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语文小题狂做——诗词鉴赏
1.对语言品味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考查重点字词的精妙。从遣词用语、修辞方法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诗词曲中重点词、重点诗句的含义。(2)考查诗句蕴含的深意。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运用技巧中,品味诗词曲在语言上所寄予的深意。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诵读、品味诗词曲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3)考查诗词曲中的名言佳句。从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思想感情、蕴含哲理、语言运用等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2、考查对写作技巧的分析。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诗中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2)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如写景方法、抒情方法、借物抒怀、寓情于景等。(3)分析诗歌的结构形式,如层层深入、由景生情、卒章显志等。(4)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如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等。(5)分析诗歌的艺术风格,如朴素自然、雄浑奇拔、清丽明媚等。
3、考查对诗歌文体知识的掌握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从诗的体式上分,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①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古风、楚辞、乐府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从内容和表达上,诗又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古诗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传统。
古诗也有各种流派:①唐诗有山水田园诗派(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维、孟浩然),边塞诗派(如王昌龄、岑参);②宋词有豪放派(如苏轼、辛弃疾),婉约派(如李清照)。
词,又称为长短句。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上阙、上片,第二段叫下阙、下片。
曲,又称为词余。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又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田园乐
(唐)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①落落:松高貌。 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1.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
2.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
(二)(2014年江西)阅读下面古词,完成第7~8题。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春光好。万汇此时皆得意,竟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词皆写春光,上片写特定环境的春景,下片写对春天总的印象。
B.“万汇此时皆得意,竟芬芳”写出了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争奇斗艳的景象。
C.“笋迸苔钱嫩绿”的意思是春雨之后新笋从点点如钱的绿苔地中迸发出来。
D.词的下片后两句描绘了早春园林夕照的美景。
2.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这首词写景状物色彩鲜明,花团锦簇,柳丝夕阳,构成了一幅幅天然的画卷。
B.词的上片“得意”和“竞”等词语通过拟人手法浓墨重彩地表现出了热闹的春意。
C.“花偎雪坞浓香”与“笋迸苔钱嫩绿”对仗,景致互相映衬,香色尽现。
D.这首词托物言志,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三)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试从“炼字”的角度,对首句“黑云压城城欲摧”作一点赏析。
答:
2.诗中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四)
(2014年盐城)阅读下面宋诗,完成8~9题。
山雨
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只是他山落雨来。
1.发挥想象,描绘“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所呈现的画面。(3分)
2.有关雨的诗很多,而这首诗写雨比较独特,试结合语句作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一)1.这里的“夏寒”应该理解成松树葱郁、茂盛(1分),给人以阴凉之意(1分)。评分标准:意对即可。共2分。
2.描绘了一种闲适、平和、质朴的田 ( http: / / www.21cnjy.com )园生活。评分标准:点出“恬淡、悠然、平和、闲适”等其中一个,得1分,指出质朴或“淳朴”等,得1分。共2分。
(二)1.示例一,立意新颖,跳出借落花写惜春或伤春之情的窠臼,通过写飞花的活泼灵动和美好际遇来抒写情志,不落俗套。示例二,构思独辟蹊径,别出心裁,将桃花飘落与燕子衔花联系起来,写飞花的经历曲折有致。示例三,发现独到,捕捉飞燕衔花的细小情景,并从中发现其审美价值,独具慧眼。评分:答对一种示例即得2分。意思对即可。
2.(1)A(2)D
解析:(1)这道题要求选出内容理解有误的选项,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正确作答,需要先对原词做出正确理解。上片写天气、时长、万汇,是总写春天的特点,下片描写笋、苔钱、花、柳条、斜阳,是对春天的景象作详细描绘,所以,A项概括词的上下片意思时,正好写颠倒了。应当是“全词皆写春光,上片写对春天总的印象,下片写特定环境的春景。”(2)这道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欧阳炯的这首《春光好》,描写早春的景色,作者抓住最能体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来描写,笋、苔钱、花、柳条,无不展现春天生机勃勃的风采,表达作者对春天到来的喜爱之情。风格上来说,这就是小清新。选项D说“这首词托物言志,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是不正确的。
(三)
1.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或:以一个“压”字,点明边塞风云突变,恶战甫临或刚过。
2.不仅从色彩上描绘出鲜明如画的战场景物和紧张激烈的战斗氛围,也加浓加重了战场悲壮的色调,有力地烘托出人物壮怀激烈的爱国热情。
(四)
1、示例:整个夜里,林子里充满静谧,墨蓝的苍穹中闪烁着舒朗的星光,烘托出异常皎洁的氛围。
2、示例: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作者写“山雨” ( http: / / www.21cnjy.com )省去了下雨的过程,正面不着一字。“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写雨前景象:星月皎洁,无云无雷,一派晴和天气;“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写雨后,溪深流急,诗人感受。诗人用雨前、雨后和诗人感受侧面写出昨夜他山下了一场阵雨。
解析:
(1)本题考查古诗词的画面。答题时,可抓住诗句中意象,如“满林”“星月白”等,在充分感悟诗句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意译,同时配以想象,如“无云气亦无雷”可知晴和的天气和天空的颜色。
(2)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答题时,需要结合具体的诗句,从整体来把握写作手法,衬托(烘托)是常见的手法,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段。本诗写山雨,不从“雨”之本身着墨,而从侧面下笔。诗的前两句写雨前之景,后两句摹雨后之景,而下雨的过程也即雨本身则略而不写,看似与写雨无关,实却无不关涉一个“雨”字。诗人写雨前之景,强调昨夜天气晴朗,实言此山无雨。后两句写雨后之景,突出“忽见溪流急”,并以之推知“他山落雨来”,原来是他山之阵雨注入溪中,形成了“溪流急”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