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8张PPT)
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第二节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运用资料,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区域认知]结合某区域的特征分析其常见的自然灾害,并能提出避灾、防灾的措施。
[人地协调观]针对出现的自然灾害,反思人类的行为,提出避防的措施,思考人地关系如何协调发展,重视环境保护并树立正确的灾害观。
[地理实践力]结合材料,了解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树立防灾自救意识。
课前 |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一、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御
1.自然灾害的监测
(1)灾害监测:是防灾减灾工程的________性措施。
(2)灾害监测系统:灾前________、灾时跟踪、灾后评估,并提出减灾决策建议。
【基础清单】
先期
预警
2.自然灾害的防御
(1)灾害防御:指在自然灾害发生之前采取工程性或非工程性防御措施,以_________或延迟灾害的发生,或_______灾害发生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2)工程性防御措施:修建防灾减灾工程,改变____________,控制灾害与人口和财物等的直接接触,提高财物的抗灾性能等。
(3)非工程性防御措施:___________与防灾法律法规、减灾管理、公众减灾教育等。
防止
减轻
地表环境
减灾规划
二、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1.救灾准备
(1)救灾物资:救助灾害的___________。
(2)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决定了救灾物资的___________。
2.灾中救援
(1)措施:灾害发生后,相关救灾部门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对灾民进行救护和救济,对损坏的各种设施进行抢修。
(2)目的:最大限度_________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物质基础
到达时间
减少
3.灾后恢复
(1)目的: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尽量降低;增强抵抗未来灾害的能力。
(2)救助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
政府救济
三、避防自然灾害的措施和方法
1.地震灾害的避防
(1)基本方针:“_____________”。
(2)震前准备。
①为每个家庭成员准备一个应急包和一张应急卡片。
②经常清理物品,以保持通道通畅。
预防为主
(3)避震措施。
①平房室内:跑到室外空旷区。
②楼房:躲避。
③户外:向开阔的地方转移。
(4)震后自救(被埋压在废墟下)。
短时间
长时间 尽量寻找食物和水,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
呼吸
体力
2.滑坡灾害的避防
(1)沉着冷静,不要慌乱。向滑坡方向的_________逃离,并尽快在周围寻找到安全地带。
(2)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_________物体。
(3)不要再闯入已经发生滑坡的地区找寻损失的财物。
(4)滑坡发生后,在确认居住的房屋远离滑坡区域,完全安全时,才可进入屋内。
两侧
固定
3.旱灾的避防
(1)扩大抗旱作物的种植面积,旱后及时改种或补种。
(2)选育抗旱作物,选择________品种,避开干旱的危害。
(3)采用覆盖物,减少土壤水分的________。
早熟
蒸发
4.台风的避防
(1)台风到达前:对房屋等建筑物进行检查,必要时给予_________。
(2)台风来临时:采取相应的防御和躲避措施。如不要到海滩游泳、不要驾船出海、船只尽快靠岸等。
(3)台风来袭时。
加固
出门在外 尽快躲到室内
身居室内 切勿靠近窗户,尤其不要接近向风的窗户
5.洪涝灾害的避防
(1)防洪准备:以防灾标准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关注________预报;注意自身技能的培训;熟悉逃生线路,储备逃生物资。
(2)洪水中的自救。
①若能逃脱,尽快撤到_________的地方避洪。
②若不能安全撤离,尽力抓紧能在水中漂浮的物体,避免身体下沉,等待救援。
天气
较高
(3)洪水中的互救。
①采用抛_________、救生衣或划船、游泳等方法。
②对溺水人员采用正确控水和___________等救助方法。
救生圈
人工呼吸
6.风暴潮的避防
(1)关注_________和海浪预报。
(2)_________地区、海边的人员要及时安全撤离。
(3)及时关闭海滨旅游项目。
(4)船舶在航行中遭遇风暴潮,要及时与岸上有关部门联系,将船只驶入避风港。
天气
低洼
7.虫害防治
方法 具体措施
清除田间杂草、合理排灌水、选用抗虫品种等
人工防治 主要指人工杀虫,包括食物诱杀和灯光诱杀
保护和利用生物天敌等来消灭害虫
喷洒农药等
农业
生物
化学
【名师助学】
想一想1:
在学校应怎样避震?
【答案】①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躲在各自的课桌下。②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避开建筑物及危险物。③不要回到教室去。④震后应有组织地撤离。
新视点:
和地震波“赛跑”的人
汶川地震后,拥有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及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物理学两个博士学位的王暾立刻回到国内,投身于地震预警系统研发应用的创新创业中。由他牵头研制建设的“大陆地震预警网”目前已延伸到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覆盖中国地震区90%的人口。
小应用:
发生滑坡时,图中甲、乙、丙、丁四人的逃生方向哪些正确,哪些错误?
【答案】甲、丙错误,乙、丁正确。
想一想2:
遇到洪水时,下列防避措施哪些正确,哪些错误?
①( ) ②( )
【答案】①正确,②正确,③错误,④正确。
③( ) ④( )
小拓展:
防灾减灾日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被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每年的这个日子,四川省成都市都会组织人员进行大规模的地震应急演练,模拟指挥、救援和后勤保障等,涉及的场所涵盖了社区、学校、医院等。
1.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下列属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监测对象的是 ( )
①气象灾害 ②地质灾害 ③气象雷达 ④基层社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监测对象是各种自然灾害涉及的目标物,而非监测主体和监测使用的仪器、措施,据此排除③④。
2.下列属于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是 ( )
A.研制、发射地球资源卫星进行自然灾害的监控
B.退耕还林及打坝筑堤
C.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D.通过多种方式,分别对不同人群进行防灾减灾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
【答案】D
[解析]完善法律法规与灾害管理体系,进行减灾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是非工程性措施。
3.下列关于室内避震的方法,正确的是 ( )
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 ②在剧院,应迅速离开剧院,到室外开阔空地 ③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 ④选择室内空间大的房间躲避
A.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答案】D
[解析]地震来临时,不同地点应选择不同的避震方式:在家里和教室里,如果不能立刻出去,应选择牢固的遮挡物,“伏而待定”;在人数多的剧院,不能盲目外出,以防踩踏,应躲在椅子下;室内避震应选择物体结实、有支撑、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空间小的地方。
[不定项选择题](2023年宁夏固原期末)减少洪涝灾害的损失,熟悉一些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常识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据此完成第4~5题。
4.下列关于洪水中互救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向落水者抛救生圈 B.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
C.划船、游泳去救人 D.等洪水过后再去救人
5.被巨大洪水围困时,正确的做法是 ( )
A.抱紧电杆 B.在巨石上躲避洪水
C.通过游泳上岸 D.利用大树逃生
【答案】4.ABC 5.BD
[解析]第4题,洪水发生时,向落水者抛救生圈、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以及划船、游泳去救人都是把生命放在第一位,A、B、C项正确;发生洪水时,应及时抢救被洪水围困的人员,同时保证自身生命安全,D项错误。第5题,抱紧电杆易触电,A项错误;可在巨石上躲避洪水,B项正确;巨大洪水中难以通过游泳上岸,C项错误;可利用大树躲避洪水,待洪水退后再逃生,D项正确。
课堂 |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为预防并尽可能降低地震危害,日本每年9月1日都会进行一次综合性防震训练。同时,建筑项目都严格按照抗震要求进行抗震设防,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
【情境探究】
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御
(1)日本每年9月1日都会进行一次综合性防震训练,其目的是什么?它属于灾害防御的什么措施?
【答案】树立防震意识,做好防震准备;掌握正确的逃生方法;学会震后的自救与互救方法。非工程性防御措施。
(2)材料中提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其作用是什么?它属于灾害防御中的什么措施?
【答案】改变受灾体(建筑物)的易损程度,降低灾情。工程性防御措施。
1.自然灾害的监测系统
【整合提升】
2.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
(1)工程性防御措施。
(2)非工程性防御措施。
[考向1:灾害监测]
2013年,基于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减灾防灾安全预警系统在我国灾害防治中的成功应用,对我国灾害防治水平的提升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地质灾害检测预警系统的应用有利于实现对地质灾害点的全覆盖。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第1~2题。
【学以致用】
1.该地区的地质灾害 ( )
A.发生频率随降水量的增多而增加
B.多分布于西部和北部的高山、高原
C.可通过加强监测和预报避免损失
D.强度与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有关
2.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应用于灾害的预警,是因其能 ( )
A.及时发现地面变动,并传输位置信息
B.实时发布灾情信息,有利于救灾减灾
C.分析灾害的成因,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D.根据灾害特点,模拟灾害发生的过程
【答案】1.D 2.A
[解析]第1题,该地区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主要受地质作用影响,与降水量有相关性,但不一定随降水量的增多而增加;分布地区受地貌和地质作用影响,在夏季,中部山谷最易产生地质灾害;可通过加强监测和预报减少损失,但不会避免损失;地质灾害的强度与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有关。第2题,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应用于灾害的预警,是因其能及时发现地面变动,并传输位置信息;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不会实时发布灾情信息;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不会分析灾害的成因,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不会模拟灾害发生的过程。
[考向2:灾害防御]
(2022年内蒙古海拉尔阶段考试)我国南部山区某地聚落多沿河分布,河流中上游河道较窄、地表起伏较大处分布有小型村镇,下游地形平坦处分布着大型集镇。该地降水丰富且较集中,多发洪水,山区河流径流量变化大,河流上游及支流有一种小型水坝,这种水坝由多个混凝土单元排列而成,相邻混凝土单元间存在空隙,不连续。下图是此种水坝单个混凝土单元的俯视图。据此完成第3~5题。
3.设置该类水坝的主要目的是 ( )
A.阻挡洪水挟带的大块杂物
B.加快河流流速,冲刷河道
C.减慢河流流速,保护河岸
D.阻止人和动物通过河道
4.组成水坝的此种混凝土单元的排列方式是 ( )
A.尖端朝向下游,并排放置
B.尖端朝向下游,前后错开
C.尖端朝向上游,并排放置
D.尖端朝向上游,前后错开
5.考虑该类水坝的作用和方便对水坝的维护,此种水坝最适宜布局在 ( )
A.河流出山口 B.小型村镇前
C.大型集镇前 D.大型集镇后
【答案】3.A 4.D 5.B
[解析]第3题,该水坝布局在河流上游及支流,主要目的是减少洪水对下游平原地区村镇的影响。水坝由多个混凝土单元排列而成,相邻混凝土单元间存在空隙,不连续,故洪水挟带的大块杂物可以被拦截,减少大块杂物在下游平坦处沉积对行洪的影响是其主要目的。第4题,混凝土单元坝尖端朝向上游可以减少洪水对坝体的冲击;前后错开可以更好地对大块杂质进行拦截。第5题,由材料可知,该水坝设置在上游地区,大型集镇分布在下游;考虑方便对水坝的维护,水坝应该设置在村镇附近,中上游分布有小型村镇。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情境探究】
材料一 202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7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作为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在提高灾害防治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方面不断发力。
材料二 救灾物资储备库是指用于储备救灾物资的专门设施,储备物资主要用于对遭受自然灾害地区的灾民实施紧急救助。我国已建立中央、省、市、县等级别救灾物资储备库,它们在自然灾害救助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有效减少灾害损失,提高应急能力。
(2)如果让你选址建设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库,你将按怎样的条件确定储备库的地点?
【答案】不易遭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地势较高,地质条件较好);远离火源、易燃易爆物等;交通运输便利(宜邻近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市政条件较好(通信、供水、供电等)。
(3)如果让你管理某救灾储备库,你将选购并储备哪几类救灾物资?
【答案】生活、救生、医用和取暖御寒物品四大类。
(4)你认为救灾物资储备库选址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案】储存安全、调运方便。
(5)除了建设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外,我国还实施了哪些减灾策略?
【答案】加强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报;大力推进减灾系统工程;实行减灾分区管理;减灾要与资源开发、环境建设统筹规划;施行减灾法律法规;提高全民减灾意识;加强国际合作。
1.救灾准备
【整合提升】
2.灾中救援
3.灾后恢复
[考向: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2022年湖北期末联考)为防御自然灾害,减少损失,很多地方均设置有应急避难场所(如右图)。据此完成第1~2题。
【学以致用】
1.学校的下列地点中,最适合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的是 ( )
A.宿舍 B.食堂
C.教室 D.操场
2.应急避难场所针对的自然灾害主要是 ( )
A.台风 B.寒潮
C.干旱 D.地震
【答案】1.D 2.D
[解析]第1题,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应急避难场所需要设在地势平坦开阔的地方,避开有危害的较高建筑物等区域,宿舍、食堂和教室都是建筑物,不适宜作为避难场所,操场平坦开阔,无建筑物,故D项正确。第2题,根据题意分析,台风来临,我们应该在建筑物内躲避,虽然也需要设置避难场所,但并不需要专门设置;寒潮导致气温急剧下降,我们只需要在暖和的家里就可以应对,故针对性较小;旱灾主要是缺水,无须设置避难场所,必要时搬迁是最好的办法,可以不设置避难场所;当地震来临时,灾害在短时间内发生,破坏性较大,因此设置避难场所非常有必要,指示人群逃离危险,迅速寻找到避难之地。
材料一 由于灾害事故而遇难的人中,立即遇难者不到1/3,而大部分的遇难者属于“丧失生命机会”的人,因此在遇到这些灾害时,我们要掌握正确的自救和互救方法,才能在灾害中获得生的希望。
避防自然灾害的措施和方法
【情境探究】
材料二 下图示意遇到不同的自然灾害时采取的自救措施。
(1)材料二中,六种遇到灾害时的自救方法,哪几种不恰当?试说明原因。
【答案】①⑤。顺着泥石流的方向跑会被掩埋,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地震中不应使用电梯,要用楼梯。
(2)在野外旅游时若被洪水围困该如何实现自救?
