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24版高中地理第5章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课后限时训练含解析 课件(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24版高中地理第5章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课后限时训练含解析 课件(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21 20:50:13

文档简介

第五章 第二节
【A基础培优练】
时间:30分钟 总分:54分
(知识点1:观察土壤;知识点2: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知识点3: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知识点1](2023年四川宜宾月考)紫色土主要由侏罗纪、白垩纪形成的紫色或紫红色砂岩、页岩快速风化发育而成,富含磷、钾等营养元素。紫色土水土流失快,土层浅薄,土壤剖面上下差异小。据此完成第1~3题。
1.形成紫色土的砂岩中可能发现(  )
A.霸王龙化石 B.笔石化石
C.三叶虫化石 D.猛犸象化石
2.影响紫色土颜色的主导因素是(  )
A.水分 B.坡向
C.生物 D.成土母质
3.紫色土剖面上下差异小,是由于(  )
①地表枯枝落叶多 ②成土母岩风化快 ③土层侵蚀快 ④土壤发育时间长
A.①② B.②③
D.③④ D.①④
[知识点1、2](2023年四川巴中期末)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各异、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下图是地球表面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第4~6题。
4.甲、乙、丙依次对应的土层是(  )
A.淀积层、淋溶层、腐殖质层
B.淋溶层、腐殖质层、淀积层
C.腐殖质层、淀积层、淋溶层
D.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
5.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成土母质层的作用是(  )
A.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与养分状况
B.为土壤提供大量的有机质与腐殖质
C.能使营养元素在土壤的表层不断富集
D.能加快所在地区母岩层的风化速度
6.组成土壤的主要物质是(  )
A.矿物质、有机质、水分与空气
B.矿物质、沉积岩、水分与空气
C.矿物质、有机质、植被与空气
D.沉积岩、动植物、水分与空气
[知识点3]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位置如图所示)的埃尔埃希多地区曾是土壤贫瘠、人烟稀少的荒芜之地。当地农业科技人员对土壤进行“三明治”式的改良,令新土壤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很好地改善了作物生长的水肥条件。当地农民大力发展温室农业,使埃尔埃希多由荒凉之地变成欧洲的“菜篮子”,但水资源短缺问题也逐渐显现。据此完成第7~8题。
7.与该地改良后的土壤结构相符合的是(  )
A.表层为沙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黏土
B.表层为黏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沙土
C.表层为有机肥,中间层为黏土,下层为沙土
D.表层为黏土,中间层为沙土,下层为有机肥
8.每年夏季7—8月,当地农民用塑料薄膜将温室土壤全部覆盖,膜下灌水闷棚,撤膜后才开始种植蔬菜。这种做法的目的最可能是(  )
A.提高土壤肥力 B.对土壤进行消毒
C.提高土壤含水量 D.提高土壤含氧量
[知识点2、3](2022年安徽安庆期末)云南东川红土地被人们称为“大自然打翻的调色板”,这块土地的土壤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下图示意云南东川红壤景观。据此完成第9~11题。
9.影响云南东川红壤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生物
C.地貌 D.时间
10.红壤贫瘠,主要是土壤中(  )
A.矿物质不足 B.土壤含水多
C.空气含量少 D.有机质缺乏
11.改良红壤的有效措施是(  )
A.增施化肥 B.种植绿肥
C.井排井灌 D.砾石覆盖
[知识点1](2022年山东青岛月考)环北极地区多年冻土分布广泛,其中46%为不连续状态,且通常具有较高的土壤有机碳。下图示意环北极地区多年冻土区碳储量来源。据此完成第12~13题。
12.环北极冻土层中有机碳含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低,植被凋落物不易分解
B.湿地广,固定有机碳能力较强
C.冰川大量融化,有机碳释放量大
D.土壤呼吸作用强,吸收有机碳多
13.北极陆地冻土土壤有机碳含量最稳定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D.秋季 D.冬季
[知识点1、2](2022年河南南阳月考)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简称土壤微生物量碳)指土壤中体积小于5 000立方微米的微生物体内碳的总和。下图为内蒙古温带草原土壤微生物量碳的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4~15题。
14.形成内蒙古草原土壤微生物量碳在水平地域上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拔 B.温度
C.降水量 D.耕作制度
15.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垂直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这主要是因为越往深处土壤(  )
A.有机质含量越少
B.通气状况越好
C.环境作用越大
