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A基础培优练】
时间:30分钟 总分:54分
(知识点1:喀斯特地貌;知识点2:河流地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知识点1](2022年广东普宁月考)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距贵阳市中心28千米,风景区内部资源是一个有机组合整体,主要景观有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的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洼地等(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第1~3题。
1.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2.下列旅游景观与图示地貌相类似的是( )
A.长江三峡 B.桂林山水
C.黄山怪石 D.天涯海角
3.与该地貌形成发育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A.岩石、光照 B.气候、土壤
C.土壤、地形 D.岩石、水文
[知识点2]读黄河示意图,完成第4~6题。
4.图中河床剖面呈“V”形的河段是( )
A.a B.b
D.c D.d
5.形成三角洲的地点是( )
A.a B.b
D.c D.d
6.图示b区域的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 )
A.风力侵蚀 B.流水溶蚀
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
[知识点2](2023年河北石家庄四校期末联考)下图是绕旋在内蒙古草原中的蛇曲景观图,给我们展示了河流弯曲的温婉之美。据此完成第7~8题。
7.形成图中流水地貌的主要因素是( )
A.流水堆积 B.溯源侵蚀
C.侧向侵蚀 D.下切侵蚀
8.该蛇曲中由甲—乙的地形剖面图(阴影区为泥沙沉积物)可能是( )
A B
C D
[知识点1](2023年湖南衡阳期末)喀斯特地貌发育受石灰岩分布、地壳运动、气温和降水影响。石灰岩主要形成于清澈而温暖的浅海环境。我国某地地表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丛、孤峰等(如下图),该地石灰岩形成于同一时期且厚度相当。据此完成第9~10题。
9.该地貌在中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形区是( )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10.根据水溶蚀程度,该地峰林、峰丛、孤峰中石灰岩接受溶蚀的先后次序是( )
A.孤峰中的石灰岩、峰丛中的石灰岩、峰林中的石灰岩
B.峰林中的石灰岩、孤峰中的石灰岩、峰丛中的石灰岩
C.孤峰中的石灰岩、峰林中的石灰岩、峰丛中的石灰岩
D.峰丛中的石灰岩、峰林中的石灰岩、孤峰中的石灰岩
[知识点2](2022年湖北黄冈期末)涪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岷山,是嘉陵江右岸最大的支流。该江穿越龙门山后,挟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四川盆地西北侧龙门山前地带堆积形成多个大小规模不等的冲积扇。下图为涪江龙门山前冲积扇序列分布图。据此完成第11~13题。
11.推测图中所示涪江三个冲积扇形成时间由早到晚的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①③②
12.冲积扇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河流的________作用( )
A.侵蚀 B.堆积
C.搬运 D.断裂
13.涪江该河段冲积扇②范围和厚度明显大于其他两个,说明该冲积扇地带( )
A.地势起伏大,漫流范围广
B.丛林覆盖率高,障碍壅水多
C.河流流速快,沉积时间长
D.侵蚀强度大,泥沙含量大
[知识点2]诺邓河和澜沧江支流沘江交汇处,沘江绕了一个“S”形。在这个“S”形中,北部有庄坪坝子,南部有连井坪坝子,两个坝子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天然“太极图”的奇妙景观,古人称之为“太极锁水”。在这个天然“太极图”中,“S”形河曲发育在东西距880米,南北距1 000米的盆地中。下图示意这个天然的“太极图”的奇妙景观。据此完成第14~15题。
14.图中“S”形河曲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周围山地海拔增高
B.盆地不断沉降
C.地壳间歇性上升
D.河流侧蚀和下切作用
15.图中聚落分布于坝子地势较高之处,是为了( )
A.地处阳坡,获取光照
B.位居高处,凉爽通风
C.防御洪涝,少占耕地
D.节省土地,就地取材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
[知识点1](2023年山西河曲开学考试)深洼地(岩溶峰丛洼地)由正向凸的石峰和负向凹的封闭洼地组成。对深洼地形态特征进行研究,有利于充分挖掘地质遗迹的价值,对地质遗迹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图示意深洼地形成过程。据此完成第16~18题。
16.图中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流水溶蚀
C.风力堆积 D.流水堆积
17.影响深洼地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岩溶裂隙发育
B.地下暗河坍塌
C.大气降水持续
D.地表水汇流
18.深洼地最典型的区域最可能分布在( )
A.陕西 B.贵州
C.广西 D.浙江
【B素养提升练】
一、单项选择题
(2023年吉林洮南月考)壶穴是指自然外力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我国贵州省绥阳县境内的阴河洞内发育着数量众多的壶穴。阴河洞内碳酸盐岩广布,气温常年保持在10~14 ℃。下图为阴河洞壶穴的演变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3题。
1.壶穴发育的过程是( )
A.a→b→c→d B.b→d→a→c
C.c→b→d→a D.d→a→b→c
2.始终伴随壶穴发育的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溶蚀
C.冰川侵蚀 D.风力侵蚀
3.壶穴发育最快的时段在( )
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
二、综合题
4.(2022年甘肃会宁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冲积扇的形成和发展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根据冲积扇所在环境条件不同,可将冲积扇分为旱扇和湿扇。旱扇是由暂时性河流造就的,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山间的河流径流主要来源于洪水,因此,也叫洪积扇。西北地区是我国旱扇发育程度最高的地区,也是欣赏旱扇景观的最佳地区。下图为航拍的洪积扇影像图,图中洪积扇的扇顶、扇中、扇缘清晰可见,给人以巨大的视觉冲击。
(1)描述洪积扇从扇顶到扇缘,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2)我国西北地区成为从空中欣赏旱扇景观的最佳地区,试分析原因。
第四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A基础培优练】
时间:30分钟 总分:54分
(知识点1:喀斯特地貌;知识点2:河流地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知识点1](2022年广东普宁月考)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距贵阳市中心28千米,风景区内部资源是一个有机组合整体,主要景观有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的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洼地等(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第1~3题。
1.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2.下列旅游景观与图示地貌相类似的是( )
A.长江三峡 B.桂林山水
C.黄山怪石 D.天涯海角
3.与该地貌形成发育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A.岩石、光照 B.气候、土壤
C.土壤、地形 D.岩石、水文
【答案】1.D 2.B 3.D [解析]第1题,读图可以看出,图中有峰丛、溶洞、地下河、竖井、天坑等,属于喀斯特地貌景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喀斯特地貌最典型的地区在云贵高原,D项正确。第2题,桂林山水属于喀斯特地貌发育明显地区,B项正确;长江三峡属于河流侵蚀地貌,不属于喀斯特地貌,A项错误;黄山怪石属于花岗岩风化地貌,C项错误;海南天涯海角属于海岸侵蚀地貌,D项错误。第3题,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因此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发育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岩石和水文,D项正确。
[知识点2]读黄河示意图,完成第4~6题。
4.图中河床剖面呈“V”形的河段是( )
A.a B.b
D.c D.d
5.形成三角洲的地点是( )
A.a B.b
D.c D.d
6.图示b区域的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 )
A.风力侵蚀 B.流水溶蚀
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
【答案】4.A 5.D 6.C [解析]第4题,a处是黄河的上游,以下切侵蚀为主,所以河床剖面呈现“V”形。第5题,d处是黄河的下游,河流入海口处,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第6题,图示b区域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侵蚀。
[知识点2](2023年河北石家庄四校期末联考)下图是绕旋在内蒙古草原中的蛇曲景观图,给我们展示了河流弯曲的温婉之美。据此完成第7~8题。
7.形成图中流水地貌的主要因素是( )
A.流水堆积 B.溯源侵蚀
C.侧向侵蚀 D.下切侵蚀
8.该蛇曲中由甲—乙的地形剖面图(阴影区为泥沙沉积物)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7.C 8.B [解析]第7题,河流流经平坦的地区,凹岸不断受到侧向侵蚀,形成蛇曲,故C项正确。第8题,图中甲在河流的凹岸,以流水侵蚀为主,河岸岸陡水深;乙在河流的凸岸,以流水堆积为主,河岸水浅,即C、D项错误;内蒙古高原平均海拔1 000~1 200米,地势起伏和缓,A项错误,B项正确。
[知识点1](2023年湖南衡阳期末)喀斯特地貌发育受石灰岩分布、地壳运动、气温和降水影响。石灰岩主要形成于清澈而温暖的浅海环境。我国某地地表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丛、孤峰等(如下图),该地石灰岩形成于同一时期且厚度相当。据此完成第9~10题。
9.该地貌在中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形区是( )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10.根据水溶蚀程度,该地峰林、峰丛、孤峰中石灰岩接受溶蚀的先后次序是( )
