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必修第一册2024版高中地理第4章自然地理实践的基本方法课后限时训练含解析 课件(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必修第一册2024版高中地理第4章自然地理实践的基本方法课后限时训练含解析 课件(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21 21:32:16

文档简介

(共56张PPT)
第四章 自然地理实践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综合思维]运用不同地理信息技术的原理,分析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地理问题探究过程中的作用。
[地理实践力]学会选择适宜的地理信息技术探究某一自然地理问题。
[人地协调观]学会分析主要的地理信息图像、结果,并初步了解常见自然地理问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课前 |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及其应用
1.概念:能在地球表面或近地空间的任何地点,提供全天候的____________、速度、时间信息的导航定位系统。
2.类型: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欧盟的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GALILEO)、中国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BDS)。
【基础清单】
三维坐标 
3.主要功能:定位、________。
4.应用领域:森林普查与规划、海洋调查与监测、气象及地质灾害的监测与救援等。
[小提醒]全球定位系统的功能不受恶劣天气、复杂地形的影响。在全球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全球定位系统中的4颗以上的卫星,从而保障了全球全天候、连续实时定位和导航的需要,且不受云、雾、雨、雪等天气的影响。
导航 
二、遥感及其应用
1.概念:即“遥远的感知”。
(1)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____________、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2)狭义: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近距离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_________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目标的特征和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电磁场 
电磁波 
2.遥感影像
(1)概念:是各种传感器所获信息的产物,是遥感探测目标的信息载体,主要包括_________像片和卫星影像。
(2)分类:_________影像和彩色影像。
航空 
黑白 
3.遥感的应用
自然地理研究的应用领域
环境和灾害监测方面
植被 
灾害信息 
[小提醒]传感器运载工具的飞行高度对遥感探测范围、速度、周期、分辨率等影响很大。一般来说,运载工具飞得越高,探测的范围越大,获得资料的速度越快、周期越短,对地物的分辨率越低。
三、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1.概念:依靠计算机实现地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储存、_____和应用的系统。
2.功能:数据采集、____________、决策应用的全过程。
3.解决的问题:位置分析、趋势研究、模式研究和________。
分析 
数据分析 
模拟分析 
【名师助学】
小应用1:
2020年5月,珠穆朗玛峰高度的准确测量主要利用了哪种技术?
【答案】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小应用2:
小明一家计划到某大型风景区旅游,为方便选择旅游地点,小明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将区内观光资源分层显示(如下图所示),请你帮助小明确定森林区内住宿区的位置。
【答案】将森林区和住宿区的图层相叠加,找出森林区和住宿区重叠的部分,即为要确定的位置。
(2023年四川西昌期末)2022年9月5日,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破坏较强,损失较严重。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地震局立即就应急处置工作做出安排部署,指派当地防震减灾工作部门及地震监测中心站工作人员前往震区调查核实震情、灾情,协同当地政府抗震救灾。据此完成第1~2题。
1.地震监测中心站调查受灾面积和范围需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RS B.GNSS
C.GIS D.BDS
2.地震被困人员成功营救,主要应用了 (  )
A.RS、GNSS B.BDS、GNSS
C.RS、GIS D.GIS、BDS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RS(遥感)主要功能是远距离获取地面信息,通过地震前后的遥感影像对比,可以调查受灾面积和范围,A项正确;BD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GIS(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是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均不能获取受灾面积和范围。第2题,要营救地震被困人员,除了要获得被困人员的精确位置之外,还需要综合分析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最为合适的救援方案。BDS可以获取被困人员精确位置,GIS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制定救援方案,D项最为符合题意。
如图为某台风卫星遥感影像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图示气象卫星云图的获得主要是运用了 (  )
A.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B.遥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虚拟技术
4.通过对台风的监测,分析多幅卫星的云层图,可以获得(  )
①台风中心的位置 ②台风的强度和速度 ③台风所造成的水损失 ④台风的移动方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3.B 4.D 
[解析]第3题,卫星云图是利用遥感获得的气象数据得出的。第4题,从卫星云图上可以看出,遥感可以监测台风的位置、强度、移动方向和速度等,为实时天气预报提供依据。
5.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
A.对地理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分析和管理,以及决策应用
B.能对遥感信息进行处理和判断分析
C.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全面的空间数据资料
D.能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
【答案】A 
[解析]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地理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分析和管理,以及决策应用。
课堂 |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材料一 北斗导航卫星系统(BDS)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定位、授时与短报文通信(北斗独有,2020年可达1 000字)的一体式服务。发展独立自主的导航卫星系统是国家的重大国策也是国家战略,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促进卫星导航产业链形成。
【情境探究】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2018年8月,为推动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应用拓展,促进成都北斗产业加快发展,将成都打造成为国家北斗产业创新发展高地,成都制定了《成都市北斗产业园区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18—2020)》(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规划了“双核多点”布局,在建设多个共性支撑服务平台,推广北斗导航产品应用等方面都做了实施方案。
材料二 如图是中国北斗导航产业和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状况图。
(1)分析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由导航通信卫星、地面控制中心和移动端三部分组成。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2)根据所学知识,列举三个北斗导航产业的主要应用领域。
【答案】工程测量、交通运输、防灾减灾、国防安全、工农业生产、电力通信等。(与“位置”和“速度”有关的领域即可)
(3)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北斗导航产业的发展特点。
【答案】北斗导航产业规模不断增长;增速不断加快;在卫星导航产业中的比重上升。
图解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工作原理、应用
【整合提升】
[考向: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2023年湖北武汉调研)2023年3月,浙江省余姚市,使用北斗系统的农耕机按预先设定的程序,沿着U字形路线来回在田里翻耕。中国北斗系统是由三种轨道卫星组成的混合导航系统,涵盖了三种轨道类型,如下图所示(轨道倾角以地球赤道面为参照)。北斗独创的设计,既能实现全球覆盖、全球服务,又可为亚太大部分地区用户提供更高性能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据此完成第1~2题。
【学以致用】
1.与欧美单一轨道(MEO)卫星导航系统相比,北斗系统 (  )
A.需要卫星个数较少 B.功能相对丰富多样
C.建设组网速度最慢 D.卫星受损概率较低
2.精准农业中适合使用北斗系统的场景是 (  )
A.计算成熟的农作物产量
B.自动驾驶农业机械耕作
C.通过视频监控作物生长
D.依据天气调整田间管理
【答案】1.B 2.B 
[解析]第1题,由材料“中国北斗系统是由三种轨道卫星组成的混合导航系统”可知,与欧美单一轨道(MEO)卫星导航系统相比,北斗系统需要卫星个数较多,A项错误;由材料“北斗独创的设计,既能实现全球覆盖、全球服务,又可为亚太大部分地区用户提供更高性能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可知,北斗系统功能相对丰富多样,建设组网速度最快,B项正确、C项错误;根据材料无法判断卫星受损概率的高低,D项错误。第2题,由材料“使用北斗系统的农耕机按预先设定的程序,沿着U字形路线来回在田里翻耕”可知,在精准农业中可以使用北斗系统自动驾驶农业机械耕作,B项正确。
遥感技术
【情境探究】
材料一 火灾是造成森林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森林发生火灾时,着火树木的温度比没有着火树木的温度高,在电磁波的热红外波段会辐射出比未着火树木更多的能量,卫星拍摄到的影像上,着火的森林比没有着火的森林显示更高的浅色调。据此原理,森林管理部门建立了森林火灾实时监测预报系统,全天候对森林遥感信息进行监控。
材料二 2019年12月14日,据内蒙古气象台预报,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未来3天,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东部偏东、乌海市、巴彦淖尔市南部和东部、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中部和南部、赤峰市东南部、通辽市中部和南部有中雪;鄂尔多斯市东部、包头市南部、呼和浩特市中部和南部、乌兰察布市西南部、通辽市东南部有大雪,局地降雪量可超过10毫米,达到暴雪级别。
(1)对森林火灾进行实时监控的是哪种地理信息技术?其原理是什么?
