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24版高中地理第4章地貌综合检测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24版高中地理第4章地貌综合检测卷(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21 20:2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综合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3年河北唐山期末)河流流经某些区域时,常形成“S”形弯曲的河道,即河曲。图1为我国呼伦贝尔草原上的河曲景观图。据此完成第1~2题。
图1
1.河流流经的区域中最易形成河曲的是(  )
A.植被茂密地区 B.地势平缓地区
C.山高谷深地区 D.气候干旱地区
2.若洪水泛滥时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会形成(  )
A.江心洲 B.洪积扇
C.三角洲 D.牛轭湖
(2022年湖南衡阳期末)河流水下泥沙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淹没,继续接受堆积。多个被河流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就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图2示意某河漫滩剖面。据此完成第3~4题。
图2
3.河漫滩多分布在(  )
①河流上游 ②河流下游 ③河流凸岸 ④河流凹岸
A.①② B.③④
D.②③ D.①④
4.图中河漫滩逐渐被废弃,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河流(  )
A.改道逐渐西移 B.水流速度减慢
D.搬运作用增强 D.溯源侵蚀加剧
(2023年云南曲靖期末)青弋江位于安徽省南部,发源于黄山,向北流入长江。在早更新世晚期(距今约90万年),黄山北麓发生较大幅度的地壳抬升。图3为青弋江的四个发育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第5~6题。
   
图3
5.推测青弋江的发育过程是(  )
A.b—c—a—d B.c—b—d—a
D.c—b—a—d D.b—c—d—a
6.阶地形成过程中(  )
A.河流凹凸岸发育持续加强 B.河床沉积物颗粒变粗
C.青弋江河谷出现地堑发育 D.河流径流量不断减少
(2023年山东聊城期末)我国某区域由于地层岩性、风力剥蚀等因素的影响,雅丹地貌发育。图4示意该区域雅丹空间分布及雅丹体最高点位置。据此完成第7~8题。
图4
7.图示雅丹地貌雅丹体的主要特征是(  )
A.走向分布散乱无序
B.单体东北侧坡度缓
C.垄槽相间,纵列分布
D.奇石峰林,天坑地缝
8.该地貌单体形态特征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盛行风向单一 B.昼夜温差较大
C.岩石岩性差异 D.植被覆盖状况
(2022年黑龙江大庆期末)读某海域相邻的两处海岸地貌景观图(图5和图6),完成第9~10题。
图5       图6
9.图5地貌属于(  )
A.海蚀平台 B.海蚀崖
C.海蚀柱 D.离岸堤
10.下列关于图6海岸地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风力作用下的泥沙堆积 B.河流作用下的泥沙堆积
C.波浪作用下的泥沙堆积 D.冰川作用下的泥沙堆积
(2022年河南联考)图7和图8为我国两种典型地貌类型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1~12题。
图7 图8
11.图7、图8两种地貌类型分别是(  )
A.喀斯特地貌、冲积平原 B.冲积平原、雅丹地貌
C.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 D.冲积平原、喀斯特地貌
12.关于图8地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B.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C.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区 D.受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2023年广东广州期末)新疆开都河流经巴音布鲁克草原,部分河道蜿蜒曲折,有“九曲十八弯”之称。图9为开都河部分河段的落日景观图。据此完成第13~14题。
图9
13.“九曲十八弯”河段上的地貌(  )
A.凹岸堆积,凸岸侵蚀 B.常见于冲积扇平原
C.主要分布在干旱区 D.可能会形成牛轭湖
14.从宏观到微观视角观察该草原的落日倒影的顺序是(  )
A.巴音布鲁克草原→“S”形河湾→凹凸河岸
B.巴音布鲁克草原→凹凸河岸→“S”形河湾
C.“S”形河湾→巴音布鲁克草原→凹凸河岸
D.“S”形河湾→凹凸河岸→巴音布鲁克草原
(2023年福建漳州期末)云洞岩景区位于漳州龙文区蓝田镇蔡坂村,距漳州市中心仅8千米,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云洞岩的山峰海拔200多米,景区多为丘陵地带,一年四季游人如织。图10为云洞岩风景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11为云洞岩部分景观图。据此完成第15~16题。
图10 图11
15.图11③的拍摄地点在图10中的(  )
A.甲地 B.乙地
D.丙地 D.丁地
16.图11中地貌观察一般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D.④①③② D.③②①④
读图12,完成第17~18题。
图12
17.在观察该图中的地貌时,我们从宏观上观察到的地貌为(  )