A.孤峰中的石灰岩、峰丛中的石灰岩、峰林中的石灰岩
B.峰林中的石灰岩、孤峰中的石灰岩、峰丛中的石灰岩
C.孤峰中的石灰岩、峰林中的石灰岩、峰丛中的石灰岩
D.峰丛中的石灰岩、峰林中的石灰岩、孤峰中的石灰岩
【答案】9.B 10.C [解析]第9题,青藏高原由于海拔较高,气候干旱,主要以冰川地貌和风成地貌为主,A项错误;我国云贵高原以石灰岩为主,且气候湿润,降水量较大,所以喀斯特地貌广布,B项正确;黄土高原处于我国季风区向非季风区的过渡区,主要以流水地貌和风成地貌为主,C项错误;内蒙古高原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以风成地貌为主,D项错误。第10题,石灰岩出露地表时间越早,接受流水溶蚀越早。峰丛基部石灰岩连续且较厚,流水溶蚀程度较轻,接受溶蚀时间较晚;峰林基部石灰岩厚度变薄,断续相连,流水溶蚀程度较重,接受溶蚀时间较早;孤峰基部石灰岩分离,厚度最薄,流水溶蚀程度最严重,接受溶蚀时间最早。所以接受溶蚀的先后次序是孤峰中的石灰岩、峰林中的石灰岩、峰丛中的石灰岩,C项正确。
[知识点2](2022年湖北黄冈期末)涪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岷山,是嘉陵江右岸最大的支流。该江穿越龙门山后,挟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四川盆地西北侧龙门山前地带堆积形成多个大小规模不等的冲积扇。下图为涪江龙门山前冲积扇序列分布图。据此完成第11~13题。
11.推测图中所示涪江三个冲积扇形成时间由早到晚的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①③②
12.冲积扇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河流的________作用( )
A.侵蚀 B.堆积
C.搬运 D.断裂
13.涪江该河段冲积扇②范围和厚度明显大于其他两个,说明该冲积扇地带( )
A.地势起伏大,漫流范围广
B.丛林覆盖率高,障碍壅水多
C.河流流速快,沉积时间长
D.侵蚀强度大,泥沙含量大
【答案】11.A 12.B 13.C [解析]第11题,读图可知,该河流因受断层水平活动影响发生过流向变化,③为当前河流冲积扇,①②反映的是东北—西南流向的河段形成过程中不断向西南移动形成的冲积扇,所以形成先后顺序应为①②③,A项正确。第12题,冲积扇是由河流的堆积作用形成的。第13题,冲积扇的范围大小主要与沉积物供给量、气候因素、物质来源区与堆积区的地形条件有关。根据材料可知,涪江龙门山前多个冲积扇所在地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龙门山前地带地形坡度相差不大,植被覆盖也相差无几,A、B项错误。侵蚀时间都集中在夏季,但在冲积扇②形成时期可能因降水量较大,河流水位较高,流量较大,流速较快,流出山口后流程较远,从而导致该冲积扇范围大;此外,该时期内可能由于流速快,侵蚀强烈,且泥沙物质沉积时间较长,从而引起该冲积扇厚度大,C项正确;冲积扇最终形成是以堆积作用为主,D项错误。
[知识点2]诺邓河和澜沧江支流沘江交汇处,沘江绕了一个“S”形。在这个“S”形中,北部有庄坪坝子,南部有连井坪坝子,两个坝子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天然“太极图”的奇妙景观,古人称之为“太极锁水”。在这个天然“太极图”中,“S”形河曲发育在东西距880米,南北距1 000米的盆地中。下图示意这个天然的“太极图”的奇妙景观。据此完成第14~15题。
14.图中“S”形河曲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周围山地海拔增高
B.盆地不断沉降
C.地壳间歇性上升
D.河流侧蚀和下切作用
15.图中聚落分布于坝子地势较高之处,是为了( )
A.地处阳坡,获取光照
B.位居高处,凉爽通风
C.防御洪涝,少占耕地
D.节省土地,就地取材
【答案】14.D 15.C [解析]第14题,河床的弯曲与流水的侧向侵蚀密切相关,河流先在平地侧蚀形成河曲;“S”形河曲能够存在于山间盆地中,流水下切作用不能忽视,侧蚀之后,地壳抬升,下切作用使河曲存在于山间峡谷,D项正确。海拔升高、地壳上升或盆地下降都增大了落差,周围陆地对河流的束缚增强,使得河床更不易弯曲形成河曲,A、B、C项错误。第15题,由图可知,山区平地紧缺,耕地有限。聚落布局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一是可避开洪涝的侵袭,二是少占或不占耕地,C项正确。材料中提到坝子位于两河交汇处的“S”形中,周围有山地,获取光照、凉爽通风不是坝子高处的主要优势条件,A、B项错误。坝子无法体现就地取材的优势,D项错误。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
[知识点1](2023年山西河曲开学考试)深洼地(岩溶峰丛洼地)由正向凸的石峰和负向凹的封闭洼地组成。对深洼地形态特征进行研究,有利于充分挖掘地质遗迹的价值,对地质遗迹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图示意深洼地形成过程。据此完成第16~18题。
16.图中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流水溶蚀
C.风力堆积 D.流水堆积
17.影响深洼地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岩溶裂隙发育
B.地下暗河坍塌
C.大气降水持续
D.地表水汇流
18.深洼地最典型的区域最可能分布在( )
A.陕西 B.贵州
C.广西 D.浙江
【答案】16.B 17.AC 18.BC [解析]第16题,深洼地是岩溶峰丛洼地,属于典型的岩溶地貌,而岩溶地貌属于流水溶蚀地貌,B项正确。第17题,读图可知,原有岩体中有裂隙水,且溶蚀最为严重的地区就是在裂隙水区域,可以判断深洼地是由岩溶裂隙发育,A项正确;地下暗河并未坍塌,坍塌的是地下溶洞,促使洼地规模扩大,B项错误;读图可知,该区域在三个时期内都有大气降水,持续大气降水为溶蚀提供水分条件,C项正确;喀斯特地貌多地下暗河溶洞,地表水不易汇流,D项错误。第18题,深洼地为岩溶地貌即喀斯特地貌,在我国西南地区广为分布,贵州、广西喀斯特地貌广布,C项正确。
【B素养提升练】
一、单项选择题
(2023年吉林洮南月考)壶穴是指自然外力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我国贵州省绥阳县境内的阴河洞内发育着数量众多的壶穴。阴河洞内碳酸盐岩广布,气温常年保持在10~14 ℃。下图为阴河洞壶穴的演变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3题。
1.壶穴发育的过程是( )
A.a→b→c→d B.b→d→a→c
C.c→b→d→a D.d→a→b→c
2.始终伴随壶穴发育的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溶蚀
C.冰川侵蚀 D.风力侵蚀
3.壶穴发育最快的时段在( )
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
【答案】1.C 2.B 3.C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壶穴是指自然外力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洪水期时,水流向下游流动过程中,对下游河床产生侵蚀作用。图中下游河床基岩存在节理和裂隙,随着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溶蚀作用,基岩被破坏的程度不断加深,壶穴的深度和面积不断扩大,顺序应为c→b→d→a,C项正确。第2题,由材料可知,阴河洞内碳酸盐岩广布,碳酸盐易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产生溶蚀作用,大多数时间处于溶蚀状态,B项正确。第3题,壶穴的形成是由流水溶蚀、侵蚀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发育速度取决于河流水量的大小。贵州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在季节性洪水的影响下,壶穴发育速度较快,C项正确。
二、综合题
4.(2022年甘肃会宁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冲积扇的形成和发展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根据冲积扇所在环境条件不同,可将冲积扇分为旱扇和湿扇。旱扇是由暂时性河流造就的,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山间的河流径流主要来源于洪水,因此,也叫洪积扇。西北地区是我国旱扇发育程度最高的地区,也是欣赏旱扇景观的最佳地区。下图为航拍的洪积扇影像图,图中洪积扇的扇顶、扇中、扇缘清晰可见,给人以巨大的视觉冲击。
(1)描述洪积扇从扇顶到扇缘,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2)我国西北地区成为从空中欣赏旱扇景观的最佳地区,试分析原因。
【答案】(1)变化特征:从扇顶到扇缘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形成过程:河流从山地带来大量碎屑物质;流出山口后,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变慢;搬运能力逐渐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2)气候干旱,气温年较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陆源碎屑物质供应多;山区河流多为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易形成季节性洪水,利于旱扇的发育;地势落差大,流水速度快,搬运能力强,形成的洪积扇数量多;洪积扇彼此邻近,形成集群,洪积扇规模宏大;晴天多,云量少,能见度好;植被覆盖率低,洪积扇地貌裸露,视觉效果好;地广人稀,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洪积扇完整度好。(共59张PPT)
第四章 地貌
1.学习思路:本章讲的是地貌要素的内容,学习本章内容要通过野外观察或观看视频、图像,按照“观察—景观描述—地貌识别(概念认知)—类似地貌的判读”这一思路,实现真实地貌景观与地理概念之间的灵活转换,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
2.学习技法
(1)常见的地貌类型。
将地貌落实在一定区域内,通过野外观察或借助视频、图像,模拟实验,认知常见地貌的特征、感受自然之美;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地貌的成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地貌的观察。
本节内容实践性强,可采取“自学教材—观察方案设计—资源准备—实地观察—地貌特征记录”的学习研究思路进行或借助地图工具,明确地貌观察的思路和内容。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通过野外观察或观看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区域认知]结合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分析不同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及分布。
[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地貌类型、地貌景观特征及其形成过程。
[地理实践力]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观察,认识地貌类型、描述地貌景观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
