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同步课时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同步课时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6.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21 17:32:48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同步课时练
一、选择题
1.(2017九下·枣阳期中)“世界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的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对材料所述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冷战后美国一国主宰世界统治秩序
B.亚非拉国家已成为多极化的一极
C.冷战后世界格局朝多极化趋势发展
D.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经完全形成
【答案】C
【知识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意“,而是有很多的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可见,冷战后世界格局朝多极化趋势发展。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2023·福田模拟)美国将中国视为比俄罗斯更重要的对手,拜登政府2022年5月针对“印太”地区展开密集外交动作,包括举行美国——东盟特别峰会,拜登出访韩日两国、正式推出“印太经济框架”等。对此合理解读是(  )
A.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B.美国成为地区对抗的受益者
C.区域化的发展改变了世界格局 D.冷战思维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
【答案】D
【知识点】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美国将中国视为比俄罗斯更重要的对手”,反映了美国政府借助“印太”外交,推行“印太经济框架”,借题发挥,围堵封锁中国,是美国冷战思维的表现,不利于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安全,故选D项。
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项。
美国的冷战思维,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美国并不一定能成为地区对抗的受益者,排除B项。
美国推和冷战对抗,不断的外交动作,与世界区域集团化没有关联,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美国的冷战思维。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美国霸权扩张的相关历史知识。
3.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强调自己的文化独特性,注重提升本民族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有学者认为,世界正进入一个多文明竞争的时代。这实际反映了(  )
A.美国霸权地位丧失 B.各国利益冲突加剧
C.国际秩序走向混乱 D.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答案】D
【知识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4.(2019九上·苏州期末)“冷战”结束后,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这里的“一超”是指(  )
A.俄罗斯 B.美国 C.日本 D.欧盟
【答案】B
【知识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A.俄罗斯,不符合史实;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之后,冷战结束,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暂时是一超多强,一个超级大国就是美国,符合题意;
C.日本,不符合史实;
D.欧盟,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回答,这是基础知识,几乎没有什么难度。
5.有学者指出,近现代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推动着各大国的综合国力此起彼伏,塑造、更替着近现代以来英国”鹤立鸡群”美德法日英群雄并立”、美苏‘两极争霸”和美中欧日俄”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这表明科技革命(  )
A.导致垄断组织的出现 B.推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C.影响国际格局的演变 D.促使两极格局最终解体
【答案】C
【知识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据题干关键信息“近现代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推动着各大国的综合国力此起彼伏,塑造、更替着近现代以来英国‘鹤立鸡群’、美德法日英群雄并立、美苏两极争霸和美中欧日俄‘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并结合所学,各国的实力对比受到科技的影响,因此也影响到了国际格局,科技革命影响国际格局的演变,C符合题意;
选项ABD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世界格局多极化的相关知识。
6.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一书中写道:”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这个灾难”是指(  )
A.美国遭受恐怖袭击 B.经济全球化趋势
C.国际力量趋于平衡 D.政治多极化趋势
【答案】D
【知识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由此可知,应该选择对美国不利目史实无误的选项。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崩溃,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快,而美国要维护自己唯一的超级大国地位,必然要与这一趋势背道而驰,因此对其来说是个灾难,故选D项。
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与题干“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不符,排除A项。
经济全球化趋势与题干“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不符,排除B项。
国际力量趋于平衡和与题干“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7.政治格局多极化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下列现象与此趋势相违背的是(  )
A.法国呼吁欧洲国家独立自主
B.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C.中国和刚果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D.美国企图建立自己主导的”单极世界”
【答案】D
【知识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冷战结束、两极瓦解后,美国力图建立以其为首的单极霸权世界,违背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历史发展大趋势,故选D项。
法国呼吁欧洲国家独立自主,体现了多极化的历史发展趋势,排除A项。
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体现了多极化的历史发展趋势,排除B项。
中国和刚果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体现了多极化的历史发展趋势,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政治格局多极化,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政治格局多极化的相关史实。
8.下列事件分别反映出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是(  )
A.地区冲突 恐怖主义 B.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
C.民族矛盾 宗教纷争 D.恐怖主义 地区冲突
【答案】D
【知识点】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左图“9·11”事件,反映的是恐怖主义威胁;右图俄乌冲突,体现的是地区冲突威胁世界和平,故选D项。
题干信息表明,左图是“恐怖主义”,右图是“地区冲突”,排除A项。
题干信息反映的是“恐怖主义”“地区冲突”,没有体现“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排除B项。
题干信息反映的是“恐怖主义”“地区冲突”,没有体现“民族矛盾 宗教纷争”,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分析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的相关史实。
9. 20世纪50年代开始,民族独立运动发展和美苏两极争夺”中间地带”的活动,激发了广大发展中国家日益强烈的非集团化倾向。下列体现”非集团化倾向”的是(  )
