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课时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课时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0.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21 16:47:40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课时练
一、选择题
1.(2023·盐城)“即使在最艰苦的1942年,苏联飞机产量仍达到两万架以上,比德军几乎超出一倍,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成为致胜的利剑。”这一现象得益于(  )
A.十月革命的胜利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苏联模式的推行 D.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答案】C
【知识点】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据题干关键词“1942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苏联模式使苏联仅用了十余年就完成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上百年的道路,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提升了苏联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C项正确;
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在1917年,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
1921年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但与材料“苏联飞机产量仍达到两万架以上,比德军几乎超出一倍”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
1942年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与“苏联飞机产量仍达到两万架以上,比德军几乎超出一倍,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苏联模式的认识。
2.(2023·西宁) 列宁说:“如果原先的道路在当前这个时期证明不合适,走不通,就选择另一条道路来达到我们的目的。”1921年春,列宁选择的“另一条道路”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展了农业集体化 D.颁布苏联新宪法
【答案】B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1921年,列宁在分析苏俄国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B项正确;
1921年时战时共产主义已经不适合当时的国情,被新经济政策所取代,排除A项;
开展了农业集体化的是斯大林,颁布苏联新宪法的时间是1936年都与题意不符,排除CD两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认识。
3.(2023·中山三模)《列宁全集》指出,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实行国家调节。这说明(  )
A.新经济政策背离社会主义道路
B.列宁主张通过国家干预手段向社会主义过渡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优势明显
D.列宁主张采用市场经济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答案】D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实行国家调节。”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主张采用市场经济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D符合题意;
新经济政策背离社会主义道路与题意不符,排除A;
列宁主张通过国家干预手段活跃市场经济,排除B;
新经济政策弥补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足,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新经济政策的实质,结合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4.(2023·南宁模拟)“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带有领导 人强烈色彩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材料中的这种 创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苏联模式 D.罗斯福新政
【答案】C
【知识点】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由材料中“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可以判断,这个“创造”在历史上被称作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被称为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其突出特点是高度集中。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及影响。
5.(2023·阳江二模)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后期市场也愈来愈脱离国家控制,影响着工业化的迅速开展。联共(布)领导人开始把注意力从调整工农关系转向改造小农方面。为此苏联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农业集体化运动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赫鲁晓夫改革
【答案】B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联共 (布)领导人开始把注意力从调整工农关系转向改造小农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在斯大林时期实行了农业集体化政策,B项正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属于1918-1920年实行的经济政策,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的是重工业,排除C项;
根据材料信息“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后期市场也愈来愈脱离国家控制,影响着工业化的迅速开展”可知,材料内容与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关,与赫鲁晓夫改革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农业集体化运动的认识。
6.(2019九上·苏州期末)1921年3月3日列宁在致人民委员会的信中就农民把粮食拿到城市出售一事写道:依我看,应当允许带得更多。列宁对待农民私售粮食的态度,反映了(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农业集体化的实行 D.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答案】A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21年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允许农民出售自己的农产品,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等,符合题意;
B.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不符合题意;
C. 农业集体化的实行 ,不符合题意;
D. 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需要依据题干信息理解回答。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时间,紧贴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备选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7.1921年4月,列宁明确指出,要用一切办法坚决发展流转,不要害怕资本主义,因为我们给予资本主义活动的范围,是相当狭小而“适度”的。这说明苏俄正在(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放弃利用市场的调节
C.实施农业集体化 D.启动市场调节的机制
【答案】D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8.”两个五年计划期间(1928 1937 年),苏联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修建了几千千米铁路,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这段材料反映苏联(  )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工农业协调发展
C.国际地位的提高 D.工业化成就突出
【答案】D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题干反映了当时苏联工业化成就突出。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工业总产值跃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排除ABC,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相关知识。
9.1928年到1940年,苏联的钢铁和煤炭的年产量翻了四倍,火车和汽车制造从800辆上升至14.5万辆,造船厂拖拉机厂等极速扩张。代价则是很多人吃的面包比以往少了,黄油的配额也随之减少。材料反映出苏联(  )
A.工业快速发展但是经济比例失调
B.缺乏政府干预,发展速度缓慢
C.解决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
D.缺少国际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答案】A
【知识点】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由题干材料判断是苏联的工业快速发展但是经济比例失调。斯大林时代的农轻重比例失调,这是符合当时的实际状况的。斯大林时代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斯大林模式的相关知识。
10.(2023九下·揭西模拟)1921年4月,列宁指出“现在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必须采取能够立刻提高农民经济生产力的办法”,“只有先解决农民问题,才能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从而巩固工农联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这段材料意在说明(  )
A.苏俄工农联盟专政出现危机 B.苏俄经济建设出现重大困难
C.苏俄经济政策调整势在必行 D.苏俄正准备进行现代化建设