【答案】站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可用手电筒、哨子、旗帜等发出求救信号。
1.地震灾害的避防
【整合提升】
2.滑坡、泥石流中的自救
(1)发现迹象马上转移疏散。
(2)设法同外界联系,求得救助。
(3)向滑坡方向两侧逃离,并尽快在周围寻找到安全地带。
(4)当无法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
(5)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切忌顺着泥石流方向往山下跑。
(6)扎营时,不要选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3.台风自救
4.洪涝灾害的避防和互救
5.风暴潮的自救与互救
[考向1:地震灾害的防御]
(2023年四川泸县月考)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9时17分,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中300千米范围内有33座大中城市;北京时间2月6日18时24分在土耳其再次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截至2023年4月5日,地震已经造成该国5万多人遇难。据此完成第1~2题。
【学以致用】
1.我国大陆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本次地震,其基本原理是 ( )
A.纵波传播速度慢,横波快;纵波破坏力强;根据早到达的横波计算地震参数,对纵波的到达提出预警
B.纵波传播速度慢,横波快;横波破坏力强;根据早到达的横波计算地震参数,对纵波的到达提出预警
C.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慢;横波破坏力强;根据早到达的纵波计算地震参数,对横波的到达提出预警
D.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慢;纵波破坏力强;根据早到达的纵波计算地震参数,对横波的到达提出预警
2.下列关于地震灾害的避防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在室外应远离高层建筑 ②地震发生时,若在单元楼上,应该乘电梯迅速到达一楼,跑到空旷区 ③在车站等公共场所,切忌涌向出口,要保持镇静,就地避震 ④一旦被掩埋,用尽全力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大声呼叫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地震预警是指地震发生后,因为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慢,横波破坏力强,根据早到达的纵波计算地震参数,对横波的到达提出预警,C项正确。第2题,避震时:在室外应远离高层建筑,①正确;地震发生时,若在单元楼上,不应乘坐电梯,②错误;在车站等公共场所,切忌涌向出口,要保持镇静,就地避震,③正确;一旦被掩埋,不要用尽全力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大声呼叫,而是要保存体力,④错误。
[考向2:气象灾害的避防]
(2023年安徽皖北联考)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气象台2023年2月12日8时56分发布寒潮黄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呼和浩特市中南部地区最低气温将下降10 ℃以上,13日早晨最低气温为-12~-17 ℃。据此完成第3~4题。
3.寒潮入侵,可能会导致呼和浩特市当地 ( )
A.草场退化 B.通信设施破坏
C.河水浑浊 D.粮食产量增加
4.应对寒潮,呼和浩特市当地居民应 ( )
①注意添衣保暖 ②储备充足的食物 ③加强气象监测预警 ④及时进行道路融雪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3.B 4.A
[解析]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寒潮入侵会带来剧烈降温,且往往伴随着大风、大雪和冻雨,会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B项正确;寒潮并不会造成草场退化,A项错误;寒潮入侵会带来大风、大雪和冻雨,但是并不会造成河水浑浊,C项错误;寒潮入侵会造成气温降低,粮食产量减少,D项错误。第4题,应对寒潮,当地居民应注意添衣保暖,储备充足的食物,对作物、水产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做好防风准备工作,减少外出,①②正确;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及时进行道路融雪,这并不是居民的个人行为,③④错误。
[考向3:海洋灾害的避防]
2018年9月16日,超强台风“山竹”袭击香港,引发有史以来最大的风暴潮,但由于防备工作准备充足,香港特别行政区整体上安然度过。据此完成第5~6题。
5.2018年9月15日,香港岛外海上出现了巨浪,其主要成因是 ( )
A.台风活动带来的强风吹拂 B.洋流运动引起的海水波动
C.夏季风带来的风暴增水 D.海底地震导致的海水猛涨
6.下列措施中,属于防御风暴潮的工程措施的是 ( )
A.修建防波堤 B.建设防护林
C.及时发布预报 D.严格管理沿岸各种活动
【答案】5.A 6.A
[解析]第5题,根据材料, 2018年9月16日,超强台风“山竹”袭击香港,说明15日香港外海的台风活动带来的强风吹拂使其出现巨浪;洋流、夏季风一般不会引起巨浪;材料中没有显示该时间段有海底地震的发生。第6题,注意审题,要求选择“工程措施”,修建防波堤属于工程措施,可以起到防护海岸的作用。
[考向4:生物灾害的避防]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2020年2月,阿拉伯半岛的大量沙漠蝗虫迁飞到南亚的巴基斯坦、印度等国,所经之地损失巨大。研究表明,此次沙漠蝗虫的爆发始于2018年,根据气象观测记录,当年的5月和10月,两场气旋风暴给红海沿岸带来了大量降水。
列举防治蝗虫灾害的措施。
【答案】加强监测预报;生物措施;喷洒药物;等等。
拓展 | 素养提升·增效培优
教材第99页 探索
1.桩林坝的主要作用是阻挡石块,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
2.桩林坝、潜坝和拦挡坝工程在防灾、减灾和避灾中突出的是防灾。
【教材疑难助解】
教材第100页 思考
对自然灾害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成害全过程相关因素的动态变化进行观察、监视。
教材第102页 思考
略。
教材第103页 活动
略。
教材第107页 活动
略。
教材第108页 思考
1.我国气象服务包括气象监测网络建设、预警信息传播、气象灾害预警等方面。气象服务能提高气象灾害的预防,提高气象灾害的预警技术水平,提高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
2.气象信息员需要做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和传播,以及气象灾害灾情信息的收集,并报告给当地气象局;做好气象探测设施和有关设备的维护管理和雷电防护措施的督促落实,并及时向当地气象局报告有关异常情况。气象信息员在基层气象灾害防御中的作用是最大限度避免或减轻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
教材第109页 作业题
1.本题具有开放性,回答合理即可。
2.菲律宾莱特岛南部山区昆萨胡贡村的灭顶之灾,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是连续两周的暴雨,雨水浸满岩石的裂隙,造成岩土松动和不稳定;人为原因是人们乱砍滥伐导致植被减少,加剧水土流失。
减轻此次灾害的措施有:暴雨过后村民应该多等待一段时间再返回家园,并时刻注意周围环境,提醒村民提高警惕;泥石流发生时应朝泥石流来袭路径的两侧高地快跑;大力植树造林,提高当地森林覆盖率;在沟谷地区建造桩林坝;在灾害发生后,要及时救护和救援。
3.对于案例中突发的地震灾害应采取的避防措施:由于该地位于地震多发区,所以提前要准备应急包;注意观察地震前兆以进行预报或预警;地震灾害发生时,根据所在位置不同,采取不同的措施避防;灾害发生后,被埋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求救、自救或等待救援。
对于渐发性的旱灾应采取的避防措施:掌握气候规律,抓住有利时机,蓄水防旱;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以增加水库蓄水和缓解旱情;退耕还林,涵养水源;兴修水利,合理灌溉;发展节水农业,采用塑料大棚与地膜覆盖、滴灌技术,显著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改进生产技术,选育和种植耐旱品种,深耕覆盖,在易旱区推行旱作农业;日常生活中要节约用水。第三章 第二节
【A基础培优练】
时间:30分钟 总分:54分
(知识点1: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御。知识点2:自然灾害的救援和援助。知识点3:避防自然灾害的措施和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知识点1、3](2021年浙江温州开学考试)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地质灾害,目前全球每年发生5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约1 000次,利用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几秒到几十秒发布预警信息,为逃生抢占时间。据此完成第1~2题。
1.地震预警系统能提前发布预警信息,主要是利用( )
A.地震发生之前的前兆信息
B.遥感技术获取的地面信息
C.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D.GNSS所获得的岩层位移
2.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居民家庭往往配有地震急救包,包内放置的物品应有( )
①安全帽 ②充电宝 ③手电筒 ④矿泉水 ⑤针线 ⑥哨子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⑥
[知识点2]救灾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是自然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下图为灾中应急行动示意图。据此完成第3~4题。
3.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
A.寒潮 B.泥石流
C.旱灾 D.水灾
4.影响应急时间的主要因素是( )
①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 ②自然灾害的种类 ③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 ④救灾人员的数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知识点3]北京时间2020年1月29日凌晨3时10分,古巴南部海域(19.46°N,78.79°W)发生7.7级地震,震源深度仅为10千米。据此完成第5~6题。
5.地震时,若不幸被压埋在废墟下,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 )
A.不停地大声呼救 B.通过睡觉来减少体力消耗
C.设法挖条地道脱困 D.用手帕、衣袖等捂住口鼻以防吸入烟尘
6.遇到突然到来的地震,正在十楼教室里上课的学生应采取的最佳逃生方式是( )
A.沿楼梯快速跑下楼 B.原地待命,听从指挥
C.通过电梯快速下楼 D.双手抱头,就近避震
[知识点2](2023年浙江衢州期末)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应急救援包是家庭应对各类灾害的重要物资储备。据此完成第7~8题。
7.家庭应急救援包一般包含的物资有( )
①身份证 ②保温毯 ③可乐 ④手电筒 ⑤哨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
8.在野外活动中,下列行为可取的是( )
A.在裸露的沟谷中露营 B.暴雨时在悬崖下躲避
C.遇到山洪要紧急泅渡 D.海边地震要往高处跑
[知识点1](2022年北京海淀区期末)2021年9月16日4时33分,四川泸州市泸县(29.20°N,105.34°E)发生地震。中国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此次地震。下图为手机用户收到的预警信息截屏图。据此完成第9~10题。
9.地震预警系统( )
A.提示地震来临的安全避险措施
B.告知震中位置和地震发生时间
C.可以预测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
D.可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实现
10.为进一步减轻地震危害,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①发布预警,提醒市民减少出行 ②加大应对突发灾害的宣传 ③加强监测,提高地震预警能力 ④停止一切日常生产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知识点1、3](2022年广西北海期末)北京时间2021年8月11日20时29分,海地(18.35°N,73.45°W)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下列关于此次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次地震有多个震级 B.距离震中越近,震感越强烈
C.此次地震只有1个烈度 D.对岩石圈没有任何影响
12.针对地震,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是( )
①建立地震监测预警系统 ②加强地震应急逃生演练 ③地震时高层住户应迅速坐电梯逃离至底层 ④户外避震应选择在墙脚处蹲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知识点3]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
A.通风 B.避灾
C.采光 D.美观
14.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的特点是( )
①砾石多 ②退水快 ③历时长 ④流速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知识点2]在龙卷风灾害中,下列自救方式合理的是( )
A.如在室内,应将门窗关闭
B.在野外时,应抱住大树
C.在野外时,可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
D.在室内时,躲在与龙卷风方向相同的小房间内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
[知识点1](2022年新疆昌吉模拟)草原蝗灾是新疆草原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草原蝗虫属于气候型害虫,高温干旱的天气利于草原蝗虫的生长。下图示意新疆1986—2006年4月均温距平(距平指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分正距平和负距平)与蝗虫发生面积的关系。据此完成第16~18题。
16.新疆多蝗灾的原因有( )
A.风力较大 B.降水稀少
C.低洼湿地多 D.全球气候变暖
17.图示时间新疆的蝗灾面积呈扩大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
A.草原面积增多 B.地下水位下降
C.气候趋于冷湿 D.气候趋于暖干
18.下列为减轻新疆蝗灾损失采取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
A.修鸟巢留候鸟 B.喷洒高毒农药
C.放火焚烧蝗虫 D.完善蝗虫预报机制
【B素养提升练】
一、单项选择题
(2022年河南开封期末)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所示为防灾减灾工作中的( )
A.灾害监测 B.灾害救援
C.灾害防御 D.灾害自救
2.图中措施针对的自然灾害主要是( )
A.寒潮灾害 B.滑坡、泥石流
C.洪涝灾害 D.台风灾害
二、综合题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2016年1月21日,青藏高原东北部某地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发生后,甲村的地震烈度大于乙村。该地区冬、夏季多为偏南风。下图为青藏高原某震区示意图。
(1)引起该次地震的是哪两大板块的作用?地震烈度甲村大于乙村的判断理由是什么?
(2)地震发生时正值学生上课、工作人员上班的时间,他们应如何自救?
