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历史发展主线及核心知识填空检测
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期末总复习
夏:约公元前2070年·禹·阳城
商:约公元前1600年·汤·亳迁到殷
西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镐京
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洛
春秋 战国
秦:公元前221年·嬴政或秦始皇·咸阳
西汉: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长安
新朝:公元9年·王莽·长安
东汉: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洛阳
魏:220年·曹丕·洛阳
蜀:221年·刘备·成都
吴:209年·孙权·建业
西晋:266年·晋武帝司马炎·洛阳
北朝:北魏·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
南朝:宋齐梁陈
十六国(前秦)
东晋:317年·
司马睿·建康
170万年前
70-20万年前
3万年前
7000年前
6000年前
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河姆渡人
半坡人
距今约6000至4000年年
炎帝 黄帝 尧 舜 禹时期
中国古代史(上册)历史发展的主线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距今 ,是在 发现的。
2.北京人距今 ,使用 火。山顶洞人使用 火。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使用 ,这一时期被称为 。
4.河姆渡人距今 ,生活在 流域的 ,他们种植 ,住 。
5.半坡人距今 ,生活在 流域的 ,他们种植 ,住 。
6.河姆渡人和半坡人都使用 ,这一时期被称为 。
7.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和 。
8.禅让制的顺序是 。
【第1、2、3课】
中国古代史(上册)核心知识填空检测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在云南元谋县发现的。
2.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使用人工火。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使用打制石器,这一时期被称为旧石器时代。
4.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年,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他们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
5.半坡人距今约6000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坡村,他们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屋。
6.河姆渡人和半坡人都使用磨制石器,这一时期被称为新石器时代。
7.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黄帝和炎帝。
8.禅让制的顺序是尧→舜→禹。
【第1、2、3课】
1.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 建立的 。
2.禹的儿子 继承了禹的位置,从此, 代替了 ,
代替了 。
3.夏王 是夏的最后一位君主,他统治残暴,最终被 推翻。
建立了 。
4.商的都城直到商王 把都城迁到 才稳定下来。
5.商王 是商的最后一位君主,他统治残暴,在 被 打败。 建立了 ,史称 。
6.西周为了 ,采取了 。
7.目前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是 的 。
8.在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 的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开始。
【第4、5课】
1.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禹建立的夏朝。
2.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
3.夏王桀是夏的最后一位君主,他统治残暴,最终被汤推翻。
汤建立了商朝。
4.商的都城直到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才稳定下来。
5.商王纣是商的最后一位君主,他统治残暴,在牧野被周武王打败。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史称西周。
6.西周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分封制。
7.目前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是商朝的司母戊鼎。
8.在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商朝的甲骨文。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第4、5课】
1. 被称为春秋时期, 被称为战国时期。
2.春秋时期生产力提高的标志是 和 的使用。
3.春秋时期政治上的特点是 、 。
4.春秋时期称霸的诸侯有 、 、 、 。
5.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 和 也先后北上争霸。
6.战国七雄是 。
7. 年,在 的支持下,为了 ,
开始在 变法。
8.商鞅变法的措施: 、 、 、 。
9.商鞅变法的意义: 。
10.公元前256年, 在 附近的 之上修建了 。
让 成为了 。
【第6、7课】
1.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东周后期被称为战国时期。
2.春秋时期生产力提高的标志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3.春秋时期政治上的特点是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4.春秋时期称霸的诸侯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5.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6.战国七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7.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为了富国强兵,商鞅开始在秦国变法。
8.商鞅变法的措施:确立县制、废除井田制、鼓励耕织、奖励军功。
9.商鞅变法的意义: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10.公元前256年,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之上修建了都江堰,
让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
【第6、7课】
1. 时期的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核心思想是 ,在政治上主张 ,在教育上 、 。
2. 时期的 和 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提倡 ,
提倡 。
3. 时期的 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倡 、 、
。
4. 时期的 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倡 、
。
5. 时期的 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倡 、 。
6. 时期的 是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提倡 、
。
7. 时期,各学派之间相互辩论,相互影响,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历史上称为 。
【第8课】
1.春秋时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核心思想是“仁”,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在教育上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2.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提倡仁政,
荀子提倡礼治。
3.春秋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倡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万物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4.战国时期的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倡治国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追求精神自由。
5.战国时期的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倡“兼爱”、“非攻”。
6.战国时期的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提倡依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7.战国时期,各学派之间相互辩论,相互影响,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
【第8课】
1. , 完成统一,建立 ,定都 ,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
2.为了巩固统一,在政治上,秦朝确立了 ,在文化上 ,在经济上 和 ,在军事上 和 。(秦长城西起 ,东到 。)
3. 由三部分构成,最高统治者称为 ,在中央设置 、 、 ,分别负责 、 、 ,在地方实行 。
4.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 领导的 。
5. 在 以少胜多,消灭秦军主力。
6.秦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
7.秦亡以后, 和 为争夺帝位展开征战,史称 。
【第9、10课】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为了巩固统一,在政治上,秦朝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在文化上把文字统一为小篆,在经济上统一货币和统一度量衡,在军事上北击匈奴和修筑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3.中央集权制度由三部分构成,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负责行政、军事、监察事务,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4.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
