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壹 课程标准解读
贰 单元主题阐释
叁 课程结构梳理
肆 课时计划安排
八年级历史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教材解读
目录
壹 课程标准解读
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意义;
通过了解中共七大,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
通过国共两党抗击日军的事迹,学习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而英勇斗争的精神,坚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运用史料分析日本侵华原因、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原因以及意义;认识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对外反抗列强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知道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中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这些史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01
02
03
单元课标
单元目标 素养定位
贰 单元主题阐释
主线:日本侵略史(1931-1945)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受经济大危机影响,日本在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对中国的入侵;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并制造了一系列恐怖事件,如“南京大屠杀”“囚笼政策”“扫荡政策”,其侵略罪行罄竹难书。
贰 单元主题阐释
主线:民族抗争史(1931-1945)
面对日军的入侵,中华民族不断觉醒,并逐步建立以国共两党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九一八事变后组织东北军民展开局部抗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积极促成国共合作、开辟敌后战场等;国民党由实行不抵抗政策到积极参与抗战,正面战场的抗战也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叁 课程结构梳理
单元结构梳理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1931年,日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东北三千万同胞沦于日寇铁蹄之下。1935年,日本把侵略魔爪伸向华北。193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爱国学生发动了一二·九运动。1936年,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国共十年内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1937年夏,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中国由局部抗战转变为全民族抗战。国共两党再度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面对日军的挑衅和大规模进攻,中国军队表现出了顽强不屈的精神。淞沪会战作为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一次重大战役,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14年战争,日本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杀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叁 课程结构梳理
单元结构梳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1945年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的全民族抗战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互相配合的。在全国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实行积极的抗战政策,国民党军队的爱国将士表现了空前的民族义愤和抗战热情,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并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由于敌强我弱,以及国民党的消极、片面抗战,抗日战争后期正面战场连续失败,大片领土沦陷。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单元时空背景
叁 课程结构梳理
中国 世界
阶段特征 (1)政治:随着日本侵略的加剧,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经过14年奋战,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2)经济: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国民政府在国统区强化全面统治,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3)思想: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德、意、日:结成轴心国侵略集团德、意在欧洲和北非大肆扩张、日本点燃太平洋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2)英、苏、美:随着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扩大,促使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各国走向联合,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最终赢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中外联系 (1)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2)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肆 课时计划安排
第18课
三块内容之间递进相连,为了厘清各部分内容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我们可把本课内容分出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日本对中国的步步侵略;另一条主线是中国社会各派政治势力对日本侵略的抗争。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由来已久。1931年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进而侵占东北三省。1935年日本把侵略魔爪伸向了华北地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面对日本的步步侵略,中国共产党、爱国学生、部分国民党爱国将领掀起了空前的反日浪潮。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爱国学生发动了一二·九运动,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周恩来等人的努力斡旋和调停下,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的立场,对当时中国的时局,对中华民族的命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既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又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所以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本课计划一课时。
肆 课时计划安排
第19课
四目之间是递进关系,讲述了阐述了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开始全民族抗战的史实。从近代以来日本不断发动对华侵略的史实来看,逐渐吞并全中国,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是日本的既定国策。七七事变的爆发,使中国真正到了亡国灭种的关头,引起了中国社会矛盾的巨大变化,刺激了中华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的总动员。国共两党摒弃前嫌,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构成了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基础。因此,七七事变是日本由局部侵华转向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由局部抗战转向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全国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战役,淞沪会战是中日军队第一次大规模的正面交锋。虽然上海失陷,但是中国守军英勇顽强的抵抗,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也显示出中国人民誓死捍卫国土的坚强决心。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更加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凶残本性。本课计划一课时。
肆 课时计划安排
第20课
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即中国军队在抗日战场上的三次重要战役: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抗日战争中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重要会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对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都有着重大意义。学习本课内容,首先要明确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全面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国共两党在民族危亡之时,再度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两党实行不同的抗战路线,存在两个不同的战场,国民党正面战场与共产党敌后战场相互支援、相互配合,都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尽管国民政府曾经实行了消极抗战、片面抗战的路线,但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为抗击外侮,英勇杀敌,流血牺牲,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本课计划一课时。
肆 课时计划安排
第21课
本课有三个子目,即平型关大捷、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百团大战。教师首先应明确国共合作后国民党正面战场与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关系,之后才能够理解敌后战场抗战的重要性。
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中国人民从局部抗战走向了全民族抗战。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是持久战,在持久战中消耗敌人而争取最后胜利。在正面战场,中国军队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
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展开人民游击战争。
肆 课时计划安排
第22课
本课主要学习四部分内容: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后,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了对华策略,竭力分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然而中华民族坚持抗战,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共七大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了准备。在世界反西斯战场捷报频传的情况下,中国战场也发起战略反攻,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主要内容分析之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
肆 课时计划安排
会议 核心内容 重要意义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 上海、嘉兴 (1)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2)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共二大 (1922年) 上海 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主要内容分析之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
肆 课时计划安排
会议 核心内容 重要意义
遵义会议 (1935年遵义) ①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①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②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中共七大 (1945年延安) (1)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2)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人党章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单元概览
谢谢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