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
一、课题概述:
《云南的歌会》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介绍了我国部分地区的节日风俗和民间轶事,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学习这个单元,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民俗,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无穷乐趣,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感情。
《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对每一个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写,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了解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还能学习叙事性文章的写法。
二、教学/学习目标阐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1、引导学生赏析品味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
2、品析重点句段,体会云南歌会中蕴含的美。
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反复阅读等过程,准确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
学习目标
1.通过品读文章体会云南歌会中蕴含的人物美、环境美、场面美。
2.在感受美的过程中感受作者对人、自然和艺术的热爱与赞美。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品读文章体会云南歌会中蕴含的人物美、环境美、场面美。
难点: 理解文中环境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1、从身心发育看:八年级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因而在本节课上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说”的平台,还给学生更多的“话语权”。
2、从知识能力看:八年级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文章已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但是对文章内容把握的准确度和对文章主题理解的深度上还有待提高。民风民俗对当代中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疏远的话题,更加不知道如何欣赏,因此,需要恰当适时的引导和点拨。当然,学生大多具备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话题的能力,因而能够对教师提出的建议做出回应并行动。
五、教学策略与教学活动设计:
教法:本文所写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充满了情趣,根据文章这一特点,我将充分发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作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来使学生深入体会云南歌会的美,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情景教学法、师生互动法、点拨法等)
学法: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研学和交流的过程中进行讨论,在遇到学习瓶颈时请教老师,最终得出满意的答案。(讨论法、圈点批画法等)
六、教学资源和工具的设计
1、视频资料:
选取五朵金花《蝴蝶泉边》片段。
开发意图: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受对歌特点。
2、音频资料:
选取《七彩云南》《月光下的凤尾竹》
开发意图:通过听觉配合图片资料感受云南环境的优美。
3、图片资料
选取优美的云南自然环境图片和村寨传歌场面图片。
开发意图:
前者通过视觉配合音频资料感受云南自然环境的优美。
后者借助具体可感的图片体会云南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村寨传歌的盛况,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4、阅读资料:
选取了沈从文的原话
开发意图:
帮助学生理解劳动产生美、自然产生美,更能帮助学生体会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道理。同时也使学生更加了解了沈从文对“湘西”特有民风民俗的关注和热爱。
5、网络媒体资料:
中国民俗网http://www.chinesefolklore.com
CCTV7军事?农业频道 :《乡土》
开发意图:补充介绍祖国各地民风民俗,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同时拓宽知识面。
教学过程设计
课题:
《云南的歌会》
授课时间
2014-4-8
授课类型
新授
年级
八
学科
语文
课时数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媒体运用
激趣导入
自主学习
合作研讨
拓展提升
作
业
反馈
1、播放音频《彩云之南》配云南风光图片,以此导入。
(回应前课,展示歌会画面)
2、提问上节课所学内容
(重点研读,品味民俗风情)
一、感知“对歌”中人物美
1、默读“山野对歌”部分,勾画描写对歌年轻女子的句子。
2、作者对其进行哪些方面的描写。
3、突出了对歌年轻女子什么特点?
二、享受“漫歌”中环境美:
先欣赏赶马女孩子一路走来的美景,
1、阅读“山路漫歌”部分,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谈谈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2、作者是要写歌会,为什么却写了这么多的自然环境呢?
三、领略“传歌”中场面美:
1、默读“村寨传歌”部分,勾画表现场面宏大的句子。
2、思考你选的句子是从哪个方面写出的传歌场面宏大。
小结过渡:三幅画面,分别突出了唱歌人,唱歌的环境和唱歌的场面。人、自然、艺术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风情画面!
(对话作者,理解民俗内涵)
回顾全文,你认为云南的歌会最大魅力在哪里?