(3)分析影响图示震区开展救灾工作的不利自然条件。
(4)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有专家认为丙村不适合原址重建。说明丙村需要异地重建的依据。
第三章 第二节
【A基础培优练】
时间:30分钟 总分:54分
(知识点1: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御。知识点2:自然灾害的救援和援助。知识点3:避防自然灾害的措施和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知识点1、3](2021年浙江温州开学考试)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地质灾害,目前全球每年发生5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约1 000次,利用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几秒到几十秒发布预警信息,为逃生抢占时间。据此完成第1~2题。
1.地震预警系统能提前发布预警信息,主要是利用( )
A.地震发生之前的前兆信息
B.遥感技术获取的地面信息
C.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D.GNSS所获得的岩层位移
2.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居民家庭往往配有地震急救包,包内放置的物品应有( )
①安全帽 ②充电宝 ③手电筒 ④矿泉水 ⑤针线 ⑥哨子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⑥
【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地震发生时,纵波速度快于横波,可以利用横波与纵波的速度差,监测到纵波时立即发出预警,在横波到来前可以争取到短暂的逃生时间,C项正确。A、B、D项均能提示地震可能发生,但无法确定地震发生的具体时刻,因而无法精确发布预警信息。第2题,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地震急救时应重点关注生存和求救的必须、必备物品,而且急救包的空间和重量限额明显。安全帽可以保护头部,①正确;手电筒可以提供急救光源,③正确;矿泉水可以即时补充水分,④正确;哨子可以发出救援信号,⑥正确;充电宝、针线在地震急救中用途较小,属于非必须物品,B项正确。
[知识点2]救灾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是自然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下图为灾中应急行动示意图。据此完成第3~4题。
3.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
A.寒潮 B.泥石流
C.旱灾 D.水灾
4.影响应急时间的主要因素是( )
①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 ②自然灾害的种类 ③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 ④救灾人员的数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3.D 4.C
[解析]第3题,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都是水灾所需要的物资,故判断该基地附近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应为水灾。第4题,应急时间即从储备基地到灾害发生地所需要的时间,故一般受距离和交通运输条件影响。
[知识点3]北京时间2020年1月29日凌晨3时10分,古巴南部海域(19.46°N,78.79°W)发生7.7级地震,震源深度仅为10千米。据此完成第5~6题。
5.地震时,若不幸被压埋在废墟下,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 )
A.不停地大声呼救 B.通过睡觉来减少体力消耗
C.设法挖条地道脱困 D.用手帕、衣袖等捂住口鼻以防吸入烟尘
6.遇到突然到来的地震,正在十楼教室里上课的学生应采取的最佳逃生方式是( )
A.沿楼梯快速跑下楼 B.原地待命,听从指挥
C.通过电梯快速下楼 D.双手抱头,就近避震
【答案】5.D 6.D
[解析]第5题,不停地大声呼救会导致体力的大量消耗;睡觉可能错过营救机会;挖地道可能引起坍塌;捂住口鼻可减少吸入烟尘,有助于保持呼吸畅通。第6题,遇到突然到来的地震,正在十楼教室里上课的学生应迅速双手抱头,就近在课桌旁躲避,等到稳定后,再快速从楼梯下楼,走到室外开阔的地方;原地待命可能会错过逃生机会;地震后,电梯容易出现故障。
[知识点2](2023年浙江衢州期末)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应急救援包是家庭应对各类灾害的重要物资储备。据此完成第7~8题。
7.家庭应急救援包一般包含的物资有( )
①身份证 ②保温毯 ③可乐 ④手电筒 ⑤哨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
8.在野外活动中,下列行为可取的是( )
A.在裸露的沟谷中露营 B.暴雨时在悬崖下躲避
C.遇到山洪要紧急泅渡 D.海边地震要往高处跑
【答案】7.C 8.D
[解析]第7题,家庭急救箱的基本配置包括求救类、照明类、防护类、生活类、急救类五类物品。身份证是常用物品,可乐容易过期,保温毯、手电筒、哨子可以在发生状况时进行使用,并且耐用时间长,②④⑤正确,C项正确。第8题,沟谷露营地势封闭,容易受到山洪、滑坡的影响,A项错误。暴雨时悬崖下容易发生崩塌,B项错误。山洪当中夹杂着大量土石,紧急泅渡容易发生生命危险,C项错误。海边地震要往高处跑,特别是强震后容易发生海啸,D项正确。
[知识点1](2022年北京海淀区期末)2021年9月16日4时33分,四川泸州市泸县(29.20°N,105.34°E)发生地震。中国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此次地震。下图为手机用户收到的预警信息截屏图。据此完成第9~10题。
9.地震预警系统( )
A.提示地震来临的安全避险措施
B.告知震中位置和地震发生时间
C.可以预测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
D.可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实现
10.为进一步减轻地震危害,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①发布预警,提醒市民减少出行 ②加大应对突发灾害的宣传 ③加强监测,提高地震预警能力 ④停止一切日常生产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9.A 10.B
[解析]第9题,根据图示可知,地震预警系统提示地震来临的安全避险措施,A项正确;预测了震中位置和大致地震发生时间,但不能准确告知,B项错误;不能预测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C项错误;预警系统包括地震监测台网(地震探测仪)、地震参数快速判测系统、警报信息快速发布系统和预警信息接收终端,不包括全球导航卫星系统,D项错误。第10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进一步减轻地震危害,发布预警,提醒市民迅速撤离到空旷安全地带,如果不能迅速撤出,要注意避险,而不是提醒市民减少出行,①错误;加大应对突发灾害的宣传,可达到避险和自救的目的,②正确;加强监测,提高地震预警能力,③正确;停止一切日常生产活动不现实,会加重社会恐慌,④错误。
[知识点1、3](2022年广西北海期末)北京时间2021年8月11日20时29分,海地(18.35°N,73.45°W)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下列关于此次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次地震有多个震级 B.距离震中越近,震感越强烈
C.此次地震只有1个烈度 D.对岩石圈没有任何影响
12.针对地震,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是( )
①建立地震监测预警系统 ②加强地震应急逃生演练 ③地震时高层住户应迅速坐电梯逃离至底层 ④户外避震应选择在墙脚处蹲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11.B 12.A
[解析]第11题,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A项错误。震中是震源在地表水平面上的垂直投影,距离震中越近,震感越强烈,B项正确。烈度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C项错误。地震是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因此地震对岩石圈影响很大,D项错误。第12题,地震具有突发性,破坏性极大,因此需建立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地震应急逃生演练,①②正确。地震发生时如果停电,电梯会将人关在里面;地震时的振动会令一部分开关接触不良,致使电梯故障;楼体的振动、变形、倒塌会使电梯发生变形,因此地震发生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生,③错误。在墙脚处蹲下容易被砸伤或墙壁倒塌将人压伤,④错误。
[知识点3]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
A.通风 B.避灾
C.采光 D.美观
14.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的特点是( )
①砾石多 ②退水快 ③历时长 ④流速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3.B 14.C
[解析]第13题,山间谷地被水淹的频率很高,因此在建筑物设计和建造时必须要考虑减轻洪水对人类生活及生命财产造成的不利影响。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是为了在洪水淹没下层时,方便居民进出和逃生。第14题,根据材料“淹而不没,灾而无难”,可知集镇的洪水破坏力较小。集镇地处山间谷地,地势起伏较小,因此洪水来时流速缓。集镇地处南岭山地,汇水面积较小,来水量较少,加之谷地较为宽阔,泄洪能力较强,因此洪水退水快。
15.[知识点2]在龙卷风灾害中,下列自救方式合理的是( )
A.如在室内,应将门窗关闭
B.在野外时,应抱住大树
C.在野外时,可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
D.在室内时,躲在与龙卷风方向相同的小房间内
【答案】C
[解析]在龙卷风灾害中,如在室内,适当将窗户留出一些缝隙,以平衡建筑物内外的压力,并且躲到与龙卷风方向相反的墙壁或小房间内抱头蹲下。在野外时,应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但要远离大树、电线杆,以免被砸、被压和触电。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
[知识点1](2022年新疆昌吉模拟)草原蝗灾是新疆草原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草原蝗虫属于气候型害虫,高温干旱的天气利于草原蝗虫的生长。下图示意新疆1986—2006年4月均温距平(距平指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分正距平和负距平)与蝗虫发生面积的关系。据此完成第16~18题。
16.新疆多蝗灾的原因有( )
A.风力较大 B.降水稀少
C.低洼湿地多 D.全球气候变暖
17.图示时间新疆的蝗灾面积呈扩大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
A.草原面积增多 B.地下水位下降
C.气候趋于冷湿 D.气候趋于暖干
18.下列为减轻新疆蝗灾损失采取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
A.修鸟巢留候鸟 B.喷洒高毒农药
C.放火焚烧蝗虫 D.完善蝗虫预报机制
【答案】16.BD 17.BD 18.AD
[解析]第16题,由材料可知,草原蝗虫属于气候型害虫,高温干旱的天气利于草原蝗虫的生长。新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利于蝗虫繁殖,B项正确;新疆风力较大与蝗灾多发关系不大,蝗灾主要与气温和降水有关,A项错误;新疆降水稀少,低洼湿地少,C项错误;全球气候变暖有利于蝗虫形成、生长,D项正确。第17题,由图可知,草原蝗虫发生面积与气候密切相关,高温干旱的天气利于草原蝗虫的繁殖,全球气候变暖,尤其冬季温度的上升,地下水位下降,土壤含水量下降,有利于蝗虫越冬卵的增加,为第二年蝗灾的爆发提供“虫卵”,B、D项正确,C项错误;草原面积的变化不会直接影响蝗虫数量变化,A项错误。第18题,修鸟巢,留住候鸟,候鸟可啄食蝗虫,能有效控制蝗虫对草原的破坏,使草原生态环境得以保护和平衡,A项正确;喷洒高毒农药可杀死蝗虫,但对环境破坏大,B项错误;放火焚烧蝗虫效果小,且易引发火灾,C项错误;完善蝗虫预报机制可减少蝗灾损失,D项正确。
【B素养提升练】
一、单项选择题
(2022年河南开封期末)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所示为防灾减灾工作中的( )
A.灾害监测 B.灾害救援
C.灾害防御 D.灾害自救
2.图中措施针对的自然灾害主要是( )
A.寒潮灾害 B.滑坡、泥石流
C.洪涝灾害 D.台风灾害
【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图中所示为灾害发生后的防御措施,图中工程措施将上游的石块等拦住,以减轻对下游的危害,属于灾害防御,C项正确。灾害监测是通过卫星、人工对灾害进行观察、监测,图中明显不符合,A项错误。灾害救援是通过人类活动救助受灾地区的人、财产等,图中明显不符合,B项错误。灾害自救一般是灾害发生后,受灾的人展开自己救助自己的行为,图中明显不符合,D项错误。第2题,图中所示的工程措施主要是将上游的石块等拦住,以减轻对下游的危害,针对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滑坡和泥石流,B项正确。寒潮灾害无法进行拦截,A项错误。防御洪涝灾害应采取拦蓄洪水等措施,而不是在上游拦截石块,C项错误。台风灾害一般会带来大风、暴雨等天气,图中所示的措施难以拦截洪水,D项错误。
二、综合题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2016年1月21日,青藏高原东北部某地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发生后,甲村的地震烈度大于乙村。该地区冬、夏季多为偏南风。下图为青藏高原某震区示意图。
(1)引起该次地震的是哪两大板块的作用?地震烈度甲村大于乙村的判断理由是什么?
(2)地震发生时正值学生上课、工作人员上班的时间,他们应如何自救?
(3)分析影响图示震区开展救灾工作的不利自然条件。
(4)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有专家认为丙村不适合原址重建。说明丙村需要异地重建的依据。
【答案】(1)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理由:甲村距震中较近;甲村居民点较多,人口稠密。
(2)迅速在课桌、办公桌下躲避;影院及操场比赛应立即停止,躲在桌椅下、舞台脚下;工人关机器、断电源,躲在安全可靠的地方。
(3)气候: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高寒缺氧,不利于救援。地形地势:地处洼地,地势落差较大,交通不便;位于两条断裂带之间,地质结构不稳定。土质:地势落差大,主体易碎,地震易引发滑坡。
(4)丙村附近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大;该地冬、夏季多偏南风,在丙村附近受到地形抬升,多地形雨,易引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共73张PPT)
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第一节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
第2课时 气象灾害、洪涝灾害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区域认知]知道我国不同区域的气象灾害、洪涝灾害及其主要的分布区域和危害。
[综合思维]能够运用自然要素的变化规律,分析气象灾害、洪涝灾害的成因。
[地理实践力]通过对气象灾害、洪涝灾害成因的分析,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人地协调观]认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会加剧气象灾害、洪涝灾害的发生,从而强化人地协调发展的意识。
课前 |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一、旱灾
1.概念:指降水显著低于多年平均水平,且出现____________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和牧草生长的需求,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收的灾害。
【基础清单】
供水能力
2.危害:导致农业受灾,严重的还会影响到_________、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
3.特点:_________。
[小提醒]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虽然干旱多发,但受灾体稀少,甚至有的地方没有受灾体,所以不是严重旱灾区。
工业生产
渐发性
4.我国的干旱灾害
(1)特点:范围_________、历时_________、对农业生产影响_________。
(2)时空分布。
①空间: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即华北、_________、西南和江淮地区。
②时间:多为________,夏秋旱次之,连旱现象明显。
最广
最长
最大
华南
春旱
二、台风
1.概念:在西北太平洋低纬度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达12级及以上的____________。
2.形成天气:台风外围云壁高耸,____________,台风眼内___________。
热带气旋
风狂雨暴
风消云散
3.影响
害 强风可以颠覆海上船只,摧毁房屋,折断树木,刮断电线
利
洪涝
倒灌
降水
4.中国受台风影响的地区
主要集中在中国___________地区,其中海南、广东、福建、台湾和浙江沿海受灾最为严重,江苏、广西次之。
东部沿海
三、洪涝灾害
1.洪灾:指因大雨或融雪引发水流________所造成的灾害。
2.涝灾:包括涝害和内涝,涝害指因降水过多而淹没农田,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的灾害;内涝指由于雨量过多,地势低洼,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造成的灾害。
3.特点:危害面积广、__________。
泛滥
损失重
4.分布
从气候因素看
从地形因素看
季风气候
地势
低洼
5.我国洪涝灾害的特点
(1)是我国发生___________、危害范围广、造成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2)伴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___________的增加,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不断增大。
[小提醒]洪涝只有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区域,并且带来灾害时,才能称为洪涝灾害。
频次高
社会财富
【名师助学】
想一想1:
华北地区的春旱和长江流域伏旱的成因相同吗?
【答案】不同。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雨季还未来临,易形成春旱;长江流域梅雨过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伏旱。
小知识:
我国东部深受季风的影响,使得季风区的降水量不仅年内变化大而且年际变化大;不稳定的降水就是干旱频发的主要原因。东部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区,一旦降水不足,出现干旱,势必会造成旱灾灾情。因此,我国东部季风区是旱灾频发区。
小科普:
台风和飓风
飓风和台风的本质相同,都是指中心均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只是因为发生的地域不同,才有了不同的名称。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东南沿海的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被称为飓风。
想一想2:
洪水形成时是否一定有强降水发生?
【答案】不一定。造成洪水的原因除了与区域内强降雨有关外,大量冰雪快速融化、冰凌堵塞河道、滑坡或泥石流堵塞河道、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堤坝溃决以及流域内汇水速度大于河道的排水速度都可能形成洪水。
想一想3:
长江流域发生洪涝灾害与人类活动有关吗?
【答案】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围湖造田、破坏植被等)会加剧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
干旱影响的范围极广,有时会波及整个国家或部分大陆。据此完成第1题。
1.干旱发生的原因是 ( )
A.较长时间的气候波动或气候变异
B.受寒潮影响的时间长
C.短期内气温骤降,并有大风
D.长时期处在低压的控制下
【答案】A
[解析]干旱是长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多是长时间受高气压或单气团控制形成的。
(2023年安徽淮北期末)2022年我国沿海风暴潮灾害发生5次,灾害性海浪过程36次。据此完成第2~3题。
2.我国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
A.沿海重,北方重 B.内陆重,沿海轻
C.沿海重,内陆重 D.沿海重,南方重
3.下列各组省区中,受台风影响最大的是 ( )
A.桂、滇、黔 B.粤、闽、浙
C.赣、鄂、湘 D.冀、晋、豫
【答案】2.D 3.B
[解析]第2题,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来自西北太平洋,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具有沿海重、南方重的特点,D项正确。第3题,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受台风影响最大,内陆地区受台风影响较小。粤、闽、浙地处我国东南沿海,B项符合题意。
[不定项选择题](2023年浙江湖州期末)2021年7月20日,河南郑州等地遭遇持续强降雨,郑州等城市发生严重内涝,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此完成第4~5题。
4.与河南郑州等地发生洪涝灾害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
A.气候 B.下垫面
C.土壤 D.水系
5.防御此类洪水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 )
A.转移洪水多发区的人口
B.围湖造田,抵制洪水
C.加强城市排水管网建设
D.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
【答案】4.AB 5.CD
[解析]第4题,河南郑州等地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有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造成中下游地区河湖淤塞排水不畅,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等,因此与其成因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气候、下垫面。第5题,转移洪水多发区的人口不现实,A项错误;围湖造田,会使湖泊的调洪能力下降,使洪水灾害更易发生,B项错误;加强城市排水管网建设、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提高城市蓄洪、排洪、泄洪能力,因此可以防御洪水灾害,C、D项正确。
课堂 |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2021年4月,由于台湾中南部旱情仍未缓解,著名景区日月潭的水位也不断下降,部分水域露出干涸的潭底,有的地方甚至还长出了茵茵青草,被很多台湾网友称作是景区最新景点“日月潭大草原”。台湾正面临56年来最严重大旱!