【答案】遥感技术。原理:着火树木和未着火的树木辐射波长不同。
(2)与传统监控手段相比,对森林火灾进行实时监控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具有哪些优点?
【答案】探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能够进行实时、动态监控。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地理信息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大暴雪天气抢险救灾中的应用”产生了浓厚兴趣,请你就这一课题帮助他们设计合理的方案。
【答案】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对灾害发生地定位或在救灾中导航;用遥感技术获取灾区的数据信息,了解灾情分布及变化;用地理信息系统为抢险救灾建立决策指挥系统,制定抢险救灾方案。
1.遥感的工作环节
【整合提升】
2.各种遥感影像的特征
影像 地物的影像特征
黑白影像 建筑物为灰白色,颜色较浅,草地和森林颜色较深
真彩色影像 与地物的颜色特征一致
假彩色影像 草、树、庄稼为红色,水为灰色或蓝色,建筑物为蓝灰色
3.遥感的应用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备注
资源 普查 矿产 资源 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借助遥感技术比较容易“发现”矿产 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像就可以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
生物 资源 通过遥感图像解译或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数据 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部门服务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备注
环境、 灾害 监测 环境 监测 荒漠化、土壤盐渍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 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
灾害 监测 旱情、水灾、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 有利于防灾减灾
[考向:遥感技术]
(2023年广东佛山期末)2022年6—8月,受异常强季风影响,巴基斯坦热带沙漠气候分布的山区遭遇罕见的降雨侵袭,河流水位暴涨,诱发次生灾害。下图为当地灾前与灾后对比影像。据此完成第1~2题。
【学以致用】
1.为及时获取受灾区域信息,需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遥感技术 B.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C.北斗导航卫星系统 D.地理信息系统
2.罕见的降雨侵袭可能在当地诱发的地质灾害有 (  )
①山体滑坡 ②海水倒灌 ③洪涝灾害 ④泥石流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遥感的工作原理就是获取一定范围内的地物信息,图示是灾前与灾后对比影像,需要用遥感技术对这一区域进行监测,A项正确;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图示区域范围固定,不需要进行定位,B、C项错误;地理信息系统不能直接获取地物信息,它的功能主要是分析,D项错误。第2题,在山区,强降水可能诱发山体滑坡,山体滑坡属于地质灾害,①正确;海水倒灌不属于地质灾害,②错误;洪涝灾害不属于地质灾害,③错误;在山区,强降水可能诱发泥石流,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④正确。
2019年1月20日至2月10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经历了连续的四场强降雪,使玉树遭受了严重雪灾。截至2月17日,玉树全州6市(县)28个乡镇72个村,遭受不同程度的雪灾,受灾群众达5.53万多人,因灾死亡牲畜18 887头只。政府为此积极应对,紧急调拨灾害补助资金,完成发放救灾粮480.3吨,各类物资9 680件,完成饲草调运22 918.31吨,各类抗灾救灾人员积极参与到牲畜转场、铲雪除冰和饲料拉运中。
地理信息系统
【情境探究】
(1)此次玉树雪灾救灾中,救灾指挥部准确获知雪灾的范围及受灾面积,所依据的地理信息技术是什么?
【答案】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2)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答案】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1.地理信息系统主要解决的问题
【整合提升】
解决问题 内容分析 典例
位置分析 解决与“位置”有关的问题 分析可可西里藏羚羊的分布情况
趋势研究 空间趋势和时间演变趋势 分析过去20年北极冰川变化趋势
解决问题 内容分析 典例
模式研究 通过模式分析,可以揭示各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分析一个地区地形、土壤与特定作物之间的关系
模拟分析 建立模型,模拟其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以及产生的结果 根据降水量、降水强度、持续时间等建立模型,预测洪水发生的时间和可能淹没的范围
2.地理信息系统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并借助于遥感技术,可有效地监测和预报洪涝灾害、森林火灾等。
[考向:地理信息系统]
(2022年广西南宁期末)某同学计划在自家院子中种植花卉。他对院子的通风、光线、空间等情况进行了测量,经处理后绘制成图甲。读图,完成第1~2题。
【学以致用】
1.院子中同时满足通风、明亮、空间充足的地点有 (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2.若种植兰花(喜阴),则最适宜布置在图乙中的 (  )
A.Ⅰ处 B.Ⅱ处
C.Ⅲ处 D.Ⅳ处
【答案】1.B 2.B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各图中1分别代表通风、明亮、空间充足,因此要想这三个条件同时满足,可以把三图重叠后进行观察,重叠后都是1的区域有2处,B项正确。第2题,兰花喜阴,图乙中Ⅱ、Ⅲ、Ⅳ地满足要求;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种植空间是否充足,排除Ⅲ、Ⅳ地,B项正确。
拓展 | 素养提升·增效培优
教材第122页 探索
1.溢油的时间、地点、风速风向及洋流流向等。
2.监测石油污染扩散主要应用遥感技术。
教材第124页 思考
略。
【教材疑难助解】
教材第130页 思考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能确定装有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失踪车辆具体位置,在有效调度救灾车辆等方面发挥了定位、导航功能;遥感发挥了获取信息,监测预报自然灾害功能;地理信息系统对地震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等方面提供依据,发挥了地理信息系统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
教材第131~132页 作业题
1.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进行导航,获取滇金丝猴的位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滇金丝猴活动规律进行分析,指导制定保护措施。
2.(1)遥感探测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空中乃至宇宙空间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对地观测,并从中获取有价值的遥感数据;遥感探测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遥感探测获取的数据具有综合性,能动态反映地面事物的变化。(言之有理即可)
(2)在确定火灾的位置,估计火灾的强度、移动方向和速度,制定控制和扑灭火灾的方案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3.利用遥感及时获取信息,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对地壳运动进行监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各种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
地理信息技术在湖北大雪冰冻灾害中的应用
[探究目的]
进一步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具体应用。
【课外实践探究】
[探究材料]
受华北较强冷空气影响,2020年1月,湖北境内出现大范围冰雪天气,降雪量之大、积雪冰冻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不断刷新纪录。2020年1月12日至27日,湖北省内大部地区日平均气温低于0 ℃的天数已经达到16天。截至1月26日,全省受灾人口达到1 023.6万人,因灾直接死亡7人,大雪冰冻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达到了27.9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23.1亿元。
[探究主题]
结合所学知识,就湖北大雪冰冻灾害抢险救灾中如何应用地理信息技术,设计合理的方案。
【答案】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对灾害发生地定位或在救灾中导航;利用遥感获取灾区的数据信息,了解灾情分布及变化;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为抢险救灾建立决策指挥系统,制定抢险救灾方案。第四章 第二节
【A基础培优练】
时间:30分钟 总分:54分
(知识点1: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知识点2:遥感技术。知识点3:地理信息系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知识点2、3](2023年福建漳州期末)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2022年10月13日,我国在太原成功发射“环境减灾二号”05卫星,标志着中国生态环境遥感监测首次具备全天时、全天候的监测能力,成为生态环境立体监测的新利器。据此完成第1~2题。