【答案】C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921年4月”、“列宁”、“采取能够立刻提高农民经济生产力的办法”等并结合所学可知,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因此这段材料意在说明实施新经济政策的紧迫性,即苏俄经济政策调整势在必行,C项正确;
苏俄工农联盟专政出现危机、苏俄经济建设出现重大困难与题干“现在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必须采取能够立刻提高农民经济生产力的办法”不符,不是材料主要表达的内容,排除AB项;
苏俄现代化建设开始于1926年,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苏俄经济政策调整的认识。
二、材料分析题
11.(2023·福田三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文明的第一个最为显著和直观的特征是机器在生产劳动领域的广泛使用。而在此之前的全部人类历史中,一切劳动都是借助于手工工具来完成的。在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叶将近100年时间里,英国基本完成了从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过渡,率先成为跨入工业文明门槛的资本主义国家。
——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
材料二: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认为,苏联经济远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落后,苏联应该摒弃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修建了几千千米铁路,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据苏联统计,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的工业化速度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摘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 九年级 下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工业文明“最显著的特征”并列举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在生产劳动领域的广泛使用”的例子?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苏联的工业化建设与英国相比有何特别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二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价值观正确。
【答案】(1)特征:机器在生产劳动领域的广泛使用。例子:蒸汽机广泛应用,现代工厂制度确立,广泛使用机器生产。特别之处:优先发展重工业。
(2)提取信息:工业化使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促进了英国的发展;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工业化,增强了综合国力。
观点:工业化可以促进国家发展。
论述: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英国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这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成为当时世界上当之无愧的霸主。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由此可知,工业化可以促进国家的发展。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工业文明……最为显著和直观的特征是机器在生产劳动领域的广泛使用”可知,工业文明“最显著的特征”是机器在生产劳动领域的广泛使用。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进的蒸汽机便得到了广泛应用,因为瓦特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机器广泛应用于生产,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 方, 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2)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按照要求提取信息,拟定观点,论述时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一可知,工业化使英国成为工业国家,提高了英国的综合国力,根据材料二可知,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工业化,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提高了综合国力,因此可以拟定观点为“工业化可以促进国家发展”。在论述时,根据材料一中的“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叶将近100年时间里,英国基本完成了从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过渡,率先成为跨入工业文明门槛的资本主义国家”,结合所学,首先论述英国工业化的过程和工业化对英国的影响——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英国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这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成为当时世界上当之无愧的霸主;接着根据材料二中的“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据苏联统计,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结合所学论述苏联工业化的过程和工业化对苏联的影响——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28—1937 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完成论述后,进行总结,呼应结论——由此可知,工业化可以促进国家的发展。
故答案为:
(1)特征:机器在生产劳动领域的广泛使用。例子:蒸汽机广泛应用,现代工厂制度确立,广泛使用机器生产。特别之处:优先发展重工业。
(2)示例:提取信息:工业化使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促进了英国的发展;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工业化,增强了综合国力。观点:工业化可以促进国家发展。论述: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英国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这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成为当时世界上当之无愧的霸主。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28—1937 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由此可知,工业化可以促进国家的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困难,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全面认识。
12.20世纪20年代起,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俄(联)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线索整理]
联系所学知识,将年代尺中字母处填写完整。
(2)[分析应用]
运用”线索整理”中的相关史实,分别说明图1、图2中苏俄(联)经济在1921- 1925年、1927-1937年期间发生变化的原因。
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到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对社会主义表示怀疑。1934 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变式:联系所学知识,说说是什么原因让维尔斯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3)[综合评价]
计划是强制性的,”计划就是法令” ……在短期内(1928一1937年)就实现了工业化,从而为卫国战争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但这些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办法后来都被固定下来,……以致苏联经济日益僵化。
——齐世荣等《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根据材料对苏联模式进行简要评述。
【答案】(1)A :新经济; B :苏联; C :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2)原因: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或计划经济手段使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3)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1)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1921年,苏维埃政府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28年至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实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开展消灭富农运动,支持集体农庄建设,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2) 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维尔斯对社会主义认识是从怀疑到赞赏。导致其认识变化的原因是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或计划经济手段使经济建设成就显著。苏联在1928--1937年实行了两个五年计划,进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重点发展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为加强,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根据上述资料及课本所学可知,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斯大林通过这种建设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斯大林模式”创立是与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在苏联迅速赶上和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过程中起积极作用。