D.根系越发达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
[知识点1、3](2023年广东佛山月考)黑土地是具有黑色或者暗黑色腐殖质表土层,性状好、肥力高的耕地,其主要分布在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以草原植被为主。下图为黑龙江省海伦市(47°N,127°E)和吉林省梨树县(43°N,124°E)两地的秸秆还田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6~18题。
16.从世界来看,典型的黑土地分布地区是(  )
A.中国西南地区
B.中国东北地区
C.俄罗斯南部地区
D.密西西比河地区
17.海伦市和梨树县两地适合采用的秸秆还田模式及原因,匹配正确的是(  )
A.海伦市粉碎深埋:春夏多降雨
B.梨树县秸秆覆盖:冬春季多雪
C.海伦市粉碎深埋:土壤温度低
D.梨树县秸秆覆盖:冬季多大风
18.减少化肥、除草剂等使用,增施有机肥,有利于黑土地(  )
A.减少水分损失,增加土壤湿度
B.减少污染物质,保持土壤健康
C.提高腐殖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D.增加矿物元素含量,减少病虫害
一、单项选择题
(2022年河北省级联测联考)草炭土常由半分解或未分解的有机残体组成,其中有的还保持着植物根、茎、叶等的原形,颜色包含未分解的黄棕色、半分解的棕褐色甚至黑色,其有机质含量多为50%~87%,土质松软。黑龙江哈尔滨草炭土基地采用深层采挖、表土还原方式,根据不同需要研制出适用于草坪、花卉、育苗等的专用草炭土,并销往全国各地。据此完成第1~2题。
1.草炭土保持大量半分解或未分解的有机残体的环境条件是(  )
A.春季风力大
B.夏季光照强
C.秋季湿度大
D.冬季气温低
2.家庭养花用草炭土,主要是因为其(  )
A.矿物质多 B.保水透气
C.重量很轻 D.不发病害
二、综合题
3.(2022年甘肃白银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棕壤是发育于暖温带湿润气候区落叶林下的土壤,其土层呈鲜棕色,有机质含量高。我国的棕壤主要分布于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等地区,所处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片麻岩及页岩的风化产物。
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地区的土壤为砖红壤,有机质含量非常低,呈酸性且黏重。早期欧洲殖民者在巴西亚马孙河流域发现,当地印第安人在一种与自然土壤迥异的黑色土壤上耕作。据研究,这种黑色土壤是人工土壤,主要成分是生物炭(让木材、稻草或农作物废弃物在缺氧的环境下燃烧,得到的物质就是生物炭)。下图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其中圆圈大小反映了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粗细表示养分流量的大小。
(1)说出棕壤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据图分析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土壤贫瘠的原因。
(3)简述当地印第安人用生物炭改良土壤的作用。
第五章 第二节
【A基础培优练】
时间:30分钟 总分:54分
(知识点1:观察土壤;知识点2: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知识点3: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知识点1](2023年四川宜宾月考)紫色土主要由侏罗纪、白垩纪形成的紫色或紫红色砂岩、页岩快速风化发育而成,富含磷、钾等营养元素。紫色土水土流失快,土层浅薄,土壤剖面上下差异小。据此完成第1~3题。
1.形成紫色土的砂岩中可能发现(  )
A.霸王龙化石 B.笔石化石
C.三叶虫化石 D.猛犸象化石
2.影响紫色土颜色的主导因素是(  )
A.水分 B.坡向
C.生物 D.成土母质
3.紫色土剖面上下差异小,是由于(  )
①地表枯枝落叶多 ②成土母岩风化快 ③土层侵蚀快 ④土壤发育时间长
A.①② B.②③
D.③④ D.①④
【答案】1.A 2.D 3.B [解析]第1题,由材料“紫色土主要由侏罗纪、白垩纪形成的紫色或紫红色砂岩、页岩快速风化发育而成”可知,侏罗纪、白垩纪是恐龙时代,因此,推断其有恐龙化石,A项正确;笔石和三叶虫形成于古生代,B、C项错误;猛犸象生活在新生代的第四纪,D项错误。第2题,由材料“紫色土主要由侏罗纪、白垩纪形成的紫色或紫红色砂岩、页岩快速风化发育而成,富含磷、钾等营养元素”可知,其颜色与成土母质有很大关系,D项正确。第3题,由材料“紫色土水土流失快,土层浅薄,土壤剖面上下差异小”可知,差异小主要是因为水土流失快,表层的有机质难以积累,土层侵蚀快,土层薄,②③正确;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丰富,上下差异大,①错误;土壤发育时间短,土壤不够成熟,④错误。
[知识点1、2](2023年四川巴中期末)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各异、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下图是地球表面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第4~6题。
4.甲、乙、丙依次对应的土层是(  )
A.淀积层、淋溶层、腐殖质层
B.淋溶层、腐殖质层、淀积层
C.腐殖质层、淀积层、淋溶层
D.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
5.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成土母质层的作用是(  )
A.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与养分状况
B.为土壤提供大量的有机质与腐殖质
C.能使营养元素在土壤的表层不断富集
D.能加快所在地区母岩层的风化速度
6.组成土壤的主要物质是(  )
A.矿物质、有机质、水分与空气
