可用作化学反应的容器
B.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若指针偏向左侧,应向右盘加砝码至天平平衡为止
C.烧杯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试管可以直接受热
D.熄灭酒精灯时,可用灯帽盖灭,也可用嘴吹灭
【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A、量筒只能用于测量液体的体积,不可用作化学反应的容器,不符合题意;
B、 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若指针偏向左侧,说明药品过多,应向取出适量药品至天平平衡为止,不符合题意;
C、为防止烧杯受热不均炸裂,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试管可以直接受热,符合题意;
D、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量筒的用途分析;
B、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
C、根据烧杯、试管的使用方法分析;
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要求分析。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一定伴随发光、放热、生成沉淀、产生气体等现象
B.只有一种物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熄灭的更快,证明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吸入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D.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生成其他物质
【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生成沉淀、产生气体等现象,但有些化学变化无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
B、只有一种物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氧气转化为臭氧,不符合题意;
C、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熄灭的更快,证明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低于吸入的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不符合题意;
D、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生成其他物质,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有些化学变化无明显现象分析;
B、根据化合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分析;
C、根据燃着木条鉴别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中氧气含量多少分析;
D、根据化学变化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分析。
5.某兴趣小组要收集一瓶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的气体,收集气体的装置如图。方法是:在集气瓶里装满水,塞紧胶塞并关闭止水夹,打开止水夹通入氧气,把瓶里的一部分水排入量筒,当量筒内的水达到设定的体积后立即关闭止水夹,然后打开止水夹通入空气,把瓶里剩下的水全部排入量筒。通入氧气的体积和空气的体积大约是( )
A.和 B.和 C.和 D.和
【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氧气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100毫升含氧气体积分数为68%的气体,则氧气体积为68毫升,设通入的氧气体积为V,通入空气的体积为100mL-V,则V+(100mL-V)×20%=68mL,解得V=60mL,则通入空气体积为40mL,
故选:B。
【分析】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排出水的体积即为收集气体体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20%分析。
6.实验小组利用图装置测定塑料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塑料袋中充有空气,一段时间后压塑料袋,向瘪塑料袋中吹入一定量的呼出气体。测定结果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时开始向塑料袋中吹气
B.曲线表示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C.时氧气的浓度比二氧化碳的低
D.可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浓度比空气中的低
【答案】C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由图像可知35s时,开始向塑料袋中吹气,不符合题意;
B、曲线表示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不符合题意;
C、时氧气的浓度约为17%,二氧化碳的浓度为2.5%,氧气浓度比二氧化碳的高,符合题意;
D、该图像可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浓度比空气中的低,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35s时塑料袋中二氧化碳明显增加分析;
B、根据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大于吸入空气分析;
C、根据图像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分析;
D、根据图像中氧气的浓度变化分析。
7.如图为“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左右两边活塞距离为,活塞可以自由移动密闭体系内除空气外其他物质体积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惰性电热板上红磷不可以换成铜丝
B.氧气含量指的是“氧气质量分数”
C.实验结束后活塞之间的距离约为
D.缓慢来回推动活塞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精确度
【答案】D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A、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惰性电热板上红磷可以换成铜丝,不符合题意;
B、氧气含量指的是“氧气体积分数”,不符合题意;
C、左右两边活塞距离为,空气的体积为20cm管内容积,氧气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即氧气占4cm管内容积,则实验结束后活塞前进4cm,活塞之间的距离约为16cm,不符合题意;
D、缓慢来回推动活塞可使氧气充分反应,提高实验结果的精确度,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铜的化学性质分析;
B、根据氧气含量指的是氧气体积分数分析;
C、根据空气中氧气约占五分之一体积分析;
D、根据容器内氧气充分反应可使结果更准确分析。
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
在做水的沸腾实验时,应将试管向上倾斜角