1.利用“环境减灾二号”05星能够(  )
A.监测灾害变化 B.分析灾害成因
C.预测灾害趋势 D.控制灾害发生
2.“环境减灾二号”05星可为灾害监测预警、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调查评估提供数据和决策支撑。若需对灾情调查评估,还应借助何种地理信息技术(  )
A.遥感技术 B.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虚拟现实技术
[知识点1、2]美国夏威夷岛上的基拉韦厄火山(见下图)自2018年5月3日开始持续喷发了数月,产生了大量火山灰。据此完成第3~5题。
3.能够精确测量基拉韦厄火山区地壳移动距离的是(  )
A.遥感技术 B.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4.可以监测火山灰覆盖区域的是(  )
A.遥感技术 B.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5.如果利用卫星对火山灰进行监测,通过分析多幅火山灰图片,可以获得(  )
①火山灰喷出的起始位置 ②火山灰飘浮的速度 ③火山灰影响的范围 ④火山灰飘浮的方向 ⑤该时段当时的风向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知识点3]1988年大兴安岭发生了特大森林火灾,3S技术在灾害的监测和处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此完成第6~7题。
6.本次火灾中地理信息系统可进行(  )
A.火灾数据信息的获取 B.灾害分析并建立模型
C.交通指挥调度 D.发现燃烧的烈火
7.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火灭火中的作用是(  )
①判断重点救灾灭火区 ②分析火势的蔓延方向 ③制定救灾方案 ④预测火灾的发生地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知识点1]在救援中利用GNSS技术可以帮助救援人员(  )
①快速确定位置 ②快速赶到并实施救援
③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④消除灾害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知识点2、3](2023年浙江诸暨期末)当前,地理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洪涝灾害的监测和分析,下图是某洪涝灾害范围与影响评估技术流程图。据此完成第9~10题。
9.该流程中体现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RS和GNSS B.RS和GIS
C.GNSS和GIS D.RS、GIS和GNSS
10.洪灾信息获取中,无人机遥感应用广泛。与卫星遥感相比,无人机遥感具有的优势是(  )
①图像精度高 ②飞行速度快 ③重访周期短 ④感知范围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知识点2](2022年浙江宁波月考)2021年7月20日8时至7月21日6时,河南中北部出现大暴雨,郑州、新乡、开封、周口、焦作等地部分地区出现特大暴雨(250~350毫米),郑州城区局地降雨量达500~657毫米,上述部分地区最大小时降雨量可达50~100毫米。10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雨量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造成河南这次大暴雨的因子主要包括(  )
①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②台风 ③地形 ④海陆位置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风云系列气象卫星作为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前哨站,“风云二号”“风云三号”和“风云四号”等多颗在轨业务运行卫星均第一时间获取了暴雨区卫星观测资料,为气象服务提供翔实的数据。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提供翔实数据采用的主要技术是(  )
A.RS B.GNSS
C.GIS D.RS和GNSS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
[知识点1](2023年重庆期末)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滑坡分布广泛,发生频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集卫星定位、短信报文、精密授时于一体,能够高效快捷地实现信息传递,在防灾减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据此完成第13~15题。
13.可能引发滑坡的是(  )
A.地震 B.暴雨
C.采矿 D.开挖坡脚
14.预防滑坡灾害的合理措施包括(  )
A.建设护坡工程 B.禁止乱砍滥伐
C.避免陡坡开垦 D.居民全部迁出
15.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在滑坡灾害防御中的作用是(  )
A.动态监测 B.预报预警
C.制定防灾预案 D.评估灾害损失
【B素养提升练】
一、单项选择题
(2023年安徽淮北月考)2022年7、8月,太行山山区经历了长时间的强降水天气,部分山区出现了严重的泥石流地质灾害。为减少泥石流灾害对当地居民的影响,有关地质部门利用图层叠加技术寻找泥石流易发生地区,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减少泥石流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下图示意三个独立的地理数据图层。据此完成第1~2题。
1.图中受泥石流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用于寻找泥石流易发地的图层叠加技术属于(  )
A.遥感技术 B.北斗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
二、综合题
3.(2023年安徽合肥开学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湖南省常德市以低山丘陵为主,地质灾害频繁,其中1516—1987年发生地震35次。由于前期降水量大,2020年7月6日,常德市石门县南北镇潘坪村雷家山隐患点发生大规模滑坡。本次滑坡塌方约300万立方米,直接毁坏1座小型电站、省道公路约1千米,造成大量财产损失。因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滑坡发生前潘坪村居民33人全部安全撤离,未造成伤亡。下图为潘坪村雷家山滑坡灾害前后对比影像。
(1)简要分析常德市本次滑坡产生的主要原因。
(2)举例说明地理信息系统在本次滑坡灾害中的作用。
(3)说说如果你在野外突然遇到滑坡,应如何自救。
第四章 第二节
【A基础培优练】
时间:30分钟 总分:54分
(知识点1: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知识点2:遥感技术。知识点3:地理信息系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知识点2、3](2023年福建漳州期末)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2022年10月13日,我国在太原成功发射“环境减灾二号”05卫星,标志着中国生态环境遥感监测首次具备全天时、全天候的监测能力,成为生态环境立体监测的新利器。据此完成第1~2题。
1.利用“环境减灾二号”05星能够(  )
A.监测灾害变化 B.分析灾害成因
C.预测灾害趋势 D.控制灾害发生
2.“环境减灾二号”05星可为灾害监测预警、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调查评估提供数据和决策支撑。若需对灾情调查评估,还应借助何种地理信息技术(  )
A.遥感技术 B.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虚拟现实技术
【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环境减灾二号”05星为遥感卫星,遥感卫星可以用来获取信息,因此可以用来监测灾害变化,A项正确。第2题,结合所学可知,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对灾情进行调查评估,C项正确;遥感技术主要是用来信息获取,不能用来灾情评估,A项错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主要是用来全球定位,而不是数据分析,B项错误;虚拟现实技术并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D项错误。
[知识点1、2]美国夏威夷岛上的基拉韦厄火山(见下图)自2018年5月3日开始持续喷发了数月,产生了大量火山灰。据此完成第3~5题。
3.能够精确测量基拉韦厄火山区地壳移动距离的是(  )
A.遥感技术 B.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4.可以监测火山灰覆盖区域的是(  )
A.遥感技术 B.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5.如果利用卫星对火山灰进行监测,通过分析多幅火山灰图片,可以获得(  )
①火山灰喷出的起始位置 ②火山灰飘浮的速度 ③火山灰影响的范围 ④火山灰飘浮的方向 ⑤该时段当时的风向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3.B 4.A 5.D 
[解析]第3题,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可精确测量经纬度和高程,可精确测量地壳移动距离。第4题,遥感技术可通过电磁波信息监测大范围地理事物分布,从而获得火山灰覆盖的地区范围。第5题,从火山喷发的卫星影像上可以分析火山灰的状况,监测火山灰的起始位置、移动方向、漂浮速度、影响范围、该时段当地的风向等。
[知识点3]1988年大兴安岭发生了特大森林火灾,3S技术在灾害的监测和处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此完成第6~7题。
6.本次火灾中地理信息系统可进行(  )
A.火灾数据信息的获取 B.灾害分析并建立模型
C.交通指挥调度 D.发现燃烧的烈火