A.欧洲一体化 B.“门户开放”政策
C.不结盟运动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答案】C
【知识点】国际新秩序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20世纪50年代开始……非集团化倾向”,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不结盟运动兴起,1961年9月,首次不结盟运动国家首脑会议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故选C项。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共体加速了欧洲一体化,是以集团的力量合作图强,排除A项。
19世纪末,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形成了宰割中国的同盟,排除B项。
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体现了集团化的倾向,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不结盟运动,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的相关史实。
10.2023年3月,中东地区的两个大国沙特与伊朗的关系在中国的斡旋下从对抗走向和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中东霸主
B.依靠武力解决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C.中国主导了中东地区的秩序
D.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答案】D
【知识点】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当今世界的发展,需要新思路与大智慧的引领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禁。中东地区两大国沙特与伊朗的关系在中国的整旋下从对抗走向和解,这表明中国积极作为,贡献中国智慧,故选D项。
A错误,中国永不称霜。
B错误,题干材料体现和平解决争端。
C错误,中国没有主导中东地区的秩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国在国际上的担当的认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努力提高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致力于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二、材料分析题
11.(2023·盐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 1853-1856年)的失败对俄国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它导致了旧制度的变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将农奴耕种的土地在农奴和贵族地主之间重新进行分配,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其意义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发表的《解放宣言》都要重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改编)
材料二 1945年2月4日至11日,美国,苏联和英国的政府首脑在克里米亚半岛举行会议。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其一系列决定有利于同盟国联合力量击败德日法西斯,但有关中国的条款却是背着中国人民作出的有损中国主权和利益的决定,是大国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
——李春放《雅尔塔会议与战后国际关系体系》(改编)
材料三
(1) 材料一中“旧制度的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该事件的历史影响。
(2) 据材料二,指出该会议的名称并概括其影响。
(3) 据材料三,指出引发俄乌冲突的历史事件及各国家(组织)态度体现的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趋势。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缓和国际冲突、维护世界和平的看法。
【答案】(1)1861年农奴制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雅尔塔会议。协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的行动,加快了战争的进程;对战后世界秩序作出安排;侵犯了中国等弱国的利益,具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3)克里米亚公投。多极化趋势。
(4)加强国际协作,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努力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坚持各国一律平等的原则。
【知识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1)事件:根据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将农奴耕种土地在农奴和贵族地主之间重新进行分配”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中“旧制度的变革”指的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影响:根据材料一“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其意义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发表的《解放宣言》都要重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名称:根据材料二“1945年2月4日至11日,美国,苏联和英国的政府首脑在克里米亚半岛举行会议”结合所学可知,该会议是雅尔塔会议。影响:根据材料二“其一系列决定有利于同盟国联合力量击败德日法西斯”结合所学可知,雅尔塔会议协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的行动,加快了战争的进程;对战后世界秩序作出安排;根据材料二中的“有关中国的条款却是背着中国人民作出的有损中国主权和利益的决定,是大国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可知,该会议侵犯了中国等弱国的利益,具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3)事件:根据材料三表格信息可知,引发俄乌冲突的历史事件是克里米亚公投。趋势:根据材料三表格信息可知,美国、欧盟、日本、中国等大国对俄乌冲突有着不同的态度,体现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4)看法: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从加强国家合作、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反对霸权主义,坚持和平与发展,坚持各国平等等方面简要说明,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1861年农奴制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雅尔塔会议。协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的行动,加快了战争的进程;对战后世界秩序作出安排;侵犯了中国等弱国的利益,具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3)克里米亚公投。多极化趋势。
(4)加强国际协作,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努力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坚持各国一律平等的原则。(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认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雅尔塔会议的认识。
(3)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认识。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国际局势的认识。
12.(2023·潮阳模拟)对抗、结盟是传统国际关系的主要呈现形式,建立以合作共赢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国际关系代表着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利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结盟对抗】
材料一: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出现。
——张小明《 “冷战”及其遗产》
【合作共赢】
材料二:“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
——刘全智《“冷战”史》
材料三:这个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面对人类社会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这一方案赢得了世界的一片叫好,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更是温暖了世界。