故答案为:(1)A :新经济; B :苏联; C :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2)原因: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或计划经济手段使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3)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课时练
一、选择题
1.(2023·盐城)“即使在最艰苦的1942年,苏联飞机产量仍达到两万架以上,比德军几乎超出一倍,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成为致胜的利剑。”这一现象得益于(  )
A.十月革命的胜利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苏联模式的推行 D.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2.(2023·西宁) 列宁说:“如果原先的道路在当前这个时期证明不合适,走不通,就选择另一条道路来达到我们的目的。”1921年春,列宁选择的“另一条道路”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展了农业集体化 D.颁布苏联新宪法
3.(2023·中山三模)《列宁全集》指出,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实行国家调节。这说明(  )
A.新经济政策背离社会主义道路
B.列宁主张通过国家干预手段向社会主义过渡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优势明显
D.列宁主张采用市场经济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4.(2023·南宁模拟)“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带有领导 人强烈色彩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材料中的这种 创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苏联模式 D.罗斯福新政
5.(2023·阳江二模)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后期市场也愈来愈脱离国家控制,影响着工业化的迅速开展。联共(布)领导人开始把注意力从调整工农关系转向改造小农方面。为此苏联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农业集体化运动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赫鲁晓夫改革
6.(2019九上·苏州期末)1921年3月3日列宁在致人民委员会的信中就农民把粮食拿到城市出售一事写道:依我看,应当允许带得更多。列宁对待农民私售粮食的态度,反映了(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农业集体化的实行 D.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7.1921年4月,列宁明确指出,要用一切办法坚决发展流转,不要害怕资本主义,因为我们给予资本主义活动的范围,是相当狭小而“适度”的。这说明苏俄正在(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放弃利用市场的调节
C.实施农业集体化 D.启动市场调节的机制
8.”两个五年计划期间(1928 1937 年),苏联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修建了几千千米铁路,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这段材料反映苏联(  )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工农业协调发展
C.国际地位的提高 D.工业化成就突出
9.1928年到1940年,苏联的钢铁和煤炭的年产量翻了四倍,火车和汽车制造从800辆上升至14.5万辆,造船厂拖拉机厂等极速扩张。代价则是很多人吃的面包比以往少了,黄油的配额也随之减少。材料反映出苏联(  )
A.工业快速发展但是经济比例失调
B.缺乏政府干预,发展速度缓慢
C.解决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
D.缺少国际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10.(2023九下·揭西模拟)1921年4月,列宁指出“现在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必须采取能够立刻提高农民经济生产力的办法”,“只有先解决农民问题,才能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从而巩固工农联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这段材料意在说明(  )
A.苏俄工农联盟专政出现危机 B.苏俄经济建设出现重大困难
C.苏俄经济政策调整势在必行 D.苏俄正准备进行现代化建设
二、材料分析题
11.(2023·福田三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文明的第一个最为显著和直观的特征是机器在生产劳动领域的广泛使用。而在此之前的全部人类历史中,一切劳动都是借助于手工工具来完成的。在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叶将近100年时间里,英国基本完成了从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过渡,率先成为跨入工业文明门槛的资本主义国家。
——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
材料二: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认为,苏联经济远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落后,苏联应该摒弃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修建了几千千米铁路,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据苏联统计,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的工业化速度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摘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 九年级 下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工业文明“最显著的特征”并列举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在生产劳动领域的广泛使用”的例子?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苏联的工业化建设与英国相比有何特别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二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价值观正确。
12.20世纪20年代起,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俄(联)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线索整理]
联系所学知识,将年代尺中字母处填写完整。
(2)[分析应用]
运用”线索整理”中的相关史实,分别说明图1、图2中苏俄(联)经济在1921- 1925年、1927-1937年期间发生变化的原因。
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到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对社会主义表示怀疑。1934 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变式:联系所学知识,说说是什么原因让维尔斯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3)[综合评价]
计划是强制性的,”计划就是法令” ……在短期内(1928一1937年)就实现了工业化,从而为卫国战争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但这些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办法后来都被固定下来,……以致苏联经济日益僵化。
——齐世荣等《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根据材料对苏联模式进行简要评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据题干关键词“1942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苏联模式使苏联仅用了十余年就完成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上百年的道路,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提升了苏联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C项正确;
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在1917年,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
1921年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但与材料“苏联飞机产量仍达到两万架以上,比德军几乎超出一倍”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
1942年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与“苏联飞机产量仍达到两万架以上,比德军几乎超出一倍,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苏联模式的认识。
2.【答案】B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1921年,列宁在分析苏俄国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B项正确;
1921年时战时共产主义已经不适合当时的国情,被新经济政策所取代,排除A项;
开展了农业集体化的是斯大林,颁布苏联新宪法的时间是1936年都与题意不符,排除CD两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认识。
3.【答案】D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实行国家调节。”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主张采用市场经济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D符合题意;
新经济政策背离社会主义道路与题意不符,排除A;
列宁主张通过国家干预手段活跃市场经济,排除B;
新经济政策弥补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足,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新经济政策的实质,结合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4.【答案】C
【知识点】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由材料中“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可以判断,这个“创造”在历史上被称作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被称为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其突出特点是高度集中。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及影响。
