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综合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3年湖南衡阳月考)2023年1月1日,当新年第一缕阳光撒入中国空间站内时,神州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记录下了这一刻,并开启了直播模式,让观众随着空间站的第一视角鸟瞰地球,一眼千里。据此完成第1~2题。
1.空间站中的航天员可能观测到的下列事物或现象属于天体的是( )
①一闪而过的流星 ②行星爆炸后的碎片 ③轮廓模糊的星云 ④太空中的载人飞船 ⑤天空中飘动的云
A.①③④ B.①②③
D.②③④ D.③④⑤
2.最可能对航天员直播造成干扰的现象是( )
A.耀斑爆发 B.极光现象
D.对流现象 D.太阳辐射
(2022年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期末)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图1示意天问一号航行轨道。据此完成第3~5题。
图1
3.地球、火星以及航行中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均属于( )
A.行星 B.卫星
C.天体 D.恒星
4.与地球相比,火星( )
A.距离太阳更近 B.生物种类更多
C.地表气温更低 D.液态水更丰富
5.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标志着中国航天已经走出了( )
A.地月系 B.太阳系
D.银河系 D.总星系
图2 图3
(2022年浙江宁波期末联考)2021年11月,某科幻电影上映,剧中讲述了由于太阳活动进入极大期,“太阳脾气”大爆发,使得地球迎来世界末日。当太阳表面出现“无黑子”现象时,预示着太阳活动将进入极小期。图2、图3为太阳活动极大期和极小期的示意图。读图,完成第6~7题。
6.图3为“太阳脾气”爆发的表现之一,主要发生在太阳的( )
A.太阳内部 B.光球层
D.色球层 D.日冕层
7.下列对于太阳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极大期手机信号易中断 B.极大期地球磁场易受干扰
C.极小期太阳辐射减弱 D.极小期全球洪涝灾害多发
(2023年广东清远期末)太阳能汽车(如图4)是一种靠太阳能来驱动的汽车,其电动机主要是使用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换成电能,并储蓄使用。据此完成第8~10题。
图4
8.下列城市不适宜大范围推行太阳能汽车的是( )
A.拉萨 B.西宁
C.吐鲁番 D.成都
9.对太阳辐射量影响较大的因素有( )
①地形 ②纬度 ③生物 ④土壤
A.①② B.①③
D.②③ D.③④
10.太阳能汽车大范围推行遇到的主要阻碍为( )
A.运营成本过高 B.环境压力过大
C.对地形平坦度要求高 D.对太阳能资源要求高
(2022年湖南湘西自治州期末)2021年8月12日,在新疆哈密首次发现两恐龙新属新种化石,这里在地质史时期曾经是翼龙繁衍生息的乐土,堪称“翼龙的伊甸园”。化石是确定所在地层的年代和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恐龙化石的发现指示当时哈密古地理环境的特征为( )
A.温暖湿润 B.寒冷干燥
D.寒冷湿润 D.炎热干燥
12.恐龙繁盛的地质年代及主要事件对应的是( )
A.古生代,三叶虫在生长 B.中生代,哺乳动物繁盛
C.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 D.古生代,主要成煤期
(2022年北京海淀区期末)2021年8月,我国首次发现2.9亿年前史前巨鲨——瓣齿鲨化石,扩展了瓣齿鲨在北半球的古地理分布范围。图5为地质年代简图。读图,完成第13~14题。
图5
13.瓣齿鲨生活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 )
A.第四纪 B.白垩纪
D.石炭纪 D.寒武纪
14.研究化石,可以( )
①确定地球的年龄 ②了解地球生命历史 ③还原地貌形成过程 ④推测古地理环境
A.①② B.③④
D.①③ D.②④
(2023年江苏扬州模拟)2022年10月9日,意大利斯特龙博利火山喷发,现场喷出滚滚浓烟,大量熔岩流出(如图6)。据此完成第15~16题。
图6
15.喷发出来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16.图中包含的各圈层( )
A.有明确的界面 B.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C.独立发展变化 D.物质运动的能量均来自太阳辐射
(2022年江苏连云港期末)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2年1月4日12时45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巩留县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1千米。图7为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示意图(M、N为不连续界面)。据此完成第17~18题。
图7
17.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
A.甲 B.乙
D.丙 D.丁
18.地球内部圈层中( )
A.乙层中E波传播速度比F波快 B.圈层丙为液态
C.圈层丁压力和密度小 D.岩石圈位于M以上
(2022年山东聊城期末)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1年11月30日21时53分,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双湖县(31.76°N,87.94°E)发生5.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由于采用了ICL地震预警系统(利用电波比地震波速度快的原理,通知受影响地区提前预警的系统),极大地减少了因地震造成的伤亡和损失。图8为地震发生时那曲市发布的地震预警信息和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9~20题。