能用带火星的木条一次性鉴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液体,它的凝固点为,它的沸点为
在做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小颗粒
实验室药品的取用有三不原则、节约原则,实验剩余药品要放入指定容器中
生物离不开空气,动物的呼吸作用是消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消耗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道尔顿提出了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原子论,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空气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臭氧、等
A.个 B.个 C.个 D.个
【答案】D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在做水的沸腾实验时,应将试管向上倾斜角,正确;
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和二氧化碳中都不能复燃,只能检验出氧气,无法检验空气、二氧化碳 ,错误;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液体,它的凝固点为,它的沸点为 ,正确;
在做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小颗粒,正确;
实验室药品的取用有三不原则、节约原则,实验剩余药品要放入指定容器中,正确;
生物离不开空气,动物的呼吸作用是消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也是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是消耗二氧化碳,放出氧气,错误;
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错误;
空气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加热液体时试管向上倾斜角,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空气和二氧化碳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水的熔沸点,石蜡的的可燃性,实验室药品的节约原则,呼吸作用的原理,化学史的相关知识,以及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分析。
9.关于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分子结构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只有图丙中的分子运动是有规律的
B.图甲分子构成的物体较难被压缩,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C.图乙分子之间的距离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D.图丙分子间的距离小,不容易被压缩和拉伸,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分子总是无规则不断运动,符合题意;
B、 图甲为液体,构成的物体分子间隔小,较难被压缩,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不符合题意;
C、 图乙为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符合题意;
D、 图丙为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小,不容易被压缩和拉伸,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A、根据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性质分析;
B、根据液体的特点分析;
C、根据气体分子间隔大分析;
D、根据固体分子间隔小不易被压缩分析。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10.现有下列六种物质:
冰水混合物空气液氧水银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
(1)写出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2)含有氧气的有 填写序号。
(3)属于纯净物的有 填写序号。
【答案】(1)氧气汞氧化汞
(2)②③
(3)①③④⑥
【知识点】文字表达式;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和反应是氧气和汞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汞,文字表达式为:氧气汞氧化汞。
(2)空气和液氧中含有氧气,故填:②③。
(3)冰水混合物、液氧、水银、二氧化碳都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填:①③④⑥。
【分析】(1)根据氧气和汞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汞分析;
(2)根据空气的组成液氧是液态的氧气分析;
(3)根据纯净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分析。
11.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请结合如图所示常用的仪器,回答有关问题:
(1)如图仪器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填仪器名称,下同,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需要使用的是 。
(2)量取一定量液体体积时,需要的的仪器是 。读数时如仰视读数为,实际的液体体积 选填“大于”或“小于”。
【答案】(1)试管;漏斗
(2)量筒和胶头滴管;大于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解析】【解答】(1)图示仪器中,烧杯加热时需垫石棉网,试管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需要使用的是漏斗。
(2) 量取一定量液体体积时,需要量筒和胶头滴管。读数时如仰视读数会使液体实际体积偏大,仰视读数20.0mL,则实际的液体体积大于20.0mL。
【分析】(1)根据所给仪器的用途分析;
(2)根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需量筒和胶头滴管,量筒仰视读数会使液体实际体积偏大分析。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12.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如图是探究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
(1)图甲中盛放硫的仪器名称是 。
(2)甲、乙、丙的集气瓶里都预先加入少量水,但其目的各不相同。装置乙中加少量水的目的是 。
(3)写出甲实验中的实验现象 ;丙实验过程中没有观察明显的火星四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丁实验中需要将木炭缓慢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 。
(4)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装置所示的实验,红磷和木炭均为足量,分别把、两瓶中的红磷和木炭点燃,将燃烧完毕冷却至室温后,打开、两处的夹子,她将看到甲装置的烧杯中的水进入 瓶,原因是 。如果将甲装置改装成图乙装置,反应完毕后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 。