【情境探究】
旱灾
(1)材料所述的干旱灾害主要发生在我国哪些地区?
【答案】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
(2)为什么这些地区易出现干旱灾害?
【答案】这些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季风的不稳定性导致这些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降水量少的季节或年份,就容易形成旱灾。
(3)江淮地区的旱灾主要发生在什么时间?为什么?
【答案】江淮地区的旱灾主要发生在7、8月份。7、8月份随着我国雨带的北移,江淮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容易形成伏旱。
1.旱灾的成因
【整合提升】
2.旱灾的分布
3.旱灾的危害
造成农作物和牧草的减产或绝收,影响工业生产、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
我国不同地区旱灾的发生机制
知识拓展
[考向:旱灾的成因及危害]
(2023年山西大同期末)2022年7月以来,我国南方地区遭遇罕见旱情。至8月底,干旱灾害共造成3 785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15亿元。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情严重。据此完成第1~2题。
1.此次干旱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
A.河湖水位下降 B.副热带高压异常
C.全球变暖加剧 D.锋面雨带移动慢
【学以致用】
2.相比往年,2022年长江中下游地区 ( )
A.淡水湖转变为咸水湖
B.湖泊湿地面积基本稳定
C.不利于秋冬季候鸟安全越冬
D.各地均可开展人工降雨度过旱期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副热带高压的势力强弱变化、进退规律直接影响我国夏季的降水,故2022年南方发生干旱与副热带高压异常有关,B项正确;河湖水位下降是干旱造成的结果,A项错误;全球变暖加剧与气候干旱没有直接关系,C项错误;锋面雨带移动慢,南方会发生涝灾,D项错误。
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咸水湖一般是由于内流湖盐分无法排出形成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均为外流湖,旱灾不会导致其转变为内流湖,故也不会从淡水湖转变为咸水湖,A项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湖的水量和面积也有季节变化,旱灾将导致湖泊面积缩小,越冬候鸟栖息地和食物都减少,不利于候鸟越冬,B项错误,C项正确;人工降雨需要具备一定的水汽条件,旱灾发生时一般不具备人工降雨的条件,D项错误。
台风
【情境探究】
材料一 2022年第12号台风“梅花”于9月8日上午在西北太平洋生成,于14日20时30分在我国浙江舟山普陀沿海登陆(强台风级)。
台风“梅花”造成浙江、上海、江苏、山东等地航班大面积取消、部分列车停运、海上航行停航;浙江、江苏等局地农作物受淹倒伏、设施农业受损、树木倒伏、电线杆折断等。
受“梅花”影响,14日中午至15日中午,江苏盐城至浙江嘉兴一带沿海出现了100到200厘米的风暴增水;9月13日(农历八月十八)前后为天文大潮期,其叠加效应给上述沿海城市排涝造成不利影响。不过,台风“梅花”带来的降雨缓解了前期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气象干旱,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共增加水资源113亿立方米,太湖水位上涨0.1米左右;另外,华东地区PM2.5和PM10浓度显著下降,空气质量得到改善。
材料二 下图是台风结构示意图。
(1)台风“梅花”移动时风消云散的地点是图中哪一处?
【答案】C处。
(2)台风“梅花”的破坏力主要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具有什么特点?
【答案】台风的破坏力主要是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三个因素引起的。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
(3)台风对人类的有利影响有哪些?
【答案】带来丰沛的降水;可以缓解高温酷暑和旱情;增加水库的蓄水量。
1.台风的结构
【整合提升】
台风眼 无风、少云和干暖天气
漩涡风雨区 产生最强烈的降水,并伴随大风
外围大风区 风速从外向内迅速增加,无降水
2.台风灾害的特点
项目 特点
灾害总特征 发生频次高、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
源地 北太平洋西部的热带、副热带海区
台风生成区 菲律宾以东洋面;南海中北部海面
项目 特点
分布 集中区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范围 南起广西,北至辽宁的漫长海岸时常受台风袭击,大多数内陆省份可直接或间接受到影响
差异 沿海重、内陆轻;南方重、北方轻
杭州湾以南频次高,杭州湾以北频次低
海南、广东、福建、台湾和浙江沿海受灾最为严重,江苏、广西次之
项目 特点 移动 路径 西移 路径 从菲律宾以东洋面西移,进入南海 在我国广东、海南沿海,越南沿海登陆
西北 路径 从菲律宾以东洋面向西北方向移动,穿过台湾岛和琉球群岛 在我国福建、浙江、江苏沿海一带登陆
转向 路径 从菲律宾以东洋面向西北移动后,转向东北 袭击我国东部沿海、日本群岛和朝鲜半岛
项目 特点
发生时间 盛夏至秋初
灾情 严重 损失约占自然灾害总损失的15%~20%
差异 沿海地区的台风灾情最严重
变化 灾害损失有逐年增加趋势(与沿海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关)
图解法记忆影响我国的台风路径
方法技巧
[考向:台风的成因及危害]
(2022年贵州毕节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2021年第6号台风“烟花”于7月25日12时30分前后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沿海登陆,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下图为台风“烟花”登陆前卫星云图。
【学以致用】
(1)指出我国受台风影响较大的地区及台风多发季节。
【答案】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多发季节:夏秋季。
(2)简述台风“烟花”登陆时对浙江省舟山市产生的危害。
【答案】引发沿海地区风暴潮;带来强降水,易造成洪涝、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强风摧毁房屋建筑、树木等,危害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说明台风对我国产生的有利影响。
【答案】台风带来丰富的降水,可以缓解旱情;可以缓解高温酷暑;使海水翻涌流动,有利于渔业生产。
材料一 北宋刘彝任赣州知州期间,修建了坚固的城墙,同时根据街道布局和城市地形的高差特点,采取分区排水原则和自然流向的办法,建成了地下排水干道系统,使城市的雨水、污水自然排入江中。雨季,当江水上涨超过出水口,也会出现江水倒灌入城的情况,于是,刘彝又根据水力学原理,在出水口处“造水窗十二”。
洪涝
【情境探究】
每当江水水位低于水窗时,即借下水道水力将水窗冲开排水;反之,当江水水位高于水窗时,则借江水水力将水窗自外紧闭,以防倒灌。赣州城内有数百口水塘,刘彝又差人将地下排水管道与城内的水塘连通起来。时至今日,这些措施仍能使赣州古城免遭洪涝灾害影响。
材料二 赣州古城图。
(1)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宋朝以前的赣州城容易遭受洪涝灾害的原因。
【答案】赣州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多暴雨;赣州城位于两江汇合处,几乎四面环水,汛期时极易遭受洪水侵袭。
(2)从地理角度方面分析刘彝采用的几项措施在使赣州城免遭洪涝灾害影响方面所起的作用。
【答案】坚固的城墙如同防洪大堤,可以抵御(贡江、章水)洪水对城市的侵袭;依据地势修建的地下排水管道,能在暴雨初期将水排入河流中;当江面洪水水位高于排水口时,水窗能防止江水倒灌;城内的水塘与地下排水管连接,具有调蓄作用,防止城市内涝。
1.洪涝灾害的成因
洪涝的发生以自然原因为主,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也可能诱发或加剧洪涝灾害。
【整合提升】
(1)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
破坏流域内植被 导致流域内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 一定程度上抬高洪水水位
围湖造田 使湖泊对洪水调节能力减弱 建筑物占据河道 降低了河道排水的速度 占用分洪区 给洪水的分流带来困难 2.图解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考向:洪涝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2023年四川资阳期末)历史上,淮河流域洪涝灾害严重,人们在干流两侧低洼地带修筑了蓄洪区以容纳洪水。蓄洪区内分布着农田及居民点,修建有堤坝、人工堆土筑高而成的庄台、周围修筑堤坝围合而成的保庄圩等设施。下图为淮河干流某蓄洪区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
【学以致用】
1.早期,蓄洪区堤坝修建得较矮的主要原因是 ( )
A.洪水水位较低 B.节省建设成本
C.便于洪水漫泄 D.建设水平较低
2.蓄洪区种植的农作物应具有的特点是 ( )
①早熟 ②生长周期短 ③晚熟 ④生长周期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蓄洪区的建设主要是为了在洪水期暂时储蓄超额洪水,因此早期堤坝建得较矮的主要原因是便于洪水漫泄,C项正确;历史上,淮河流域洪涝灾害严重,洪水水位较高,A项错误;堤坝属于水利基础设施,降低堤坝高度节省成本不足以成为主要影响因素,B项错误;堤坝修建难度较低,对建设水平要求不高,并不足以成为限制性因素,D项错误。第2题,淮河汛期多在6—9月,农作物最好在汛期到来前就收获,因此选择早熟、生长周期短的作物。故①②正确。
拓展 | 素养提升·增效培优
教材第93页 活动
略。
教材第93页 思考
洪涝灾害。
【教材疑难助解】
教材第98页 作业题
1.
灾害名称 成因 分布 危害
滑坡 斜坡上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 岩体或土体松散、破碎,地势起伏大的地区 掩埋房屋,造成人畜伤亡;摧毁城镇、工厂、矿山;破坏交通线路;破坏地表覆盖物
泥石 流 由暴雨或冰雪融水引发 山高谷深、地势险峻的地区 给村镇、道路、建筑物和矿山带来毁灭性灾难,河道阻塞
灾害名称 成因 分布 危害
旱灾 降水显著低于多年平均水平,且供水能力不足 降水变化大的地区 农业减产,工业和城市供水不足,影响人畜生存
台风 热带气旋的强烈发展,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及以上 西北太平洋、我国东南沿海 强风可以颠覆海上船只,摧毁房屋,折断树木,刮断电线;暴雨可以导致巨大洪涝灾害;巨浪常常冲破海堤,引起海水倒灌
灾害名称 成因 分布 危害
寒潮 大范围的强冷空气入侵活动 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低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大雪、冰冻造成牲畜死亡;交通堵塞
洪涝 灾害 洪灾是因大雨或融雪引发的水流泛滥。涝灾包括涝害和内涝,涝害指因降水过多而淹没农田,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的灾害;内涝指由于雨量过多,地势低洼,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造成的灾害 中低纬度的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中下游和地势低洼地区 农作物受灾减产,交通、通信中断,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引起水土流失,传染病流行,影响工农业生产等
灾害名称 成因 分布 危害
灾害性 海浪 由强烈的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强冷空气等引起的海浪 近岸海域 能掀翻船只,摧毁海岸工程,给海上航行、施工、渔业捕捞和军事活动等带来危害,还使水产养殖受损,农作物被淹和土地盐渍化
灾害名称 成因 分布 危害
风暴潮 由强烈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气压骤变和寒潮过境等引起的 大洋沿岸地区。我国东南部大江大河入海口、海湾沿岸、沿海一些低洼地区 使房屋倒塌、摧毁船只
海啸 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引起的巨浪 太平洋、印度洋沿岸 岸堤决裂、船舶倾覆、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灾害名称 成因 分布 危害
虫害 害虫造成的灾害 农林区 农作物减产,森林、草场遭破坏
鼠害 鼠类啃食植物、在地下打洞等危害植物根系 农牧区 农作物减产,森林、草场遭破坏,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的安全,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2.略。
探究1
探究寒潮的“功”与“过”
冬春季节,寒潮这种气象灾害频繁“光顾”,造成北方大雪、南方冰冻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那么寒潮这种自然灾害对人类来讲是否有“过”无“功”呢?让我们结合下列几则材料来探究讨论一下吧。
【课外实践探究】
材料一 由寒潮带来的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给工农业生产和民众生活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寒潮带来霜冻时,温度会降到0 ℃以下,植物的细胞与细胞间隙中的水就要结冰,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增大,产生一种压力,使细胞里的水分不断向外渗透,引起细胞脱水,造成植株部分枯萎或完全死亡。
材料二 随着纬度增高,地球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逐渐减弱,因此地球形成热带、温带和寒带。地理学家的研究分析表明,寒潮伴随大量的冷空气从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移动,使地面热量进行大规模的交换,有助于自然界的生态保持平衡,保持物种的繁茂。
材料三 “瑞雪兆丰年”,是因为雪水中的氮化物含量高,是普通水的5倍以上,氮化物可使土壤中氮素大幅度提高。雪水还能加速土壤有机物质分解,从而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肥料。此外,大雪像一层厚厚的棉被覆盖在越冬农作物上,起到了抗寒保温作用。因此气象学家认为,寒潮是风调雨顺的保证。
材料四 农技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凡大雪封冬之年,农药使用量可节省60%以上。因此,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家认为,寒潮带来的低温,是最有效的天然“杀虫剂”,可大量杀死潜伏在土中过冬的害虫和病菌,或抑制其滋生,减轻来年的病虫害。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上述几则材料,用示意图的形式总结寒潮的“过”与“功”。
【答案】
探究2
案例探究——安徽遭遇40年来最严重的伏秋旱
2019年入汛以来,特别是8月中旬至11月中旬,安徽省降雨持续减少,淮河以南大部遭受20~25年一遇严重干旱,局部遭受30~50年一遇特大干旱。据了解,2019年8月12日至11月12日,全省平均无降水日数74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3天,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降雨持续偏少是造成2019年干旱的主要原因。受降水偏少影响,安徽淮河以南有65个市县维持重旱等级以上气象干旱,其中江淮之间东部、合肥以南至江南北部有39个市县达特旱。
安徽省遭遇了近40年最严重的伏秋旱。鉴于当时旱情形势,安徽省力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摆在首位,扎实做好蓄水保水、水源调度和造墒抢种等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干旱的损失和影响。
学习了本节内容之后,同学们就安徽遭遇40年来最严重的伏秋旱产生的原因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表明自己的观点。
【答案】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是造成安徽此次伏秋旱的主要原因。第三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A基础培优练】
时间:30分钟 总分:54分
(知识点1:气象灾害。知识点2:洪涝灾害)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知识点1]读我国某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图(单位:次),完成第1~3题。
1.图示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
A.旱灾 B.台风
C.洪涝 D.寒潮
2.对图中甲、乙两区域灾害多发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7、8月 B.甲—3、4、5月
C.乙—5、6月 D.乙—12、1、2月
3.图中丙区域此类灾害出现频次大于周边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集中,多暴雨 B.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C.受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D.气温高,蒸发量大
[知识点1]读全球台风发生区域分布图,完成第4题。
4.世界上台风发生最频繁的地区位于( )
A.太平洋东部 B.太平洋西部
C.大西洋西部 D.印度洋北部
[知识点2](2023年山东临沂月考)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它承纳赣、抚、信、饶、修等支流的来水,经由湖口注入长江,湖面丰枯变化非常大。2020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长江中游和鄱阳湖流域遭遇集中强降雨。下图为鄱阳湖三次大洪水的洪水过程线(鄱阳湖星子站)比较图。据此完成第5~6题。
5.与1954年洪水相比,2020年洪水( )
A.缓慢回落 B.起涨时间早
C.上涨速度迅猛 D.持续时间长
6.推测1998年6月下旬至8月上旬期间,洪水流量形成“双峰”的原因可能是( )
A.准静止锋摆动 B.支流依次汇水
C.湖面三面环山 D.干流受海水顶托
[知识点1](2023年四川宜宾月考)形成于热带洋面的台风,登陆时常伴随狂风、暴雨、风暴潮,并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下图为1981—2010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平均生成和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图。据此完成第7~8题。
7.据图可知( )
A.台风只在夏秋季节才会形成
B.夏季生成个数多,登陆个数少
C.我国各地全年均会受到台风影响
D.夏秋季是防范台风的重点时段
8.下列关于台风造成损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巨浪摧毁沿岸设施,掀翻渔船 B.夏季台风给沿海带来丰沛降水
C.冬季台风使南方水稻受到冻害 D.大风翻江倒海,吸引鱼群聚集
[知识点2](2022年山东济宁期末)2021年7月,河南省多地出现持续性强降水天气。24日,新乡卫辉市工业路牧野大桥段出现决口(下图),导致河水漫灌至城区,多方救援力量在决口两边进行封堵工作。26日上午,决口成功合拢。据此完成第9~10题。