7.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火灭火中的作用是(  )
①判断重点救灾灭火区 ②分析火势的蔓延方向 ③制定救灾方案 ④预测火灾的发生地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6.B 7.A 
[解析]第6题,地理信息系统利用遥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等提供的地理数据,进行自然灾害的动态监测、预报预警,快速确定受灾范围及受灾情况,为制定减灾预案、评估灾害损失和指导灾后恢复重建等提供依据。第7题,地理信息系统在火灾监测中的作用是分析火势的蔓延方向,判断重点救灾灭火区,制定救灾方案。
8.[知识点1]在救援中利用GNSS技术可以帮助救援人员(  )
①快速确定位置 ②快速赶到并实施救援
③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④消除灾害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利用GNSS技术能帮助救援人员迅速确定求救者的位置,快速赶到并实施救援,从而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但不能消除灾害影响。
[知识点2、3](2023年浙江诸暨期末)当前,地理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洪涝灾害的监测和分析,下图是某洪涝灾害范围与影响评估技术流程图。据此完成第9~10题。
9.该流程中体现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RS和GNSS B.RS和GIS
C.GNSS和GIS D.RS、GIS和GNSS
10.洪灾信息获取中,无人机遥感应用广泛。与卫星遥感相比,无人机遥感具有的优势是(  )
①图像精度高 ②飞行速度快 ③重访周期短 ④感知范围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9.B 10.C 
[解析]第9题,对洪涝灾害监测应用的是遥感(RS),对洪涝灾害监测应用的是地理信息系统(GIS),B项正确。第10题,无人机相对于传统航测和卫星遥感,可以进行云下低空飞行,提高了分辨率,①正确。监测区域设定更加灵活,可以连续或周期性监测,实时传回分析数据,重访周期短,③正确;卫星遥感比无人机遥感飞行速度快、感知范围大,②④错误。
[知识点2](2022年浙江宁波月考)2021年7月20日8时至7月21日6时,河南中北部出现大暴雨,郑州、新乡、开封、周口、焦作等地部分地区出现特大暴雨(250~350毫米),郑州城区局地降雨量达500~657毫米,上述部分地区最大小时降雨量可达50~100毫米。10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雨量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造成河南这次大暴雨的因子主要包括(  )
①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②台风 ③地形 ④海陆位置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风云系列气象卫星作为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前哨站,“风云二号”“风云三号”和“风云四号”等多颗在轨业务运行卫星均第一时间获取了暴雨区卫星观测资料,为气象服务提供翔实的数据。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提供翔实数据采用的主要技术是(  )
A.RS B.GNSS
C.GIS D.RS和GNSS
【答案】11.C 12.A 
[解析]第11题,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推动了夏季风向大陆进行水汽输送,而沿海地区的台风也为水汽输送提供了大量的水汽。挟带大量水汽的东南风,在河南受地形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导致了河南暴雨的出现,①②③正确。河南海陆位置相对靠近内陆地区,海陆位置不是导致此次暴雨形成的主要因子,④错误。第12题,风云系列气象卫星主要借助传感器对下垫面气象因子进行面状获取,主要采用了RS技术,A项正确。GNSS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定位与导航,GIS主要对已获取的地理信息进行查询、分析、预测和规划等。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
[知识点1](2023年重庆期末)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滑坡分布广泛,发生频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集卫星定位、短信报文、精密授时于一体,能够高效快捷地实现信息传递,在防灾减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据此完成第13~15题。
13.可能引发滑坡的是(  )
A.地震 B.暴雨
C.采矿 D.开挖坡脚
14.预防滑坡灾害的合理措施包括(  )
A.建设护坡工程 B.禁止乱砍滥伐
C.避免陡坡开垦 D.居民全部迁出
15.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在滑坡灾害防御中的作用是(  )
A.动态监测 B.预报预警
C.制定防灾预案 D.评估灾害损失
【答案】13.ABCD 14.ABC 15.AB
[解析]第13题,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现象。滑坡发生在坡度较大的山地,地震、暴雨、采矿、工程开挖等都会引发滑坡的发生,A、B、C、D项正确。第14题,建设护坡工程,可增加滑坡的重力平衡条件,使滑体迅速恢复稳定;禁止乱砍滥伐,避免陡坡开垦,有利于保持水土,减轻流水对坡面的冲刷,都是有效预防滑坡灾害的措施,A、B、C项正确;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山区居住的居民较多,全部迁出的做法不切实际,D项错误。第15题,采用北斗卫星定位技术,可以实现对监测目标进行实时监控和预测预警,为灾害的防治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和准确预报,A、B项正确。制定防灾预案、评估灾害损失主要用到的是地理信息系统,C、D项错误。
【B素养提升练】
一、单项选择题
(2023年安徽淮北月考)2022年7、8月,太行山山区经历了长时间的强降水天气,部分山区出现了严重的泥石流地质灾害。为减少泥石流灾害对当地居民的影响,有关地质部门利用图层叠加技术寻找泥石流易发生地区,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减少泥石流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下图示意三个独立的地理数据图层。据此完成第1~2题。
1.图中受泥石流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用于寻找泥石流易发地的图层叠加技术属于(  )
A.遥感技术 B.北斗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乙地区人口较多,地势较低,四周地势高,乙地区地势较低,四周山体植被覆盖率低,易出现泥石流灾害,B项正确。甲地区人口少,植被覆盖率高,地势较高;丙地区人口较少,地势较高;丁地区植被覆盖率高,地势高,由此可知三地泥石流灾情相对较轻,A、C、D项错误。第2题,图层叠加技术属于对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按数据属性存为不同的图层,通过不同图层的叠加可以分析地理事物在空间上的分布及彼此之间的关系,C项正确;遥感技术主要功能是通过传感器获得地物信息,A项错误;全球定位系统可以获取观测点的经纬度和高程,实现导航、定位、授时等功能,我国的全球定位系统是北斗系统,故B、D项错误。
二、综合题
3.(2023年安徽合肥开学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湖南省常德市以低山丘陵为主,地质灾害频繁,其中1516—1987年发生地震35次。由于前期降水量大,2020年7月6日,常德市石门县南北镇潘坪村雷家山隐患点发生大规模滑坡。本次滑坡塌方约300万立方米,直接毁坏1座小型电站、省道公路约1千米,造成大量财产损失。因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滑坡发生前潘坪村居民33人全部安全撤离,未造成伤亡。下图为潘坪村雷家山滑坡灾害前后对比影像。
(1)简要分析常德市本次滑坡产生的主要原因。
(2)举例说明地理信息系统在本次滑坡灾害中的作用。
(3)说说如果你在野外突然遇到滑坡,应如何自救。
【答案】(1)常德市多地震,岩石破碎;常德市7月份为雨季,降水较多;山地地形,坡度较大。
(2)通过遥感技术或实地调查,获取数据;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分析,评估本次滑坡造成的损失。
(3)朝垂直于滑坡前进的方向向上跑,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当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注意保护好头部。(共67张PPT)
第四章 自然地理实践的基本方法
1.学习思路
(1)“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按实习顺序,分为四部分——“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野外实习的方法”“野外实习数据的收集记录手段”“野外实习报告的撰写”。
(2)地理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等,主要介绍这些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原理、特点、应用领域等。学习时,要注意对比分析三者的区别和联系,在特定场景下,能够筛选出合适的地理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应了解各种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2.学习技法
(1)结合某一课题进行实地考察。学习时可以结合自己家乡的实际情况,选定一个研究内容,进行实地考察。例如“调查家乡的河流”,可按下列操作进行。
①与其他同学分成小组,对家乡的河流进行调查。
②调查方式主要有实地勘察、走访有关部门、查阅有关资料、登录相关网站。
③调查之前,集思广益,列出一张调查访问的清单或表格。
④调查的主要内容:河流的基本概况、河流的补给类型、河流的水质状况、河流的开发利用状况等。
⑤写出调查报告。