B.矿物质、沉积岩、水分与空气
C.矿物质、有机质、植被与空气
D.沉积岩、动植物、水分与空气
【答案】4.D 5.A 6.A [解析]第4题,根据森林土壤剖面结构,可知甲为腐殖质层,乙为淋溶层,丙为淀积层,D项正确。第5题,土壤是环境中各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A项正确;生物为土壤提供大量的有机质与腐殖质,使得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B、C项错误;温度、微生物、雨水和风速都会影响所在地区母岩层的风化速度,D项错误。第6题,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A项正确。
[知识点3]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位置如图所示)的埃尔埃希多地区曾是土壤贫瘠、人烟稀少的荒芜之地。当地农业科技人员对土壤进行“三明治”式的改良,令新土壤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很好地改善了作物生长的水肥条件。当地农民大力发展温室农业,使埃尔埃希多由荒凉之地变成欧洲的“菜篮子”,但水资源短缺问题也逐渐显现。据此完成第7~8题。
7.与该地改良后的土壤结构相符合的是(  )
A.表层为沙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黏土
B.表层为黏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沙土
C.表层为有机肥,中间层为黏土,下层为沙土
D.表层为黏土,中间层为沙土,下层为有机肥
8.每年夏季7—8月,当地农民用塑料薄膜将温室土壤全部覆盖,膜下灌水闷棚,撤膜后才开始种植蔬菜。这种做法的目的最可能是(  )
A.提高土壤肥力 B.对土壤进行消毒
C.提高土壤含水量 D.提高土壤含氧量
【答案】7.A 8.B [解析]第7题,由材料可知,当地农业科技人员对土壤进行“三明治”式的改良,使新土壤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上层土壤为沙性土壤,有利于水分的下渗;中层土壤为作物根系所在土层,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水肥,应为有机肥;下层为底层,为了防止水肥下渗,应为黏土层。第8题,该地位于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夏季气温高,用塑料薄膜覆盖土壤,然后灌水,使得膜内温度很高,有利于杀死细菌,起到对土壤进行消毒的作用。该做法不能提高土壤肥力、含水量和含氧量。
[知识点2、3](2022年安徽安庆期末)云南东川红土地被人们称为“大自然打翻的调色板”,这块土地的土壤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下图示意云南东川红壤景观。据此完成第9~11题。
9.影响云南东川红壤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生物
C.地貌 D.时间
10.红壤贫瘠,主要是土壤中(  )
A.矿物质不足 B.土壤含水多
C.空气含量少 D.有机质缺乏
11.改良红壤的有效措施是(  )
A.增施化肥 B.种植绿肥
C.井排井灌 D.砾石覆盖
【答案】9.A 10.D 11.B [解析]第9题,红壤因为富含铁、铝氧化物,呈红色,其形成与气候有关,与生物、地貌、时间关系不大,A项正确。第10题,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因而有机质含量少是红壤贫瘠的主要原因,受土壤矿物质、含水量、空气含量影响较小,D项正确。第11题,增施化肥可以在短时间内增加土壤肥力,但同时会使土壤酸化、微生物活性降低等,A项错误;种植绿肥对增强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有很大作用,B项正确;井排井灌是治理盐碱化的重要措施,砾石覆盖是治理荒漠化的措施之一,对改良红壤作用不大,C、D项错误。
[知识点1](2022年山东青岛月考)环北极地区多年冻土分布广泛,其中46%为不连续状态,且通常具有较高的土壤有机碳。下图示意环北极地区多年冻土区碳储量来源。据此完成第12~13题。
12.环北极冻土层中有机碳含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低,植被凋落物不易分解
B.湿地广,固定有机碳能力较强
C.冰川大量融化,有机碳释放量大
D.土壤呼吸作用强,吸收有机碳多
13.北极陆地冻土土壤有机碳含量最稳定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D.秋季 D.冬季
【答案】12.A 13.D [解析]第12题,环北极地区所处纬度高,终年气温低,植被凋落物和地下根茎不易分解,使得冻土层中的有机碳可以储存较长时间,A项正确。环北极地区多年冻土分布广泛,相对而言湿地面积少,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环北极地区冰川融化的相关内容,C项错误。该地多年冻土广布,土壤呼吸作用弱,D项错误。第13题,冬季气温低,地表积雪厚,冻土层稳定,土壤呼吸作用弱,冻土土壤有机碳含量最稳定,D项正确。
[知识点1、2](2022年河南南阳月考)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简称土壤微生物量碳)指土壤中体积小于5 000立方微米的微生物体内碳的总和。下图为内蒙古温带草原土壤微生物量碳的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4~15题。
14.形成内蒙古草原土壤微生物量碳在水平地域上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拔 B.温度
C.降水量 D.耕作制度
15.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垂直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这主要是因为越往深处土壤(  )
A.有机质含量越少
B.通气状况越好
C.环境作用越大
D.根系越发达
