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必修第一册2024版高中地理第3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综合检测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必修第一册2024版高中地理第3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综合检测卷(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21 21:2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综合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2年安徽安庆期末)2021年9月16日4时33分,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截至8时30分,该地震已导致死亡3人,重伤3人,轻伤57人,转移6 904人,县城紧急避难场所安置10 281人。据此完成第1~2题。
1.该地震震源位于(  )
A.地壳 B.地幔
C.外地核 D.内地核
2.为减少地震给人们带来的伤害,正确的防震措施是(  )
A.进行地震演习 B.关注天气预报
C.乘坐电梯逃离 D.向地势高处跑
(2022年黑龙江哈尔滨期末)2020年7月22日,哈尔滨部分地区出现内涝,导致通行受阻并有车辆被淹没,城市河道水位也迅速上涨,出现了严重的城市内涝。据此完成第3~4题。
3.导致本次内涝发生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地势起伏大,集水快 B.建筑物密集,下渗少
C.降水时间长,强度大 D.河网密集,汇水量大
4.为应对城市内涝,哈尔滨市可采取的措施是(  )
A.采取科技手段减少降水量 B.重新布局城市功能区
C.对城市进行整体搬迁 D.加强海绵城市建设
(2023年辽宁大连月考)2022年11月末,受寒潮天气影响,我国长江以北大部地区大风肆虐,出现雨雪,气温暴跌,局地降温超20 ℃。据此完成第5~6题。
5.此次寒潮的大风给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带来的关联性自然灾害是(  )
A.降温→洪涝 B.大风→风暴潮
C.雨雪→干旱 D.大风→沙尘暴
6.市民防御寒潮的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有(  )
①储存适量食品 ②关注天气预报 ③增加户外活动 ④及时添加衣物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读2017年河北省自然灾害损失统计表,完成第7~8题。
类型 受灾人口 数/万人 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数/人 受灾面积/ 千hm2 绝收面积/ 千hm2 倒塌 房屋/间 经济损失/ 亿元
干旱 1 275.4 0 1 578.91 334 0 102.06
风雹 296.68 173 254.17 26.28 180 20.53
洪涝 130.52 157 129.3 12.84 170 9.84
低温冷冻 82.76 0 105.22 38.6 0 8.99
7.2017年河北省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是(  )
A.干旱 B.风雹
C.洪涝 D.低温冷冻
8.河北省应对干旱灾害的措施合理的是(  )
A.大量使用深层地下水 B.大力建设海水淡化工厂
C.关闭所有高耗水企业 D.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2022年广西钦州期末)自然灾害发生范围广、影响大,个人在自然灾害来临时,应尽可能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据此完成第9~10题。
9.暴雨会导致城市内涝,暴雨后马路积水处有时会出现漩涡。若遇到漩涡,正确的做法是(  )
A.从漩涡边跳过去 B.从漩涡边上小心走过去
C.绕着走 D.原地等待救援
10.滑坡发生后,抢救被滑坡体掩埋的人和物的正确方法是(  )
①从滑坡体的侧面进行挖掘 ②先救人后救物 ③将滑坡体后缘的水排干 ④从滑坡体的下缘开始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3年四川巴中期末)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震中位于(29.59°N,102.08°E),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图1为地震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1~13题。
图1
11.泸定县地震的发生,是由于(  )
A.地壳应力长期作用的结果 B.地壳物质长期变质作用的结果
C.地表物质长期沉积的结果 D.地表岩层长期风化侵蚀的结果
12.等震线是把地震对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而成的曲线,下列因素与等震线无关的是(  )
A.地震震级 B.震源深度
C.震中距 D.地震时间
13.一次大地震可能给当地带来的危害有(  )
①基础设施破坏 ②连续性降水 ③人员伤亡 ④大风、寒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伤亡和经济损失,①③正确。地震并不会产生连续性降水或大风寒潮,②④错误。
14.容易发生泥石流的地区是(  )
A.陡峻的沟谷山坡 B.平原地区
C.我国西北干旱地区 D.地表植被覆盖好的地区
15.在野外活动时应对泥石流威胁的措施是(  )
A.连续降雨或暴雨时,不要在沟谷中逗留
B.可以躲在沟谷中的大树上,以防被冲走
C.向沟谷两侧迅速躲避,或顺沟谷往下跑