——摘自新华网
(1) 材料一反映了美苏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冷战”期间,美国为实现其政治目的,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的“世界新秩序”和材料三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什么实质区别
(3)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目前应该如何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答案】(1)变化:由合作走向对抗
原因: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或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和国家利益的冲突)。
措施:马歇尔计划
(2)区别:“世界新秩序”目的在于称霸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目的在于合作共赢。
(3)主张:世界各国要加强团结合作,加强经济文化交流;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不侵犯,互惠互利;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国际新秩序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美苏冷战。变化:依据材料一“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出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由反法西斯盟国变为冷战对抗的对手。原因:依据材料二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得出变化原因是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措施:二战后美苏两国实行冷战政策,在政治上,表现为“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之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目的,一方面防止西欧爆发革命,控制西欧;另一方面遏制苏联,企图称霸世界等;军事上,成立北约组织。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成立华约,两极格局形成。
(2)本题考查“世界新秩序”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区别。根据材料二“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及材料二“这个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面对人类社会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这一方案赢得了世界的一片叫好,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更是温暖了世界”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世界新秩序”是要建立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世界,为了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实质是称霸世界;而中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了实现各国的”共赢共享。
(3)本题考查如何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间关系、国际组织、国际秩序的角度分析回答,如国与国应和平共处;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合作共赢等。
故答案为:
(1)变化:由合作走向对抗
原因: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或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和国家利益的冲突)。
措施:马歇尔计划
(2)区别:“世界新秩序”目的在于称霸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目的在于合作共赢。
(3)主张:世界各国要加强团结合作,加强经济文化交流;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不侵犯,互惠互利;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
【点评】本题考查美苏冷战,“世界新秩序”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区别,如何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等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同步课时练
一、选择题
1.(2017九下·枣阳期中)“世界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的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对材料所述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冷战后美国一国主宰世界统治秩序
B.亚非拉国家已成为多极化的一极
C.冷战后世界格局朝多极化趋势发展
D.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经完全形成
2.(2023·福田模拟)美国将中国视为比俄罗斯更重要的对手,拜登政府2022年5月针对“印太”地区展开密集外交动作,包括举行美国——东盟特别峰会,拜登出访韩日两国、正式推出“印太经济框架”等。对此合理解读是(  )
A.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B.美国成为地区对抗的受益者
C.区域化的发展改变了世界格局 D.冷战思维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
3.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强调自己的文化独特性,注重提升本民族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有学者认为,世界正进入一个多文明竞争的时代。这实际反映了(  )
A.美国霸权地位丧失 B.各国利益冲突加剧
C.国际秩序走向混乱 D.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4.(2019九上·苏州期末)“冷战”结束后,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这里的“一超”是指(  )
A.俄罗斯 B.美国 C.日本 D.欧盟
5.有学者指出,近现代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推动着各大国的综合国力此起彼伏,塑造、更替着近现代以来英国”鹤立鸡群”美德法日英群雄并立”、美苏‘两极争霸”和美中欧日俄”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这表明科技革命(  )
A.导致垄断组织的出现 B.推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C.影响国际格局的演变 D.促使两极格局最终解体
6.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一书中写道:”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这个灾难”是指(  )
A.美国遭受恐怖袭击 B.经济全球化趋势
C.国际力量趋于平衡 D.政治多极化趋势
7.政治格局多极化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下列现象与此趋势相违背的是(  )
A.法国呼吁欧洲国家独立自主
B.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C.中国和刚果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D.美国企图建立自己主导的”单极世界”
8.下列事件分别反映出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是(  )
A.地区冲突 恐怖主义 B.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
C.民族矛盾 宗教纷争 D.恐怖主义 地区冲突
9. 20世纪50年代开始,民族独立运动发展和美苏两极争夺”中间地带”的活动,激发了广大发展中国家日益强烈的非集团化倾向。下列体现”非集团化倾向”的是(  )
A.欧洲一体化 B.“门户开放”政策
C.不结盟运动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10.2023年3月,中东地区的两个大国沙特与伊朗的关系在中国的斡旋下从对抗走向和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中东霸主
B.依靠武力解决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C.中国主导了中东地区的秩序
D.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二、材料分析题