A.平原 B.山地
C.盆地 D.丘陵
18.观察图中的次一级地貌,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山坡 B.②—河谷
C.③—山峰 D.④—山脊
下图图13是某区域等高线图(单位:米),图中公路(虚线)向偏北方向逐渐上升。图14是盘山公路常用的凸面镜,用于视线受阻的情况下观察对向车辆。读图,完成第19~20题。
图13              图14
19.图中阴影区域的坡度大小,由西向东(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D.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20.图中有必要设置凸面镜的地点是(  )
A.① B.②
D.③ D.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2023年广东广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 我国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集中分布于东南部和西南部,是宝贵的旅游资源,也是工程地质的隐伏危害区。同时,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图15为2021年暑假期间某地理兴趣小组在贵州某地进行地貌研学考察时绘制的地貌景观图。
图15
(1)从气候、地质的角度,简述图示地区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自然条件。(4分)
(2)描述图中“溶沟—洼地—峰丛—峰林”地貌的演化过程。(8分)
(3)调查发现,图示地区土层厚度与地形坡度大小呈负相关,分析其形成原因。(4分)
(4)说明喀斯特地貌对当地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4分)
22.(2022年甘肃玉门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 地表每时每刻都受到外力作用的雕塑,风力、流水等外力在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图16示意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地貌景观。
图16
(1)图示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推测图示景观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6分)
(3)该景观的地貌类型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简述其形成过程。(10分)
第四章综合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3年河北唐山期末)河流流经某些区域时,常形成“S”形弯曲的河道,即河曲。图1为我国呼伦贝尔草原上的河曲景观图。据此完成第1~2题。
图1
1.河流流经的区域中最易形成河曲的是(  )
A.植被茂密地区 B.地势平缓地区
C.山高谷深地区 D.气候干旱地区
2.若洪水泛滥时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会形成(  )
A.江心洲 B.洪积扇
C.三角洲 D.牛轭湖
【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河流流经的区域中最易形成河曲的是地势平缓地区,地势平缓处河流以侧蚀为主,下切侵蚀减弱,B项正确。第2题,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若洪水泛滥时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会形成牛轭湖,D项正确。
(2022年湖南衡阳期末)河流水下泥沙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淹没,继续接受堆积。多个被河流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就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图2示意某河漫滩剖面。据此完成第3~4题。
图2
3.河漫滩多分布在(  )
①河流上游 ②河流下游 ③河流凸岸 ④河流凹岸
A.①② B.③④
D.②③ D.①④
4.图中河漫滩逐渐被废弃,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河流(  )
A.改道逐渐西移 B.水流速度减慢
D.搬运作用增强 D.溯源侵蚀加剧
【答案】3.C 4.A [解析]第3题,河漫滩由水下泥沙堆积体发育形成,河流上游水流速度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堆积作用较弱,难以发育成河漫滩,①错误;河流下游水流缓慢,以堆积作用为主,容易形成河漫滩,②正确;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凸岸容易形成河漫滩,③正确,④错误。第4题,河流东岸发育河漫滩,说明西岸为侵蚀岸,东岸为堆积岸,河道逐渐向西移动,可能使东岸河漫滩被废弃,A项正确;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淤积作用增强,会使河漫滩发育规模更大,B项错误;搬运作用增强会使河漫滩规模减小,而不是废弃,C项错误;河流溯源侵蚀主要在河流上游及源头地区,而河漫滩主要发育在中下游地区,D项错误。
(2023年云南曲靖期末)青弋江位于安徽省南部,发源于黄山,向北流入长江。在早更新世晚期(距今约90万年),黄山北麓发生较大幅度的地壳抬升。图3为青弋江的四个发育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第5~6题。
   