5.【答案】B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联共 (布)领导人开始把注意力从调整工农关系转向改造小农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在斯大林时期实行了农业集体化政策,B项正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属于1918-1920年实行的经济政策,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的是重工业,排除C项;
根据材料信息“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后期市场也愈来愈脱离国家控制,影响着工业化的迅速开展”可知,材料内容与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关,与赫鲁晓夫改革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农业集体化运动的认识。
6.【答案】A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21年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允许农民出售自己的农产品,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等,符合题意;
B.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不符合题意;
C. 农业集体化的实行 ,不符合题意;
D. 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需要依据题干信息理解回答。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时间,紧贴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备选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7.【答案】D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8.【答案】D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题干反映了当时苏联工业化成就突出。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工业总产值跃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排除ABC,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相关知识。
9.【答案】A
【知识点】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由题干材料判断是苏联的工业快速发展但是经济比例失调。斯大林时代的农轻重比例失调,这是符合当时的实际状况的。斯大林时代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斯大林模式的相关知识。
10.【答案】C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921年4月”、“列宁”、“采取能够立刻提高农民经济生产力的办法”等并结合所学可知,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因此这段材料意在说明实施新经济政策的紧迫性,即苏俄经济政策调整势在必行,C项正确;
苏俄工农联盟专政出现危机、苏俄经济建设出现重大困难与题干“现在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必须采取能够立刻提高农民经济生产力的办法”不符,不是材料主要表达的内容,排除AB项;
苏俄现代化建设开始于1926年,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苏俄经济政策调整的认识。
11.【答案】(1)特征:机器在生产劳动领域的广泛使用。例子:蒸汽机广泛应用,现代工厂制度确立,广泛使用机器生产。特别之处:优先发展重工业。
(2)提取信息:工业化使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促进了英国的发展;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工业化,增强了综合国力。
观点:工业化可以促进国家发展。
论述: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英国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这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成为当时世界上当之无愧的霸主。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由此可知,工业化可以促进国家的发展。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工业文明……最为显著和直观的特征是机器在生产劳动领域的广泛使用”可知,工业文明“最显著的特征”是机器在生产劳动领域的广泛使用。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进的蒸汽机便得到了广泛应用,因为瓦特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机器广泛应用于生产,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 方, 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2)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按照要求提取信息,拟定观点,论述时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一可知,工业化使英国成为工业国家,提高了英国的综合国力,根据材料二可知,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工业化,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提高了综合国力,因此可以拟定观点为“工业化可以促进国家发展”。在论述时,根据材料一中的“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叶将近100年时间里,英国基本完成了从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过渡,率先成为跨入工业文明门槛的资本主义国家”,结合所学,首先论述英国工业化的过程和工业化对英国的影响——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英国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这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成为当时世界上当之无愧的霸主;接着根据材料二中的“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据苏联统计,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结合所学论述苏联工业化的过程和工业化对苏联的影响——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28—1937 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完成论述后,进行总结,呼应结论——由此可知,工业化可以促进国家的发展。
故答案为:
(1)特征:机器在生产劳动领域的广泛使用。例子:蒸汽机广泛应用,现代工厂制度确立,广泛使用机器生产。特别之处:优先发展重工业。
(2)示例:提取信息:工业化使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促进了英国的发展;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工业化,增强了综合国力。观点:工业化可以促进国家发展。论述: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英国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这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成为当时世界上当之无愧的霸主。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28—1937 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由此可知,工业化可以促进国家的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困难,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全面认识。
12.【答案】(1)A :新经济; B :苏联; C :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2)原因: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或计划经济手段使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3)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1)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1921年,苏维埃政府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28年至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实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开展消灭富农运动,支持集体农庄建设,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2) 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维尔斯对社会主义认识是从怀疑到赞赏。导致其认识变化的原因是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或计划经济手段使经济建设成就显著。苏联在1928--1937年实行了两个五年计划,进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重点发展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为加强,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根据上述资料及课本所学可知,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斯大林通过这种建设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斯大林模式”创立是与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在苏联迅速赶上和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过程中起积极作用。
故答案为:(1)A :新经济; B :苏联; C :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2)原因: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或计划经济手段使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3)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