11.(2023·盐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 1853-1856年)的失败对俄国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它导致了旧制度的变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将农奴耕种的土地在农奴和贵族地主之间重新进行分配,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其意义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发表的《解放宣言》都要重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改编)
材料二 1945年2月4日至11日,美国,苏联和英国的政府首脑在克里米亚半岛举行会议。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其一系列决定有利于同盟国联合力量击败德日法西斯,但有关中国的条款却是背着中国人民作出的有损中国主权和利益的决定,是大国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
——李春放《雅尔塔会议与战后国际关系体系》(改编)
材料三
(1) 材料一中“旧制度的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该事件的历史影响。
(2) 据材料二,指出该会议的名称并概括其影响。
(3) 据材料三,指出引发俄乌冲突的历史事件及各国家(组织)态度体现的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趋势。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缓和国际冲突、维护世界和平的看法。
12.(2023·潮阳模拟)对抗、结盟是传统国际关系的主要呈现形式,建立以合作共赢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国际关系代表着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利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结盟对抗】
材料一: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出现。
——张小明《 “冷战”及其遗产》
【合作共赢】
材料二:“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
——刘全智《“冷战”史》
材料三:这个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面对人类社会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这一方案赢得了世界的一片叫好,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更是温暖了世界。
——摘自新华网
(1) 材料一反映了美苏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冷战”期间,美国为实现其政治目的,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的“世界新秩序”和材料三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什么实质区别
(3)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目前应该如何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意“,而是有很多的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可见,冷战后世界格局朝多极化趋势发展。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答案】D
【知识点】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美国将中国视为比俄罗斯更重要的对手”,反映了美国政府借助“印太”外交,推行“印太经济框架”,借题发挥,围堵封锁中国,是美国冷战思维的表现,不利于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安全,故选D项。
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项。
美国的冷战思维,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美国并不一定能成为地区对抗的受益者,排除B项。
美国推和冷战对抗,不断的外交动作,与世界区域集团化没有关联,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美国的冷战思维。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美国霸权扩张的相关历史知识。
3.【答案】D
【知识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4.【答案】B
【知识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A.俄罗斯,不符合史实;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之后,冷战结束,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暂时是一超多强,一个超级大国就是美国,符合题意;
C.日本,不符合史实;
D.欧盟,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回答,这是基础知识,几乎没有什么难度。
5.【答案】C
【知识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据题干关键信息“近现代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推动着各大国的综合国力此起彼伏,塑造、更替着近现代以来英国‘鹤立鸡群’、美德法日英群雄并立、美苏两极争霸和美中欧日俄‘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并结合所学,各国的实力对比受到科技的影响,因此也影响到了国际格局,科技革命影响国际格局的演变,C符合题意;
选项ABD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世界格局多极化的相关知识。
6.【答案】D
【知识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由此可知,应该选择对美国不利目史实无误的选项。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崩溃,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快,而美国要维护自己唯一的超级大国地位,必然要与这一趋势背道而驰,因此对其来说是个灾难,故选D项。
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与题干“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不符,排除A项。
经济全球化趋势与题干“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不符,排除B项。
国际力量趋于平衡和与题干“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7.【答案】D
【知识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冷战结束、两极瓦解后,美国力图建立以其为首的单极霸权世界,违背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历史发展大趋势,故选D项。
法国呼吁欧洲国家独立自主,体现了多极化的历史发展趋势,排除A项。
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体现了多极化的历史发展趋势,排除B项。
中国和刚果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体现了多极化的历史发展趋势,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政治格局多极化,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政治格局多极化的相关史实。
8.【答案】D
【知识点】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左图“9·11”事件,反映的是恐怖主义威胁;右图俄乌冲突,体现的是地区冲突威胁世界和平,故选D项。
题干信息表明,左图是“恐怖主义”,右图是“地区冲突”,排除A项。
题干信息反映的是“恐怖主义”“地区冲突”,没有体现“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排除B项。
题干信息反映的是“恐怖主义”“地区冲突”,没有体现“民族矛盾 宗教纷争”,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分析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的相关史实。
9.【答案】C
【知识点】国际新秩序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20世纪50年代开始……非集团化倾向”,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不结盟运动兴起,1961年9月,首次不结盟运动国家首脑会议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故选C项。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共体加速了欧洲一体化,是以集团的力量合作图强,排除A项。
19世纪末,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形成了宰割中国的同盟,排除B项。
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体现了集团化的倾向,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不结盟运动,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的相关史实。
