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21 22:0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蚌埠G5教研联盟12月份调研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卷(闭卷)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3.请务必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考古学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考古发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远古先民能够( )
A.狩猎采集 B.从事农业 C.制造铁器 D.制造瓷器
碳化的稻谷 骨耜 石磨盘
2.《礼记》中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我国部落联盟时期这种“选贤与能”社会局面的出现得益于(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察举制 D.刺史制度
3.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使华夏民族“合以成一族”的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阪泉之战 C.涿鹿之战 D.牧野之战
4.世界遗产委员会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正式宣布,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良渚考古证明距今5000年左右已存在明确的阶级分化和统一的文化信仰。材料表明中国( )
A.早期国家形态已出现 B.古代文明长期领先世界
C.五千年文明史获认可 D.旧石器时代生产水平高
5.《最早的中国——二里头文明的崛起》一书中写道:“早在西周王朝建立前数百年,最早的中国已经展开她广袤而悠长的画卷”。书中“最早的中国”指的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6.周朝“虽历时很久,但却未能建立稳固的中央政府。周朝有许多诸侯国,他们无视周名义上的最高领主地位,彼此征战不休”。这一局面的出现是由于( )
A.禅让制的推行 B.世袭制的出现 C.分封制的实行 D.郡县制的推广
7.考古发掘出土的利簋腹内刻有铭文,记载了牧野之战的过程;而在《尚书·牧誓》中也记载了武王伐纣:“时甲子日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这说明( )
A.考古发掘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 B.利簋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青铜器
C.利簋是在牧野之战时铸造的 D.文献史料能反映真实历史面貌
8.周礼规定,天子殉葬用九鼎,诸侯用七鼎。但在太原金胜村251号春秋晋墓,墓主上大夫赵卿的随葬品也使用了七鼎,另外还有编镈、编磬等礼器。这说明我国春秋时期( )
A.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B.商品贸易逐渐活跃
C.晋国成为中原霸主 D.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9.?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表中的选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汤建立商朝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B 武王伐纣 使西周走向灭亡
C 启继承王位 “家天下”代替“公天下”
D 西周初实行分封制 缩小了周王朝的统治范围
A.A. B.B. C.C. D.D.
10.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这说明商鞅变法( )
A.得到了旧贵族势力的支持 B.遏制了地主阶级势力
C.维护了旧的政治经济秩序 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11.“以政令来教导,以刑罚来管束,百姓会因求免于刑罚而服从,但不知羞耻;以德行来教化,以礼制来约束,百姓会知道羞耻并且可以走上正善之途。”这段言论( )
A.主张君主专制 B.符合儒家主张
C.宣扬“兼爱”思想 D.倡导“无为而治”
12?右图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圈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B.南北对峙政治分裂
C.中华文化多元交融 D.农耕文明世界领先
13.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诗中的“秦王扫六合”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中的( )
14.《史记·过秦论》记载:“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百姓困穷而主弗收恤……是以陈涉……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这段史料适合用于研究( )
A.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B.秦末农民起义的经过
C.秦末农民起义的特点 D.秦末农民起义的影响
15.作为语言精华存在的成语,其蕴含的历史信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对历史教学也有特殊的价值。下列成语与刘邦、项羽楚汉相争史实有关的是( )
A.四面楚歌 B.破釜沉舟 C.围魏救赵 D.退避三舍
16.示意图能够勾勒出史事之间的关系。以下对西汉初年史事梳理的示意图中,①处应为( )
A.轻徭薄赋 B.文景之治 C.尊崇儒术 D.光武中兴
17.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进一步完善了秦王朝创造的监察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这表现在( )
A.推行郡县制度 B.实行分封制度 C.建立刺史制度 D.创立科举制度
18.自张骞“凿空”之后,汉朝赴西域的使者“皆称博望侯”,前来汉朝的边疆民族和西域使者莫不“东向而朝天子”,至于“胡商贩客”更是络绎不绝。材料中的“凿空”是指( )
A.打击富豪,盐铁官营 B.开辟丝路,沟通东西
C.出使大秦,到达安息 D.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19.?右图是王明学完东汉史后绘制的漫画,从中可看出东汉中后期典型的政治特征是( )
A.诸侯割据独霸一方 B.地方豪强横行乡里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20.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 )
A.侧重史书记载 B.注重史料考证
C.注重史学文学价值 D.秉承朝廷旨意著史
二、辨析改错(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共10分)
21.(1)半坡居民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
(2)公元前48.1年,周幽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3)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
(4)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国。
(5)华佗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两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22?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社会转型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
——《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耕作方式的变化,并结合所学指出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概述变法的作用。(6分)
(3)综上所述,分析推动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
2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形势图 西汉形势图
(1)对比材料一两幅地图,指出从秦朝到西汉,西北地区有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4分)
材料二 汉武帝时,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是如何使“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的?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武帝在政治和军事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6分)
材料三 秦汉是我国多民族形成与发展时期。……她以空前繁荣的经济文化、众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地域成为中华民族的主题凝聚核心。秦汉统一与边疆开发,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同为一体的“华夷一统”的现实。
——《“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3)依据材料三,归纳秦汉时期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产生的影响。(4分)
四、活动与探究(22分)
24?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某校七(6班)同学以“追寻中华文明”为主题,进行了以下
探究活动。
【青铜的光辉】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青铜器的名称,并说说它们体现了这一时期青铜器制作的哪些特点?(6分)
【思想的传承】
材料二
老子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思辨色彩。例如,他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等。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法治思想对秦朝的建立起了很大的作用。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老子思想的“思辨色彩”?并列举韩非“法治思想”的具体内容。(6分)
【科技的魅力】
材料三
A.刻有文字的甲骨 B.后世流传的一种 C.造纸工艺流程想象(局部)
《论语》版本(书影)
(3)就史料的来源来看,材料一中可信度最高的是哪一个(写字母即可)?在材料三中任选两幅图片,分别说明其对应的文化成果的价值。(8.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文明的认识。(2分)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蚌埠G5教研联盟12月份调研考试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C A A C A D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A A A B C B C B
二、辨析改错(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共10分)
21?(1)×:半坡居民改为河姆渡居民
(2)×:周幽王改为周厉王
(3)√:
(4)×:秦国改为秦朝
(5)×:华佗改为张仲景
三、材料解析(第27.题14分;第28.题14分;共28.分)
22.(1)变化:由集体耕作的井田制到租佃制出现。因素: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
(4分)
(2)特点:严刑厉法、赏罚分明、公平无私、不畏强权。(2分,答两点)
历史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分)
(3)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发展、改革等。(4分,答两点)
23.(1)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管辖。影响: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4分)
(2)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措施: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军事:北击匈奴。(6分)
(3)成为中华民族的主题凝聚核心;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同为一体的现实。(4分,答两点)
四、活动与探究(22分)
24.(1)四羊方尊、司母戊鼎;(4分)特点:制作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商朝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2分,答两点)
(2)理解: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3分)法治思想: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3分)
(3)A.(2分)
例:图C.——造纸术的发明革新了书写材料(使纸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写出文化成果1分,价值2分,写两个方面,共6分)
(4)认识:中华文明一脉相承、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传承创新、兼容并包。(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