【答案】(1)燃烧匙
(2)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
(3)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氧气不纯等;使木炭与氧气充分反应
(4)A;中红磷燃烧的产物是固体,内外产生压强差,而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内外没有产生压强差,因此冷却到室温后,松开止水夹,烧杯里的水会倒吸入瓶中;乙装置的烧杯中的水进入两个瓶中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水的性质和应用
【解析】【解答】(1) 图甲中盛放硫的仪器是燃烧匙。
(2) 装置乙红磷燃烧实验中加少量水是为了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
(3)甲为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丙实验过程中没有观察明显的火星四射现象, 可能是氧气不纯或铁丝表面有锈等, 丁实验中需要将木炭缓慢伸入集气瓶,以使木炭与氧气充分反应。
(4)甲装置中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反应后装置内外产生压强差,打开弹簧夹会有水进入,木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装置内压强几乎不变,打开弹簧夹不会有水进入,乙装置中硫燃烧虽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但A和B瓶相通,装置内压强都会减少,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两个瓶中。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磷燃烧会污染空气分析;
(3)根据硫燃烧的现象,铁丝燃烧实验中氧气不纯或铁丝有锈会影响燃烧现象,燃烧实验时要使瓶内氧气充分反应分析;
(4)根据磷、硫、碳燃烧时装置内压强的变化分析。
13.年,英国化学家法拉第在为少年儿童所做的化学讲座中用蜡烛和玻璃导管做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子母火焰”实验,如图。
他将玻璃导管的一端插入蜡烛火焰母火焰的中心部位后,把燃着的火柴放在导管另一端的尖嘴处,发现尖嘴处也出现了火焰子火焰。
他用湿冷的毛巾包住导管,发现子火焰熄灭。
拿下导管去掉毛巾,发现导管内壁附有冷凝的固体。
请根据以上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子火焰中的可燃物是 ,蜡烛能产生子母火焰这一现象是由石蜡的性质决定的,其中化学性质是 ,物理性质是 ;
(2)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有两点:一是做该实验时,导气管不宜过长,否则不能产生子火焰,其原因是 ;二是导气管必须插入到母火焰的焰心处,若是插到外焰中也不能产生子火焰,其原因是 。
【答案】(1)石蜡蒸气;石蜡具有可燃性;石蜡的熔点和沸点都较低
(2)石蜡蒸气在较长的导管中冷凝为固态,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母火焰中心部分未与氧气接触燃烧,仍为石蜡蒸气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子火焰中的可燃物是石蜡形成的石蜡蒸气,蜡烛能产生子母火焰是由于石蜡具有化学性质可燃性和物理性质熔点、沸点都很低。
(2)导管过长,石蜡蒸气在较长的导管中冷凝为固态,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所以实验时导管不能过长;由于母火焰中心部分未与氧气接触燃烧,仍为石蜡蒸气,而外焰处石蜡也氧气充分接触,发生燃烧,没有未反应的石蜡, 所以导气管必须插入到母火焰的焰心处。
【分析】(1)根据石蜡的可燃性,熔点、沸点低的性质分析;
(2)根据石蜡遇冷凝固,蜡烛焰心处有未燃烧的石蜡蒸气,外焰处石蜡充分燃烧分析。
14.(1)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 。
(1)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图制氧机制得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请将下列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检查装置气密性
加入药品,将装置连接固定
打开止水夹和,向中缓慢鼓入一定量气体,关闭止水夹和,此时,中水进入到中,测得中水的体积为。
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 填一操作。中水倒吸进入到中,测得量筒中的体积变为。
计算小组同学所带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下列有关这个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步骤中,仰视量筒读数会使测得的数值偏低
B.步骤中,白磷燃烧时可以不关闭止水夹
C.步骤中,鼓入的气体一定要让白磷露出水面
D.与图相比,图装置的优点有:误差减少和更加环保
(3)通过图实验数据,小组同学算出所带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
【答案】(1)打开止水夹
(2)acd
(3)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1)测氧气体积含量实验中,先利用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b,通过观测进入水的体积得出氧气体积。
(2)步骤中,仰视量筒读数会使读值偏小,使测得的数值偏低,A正确;步骤中,白磷燃烧时为防止气体膨胀逸出,需关闭止水夹,B错误;可燃物燃烧需接触氧气,步骤中,鼓入的气体一定要让白磷露出水面,C正确;与图相比,图装置密闭,可使误差减少和更加环保,D正确。
(3) 通过图实验数据,空气体积为V1mL,氧气的体积为V1mL-V2mL,则小组同学算出所带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
【分析】(1)根据测定氧气体积含量的原理确定操作步骤分析;
(2)根据量筒读数仰视读值偏小,磷燃烧放热,要防止装置内空气逸出,燃烧需与氧气接触分析;
(3)根据通空气时排出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体积,实验后量筒内减少水的体积即为氧气体积分析。
1 / 1湖北省武汉市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
1.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木条燃烧 酒精挥发 B.冰雪融化 火药爆炸
C.矿石粉碎 衣服晾干 D.葡萄酿酒 牛奶变酸
2.(2021九上·定远期中)下列物质的用途没有利用该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防腐
B.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C.二氧化碳用于鉴别澄清的石灰水和蒸馏水
D.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3.下列常见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 )
A.量筒不仅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还可用作化学反应的容器
B.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若指针偏向左侧,应向右盘加砝码至天平平衡为止
C.烧杯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试管可以直接受热