5.项羽在巨鹿以少胜多,消灭秦军主力。
6.秦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秦末农民起义,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7.秦亡以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展开征战,史称“楚汉之争”。
【第9、10课】
1.公元前202年, 建立 ,都城 ,史称 。
2.汉初,为了 , 采取 的政策。
3.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继续 ,他们 , ,历史上把汉文帝、汉景帝统治的时期称为 。
4.为了 , 决定
(1)在政治上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在文化上接受 “ ”的建议,在长安兴办 ,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
(3)在经济上 ,统一铸造 。
(4)在军事上派 、 。
5. 时期,西汉王朝进入鼎盛。
【第11、12课】
1.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建立汉朝,都城长安,史称西汉。
2.汉初,为了巩固政权,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
3.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继续休养生息,他们以农为本,轻徭薄赋,历史上把汉文帝、汉景帝统治的时期称为“文景之治”。
4.为了巩固大一统王朝,汉武帝决定
(1)在政治上实施“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在文化上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
(3)在经济上盐铁官营,统一铸造五铢钱。
(4)在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5.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进入鼎盛。
【第11、12课】
1.公元9年,外戚 夺取政权,建立 ,西汉灭亡。
2.公元25年, 称帝,定都 ,史称 。在他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和发展,史称 。
3. ,出现了 的局面,动摇了东汉的统治。
4.184年, 策划了 ,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5.汉代人把今天 、 ,也就是现在 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6. 时期, 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往来。
7.从 穿过河西走廊,经 运往 、 ,再转运到 ,这条道路就是 。“丝绸之路”是 ,
。
8. ,西汉朝廷设置 ,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 。
9.东汉明帝时,派 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期间,派 出使大秦。
【第13、14课】
1.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2.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在他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3.东汉中后期,出现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动摇了东汉的统治。
4.184年,张角策划了黄巾起义,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5.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6.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往来。
7.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这条道路就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 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
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
8.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9.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期间,派甘英出使大秦。
【第13、14课】
1. 时,我国人民 了 。 时, 改进了 。
2. 是东汉末年的名医,写成了《 》一书,被誉为 。3. 是东汉末年的名医,发明了 ,创编了 。
4. 的 写成了 一书。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 ,记述了从传说中的 到 时约3000年的历史。
5. 时,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张陵创了五斗米道,早期 产生。
6. 时, 经 传入中国,东汉时,佛教逐步传播开来。
7. 年, 和 在 展开决战,最终 以少胜多,打败 ,为 。
8. 年, 和 在 对峙,最终 以少胜多,打败 。为 。
9. 年, 在 称帝, 建立,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10.230年,孙权派 到达 ,加强了 与大陆的联系。
【第15、16课】
1.西汉时,我国人民发明了造纸术。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2.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被誉为“医圣”。
3.华佗是东汉末年的名医,发明了“麻沸散”,创编了“五禽戏”。
4.西汉的司马迁写成了《史记》一书。《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历史。
5.东汉时,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张陵创了五斗米道,早期道教产生。
6.西汉时,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时,佛教逐步传播开来。
7.200年,袁绍和曹操在官渡展开决战,最终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8.208年,曹操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对峙,最终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9.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10.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第15、16课】
1.266年, 自立为帝,改国号为 ,以 为都城,史称 。280年, ,统一全国。
2.晋惠帝时,爆发了 ,西晋从此衰落。
3.内迁的少数民族: 、 、 、 、 。
4.西晋灭亡后,十六国中的 在 的统治下曾经统一过北方,但在 中被 以少胜多,北方再度分裂。
5.317年, 重建晋王朝,以 为都城,史称 。司马睿依靠王导和王敦,时人称之为 。
6.420年-589年,中国南方相继出现 、 、 、 四个王朝,它们都在 定都,历史上统称为 。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原因是 、
、 。
【第17、18课】
1.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城,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2.晋惠帝时,爆发了“八王之乱”,西晋从此衰落。
3.内迁的少数民族:氐族、羌族、匈奴族、羯族、鲜卑族。
4.西晋灭亡后,十六国中的前秦在苻坚的统治下曾经统一过北方,但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以少胜多,北方再度分裂。
5.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司马睿依靠王导和王敦,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6.420年-589年,中国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它们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原因是北方人口南迁、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社会比较安定。
【第17、18课】
1.439年, 统一北方,结束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2. 即位后,决心改革。494年,他 。之后又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① ;② ;③ ;④ 。
这些措施 , 。
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了 的趋势。 ( 、 )
4.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 撰写的 。
5.南朝科学家 最早把 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还设计制造出 、 、 等。
6.三国魏的 独创 书法。
7.东晋的 被誉为 , 被称为 。
8.东晋的 擅长人物画,代表作有 和 。
9.南北朝时期,统治者为宣扬 ,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
的 和 的 。
【第19、20课】
1.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2.北魏孝文帝即位后,决心改革。494年,他迁都洛阳。之后又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①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以汉服代替鲜卑服;③改鲜卑姓为汉姓;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胡人汉服、汉人胡食)
4.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
5.南朝科学家祖冲之最早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还设计制造出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
6.三国魏的锺繇独创楷书书法。
7.东晋的王羲之被誉为“书圣”,《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8.东晋的顾恺之擅长人物画,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9.南北朝时期,统治者为宣扬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第19、20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