图8
19.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
A.下地幔 B.软流层
D.地壳 D.莫霍界面
20.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中( )
A.①圈层的热量来自地球内部 B.②圈层是地球最活跃外部层
C.③圈层的地震波在莫霍界面消失 D.④圈层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快慢不均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 利用太阳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我国太阳能丰富,目前已经在很多地区大力开发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已经成为我国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
材料二 图9为我国太阳能分布图。
图9
材料三 图10为2001—2007年拉萨和阿克苏太阳总辐射量图。
图10
(1)描述我国太阳能分布的特点。(8分)
(2)指出拉萨和阿克苏太阳总辐射量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6分)
(3)列举我国大力开发太阳能的意义。(8分)
22.(2023年湖南多校摸底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图11
材料 地球上生物的进化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地球上的几个生物繁盛期,而繁盛期的结束往往是生物的大灭绝。图11示意寒武纪至新近纪生物多样性和地表温度的变化。
(1)指出中生代地球上出现的代表性动植物。(8分)
(2)石炭纪—二叠纪是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期,推测当时的环境特点。(4分)
(3)新生代是“最近的生物时代”。描述新生代时期地球生物进化的特点。(6分)
第一章综合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3年湖南衡阳月考)2023年1月1日,当新年第一缕阳光撒入中国空间站内时,神州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记录下了这一刻,并开启了直播模式,让观众随着空间站的第一视角鸟瞰地球,一眼千里。据此完成第1~2题。
1.空间站中的航天员可能观测到的下列事物或现象属于天体的是( )
①一闪而过的流星 ②行星爆炸后的碎片 ③轮廓模糊的星云 ④太空中的载人飞船 ⑤天空中飘动的云
A.①③④ B.①②③
D.②③④ D.③④⑤
2.最可能对航天员直播造成干扰的现象是( )
A.耀斑爆发 B.极光现象
D.对流现象 D.太阳辐射
【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轮廓模糊的星云、行星爆炸后的碎片和太空中的载人飞船都独立存在于宇宙空间中,属于天体,②③④正确;天空中飘动的云朵属于地球的一部分,不属于天体,一闪而过的流星位于地球大气层,不属于天体,①⑤错误。第2题,中国空间站与地球通信联系依靠的是无线电短波。耀斑爆发属于太阳活动,会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A项正确。
(2022年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期末)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图1示意天问一号航行轨道。据此完成第3~5题。
图1
3.地球、火星以及航行中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均属于( )
A.行星 B.卫星
C.天体 D.恒星
4.与地球相比,火星( )
A.距离太阳更近 B.生物种类更多
C.地表气温更低 D.液态水更丰富
5.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标志着中国航天已经走出了( )
A.地月系 B.太阳系
D.银河系 D.总星系
【答案】3.C 4.C 5.A [解析]第3题,地球、火星以及航行中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均属于天体,C项正确。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地球相比,火星距离太阳更远,A项错误;火星上目前没有发现液态水和生物,B、D项错误;由于距离太阳更远,所以火星地表气温比地球更低,C项正确。第5题,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标志着中国航天已经走出了地月系,A项正确;地球和火星都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属于总星系,B、C、D项错误。
图2 图3
(2022年浙江宁波期末联考)2021年11月,某科幻电影上映,剧中讲述了由于太阳活动进入极大期,“太阳脾气”大爆发,使得地球迎来世界末日。当太阳表面出现“无黑子”现象时,预示着太阳活动将进入极小期。图2、图3为太阳活动极大期和极小期的示意图。读图,完成第6~7题。
6.图3为“太阳脾气”爆发的表现之一,主要发生在太阳的( )
A.太阳内部 B.光球层
D.色球层 D.日冕层
7.下列对于太阳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极大期手机信号易中断 B.极大期地球磁场易受干扰
C.极小期太阳辐射减弱 D.极小期全球洪涝灾害多发
【答案】6.C 7.B [解析]第6题,读图3可知,类似弧状的太阳火焰为日珥,它和耀斑一起出现在太阳外部的色球层,C项正确。第7题,太阳活动极大期时,太阳黑子增多,耀斑剧烈爆发,以太阳射电爆发和高能粒子喷发等方式放出辐射能,引起地球大气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扰动——磁暴,影响短波通信,而手机信号不属于短波,A项错误,B项正确;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相对比较稳定,C项错误;一般在太阳活动高峰年即极大期时,地球上激烈天气现象出现的概率明显增加,洪涝灾害会明显增加,D项错误。