9.河道决口至决口合龙过程中,受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 B.降水
C.下渗 D.地表径流
10.此次水灾造成严重的城市内涝问题,其原因主要有( )
①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 ②过度开采地下水 ③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 ④屋顶绿化面积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知识点1](2022年辽宁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期末)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频繁而又容易造成严重破坏的灾害。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台风灾害易引发( )
①洪涝灾害 ②干旱灾害 ③泥石流灾害 ④寒潮灾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寒潮对农业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
A.农作物遭冻害 B.农作物干旱缺水
C.农作物病虫害加重 D.土壤肥力下降
[知识点1](2022年河南新乡期末)受寒潮的影响,2022年1月25日,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大部分地区遭遇强降温、雨雪天气。据此完成第13~15题。
13.本次寒潮的发源地可能是( )
A.西藏自治区 B.辽宁省
C.蒙古国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4.此次寒潮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A.海南省河流出现冰冻 B.缓解南阳市农田高温状况
C.缓解了小麦旱情 D.南阳市农田病虫害增加
15.下列预防寒潮的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A.及时发布准确的寒潮预警
B.在封闭室内采用煤炉取暖
C.海上的船只在寒潮来临前及时回港
D.为牲畜提前准备饲料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
[知识点2](2023年四川遂宁期末)某年冬小麦播种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较为严重的干旱灾害,山东、河南、河北等9省市降水持续偏少,其中山东西部和南部、河南大部等地干旱达中到重旱,河南中东部、山东局部达特旱。据此完成第16~18题。
16.在本次旱灾中,华北地区损失最大的原因可能是该地区( )
A.是全国的重旱区 B.受灾面积大
C.人口与城市密集 D.正值春小麦生长的关键期
17.造成本次旱灾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气温比同期低 B.气温比同期高
C.降水量比同期少 D.降水量比同期多
18.造成同一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
A.自然灾害的强度不同
B.自然灾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圈层中
C.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B素养提升练】
一、单项选择题
(2023年湖南衡阳开学考试)大连市气象台2022年11月27日发布寒潮橙色预警信号:本轮强寒潮带来的偏北风十分强劲,29日凌晨到30日中午,沿海海区阵风可达9~11级,陆地阵风可达8~10级。下图为27—29日大连市区日均温和日降水量变化情况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本轮寒潮( )
A.自东向西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B.主要发源于北冰洋地区
C.伴有大风、降温、降水等天气 D.对青藏高原影响剧烈
2.下列属于寒潮带来的影响是( )
①造成近海养殖业严重受损 ②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 ③引发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 ④低温强降雪冻死病虫害,增加土壤湿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综合题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我国气象部门规定,日降水量大于50毫米称为暴雨,100~200毫米称为大暴雨,大于200毫米称为特大暴雨。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分布图。
(1)说出图示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
(2)分析我国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多成为洪水重灾区的原因。
第三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A基础培优练】
时间:30分钟 总分:54分
(知识点1:气象灾害。知识点2:洪涝灾害)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知识点1]读我国某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图(单位:次),完成第1~3题。
1.图示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
A.旱灾 B.台风
C.洪涝 D.寒潮
2.对图中甲、乙两区域灾害多发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7、8月 B.甲—3、4、5月
C.乙—5、6月 D.乙—12、1、2月
3.图中丙区域此类灾害出现频次大于周边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集中,多暴雨 B.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C.受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D.气温高,蒸发量大
【答案】1.A 2.B 3.C
[解析]第1题,该类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在东部季风区,高值中心位于华北、华南、西南、江淮等地,应该为旱灾。第2题,甲为华北地区,主要是春旱,时间为3、4、5月;乙为江南地区,应为伏旱,时间为7、8月。第3题,丙位于西南地区,该地区石灰岩广布,地表水容易下渗,易出现旱灾。
[知识点1]读全球台风发生区域分布图,完成第4题。
4.世界上台风发生最频繁的地区位于( )
A.太平洋东部 B.太平洋西部
C.大西洋西部 D.印度洋北部
【答案】B
[解析]读图可以看出,西北太平洋台风发生的频率最高,占30%以上。
[知识点2](2023年山东临沂月考)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它承纳赣、抚、信、饶、修等支流的来水,经由湖口注入长江,湖面丰枯变化非常大。2020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长江中游和鄱阳湖流域遭遇集中强降雨。下图为鄱阳湖三次大洪水的洪水过程线(鄱阳湖星子站)比较图。据此完成第5~6题。
5.与1954年洪水相比,2020年洪水( )
A.缓慢回落 B.起涨时间早
C.上涨速度迅猛 D.持续时间长
6.推测1998年6月下旬至8月上旬期间,洪水流量形成“双峰”的原因可能是( )
A.准静止锋摆动 B.支流依次汇水
C.湖面三面环山 D.干流受海水顶托
【答案】5.C 6.A
[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与1954年洪水相比,2020年洪水达到最高点后很快就回落到警戒水位以下,回落较快,A项错误;1954年洪水起涨时间约为6月15日前后,2020年洪水起涨时间约为7月初前后,起涨时间较晚,B项错误;2020年洪水起涨时间晚,曲线斜率大,说明上涨速度迅猛,C项正确;与1954年洪水相比,2020年洪水在警戒线以上的时间较短,持续时间短,D项错误。第6题,由图可知,1998年洪水流量形成“双峰”,说明在此期间长江流域出现两次大的降雨量,长江流域的降雨为冷暖气团实力相当形成的准静止锋,当准静止锋在长江流域南北两侧摆动,准静止锋回到长江流域时便会迎来降雨,形成“双峰”,A项正确。
[知识点1](2023年四川宜宾月考)形成于热带洋面的台风,登陆时常伴随狂风、暴雨、风暴潮,并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下图为1981—2010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平均生成和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图。据此完成第7~8题。
7.据图可知( )
A.台风只在夏秋季节才会形成
B.夏季生成个数多,登陆个数少
C.我国各地全年均会受到台风影响
D.夏秋季是防范台风的重点时段
8.下列关于台风造成损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巨浪摧毁沿岸设施,掀翻渔船 B.夏季台风给沿海带来丰沛降水
C.冬季台风使南方水稻受到冻害 D.大风翻江倒海,吸引鱼群聚集
【答案】7.D 8.A
[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台风一年四季都可能形成,A项错误;夏秋季生成台风个数多,登陆个数也多,这两个季节是防范台风的重要时段,D项正确,B项错误;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且冬季几乎没有台风登陆,C项错误。第8题,台风产生的巨浪会摧毁沿岸设施、掀翻渔船,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A项正确;夏季台风给沿海带来丰沛降水会缓解旱情,不是损失,B项错误;秋季台风使南方地区水稻受到洪涝灾害,而不是冻害,C项错误;台风造成的翻江倒海不是鱼群聚集的原因,D项错误。
[知识点2](2022年山东济宁期末)2021年7月,河南省多地出现持续性强降水天气。24日,新乡卫辉市工业路牧野大桥段出现决口(下图),导致河水漫灌至城区,多方救援力量在决口两边进行封堵工作。26日上午,决口成功合拢。据此完成第9~10题。
9.河道决口至决口合龙过程中,受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 B.降水
C.下渗 D.地表径流
10.此次水灾造成严重的城市内涝问题,其原因主要有( )
①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 ②过度开采地下水 ③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 ④屋顶绿化面积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9.D 10.C
[解析]第9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河流地表径流在短时间内大量汇集,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垮河道,致使河道决口;决口合龙使地表径流外泄减少,地表径流回归原有河道,所以河道决口及决口合龙中受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地表径流,与蒸发、降水、下渗关系不大。第10题,由材料“2021年7月,河南省多地出现持续性强降水天气”可知,这次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这是引发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①正确;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面沉降,而不是城市内涝,②错误;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会使地面硬化面积增加,地表水下渗困难,若排水设施欠缺,容易引发城市内涝,③正确;若屋顶绿化面积大的话,会吸收一部分雨水,减小城市内涝发生的可能性,④错误。
[知识点1](2022年辽宁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期末)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频繁而又容易造成严重破坏的灾害。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台风灾害易引发( )
①洪涝灾害 ②干旱灾害 ③泥石流灾害 ④寒潮灾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寒潮对农业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
A.农作物遭冻害 B.农作物干旱缺水
C.农作物病虫害加重 D.土壤肥力下降
【答案】11.B 12.A
[解析]第11题,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会引发洪涝灾害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①③正确,B项正确。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是最强的暴雨天气系统之一,不会引发干旱灾害,②错误。寒潮是由快行冷锋引起的,不是台风,④错误。第12题,寒潮来临会带来强降温及霜冻,对越冬农作物很不利,往往使农作物遭受冻害,A项正确。寒潮带来的降雪对越冬农作物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保持土壤墒情,来年积雪融化成为宝贵的水资源,缓解春旱,B项错误。寒潮低温能够把一些病虫害冻死,减轻农作物病虫害,C项错误。寒潮与土壤肥力下降关系不大,D项错误。
[知识点1](2022年河南新乡期末)受寒潮的影响,2022年1月25日,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大部分地区遭遇强降温、雨雪天气。据此完成第13~15题。
13.本次寒潮的发源地可能是( )
A.西藏自治区 B.辽宁省
C.蒙古国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4.此次寒潮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A.海南省河流出现冰冻 B.缓解南阳市农田高温状况
C.缓解了小麦旱情 D.南阳市农田病虫害增加
15.下列预防寒潮的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A.及时发布准确的寒潮预警
B.在封闭室内采用煤炉取暖
C.海上的船只在寒潮来临前及时回港
D.为牲畜提前准备饲料
【答案】13.C 14.C 15.B
[解析]第13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寒潮的路径是由北向南,影响我国的寒潮的发源地为亚洲高压中心(蒙古—西伯利亚地区),故C项正确。第14题,由材料信息可知,寒潮带来的降雪可以缓解冬小麦旱情,C项正确;海南省纬度低,受寒潮影响小,河流不会出现冰冻,A项错误;寒潮主要发生在冬半年,气温较低,不能缓解南阳市农田高温状况,B项错误;寒潮会带来大幅度降温天气,会冻死越冬害虫,会减少病虫害,D项错误。第15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关于自然灾害的预防,首要工作是发布信息,及时发布准确的寒潮预警,以便各个部门和居民安排相关预防工作与生活;海上的船只在寒潮来临前及时回港;为牲畜提前准备饲料,这些都可以预防寒潮。在封闭室内采用煤炉取暖,如果房间排气不良,可能会产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
[知识点2](2023年四川遂宁期末)某年冬小麦播种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较为严重的干旱灾害,山东、河南、河北等9省市降水持续偏少,其中山东西部和南部、河南大部等地干旱达中到重旱,河南中东部、山东局部达特旱。据此完成第16~18题。
16.在本次旱灾中,华北地区损失最大的原因可能是该地区( )
A.是全国的重旱区 B.受灾面积大
C.人口与城市密集 D.正值春小麦生长的关键期
17.造成本次旱灾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气温比同期低 B.气温比同期高
C.降水量比同期少 D.降水量比同期多
18.造成同一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
A.自然灾害的强度不同
B.自然灾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圈层中
C.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答案】16.ABC 17.BC 18.AD
[解析]第16题,由材料可知,华北是全国重旱区,A项正确;华北地区的干旱面积广,有面积较大的重度干旱区域,B项正确;华北平原人口和城市密集,故干旱造成的损失严重,C项正确;干旱时为华北冬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而不是春小麦,D项错误。第17题,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较少。由材料可知,我国各地连发的高级别旱灾,主要原因是降水量比同期少,C项正确,同时气温比同期高、蒸发旺盛,加剧了旱情,B项正确。第18题,自然灾害的强度不同,强度越大,危害程度越大,A项正确;若自然灾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圈层中,就不是同一种自然灾害,B项错误;不是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应该是整个社会应急对危害程度有影响,C项错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经济越发达,危害程度越大,D项正确。
【B素养提升练】
一、单项选择题
(2023年湖南衡阳开学考试)大连市气象台2022年11月27日发布寒潮橙色预警信号:本轮强寒潮带来的偏北风十分强劲,29日凌晨到30日中午,沿海海区阵风可达9~11级,陆地阵风可达8~10级。下图为27—29日大连市区日均温和日降水量变化情况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本轮寒潮( )
A.自东向西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B.主要发源于北冰洋地区
C.伴有大风、降温、降水等天气 D.对青藏高原影响剧烈
2.下列属于寒潮带来的影响是( )
①造成近海养殖业严重受损 ②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 ③引发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 ④低温强降雪冻死病虫害,增加土壤湿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1.C 2.C
[解析]第1题,我国寒潮主要是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A项错误;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B项错误;伴有大风、降温、降水等天气,C项正确;受到地形剧烈抬升的影响,对青藏高原影响较小,D项错误。第2题,寒潮的强降温天气可以造成近海养殖业严重受损,①正确;冰雪天气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②正确;低温强降雪可以冻死病虫害,降雪也可以增加土壤湿度,④正确;地震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与天气状况无关,③错误。C项正确。
二、综合题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我国气象部门规定,日降水量大于50毫米称为暴雨,100~200毫米称为大暴雨,大于200毫米称为特大暴雨。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分布图。
