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讲分析人物形象
资料目绿
目录
一、考点精析
…2
【课标要求】
2
【考查重点】
2
【命题趋势】
二、知识建构…
.3
考向1:人物形象概括
.3
考向2:次要人物分析.…
考向3:人物形象的塑造
6
三、方法总结…
中考记叙文阅读一一人物形象分析技巧点拨,
.9
四、考场练兵
.11
考情分析
【课标要求】
2022版课标中关于“形象”的相关阐释,有如下几点。
课程目标部分“核心素养内涵”之“思维能力”提出:“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
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
维。”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与鉴赏”部分:“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
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课程内容部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第四学段(7-9年级)“教学提示”中强调:“侧重考察学生
对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领悟程度和体验,评价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关注研讨、交流以及创意
表达能力。”
学业质量部分第四学段(7~9年级)中提出:“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
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
【考查重点】
1.人物形象概括。
2.次要人物作用。
3.人物形象的塑造。
【命题趋势】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我们可以发现,记叙文阅读的命题有三个重要走向:一是从选
文范围看,阅读材料由课内继续向课外延伸拓展,大多出自文摘类杂志(如《读者》《意林》《青年文摘》
《特别关注》《微型小说选刊》)等精美时文,作者一般集中于当代热点作家(如张丽钧、张抗抗、毕淑
敏、刘亮程、周国平、李丹崖、周海亮、马德、丁立梅等)。二是从选文内容看,更加贴近《语文课程标
准》的阅读目标要求,更加注重对文化内涵、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挖掘,十分重视选文所蕴含的教育意
义,与学生的内心世界贴近,写青少年成长历程的文章占较大比例。三是从命题方向看,分值比重仍会不
断加大,主观试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综合性、探究性的试题越来越受重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
渗透有所体现。试题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与能力,关注考生对阅读材料的体验和感悟能力,体现阅读个性。
对文章整体感知、理解、领悟以及考查学习方法、表述阅读心得的创新型试题将增多,且更具开放性。应
注意的是,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将会呈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开放性:对文章写作特色的考查将会更灵
活;对学生语言的表述、思维的创新等方面的要求将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