[人地协调观]正确认识地貌与环境的关系,掌握人类活动对地貌景观的影响,促进人地协调。
课前 | 必备知识 · 自主夯实
【基础清单】
一、喀斯特地貌
1.概念:在适当条件下,可溶性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____________,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
2.分布:我国的广西、________、________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重新沉淀
贵州
云南
3.类型
(1)地表喀斯特地貌。
a为________,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b为________,底部平坦,在广西、贵州等地被称为________,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c为________,d为________,是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常呈锥状耸立。
溶沟
洼地
坝子
峰丛
峰林
(2)地下喀斯特地貌。
以________为主,常常呈层状分布。溶洞顶部常见向下发育的石钟乳、________或石帘;底部常见向上发育的________。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形成________。
[小提醒]喀斯特地貌是流水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中的溶洞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溶洞内的石钟乳、石幔、石帘、石笋等则是因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溶洞
石幔
石笋
石柱
二、河流地貌
1.河流流经山区,水流不断侵蚀河谷岩石,使河谷两岸岩石崩解,形成“______”形河谷,河谷深度______,岸壁较______,谷底_________,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____________。
2.河流流出山地,进入平原地区,河谷呈宽而浅的________。河谷两岸一般发育较为宽广的____________。
V
大
陡
狭窄
石块和卵石
槽形
冲积平原
3.在地势平缓地区,常常看到呈“______”形弯曲的河道,即河曲。洪水泛滥时,河水可能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__________。
4.在河流入海或入湖处,泥沙淤积,多发育__________。三角洲和____________地势低平,组成物质颗粒较细,适合农耕。
S
牛轭湖
三角洲
冲积平原
【名师助学】
想一想:
为什么坝子是云贵高原主要的农耕区?
【答案】坝子即山间小盆地,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层深厚,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新视点:
“世界天坑之都”——广西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报告称,截至2022年7月,世界10个最大的天坑群,中国占据9个,其中前三名都在广西;世界10个最大的天坑,广西占1个;全球确认的标准天坑数量超过300个,其中270多个分布在中国,而广西就占了90个,数量最多,广西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天坑之都”“天坑博物馆”。
小应用:
选取长江流域A虎跳峡(水流汹涌,地势陡峻)、B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C上海(地形平坦开阔)三个地点,对应选择A、B、C三个地点可能形成的主要地貌。
【答案】A—③、B—①、C—②。
1.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 ( )
A.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作用和沉淀作用
B.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岩石的侵蚀作用和风化作用
C.含有二氧化硫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作用和沉积作用
D.含有二氧化硫的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和沉积作用
【答案】A
[解析]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作用和沉淀作用,即化学过程(溶解与沉淀)和物理过程(流水的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的共同作用下,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
2.下面地貌类型全部属于地表喀斯特地貌的是 ( )
A.石柱、峰林、溶蚀洼地
B.峰丛、残丘、溶蚀洼地
C.石柱、石钟乳、地下河
D.孤峰、溶洞、落水洞
【答案】B
[解析]峰丛、残丘、溶蚀洼地、孤峰、峰林等属于地表喀斯特地貌,石柱、石钟乳、地下河、溶洞属于地下喀斯特地貌。
读某三角洲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形成河口三角洲的外力作用是 ( )
A.流水搬运 B.流水侧蚀
C.流水堆积 D.流水下蚀
4.下列地貌中,与该河口三角洲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
A.黄土高原的沟壑 B.台湾岛
C.上海崇明岛 D.喀斯特地貌
【答案】3.C 4.C
[解析]第3题,三角洲是流水搬运泥沙,随着水流速度的减慢,泥沙慢慢堆积形成的。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河口三角洲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与之成因相同的是上海崇明岛;黄土高原的沟壑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台湾岛是地壳运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
5.重庆有大小峡谷60余处,地下暗藏溶洞40余处。形成峡谷和溶洞的外力作用主要有 ( )
①流水侵蚀作用 ②海浪侵蚀作用 ③风力侵蚀作用 ④流水溶蚀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峡谷属于“V”形谷,是流水下切侵蚀形成的,溶洞为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
课堂 | 关键能力 · 探究提升
【情境探究】
材料一 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一种非常独特的地貌类型,贵州省位于石灰岩广布的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典型且分布广泛。贵州为亚热带
喀斯特地貌
季风气候,夏季平均气温22~25 ℃,冬季平均气温3~6 ℃,年降水量大于1 100毫米。右图示意贵州境内某喀斯特峰丛山地。
材料二 热融地貌指在多年冻土和冰川区,由于气温和地温升高,部分冰块融化产生类似石灰岩区的岩溶现象,又称热喀斯特地貌。如冰洞、冰塔、热融坍陷、热融洼地等,是由地下冰融化而造成的地面下沉和滑塌,又称热融。
(1)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分布广泛,从岩石和气候条件分析其形成原因。
【答案】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广泛;气候夏季湿热,冬季温和,年降水量大。
(2)说明图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往往较低的原因。
【答案】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生态问题严重;旱涝灾害多发;土层薄,土壤贫瘠;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且耕地分散,人多地少;地形崎岖,对外交通不便。
(3)比较热喀斯特地貌与普通喀斯特地貌地表形态和成因的异同点。
【答案】相同点:地表坑洼不平。不同点:热喀斯特地貌由冻土随气温变化热融形成;普通喀斯特地貌由流水侵蚀可溶性岩石形成。
【整合提升】
1.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
影响因素 影响作用
岩石条件 岩石的可溶性 岩石成分,如石灰岩、白云岩 岩石的可溶性越强,喀斯特作用越强
岩石的透水性 空隙、裂隙大,透水性强 水分条件 水的酸性 二氧化碳含量多,溶蚀力强 水的酸性越强,水的溶蚀力越强
有机酸含量多,溶蚀力强 无机酸含量多,溶蚀力强 水的流动性 大气降水多,流动性强 水的流动性越强,水的溶蚀力越强
地面坡度大,流动性强 岩石裂隙大,流动性强 裂隙连通性好,流动性强 2.喀斯特地貌的演变过程
3.喀斯特地貌的代表形态及成因
类型 形态 成因
地表喀斯特地貌 石芽→石林→峰林、峰丛→孤峰→残丘 溶蚀
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 落水洞 地下喀斯特地貌 溶洞、地下河 淀积
石钟乳、石笋、石柱 4.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学以致用】
[考向:喀斯特地貌]
(2022年湖南湖湘名校联盟期末)狼巷迷谷风景区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城东南30千米处,是世界性的岩溶迷宫,展示了岩溶发育的低级
外形。谷内石灰岩形成于5.4亿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纪。如图是狼巷迷谷景观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凤阳县在古生代寒武纪时期的地理环境为 ( )
A.湿热的森林环境 B.温暖的浅海环境
C.干热的沙漠环境 D.寒冷的高山环境
2.凤阳县岩溶地貌发育程度较我国西南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 ( )
A.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
B.地势险峻,流水侵蚀作用强
C.降水量较少,流水溶蚀作用较差
D.气候湿润,风化作用差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凤阳县在古生代寒武纪时期形成石灰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石灰岩一般形成于温暖的浅海环境,B项正确。第2题,安徽凤阳县与西南地区均有石灰岩分布,岩性差异不大,A项错误;安徽凤阳县位于平原地区,B项错误;岩溶地貌主要是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凤阳县降水量少于我国西南地区,溶蚀作用弱,因此发育程度较我国西南地区低,C项正确;岩溶地貌主要是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不是风化作用,D项错误。
【情境探究】
材料一 虎跳峡(下图)是金沙江上的第一大峡谷,更是全球著名的大峡谷。长江江水在这里被玉龙雪山、哈巴雪山两大雪山所挤压,峡谷
河流地貌
内海拔高差达3 900多米,峡谷之深,位居世界前列。峡谷最窄处仅30余米,相传猛虎下山,在江中的礁石上稍抬脚,便可腾空越过,故称虎跳峡。
材料二 玉门是一座冲积扇催生的城市,位于甘肃河西走廊的西部,祁连山脉的北侧,坐落在一个如银杏叶般的冲积扇的东北边缘。所谓冲积扇,就是如图所示这种扇形的沉积地貌。
(1)虎跳峡是如何形成的?
