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孤独之旅
教学目标
1.梳理情节,感受杜小康的心理变化过程。
2.品味探究,体会细腻的景物描写作用。
3.理解成长的内涵,学会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
教学重难点
1.梳理情节,感受杜小康的心理变化过程。
2.品味探究,体会细腻的景物描写作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有一段路,要孤独的走。当孤独来临时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去寻找成长的密码吧!
二、出示目标
1.梳理情节,感受杜小康的心理变化过程。
2.品味探究,体会细腻的景物描写作用。
3.理解成长的内涵,学会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
三、预习检测
早上我们预习了课文,通过阅读提示,我们知道了这是一篇描写少年成长之路的小说,请大家根据早上的预习再结合阅读提示第一段说说这篇小说的三要素。(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人物:杜小康
故事情节:杜小康因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而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生活的艰苦和精神的孤独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环境:远离家乡、无边无际的芦苇荡
四、走进文本,感知“孤独标
1.浏览课文,概括故事情节。(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根据小说故事情节的四部分,来梳理这篇小说的情节。故事情节可以分为哪四部分?)
明确:开端——家道中落,随父放鸭。
发展——撑船赶鸭,初到芦苇荡。
高潮——芦苇荡遇雨,经受考验。
结局——与鸭子共成长。
通过概括情节我们会发现,这篇小说并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用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推动小说向前发展,而是用杜小康的心理感受和变化来推动小说的发展。
思考:在这次旅程中,杜小康在不同阶段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找出相关的语句或词语(小组交流合作完成)
在整个放鸭的过程中,杜小康经历了由害怕孤独到面对孤独,再到战胜孤独的过程,这其实也就是主人公的成长过程。作者将简单的故事情节和复杂的情感思绪连缀串联起来,在心理变化中展现了人物的成长变化过程,体现出散文形散而神聚之美。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诗意化的叙事方式,让我们感受到这既是一部成长小说,也是一部散文化小说。
过渡语:
离开了熟悉的油麻地,进入陌生的世界,杜小康的孤独与成长除了通过心理变化来体现外,还从哪些方面能凸显出来?(环境描写)曹文轩曾说:生成美的途径尽管千条万条,但最重要的并最容易收到效果的途径就是描写景物。本文中你印象最深的景物描写都有哪些?
五、深入文本,理解“孤独”
用勾画批注的方法,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或段落,说说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提示:芦苇荡、暴风雨、鸭群)
示例11段:他盘腿坐在船头上,望着一片白茫茫的水。
这里的“白茫茫”仅仅是描写自然界的水色茫茫吗?实际上,还写了杜小康的哪方面也是茫然的?(前途茫然、心情茫然,杜小康从一个家庭条件优越的独生子变成了一个放鸭娃,他感到前途茫然。)这一处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的心情,请大家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思考自然环境描写都有哪些作用?
A.芦苇荡
21段:这才是真正的芦荡。是杜小康从未见过的芦荡……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无边无际、广阔的芦荡,烘托了杜小康内心的胆怯和害怕。)
24段: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芦苇丛中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不时地去用劲嗅着。水边的芦叶里,飞着无数萤火虫。(宁静美好的芦苇荡反衬了杜小康的恐慌。)
环境描写烘托反衬人物的成长。
B.暴风雨
36段: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最恶劣的一个天气。一大早,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荡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过来,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折断的咔嚓声。
明确: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按照时间推移和由远及近的顺序,将暴风雨可怕的威力渲染到了极致。按说,芦苇如绿色浪潮像大山般压过来,就已经让杜小康感到非常害怕了,现在又遇到如此恶劣的天气,他应该害怕得魂不附体了才对。可是他有这样吗?请看下面这两句——
鸭栏忽然被风吹开了,等父子俩一起扑上去……(课文第37自然段)
杜小康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子追去。(课文第38自然段)
当暴风雨来临时,杜小康不顾一切地扑上去,毫不犹豫地追去。可见他不但不害怕,还很沉着、镇定。极力渲染恶劣的天气,为下文杜小康“找逃鸭”的情节做铺垫,写出了他的沉着、镇定,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47段: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地明亮。(这里仅仅描写了天空和月亮有多明亮吗? 杜小康的心里也是明亮的。因为他终于战胜了恐惧、孤独,终于成长起来了,终于坚强起来了。)
成长的环境造就坚强的性格。
C.鸭群
明确:鸭群对塑造杜小康的形象有着重要的衬托作用。
起初,鸭群的坚定与杜家父子的不安形成对比,烘托了父子俩对前途的茫然无助的心情
途中,鸭子开始对陌生的环境生出畏怯之感,从侧面表现了杜家父子的孤独、恐慌。
途中,采用拟人手法,以鸭子“无家”“漂流”及对唯一的小船的依靠,用鸭子的恐惧来烘托父子俩孤独、恐惧、无依的心理。
暴风雨中,鸭子对主人的依靠,衬托了杜小康的成长。
结尾,比喻,鸭子长成了漂亮的大鸭,开始下蛋,象征着杜小康的成熟,深化了小说主题。
鸭子的心理其实就是主人公心理写照,它的成长过程也反映了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可以说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
鸭群(他物)映衬人物成长
小结: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里的景语更是一种诗化的、散文化的情语和心语,是一种诗意化的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既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也象征性地呈现了小说的思想主题——“孤独之旅”,正是心灵成长之旅、自我觉醒之旅、成熟之旅。
过渡语:
这正如曹文轩所说:“孤独是一种正常并且健康的心态——如果程度得当的话,它标志着一种人格的成熟。它使人少了许多盲目;它使人在嘈杂的生活中有了一份保护身心健康的清静。”
六、联系生活,畅谈“孤独”
跟着杜小康,走完了这段孤独之旅,我想我们每个同学的内心一定品尝到了一份孤独的味道,酸甜苦辣咸尽在其中。杜小康的孤独是否引起了你的共鸣,请拿起笔写写你的孤独体验。
大家都写的很好,写出了自己的孤独之旅,有的同学可能在这段孤独之旅中和杜小康一样最后变成了一个坚强、成熟的人,有的同学可能依然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过没关系的,人生无常,世事无常,只要我们有敢于直面孤独的勇气,生命才可能涅槃重生。下面大家一起来齐读这四句话:成长是跌跌撞撞还依然向前的勇气;成长是历经磨难却心怀感恩的沉着;成长是经历失败还傲然挺立的霸气;成长是面对困难却坦然微笑的信心。
结束语
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曹文轩的话——“少年时有一种对待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有可能是一个强者。”同学们,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没有风雨,怎么见彩虹!我们不仅要直面孤独,还要感谢孤独,它让我们变得理性、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