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2 01:1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燕歌行(并序)》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1.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引导学生品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指导学生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教学目标】
1.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和助读资料,能读准诗歌的字音和断句,理解诗歌含义。
2.通过品读和探究能理解诗歌复杂的情感,掌握通过“人、事、景”分析诗歌情感的基本方法。
3.能进行知识迁移,梳理边塞诗的常见思想感情。
4.对战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时代精神,形成自己热爱和平、珍惜和平的思想、行为准则。
【教学重点】
1.通过品读和探究能理解诗歌复杂的情感,掌握通过“人、事、景”分析诗歌情感的基本方法。
2.能进行知识迁移,梳理边塞诗的常见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和探究能理解诗歌复杂的情感,掌握通过“人、事、景”分析诗歌情感的基本方法。
【课前学习活动设计】
1.自主学习一——观看视频,了解作者教师筛选编辑导读视频,推送至学生移动终端,帮助学生了解高适的生平、创作风格及本诗创作背景,为自主阅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可任选时间,反复观看。(导读视频《高适的创作风格》,《学习任务单》助读资料)
2. 自主学习二——通读全诗,完成自测教师根据本诗易错的字音和词义,勾连初中知识,设计基础检测题,推送到学生端。学生对照课下注释并结合工具书通读全诗。读准字音,停顿,读通诗意。完成自测题。教师通过分析学生作答情况,充分监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3. 自主学习三——自读质疑,交流互助教师将自读质疑研讨发布到学生端,学生可以自由的提问,并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互相答疑解惑。通过对有价值的问题点赞,可以发现学生学习的难点。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实现翻转课堂。
4.自主学习四——以诗会友,诵读点评
课前学生朗读诗歌并录音上传,互相欣赏学习和点评,初步感受边塞诗的独特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明月古今伴烽烟,醉卧沙场看征云。”在盛唐,边塞诗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而边塞诗也以它独特的风格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课前,同学们搜集自己最喜欢的边塞诗作品,配乐朗诵并录音上传了。
同学们互相点评,互相学习,并为自己喜欢的作品点赞。我们将人气最高的两个作品为大家展示一下。(学生诵读边塞诗歌经典作品)同学们确实读出了边塞诗的豪迈壮阔,我们今天来学习的就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一首边塞诗《燕歌行》。
二、自学反馈
同学们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自主学习,我们来反馈一下同学们自主学习的情况。
1. 反馈学生自读检测题作答情况。
2. 讲解检测题。
3. 解答学生疑惑。
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当堂展示学生作答情况,系统可以提供详细的试题分析,帮助教师和学生发现知识漏洞,查漏补缺。极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朗读诗歌,理解诗意
1. 请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通句意。
2. 学生范读,落实情调重点字音和词义。
3. 品读诗歌,鉴赏探究课前同学们的自主学习中,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大家互相跟帖进行了解答和交流。仍有一些问题是同学们感到难度比较大的,同学们的疑问就是我们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今天就通过我们课堂上的研讨和学习,一起解决这些问题,加深对《燕歌行》乃至边塞诗的理解。
反馈学生课前提出的问题。整合学生的问题展示本课的学习重点。
1. 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2.这是一场怎样的战争?这首诗中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品读诗歌,鉴赏探究
探究一:你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内容?请从“人、事、景”的角度简要概括。
1.使用课堂研讨功能,在班级展开研讨,学生可以参考借鉴其他同学,完善自己的答案。
2.答案书写完毕后拍照上传,教师在后台充分了解学生作答情况。
学习要求:
(1)自由朗读诗歌,勾画重点信息。
(2)将概括地内容写在学案上。
(3)完成后拍照上传。
3.学生讨论交流,上讲台阐述自己的观点。
明确:人——战士 将帅 李将军 征人 思妇
事——战争
景——山川萧条大漠穷秋
4.小结这首《燕歌行》主要围绕着一场战争在书写,在这场战争中,作者从战士写到了将帅,从征人写到了思妇,从慷慨出征写到了残烈被围,从现实中的战争写到了历史上的李将军,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而又显得跌宕有致。
5.齐读全诗
探究二: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用一个词语或短语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这是一场( )的战争。
1. 教师将问题以截屏提问的方式推送给学生。
学习要求:请用一个词或者词组来概括,这是一场怎样的战争,并从诗歌中找到相关诗句,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2. 教师在后台充分了解学生作答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3. 小组内交流讨论。
4. 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明确:(1)这是一场可悲的战争。从“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一句可以看出,战士在军前奋战,将领们却不思进取,沉迷美色无法自拔,十分可悲。“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少妇们在家中非常悲痛,战士们也只能遥望家乡的方向,不能回去,非常可悲。
(2)这是一场失败的战争。“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我方军队在进入大漠的时候,可以看到演习的火光。这是敌方正在军事演习,他们为战争做了很充分的准备。“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可以看出边境环荒凉,敌方的势力强大,进攻很猛烈,所以他们战胜的几率更大。“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边境的草枯黄了,日落西山的时候,士兵已经死伤惨重,能作战的士兵已经不多。
(3)这是一场腐朽的战争。从第三行“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第六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及第七行第二句“孤城落日斗兵稀”可以看出,战士们斗志昂扬,摐金伐鼓,旌旆逶迤。最后却“半死生”“斗兵稀”。将军们“美人帐下犹歌舞”,“犹”的意思是“还在”说明这种情况一直如此,足以体现带兵将领的腐朽和贪图享乐,最后闹了个“力尽关山未解围”的下场。而作者感慨于现在在带兵将领的骄奢淫欲,不管战士们的生死,不禁想起爱兵如子,骁勇善战的飞将军李广。所以最后作者“至今犹忆李将军”。
(4)这是一场思念的战争。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可以看出,战士非常想念他们的妻子,他们的妻子也非常想念战士,“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可见两地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所以他们只能痛苦地思念。“战士军前半死生”和“孤城落日斗兵稀”,很多战士都战死沙场,这是一场充满思念的战争。
(5)这是一场家破人亡的战争。“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家中的亲人非常的思念出征的丈夫,但是出征的丈夫却在外杀敌不能回家,“战士军前半死生”和“孤城落日斗兵稀”他们死伤非常惨重,家人不能相见,家破人亡!战争多么残酷!