【答案】地块上升,河流下切侵蚀而成。
(2)虎跳峡属于河流________地貌。
【答案】侵蚀
(3)玉门冲积扇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祁连山脉发育的各条河流,由山区进入平原,因地形变得平缓开阔,流速降低,流水中挟带的物质在开阔地带堆积形成冲积扇。
(4)玉门冲积扇的组成物质分布有什么规律?
【答案】颗粒从扇顶到扇缘由粗变细。
(5)为什么说玉门是一座冲积扇催生的城市?
【答案】河流冲积扇地区水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整合提升】
1.河流不同侵蚀类型及其影响
河流的侵蚀类型包括溯源侵蚀、下蚀、侧蚀三种,它们对河流的影响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项目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概念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对沟谷、河床底部的侵蚀 向河岸两侧的侵蚀
对河流的影响 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关键影响 伸长 加深 展宽
2.河流堆积地貌
河流的堆积地貌包括三种常见的类型: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其形成机制和地貌特点各不相同,具体如表所示。
类型 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示意图 由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 由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
由若干个三角洲相连在一起形成
类型 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形成机制 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搬运能力降低→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三角洲相连形成三角洲平原
地貌特点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从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地势平坦;在洪水期时被淹没,枯水期时出露 地势低平,河网稠密,三角洲以河道分汊处为顶点向海洋形成扇形或三角形
3.流水作用的差异
(1)不同河段流水作用的差异: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如图中A;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堆积作用为主,如图中B;河流下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如图中C。
(2)河流的曲流处流水作用的差异: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如下图。
结合“凸”“凹”二字理解凸岸和凹岸
如图所示,把文字和河岸的形状联系起来,便于记忆,也不易混淆。图中m、p处为凸岸,n、o处为凹岸。
【学以致用】
[考向:河流地貌]
[不定项选择题](2023年河南周口开学考试)河口处河面扩大,水流速度骤减,常有大量泥沙堆积形成的三角形沙洲,称为三角洲。三角洲的顶部指向河流上游,外缘面向大海。右图为某河口三角洲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该河口三角洲沉积物颗粒 ( )
A.由河口向海洋变细 B.大小混杂分布
C.由海洋向河口变细 D.较冲积扇更细
2.三角洲所在河段 ( )
A.以“V”形河谷为主 B.河床呈槽形
C.河流落差小 D.河流径流量小
【答案】1.AD 2.BC
[解析]第1题,由材料“河口处河面扩大,水流速度骤减,常有大量泥沙堆积形成的三角形沙洲,称为三角洲”可知,三角洲是在河流入海口附近,河道变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流速减慢,泥沙沉积下来形成的。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与流速关系密切。一般来说,河流流速快,沉积物颗粒粗大;流速小,沉积物颗粒细小。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具有明显的分选性,因此该河口三角洲沉积物颗粒由河口向海洋随着流速的减慢颗粒由粗变细,A项正确,B、C项错误;
冲积扇一般分布在河流的出山口附近,一般由地势较高的水流从陡谷进入平地后堆积下来的物质,因地面坡度的突然变化,水流在平地上散开,无力将沙砾等冲走所致,因此冲积扇颗粒较三角洲粗,D项正确。第2题,河口三角洲地区水流速度减慢,流水侵蚀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侧蚀)为主,河床横剖面呈槽形;三角洲所在河段水流速度慢,泥沙大量沉积,因此三角洲所在河段落差小,B、C项正确。
拓展 | 素养提升 · 增效培优
【教材疑难助解】
教材第66页 引入
喀斯特地貌。我国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喀斯特地貌对当地人们生产和生活既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有利影响:①形成丰富的旅游资源;②喀斯特泉水和地下河是储量丰富、水质优良的地下水资源,喀斯特矿泉水和温泉具有医疗作用;③水能丰富的地下河段,可以筑坝发电;④因地制宜开发矿产资源。不利影响:①地形崎岖,土层浅薄,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水匮乏,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②地形崎岖,地质环境脆弱,不利于交通运输设施的建设。
教材第68~69页 活动
1.气候特点: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地貌特点:溶蚀洼地,中间低,四周高。
2.射电望远镜的建设需要开挖出半径304米的半球状大坑,利用大窝凼天然形成的洼地进行工程建设,工程量小。
3.属于喀斯特地貌,底部裂隙发育,且与地下暗河相通,使得坑底排水通畅。
【课外实践探究】
实验探究1——模拟冲积扇
[实验材料]
小米、绿豆、黄豆等,矿泉水瓶,书,白纸。
[实验步骤]
Ⅰ.将白纸平铺在桌上。
Ⅱ.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在桌面上。
Ⅲ.将小米、绿豆、黄豆的混合物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倒。
Ⅳ.观察在白纸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
[实验现象及结论]
(1)在书本前的堆积体是否具有冲积扇的特征?
(2)堆积物的颗粒大小分布有什么特点?
(3)这个实验能否反映冲积扇不同颗粒物的分布规律?为什么?
(4)怎样改进这个实验才能使其更好地演示出山前冲积扇的形成规律?
【答案】(1)堆积体呈扇形,外形具有冲积扇的特征。
(2)堆积物的颗粒在扇缘处较粗,在扇顶处较细。
(3)不能。该实验的作用力是重力,缺少流水的搬运、堆积作用。在流水作用下,堆积物的颗粒在扇顶处较粗,在扇缘处较细。
(4)可以将材料换成颗粒大小不等的沙土,倒入水中,边搅动边沿着倾斜的“V”形轨道流淌入带有出水小孔的水槽中,就会在水槽轨道末端的位置出现颗粒大小分选的扇形堆积体。
实验探究2——流水侵蚀和堆积作用
[实验材料]
(较浅的)玻璃箱、河道模型、三种瓶口大小不一的饮料瓶、大小不均的沙子和水、两个小旗子。
[实验步骤]
Ⅰ.将河道模型平放在玻璃箱内。
Ⅱ.先将颗粒大小不均的沙子均匀铺在河道的上部,可以略有起伏(顺着河道向下的方向降低)。
Ⅲ.在甲、乙处河道内侧靠近河道中间的地方分别插一个小旗子。
Ⅳ.将装满水的饮料瓶瓶口对准河道正中,匀速将饮料瓶中的水倒入河槽。重复操作三次,分别选用不同大小的瓶口,以体现流量和流速的差异。
[实验现象及结论]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颗粒最大的沙子最先被搬运,最后堆积
B.颗粒最小的沙子最先被搬运,最先堆积
C.水流越多、越快,沙子被搬运得越多
D.水流越少、越慢,沙子被搬运得越远
【答案】C
[解析]河流的水量越大,搬运能力越强;河流的堆积作用具有分选性,大颗粒先沉积,小颗粒后沉积。实验过程中颗粒最小的沙子最先被搬运,颗粒最大的沙子最先堆积;水流越多、越快,沙子被搬运的越多,被搬运的越远,C项正确。
(2)两个旗子哪一个最可能先被冲倒?