10.【答案】D
【知识点】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当今世界的发展,需要新思路与大智慧的引领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禁。中东地区两大国沙特与伊朗的关系在中国的整旋下从对抗走向和解,这表明中国积极作为,贡献中国智慧,故选D项。
A错误,中国永不称霜。
B错误,题干材料体现和平解决争端。
C错误,中国没有主导中东地区的秩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国在国际上的担当的认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努力提高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致力于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11.【答案】(1)1861年农奴制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雅尔塔会议。协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的行动,加快了战争的进程;对战后世界秩序作出安排;侵犯了中国等弱国的利益,具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3)克里米亚公投。多极化趋势。
(4)加强国际协作,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努力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坚持各国一律平等的原则。
【知识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1)事件:根据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将农奴耕种土地在农奴和贵族地主之间重新进行分配”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中“旧制度的变革”指的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影响:根据材料一“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其意义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发表的《解放宣言》都要重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名称:根据材料二“1945年2月4日至11日,美国,苏联和英国的政府首脑在克里米亚半岛举行会议”结合所学可知,该会议是雅尔塔会议。影响:根据材料二“其一系列决定有利于同盟国联合力量击败德日法西斯”结合所学可知,雅尔塔会议协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的行动,加快了战争的进程;对战后世界秩序作出安排;根据材料二中的“有关中国的条款却是背着中国人民作出的有损中国主权和利益的决定,是大国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可知,该会议侵犯了中国等弱国的利益,具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3)事件:根据材料三表格信息可知,引发俄乌冲突的历史事件是克里米亚公投。趋势:根据材料三表格信息可知,美国、欧盟、日本、中国等大国对俄乌冲突有着不同的态度,体现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4)看法: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从加强国家合作、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反对霸权主义,坚持和平与发展,坚持各国平等等方面简要说明,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1861年农奴制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雅尔塔会议。协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的行动,加快了战争的进程;对战后世界秩序作出安排;侵犯了中国等弱国的利益,具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3)克里米亚公投。多极化趋势。
(4)加强国际协作,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努力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坚持各国一律平等的原则。(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认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雅尔塔会议的认识。
(3)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认识。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国际局势的认识。
12.【答案】(1)变化:由合作走向对抗
原因: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或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和国家利益的冲突)。
措施:马歇尔计划
(2)区别:“世界新秩序”目的在于称霸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目的在于合作共赢。
(3)主张:世界各国要加强团结合作,加强经济文化交流;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不侵犯,互惠互利;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国际新秩序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美苏冷战。变化:依据材料一“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出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由反法西斯盟国变为冷战对抗的对手。原因:依据材料二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得出变化原因是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措施:二战后美苏两国实行冷战政策,在政治上,表现为“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之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目的,一方面防止西欧爆发革命,控制西欧;另一方面遏制苏联,企图称霸世界等;军事上,成立北约组织。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成立华约,两极格局形成。
(2)本题考查“世界新秩序”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区别。根据材料二“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及材料二“这个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面对人类社会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这一方案赢得了世界的一片叫好,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更是温暖了世界”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世界新秩序”是要建立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世界,为了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实质是称霸世界;而中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了实现各国的”共赢共享。
(3)本题考查如何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间关系、国际组织、国际秩序的角度分析回答,如国与国应和平共处;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合作共赢等。
故答案为:
(1)变化:由合作走向对抗
原因: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或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和国家利益的冲突)。
措施:马歇尔计划
(2)区别:“世界新秩序”目的在于称霸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目的在于合作共赢。
(3)主张:世界各国要加强团结合作,加强经济文化交流;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不侵犯,互惠互利;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
【点评】本题考查美苏冷战,“世界新秩序”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区别,如何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等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