(6)这是一场英雄的战争。从“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以及“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可见虽然当时伤亡非常惨重,虽然战事这么惨烈,但这些战士们没有放弃战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战士们为国捐躯哪里是为了贪图功勋,他们就是为了国家义无反顾的作战,非常英勇,值得我们敬佩。
(7)这是一场残酷的战争。从“山川萧条极边土,绝域苍茫更何有”两句可以看出那里的环境非常的艰苦,可以说是绝无仅有,十分荒凉,而他们的对手却十分熟悉那里的地形,然后对他们给予狂风暴雨一样非常惨痛的攻击。“铁衣远戍辛勤久”可以看出来,战士出征的时间非常长。这是一场就是民族和民族之间的战争,规模大,时间长,对人力消耗非常大。失去了很多人的生命。“相看白刃血纷纷”,“杀气三时作阵云”就用夸张的手法再次体现出战争的残酷,一眼望过去,满眼都是血花,杀气凝成了云,就证明着这场战争十分残酷,环境残酷,人也很残酷。
5.自由朗读,读出诗歌的复杂情感。
6.小结这场战争太过惨烈,虽然英雄们慷慨激昂,但耐不住敌人残暴,耐不住环境苍凉,耐不住这些将领们骄奢淫逸,最后这些英雄们的结局是“孤城落日斗兵稀”,他们的结局是“力尽关山未解围”。这是一场多么残酷的战争,对于战士们是如此,对于在家乡久久的盼望着战士们回来的那些思妇们,“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笔下的这场战争,我们读来感同身受。
探究三:这首诗中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在这首诗歌中,到底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同学们之所以觉得这个问题难以回答,是因为在这首诗歌中的情感其实是非常丰富的,是复杂的。可是随着同学们刚才的分析,这种情感已经呼之欲出了。对于这些英雄的战士,作者的情感是什么样?对于这些腐朽的将帅,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对于这些思念着的少妇,情感是怎样?对这场残酷的战争,作者的态度又是怎样?请整理一下语言,来说一说这首诗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
明确:
(1)对边庭士卒英雄气概的赞颂
(2)对他们离家远戍痛苦的同情
(3)对某些将领腐败无能的抨击
(4)对残酷战争的厌恶。
2.配乐朗诵。
五、举一反三,拓展延伸
1.回顾初中学习过的边塞诗,结合本课所学,归纳概括,把握边塞诗的常见思想主题。
学习要求:
(1)回顾初中学习过的边塞诗。
(2)完成教师推送的连线题。
(3)梳理积累。
2.小结:
边塞诗的思想主题
(1)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对英勇战斗精神的赞美
(3)对将领的谴责、对良将的呼唤
(4)思乡、思亲之情
(5)对战士(或百姓)的同情
(6)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讽刺,对战争的厌恶。
六、课堂总结
来回顾一下我们今天的学习。咱们通过把握《燕歌行》的“人事景”的特点,分析他们的特点,由此来感受诗歌里的复杂情感。我们再从《燕歌行》这首诗歌出发,去概括整个边塞诗常见的思想和主题。像这种归纳概括梳理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能够经常用到,以此来举一反三。
近几天天的课上,我们跟随着高适一起神游了荒凉苍茫的大漠,染一身杀伐征戎之气,感一滴妇绝望的眼泪,这就是边塞诗歌的独特魅力。我们在席慕蓉的《出塞曲》中结束我们今天的边塞之旅。齐读《出塞曲》。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我心中的大好河山,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景象,谁说出塞歌的调子太悲凉,如果你不爱听,那是因为,歌中没有你的渴望,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想那草原千里闪着金光,想那风沙呼啸过大漠,想那黄河岸,阴山旁,英雄骑马壮,骑马荣归故乡。
七、作业
1.必做作业(1)背诵并准确默写《燕歌行》。(2)完成教师课后推送的巩固练习。
2.选做作业请小组合作,充分查阅资料,分析盛唐时代,边塞诗空前繁荣的原因。将你的研究结果写成一篇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