(2)学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这一节内容时,可借助真实情境、问题和热点事件等,整合案例资源、数据和软件平台,进行地理信息技术决策或模拟决策等。例如,一次森林大火的动态监测、救灾指导;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动态监测原因分析;农作物估产;某地区灾害预警等级划分等。
第一节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通过野外观察增强对自然地理现象的识别、描述、解释、欣赏的意识与能力。 [区域认知]通过对资料的搜集整理,认识区域的地理特征。
[综合思维]通过对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和人类活动的考察分析,从地方综合的角度探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地理实践力]通过野外地理考察,从考察工具的准备和使用、观察点和观察线路的选择、考察报告的撰写与交流等部分,培养科学素养,增强审美、欣赏和实践能力。
[人地协调观]结合区域存在的问题,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课前 |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一、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
1.资料准备
(1)搜集或查阅与实习区域或地点有关的地质、地貌、_______、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的文献资料或图片。
(2)准备一套比较完整的实习________。
【基础清单】
气候 
底图 
2.装备准备
准备好必要的仪器设备和装备,并根据季节的变化准备______ ______。
生活 
用品 
3.观察点和观察线路的选择
(1)观察点的选择:尽量选取能观察到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自然地理现象,或能反映________________间相互关系的地点。
(2)观察线路选择的原则。
①能穿过实习区所有的自然地理单元。
②能观察到尽量多的________________。
自然地理要素 
自然地理要素 
③能穿过典型的地质剖面、______________等。
④能到达实习区中自然地理结构最有意义的地点,如山顶、谷底等。
⑤注意沿______________进行观察线路的选择。
⑥进行观察线路调查,尽可能不走重复路。
⑦野外情况复杂,选择观察线路要注意安全。
植被类型 
地貌走向 
二、野外实习的方法
1.实地观察
(1)概念: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所学知识和科学工具,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现象进行考察的研究方法。
(2)要求:腿要勤、眼要勤、手要勤、脑要勤、口要勤。
2.综合分析
(1)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特点:_________。
(2)原因:观察区域或观察点的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___________。
综合性 
多种多样 
3.野外方向的识别
(1)利用罗盘仪定方向。
①结构:由一根安置在支轴上能指示南北方向的磁针和一个刻有表示磁针所指方向度数的圆形刻度盘构成。
②使用方法:打开盒盖,使磁针自由摆动,然后水平放置,最后转动刻度盘,使磁针黑色一端与“_______”字中心重合,中心点与目标物的连线同黑色磁针的_________,便是目标物所在的方位角。
北 
夹角 
(2)利用太阳定方向。
①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所在方位是南,面对太阳,____________,背后是北,或阳光下影子的方向是______。
②利用日出点、日落点和正午太阳位置定方向。
③根据太阳和手表定方向:将手表表面放平,使时针正对________,则时针(时针所示方向为当地地方时)与表面数字“_________”之间的夹角的平分线所指方向就是________。
左东右西 
北 
太阳 
12 
南方 
三、野外实习数据的收集记录手段
1.野外工作笔记
(1)实习记录的内容:沿途观察和观察点观察。
(2)观察点观察:观察点描述、观察点周围自然景观描述、观察点的位置记录。
2.野外地图的绘制和填图
(1)完整地图:包括图名、_________、方向、图例和注记等。
(2)常见地图: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自然地理要素分布图和土地利用类型图等。
比例尺 
四、野外实习报告的撰写
野外实习报告的内容:名称、类型、目的、仪器、观察线路和观察点、实习内容、方法和手段、实习成果。
【名师助学】
想一想1:
野外实习前,领队老师要求你针对实习考察做一个整体流程,你该如何设计?
【答案】野外实习考察一般分三个阶段展开。准备阶段、野外工作阶段和总结阶段。在设计每一阶段的环节时既要紧紧围绕考察目的,又要确保可操作性。
想一想2: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进行南极科考一般选择在什么时间?为什么?
【答案】11月至次年2月,此时正值南极的夏季,气温相对较高,且昼长夜短,有一段时间为极昼,利于户外考察;夏季冰盖缩小利于运输物资和器材。
小科普:
利用北极星辨别方向
第一步,找北斗七星;第二步,找勺头的两颗亮星——天璇和天枢;第三步,两星连线向天枢方向延长约5倍;第四步,所找到的那颗亮星就是北极星;第五步,北极星指示正北方向。
小知识:
岩层的产状要素及其测量方法
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见右图)。
岩层走向的测量:将罗盘长边的底棱紧靠岩层层面,当圆形水准器气泡居中时读指北或指南针所指度数即所求(见右图)。
岩层倾向的测量:将罗盘北端指向岩层向下倾斜的方向,以南端短棱靠着岩层层面,当圆形水准器气泡居中时,读指北针所指度数即所求(见上图)。
岩层倾角的测量:将罗盘侧立,使罗盘长边紧靠层面,并用右手中指拨动底盘外之活动扳手,同时沿层面移动罗盘,当管状水准器气泡居中时,测斜指针所指最大度数即所求(见上图)。
想一想3:
为什么北半球的住宅多坐北朝南?
【答案】一方面可以获得充足的阳光;另一方面可减轻冬季冷空气的影响。
1.进行自然地理野外实习考察,前期准备工作必不可少,而考察线路的选取更是重中之重。下列关于线路选择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尽量穿过考察区域所有的自然地理单元
②要穿过典型的剖面、植被类型等 ③山顶、谷底等区域安全系数小,要尽量避开 ④进行路线调查,尽可能不走重复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考察过程中,山顶、谷底是自然地理结构最有意义的地点,应重点予以考察。③说法错误,①②④说法符合线路选择原则。
2.野外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之一。下列有关野外实习考察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能够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生阅历
B.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C.能够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
D.能够杜绝学生的思维偏差,准确认识地理现象及其规律
【答案】D 
[解析]课堂知识的学习与野外实习考察相结合,能够有效地纠正学生的思维偏差,准确认识地理现象及其规律。
3.依据房屋朝向可辨别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北半球房屋一般坐北朝南,南半球一般坐南朝北 ②北极点房屋门窗朝南,南极点房屋门窗朝北 ③城市比乡村的房屋朝向更有利于反映光照情况 ④城市中房屋多沿街道分布,目的是充分利用太阳光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为了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照,北半球绝大部分地区由于太阳一般位于南部天空,房屋多坐北朝南;南半球绝大部分地区由于太阳一般位于北部天空,房屋多坐南朝北。与城市相比,乡村对自然的依赖性更强,房屋朝向更能反映光照情况;城市房屋多沿街道分布,主要是为了获得更为便利的交通条件。
4.以下关于用罗盘仪辨别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保持仪器水平状态下,将刻度盘上的180°指向目标
B.在罗盘仪上根据指北针在刻度盘上的读数,可确定目标相对于观测者的方位角
C.如果指北针指向45°,记作NW45°
D.如果指北针指向300°,表明目标物位于观测者的东北方向
【答案】B 
[解析]使用罗盘仪辨别方向的主要步骤:校准—保持仪器水平—读数。在保持仪器水平状态下,将刻度盘上的0°指向目标;根据指北针在刻度盘上的读数,可确定目标相对于观测者的方位角;如果指北针指向45°,应记作NE45°。如果指北针指向300°,表示目标物位于观测者的西北方向。
5.科技工作者对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分布的调查采取的主要方法是 (  )
A.上网查询 B.调查访问
C.问卷调查 D.野外实地考察
【答案】D 
[解析]野外实地考察是自然地理调查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主要了解地理现象的分布及变化规律,D项正确;问卷调查、上网查询、调查访问等方法虽然都可以获取有关绿洲分布的资料,但难以确保资料的客观性、真实性、时效性等。
课堂 |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庐山,又名匡山、匡庐,地处江西省庐山市境内。庐山山体呈椭圆形,为典型的地垒式断块山,长约25千米,宽约10千米,绵延有90余座山峰,主峰汉阳峰海拔1 474米。庐山自古以来被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共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是著名的自然地理综合考察基地。
【情境探究】
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
某地理兴趣小组准备在2023年去庐山进行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
(1)该地理兴趣小组去庐山前需要准备哪些资料?
【答案】庐山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地理资料及庐山地形图等。
(2)该地理兴趣小组去庐山前需准备哪些装备?