D.熄灭酒精灯时,可用灯帽盖灭,也可用嘴吹灭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一定伴随发光、放热、生成沉淀、产生气体等现象
B.只有一种物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熄灭的更快,证明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吸入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D.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生成其他物质
5.某兴趣小组要收集一瓶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的气体,收集气体的装置如图。方法是:在集气瓶里装满水,塞紧胶塞并关闭止水夹,打开止水夹通入氧气,把瓶里的一部分水排入量筒,当量筒内的水达到设定的体积后立即关闭止水夹,然后打开止水夹通入空气,把瓶里剩下的水全部排入量筒。通入氧气的体积和空气的体积大约是( )
A.和 B.和 C.和 D.和
6.实验小组利用图装置测定塑料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塑料袋中充有空气,一段时间后压塑料袋,向瘪塑料袋中吹入一定量的呼出气体。测定结果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时开始向塑料袋中吹气
B.曲线表示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C.时氧气的浓度比二氧化碳的低
D.可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浓度比空气中的低
7.如图为“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左右两边活塞距离为,活塞可以自由移动密闭体系内除空气外其他物质体积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惰性电热板上红磷不可以换成铜丝
B.氧气含量指的是“氧气质量分数”
C.实验结束后活塞之间的距离约为
D.缓慢来回推动活塞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精确度
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
在做水的沸腾实验时,应将试管向上倾斜角
能用带火星的木条一次性鉴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液体,它的凝固点为,它的沸点为
在做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小颗粒
实验室药品的取用有三不原则、节约原则,实验剩余药品要放入指定容器中
生物离不开空气,动物的呼吸作用是消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消耗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道尔顿提出了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原子论,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空气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臭氧、等
A.个 B.个 C.个 D.个
9.关于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分子结构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只有图丙中的分子运动是有规律的
B.图甲分子构成的物体较难被压缩,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C.图乙分子之间的距离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D.图丙分子间的距离小,不容易被压缩和拉伸,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10.现有下列六种物质:
冰水混合物空气液氧水银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
(1)写出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2)含有氧气的有 填写序号。
(3)属于纯净物的有 填写序号。
11.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请结合如图所示常用的仪器,回答有关问题:
(1)如图仪器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填仪器名称,下同,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需要使用的是 。
(2)量取一定量液体体积时,需要的的仪器是 。读数时如仰视读数为,实际的液体体积 选填“大于”或“小于”。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12.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如图是探究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
(1)图甲中盛放硫的仪器名称是 。
(2)甲、乙、丙的集气瓶里都预先加入少量水,但其目的各不相同。装置乙中加少量水的目的是 。
(3)写出甲实验中的实验现象 ;丙实验过程中没有观察明显的火星四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丁实验中需要将木炭缓慢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 。
(4)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装置所示的实验,红磷和木炭均为足量,分别把、两瓶中的红磷和木炭点燃,将燃烧完毕冷却至室温后,打开、两处的夹子,她将看到甲装置的烧杯中的水进入 瓶,原因是 。如果将甲装置改装成图乙装置,反应完毕后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 。
13.年,英国化学家法拉第在为少年儿童所做的化学讲座中用蜡烛和玻璃导管做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子母火焰”实验,如图。
他将玻璃导管的一端插入蜡烛火焰母火焰的中心部位后,把燃着的火柴放在导管另一端的尖嘴处,发现尖嘴处也出现了火焰子火焰。
他用湿冷的毛巾包住导管,发现子火焰熄灭。
拿下导管去掉毛巾,发现导管内壁附有冷凝的固体。
请根据以上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子火焰中的可燃物是 ,蜡烛能产生子母火焰这一现象是由石蜡的性质决定的,其中化学性质是 ,物理性质是 ;
(2)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有两点:一是做该实验时,导气管不宜过长,否则不能产生子火焰,其原因是 ;二是导气管必须插入到母火焰的焰心处,若是插到外焰中也不能产生子火焰,其原因是 。
14.(1)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 。
(1)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图制氧机制得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请将下列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检查装置气密性
加入药品,将装置连接固定
打开止水夹和,向中缓慢鼓入一定量气体,关闭止水夹和,此时,中水进入到中,测得中水的体积为。
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 填一操作。中水倒吸进入到中,测得量筒中的体积变为。