(1)说出图示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
(2)分析我国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多成为洪水重灾区的原因。
【答案】(1)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原因: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受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弱;东南沿海夏秋季节多热带气旋(台风)。
(2)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不合理的围湖造田、建垸;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湖、水库阻塞;在下游低洼地过度开发;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等等。(共97张PPT)
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1.学习思路
(1)学习自然灾害形成条件时必须注意两点,一是自然界异常变化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二是判别是否属于自然灾害,关键在于自然界异常变化程度的大小,以及是否对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造成伤害或损失。
(2)自然灾害种类多,重点要掌握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的产生原因、分布及危害。
(3)自然灾害的避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在自然灾害发生前进行灾害监测和预报,在灾害发生过程中抗灾、避灾,灾害发生后进行救援、救助和重建,并且从国家到家庭再到个人,都要行动起来,才能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2.学习技法
(1)充分利用教材示意图,如利用教材第87页图3-1-2帮助理解震源、震中、震中距、等震线和地震波等概念;结合教材第89页图3-1-5归纳总结滑坡的危害等。
(2)列表比较。教材中将灾害分为几类,可以对每类中的自然灾害进行列表比较,对照理解,如可以列表比较灾害性海浪、风暴潮、海啸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3)要加强概念的理解。教材涉及一些概念,在本册书中并不作要求,但是它们对知识理解会起到重要作用,如在学习台风时,要了解热带气旋的概念,这样会更容易理解台风的成因。
(4)结合现实生活学习。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学习难度并不大,对于这些知识的学习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走近大自然,进行实地考察;二是观看影像、视频资料;三是与同学之间加强交流讨论。
第一节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
第1课时 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区域认知]知道我国不同区域的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及其主要的分布区域和危害。
[综合思维]能够运用自然要素的变化规律,分析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的成因。
[地理实践力]通过对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成因的分析,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人地协调观]认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会加剧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的发生,从而强化人地协调发展的意识。
课前 |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一、自然灾害
1.概念:指主要由自然界___________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事件或现象。
【基础清单】
异常变化
2.形成条件
(1)要有自然界___________作为诱因。
(2)要有遭受损害的人员、_________、资源等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3.分类:在自然灾害成因分类基础上,根据灾害特点和灾害管理与减灾系统的不同,将其分为___________、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洪涝灾害、海洋灾害、农业和林业灾害七类。
异常变化
财产
地震灾害
二、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
1.地震
(1)概念:地球内部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_________的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形成地震。
(2)诱发因素:_________________、火山喷发、岩洞崩塌、陨石冲击、人类活动。
(3)分布:地震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地震波
地质构造变动
环太平洋地震带
(4)特点:发生_________、频度高、强度大、危害大。
(5)危害。
①造成各类_________倒塌和损坏。
②交通、_________中断和其他生命线工程设施等被破坏。
③引起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和场地破坏等。
④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
范围广
建筑物
通信
2.滑坡
(1)形成原因:斜坡上的不稳定岩体或土体,在____________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
(2)分布特点。
①一般发生在岩体或土体结构松软、破碎,____________较大的地区。
②山地丘陵和____________频繁的地区,是滑坡的多发区。
③我国的滑坡主要发生在云南、四川和贵州等省,以及_____ ______和秦岭—大巴山地区。
重力作用
地势起伏
工程建设
黄土
高原
(3)危害。
①掩埋房屋,造成人畜伤亡。
②摧毁城镇、工厂和矿山。
③破坏铁路、公路、航道,威胁交通安全。
④破坏地表覆盖物等。
三、海洋灾害
1.灾害性海浪
(1)形成原因:强烈的_________,如热带气旋、________、强冷空气等引起的海浪。
(2)危害。
①冲击和摧毁沿海堤岸、码头等,常伴随着_________,导致沿岸船只遭受巨大损失甚至沉没。
②水产养殖受损、农作物被淹和土地大面积_________。
大气扰动
温带气旋
风暴潮
盐渍化
2.风暴潮
(1)形成原因:由强烈大气扰动,如___________、温带气旋、气压骤变、寒潮过境等引起海面异常升高或降低,使附近海域的潮位远远偏离正常潮位。
热带气旋
(2)分类。
①热带气旋风暴潮和温带气旋风暴潮。
②热带气旋风暴潮发生次数多、破坏性强,其中由台风引起的风暴潮称为台风风暴潮。台风风暴潮主要侵袭___________、印度洋和西北大西洋沿岸地区,中国、___________、美国是世界上受风暴潮危害最严重的三个国家。
太平洋
孟加拉国
(3)我国的风暴潮。
①________风暴潮:多集中在东部大江大河的入海口、海湾沿岸和一些沿海低洼地区。
②_____________风暴潮:多发生在春秋季节,主要受灾地区集中在渤海和黄海沿岸。
台风
温带气旋
3.海啸
(1)概念:由___________、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引起的巨浪。
(2)危害:岸堤决裂、船舶倾覆、建筑物倒塌、人员严重伤亡。
海底地震
四、生物灾害
1.分类:________和鼠害。
2.虫害
(1)概念:害虫造成的灾害。
(2)常见的害虫。
①常见的农作物害虫:蝗虫、水稻螟虫、黏虫、棉铃虫等。
②常见的森林害虫:松材线虫、松毛虫、天牛等。
虫害
3.鼠害
(1)分类:鼠类可分为野栖鼠和家栖鼠。根据_________的主要栖息地,可以划分为田鼠、草原鼠和林鼠等类型。
(2)危害:鼠害主要通过鼠类啃食植物、在地下打洞等活动危害植物的根系,造成农作物减产、森林和草场的破坏,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的安全。此外,鼠类还_____________,危害人体健康。
野栖鼠
传播疾病
【名师助学】
小科普1:
我国地震分布的特点
地震分布广;地震地区分布不均,西多东少;地震呈带状分布;地震带多与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一致。
想一想:
我国地震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我国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内部断层众多。
新视野:
泥石流天然博物馆
据史料记载,云南东北部的小江流域每百年左右发生一次6级以上地震,小震几乎年年发生。由于地震的诱发,强震后往往伴生着水土流失和泥石流高潮的到来。这里的泥石流分布之广、类型之全、活动之烈、规模之大以及成灾之重,均为其他山区所罕见,堪称“泥石流天然博物馆”。
小科普2:
海啸和风暴潮的区分
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会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这种巨浪称为海啸。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称为风暴潮。当强风与海水涨潮同时发生,海水水位暴涨,风暴潮来势倍增。热带、温带的沿海地区均可遭受风暴潮的袭击。海啸和风暴潮能量巨大,往往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
链生活:
北美东部地区的周期性虫灾
在北美的东部地区,有这样一种神奇的现象,每过13年或者17年,人们就会被一种恐怖的生物灾害所笼罩,数量高达数十亿的虫子会在5月份左右一齐破土而出,在一些虫群数量密集的区域,这种虫潮甚至能达到每平方米370只的可怕规模。这个时候胆小的人都不敢外出行走,当地人视其为不详,甚至是灾难的前兆。这些虫子虽然不会袭击人类,但是它们却会制造出让人不胜其烦的噪音,这种虫子就是蝉。
(2023年河南郑州期末)2022年6月10日1时28分,在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32.25°N,101.82°E)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据此完成第1~2题。
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2.下列有关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距震中越近,震级越大
B.震级越大,烈度越小
C.震源越浅,烈度越大
D.距震中越近,烈度越小
【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此次地震发生在陆地上,其震源深度为13千米,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9~41千米,因此震源位于莫霍面以上,属于地壳,不属于地幔和地核,A项正确。第2题,距震中越近,烈度越大,震级不变,A、D项错误;震级越大,烈度越大,B项错误;震源越浅,烈度越大,C项正确。
3.容易发生泥石流的地区是 ( )
A.陡峻的沟谷山坡
B.平原地区
C.我国西北干旱地区
D.地表植被覆盖好的地区
【答案】A
[解析]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有陡峻的沟谷、大量松散物和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4.下列关于风暴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多由大气运动引起,属于气象灾害
B.按引起的原因可分为热带风暴潮、温带风暴潮和寒带风暴潮三种类型
C.海啸是威力最大的一种风暴潮
D.是一种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
【答案】D
[解析]风暴潮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属于海洋灾害;根据风暴的性质,风暴潮通常分为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气旋风暴潮和由热带气旋引起的热带气旋风暴潮两大类;海啸是指海底突然变动引起海水的大幅度升降而形成的巨大波浪,引起海啸的海底变动常与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有关。
5.2020年1月,东非发生了严重的蝗灾。据研究,蝗灾多由旱灾引起,这表明自然灾害具有 ( )
A.广泛性 B.群发性
C.突发性 D.破坏性
【答案】B
[解析]自然灾害的群发性是指一些相同或者不同类型的灾害常常接踵而至或者是相伴发生,蝗灾多由旱灾引起,表明自然灾害具有群发性。
课堂 |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据中国地震台网消息,2022年,我国共发生3.0级及以上地震726次,其中3.0~3.9级526次,4.0~4.9级147次,5.0~5.9级43次,6.0~6.9级10次,最大地震分别是1月8日在青海门源县发生的6.9级地震和9月18日在台湾花莲县发生的6.9级地震。下图为2018—2022年全国3.0级及以上地震次数图。
【情境探究】
地震
(1)地震是怎么形成的?
【答案】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或弯曲。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聚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从而形成地震。
(2)我国地震灾害多发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我国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3)地震发生后,对不同地区造成的破坏程度不同,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地震造成破坏程度的大小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物等有关。
1.地震的成因及分布
【整合提升】
2.震级和烈度的不同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却有多个烈度,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如下表所示。
项目 震级 烈度
定义 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多少的等级 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单位 级 度
项目 震级 烈度
影响 因素 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 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震源越浅,烈度越大;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另外还受到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质量的影响
分类 依据 根据释放能量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根据人们的感觉,室内设施的反应,建筑及地面的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图示法理解影响烈度的因素与烈度之间的关系
方法技巧
3.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
地震的形成、分布与板块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的四个地震多发区和南北地震带都位于板块交界处或板块内部的构造断裂带。
(2022年重庆期末)2021年11月21日18时51分,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震中)发生4.6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多地民众通过手机等交流工具提前接收到了ICL地震预警系统发出的地震预警。下图示意地震发生时重庆市和成都市发布的地震预警信息。据此完成第1~3题。
【学以致用】
地震预警
四川长宁正发生4.6级左右地震,荣昌区震感强烈,请合理避险。地震横波还有10秒到达!
重庆市荣昌区
减灾办公室
大陆地震预警中心
地震预警
四川长宁正发生4.6级左右地震,青羊区震感轻微,请合理避险。地震横波还有27秒到达!
成都市青羊区
减灾办公室
大陆地震预警中心
1.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感觉是 ( )
A.左右摇晃
B.上下颠簸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2.关于此次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震源位于地核
B.震中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C.震中距相同的地方烈度相同
D.地震释放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
3.ICL地震预警系统能提前发布预警信息,主要是利用 ( )
A.纵波的波速快于横波 B.横波的波速快于纵波
C.横波仅在固体中传播 D.纵波可在气体中传播
【答案】1.D 2.B 3.A
[解析]第1题,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所以当地震发生时,纵波先到达地面,横波后到达地面,因此当地居民的感觉是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故选D项。第2题,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39~41千米。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11千米,因此,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壳,A项错误。震中位于四川宜宾,属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B项正确。震中距相同的地方,烈度不一定相同,C项错误。地震释放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D项错误。
第3题,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所以当地震发生时,纵波先到达地面,横波后到达地面,二者之间间隔一定的时间,因此ICL地震预警系统能提前发布预警信息,A项正确,B项错误。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传播速度快,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是与预警信息的发布无关,C、D项错误。
滑坡和泥石流
【情境探究】
2022年,全国共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5 659起,以中小型为主。共造成90人死亡,16人失踪,3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5.0亿元。
(1)泥石流、滑坡会造成哪些危害?
【答案】人员伤亡,冲毁交通设施、建筑设施等,阻塞河道、 摧毁农田等财产损失。
(2)我国泥石流、滑坡的主要分布区在哪里?
【答案】我国西南山区。
(3)滑坡、泥石流的发生季节有什么不同?