【答案】14.C 15.A [解析]第14题,图示信息显示土壤微生物量碳呈现出草甸草原最高、典型草原次之、荒漠草原最低的分布格局,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一致,C项正确。图中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的变化主要体现的是降水量的水平变化,与海拔、温度和耕作制度无关,A、B、D项错误。第15题,表层土壤积累了较多的腐殖质,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同时表层积聚了大量植物根系,而越往土壤深处,植物根系越少,有机质的含量越少,A项正确,D项错误。越往土壤深处,土壤越紧实,通气状况越差,B项错误。深层土壤的环境条件趋于稳定,对微生物的影响较小,C项错误。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
[知识点1、3](2023年广东佛山月考)黑土地是具有黑色或者暗黑色腐殖质表土层,性状好、肥力高的耕地,其主要分布在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以草原植被为主。下图为黑龙江省海伦市(47°N,127°E)和吉林省梨树县(43°N,124°E)两地的秸秆还田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6~18题。
16.从世界来看,典型的黑土地分布地区是(  )
A.中国西南地区
B.中国东北地区
C.俄罗斯南部地区
D.密西西比河地区
17.海伦市和梨树县两地适合采用的秸秆还田模式及原因,匹配正确的是(  )
A.海伦市粉碎深埋:春夏多降雨
B.梨树县秸秆覆盖:冬春季多雪
C.海伦市粉碎深埋:土壤温度低
D.梨树县秸秆覆盖:冬季多大风
18.减少化肥、除草剂等使用,增施有机肥,有利于黑土地(  )
A.减少水分损失,增加土壤湿度
B.减少污染物质,保持土壤健康
C.提高腐殖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D.增加矿物元素含量,减少病虫害
【答案】16.BCD 17.CD 18.BC
[解析]第16题,由材料可知,黑土地主要分布在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以草原植被为主,因此黑土仅能形成于四季分明且温差较大的温带地区,世界三大黑土区分布在45°N附近的第聂伯河、密西西比河、黑龙江流域,B、C、D项正确。第17题,海伦市纬度高,冬季多积雪,有季节性冻土层,如果在地表覆盖秸秆,可有保温效果,但春季天气回暖时更不利于秸秆分解,秸秆应粉碎深埋,C项正确。梨树县纬度低,冬春多大风,风沙侵蚀比较严重,地表覆盖秸秆可以减少风蚀,D项正确。第18题,化肥施用过多,会导致土壤板结、通气性差。除草剂施用后可能在农田中有残留,使得土壤中有毒物质增加。有机肥可以减少土壤污染,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中的团粒物质。故B、C项正确。
【B素养提升练】
一、单项选择题
(2022年河北省级联测联考)草炭土常由半分解或未分解的有机残体组成,其中有的还保持着植物根、茎、叶等的原形,颜色包含未分解的黄棕色、半分解的棕褐色甚至黑色,其有机质含量多为50%~87%,土质松软。黑龙江哈尔滨草炭土基地采用深层采挖、表土还原方式,根据不同需要研制出适用于草坪、花卉、育苗等的专用草炭土,并销往全国各地。据此完成第1~2题。
1.草炭土保持大量半分解或未分解的有机残体的环境条件是(  )
A.春季风力大
B.夏季光照强
C.秋季湿度大
D.冬季气温低
2.家庭养花用草炭土,主要是因为其(  )
A.矿物质多 B.保水透气
C.重量很轻 D.不发病害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生物在一定的温度、湿度下腐烂形成腐殖质,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夏季光照强,气温高,秋季湿度大,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被迅速分解,不利于草炭土保持大量半分解或未分解的有机残体;春季风力大小对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影响甚微;黑龙江纬度高,冬季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慢,枯枝落叶不易腐烂变质,因此,草炭土保持大量半分解或未分解的有机残体。第2题,根据材料“其有机质含量多为50%~87%”说明草炭土含有机质多;且“土质松软”、含“半分解或未分解的有机残体”,说明草炭土保水透气性好,但重量较重;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土壤肥沃,花长得茁壮,不容易生病虫害,但不能避免病虫害。
二、综合题
3.(2022年甘肃白银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棕壤是发育于暖温带湿润气候区落叶林下的土壤,其土层呈鲜棕色,有机质含量高。我国的棕壤主要分布于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等地区,所处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片麻岩及页岩的风化产物。
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地区的土壤为砖红壤,有机质含量非常低,呈酸性且黏重。早期欧洲殖民者在巴西亚马孙河流域发现,当地印第安人在一种与自然土壤迥异的黑色土壤上耕作。据研究,这种黑色土壤是人工土壤,主要成分是生物炭(让木材、稻草或农作物废弃物在缺氧的环境下燃烧,得到的物质就是生物炭)。下图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其中圆圈大小反映了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粗细表示养分流量的大小。
(1)说出棕壤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据图分析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土壤贫瘠的原因。
(3)简述当地印第安人用生物炭改良土壤的作用。
【答案】(1)气候、植被(温带落叶林)、地形、成土母质(岩石)等。