计算小组同学所带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下列有关这个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步骤中,仰视量筒读数会使测得的数值偏低
B.步骤中,白磷燃烧时可以不关闭止水夹
C.步骤中,鼓入的气体一定要让白磷露出水面
D.与图相比,图装置的优点有:误差减少和更加环保
(3)通过图实验数据,小组同学算出所带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木条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火药爆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矿石粉碎、衣服晾干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 葡萄酿酒 牛奶变酸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2.【答案】B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食品包装袋防腐,利用了化学性质。
B、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是因为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带有颜色的光,利用的是物理性质。
C、二氧化碳用于鉴别澄清的石灰水和蒸馏水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利用了化学性质。
D、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因为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利用了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B。
【分析】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据此分析
3.【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A、量筒只能用于测量液体的体积,不可用作化学反应的容器,不符合题意;
B、 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若指针偏向左侧,说明药品过多,应向取出适量药品至天平平衡为止,不符合题意;
C、为防止烧杯受热不均炸裂,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试管可以直接受热,符合题意;
D、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量筒的用途分析;
B、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
C、根据烧杯、试管的使用方法分析;
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要求分析。
4.【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生成沉淀、产生气体等现象,但有些化学变化无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
B、只有一种物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氧气转化为臭氧,不符合题意;
C、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熄灭的更快,证明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低于吸入的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不符合题意;
D、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生成其他物质,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有些化学变化无明显现象分析;
B、根据化合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分析;
C、根据燃着木条鉴别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中氧气含量多少分析;
D、根据化学变化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分析。
5.【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氧气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100毫升含氧气体积分数为68%的气体,则氧气体积为68毫升,设通入的氧气体积为V,通入空气的体积为100mL-V,则V+(100mL-V)×20%=68mL,解得V=60mL,则通入空气体积为40mL,
故选:B。
【分析】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排出水的体积即为收集气体体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20%分析。
6.【答案】C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由图像可知35s时,开始向塑料袋中吹气,不符合题意;
B、曲线表示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不符合题意;
C、时氧气的浓度约为17%,二氧化碳的浓度为2.5%,氧气浓度比二氧化碳的高,符合题意;
D、该图像可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浓度比空气中的低,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35s时塑料袋中二氧化碳明显增加分析;
B、根据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大于吸入空气分析;
C、根据图像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分析;
D、根据图像中氧气的浓度变化分析。
7.【答案】D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A、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惰性电热板上红磷可以换成铜丝,不符合题意;
B、氧气含量指的是“氧气体积分数”,不符合题意;
C、左右两边活塞距离为,空气的体积为20cm管内容积,氧气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即氧气占4cm管内容积,则实验结束后活塞前进4cm,活塞之间的距离约为16cm,不符合题意;
D、缓慢来回推动活塞可使氧气充分反应,提高实验结果的精确度,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铜的化学性质分析;
B、根据氧气含量指的是氧气体积分数分析;
C、根据空气中氧气约占五分之一体积分析;
D、根据容器内氧气充分反应可使结果更准确分析。
8.【答案】D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在做水的沸腾实验时,应将试管向上倾斜角,正确;
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和二氧化碳中都不能复燃,只能检验出氧气,无法检验空气、二氧化碳 ,错误;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液体,它的凝固点为,它的沸点为 ,正确;
在做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小颗粒,正确;