D.发现泥石流及时报告,以便上游居民撤离
(2021年安徽芜湖模拟)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在地面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2021年5月中旬以来,武汉、苏州等地遭遇了龙卷风袭击。统计数据显示,春季和夏季为我国龙卷风多发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龙卷风多发地区。读图2,完成第16~17题。
图2
16.下列关于春季和夏季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龙卷风高发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陆地升温快,形成低压 ②平原地形,利于冷暖气团交汇 ③地形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弱 ④因地形阻挡,暖湿气流抬升 ⑤受地形狭管效应的影响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⑤
17.下列有关龙卷风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历时较短,危害较轻
B.因为影响区域广,危害严重
C.因为风力大,可用于风能发电
D.在现有科技水平下,很难进行有效预报
(2022年吉林通化月考)在我国南方一些山区的斜坡地带,常会发现树干的生长方向有很大的弯曲,呈现如马刀一样的形态(如图3所示),这些树被称为“马刀树”,它的存在说明该地发生过滑坡灾害。滑坡按照形成的年代可划分为新滑坡、古滑坡、老滑坡、正在发展中的滑坡四种类型。2019年7月23日21时20分,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鸡场镇坪地村岔沟组发生一起山体滑坡。当地植被很好,但地形崎岖,高差很大,坡度很陡。图4为滑坡发生后拍摄的图片。据此完成第18~19题。
    
图3          图4
18.“马刀树”一般存在于(  )
A.新滑坡 B.古滑坡
C.老滑坡 D.正在发展中的滑坡
19.坪地村岔沟组发生滑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植被、水文 B.水文、植被、气候
C.地形、地质、水文 D.地形、植被、地质
20.对个人和家庭而言,减灾防灾的主要任务是(  )
A.灾害救援 B.灾害防御
C.自救互救 D.灾害救助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沟谷有厚度达300多米的堆积物。中游河谷狭窄。冰川末端伸入森林带。每年夏、秋季常有冰川泥石流爆发,其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材料二 中国泥石流分布图(图5)。
图5
(1)说明古乡沟多泥石流爆发的原因。(6分)
(2)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6分)
(3)说明我国泥石流多发区的分布特点。(4分)
(4)泥石流带来的主要危害有哪些?(4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在经历持续50多个小时的强降雪过程后,某日新疆伊犁河谷再次遭遇强降雪天气。连日降雪已致伊犁河谷72个乡镇12 718人受灾,尼勒克县一牧民在返家转移牲畜途中遭遇雪崩不幸遇难,1人受轻伤,当地政府已转移安置1 786人;受损房屋304间,倒损棚圈611座,因灾死亡大小牲畜381头(只),被困牲畜8 302头(只),1 334千米道路被大雪封堵。灾害发生后,当地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积极投入抗灾自救,安置受灾群众。
材料二 中国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及本次雪灾位置示意图(图6)。
图6
(1)下列关于此次灾害救援与救助的说法,你认为是否可信?并说明理由。(12分)
序号 内容 是否可信 理由
① 民政部从南宁救灾物资储备库调运40吨食品支援灾区
② 民政部紧急启动救灾应急预案,紧急调运救灾棉被4 500床,妥善安置受灾群众
③ 驻新疆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紧急投入抢险救灾行动
④ 全力抢修生命线工程,电力、电信部门在最短时间内对受损情况进行恢复
(2)救援队员在救灾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4分)
(3)在该次救援中,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是______________;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的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第三章综合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2年安徽安庆期末)2021年9月16日4时33分,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截至8时30分,该地震已导致死亡3人,重伤3人,轻伤57人,转移6 904人,县城紧急避难场所安置10 281人。据此完成第1~2题。
1.该地震震源位于(  )
A.地壳 B.地幔
C.外地核 D.内地核
2.为减少地震给人们带来的伤害,正确的防震措施是(  )
A.进行地震演习 B.关注天气预报
C.乘坐电梯逃离 D.向地势高处跑
【答案】1.A 2.A 