(2023年广东清远期末)太阳能汽车(如图4)是一种靠太阳能来驱动的汽车,其电动机主要是使用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换成电能,并储蓄使用。据此完成第8~10题。
图4
8.下列城市不适宜大范围推行太阳能汽车的是( )
A.拉萨 B.西宁
C.吐鲁番 D.成都
9.对太阳辐射量影响较大的因素有( )
①地形 ②纬度 ③生物 ④土壤
A.①② B.①③
D.②③ D.③④
10.太阳能汽车大范围推行遇到的主要阻碍为( )
A.运营成本过高 B.环境压力过大
C.对地形平坦度要求高 D.对太阳能资源要求高
【答案】8.D 9.A 10.D [解析]第8题,拉萨、西宁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能资源丰富,吐鲁番位于西北内陆,气候干燥,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这些地区均适宜大范围推行太阳能汽车,A、B、C项错误;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多云雾,太阳能资源贫乏,不适宜大范围推行太阳能汽车,D项正确。第9题,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量多,①正确;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量较多,②正确;生物、土壤对太阳辐射影响较小,③④错误。第10题,太阳能汽车以太阳能作为动力,主要是通过使用太阳能电池把光能转换成电能,大范围推行太阳能汽车遇到的主要阻碍为对太阳能资源要求高,D项正确。
(2022年湖南湘西自治州期末)2021年8月12日,在新疆哈密首次发现两恐龙新属新种化石,这里在地质史时期曾经是翼龙繁衍生息的乐土,堪称“翼龙的伊甸园”。化石是确定所在地层的年代和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恐龙化石的发现指示当时哈密古地理环境的特征为( )
A.温暖湿润 B.寒冷干燥
D.寒冷湿润 D.炎热干燥
12.恐龙繁盛的地质年代及主要事件对应的是( )
A.古生代,三叶虫在生长 B.中生代,哺乳动物繁盛
C.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 D.古生代,主要成煤期
【答案】11.A 12.C [解析]第1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生活在温暖湿润的地理环境,地表植被茂密,生物多种多样,这些动物、植被为恐龙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恐龙大量繁殖,A项正确。第1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生代先后经历了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和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为爬行动物时代,所以恐龙繁盛的地质年代为中生代,排除A、D项;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C项正确;哺乳动物繁盛时代为新生代,不在中生代,B项错误。
(2022年北京海淀区期末)2021年8月,我国首次发现2.9亿年前史前巨鲨——瓣齿鲨化石,扩展了瓣齿鲨在北半球的古地理分布范围。图5为地质年代简图。读图,完成第13~14题。
图5
13.瓣齿鲨生活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 )
A.第四纪 B.白垩纪
D.石炭纪 D.寒武纪
14.研究化石,可以( )
①确定地球的年龄 ②了解地球生命历史 ③还原地貌形成过程 ④推测古地理环境
A.①② B.③④
D.①③ D.②④
【答案】13.C 14.D [解析]第13题,结合材料“2.9亿年前史前巨鲨——瓣齿鲨化石”并结合地质年代简图可知,瓣齿鲨生活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石炭纪,C项正确。第14题,研究化石可以了解地球生命历史,但不能准确确定地球的年龄,①错误,②正确;生物化石可以反映当时的古地理环境特征,但沉积岩岩层中可能含有化石,也可能不含有化石,所以研究化石可以推测古地理环境,但不能还原地貌形成过程,地貌形成过程与地质作用有关,③错误,④正确。
(2023年江苏扬州模拟)2022年10月9日,意大利斯特龙博利火山喷发,现场喷出滚滚浓烟,大量熔岩流出(如图6)。据此完成第15~16题。
图6
15.喷发出来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16.图中包含的各圈层( )
A.有明确的界面 B.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C.独立发展变化 D.物质运动的能量均来自太阳辐射
【答案】15.A 16.B [解析]第15题,喷发出来的火山灰物质首先进入大气圈,外力沉积沉淀于地表土壤,溶解于水体中(水圈),而后被植被(生物圈)吸收,后归还给地表,低洼处沉积、固结形成沉积岩(岩石圈),A项正确。第16题,图中包含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融合,界面模糊,A项错误;各圈层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B项正确;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C项错误;岩石圈地壳运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内能的释放,D项错误。
(2022年江苏连云港期末)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2年1月4日12时45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巩留县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1千米。图7为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示意图(M、N为不连续界面)。据此完成第17~18题。