实验室药品的取用有三不原则、节约原则,实验剩余药品要放入指定容器中,正确;
生物离不开空气,动物的呼吸作用是消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也是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是消耗二氧化碳,放出氧气,错误;
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错误;
空气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加热液体时试管向上倾斜角,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空气和二氧化碳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水的熔沸点,石蜡的的可燃性,实验室药品的节约原则,呼吸作用的原理,化学史的相关知识,以及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分析。
9.【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分子总是无规则不断运动,符合题意;
B、 图甲为液体,构成的物体分子间隔小,较难被压缩,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不符合题意;
C、 图乙为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符合题意;
D、 图丙为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小,不容易被压缩和拉伸,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A、根据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性质分析;
B、根据液体的特点分析;
C、根据气体分子间隔大分析;
D、根据固体分子间隔小不易被压缩分析。
10.【答案】(1)氧气汞氧化汞
(2)②③
(3)①③④⑥
【知识点】文字表达式;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和反应是氧气和汞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汞,文字表达式为:氧气汞氧化汞。
(2)空气和液氧中含有氧气,故填:②③。
(3)冰水混合物、液氧、水银、二氧化碳都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填:①③④⑥。
【分析】(1)根据氧气和汞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汞分析;
(2)根据空气的组成液氧是液态的氧气分析;
(3)根据纯净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分析。
11.【答案】(1)试管;漏斗
(2)量筒和胶头滴管;大于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解析】【解答】(1)图示仪器中,烧杯加热时需垫石棉网,试管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需要使用的是漏斗。
(2) 量取一定量液体体积时,需要量筒和胶头滴管。读数时如仰视读数会使液体实际体积偏大,仰视读数20.0mL,则实际的液体体积大于20.0mL。
【分析】(1)根据所给仪器的用途分析;
(2)根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需量筒和胶头滴管,量筒仰视读数会使液体实际体积偏大分析。
12.【答案】(1)燃烧匙
(2)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
(3)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氧气不纯等;使木炭与氧气充分反应
(4)A;中红磷燃烧的产物是固体,内外产生压强差,而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内外没有产生压强差,因此冷却到室温后,松开止水夹,烧杯里的水会倒吸入瓶中;乙装置的烧杯中的水进入两个瓶中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水的性质和应用
【解析】【解答】(1) 图甲中盛放硫的仪器是燃烧匙。
(2) 装置乙红磷燃烧实验中加少量水是为了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
(3)甲为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丙实验过程中没有观察明显的火星四射现象, 可能是氧气不纯或铁丝表面有锈等, 丁实验中需要将木炭缓慢伸入集气瓶,以使木炭与氧气充分反应。
(4)甲装置中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反应后装置内外产生压强差,打开弹簧夹会有水进入,木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装置内压强几乎不变,打开弹簧夹不会有水进入,乙装置中硫燃烧虽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但A和B瓶相通,装置内压强都会减少,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两个瓶中。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磷燃烧会污染空气分析;
(3)根据硫燃烧的现象,铁丝燃烧实验中氧气不纯或铁丝有锈会影响燃烧现象,燃烧实验时要使瓶内氧气充分反应分析;
(4)根据磷、硫、碳燃烧时装置内压强的变化分析。
13.【答案】(1)石蜡蒸气;石蜡具有可燃性;石蜡的熔点和沸点都较低
(2)石蜡蒸气在较长的导管中冷凝为固态,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母火焰中心部分未与氧气接触燃烧,仍为石蜡蒸气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子火焰中的可燃物是石蜡形成的石蜡蒸气,蜡烛能产生子母火焰是由于石蜡具有化学性质可燃性和物理性质熔点、沸点都很低。
(2)导管过长,石蜡蒸气在较长的导管中冷凝为固态,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所以实验时导管不能过长;由于母火焰中心部分未与氧气接触燃烧,仍为石蜡蒸气,而外焰处石蜡也氧气充分接触,发生燃烧,没有未反应的石蜡, 所以导气管必须插入到母火焰的焰心处。
【分析】(1)根据石蜡的可燃性,熔点、沸点低的性质分析;
(2)根据石蜡遇冷凝固,蜡烛焰心处有未燃烧的石蜡蒸气,外焰处石蜡充分燃烧分析。
14.【答案】(1)打开止水夹
(2)acd
(3)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1)测氧气体积含量实验中,先利用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b,通过观测进入水的体积得出氧气体积。
(2)步骤中,仰视量筒读数会使读值偏小,使测得的数值偏低,A正确;步骤中,白磷燃烧时为防止气体膨胀逸出,需关闭止水夹,B错误;可燃物燃烧需接触氧气,步骤中,鼓入的气体一定要让白磷露出水面,C正确;与图相比,图装置密闭,可使误差减少和更加环保,D正确。
(3) 通过图实验数据,空气体积为V1mL,氧气的体积为V1mL-V2mL,则小组同学算出所带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
【分析】(1)根据测定氧气体积含量的原理确定操作步骤分析;
(2)根据量筒读数仰视读值偏小,磷燃烧放热,要防止装置内空气逸出,燃烧需与氧气接触分析;
(3)根据通空气时排出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体积,实验后量筒内减少水的体积即为氧气体积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