(2)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枯枝落叶等有机质分解快,养分积累少;土壤淋溶作用强烈,养分大量流失,地表径流也带走部分养分;雨林植被高大茂密,养分循环旺盛,大部分养分储存在植物体内,土壤养分少。
(3)生物炭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土壤的透气、透水性,降低黏重,改变土壤的颜色。(共59张PPT)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第二节 土壤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区域认知]结合各地土壤标本,知道影响该地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综合思维]能够运用自然要素的相互作用原理,说明土壤的发育过程。
[地理实践力]观察、识别与土壤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人地协调观]认识土壤对生物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课前 | 必备知识 · 自主夯实
【基础清单】
一、观察土壤
1.土壤概念: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____________。
2.物质组成:由矿物质、__________、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疏松表层
有机质
3.观察
(1)土壤颜色:土壤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____________之一,有些土壤是用颜色来命名的,如黑土、红壤等。
(2)土壤质地:按不同粒级的____________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可分为砂土、________、黏土三种类型。
(3)土壤剖面构造。
①定义: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____________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外部特征
矿物质
壤土
垂直向下
②森林土壤剖面:自上而下分为有机层、____________、淋溶层、淀积层、__________和母岩层。
③耕作土壤剖面:自上而下分为耕作层、__________和自然土层。
[小提醒]壤土是农业生产的理想土壤质地。壤土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蓄水、保肥性能强。
腐殖质层
母质层
犁底层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成土母质: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____________。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 ________。
2.生物: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________的因素。一方面为土壤提供________,另一方面通过生物循环,使___________在土壤表层富集。
物质基础
质地
最活跃
有机质
营养元素
3.气候:________地区的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________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而 ____________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少。
4.地貌:山顶与山麓、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土壤发育不同;从山顶到低平洼地,由于成土母质的颗粒存在由粗到细的变化规律,依次分布着砾质土、________、壤土和________。
湿热
冷湿
干旱、高温
砂土
黏土
5.时间: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 ________。在自然状态下,形成20厘米厚可供耕作的土壤,一般需要_____________年。
[小提醒]成土母质是土壤中矿物质的来源,而生物是土壤中有机质的来源。
明显
100~1 000
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1.土壤的功能
(1)土壤与环境之间有着活跃的__________和能量交换,是联系有机界和__________的关键环节。
(2)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促使____________以至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3)土壤具有重要的蓄水、________功能。
(4)土壤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人类种植农作物是以________为物质基础的;人类饲养动物,也主要以植物为饲料。
物质
无机界
地理环境
保水
土壤
2.利用与保护
(1)不能满足耕作需要的,对其进行______________。
(2)优良的土壤也应注重__________,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常用的方法有休耕、种植绿肥、__________、广施农家肥等。
[小提醒]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化肥不能提高土壤肥力。过度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酸化、改变土壤结构,引起土壤板结。
改良或改造
种养结合
作物轮作
【名师助学】
想一想:
是不是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肥力就越高?为什么?