【答案】靠近乙一侧的旗子最先被冲倒,因为其位于凹岸,易被侵蚀。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处冲走的沙子最多 B.丙处小颗粒沙子堆积最多
C.乙处留下的沙子最多 D.丁处堆积的沙子比丙处多
【答案】D
[解析]河流在凹岸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凸岸流速慢,以堆积作用为主。乙、丙为凹岸,流速快,侵蚀、搬运沙粒;甲、丁为凸岸,流速慢,沉积沙粒,D项正确。第四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A基础培优练】
时间:30分钟 总分:51分
(知识点1:风沙地貌;知识点2:海岸地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知识点1](2021年西藏拉萨期中)右图为我国西北地区一雅丹地貌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形成雅丹地貌的最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风力堆积 D.流水堆积
2.据图判断,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最可能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正北风 D.西南风
[知识点1](2023年四川宜宾期末)唐诗“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据此完成第3~4题。
3.材料中诗文描述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是( )
A.流水作用 B.风力作用
C.冰川作用 D.海水作用
4.材料中诗文描述地区可见的景观是( )
A B C D
5.[知识点1]针对藏南地区某公路沙害问题,某研究所在该地区进行石方格沙障(由石头组成的方格状拦沙设施)防风固沙效益实验。石方格沙障能有效降低( )
A.高空输沙量 B.近地面输沙量
C.地表粗糙度 D.风沙活动高度
[知识点2]台湾北部海岸有一种外形奇特的烛台石(如图),该石柱酷似烛台,顶端保留较为坚硬的“烛焰”。读图,完成第6~7题。
6.烛台石属于( )
A.河流地貌 B.喀斯特地貌
C.风沙地貌 D.海岸地貌
7.烛台石奇特外形形成的重要原因是( )
A.海浪侵蚀 B.海浪堆积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
8.[知识点2]由于河水和海水的相互顶托,河流入海口形成“水下沙坝”。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侵蚀作用 B.堆积作用
C.风化作用 D.搬运作用
[知识点1](2022年内蒙古兴安盟期末)流动沙丘是分布在干旱地区的一种常见风力地貌。下图为某流动沙丘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第9~10题。
9.该类沙丘的形态特点为( )
A.迎风坡坡形微凹而平缓
B.沙丘呈同心圆状
C.背风坡坡形下凹且坡陡
D.两翼延伸指向上风向
10.该流动沙丘向( )
A.西南方向移动 B.西北方向移动
C.东北方向移动 D.东南方向移动
[知识点2](2022年新疆乌鲁木齐期末)恐龙探海景观(如下图所示)位于大连市金石滩滨海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内,周边的海岸线具有独特的地貌、奇绝的礁石形态、丰富的古生物化石。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恐龙探海景观在形成过程中,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海浪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 D.海浪堆积
12.若恐龙探海景观中的甲处进一步演化,则可能形成( )
A.海蚀平台 B.离岸堤
C.海蚀柱 D.海蚀崖
[知识点1](2023年福建宁德开学考试)下图为新月形沙丘景观图。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该地貌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
A.中部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东北地区
14.能正确表示该地貌形成过程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甲→乙
[知识点2]涠洲岛(下图)位于广西北海以南,是中国最大、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岛屿南部为“C”形岩崖海湾。据此完成第15题。
15.“C”形岩崖海湾的主要成因是( )
A.火山喷发、海浪侵蚀
B.固结成岩、流水侵蚀
C.流水溶蚀、风力侵蚀
D.珊瑚堆积、海浪侵蚀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分)
[知识点1、2](2023年北京月考)图甲为福建海坛岛局部图,东北部分布着一座长有稀疏植被的巨大沙丘,上面覆盖一些黑色碎石。图乙为该岛的风向频率图。据此完成第16~17题。
甲 乙
16.海坛岛的盛行风向及当地沙丘增长最快的季节是( )
A.东北风;春季 B.西南风;夏季
C.东北风;冬季 D.西南风;秋季
17.海坛岛上巨大沙丘的形成过程中的地质作用有( )
A.海浪搬运 B.流水堆积
C.海浪沉积 D.风力堆积
【B素养提升练】
一、单项选择题
(2022年山东临沂月考)风把从地表吹扬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搬运到他处的过程,称为风的搬运作用,风的搬运能力极强。下图示意风力搬运的两种主要形式。读图,完成第1~2题。
注:由于风力的强弱、被搬运物质的大小和密度的不同,风的搬运形式也不同,以悬浮、滚动及跳动两种主要形式进行。悬浮形式以尘粒和粉尘粒为主,滚动和跳动形式以砂、砾为主。
1.下列关于风力搬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风力搬运能力与风力大小呈正相关
B.风力越小,风力搬运能力越强
C.风力搬运作用越明显,可搬运的碎屑物质颗粒越大
D.碎屑物质颗粒越小,风力搬运作用越明显
2.下列关于风力搬运形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种形式中,悬浮形式搬运的颗粒物数量较多
B.两种形式中,滚动和跳动形式搬运的颗粒物数量较多
C.风力增大,滚动可变为跳动
D.风力减小,滚动可能停止
二、综合题
3.(2022年贵州毕节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海岸类型有基岩海岸、砂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基岩海岸是由岩石组成的海岸,深水逼岸,经过海水的长期作用,加上基岩海岸本身的地质作用及岩石性质、结构特征,形成了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洞、海蚀拱桥、海蚀柱(由海蚀拱桥演化而来)等各种形态的海蚀地貌。下图为我国青岛市沿海基岩海岸景观示意图。
(1)指出基岩海岸线的进退趋势,并说明原因。
(2)根据图文材料说明海蚀柱形成的过程。
(3)简述基岩海岸形成的海蚀柱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不利影响。
第四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A基础培优练】
时间:30分钟 总分:51分
(知识点1:风沙地貌;知识点2:海岸地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知识点1](2021年西藏拉萨期中)右图为我国西北地区一雅丹地貌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形成雅丹地貌的最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风力堆积 D.流水堆积
2.据图判断,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最可能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正北风 D.西南风
【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以干旱气候为主,塑造地貌的外力主要是风力作用。图示雅丹地貌形成的最主要的气候条件是干旱,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都是干旱地区风力侵蚀的结果,故A项正确。风力堆积往往形成沙丘等地貌。第2题,图中指向标指向北方,结合图中指向标判断,雅丹地貌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是西北—东南走向,宽浅沟槽、背鳍形垄脊是风力侵蚀的结果,其走向应该和主导风向一致,我国西北地区的主导风向是西北风,因此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最可能为西北风,B项正确。
[知识点1](2023年四川宜宾期末)唐诗“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据此完成第3~4题。
3.材料中诗文描述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是( )
A.流水作用 B.风力作用
C.冰川作用 D.海水作用
4.材料中诗文描述地区可见的景观是( )
A B C D
【答案】3.B 4.C [解析]第3题,结合诗句中描述的“黄沙”“大风”“碎石”等特征,推测该地区为我国西北地区,气候较为干燥,风力作用强,B项正确。第4题,A项为河流侵蚀地貌,B项为喀斯特地貌,C项为风蚀地貌,D项为海岸地貌。
5.[知识点1]针对藏南地区某公路沙害问题,某研究所在该地区进行石方格沙障(由石头组成的方格状拦沙设施)防风固沙效益实验。石方格沙障能有效降低( )
A.高空输沙量 B.近地面输沙量
C.地表粗糙度 D.风沙活动高度
【答案】B [解析]石方格沙障使近地面风速下降,能有效降低近地面输沙量。对高空输沙量影响不大;增加了地表粗糙度;对风沙活动高度影响不明显。
[知识点2]台湾北部海岸有一种外形奇特的烛台石(如图),该石柱酷似烛台,顶端保留较为坚硬的“烛焰”。读图,完成第6~7题。
6.烛台石属于( )
A.河流地貌 B.喀斯特地貌
C.风沙地貌 D.海岸地貌
7.烛台石奇特外形形成的重要原因是( )
A.海浪侵蚀 B.海浪堆积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
【答案】6.D 7.A [解析]第6题,由材料可知,烛台石位于台湾北部海岸,故烛台石属于海岸地貌,D项正确。第7题,烛台石位于沿海地区,常年受海浪侵蚀作用的影响,其形态不断变化,故A项正确。
8.[知识点2]由于河水和海水的相互顶托,河流入海口形成“水下沙坝”。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侵蚀作用 B.堆积作用
C.风化作用 D.搬运作用