这是一群_____的人,唱着_____的歌。
(对话自己,反思民俗生活)
我国的民俗丰富多彩,是一本更为厚重的文化大书,这本书的内涵,需要我们时常用一颗敬重的心来静静感悟。
1、请以课文中学到的场面描写的方法完成一段庙会场面的描写
2、中国民俗网
http://www.chinesefolklore.com
3、推荐观看:CCTV7军事?农业频道 :《乡土》
欣赏图片和音乐
集体回答填表。
默读课文
在文中圈点勾画
交流
个别生读课文
观看图片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交流
跳读课文
在文中圈点勾画
交流
合作讨论交流
完成作业任务
创设学习情景
通过回顾第一课时所学内容,明确本节课具体学习目标,这对于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利展开,重点知识的扎实掌握,无疑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自主研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文本,培养学生圈点勾画、提炼语言信息的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
在教学处理上本部分重在引导学生感受云南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为歌者提供了天然的大舞台
通过对文本的品读,使其体会艺术传承的美。锻炼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和分析鉴赏的能力。
理解文章主旨。
读写结合
补充介绍祖国各地民风民俗,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同时拓宽知识面。
播放《彩云之南》歌曲和云南风光图片
播放课件
播放视频《蝴蝶泉边》
播放课件
播放云南风光图片
配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
播放课件
播放歌会场面图片
播放课件
“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
播放课件
配《月光下的凤尾竹》
播放课件
板书设计
学习评价和反馈设计
学习评价:
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1、对课文品读的定性评价
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是否能自主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又要注重学生自读后的组内交流,并适时的给予鼓励性评价,这样会极大的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为实现本节课以品读促感悟这一目标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
2、 对课文重点知识的定量评价
以课文中学到的场面描写的方法完成一段庙会场面的描写是对学生的一种定量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让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得到及时反馈。
总结和帮助
整堂课将信息技术巧妙的加以运用,与课程有机整合。如利用多媒体创作画面,丰富内容;配乐欣赏视频,升华情感,拓展了学习空间,从而打开了学习思路,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积极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课堂更多的还给学生,发挥主动性。
课件31张PPT。云南的歌会沈从文 群山深处,哈尼梯田一层一层朝着天际铺陈…… 背靠苍山,面临洱海,大理三塔卓然挺秀云南石林以她独特的姿态屹立在高空之下 时光流逝,丽江古城依然聚散着属于自己的文化气息 登高揽胜,俯视丽江古城 泸沽湖和她独特的猪槽船 相互依存,述说着动人的故事 东川那片红土地上的阳光,炽热、透明、夺目
美丽的热带雨林西双版纳,风情无限……闪耀着银光的玉龙雪山高原明珠----滇池幸福美好的生活四季的歌声 云南的歌会沈从文知识回顾漫歌传歌山野山路村寨青年男女 赶马女孩子 村民人环境场面对歌学习目标
1、赏析品味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中的美点及精彩的语言。
2、感受作者笔下美好的生活。
大理三月好风光 蝴蝶泉边好梳妆 花中蝴蝶飞采蜜 阿妹等情郎
蝴蝶上面一枝花 雾里传来唧唧喳 拨开满天云和雾 走遍苍山找金花1、默读“山野对歌”部分,勾画描写对歌年轻女子的句子。
2、作者对其进行哪些方面的描写。
3、突出了对歌年轻女子什么特点?
自主学习 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的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 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声的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了下发,拍一下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哈哈大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合作学习1、阅读“山路漫歌”部分,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谈谈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2、作者是要写歌会,为什么却写了这么多的自然环境呢? 产生这种山歌实有原因。如没有一种特殊环境作为土壤,这些歌不会那么素朴、真挚而美妙感人。
—— 沈从文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村寨传歌 跳读“村寨传歌”部分,勾画表现传歌场面宏大的句子。
自主学习 本文选自《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在未选入课文的部分,有这样一句话——“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这是一群____的人,
唱着_____的歌。 感谢沈从文:
是他,让我们停下脚步,去体味这些乡野间自在优美的生活。
是他,让我们领略了祖国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是他,让我们读出了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
让我们也大声的歌唱吧!http://www.v1.cn/2013-01-02/144170.shtmlhttp://video.sina.com.cn/p/news/v/2014-02-10/193263487213.html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E5NTgwNDUy.html作业:
完成一段庙会场面的描写。中国民俗网http://www.chinesefolklore.com
CCTV7军事·农业频道 :《乡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