[解析]第1题,地壳位于莫霍面以外,其厚薄不一,海洋地壳薄,一般为5~10千米;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有高大山脉的地方则更厚,而此次地震发生在陆地上,震源深度为10千米,故该地震震源位于大陆地壳部分,A项正确。第2题,地震多发区,震前要时常进行地震演习,可减少地震给人们带来的伤害,A项正确;气象灾害应多关注天气预报,天气预报不能预报地震,B项错误;地震时不能乘电梯逃离,地震可能导致电梯断电或损坏,致使自己无法逃生,C项错误;突遇水灾或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可以向地势高处跑,但这对防震作用不大,D项错误。
(2022年黑龙江哈尔滨期末)2020年7月22日,哈尔滨部分地区出现内涝,导致通行受阻并有车辆被淹没,城市河道水位也迅速上涨,出现了严重的城市内涝。据此完成第3~4题。
3.导致本次内涝发生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地势起伏大,集水快 B.建筑物密集,下渗少
C.降水时间长,强度大 D.河网密集,汇水量大
4.为应对城市内涝,哈尔滨市可采取的措施是(  )
A.采取科技手段减少降水量 B.重新布局城市功能区
C.对城市进行整体搬迁 D.加强海绵城市建设
【答案】3.C 4.D 
[解析]第3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哈尔滨城市出现内涝的主要原因一是暴雨,二是城镇化对地表径流汇集过程的影响。暴雨降水时间长,强度大,降水量较大,易出现内涝,C项正确;哈尔滨城市位于东北平原,地势低平,排水较慢,易造成内涝,A项错误;建筑物密集,下渗少也是造成内涝的重要原因,但不是自然原因,B项错误;哈尔滨城市内河流少,不易排水,且内涝与河流数量多少的关系相对较小,D项错误。第4题,由所学知识可知,为应对城市内涝,应加强下渗,建设海绵城市是切实可行的,D项正确。采用科技手段减少降水量、重新布局城市功能区、对城市进行整体搬迁的做法不现实,A、B、C项错误。
(2023年辽宁大连月考)2022年11月末,受寒潮天气影响,我国长江以北大部地区大风肆虐,出现雨雪,气温暴跌,局地降温超20 ℃。据此完成第5~6题。
5.此次寒潮的大风给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带来的关联性自然灾害是(  )
A.降温→洪涝 B.大风→风暴潮
C.雨雪→干旱 D.大风→沙尘暴
6.市民防御寒潮的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有(  )
①储存适量食品 ②关注天气预报 ③增加户外活动 ④及时添加衣物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5.D 6.C 
[解析]第5题,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受寒潮影响,伴随着大风,易引发沙尘暴,D项正确;降温不会引发洪涝灾害,A项错误;风暴潮主要出现在沿海地区,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不会出现风暴潮,B项错误;雨雪会缓解干旱,C项错误。第6题,寒潮来临,储存适量食品可以防御寒潮,①正确;关注天气预报可以了解寒潮的情况,但不能防御寒潮带来的影响,②错误;寒潮来临要减少户外运动,③错误;寒潮来临,要及时添加衣物,避免冻伤,④正确。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读2017年河北省自然灾害损失统计表,完成第7~8题。
类型 受灾人口 数/万人 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数/人 受灾面积/ 千hm2 绝收面积/ 千hm2 倒塌 房屋/间 经济损失/ 亿元
干旱 1 275.4 0 1 578.91 334 0 102.06
风雹 296.68 173 254.17 26.28 180 20.53
洪涝 130.52 157 129.3 12.84 170 9.84
低温冷冻 82.76 0 105.22 38.6 0 8.99
7.2017年河北省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是(  )
A.干旱 B.风雹
C.洪涝 D.低温冷冻
8.河北省应对干旱灾害的措施合理的是(  )
A.大量使用深层地下水 B.大力建设海水淡化工厂
C.关闭所有高耗水企业 D.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答案】7.A 8.D 
[解析]第7题,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干旱受灾人口最多,受灾面积、绝收面积最大,同时带来的经济损失最大,所以干旱是河北省2017年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第8题,大量使用深层地下水会形成地下漏斗区,导致地面沉降;海水淡化成本较高,不合理;关闭所有高耗水的企业会影响经济的发展,该类企业应进行技术改造,减少水的消耗;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耗水的产业是应对干旱、缓解旱情的合理措施。
(2022年广西钦州期末)自然灾害发生范围广、影响大,个人在自然灾害来临时,应尽可能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据此完成第9~10题。
9.暴雨会导致城市内涝,暴雨后马路积水处有时会出现漩涡。若遇到漩涡,正确的做法是(  )
A.从漩涡边跳过去 B.从漩涡边上小心走过去
C.绕着走 D.原地等待救援
10.滑坡发生后,抢救被滑坡体掩埋的人和物的正确方法是(  )
①从滑坡体的侧面进行挖掘 ②先救人后救物 ③将滑坡体后缘的水排干 ④从滑坡体的下缘开始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9.C 10.A 