【答案】B [解析]河流入海口河水与海水相互顶托,使流速减小,泥沙沉积,常形成“水下沙坝”。故其形成的外力作用是堆积作用。
[知识点1](2022年内蒙古兴安盟期末)流动沙丘是分布在干旱地区的一种常见风力地貌。下图为某流动沙丘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第9~10题。
9.该类沙丘的形态特点为( )
A.迎风坡坡形微凹而平缓
B.沙丘呈同心圆状
C.背风坡坡形下凹且坡陡
D.两翼延伸指向上风向
10.该流动沙丘向( )
A.西南方向移动 B.西北方向移动
C.东北方向移动 D.东南方向移动
【答案】9.C 10.B [解析]第9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流动沙丘的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且坡陡,A项错误,C项正确;沙丘多呈新月状,而不是同心圆状,B项错误;两翼延伸指向下风向,D项错误。第10题,流动沙丘在流动过程中,迎风坡坡度缓,背风坡坡度陡。根据图中流动沙丘的形态和指向标可以判断,该地盛行东南风,流动沙丘向西北方向移动,B项正确。
[知识点2](2022年新疆乌鲁木齐期末)恐龙探海景观(如下图所示)位于大连市金石滩滨海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内,周边的海岸线具有独特的地貌、奇绝的礁石形态、丰富的古生物化石。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恐龙探海景观在形成过程中,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海浪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 D.海浪堆积
12.若恐龙探海景观中的甲处进一步演化,则可能形成( )
A.海蚀平台 B.离岸堤
C.海蚀柱 D.海蚀崖
【答案】11.A 12.C [解析]第11题,恐龙探海景观位于海边,受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拱桥景观,A项正确;海蚀拱桥是基岩海岸常见的海蚀地貌形态,风蚀地貌主要位于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B项错误;流水堆积是河流地貌,C项错误;海浪堆积主要形成沙滩地貌,D项错误。第12题,未来海浪侵蚀进一步加剧,海蚀拱桥顶部发生崩塌,残存的桥墩成为残留于海中的柱状岩体,从而形成海蚀柱,C项正确;海蚀平台分布面积大,此处进一步侵蚀,面积小,A项错误;此处拱桥进一步侵蚀后,残存的桥墩形成柱状岩体,不会形成离岸堤,B项错误;海蚀崖是大面积的海岸陡崖,此处是向海凸出的一角,不会形成海蚀崖,D项错误。
[知识点1](2023年福建宁德开学考试)下图为新月形沙丘景观图。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该地貌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
A.中部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东北地区
14.能正确表示该地貌形成过程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甲→乙
【答案】13.C 14.B [解析]第13题,新月形沙丘为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C项正确。第14题,新月形沙丘坡度不对称,迎风坡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四图中,乙图坡度对称,应为沙丘刚刚开始形成——在定向风的作用下,风沙遇到了草丛或灌木的阻挡堆起了小沙堆。之后风从迎风坡面上发生吹蚀,在背风坡形成旋涡进行堆积。与此同时,沙堆的左右两侧形成向内回转的气流,使两翼不断扩展,逐渐形成了新月形沙丘的弓形形态。由此可判定四幅图的排序为乙→甲→丁→丙。
[知识点2]涠洲岛(下图)位于广西北海以南,是中国最大、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岛屿南部为“C”形岩崖海湾。据此完成第15题。
15.“C”形岩崖海湾的主要成因是( )
A.火山喷发、海浪侵蚀
B.固结成岩、流水侵蚀
C.流水溶蚀、风力侵蚀
D.珊瑚堆积、海浪侵蚀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该岛是火山岛,因为该岛位于海洋中,受到的外力作用主要与海水有关,该岛的“C”形岩崖是由于海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分)
[知识点1、2](2023年北京月考)图甲为福建海坛岛局部图,东北部分布着一座长有稀疏植被的巨大沙丘,上面覆盖一些黑色碎石。图乙为该岛的风向频率图。据此完成第16~17题。
甲 乙
16.海坛岛的盛行风向及当地沙丘增长最快的季节是( )
A.东北风;春季 B.西南风;夏季
C.东北风;冬季 D.西南风;秋季
17.海坛岛上巨大沙丘的形成过程中的地质作用有( )
A.海浪搬运 B.流水堆积
C.海浪沉积 D.风力堆积
【答案】16.AC 17.ACD [解析]第16题,读图可知,该地东北风风频高,可判断该地常年盛行东北风,冬春季节,温差大,气压差大,东北风强劲,挟带岛屿东北部海滨沙滩的沙尘吹向西南方向,在西南方向上山体的阻挡下,风力减弱,沙尘堆积下来形成沙丘,A、C项正确。第17题,结合上题的分析可知,首先海坛岛的海滨沙滩是由海浪搬运沙体,在海岸堆积形成的,再受盛行东北风的影响,东北风搬运海滨沙滩的沙尘,遇到山体的阻挡,风力减弱,沙尘原地堆积,最终由风力堆积逐渐形成巨大沙丘,A、C、D项正确。
【B素养提升练】
一、单项选择题
(2022年山东临沂月考)风把从地表吹扬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搬运到他处的过程,称为风的搬运作用,风的搬运能力极强。下图示意风力搬运的两种主要形式。读图,完成第1~2题。
注:由于风力的强弱、被搬运物质的大小和密度的不同,风的搬运形式也不同,以悬浮、滚动及跳动两种主要形式进行。悬浮形式以尘粒和粉尘粒为主,滚动和跳动形式以砂、砾为主。
1.下列关于风力搬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风力搬运能力与风力大小呈正相关
B.风力越小,风力搬运能力越强
C.风力搬运作用越明显,可搬运的碎屑物质颗粒越大
D.碎屑物质颗粒越小,风力搬运作用越明显
2.下列关于风力搬运形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种形式中,悬浮形式搬运的颗粒物数量较多
B.两种形式中,滚动和跳动形式搬运的颗粒物数量较多
C.风力增大,滚动可变为跳动
D.风力减小,滚动可能停止
【答案】1.B 2.B [解析]第1题,由所学知识可知,风的搬运能力极强,一般与风力的大小呈正相关,A项正确;风力越小,风力搬运能力越弱,B项错误,符合题意;风力搬运作用越明显,可搬运的碎屑物质颗粒越大,C项正确;碎屑物质颗粒越小,重量越轻,风力搬运作用越明显,D项正确。第2题,由图可知,悬浮形式搬运的颗粒物粒径小,数量较多,滚动和跳动形式搬运的颗粒物粒径大,数量较少,A项正确,B项错误;搬运形式随风力和颗粒物的大小而改变,风力增大,滚动可变为跳动,C项正确;当风力较小时,滚动可能停止,D项正确。
二、综合题
3.(2022年贵州毕节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海岸类型有基岩海岸、砂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基岩海岸是由岩石组成的海岸,深水逼岸,经过海水的长期作用,加上基岩海岸本身的地质作用及岩石性质、结构特征,形成了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洞、海蚀拱桥、海蚀柱(由海蚀拱桥演化而来)等各种形态的海蚀地貌。下图为我国青岛市沿海基岩海岸景观示意图。
(1)指出基岩海岸线的进退趋势,并说明原因。
(2)根据图文材料说明海蚀柱形成的过程。
(3)简述基岩海岸形成的海蚀柱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不利影响。
【答案】(1)趋势:朝陆地方向退缩。原因:基岩海岸的海浪侵蚀速度大于沿岸河流泥沙淤积的速度,海岸线附近侵蚀大于淤积,引起海岸线后退。
(2)凸向海洋的基岩,因岩性、结构不同而受海水侵蚀,两侧形成海蚀穴;由于进一步侵蚀,两侧海蚀穴被贯穿,形成海蚀拱桥;海蚀拱桥顶部风化崩塌,形成残留于海洋中的柱状凸起,成为海蚀柱。
(3)阻隔海洋运输路线;影响海洋养殖,不利于养殖操作等。(共47张PPT)
第四章 地貌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第2课时 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通过野外观察或观看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区域认知]结合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分析不同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及分布。
[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地貌类型、地貌景观特征及形成过程。
[地理实践力]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观察,认识地貌类型、描述地貌景观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
[人地协调观]正确认识地貌与环境的关系,掌握人类活动对地貌景观的影响,促进人地协调。
课前 | 必备知识 · 自主夯实
【基础清单】
一、风沙地貌
1.概念:在干旱地区,以________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风沙地貌。
2.我国主要分布区: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在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____________和海岸。
风力
西北地区
沙质湖岸
3.主要地貌类型
(1)侵蚀地貌。
风及其挟带的沙粒冲击和摩擦岩石,天长日久,就会形成 __________、风蚀蘑菇、________等地貌。
(2)堆积地貌。
沙丘是沙漠中由风沙堆积形成的地貌,形态多样,以________沙丘较为常见。
风蚀柱
雅丹
新月形
二、海岸地貌
1.概念:海岸在________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海岸地貌。
2.主要地貌类型
(1)侵蚀地貌。
受海浪等的________作用,海岸岩石逐渐形成海蚀崖、 ____________、海蚀穴、海蚀拱桥、__________等地貌。
海浪
侵蚀
海蚀平台
海蚀柱
(2)堆积地貌。
海滩、__________是常见的海岸堆积地貌。海滩按照沉积物颗粒大小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小提醒]海蚀平台是海蚀崖不断后退而在崖脚下被保存下来的天然平台。
沙坝
砾滩
沙滩
泥滩
【名师助学】
想一想:
沙漠边缘的流动沙丘会对人类造成哪些危害?