【答案】望远镜、罗盘仪、气压计、放大镜、地质锤、照相机和样本袋等,雨衣、服装、防晒霜、眼镜盒、墨镜等。
(3)去庐山野外考察的最佳季节是________,简述其理由。
【答案】深秋或初冬 理由:在深秋或初冬,植被的季相变化比较明显(落叶与不落叶植被容易识别),且林下郁闭度较低,有利于森林植被及土壤的观察;河流处于枯水期,对流水地貌的考察较为便利,并且洪水及泥石流发生的概率较低。
(4)该地理兴趣小组选择观察线路时要遵循哪些原则?
【答案】尽可能穿过实习区所有的自然地理单元;能观察到尽量多的自然地理要素;能穿过典型的地质剖面、植被类型等;能到达实习区中自然地理结构最有意义的地点,如山顶、谷底等;线路要沿地貌走向;要注意安全。
1.资料准备和装备准备
【整合提升】
项目 具体物品 内容或要求
资料 准备 历史和现状文献资料或图片 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
实习地图 比例尺依据实习区域范围大小、自然环境的复杂程度选择
项目 具体物品 内容或要求
装备 准备 仪器设备 望远镜、罗盘仪、地质锤、气压计、放大镜、照相机和样本袋等
装备设备 根据季节的变化准备帽子、雨衣、防晒霜等
2.观察线路的选择遵循的基本原则
自然地理野外考察要素及具体内容
知识拓展
考察要素 具体内容
气候 类型、降水、气温、光照、风向、风速、云雾等
地貌 类型、地质构造、山坡、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水文 水量大小及变化、流速快慢、有无结冰期、有无瀑布与深潭、水质清澈还是浑浊等
植被 类型、特征等
土壤 母质、厚薄、颜色、分层、有机质含量等
其他 滑坡、塌落、人类活动影响等
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调查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据此完成第1~2题。
1.野外实习方式包括 (  )
A.路线观察和调查访问
B.路线观察和典型地段观察
C.调查访问和问卷调查
D.典型地段观察和问卷调查
【学以致用】
2.典型地段观察有利于 (  )
A.了解地理现象的分布及变化规律
B.对一些重要的点做深入的调查研究
C.便于了解小区域的详细资料和图件
D.认识社会和自然现象
【答案】1.B 2.B 
[解析]第1题,调查访问及问卷调查与野外实习同属调查方法。第2题,选择典型地段进行观察可以对该地做深入的调查研究。
野外实习方向的识别
【情境探究】
当你一个人迷失在茫茫的原始森林中,当你一个人徘徊在险峻的深山中,当你一个人漂泊在浩瀚的大海中,当你一个人深陷旷远的荒漠中,你首先可能想到的是寻找家乡、寻找亲人。然而无论寻找谁,都离不开一个“走”字,东西南北该往哪个方向走?方向对了,你“生”的希望就大一些;方向错了,“生”的希望就会变得渺茫。可以说,能否在野外正确辨别方向是阻隔生与死的一道门槛。
那么,如何在野外正确辨别方向呢?
【答案】如果随身携带工具,如指南针等,可利用指南针进行方向的判定;也可以根据身边的地理事物进行方向的判定,或利用自然规律等进行方向的判定。
1.借助工具识别方向。
(1)利用罗盘定位。
【整合提升】
(2)借助手表定位。
时针每走一小时,大约在钟表面上走30°角,而太阳每小时在天空中从东向西走15°角,即太阳每小时走的角度是时针走的角度的1/2,所以用时针所走角度的平分线来表示南北方向。上图示意北温带上午(左图)和下午(右图)利用手表定位(图中时针所示方向为当地地方时)。
2.利用日月星辰识别方向
(1)根据太阳辨别方向。
时间 春、秋分 夏至 冬至
太阳直射点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日出方位 正东 东北 东南
日落方位 正西 西北 西南
(2)利用北极星:北极星指示正北方向。
(3)利用蛾眉月。
蛾眉月面朝左,在北半球指的是南,在南半球指的是北;蛾眉月面朝右,则正好相反。
3.利用自然特征辨别方向(以北半球为例)
(1)根据地物特征辨别方向。
积雪 朝北一面的积雪融化速度一般比朝南一面慢
房屋 一般门向南开,尤其是庙宇群中的主体建筑
蚂蚁洞口 一般朝南,因为南侧较北侧干燥,便于蚂蚁出洞
(2)根据植物生长特征辨别方向。
①一般阴坡,即北侧山坡,低矮的蕨类和藤本植物比阳坡(南坡)更加发育。
②单个植物的向阳面枝叶较茂盛,向北的阴面树干则可能生长苔藓。
③我国北方的许多树木树干的断面可见清晰的年轮,向南一侧的年轮较为稀疏,向北一侧的年轮较紧密。
④我国南方竹茎朝南的一侧颜色较绿;竹茎朝北的一侧颜色较黄。
[考向:野外考察方向辨别]
(2023年江西丰城月考)在野外实习时,方向的识别很重要。野外实习方法很多。据此完成第1~3题。
1.下列有关罗盘仪的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任何地方都可使用罗盘仪
B.罗盘仪上的读数读的是指南针的位置
C.罗盘仪上的刻度0°正对北方
D.罗盘仪上的北方对准目标
【学以致用】
2.下图是长白山区一个树桩的年轮图,则甲、乙、丙、丁代表的方向分别是 (  )
A.西、南、东、北
B.南、北、东、西
C.东、西、南、北
D.北、南、西、东
3.若晚上在野外迷路,下列事物可用来辨别方向的有 (  )
①罗盘 ②太阳 ③树木的年轮 ④北极星 ⑤手表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C 2.B 3.C 
[解析]第1题,磁性大的地区无法使用罗盘仪,受干扰较大,A项错误;罗盘仪上的刻度0°正对北方,中心点与目标物的连线同北方的夹角,便是目标物所在的方位角,B、D项错误,C项正确。第2题,北半球树木的南侧为向阳面,光热条件较好,树木生长快,年轮稀疏,故甲为南方,乙为北方,则丁为西方,丙为东方,B项正确。第3题,晚上在野外辨别方向可用恒星、树木年轮和罗盘,晚上没有太阳,以太阳为参照的手表也不能用来辨别方向。故①③④正确,②⑤错误。
拓展 | 素养提升·增效培优
教材第112页 探索
德国科隆附近莱茵河以季节融雪为主要补给,春末为洪水期,夏季为枯水期,秋冬水量较丰富且平稳,河流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地形平坦。
中国吴忠附近的黄河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大,流速较缓,有结冰期,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形式,有明显的汛期和枯水期;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降水集中在7-8月;地形较平坦。
【教材疑难助解】
教材第114页 思考
利用地图、根据北极星、根据地物南北两面的积雪融化程度(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根据植物生长状况等方法来定方向。
教材第120页 思考
略。
教材第121页 作业题
1.谚语有“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天上炮台云,地上雨淋淋”“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等。
2.卷云。
3.略。
地貌野外考察实践活动设计
[考察地点简介]
[考察目的]
①知识运用。
a.学会使用地图定位,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野外考察,使学生能够在地图上识别标志性地形所在的位置,能够根据地图对自己所在的位置进行定位,判断合适的行走路线。
【课外实践探究】
b.综合应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
在野外考察过程中将山地地形中的地貌景观与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对比,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准确地识别出山峰、山谷、鞍部等地形。通过多次训练,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②技能训练。
a.读图、识图、绘图能力训练。
b.地理工具的使用。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对家乡自然地理环境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之情。在野外考察实践活动中分组活动完成任务,对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也有一定提升。
[路线及时间安排]
时间安排:
路线安排:
[准备工作]
①交通方式。
②安全问题。
划分小组,以小组制方式进行考察活动。活动开展之前着重进行安全教育工作,将考察过程中易于发生危险的问题向学生解释清楚,预防危险的发生。
[考察工具]区域等高线地形图、罗盘仪、指南针等。
[问题探究]
①如何运用地图和地理工具确定自己的位置?
