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月光光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以台湾童谣为歌词的创作歌曲。由于歌曲吸收了台湾地区的音调特点,因此歌曲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它们的节奏完全相同,音调上扬起伏,优美流畅,勾勒出一幅月夜美景。充满乡土气息的歌词更是给人以亲切、温馨之感。 合唱的两个声部在音程关系上以四、五度为主,具有柔美、谐和的和声效果及我国的民族风格。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基础知识的掌握较为牢固,学生好奇心重,想象力丰富,对学习音乐有着浓厚兴趣。在课的设计中,我创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平行的合唱教学对于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会有些困难。
教学目标:
1、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初步感受台湾民谣的风格,加深对民族音乐的喜爱,感受歌曲《月亮月光光》所表达对“月色”的赞美之情,让学生了解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初步学习歌曲《月亮月光光》的二声部配合。
3、能根据音乐内容展开想象,感受歌曲情绪。
教学重、难点:二声部的合唱及感受歌曲的情绪
教具准备:月亮 星星的图片、课件、钢琴等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师生问好
2、 二声部的发声练习:
教师分别示范演唱高低声部并且讲解弱起小节,教师给手势让学生唱准弱起小节的节奏。
设计意图:为演唱合唱歌曲和解决弱起的难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同学们唱得太棒了,老师奖励你们听两段好听的音乐,听完之后请你说一说,这两段音乐从速度和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播放音乐第一段动感音乐,第二段月亮月光光伴奏)
那么这首慢速、深情的歌曲就是咱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月亮月光光》
设计意图:通过情绪和速度的对比让学生鲜明的感觉到歌曲《月亮月光光》是一首安静、慢速的歌曲。
4、 情境导入
老师这有一弯新月和很多的小星星,下面请同学们把咱们的教室变成一个美丽的星空。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把教室变成一个美丽的星空这样的情境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 聆听音乐
1、播放歌曲范唱《月亮月光光》,听完之后请同学们说一说这是用哪里的方言来演唱的?
教师讲解:这是一首台湾童谣,用闽南语来演唱的。
2、歌曲中还有几个带有方言的字请同学们看一看:厝 亲像 (课件红色圆圈表示)你们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
教师讲解:厝:指房屋的意思。起厝田中央就是房前屋后一大片田地。
亲像:好像的意思
3、复听歌曲: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听完音乐的感受请同学们说一说歌曲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教师总结:月亮、房屋、树木、花儿整个美丽的月夜倒影在水面,就像是一个水上花园,表达作者对家园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设计意图:通过完整聆听歌曲让学生整体感知歌曲的演唱情绪,教师讲解歌曲中带有方言的字让学生更能感受到台湾民谣的风格。
6、 学习歌曲:
1、现在同学们来听一听老师来演唱低声部的曲谱,你们也来试一试。
2、同学们来看看这是什么记号?教师讲解换气记号
3、教师弹双音学生再次演唱低声部旋律。
4、老师再来唱一遍高声部,你们再来听一听,你们也来试一试。
5、现在请同学们把竖笛拿出来,高声部的同学来吹奏高声部的曲谱,同样低声部的同学吹奏低声部的曲谱。
6、高低声部分别演奏,然后再合奏。
7、咱们高低声部的旋律已经非常熟悉了,咱们合声部来试一试,加入歌词试一试。
8、同学们唱得那么棒,老师还想让这首歌曲再丰富一些,我们在用手铃和响板为这首歌曲伴奏,你们想一想怎么把手铃和响板加入到歌曲中,可以小组商量一下。学生逐一展示。
9、咱们再加上竖笛,这首歌曲就更加丰富了。小组展示(演唱组、竖笛组、乐器组)
10、下节课我们在来学习2、3、4段。
设计意图:《课标》中提出要重视和加强对学生合唱教学,教学中先让学生模唱旋律,再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使整个合唱教学难点一步步突破,一步步分解,最后达到声音统一和谐演唱好合唱的效果。通过合唱训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协调能力,进一步感受多声部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七、下课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以台湾童谣为歌词的创作歌曲,歌曲旋律汲取了台湾地区的音调特点,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节奏基本相同,音调抑扬顿挫,优美流畅,勾勒出一幅月夜美景。充满乡土气息的歌词更是给人以亲切、温馨之感。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 为了让学生感受歌曲所描绘的“月夜美景”我让学生把教室贴满了月亮,星星的图片,这样创设了一个月夜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起厝”、“亲像”、经过我的解释,学生既明白了方言的意思也增强了学生对欣赏的乐趣与喜爱,萌发了对家乡的亲切感与自豪感。
3 、二声部的发声练习和弱起小节在上课一开始我就进行了练习如:数拍子,看手势等,为后面歌曲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4、《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在教学中,我先教学生单声部,学生学会后,我在钢琴上做了文章,给学生和弦这样学生既演唱了自己的声部也能听到了别的声部的音,为演唱合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进行两个声部的练习提高了学生识读乐谱的能力,训练学生的抗干扰能力。
没有一节课是尽善尽美的,我觉得在这节课中还有一些没有注意到的地方,例如:在调动课堂气氛中我觉得我做得不到位,虽然这是一首安静、柔和的歌曲但是整节课过于沉闷;学生合唱时各声部的配合也不是很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