【答案】在沙漠边缘,流动沙丘会埋没房屋、道路,侵吞农田、牧场等。
新视点:
水上雅丹
水上雅丹是一种奇特的地貌现象。它不仅包含了陆地雅丹的所有特质,更有与陆地雅丹不同的风韵。我国青海省海西州东台吉乃尔湖就有一处独特的水上雅丹地貌。由于这一片雅丹所处位置较低,史前残留的海水、雪山融化的地下水在雅丹周围形成一些湖泊。由于大气热效应的作用,旁边两个湖的水域面积逐渐扩大,并逐步淹没了旁边的雅丹群,于是就形成蔚为壮观的水上雅丹。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有一种形状特殊的地貌,裸露在外的岩石千疮百孔,类似于“蜂巢”。读图,完成第1~2题。
1.该地区可能位于 ( )
A.河西走廊 B.青藏高原
C.三江平原 D.江南丘陵
2.形成这种花岗岩地貌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沉积
【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蜂巢”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一种形状特殊的地貌,因此可判断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河西走廊。第2题,河西走廊地区气候干旱,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力作用,花岗岩千疮百孔是风力侵蚀形成的。
[不定项选择题](2023年湖北孝感开学考试)福建省海坛岛被专家誉为海蚀地貌博物馆,岛上的“双帆石”是我国最大的花岗岩海蚀柱,图甲为“双帆石”景观图,图乙为海坛岛某处海岸地貌剖面图,③地分布有较多沙丘。据此完成第3~5题。
3.图乙中示意“双帆石”景观的是 ( )
A.① B.②
D.③ D.④
4.目前规模仍在不断扩大的地貌有 ( )
A.① B.②
D.③ D.④
5.海坛岛③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 ( )
A.流水堆积 B.海浪沉积
C.海浪侵蚀 D.风力沉积
【答案】3.D 4.BC 5.BD
[解析]第3题,“双帆石”是我国最大的花岗岩海蚀柱,图乙中①为海蚀崖,②为海蚀穴,③为海滩,④为海蚀柱。第4题,图乙中②为海蚀穴,受海水的侵蚀,目前其规模仍在不断扩大;③为海滩,随着海水对海蚀穴、海蚀崖等的侵蚀,海岸地带堆积物增多,海滩规模也会不断扩大;①为海蚀崖,受到海浪侵蚀,高差会变小;④为海蚀柱,受到海浪侵蚀,高度会变小甚至会消失。B、C项正确。第5题,由材料信息可知,海坛岛③地地貌分布有较多沙丘。海坛岛附近的海底沉积物在波浪和其他海洋动力作用下,在潮间带堆积形成海滩。当退潮时,在向岸风作用下,海滩上泥沙向高处搬运、沉积形成较多沙丘,B、D项正确。
课堂 | 关键能力 · 探究提升
【情境探究】
沙丘形态特征是风沙地貌研究的重要内容。某科考小组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及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对该地区的风力状况分析的前提下,对柴达木盆地西南缘的山前沙丘区内的风沙地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与描述,并探究主要沙丘的形态特征。
风沙地貌
沙丘区如下图所示,沙丘区内有13条间歇性河流,右上角为沙丘区内的一种沙丘类型。
(1)识别图中A所示的沙丘类型,并画出其剖面图。(提示:剖面图中应包括风向,迎风坡和背风坡坡度陡缓)
【答案】新月形沙丘。绘图略。
(2)试描述图示区域沙丘的分布规律,并推测沙丘物质的主要来源。
【答案】沙丘区位于祁曼塔格山的山前洪积—冲积平原上,呈狭长带状延伸;区内有13条间歇性河流搬运沉积物为风沙地貌发育提供了沙物质来源。
(3)科考小组通过对沙丘的迎风坡和背风坡采样,发现其沙粒的颗粒大小存在差异,利用所学的风沙地貌的知识,尝试推断它们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答案】迎风坡颗粒大,背风坡颗粒小。原因:沙丘迎风坡风力大,以侵蚀为主,风的搬运能力强,此时只有颗粒大的搬运物能够沉积;沙丘背风坡风力小,加上背风坡易形成涡流,风的搬运能力减弱,此时颗粒小的搬运物能够沉积。
【整合提升】
1.常见的风沙地貌
类型 分布 形成 特点
风蚀地貌 干旱、半干旱地区(如雅丹地貌)和滨海地区 风力吹起岩石的碎屑,并挟带砂石磨蚀岩石,形成风蚀城堡、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风蚀地貌 风蚀蘑菇上部粗大,近地面处细小,呈蘑菇状
类型 分布 形成 特点
风积地貌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如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 风力吹扬沙尘,当风力减弱或气流受阻时,沙尘便降落到地面,形成各种风积地貌。风中的沙粒受阻堆积下来形成沙丘,如果地表植被稀少,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发生移动,形成流动沙丘。风中的黄土沉积下来,形成黄土地貌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2.风向的判定
(1)利用流动沙丘的坡度陡缓来确定风向。
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遇到地面灌丛、岩块的阻挡,沙粒沉落,堆积形成沙丘。如果没有植被阻滞,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动,形成流动沙丘。流动沙丘的特点是单向斜层理结构,并且迎风坡平缓,背风坡陡峭,所以坡度缓的一侧为上风向。如图所示。
(2)利用沉积物颗粒大小判定风向。
沉积物会随着风速减弱沉积下来,颗粒大的先沉积,故颗粒大的一侧为上风向。如图所示。
(3)利用雅丹地貌的走向判定风向。
雅丹地貌由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构成,其走向与主导风向一致。
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的区别
固定沙丘堆积的一层层沙的结构是由里向外逐渐变新的堆积;流动沙丘堆积的一层层沙基本上是和陡坡平行的,沙丘移动方向与风向一致。如下图。
【学以致用】
[考向:风沙地貌]
(2022年湖南长沙期末)风沙流通过灌丛植物时,大量沙砾会堆积在植物根部附近,形成灌丛沙丘,灌丛沙丘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如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灌丛形成的风影沙丘。据此完成第1~2题。
1.图示风影沙丘常见于 ( )
A.沿海沙滩 B.河流两岸
C.绿洲边缘 D.森林内部
2.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风影沙丘的分布区域地势较为平坦,气候比较干燥,有一定的水源分布,生长有少量的绿色植物(灌木丛)。绿洲边缘因为有水源,有利于灌丛的生长,因此分布有灌丛,在常年盛行风的影响下,沙砾堆积在灌丛根部,便形成了风影沙丘,C项正确。沿海沙滩灌丛较少见,难以形成风影沙丘,A项错误。河流两岸水分条件较好,不易形成沙丘,B项错误。森林内部植被茂密,风力作用小,沙砾少,不易形成风影沙丘,D项错误。第2题,风沙在灌丛背风一侧因搬运减弱而堆积,使灌丛沙丘迎风的一侧较陡,而背风的一侧较缓。图示沙丘西南方向较缓,可知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东北风,D项正确。
【情境探究】
鼓浪屿隶属于福建省厦门市,位于厦门半岛西南隅,与厦门半岛隔海相望,鼓浪屿旅游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明朝改称鼓浪屿。因岛西南方海滩上有一块两米多高、中有洞
海岸地貌
穴的礁石(如图),每当涨潮水涌,浪击礁石,声似擂鼓,人们称之为“鼓浪石”,鼓浪屿因此而得名。
(1)鼓浪石属于哪种海岸地貌?与该海岸地貌成因相同的海岸地貌还有哪些?(列举三个)
【答案】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海蚀穴等。(任答三个即可)
(2)图示中除了鼓浪石之外,还存在哪种海岸地貌?它是怎么形成的?