【答案】不是。有机质含量多少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另外,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也是土壤肥力的影响因素。
小科普1:
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
目前世界黑土分布区有三大块,除了我国东北平原外,还有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三大黑土分布区均位于四季分明的寒温带地区,由于植被繁盛,冬季寒冷,大量枯枝落叶难以腐化、分解,历经千百年形成了厚厚的腐殖质,也就是肥沃的黑土层。黑土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十倍,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土地,因此世界三大黑土区先后被开发成重要的粮食基地。
小应用:
比较黄河三角洲冲积土、青藏高原寒漠土、江南丘陵红壤三种土壤类型,哪一类土壤发育程度较好?并说明理由。
【答案】提示:黄河三角洲的冲积土是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并在比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发育而成,发育程度最好。江南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化学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较强,因而红壤发育程度较好,但在坡度较大的丘陵地区,因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因而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因而这里的寒漠土发育程度较差。
小科普2:
休耕与轮作
休耕不是让土地荒芜,而是让其“休养生息”,用地养地相结合来提升和巩固粮食生产力。轮作是在同一田块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和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如一年一熟的大豆→小麦→玉米三年轮作。
1.下列关于土壤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土壤就是我们平时见到的土地
B.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
C.土壤独立于地球四大圈层之外,独立占有空间
D.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越高,肥力越高
【答案】B
[解析]土地是众多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包括土壤;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空气和水分四种物质组成,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联系密切,不独立占有空间;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不一定越肥沃。
2.[不定项选择题]土壤观察的内容包括 (  )
A.土壤颜色 B.土壤剖面构造
C.土壤的厚薄 D.土壤的质地
【答案】ABD
[解析]土壤观察的内容包括土壤的颜色、土壤剖面构造和土壤的质地。
(2023年安徽宣城期末)2022年10月,华东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国庆假期到野外进行土壤考察。同学们采集了土壤样本,回校后完成了土样的土壤组成及酸碱性测定实验,发现这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非常低,土质黏重且呈酸性。据此完成第3~4题。
3.推测此次同学们带回的土壤样本应属于 (  )
A.黑土 B.水稻土
C.紫色土 D.红壤
4.推测该土壤样本的采样地可能位于 (  )
A.郊区农田 B.河边草甸
C.低山丘陵 D.沼泽湿地
【答案】3.D 4.C
[解析]第3题,从材料可知,该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非常低,土质黏重且呈酸性,应是南方地区的红壤,D项正确。第4题,一般农田为耕作土壤,土壤较为肥沃,A项错误;河边草甸和沼泽湿地的土壤一般腐殖质层较厚,有机质较为丰富,B、D项错误;华东的低山丘陵区,由于降水多,淋溶作用强,发育出“酸、黏、贫”的红壤,C项正确。
5.(2023年海南儋州期末)下列土壤肥力较高的是 (  )
A.热带雨林地区的土壤 B.东南丘陵的红壤
C.东北平原的黑土 D.黄土高原的黄土
【答案】C
[解析]东北平原植物生长茂密,秋冬枯枝落叶多,土壤有机质来源丰富;冬季气温较低,微生物分解慢,有机质积累多,即东北平原的黑土肥力较高,C项正确。热带雨林地区气候炎热,土壤有机质分解旺盛,再加上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土壤肥力差,A项错误;东南丘陵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土壤淋溶作用强,且土壤有机质分解较快,土壤肥力较差,偏酸性,B项错误;黄土高原的黄土由风力沉积而成,土质疏松,含有一定的有机质和矿物质,但由于植被破坏,夏季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有所下降,D项错误。
课堂 | 关键能力 · 探究提升
【情境探究】
材料一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构成,它是野外土壤观察的重要内容之一。
材料二 右图为某地土壤剖面示意图。
观察土壤
(1)写出土壤剖面图中A、B、C、D、E所代表的土层。
【答案】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
(2)分析A层颜色较深的原因。
【答案】大量有机质分解后积累形成颜色较深的腐殖质。
(3)分析B层颜色较浅的原因。
【答案】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物质淋失,故颜色较浅。
【整合提升】
1.土壤颜色
土壤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受有机质含量、土壤矿物质、水分多少及土壤结构体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我国而言,黑色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红色土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青色土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长期积水之地,白色土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黄色土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
2.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 颗粒比例 通气、透 水性 能 保水性能 有机质 保肥性能 耕作难度
砂土 砂粒占优势  强 差 易分解 弱 易耕作
壤土 比例适中 良好 强 不易分解 好 最理想