【答案】滑坡表现为有常发性,泥石流表现为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1.滑坡和泥石流的区别
【整合提升】
地质灾害 滑坡 泥石流
定义 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如下图所示。 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引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和松软土壤的特殊洪流。如下图所示。
地质灾害 滑坡 泥石流
条件 一是岩体比较破碎;二是地势起伏较大;三是植被覆盖差 一是地形陡峻;二是有丰富的松散物;三是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危害 会破坏、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2.诱发泥石流的人类活动
(1)修建铁路、公路、水渠以及不合理的地表开挖。
(2)弃土、弃渣的堆放。
(3)乱砍滥伐,山坡失去植被保护,加重水土流失。
3.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原因和分布
4.滑坡、泥石流的时空分布特点
[考向1:滑坡]
(2023年辽宁沈阳月考)兰州市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黄河上游,境内黄土墚、峁及深切河谷地貌发育,为地质灾害多发区。2022年8月,兰州市再次发生滑坡给当地居民带来了重大生命财产损失。下图示意兰州黄河河谷本次滑坡形成过程。据此完成第1~2题。
【学以致用】
1.此次滑坡的诱发因素最可能是 ( )
A.降水 B.坡度
C.植被 D.岩性
2.可以明显减轻该地区滑坡损失的措施是 ( )
A.加固护坡 B.修建防护林
C.修筑堤防 D.修建拦水坝
【答案】1.A 2.A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黄河兰州段河谷多滑坡的原因是: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板块交界附近;地壳运动活跃,断裂发育(地形破碎);河谷两岸地表黄土疏松,节理发育多,易崩塌;地处黄河上游,河流侵蚀作用强,河岸坡陡;夏季多暴雨,雨水下渗,易引发滑坡。由材料可知,此次滑坡发生在8月份,应为雨季,故诱发因素最可能是暴雨,A项正确;坡度陡、植被少、岩性脆弱等是基础条件,不是此次滑坡的诱发因素,B、C、D项错误。
第2题,黄河兰州段滑坡防治的主要措施为:加强监测,做好预报,提前组织人员疏散和财产转移;通过“截、排、引”,将地表水和地下水引出滑坡区;采用锚杆、挡土墙等工程措施对滑坡体进行锚固和阻挡。由此可知,加固护坡可以有效减轻该地区的滑坡损失,A项正确;滑坡体作为整体沿滑动面下滑,现修建防护林作用不大,B项错误;修筑堤防、修建拦水坝对滑坡体滑动影响不大,C、D项错误。
[考向2:泥石流]
(2023年广西南宁开学考试)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随着山区经济发展,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表为某地重点监测沟谷参数表。据此完成第3~4题。
沟谷编号 集水面积/km2 平均坡度/° 流域落差/m 植被覆盖率/%
① 20.0 40.8 1 353.7 13.2
② 5.3 24.3 537.2 15.7
③ 2.7 30.1 670.3 19.6
④ 4.5 23.1 384.7 20.5
3.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的沟谷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4.为了更及时、准确地发布泥石流预警,该地区还应密切关注 ( )
A.气温高低 B.光照强弱
C.风力大小 D.降水量大小
【答案】3.A 4.D
[解析]第3题,读表可知,沟谷①的集水面积、平均坡度、流域落差均最大,植被覆盖率最小,最容易发生泥石流,A项正确。第4题,除了以上条件之外,泥石流的形成还需要有暴雨的出现,所以为及时准确发布泥石流预警,还需要密切关注当地的降水量大小,D项正确。
材料一 海啸破坏力巨大。日本是全球发生地震海啸最多且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其附近地震海啸占太平洋地震海啸的60%左右。2019年6月18日晚,日本山形县附近海域发生6.7级地震,引发海啸,多人受伤,房屋受损严重。
海洋灾害
【情境探究】
材料二 风暴潮可以摧毁海堤,吞噬码头、工厂和村镇,是一种能够构成巨大威胁的海洋灾害。下图示意我国相关省级行政区域风暴潮灾害系数,系数越大,风暴潮灾害造成的损失越大。
(1)海啸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答案】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产生的。
(2)海啸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答案】摧毁城市、村庄和道路;破坏港口设施;破坏建筑物;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危害。
(3)指出我国风暴潮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
【答案】分布在沿海地区;以上海为界,南部省级行政区域的灾害系数高于北部省级行政区域。
1.风暴潮的形成
【整合提升】
2.台风风暴潮和温带气旋风暴潮的比较
项目 台风风暴潮 温带气旋风暴潮
发生季节 夏秋季节 春秋季节
海水上涨动力 台风 温带气旋
特点 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增水过程相对平缓
发生地区 受台风影响的沿海地区 常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沿岸较多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处台风和温带气旋多发区,风力强,风暴潮势力强。
特别提醒
3.我国沿海地区发生海啸可能性较小的原因
(1)我国海区以浅海大陆架为主,海底平坦宽阔,海水一般较浅,海底摩擦力较大,不易发生海啸。
(2)我国海区外围有成串的岛屿、暗礁环绕,形成一道天然屏障。
(3)中国海区一般没有现今活跃的板块俯冲带和海沟构造,近代垂直差异运动表现不强烈。综合来看渤海、黄海一般不会发生地震海啸,东海、南海特别是台湾岛东部海域具备发生海啸的条件,但总体影响不会太大。
[考向1:风暴潮成因及危害]
孟加拉湾沿岸是世界风暴潮频发地区。读图,完成第1~2题。
【学以致用】
1.孟加拉湾沿岸风暴潮频发并导致灾情严重的原因是 ( )
①地理位置特殊,是台风多发区 ②湾口呈喇叭口朝向印度洋 ③沿岸地势低平 ④人口密集 ⑤海底地震 ⑥地壳运动
A.③④⑤⑥ B.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2.下列关于风暴潮及其特点的组合,正确的是 ( )
A.热带风暴潮—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B.温带风暴潮—来势强、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C.热带风暴潮—增水过程相对平缓、破坏力强
D.温带风暴潮—增水过程相对平缓、破坏力强
【答案】1.D 2.A
[解析]第1题,孟加拉湾湾口呈喇叭口朝向印度洋,又是台风多发区,在台风来临时,大量海水涌向湾内,随着海域面积的收缩,海水不断抬高,来势凶猛;而孟加拉湾内部地势低平、人口密集,非常易发洪涝灾害。这两大原因相结合导致孟加拉湾灾害严重,是世界灾害的多发区。第2题,热带风暴潮是由于台风作用引起的,所以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
[考向2:海啸]
(2023年四川乐山期末)汤加—克马德克群岛火山弧是火山作用形成的岛弧,其东侧相伴有因板块运动形成的海沟。2022年1月15日,位于该火山弧上的汤加境内一座海底火山发生猛烈喷发,并引发大范围海啸,多国发布海啸预警。据此完成第3~4题。
3.此次喷发的火山位于 ( )
A.板块与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
B.板块内部
C.板块与板块的生长边界
D.无法判断
4.下列地区中,最不可能发布海啸预警的是 ( )
A.大洋洲东部沿岸 B.南亚南部沿岸
C.南美洲西岸 D.亚洲东南群岛沿岸
【答案】3.A 4.B
[解析]第3题,根据板块构造分布可知,汤加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A项正确。第4题,由材料和图中汤加经纬度可知,其位于太平洋海域,南亚南部沿岸位于印度洋海域且距离汤加较远,最不可能发布海啸预警,B项正确。
2019年全国主要病虫害发生面积43亿亩次,防治面积60亿亩次。草地贪夜蛾首次入侵,在我国华南、江南等地玉米产区发生面积1 620万亩次,防治面积2 271万亩次,没有造成明显危害。小麦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等麦区中等流行,轻于2018年。水稻“两迁”害虫中等偏重发生,呈回升态势。总体而言,2019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总体发生平稳,轻于近年。
生物灾害
【情境探究】
(1)常见的农作物病虫害有哪些?
【答案】蝗虫灾害、小麦的锈病、水稻螟虫病、棉铃虫病。
(2)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会造成哪些危害?
【答案】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导致农产品大批量变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鼠害的发生有什么危害?
【答案】造成农作物减产、森林和草场的破坏,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的安全;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造成农作物减产、森林和草场的破坏,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的安全;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1.农作物害虫成灾的原因
【整合提升】
2.我国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分布
病虫害 分布地区
小麦锈病 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黄河下游、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南部沿海等地区,新疆南部的麦田产区
水稻病虫害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稻田产区
棉铃虫 广泛分布于我国主要棉花产区,黄河流域棉产区和新疆棉产区受害尤为严重,长江流域棉产区也有发生
3.蝗灾的发生、分布与旱涝的关系
水、旱、蝗虫是我国历史上三大农业自然灾害,蝗虫的发生、分布与旱涝关系密切,具体如下图所示。
[考向:生物灾害]
(2023年湖南长沙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松毛虫是常见的危害松、柏和杉类的森林害虫。一般认为,松毛虫的爆发应综合考虑气象条件、森林的内部结构特征、天敌等多重因子。我国东北林区松毛虫种类以具有世代积聚性(影响2~3年)的落叶松毛虫为主。落叶松毛虫多爆发在海拔700米以下的背风、向阳区域。下表是2019年长白山松毛虫监测样地的部分信息表,下图为2009—2019年长白山附近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变化图。
【学以致用】
样地序号 海拔/m 株数/株 幼虫数/头 林型 郁闭度/%
2 763.4 16 2 针阔混交林 65
5 871.0 16 431 针阔混交林 70
6 914.0 19 5 针阔混交林 70
14 1 032.3 20 2 627 针阔混交林 80
19 1 153.8 20 8 150 云冷杉 85
22 1 160.6 20 6 208 云冷杉 85
34 1 408.6 20 220 云冷杉 70
35 1 419.0 20 0 云冷杉 65
(1)简述落叶松毛虫的爆发数量空间分布特征及显著影响因子。
【答案】落叶松毛虫爆发空间分布不均;山地中部在海拔1 000~1 200米地区爆发数量较多(峰值上云冷杉林高于针阔混交林);爆发数量与郁闭度呈显著正相关,郁闭度越高,落叶松毛虫数量越多。
(2)结合2017—2019年数据,分析长白山地区2019年落叶松毛虫大爆发的气象条件。
【答案】2017年春季气温达到近10年的最高值,同时降水日数减少,这为2019年的松毛虫大爆发奠定了基础;2018年秋冬季节平均最低温的升高,为幼虫越冬提供了良好的热量条件;2019年春季气温达到次高值,同时降水最少,日照偏多,利于松毛虫数量增加。
(3)为了减轻落叶松毛虫虫灾危害,请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答案】优化森林的内部结构,提高树木抗御松毛虫害的能力;强化监测力度,加强对松毛虫习性的了解,做好监测和预报;对害虫密度较低的区域,可进行林木修剪与改造,破坏幼虫生长环境(物理防治);虫害较严重时,可施放针对性较强的化学烟剂,进行集中清除(化学防治);采取生物防治法,招引益鸟,释放天敌,以虫治虫(生物防治)。
拓展 | 素养提升·增效培优
教材第86页 探索
种类多,分布范围广,集中分布于东部地区。
教材第87页 思考
地球内部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形成地震。而地质灾害则不同,它的面更大,它是指自然或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或现象,如泥石流、山体滑坡等都是地质灾害,地震也是其中的一种。
【教材疑难助解】
教材第88页 思考
1.世界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区、大陆裂谷地区和大洋海岭。
2.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交会处。
教材第95页 活动
台风路径正对着风暴潮影响严重的范围。
教材第96页 思考
生物灾害的成因有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环境变化使动物的数量、习性发生改变。人为因素,如对许多动物的乱捕乱杀、森林的乱砍滥伐、草原的开垦、围湖造田等破坏了动物的食物链,毁坏了动物的生活环境,随之而来的是加速了物种的灭绝,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过量使用化学农药,造成水域、空气和土壤的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并且引起物种变异及抗药性;杀虫剂DDT的滥用;盲目引进物种,造成外来物种侵入,引发生物易地泛滥等。
教材第97页 思考
1.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
2.入侵的外来物种由于缺少天敌,对环境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不仅与当地本土生物争夺生存空间、饵料,争夺生态位置,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摧毁生态系统;并且传播疾病、与本土生物杂交导致遗传污染,降低本土生物的生存能力,导致本土生物自然群体减少,甚至濒于灭绝,危害动植物多样性,影响遗传多样性。
教材第98页 作业题
3.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环境的昆虫,干旱的环境对它们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措施:改变蝗虫适生区的植被、土壤和小气候等,喷洒农药;天敌防治,特别是要确保生物的多样性,保护好蝗虫的天敌。
地震发生过程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模拟实验和推理想象,自行获取地震的成因的知识。
[实验用品]
毛巾3条,长30厘米、直径1厘米的干木棍一根。(毛巾和木棍模拟岩层)
【课外实践探究】
[实验步骤]
第一步:把毛巾叠成长方形,用手按住毛巾的两端向中间挤压。
第二步:握住木棍的两头用力、再用力折直至木棍断裂。
[实验现象及结论]
【答案】毛巾受到压力较小时,会出现凸起和凹陷的现象,木棍受力很大时断裂,且发出声响。这个现象说明当岩层受到巨大的地应力超过其承受的限度时,就会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聚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发生地震。第三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A基础培优练】
时间:30分钟 总分:51分
(知识点1:地震灾害。知识点2:地质灾害。知识点3:海洋灾害。知识点4:生物灾害)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知识点1]读某年中国5级以上地震分布图,完成第1~2题。
1.由图中内容分析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多西少 B.西部灾情重于东部
C.青藏和台湾是地震多发区 D.地震都在板块交界处
2.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灾情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着科技发展,经济损失下降
B.人口密度加大,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上升
C.经济飞速发展,防震、抗震设施落后,经济损失上升
D.科技进步,抗震能力提高,死亡人口下降
[知识点2]读“醉林”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导致“醉林”现象发生的地理现象是( )
A.滑坡 B.泥石流
C.水土流失 D.地震
4.下列地形区,最有可能存在此景观的是( )
A.内蒙古高原 B.准噶尔盆地
C.云贵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知识点3]风暴潮是由强烈大气扰动引起海面异常升高或降低,使附近海域的潮位远远偏离正常潮位的现象。据此完成第5~7题。
5.可引发风暴潮的天气系统有( )
①热带气旋 ②副热带高压 ③温带气旋
④极地大陆气团 ⑤寒潮过境 ⑥极地高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③④⑥
6.我国温带气旋风暴潮常出现于( )
A.夏秋季节 B.冬春季节
C.春夏季节 D.春秋季节
7.我国东部海岸地带受风暴潮危害严重的原因是( )
①有众多港口 ②有众多开放城市和高新技术开发区 ③沿岸为泥质沙滩 ④人口密集 ⑤盐业、渔业、海洋养殖业发达 ⑥海防林密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
8.[知识点4]下列灾害中,与干旱相关联的是( )
①地震 ②森林火灾 ③蝗灾 ④泥石流 ⑤水土流失 ⑥荒漠化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②③⑥
[知识点1](2023年辽宁大连月考)下图为2021年12月2日上海虹口区某市民手机收到的地震预警图。据此完成第9~10题。
9.地震预警的原理主要是利用了( )
A.地理信息技术对地震的监测 B.地震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不同
C.现代化5G通信技术的应用 D.地震工作人员及时人工通知
10.由手机预警可推知( )
A.距离震中越远,震级越小 B.虹口区距离震源149 千米
C.虹口区烈度低于天宁区 D.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核
[知识点2](2022年北京西城区期末)2021年某月,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发布提示:当前地质灾害防控形势较为严峻,请广大市民进入山区前务必关注灾害预警信息、景区关闭信息,强降雨天气不要到山区游玩或露营。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该提示最有可能发布于(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12.游客进入山区若遇强降雨,易遭遇的地质灾害及原因有( )
①地震,因地壳变得活跃 ②滑坡,因土壤水饱和 ③泥石流,因水流量猛增 ④山洪,因地势陡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知识点2](2023年湖南涟源期末)泥石流是发生于山区沟谷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下图为浙江省泥石流多年月平均发生次数统计图。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浙江省泥石流发生次数最多的月份及原因是( )
A.6月,暴雨次数最多 B.8月,暴雨强度大
C.6月,植被较为稀疏 D.8月,地形坡度大
14.遭遇泥石流,下列应对措施正确的是( )
A.待在沟谷中等候救援
B.沿泥石流来袭路径向两侧高处跑
C.躲在沟谷中的大树上
D.顺着泥石流来袭路径往低处跑
15.[知识点4]导致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原因是( )
A.原始森林面积大 B.森林树种丰富
C.单一人工林太多 D.森林抗病虫害能力差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分)
[知识点2](2023年山东济南期末)某地历史上曾经发生滑坡,部分滑坡体残留在坡面。2021年,该坡面出现裂缝,自6月起,连续出现强降雨。7月12日古滑坡体“复活”滑动,给当地造成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下图示意该滑坡剖面的结构。据此完成第16~17题。
16.从图中可以看出,诱发此次古滑坡体“复活”滑动的因素包括( )
A.降水 B.坡度
C.裂缝 D.人类活动
17.滑坡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
A.掩埋冲毁村庄 B.威胁交通安全
C.造成地表塌陷 D.形成堰塞湖
【B素养提升练】
一、单项选择题
(2023年黑龙江绥化月考)2022年9月1日凌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红崖村发生山体滑坡自然灾害。据此完成第1~2题。
1.滑坡通常会( )
①摧毁农田房舍 ②淤塞江河 ③增加土壤肥力 ④带来大量淡水,缓解旱情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2.防御滑坡的主要措施是( )
A .提高植被覆盖率 B.修建水利工程
C.大面积开拓荒地 D.清除河道淤泥
二、综合题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1年6月11日13时12分,在中国台湾花莲县(23.91°N,121.58°E)发生4.9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当日15时33分,花莲县又发生一次5.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材料二 下图为台湾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
(1)台湾岛附近海域是我国地震灾害的多发地区,其原因是什么?