[解析]第9题,暴雨会导致城市内涝,暴雨后马路积水处出现漩涡,很可能是地下排水井盖被水冲走,地表水在向下运动时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所以应该绕着走,避开漩涡,避免掉进下水道,故C项正确;从漩涡边跳过去、从漩涡边上小心走过去、原地等待救援都有生命危险,A、B、D项错误。第10题,从滑坡体的下缘开始挖,可能再一次造成崩塌,会危及抢救者,同时会加大抢救难度,故④错误;从滑坡体的侧面进行挖掘、先救人后救物、将滑坡体后缘的水排干都是正确的方法,①②③正确。
(2023年四川巴中期末)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震中位于(29.59°N,102.08°E),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图1为地震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1~13题。
图1
11.泸定县地震的发生,是由于(  )
A.地壳应力长期作用的结果 B.地壳物质长期变质作用的结果
C.地表物质长期沉积的结果 D.地表岩层长期风化侵蚀的结果
12.等震线是把地震对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而成的曲线,下列因素与等震线无关的是(  )
A.地震震级 B.震源深度
C.震中距 D.地震时间
13.一次大地震可能给当地带来的危害有(  )
①基础设施破坏 ②连续性降水 ③人员伤亡 ④大风、寒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11.A 12.D 13.D 
[解析]第11题,该地地震的发生是地壳应力长期作用的结果,是累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承受的限度时,岩层发生突然错位或断裂,使长期积聚起来的能量在短时间内急剧释放,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产生地震,A项正确。第12题,一般而言,地震的震级越大,震源深度越浅或离震中距越近,则对地面破坏程度越大,所以A、B、C项均与等震线相关。第13题,一次大的地震会导致当地的基础设施破坏,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①③正确。地震并不会产生连续性降水或大风寒潮,②④错误。
14.容易发生泥石流的地区是(  )
A.陡峻的沟谷山坡 B.平原地区
C.我国西北干旱地区 D.地表植被覆盖好的地区
15.在野外活动时应对泥石流威胁的措施是(  )
A.连续降雨或暴雨时,不要在沟谷中逗留
B.可以躲在沟谷中的大树上,以防被冲走
C.向沟谷两侧迅速躲避,或顺沟谷往下跑
D.发现泥石流及时报告,以便上游居民撤离
【答案】14.A 15.A 
[解析]第14题,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陡峭的沟谷山坡,易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在暴雨或持续性降雨季节容易发生泥石流,A项正确。第15题,野外活动时,结合泥石流流向(高处流向低处),在连续性降雨或者暴雨时间段,不可在沟谷中逗留,避免泥石流到来,A项正确。
(2021年安徽芜湖模拟)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在地面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2021年5月中旬以来,武汉、苏州等地遭遇了龙卷风袭击。统计数据显示,春季和夏季为我国龙卷风多发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龙卷风多发地区。读图2,完成第16~17题。
图2
16.下列关于春季和夏季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龙卷风高发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陆地升温快,形成低压 ②平原地形,利于冷暖气团交汇 ③地形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弱 ④因地形阻挡,暖湿气流抬升 ⑤受地形狭管效应的影响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⑤
17.下列有关龙卷风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历时较短,危害较轻
B.因为影响区域广,危害严重
C.因为风力大,可用于风能发电
D.在现有科技水平下,很难进行有效预报
【答案】16.B 17.D 
[解析]第16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在近地面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从而带动气流高速旋转。陆地升温快,形成低压中心;平原地形由于冷暖空气的交汇,从而有利于暖空气的抬升;地形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弱,有利于龙卷风的形成,①②③正确。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所以龙卷风中的暖湿气流抬升并非受地形阻挡所致,也并非受地形狭管效应的影响,④⑤错误。第17题,龙卷风强度大小不一,历时较短但若强度较强,依然可能造成较严重的危害;龙卷风的平均直径不大,影响区域不广;龙卷风出现和消失十分突然,难以用于风能发电;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龙卷风形成和消失突然,直径较小,影响范围不大,在现有科技水平下,很难进行有效预报, D项正确。