黏土 黏粒占优势  差 强 分解缓慢, 易积累  好 不易耕作
3.自然土壤剖面及各层特点(以森林土壤为例)
土壤层 特点
有机层 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腐殖质层 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淋溶层 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淀积层 淋溶层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母质层 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母岩层 坚硬的岩石
4.耕作土壤剖面及各层特点
土壤层 特点
耕作层 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
犁底层 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
自然土层 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学以致用】
[考向1:土壤颜色]
(2023年安徽淮北期中)土壤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壤由各种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能生长植物。据此完成第1~2题。
1.在野外对土壤进行观察时,最容易观察到的是 (  )
A.土壤颜色 B.土壤质地
C.土壤肥力 D.土壤剖面构造
2.不同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差异。决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主导因素是 (  )
A.成土母质 B.气候
C.生物 D.地形
【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由生活常识可知,土壤观察一般从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等方面进行,其中最直观也是最容易观察到的是土壤颜色,A项正确。第2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残体,因此决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最主要因素是生物,C项正确。
[考向2:土壤质地]
(2022年河北秦皇岛月考)土壤质地是土壤的一个较为稳定的自然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蓄水导水性、保肥供肥性、通气性、耕性等物理性质,进而影响到养分元素的有效性,最终影响植物生长状况。右图为土壤质地三角坐标图。据此完成第3~4题。
3.某块田地中的土壤,黏粒占10%,粉粒占20%,砂粒占70%,该土壤应属于 (  )
A.粉质黏土 B.砂质壤土
C.粉壤土 D.砂质黏土
4.人们常说“发小苗而不发老苗”,符合该谚语特征的土壤类型是 (  )
A.砂土类 B.壤土类
C.粉土类 D.黏土类
【答案】3.B 4.A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该种土壤中黏粒占10%,粉粒占20%,砂粒占70%,应属于砂质壤土,B项正确。第4题,砂土保肥能力差,透气性好,肥效快,所以能促进幼苗早期生长,但持续时间短,幼苗生长后期可能缺肥,不能满足其生长需求,所以是“发小苗”;黏土与之相反,保肥能力强,通气性差,肥效慢,但持续时间长,幼苗早期可能生长缓慢,但后劲足,所以是“发老苗”,A项正确,D项错误;壤土是农艺性状较好的一种土壤,其通透性、保水保肥能力以及潜在养分含量介于砂土和黏土之间,B项错误;粉土是一种由水、冰和风力运输以及沉积而成的粉尘状沉积物,不太利于作物生长,C项错误。
[考向3:土壤的剖面构造]
(2022年云南学业水平考试)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进行野外观测调研,成功制作了该地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右图)。据此完成第5~6题。
5.从地面垂直向下,土壤垂直分层顺序正确的是 (  )
A.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淀积层、淋溶层、成土母质层
B.枯枝落叶层、淋溶层、腐殖质层、淀积层、成土母质层
C.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成土母质层
D.枯枝落叶层、淋溶层、淀积层、腐殖质层、成土母质层
6.土壤中的许多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其影响因素是(  )
A.生物 B.气候
C.成土母质 D.地形
【答案】5.C 6.A
[解析]第5题,在生物、气候、成土母质和地形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土壤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大致与地面平行展布的土层所构成,土层由上至下通常可分为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成土母质层,C项正确。第6题,没有生物作用下的风化物,许多营养元素上下分布较均匀,甚至由于淋溶作用表层营养元素可能更少,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生物活动(特别是植物的生长活动)从深层吸收营养元素,然后通过枯枝落叶等形式把营养元素返还到土壤表层,使得土壤中的许多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因此其影响因素是生物,与气候、成土母质和地形等因素的直接关系不大。
【情境探究】
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主要原因是这里分布着典型的黑土,人们常说黑土地上“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黑土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功能和养护
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世界上仅有三块黑土平原: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欧洲的乌克兰平原、亚洲的东北平原。
(1)分析东北平原土壤肥沃的原因。
【答案】东北平原植被茂密,有机质来源丰富。东北平原气候冷湿,微生物活动较弱,分解作用缓慢,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2)我国南方的湿热地区植被茂密,但发育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却较低,比较贫瘠,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微生物分解作用较快,有机质积累较少。南方地区降水较多,土壤的淋溶作用强烈,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比较贫瘠。
(3)东北黑土区沼泽湿地较多,与土壤的哪种功能有关?
【答案】蓄水、保水功能。
(4)我国东北黑土分布区目前都存在着黑土肥力降低的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对其进行养护?