②如何辨别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各种地形类型?
[考察活动]
①根据手中的等高线地形图,在考察过程中分阶段地将走过的路线在地形图中绘制出来。
②根据手中的地形图,找出标注在地图上显示的山峰、山谷、鞍部等。
③使用指南针、罗盘仪等地理工具辨别方向。
[总结归纳]
①撰写野外考察报告。
②开展班级活动展示成果,交流感想并且进行互评。
③结合小组成绩、互评成绩、教师评定成绩综合评定每个学生野外考察实践活动的成绩。第四章 第一节
【A基础培优练】
时间:30分钟 总分:51分
(知识点1: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知识点2:野外实习方向的识别)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知识点1]考察前,考察装备的准备是很重要的,下列不需要准备的是(  )
A.地质罗盘仪 B.地质锤
C.相机 D.电脑
2.[知识点1]在野外进行地貌观察,首先需要掌握一定的地理理论。从地貌观察的角度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个较大的地貌往往由次一级的地貌组合而成
B.对地貌的观察要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
C.对地貌进行观察是没有次序的
D.对地貌的观察,可借助地形图、遥感影像等辅助观察
3.[知识点2]当地时间下午3时,我国某地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当地借助太阳的位置用手表确定正南方向(表面朝上)。下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知识点1]某地理兴趣小组对某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完成4~6题。
4.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
A.气温分布图 B.降水量分布图
C.工业分布图 D.旅游景点分布图
5.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
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
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
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6.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图,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知识点2]在南美洲巴西的热带雨林里,若白天迷路,可用来辨别方向的是(  )
A.北极星 B.太阳、手表
C.树林的年轮 D.积雪融化速度、房屋
8.[知识点1]去我国青藏高原进行野外考察的最佳季节是(  )
A.深秋 B.初冬
C.初春 D.夏季
[知识点1](2023年山东临沂期末)下图为我国南方某一中学的地理兴趣小组组织夏令营活动的野外考察线路和考察地地形图。据此完成第9~11题。
9.此次考察需要准备的考察装备有(  )
①世界地形图 ②地质锤 ③卫星定位仪
④植物标本夹 ⑤羽绒服 ⑥雨衣
A.①②③④ B.①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⑥
10.此次考察活动选定地点后,接下来考察步骤顺序正确的是(  )
①撰写报告 ②查找相关资料 ③规划考察线路 ④实地考察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③④① D.④③②①
11.根据地形图,小组同学得出了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陡崖e的相对高差可能是210米
B.c处可以看到d处的风景
C.cd之间的路段线路曲折,增加坡度
D.两山峰的海拔相等
[知识点1]读我国某区域沙漠和草原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2~13题。
12.调查该地牧草生长量的差异,需搜集和查阅该地区的(  )
A.年降水量 B.海拔
C.地质条件 D.人口密度
13.调查该地牧草生长量的差异选取线路合理的是(  )
A.1→3→4→7→6→8→5→2 B.6→7→4→3→1→3→4→8
C.5→4→3→1→6 D.2→1→3→4→7→6→7→5
[知识点1、2]我国科技工作者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调查,对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分布的古今变化进行野外调查,并绘制成图如下。据此完成第14~15题。
14.科技工作者考察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分布的变化,下列属于需准备的生活用品的是(  )
①雨衣 ②防晒霜 ③羽绒服 ④地质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科技工作者对现代绿洲分布进行调查时,应选取的观察路线是(  )
A.沿河流自上游向下游 B.沿塔里木盆地南缘自东向西
C.沿河流自下游向上游 D.沿塔里木盆地南缘自西向东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分)
[知识点1]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进行野外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下图为野外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据此完成第16~17题。
16.学生在野外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  )
A.溪谷的蒸发量 B.溪流的水深和流速
C.溪谷的坡度 D.堆积物粒径大小
17.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B素养提升练】
一、单项选择题
2023年5月1日,拍摄者在华北平原看到日落的位置刚好在某直线铁路的两根铁轨间(如图所示)。据此完成第1~2题。
1.该铁路线的走向为(  )
A.东—西走向 B.东南—西北走向
C.南—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
2.在图示地区,用下列方法判定方向正确的是(  )
A.在白天寻找北极星确定北方
B.观察向日葵花盘的朝向确定南方
C.观察蔬菜大棚顶部较缓的一面的朝向确定南方
D.看大城市中高层住宅的阳台朝向确定南方
二、综合题
3.某高中组织学生于2022年暑假到焦作市修武县的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进行研学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建立于2002年,位于太行山南麓、河南省焦作市北部,面积约556平方千米,是一处以裂谷构造、水动力作用和地质地貌景观为主的综合性地质公园。地处中纬度地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植被类型多样,具有垂直分布特点,景区内部分布着不同类型的土壤。
材料二 下表为老师和学生们一起规划的考察方案表。
时间 待定
地点 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的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任务 观察、识别、描述地貌景观及其主要特点 任务 观察、识别、描述植被及其主要特点 任务 观察、识别、描述土壤及其主要特点
图片 …… 图片 …… 图片 ……
描述 地貌形态: 描述 类型: 描述 ①
物质组成(岩石): 特点: 土壤质地:
色彩: 其他: 土壤剖面构造:
成土 因素 生物、②、地貌等
(1)阅读表格,概括研学游野外考察活动的主要任务。
(2)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搜集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地貌景观图片,下列选项中的地貌名称正确的是______。(选择题)
A.①溶蚀洼地 B.②冲积扇
C.③海蚀拱桥 D.④丹霞地貌
(3)地貌景观的描述角度除去表中所列的形态、物质组成等项目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等角度。
(4)结合所给材料,将①②代表的内容填在下列横线上,完成表格信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工作有很多,如资料准备、装备准备、观察点和观察路线的选择。请列举3个你认为需要准备的装备,并说明它们在野外实习中的作用或可能给你带来的帮助。
第四章 第一节
【A基础培优练】
时间:30分钟 总分:51分
(知识点1: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知识点2:野外实习方向的识别)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知识点1]考察前,考察装备的准备是很重要的,下列不需要准备的是(  )
A.地质罗盘仪 B.地质锤
C.相机 D.电脑
【答案】D 
[解析]电脑是进行资料分析的必要工具,但在中学生的野外考察中,可以不准备。
2.[知识点1]在野外进行地貌观察,首先需要掌握一定的地理理论。从地貌观察的角度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个较大的地貌往往由次一级的地貌组合而成
B.对地貌的观察要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
C.对地貌进行观察是没有次序的
D.对地貌的观察,可借助地形图、遥感影像等辅助观察
【答案】C 
[解析]一个较大的地貌往往由次一级的地貌组合而成;对地貌的观察可借助地形图、遥感影像等辅助观察;对地貌的观察要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有次序地进行观察。
3.[知识点2]当地时间下午3时,我国某地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当地借助太阳的位置用手表确定正南方向(表面朝上)。下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在北半球,把手表平置,时针指向太阳方向,时针与12时刻度线之间所成角的角平分线所指方向为南方。
[知识点1]某地理兴趣小组对某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完成4~6题。
4.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
A.气温分布图 B.降水量分布图
C.工业分布图 D.旅游景点分布图
5.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
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
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