(2)本次地震中可能产生的诱发性地质灾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30年来,地震中人员伤亡数量有减少趋势,但造成的经济损失却有加重趋势,为什么?
(4)地震发生时,作为普通民众应如何防灾减灾?
第三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A基础培优练】
时间:30分钟 总分:51分
(知识点1:地震灾害。知识点2:地质灾害。知识点3:海洋灾害。知识点4:生物灾害)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知识点1]读某年中国5级以上地震分布图,完成第1~2题。
1.由图中内容分析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多西少 B.西部灾情重于东部
C.青藏和台湾是地震多发区 D.地震都在板块交界处
2.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灾情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着科技发展,经济损失下降
B.人口密度加大,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上升
C.经济飞速发展,防震、抗震设施落后,经济损失上升
D.科技进步,抗震能力提高,死亡人口下降
【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我国地震西多东少,灾情东重西轻,地震分布基本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新疆、青藏和台湾是我国地震多发区。第2题,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防震、抗震设施逐步趋于完善,抗震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使得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有所下降。由于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显示出上升的趋势。
[知识点2]读“醉林”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导致“醉林”现象发生的地理现象是( )
A.滑坡 B.泥石流
C.水土流失 D.地震
4.下列地形区,最有可能存在此景观的是( )
A.内蒙古高原 B.准噶尔盆地
C.云贵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3.A 4.C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醉林”呈现东倒西歪的形态,主要是岩体整体滑动形成的,故A项正确。第4题,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壳运动活跃,地表破碎,坡度陡峻,最有可能发生滑坡,故C项正确。
[知识点3]风暴潮是由强烈大气扰动引起海面异常升高或降低,使附近海域的潮位远远偏离正常潮位的现象。据此完成第5~7题。
5.可引发风暴潮的天气系统有( )
①热带气旋 ②副热带高压 ③温带气旋
④极地大陆气团 ⑤寒潮过境 ⑥极地高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③④⑥
6.我国温带气旋风暴潮常出现于( )
A.夏秋季节 B.冬春季节
C.春夏季节 D.春秋季节
7.我国东部海岸地带受风暴潮危害严重的原因是( )
①有众多港口 ②有众多开放城市和高新技术开发区 ③沿岸为泥质沙滩 ④人口密集 ⑤盐业、渔业、海洋养殖业发达 ⑥海防林密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
【答案】5.A 6.D 7.D
[解析]第5题,风暴潮可由温带气旋、热带气旋和寒潮过境等天气系统引发。第6题,热带气旋风暴潮多发生于夏秋季节,而温带气旋风暴潮则多形成于春秋季节。第7题,相同强度的致灾因子,在受灾体人类活动密集时,会放大灾情,使得自然灾害的危害更严重。
8.[知识点4]下列灾害中,与干旱相关联的是( )
①地震 ②森林火灾 ③蝗灾 ④泥石流 ⑤水土流失 ⑥荒漠化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②③⑥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地震属于地质灾害,与干旱没有关联,①错误;干旱导致草木枯黄,可能诱发森林火灾,②正确;干旱导致蝗虫滋生,诱发蝗灾,③正确;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一般由暴雨等多重因素诱发,与干旱关系不大,④错误;水土流失是由于植被破坏等因素导致,⑤排除;干旱致使土壤水分长期缺失,导致土地荒漠化,⑥正确。
[知识点1](2023年辽宁大连月考)下图为2021年12月2日上海虹口区某市民手机收到的地震预警图。据此完成第9~10题。
9.地震预警的原理主要是利用了( )
A.地理信息技术对地震的监测 B.地震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不同
C.现代化5G通信技术的应用 D.地震工作人员及时人工通知
10.由手机预警可推知( )
A.距离震中越远,震级越小 B.虹口区距离震源149 千米
C.虹口区烈度低于天宁区 D.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核
【答案】9.B 10.C
[解析]第9题,地震预警是利用地震发生后,横波与纵波之间传播速度不同引起的时间差,以及地震波传播速度小于电磁波传播速度对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方进行预警,以减少设防区域的损失,B项正确。第10题,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是一次地震可以划分出多个烈度,在同一次地震中,离震中越近,烈度越大,破坏力越大,天宁区离震源更近,烈度更大,A项错误,C项正确;震源是指地球内发生地震的地方,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距离是震源深度,震中指震源上方正对着的地面上一点,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叫作震中距,虹口区震中距149千米,B项错误;由图中信息无法获取震源深度,无法判断其位于地球内部的哪一圈层,D项错误。
[知识点2](2022年北京西城区期末)2021年某月,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发布提示:当前地质灾害防控形势较为严峻,请广大市民进入山区前务必关注灾害预警信息、景区关闭信息,强降雨天气不要到山区游玩或露营。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该提示最有可能发布于(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12.游客进入山区若遇强降雨,易遭遇的地质灾害及原因有( )
①地震,因地壳变得活跃 ②滑坡,因土壤水饱和 ③泥石流,因水流量猛增 ④山洪,因地势陡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1.C 12.B
[解析]第11题,根据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发布的提示信息,可知北京地区此时有强降雨天气,由于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可以推断此时可能是7、8月,因此C项正确。第12题,地震是由于地壳变得活跃后产生的地面震动的现象,不是由强降雨引发的,①错误;山区遇强降雨时,会因雨水强烈下渗,造成土壤中的水饱和,并在地下形成滑动面,从而引发滑坡,②正确;在山区河谷地区,由于强降雨,会导致山洪暴发,河水暴涨,侵蚀和搬运能力大量增强,会挟带大量泥沙、石块、枯枝落叶冲出沟谷,形成泥石流,③正确;山洪是气象灾害,不属于地质灾害,④错误。
[知识点2](2023年湖南涟源期末)泥石流是发生于山区沟谷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下图为浙江省泥石流多年月平均发生次数统计图。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浙江省泥石流发生次数最多的月份及原因是( )
A.6月,暴雨次数最多 B.8月,暴雨强度大
C.6月,植被较为稀疏 D.8月,地形坡度大
14.遭遇泥石流,下列应对措施正确的是( )
A.待在沟谷中等候救援
B.沿泥石流来袭路径向两侧高处跑
C.躲在沟谷中的大树上
D.顺着泥石流来袭路径往低处跑
【答案】13.B 14.B
[解析]第13题,由图示可知,泥石流在8月份发生次数最多,达120次左右,A、C项错误;浙江8月受东南季风和台风影响,发生高强度暴雨概率高,我国泥石流的暴发主要由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引发,B项正确。第14题,泥石流是发生于山区沟谷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发生泥石流时在沟谷等待危险大,A项错误;泥石流从高处向下流动,沿泥石流来袭路径向两侧高处跑,可尽快远离泥石流影响范围,相对安全,B项正确;泥石流的破坏力往往较大,沟谷的大树易被泥石流冲倒或掩埋,C项错误;泥石流运动速度快,顺着泥石流来袭路径往低处跑不容易避险,D项错误。
15.[知识点4]导致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原因是( )
A.原始森林面积大 B.森林树种丰富
C.单一人工林太多 D.森林抗病虫害能力差
【答案】C
[解析]森林病虫害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森林抗病虫害的能力与物种丰富度有关,单一的树种往往对有害生物的抵抗能力较弱,受病虫害影响较大。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分)
[知识点2](2023年山东济南期末)某地历史上曾经发生滑坡,部分滑坡体残留在坡面。2021年,该坡面出现裂缝,自6月起,连续出现强降雨。7月12日古滑坡体“复活”滑动,给当地造成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下图示意该滑坡剖面的结构。据此完成第16~17题。
16.从图中可以看出,诱发此次古滑坡体“复活”滑动的因素包括( )
A.降水 B.坡度
C.裂缝 D.人类活动
17.滑坡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
A.掩埋冲毁村庄 B.威胁交通安全
C.造成地表塌陷 D.形成堰塞湖
【答案】16.ABC 17.ABD
[解析]第16题,根据材料可知,自6月起,连续出现强降雨,随着雨水的下渗在滑坡体与基岩面之间形成滑动不稳固面,裂缝的方向与流水的方向一致,流水可以直接保持原先的速度和势能直接侵入到滑坡体底部,加剧滑坡体的不稳定性,再加上山体坡度较大,诱发了此次古滑坡体“复活”,A、B、C项正确;此次滑坡与人类活动无关,D项错误。第17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滑坡会掩埋冲毁村庄,威胁交通安全,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A、B、D项正确。滑坡不会造成地表塌陷,C项错误。
【B素养提升练】
一、单项选择题
(2023年黑龙江绥化月考)2022年9月1日凌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红崖村发生山体滑坡自然灾害。据此完成第1~2题。
1.滑坡通常会( )
①摧毁农田房舍 ②淤塞江河 ③增加土壤肥力 ④带来大量淡水,缓解旱情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2.防御滑坡的主要措施是( )
A .提高植被覆盖率 B.修建水利工程
C.大面积开拓荒地 D.清除河道淤泥
【答案】1.D 2.A
[解析]第1题,滑坡对居民点最主要的危害是摧毁农田、房舍,伤害人畜、毁坏森林、道路以及农业机械设施和水利水电设施等,有时甚至给居民点造成毁灭性灾害,①正确;山体崩塌,滑坡体堵塞江河,流水聚集并且往四周漫溢,储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堰塞湖,②正确;火山喷发后,火山灰能增加土壤肥力,滑坡对增加土壤肥力影响不大,③错误;台风带来大量淡水,缓解旱情,滑坡不能缓解旱情,④错误。第2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提高植被覆盖率和修建护坡工程这些措施是有效防御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措施,A项正确;水利工程的修建、清除河道淤泥是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对于防御地质灾害影响不大,B、D项错误;大面积开拓荒地会加剧水土流失,可能加剧滑坡发生,C项错误。
二、综合题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1年6月11日13时12分,在中国台湾花莲县(23.91°N,121.58°E)发生4.9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当日15时33分,花莲县又发生一次5.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材料二 下图为台湾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
(1)台湾岛附近海域是我国地震灾害的多发地区,其原因是什么?
(2)本次地震中可能产生的诱发性地质灾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30年来,地震中人员伤亡数量有减少趋势,但造成的经济损失却有加重趋势,为什么?
(4)地震发生时,作为普通民众应如何防灾减灾?
【答案】(1)该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较活跃,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2)滑坡 泥石流
(3)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防震、抗震设施趋于完善,抗震能力大幅度提高,使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有减少的趋势;但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资产密度增大,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
(4)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学习防灾减灾知识。积极参与防灾减灾演练。准备防灾减灾应急包。掌握防灾减灾方法和技巧,如:不要慌乱,注意观察情况;尽可能关闭电源、煤气等;强震时就近躲避在坚固物体下或靠近墙角,注意保护好头部;就近选择躲避在卫生间等较小空间;等等。(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