【答案】可以采取休耕、作物轮作、秸秆还田、增施农家肥等手段进行养护。
【整合提升】
1.自然地理要素与土壤
项目 对土壤的作用
自然地理要素 成土母质 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质地
生物 没有生物的作用,就不可能形成土壤;生物残体形成土壤有机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腐殖质;使营养物质在土壤表层富集;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
项目 对土壤的作用
自然地理要素 气候 岩石风化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湿热地区土壤形成速度快于干冷地区,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更高;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干热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少
地貌 山顶和山麓、阴坡和阳坡、迎风坡和背风坡因水热条件不同,发育的土壤不同;从山顶到低平洼地,依次为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
时间 土壤形成时间越长,土壤发育程度越高,土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模式图

2.人类活动与土壤
3.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1)土壤的功能。
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促使地理环境以至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土壤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人类发展农牧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2)土壤合理利用和保护实例。
不能满足耕作的土壤改良或改造   亚马孙河流域利用生物炭改良贫瘠的土壤
我国南方地区使用农家肥,通过增施有机肥、掺入石灰、掺入沙子、种植茶树等方式改良土壤酸性
优良土壤用养结合 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等
岩石、成土母质和土壤的区别和联系
裸露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变成成土母质;成土母质在微生物和低等植物的作用下变成原始的土壤,后经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作用变成成熟的土壤;土壤的侵蚀堆积又是岩石圈沉积岩的重要来源。
【学以致用】
[考向1: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2022年浙江杭州期末)右图为土壤发育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据图可知,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
A.成土母质 B.气候
C.生物 D.地形
2.影响土壤矿物构成的主要因素是 (  )
A.成土母质 B.气候
C.生物 D.地形
【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物是土壤形成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C项正确。成土母质主要决定土壤的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气候和地形对土壤的影响也较大,但不是最“活跃”的因素。第2题,成土母质主要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A项正确。气候、生物、地形等对土壤的形成均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影响土壤矿物构成的主要因素。
[考向2: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2023年山东聊城期末)熟化是通过耕种、定向培育,将自然土壤转变成适合农作物生长且肥沃的土壤的过程。我国东北的黑土、南方的红壤经熟化都可成为水稻土。图甲为自然土壤与水稻土结构示意图,图乙为黑土、红壤和水稻土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第3~4题。
3.经过熟化,水稻土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发生的变化表现为 (  )
A.表土层软糊,提供了农作物扎根立足的条件
B.耕作层深厚,使土壤成为可持续利用的资源
C.犁底层紧实,提高了蓄水、保水、保肥能力
D.母岩层较薄,阻断了有机界与无机界的联系
4.将黑土或红壤熟化为水稻土并进行养护,应 (  )
A.熟化黑土—沼泽化处理 B.黑泥田—利用过程中无须施肥
C.熟化红壤—排水后晾晒 D.黄泥田—种植水稻前先植绿肥
【答案】3.C 4.D
[解析]第3题,表土层软糊,不利于农作物扎根立足,反而使农作物容易受大风和雨涝影响出现倒伏现象,A项错误;土壤耕作层即使再深厚,如果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肥沃的土壤也会退化,甚至演变成荒漠化土地,B项错误;对比自然土壤剖面,水稻土缺少了淋溶层,而多一个犁底层,推测可能是由于犁底层紧实,提高了蓄水、保水、保肥能力,C项正确;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建立起有机界与无机界的联系通道,从而使土壤圈成为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母岩层厚薄对此不产生影响,D项错误。
第4题,由图可知,熟化黑土使之转化为水稻土,需要经过先脱沼泽(土地排水后晾晒)、再种稻形成黑泥田型水稻土,A项错误;要确保黑泥田有机质稳中有升,利用过程中也需要补充相应的肥料,B项错误;熟化红壤使之转化为水稻土,需要经过先渍水、再种稻过程而形成黄泥田型水稻土,C项错误;由于红壤本身具有酸、瘦、黏等特点,有机质少,肥力不高,因此在种植水稻前必须先种植绿肥作物,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D项正确。
拓展 | 素养提升 · 增效培优
【教材疑难助解】
教材第88页 引入
亚马孙河流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淋溶作用强,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自然土壤用于耕作时,因得不到有机质的补充,很快就会变得贫瘠。改良土壤的案例:我国黄淮海平原盐碱地的改良、江南丘陵地区红壤的改良等。
教材第90页 活动
略。
教材第92页 活动
1.上述土壤现象的主导因素分别是气候和成土母质、生物、地貌等。
2.紫色土是由砂岩和紫色页岩风化作用形成的;东北地区由于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慢,积累多,土壤肥沃,南方地区则相反;受流水冲刷作用,颗粒较粗的土壤留在山顶,颗粒较细的土壤被带到山前平原。
【课外实践探究】
探究实验——土壤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土壤组成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进一步理解土壤中不同成分含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实验用品]适量的肥沃土壤、细砂石和碎石块、四个花盆、长势相近的四株同种植物、1个水盆、1个花洒、足够量水。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四份土壤,在①②③三个花盆中放入较肥沃的土壤。
第二步:花盆④放入细砂石和碎石块,把长势相近的同种植物移栽盆中。
第三步:将花盆①放在盛满水的水盆中,水面与土面相平。
第四步:同时每天给花盆①②④土壤浇相同的水,花盆③土壤不浇水。
[实验现象及结论]
【答案】花盆②植株的生长状况好于花盆①③④,说明植物的生长需要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有机物和矿物成分,只有土壤中的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比例适当,土壤才会更加肥沃,更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