(2022年吉林通化月考)在我国南方一些山区的斜坡地带,常会发现树干的生长方向有很大的弯曲,呈现如马刀一样的形态(如图3所示),这些树被称为“马刀树”,它的存在说明该地发生过滑坡灾害。滑坡按照形成的年代可划分为新滑坡、古滑坡、老滑坡、正在发展中的滑坡四种类型。2019年7月23日21时20分,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鸡场镇坪地村岔沟组发生一起山体滑坡。当地植被很好,但地形崎岖,高差很大,坡度很陡。图4为滑坡发生后拍摄的图片。据此完成第18~19题。
    
图3          图4
18.“马刀树”一般存在于(  )
A.新滑坡 B.古滑坡
C.老滑坡 D.正在发展中的滑坡
19.坪地村岔沟组发生滑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植被、水文 B.水文、植被、气候
C.地形、地质、水文 D.地形、植被、地质
【答案】18.C 19.C 
[解析]第18题,“马刀树”受滑坡影响,树干弯曲,后来又垂直向上生长,说明“马刀树”形成于滑坡发生后几年,新滑坡和正在发展中的滑坡不会出现“马刀树”;古滑坡由于时间久远,“马刀树”的形态已经很不明显,且被新的生物群落代替,因此老滑坡最有可能出现“马刀树”。第19题,由图和材料可知,滑坡一定发生在坡度较大的地区,因此地形属于滑坡形成的影响因素之一。岩层的结构和性质与滑坡的形成有密切关系,一般岩层的走向与坡向一致,岩层间摩擦力小是滑坡发生的必备条件,因此地质条件属于滑坡形成的影响因素之一。地下水运动时,可以使岩石间摩擦力减小,或使土体失去黏结力,促使滑坡形成。根据材料所述,该地区在植被条件优越的前提下,依然发生大规模的滑坡,故与植被因素关系不大。
20.对个人和家庭而言,减灾防灾的主要任务是(  )
A.灾害救援 B.灾害防御
C.自救互救 D.灾害救助
【答案】C 
[解析]自救和互救是个人和家庭减灾防灾的主要任务, 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沟谷有厚度达300多米的堆积物。中游河谷狭窄。冰川末端伸入森林带。每年夏、秋季常有冰川泥石流爆发,其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材料二 中国泥石流分布图(图5)。
图5
(1)说明古乡沟多泥石流爆发的原因。(6分)
(2)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6分)
(3)说明我国泥石流多发区的分布特点。(4分)
(4)泥石流带来的主要危害有哪些?(4分)
【答案】(1)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此处地壳活动频繁,岩层破碎;地形起伏,相对高差大;夏、秋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2)深厚的松散堆积物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物质条件;夏秋季节气温高,冰川强烈消融;此时降水较为丰沛,冰川融水与降水叠加,提供了极为丰沛的水源;狭窄的河谷,巨大的落差,积累了巨大的能量。
(3)西南地区最为集中;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三大阶梯之间的接触带或过渡带上;泥石流多发区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湿季较明显、较暖湿、局部暴雨强度大、冰雪融化快的地区。
(4)冲毁城镇、乡村等;造成人畜伤亡;破坏房屋及其他工程设施;损坏农作物、耕地及林木;堵塞河道;等等。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在经历持续50多个小时的强降雪过程后,某日新疆伊犁河谷再次遭遇强降雪天气。连日降雪已致伊犁河谷72个乡镇12 718人受灾,尼勒克县一牧民在返家转移牲畜途中遭遇雪崩不幸遇难,1人受轻伤,当地政府已转移安置1 786人;受损房屋304间,倒损棚圈611座,因灾死亡大小牲畜381头(只),被困牲畜8 302头(只),1 334千米道路被大雪封堵。灾害发生后,当地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积极投入抗灾自救,安置受灾群众。
材料二 中国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及本次雪灾位置示意图(图6)。
图6
(1)下列关于此次灾害救援与救助的说法,你认为是否可信?并说明理由。(12分)
序号 内容 是否可信 理由
① 民政部从南宁救灾物资储备库调运40吨食品支援灾区
② 民政部紧急启动救灾应急预案,紧急调运救灾棉被4 500床,妥善安置受灾群众
③ 驻新疆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紧急投入抢险救灾行动
④ 全力抢修生命线工程,电力、电信部门在最短时间内对受损情况进行恢复
(2)救援队员在救灾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4分)
(3)在该次救援中,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是______________;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的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答案】(1)①不可信 应从西安调运救灾物资 ②可信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冬季气温低,需要棉被 ③可信 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承担重要救灾任务 ④可信 发生灾害后,保护生命线工程,确保救灾通道和通信等的畅通,是灾中应急的一个重要方面
(2)地广人稀,居民居住分散;气温低,积雪严重,交通不畅;雪崩、融雪洪涝等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
(3)储备救灾物资 保护应急交通线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