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6.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图,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4.B 5.D 6.A 
[解析]第4题,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典例中可以知道,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坡度、植被状况、土壤性状和降水强度等。由上面的总结可知,地形和降水量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第5题,需要获取和正确解读题干中的重要信息——流域产沙量。流域产沙量是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这句话分别从时空两个角度,提出了测量流域产沙量的两个限定因素:一是时间规定“一定时间内”,二是空间规定“流域内”。本题中涉及的是年产沙量,因此时间限定是“一年”。以“一年”为期限的水土流失状况绝不是“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所能反映的,而应是全年降水的土壤流失量状况,因此排除A、B项。流域内的泥沙会随地表径流的流动而被挟带出该区域,故收集池应建于流域河流的出口处,而不是源头,故C项错误,D项正确。第6题,地形的坡度(<25°)与水土流失呈正相关,但当坡度未达到40°前维持一个较高水平,图中符合这一变化规律的是①曲线。
7.[知识点2]在南美洲巴西的热带雨林里,若白天迷路,可用来辨别方向的是(  )
A.北极星 B.太阳、手表
C.树林的年轮 D.积雪融化速度、房屋
【答案】B 
[解析]白天,在巴西的热带雨林里迷路,可借助太阳、手表来辨别方向。
8.[知识点1]去我国青藏高原进行野外考察的最佳季节是(  )
A.深秋 B.初冬
C.初春 D.夏季
【答案】D 
[解析]夏季青藏高原气温最高,是考察的最佳时间。
[知识点1](2023年山东临沂期末)下图为我国南方某一中学的地理兴趣小组组织夏令营活动的野外考察线路和考察地地形图。据此完成第9~11题。
9.此次考察需要准备的考察装备有(  )
①世界地形图 ②地质锤 ③卫星定位仪
④植物标本夹 ⑤羽绒服 ⑥雨衣
A.①②③④ B.①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⑥
10.此次考察活动选定地点后,接下来考察步骤顺序正确的是(  )
①撰写报告 ②查找相关资料 ③规划考察线路 ④实地考察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③④① D.④③②①
11.根据地形图,小组同学得出了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陡崖e的相对高差可能是210米
B.c处可以看到d处的风景
C.cd之间的路段线路曲折,增加坡度
D.两山峰的海拔相等
【答案】9.D 10.C 11.A 
[解析]第9题,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需要带雨衣,⑥正确;山区定位要带着卫星定位仪,但不用带世界地形图,①错误,③正确,A、B项错误。由图示信息可知,图中最高海拔在600米以上,夏季气温不会太低,不用带羽绒服,⑤错误,C项错误。在山区进行考察需要带着地质锤进行地质考察,用植物标本夹采集标本,②④正确,D项正确。第10题,由所学知识可知,进行野外考察需要先查找相关资料,然后规划考察线路,进行实地考察,考察完后回来撰写报告,故考察步骤的顺序是②③④①,C项正确。第11题,读图可知,陡崖e处有3条等高线重合,根据陡崖相对高度计算公式(n-1)d≤H<(n+1)d,其中n表示相交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为100米,所以200≤H<400米,A项正确;d处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由图中cd间等高线可知,cd之间的等高线向低海拔处弯曲,可知cd之间为山脊,c处看不到d处的风景,B项错误;cd位于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线路曲折,降低了坡度,C项错误;两山峰的海拔为600~700,有可能不相等,D项错误。
[知识点1]读我国某区域沙漠和草原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2~13题。
12.调查该地牧草生长量的差异,需搜集和查阅该地区的(  )
A.年降水量 B.海拔
C.地质条件 D.人口密度
13.调查该地牧草生长量的差异选取线路合理的是(  )
A.1→3→4→7→6→8→5→2 B.6→7→4→3→1→3→4→8
C.5→4→3→1→6 D.2→1→3→4→7→6→7→5
【答案】12.A 13.A 
[解析]第12题,图示为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由于距海较远,年降水量自东向西减少,植被由草原逐渐过渡为荒漠。第13题,调查线路的选取应尽量穿过所有调查区且不重复,故A项正确。
[知识点1、2]我国科技工作者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调查,对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分布的古今变化进行野外调查,并绘制成图如下。据此完成第14~15题。
14.科技工作者考察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分布的变化,下列属于需准备的生活用品的是(  )
①雨衣 ②防晒霜 ③羽绒服 ④地质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科技工作者对现代绿洲分布进行调查时,应选取的观察路线是(  )
A.沿河流自上游向下游 B.沿塔里木盆地南缘自东向西
C.沿河流自下游向上游 D.沿塔里木盆地南缘自西向东
【答案】14.B 15.A 
[解析]第14题,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需要准备防晒霜和羽绒服等物品。第15题,读图可知,古绿洲和现代绿洲都分布在河流两侧,且消失的绿洲在河流下游,因此观察线路应选取沿河流自上游向下游。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分)
[知识点1]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进行野外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下图为野外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据此完成第16~17题。
16.学生在野外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  )
A.溪谷的蒸发量 B.溪流的水深和流速
C.溪谷的坡度 D.堆积物粒径大小
17.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6.CD 17.AC 
[解析]第16题,台风过后,学生在实习中不可能得到溪谷的蒸发量和台风的降雨量;但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以求出溪谷的坡度,也可测量出堆积物粒径大小。第17题,由图可知,甲、丙两处位于溪谷中。
【B素养提升练】
一、单项选择题
2023年5月1日,拍摄者在华北平原看到日落的位置刚好在某直线铁路的两根铁轨间(如图所示)。据此完成第1~2题。
1.该铁路线的走向为(  )
A.东—西走向 B.东南—西北走向
C.南—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
2.在图示地区,用下列方法判定方向正确的是(  )
A.在白天寻找北极星确定北方
B.观察向日葵花盘的朝向确定南方
C.观察蔬菜大棚顶部较缓的一面的朝向确定南方
D.看大城市中高层住宅的阳台朝向确定南方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5月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且向北移动,此季节北半球昼长夜短,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因而该铁路的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第2题,图示地区位于华北地区,用北极星定向应在晴朗的夜晚;向日葵花盘的朝向在一天中会随着太阳的位置移动而发生变化;蔬菜大棚的顶部较缓的一面是朝向南方的,这样可以更好地接受太阳辐射;大城市中高层住宅的阳台不一定都是朝向南方的。
二、综合题
3.某高中组织学生于2022年暑假到焦作市修武县的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进行研学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建立于2002年,位于太行山南麓、河南省焦作市北部,面积约556平方千米,是一处以裂谷构造、水动力作用和地质地貌景观为主的综合性地质公园。地处中纬度地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植被类型多样,具有垂直分布特点,景区内部分布着不同类型的土壤。
材料二 下表为老师和学生们一起规划的考察方案表。
时间 待定
地点 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的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任务 观察、识别、描述地貌景观及其主要特点 任务 观察、识别、描述植被及其主要特点 任务 观察、识别、描述土壤及其主要特点
图片 …… 图片 …… 图片 ……
描述 地貌形态: 描述 类型: 描述 ①
物质组成(岩石): 特点: 土壤质地:
色彩: 其他: 土壤剖面构造:
成土 因素 生物、②、地貌等
(1)阅读表格,概括研学游野外考察活动的主要任务。
(2)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搜集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地貌景观图片,下列选项中的地貌名称正确的是______。(选择题)
A.①溶蚀洼地 B.②冲积扇
C.③海蚀拱桥 D.④丹霞地貌
(3)地貌景观的描述角度除去表中所列的形态、物质组成等项目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等角度。
(4)结合所给材料,将①②代表的内容填在下列横线上,完成表格信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工作有很多,如资料准备、装备准备、观察点和观察路线的选择。请列举3个你认为需要准备的装备,并说明它们在野外实习中的作用或可能给你带来的帮助。
【答案】(1)观察、识别、描述地貌景观、植被和土壤及其主要特点。
(2)C
(3)地表植被 规模(分布、地质等)
(4)土壤颜色 成土母质(气候、时间等)
(5)准备相机,拍摄地貌景观照片;准备GPS,可以定位;准备笔记本,可以记录信息;准备罗盘仪,可利用罗盘仪识别方向;准备雨伞、雨衣,预防下雨天被淋湿;准备帽子、防晒霜,以防晒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