图3
5.推测青弋江的发育过程是(  )
A.b—c—a—d B.c—b—d—a
D.c—b—a—d D.b—c—d—a
6.阶地形成过程中(  )
A.河流凹凸岸发育持续加强 B.河床沉积物颗粒变粗
C.青弋江河谷出现地堑发育 D.河流径流量不断减少
【答案】5.A 6.B [解析]第5题,初期,河流由山口向周边散流,在出山口形成洪积扇,此时河流没有一个稳定的河道,辫状特点突出(b);随着气候变湿,降水增多,逐渐形成一个稳定的河道,周边的辫状支流减少(c);河道稳定后,侧蚀加强,在冲积扇上,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a);最后地壳抬升,河流下切,形成阶地(d),A项正确。第6题,阶地的形成过程中,正是地壳抬升期,河流落差变大,流速加快,河流下蚀增强,侧蚀减弱,故凹凸岸不再持续发育,A、C项错误;流速加快,河床沉积物颗粒变粗,B项正确;河流径流量不断减少缺乏依据,D项错误。
(2023年山东聊城期末)我国某区域由于地层岩性、风力剥蚀等因素的影响,雅丹地貌发育。图4示意该区域雅丹空间分布及雅丹体最高点位置。据此完成第7~8题。
图4
7.图示雅丹地貌雅丹体的主要特征是(  )
A.走向分布散乱无序
B.单体东北侧坡度缓
C.垄槽相间,纵列分布
D.奇石峰林,天坑地缝
8.该地貌单体形态特征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盛行风向单一 B.昼夜温差较大
C.岩石岩性差异 D.植被覆盖状况
【答案】7.C 8.A [解析]第7题,如图所示,雅丹地貌雅丹体排列有序,A项错误;由于当地盛行东北风,迎风坡风力强,风沙的侵蚀作用强烈,而背风坡风力减弱,所以迎风坡陡、背风坡缓,引起单体东北侧坡度陡,西南侧坡度缓,B项错误;受盛行风的影响,垄槽相间,纵列分布,C项正确;奇石峰林、天坑地缝为喀斯特地貌的特点,D项错误。第8题,图中单体形态的主要特征为东北坡面陡,西南坡面缓,沿一定方向延伸,这是由于当地受东北风影响,盛行风向单一引起的,A项正确。
(2022年黑龙江大庆期末)读某海域相邻的两处海岸地貌景观图(图5和图6),完成第9~10题。
图5       图6
9.图5地貌属于(  )
A.海蚀平台 B.海蚀崖
C.海蚀柱 D.离岸堤
10.下列关于图6海岸地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风力作用下的泥沙堆积 B.河流作用下的泥沙堆积
C.波浪作用下的泥沙堆积 D.冰川作用下的泥沙堆积
【答案】9.B 10.C [解析]第9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5地貌属于由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海蚀崖,B项正确。第10题,根据题干可知,图6分布在海岸地区,为海岸地貌——沙滩,主要受海浪堆积作用形成,与风力作用关系不大,C项正确。
(2022年河南联考)图7和图8为我国两种典型地貌类型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1~12题。
图7 图8
11.图7、图8两种地貌类型分别是(  )
A.喀斯特地貌、冲积平原 B.冲积平原、雅丹地貌
C.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 D.冲积平原、喀斯特地貌
12.关于图8地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B.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C.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区 D.受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答案】11.C 12.D [解析]第11题,根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7为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湿润、半湿润气候区的可溶性岩层分布区;图8为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第1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图8为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2023年广东广州期末)新疆开都河流经巴音布鲁克草原,部分河道蜿蜒曲折,有“九曲十八弯”之称。图9为开都河部分河段的落日景观图。据此完成第13~14题。
图9
13.“九曲十八弯”河段上的地貌(  )
A.凹岸堆积,凸岸侵蚀 B.常见于冲积扇平原
C.主要分布在干旱区 D.可能会形成牛轭湖
14.从宏观到微观视角观察该草原的落日倒影的顺序是(  )
A.巴音布鲁克草原→“S”形河湾→凹凸河岸
B.巴音布鲁克草原→凹凸河岸→“S”形河湾
C.“S”形河湾→巴音布鲁克草原→凹凸河岸
D.“S”形河湾→凹凸河岸→巴音布鲁克草原
【答案】13.D 14.A [解析]第13题,“九曲十八弯”说明当地曲流发育。在地形平坦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D项正确。第14题,在野外进行地貌观察时,一般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C、D项错误;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A项正确,B项错误。
(2023年福建漳州期末)云洞岩景区位于漳州龙文区蓝田镇蔡坂村,距漳州市中心仅8千米,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云洞岩的山峰海拔200多米,景区多为丘陵地带,一年四季游人如织。图10为云洞岩风景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11为云洞岩部分景观图。据此完成第15~16题。