【答案】海滩。海水的搬运与堆积作用形成的。
【整合提升】
1.海蚀作用和海蚀地貌
(1)海蚀作用:包括波浪对海岸的撞击、冲刷,对波浪挟带碎屑物质的研磨,以及海水对海岸带基岩的溶蚀。
(2)海蚀地貌:海岸线在海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
(3)类型。
类型 成因
海蚀穴 潮汐高潮面的波浪将滨海陆地冲刷成的槽形凹穴,沿海岸线分布
海蚀崖 海蚀穴不断扩大,导致顶部基岩崩塌而形成的陡壁
海蚀拱桥 两个方向的海蚀穴被侵蚀而相互连通
海蚀平台 在崖壁上不断形成海蚀穴和崩塌过程而形成
2.海积地貌
(1)成因:海积地貌是由海滨沉积物堆积而成的。海滨沉积物是海岸的松散物质,如河流冲积物、贝壳、生物残骸等,在波浪变形作用力推动下移动,被进一步研磨、分选沉积而成。
(2)分类。
类型 特点 海岸类型
海滩 砾滩 海滩由物质颗粒较大的砾石组成 岩石海岸
沙滩 海滩由颗粒较小的沙粒组成 沙质海岸
泥滩 海滩由淤泥组成 淤泥质海岸
沙坝 呈长条形,堤状 沙质海岸
【学以致用】
[考向:海岸地貌]
(2023年湖南长沙期末)埃特雷塔是法国的一个小镇,以其海岸著称于世,常被称为“象鼻海岸”(如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形成“象鼻海岸”主要是因为 ( )
A.风力侵蚀作用 B.流水沉积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
2.“象鼻海岸”在我国最可能出现在 ( )
A.长江三角洲 B.福建沿海(多岩石)
C.海河入海口 D.江苏沿海(多滩涂)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象鼻海岸”深入海洋,其形成主要是因为海浪的侵蚀作用,D项正确。第2题,长江三角洲、海河入海口主要受流水沉积作用影响,A、C项错误;福建沿海多岩石,受海浪侵蚀作用,可能会出现类似“象鼻海岸”的地貌,B项正确;江苏沿海多为淤泥质海岸,滩涂广布,以堆积作用为主,D项错误。
拓展 | 素养提升 · 增效培优
【教材疑难助解】
教材第73页 思考
1.迎风坡坡度缓,背风坡坡度陡,据此可判断图中右侧为迎风坡,左侧为背风坡。标注略。
2.由于沙丘链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大致垂直,而我国西北地区的盛行风为西北风,据此可判断我国西北沙漠地区的沙丘链大多沿东北—西南方向延伸。
教材第73页 活动
1.河谷宽阔,谷深壁陡,河中分布有沙洲,河谷中轴线大致呈东西走向。
2.江心沙洲。原因:该地江面宽阔,谷深壁陡,风力较大,风将江心沙洲中的沙吹至江边,堆积形成丹娘沙丘。
3.由于沙丘位于沙源的下风向,因此可推测该地主导风向为偏东风。
【课外实践探究】
几种特殊沙丘的形成
沙漠是沙的海洋,却并非一片毫无生气的死寂,因为沙是可随意塑造的材料,而风又是才华横溢的“设计师”。风在沙漠的面庞上画出最为灵动多变的表情,这就是沙纹、沙丘和沙丘链。沙丘是沙漠最常见的景色,它们大小不同,形态各异,有的高达数百米,比小山还巍峨,有的则十分矮小,仅是一跃而过的沙堆。把视野拉开,观察这些大大小小的沙丘,它们呈现出极其生动的形态,如同羽毛、珍珠、新月、金字塔……大部分沙丘都不是孤立分布的,它们连绵起伏,组合成变幻莫测的浩瀚沙海。
视角1:日本鸟取沙丘
河流搬运火山灰至近海地带,受冬季西北风的影响,高大沙丘靠海的一面,有被强风吹出的被称为“风纹”的图案,也有从沙丘表面如雪崩般滑落下来的沙帘,能实现人们领略沙漠风情的愿望。鸟取沙丘(如
图)东西长约16千米,南北宽约2.4千米。鸟取沙丘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当地政府为了保护该“沙漠”下了很大力气。
[探究思考]
(1)指出导致鸟取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
(2)当地政府“下了很大力气”指的是什么?
【答案】(1)日本冬季盛行西北风,可以将海边沙滩的沙粒吹向鸟取而形成沙丘。
(2)鸟取沙丘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为保护该“沙漠”,必须持续除草,这样人们才能领略沙漠风情。
视角2:皮拉大沙丘
皮拉大沙丘位于法国度假胜地阿卡雄市南郊,西临大西洋,其他三面被欧洲最大的沿海森林环绕。沙丘全长3 000米,宽500米,高114米,是欧洲最高、最大的沙丘,每年向前推进约5米。
[探究思考]
(1)指出导致皮拉大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及沙丘东西两侧的坡度差异。
(2)皮拉大沙丘每年吸引100多万游客前来观光,尤其受到滑翔伞运动爱好者的青睐。请指出皮拉大沙丘受到滑翔伞运动爱好者青睐的原因。
【答案】(1)图示地区西临大西洋,受西风影响,沙丘不断东移。沙丘西侧为迎风坡,坡度较缓,东侧为背风坡,坡度较陡。
(2)当地气候全年温和,适宜开展滑翔伞运动的时间长;全年盛行西风,沙丘面积较大且起伏适度,有利于滑翔伞起飞和降落;临大海且有沙丘和森林,景观丰富多样;邻近度假胜地和欧洲客源地。
视角3:雅鲁藏布江的丹娘沙丘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丹娘沙丘,位于高原半湿润季风区。它背倚葱茏青山,面临蓝绿色的雅鲁藏布江,连绵的沙丘构成了波涛起伏的沙海。
[探究思考]
(1)小组交流推断丹娘沙丘的形成过程。
(2)推测丹娘沙丘增长速度最慢的季节。
【答案】(1)冬春季节,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大风经过地区植被稀少,经过江面,受阻较少,形成涡旋上升气流;雅鲁藏布江水势减缓,大片的河床裸露,气流挟带沙洲和河滩上的沙粒,受地形阻挡,风速减缓,沙粒堆积于山坡,日积月累形成沙丘。
(2)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夏季植被覆盖条件最好,风力最小,丹娘沙丘增长速度最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