图7
17.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
A.甲 B.乙
D.丙 D.丁
18.地球内部圈层中( )
A.乙层中E波传播速度比F波快 B.圈层丙为液态
C.圈层丁压力和密度小 D.岩石圈位于M以上
【答案】17.A 18.B [解析]第17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陆地地壳平均厚度为33千米,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21千米,小于大陆地壳平均厚度,因此本次地震震源位于地壳。图中甲是地壳,乙是地幔,丙是外核,丁是内核,A项正确。第18题,读图可知,在乙层中,E波(横波)传播速度比F波(纵波)慢,A项错误;在N界面,E波(横波)完成消失,F波(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可知圈层丙为液态,B项正确;圈层丁(内核)压力和密度都大,C项错误;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M是莫霍界面,其上为地壳,D项错误。
(2022年山东聊城期末)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1年11月30日21时53分,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双湖县(31.76°N,87.94°E)发生5.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由于采用了ICL地震预警系统(利用电波比地震波速度快的原理,通知受影响地区提前预警的系统),极大地减少了因地震造成的伤亡和损失。图8为地震发生时那曲市发布的地震预警信息和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9~20题。
图8
19.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
A.下地幔 B.软流层
D.地壳 D.莫霍界面
20.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中( )
A.①圈层的热量来自地球内部 B.②圈层是地球最活跃外部层
C.③圈层的地震波在莫霍界面消失 D.④圈层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快慢不均
【答案】19.C 20.D [解析]第19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陆壳平均厚度为33千米,洋壳薄,平均厚度为6千米,海拔越高,地壳厚度越厚。此次震源深度为10千米,因此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壳,C项正确。第20题,①圈层位于地球的外部,热量来自太阳辐射,A项错误;地球最活跃的外部圈层为生物圈,②圈层是水圈,B项错误;在莫霍界面处,横波和纵波波速都加快,C项错误;④圈层位于软流层以内的地球内部圏层,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快慢不均,纵波速度快,横波速度慢,到古登堡界面时,横波完全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 利用太阳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我国太阳能丰富,目前已经在很多地区大力开发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已经成为我国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
材料二 图9为我国太阳能分布图。
图9
材料三 图10为2001—2007年拉萨和阿克苏太阳总辐射量图。
图10
(1)描述我国太阳能分布的特点。(8分)
(2)指出拉萨和阿克苏太阳总辐射量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6分)
(3)列举我国大力开发太阳能的意义。(8分)
【答案】(1)太阳能分布不均;东部较少,西部较多;其中青藏地区、内蒙古高原等地丰富;四川盆地贫乏。
(2)差异:拉萨太阳总辐射量大于阿克苏。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拉萨纬度较低。
(3)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缓解能源短缺的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空气污染;促进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利于保障能源安全。(任答四点即可)
22.(2023年湖南多校摸底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图11
材料 地球上生物的进化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地球上的几个生物繁盛期,而繁盛期的结束往往是生物的大灭绝。图11示意寒武纪至新近纪生物多样性和地表温度的变化。
(1)指出中生代地球上出现的代表性动植物。(8分)
(2)石炭纪—二叠纪是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期,推测当时的环境特点。(4分)
(3)新生代是“最近的生物时代”。描述新生代时期地球生物进化的特点。(6分)
【答案】(1)动物:恐龙、始祖鸟等;植物:苏铁纲、银杏纲、松杉纲等。
(2)煤炭是地质时期的森林等植被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由此可以推知当时的气候湿润,森林茂密。
(3)植物以被子植物为主;哺乳动物极为繁盛;出现了灵长类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