图10 图11
15.图11③的拍摄地点在图10中的(  )
A.甲地 B.乙地
D.丙地 D.丁地
16.图11中地貌观察一般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D.④①③② D.③②①④
【答案】15.D 16.D [解析]第15题,结合图11中③景观特点,位于山脚,坡度平缓,应位于等高线密度小的外围地区,甲、乙、丙、丁中只有丁地符合条件,D项正确。第16题,地貌观察一般顺序是从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①②③④中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为③②①④,D项正确。
读图12,完成第17~18题。
图12
17.在观察该图中的地貌时,我们从宏观上观察到的地貌为(  )
A.平原 B.山地
C.盆地 D.丘陵
18.观察图中的次一级地貌,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山坡 B.②—河谷
C.③—山峰 D.④—山脊
【答案】17.B 18.B [解析]第17题,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地势起伏大,群山连绵,为山地。第18题,图中①为山脊,②为河谷,③为山坡,④为山峰。
下图图13是某区域等高线图(单位:米),图中公路(虚线)向偏北方向逐渐上升。图14是盘山公路常用的凸面镜,用于视线受阻的情况下观察对向车辆。读图,完成第19~20题。
图13              图14
19.图中阴影区域的坡度大小,由西向东(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D.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20.图中有必要设置凸面镜的地点是(  )
A.① B.②
D.③ D.④
【答案】19.A 20.B [解析]第19题,图中阴影区域位于等高线330和340米之间,自西向东,两线间的距离越来越近,等高线越来越密集,坡度越来越陡,即由西向东,坡度逐渐增大。第20题,凸面镜应设置在山地道路的急拐弯处,以防交通事故。结合图示可知,②附近有一凸向道路的山脊,遮挡道路前进方向,可设置凸面镜;①④处道路较平直,视野开阔,不必设置凸面镜;③处虽是弯道,但两侧地形开阔,不影响视野,不必设置凸面镜。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2023年广东广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 我国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集中分布于东南部和西南部,是宝贵的旅游资源,也是工程地质的隐伏危害区。同时,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图15为2021年暑假期间某地理兴趣小组在贵州某地进行地貌研学考察时绘制的地貌景观图。
图15
(1)从气候、地质的角度,简述图示地区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自然条件。(4分)
(2)描述图中“溶沟—洼地—峰丛—峰林”地貌的演化过程。(8分)
(3)调查发现,图示地区土层厚度与地形坡度大小呈负相关,分析其形成原因。(4分)
(4)说明喀斯特地貌对当地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4分)
【答案】(1)降水量丰富,流水溶蚀力强;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可溶性强。
(2)石灰岩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溶沟;溶沟进一步被流水侵蚀,底部扩大形成洼地;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呈锥状耸立,形成峰丛;峰丛基座被侵蚀后形成峰林。
(3)地形坡度平缓,地表径流流速缓慢,堆积作用强(地表残余物较多),土层较深厚;地形坡度大,地表径流流速快,侵蚀能力强(地表残余物少),土层较浅薄。
(4)地表水易渗漏,导致地表水缺乏,易发生旱灾;地表崎岖,不利于耕作;易发生水土流失,土壤瘠薄,不利于作物生长。
22.(2022年甘肃玉门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 地表每时每刻都受到外力作用的雕塑,风力、流水等外力在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图16示意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地貌景观。
图16
(1)图示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推测图示景观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6分)
(3)该景观的地貌类型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简述其形成过程。(10分)
【答案】(1)风力搬运 堆积作用
(2)气候干旱,风力强劲,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
(3)风力的堆积地貌(沙丘) 形成过程:干旱地区,在风力挟带大量沙粒运行的过程中,当风速减小或遇到阻碍时,搬运能力减弱,沙粒逐渐堆积形成沙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