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期六校第二次联考
高二年级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75分创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泽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策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分子量:C:12H:10:16Fe:56Cu:64Cl:35.5N:17Na:23S:32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除去CuCL2溶液中少量的FeCl,可选用Cu0固体
B.泡沫灭火器的设计利用了盐类水解的原理
C.处理锅炉水垢中的硫酸钙,可以先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浸泡,再用酸除去
D.氯碱工业中使用阳离子交换膜,主要目的是使电解池中形成闭合回路
2.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在HCl的气流中加热MgCl2·6H20制备无水MgCl
B.一定条件下,当反应2NO2一N,04达到平衡后,缩小容积,气体颜色加深
C.通过饱和NaCl溶液洗气的方法除去CL,中混有的HCl
D.分别用等体积的蒸馏水和稀盐酸洗涤AC1沉淀,后者AgCI损失少
3.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02和CH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CO0H的催化反应历程。该
反应历程示意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过渡态
CH,COOH
●●
QP选择性活化、催化剂①0
②
●c
00
●0
CH
OH
A,该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焙变
B.CH→CH,C0OH过程中,有C一H键发生断裂
C.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一C键
D.生成CH,C00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高二年级化学试题第1页(共8页)
4.对于可逆反应N2(g)+3H2(g)=2NI,(g)△H<0,下列研究目的和示意图相符的是
达项
A
B
D
只改变压强对反应的
恒容时加入H 对平
恒温时加入俄化剂
研究月的滥度对反应的影响
彩响,P之
衍体系的影响
对平衡体系的影响
N,的1
NH,的
速“
混合什
平
体积
体
图示
转化
分数
(正)
()
总压
有催化剂
v(逆)
强
(逆)
无催化剂
温度
时间
0
时间
时间
5.已知25℃时,向10mL0.01mol·L-NaCN溶液中逐滴加人0.01mol·L的盐酸,滴入过程
中,溶液中HCN、CN分布系数合【如HCN的分布系数:8(HCN)=
e(HCN)
(HcN)+c(CN)]J与
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0.8
60.6
0.4
0,2
0
)101112134
pH
A.水的电离程度:eB.K(HCN)的数量级是10o
C.V.HCI(aq)]=5mL时,c(dl)>c(HCN)
D.V[HCI(aq)=10mL ,c(Na")+c(H*)=c(CN-)+c(OH-)+c(CI-)
6.下列关于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0.1mol·L-NaHC0,溶液中存在:c(CO3)+c(HC0)+c(H2CO3)=c(Na+)=
0.1mol·Ll
B.Ba2*、F、A13+、S2-、K+、0H、CH,C00、S0几种离子中,对水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
的有3种
C.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三种溶液:①NH,NO,:②NH,HSO,:③(NH),SO,,NH的浓度
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③②①
D.将0.02mol·L氨水与0.01mol·L-盐酸等体积混合后存在:2c(NH)+c(H)=
c(CI-)+c(OH-)
7.某化工实验室设计了一种新型双微生物燃料电池装置,能够同时消除养殖厂含氮污水和化
工厂含醛类废水,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高二年级化学试题第2页(共8页)2023 年秋期六校第二次联考
高二年级化学参考答案
1.D
【解析】A.加入氧化铜调节溶液的 pH使三价铁离子全部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且氧化铜
转化为氯化铜未引入新的杂质,A正确;B.课本 114页,B正确;C.硫酸钙难溶于水也难
溶于酸,处理锅炉水垢中的硫酸钙,可以先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浸泡,发生沉淀的转化生成可
溶于酸的碳酸钙,再用酸除去即可,C正确;D.氯碱工业中使用阳离子交换膜,因氯离子
放电,需要阳离子交换膜使阳离子钠离子移动到阴极,从而获得氢氧化钠,D错误;故选 D。
2.B
【解析】A.氯化镁水解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氢,通入氯化氢气体可以使水解平衡逆向
移动,抑制水解,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A不符合题意;B.缩小容积,所有物质的浓度
均变大,导致气体颜色加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B符合题意;C.氯化氢易溶于水,
因为氯气和水反应为可逆反应,而饱和食盐水一方面既可以吸收氯化氢,另一方面含有高浓
度氯离子,将以上反应平衡左移,减少氯气溶解在水中的机会,减少氯气的溶解损失,C不
符合题意;D.氯化银沉淀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盐酸中氯离子浓度较大,导致氯化银沉淀
溶解平衡逆向移动,减少了氯化银损失,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不符合题意;故选 B。
3.A
【解析】A、加入催化剂,只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不改变反应热,也不影响反应的焓变,
A CH CH COOH 1 C—H故 错误;B、 4选择性活化变为 3 过程中,有 个 键发生断裂,故 B正确;
C C—C、根据图示,①的总能量高于②的总能量,①→②放出能量,对比①和②,①→②形成了
键,故 C正确;D CH3COOH 100%、该反应只有 一种生成物,原子利用率为 ,故 D正确。
4.C
【解析】A.合成氨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氮气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与图不符,A错误;B.根据图像,p1达到平衡使用的时间短,则 p1>p2,增大压强,平衡正
向移动,氨的体积分数增大,与图不符,B错误;C.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加氢气的用量,
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随时间进行,反应重新达到平衡,与图相符,C正确;
D.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反应速率,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变短,与图不符,D
错误。
5.C
【解析】A.随溶液 pH逐渐增大,CN- CN-浓度逐渐增大,且 促进水的电离平衡,故水
的电离程度依次增大,即 e<g<h,故 A正确;B.e点时,c(CN-)=c(HCN),Ka(HCN)=
c CN c H+
= c H+ =10-9.2 -10,数量级是10 ,故 B正确;C.V[HCl(aq)]=5mL 时,发生反应
c HCN
HCl+NaCN=NaCl+HCN,故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CN、NaCl、HCN,根据 B中电离常
数可得 NaCN水解大于 HCN Cl-电离,故 c <c(HCN),故 C错误;D.根据电荷守恒可得,
c Na+ +c H+ =c CN- +c OH- +c Cl- ,故 D正确;故选 C。
6.D
A 0.1mol·L-1NaHCO 2- -【解析】 .常温下 3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c(CO3 )+c(HCO3 )+c(H2CO3)
=c(Na+)=0.1mol·L-1 A B.Ba2+ - 3+ 2- + - - 2-,故 正确; 、F、Al 、S 、K 、OH、CH3COO、SO4 几种离
Ba2+ SO 2- +子中, 、 4 、K 对水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则有 3种,故 B正确;C.①NH4NO3;
②NH4HSO4;③(NH + +4)2SO4,NH4 先不考虑水解,则③(NH4)2SO4,含有两个 NH4 ,所以浓度
1 7
高二年级化学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QQABAYAEgggAABBAABhCAQ3aCECQkBEACIoGQAAAsAABAAFABAA=}#}
大于其它两种物质,②NH4HSO +4,溶液中电离出的氢离子抑制铵根离子的水解,溶液中 c(NH4 )
NH NO c(NH + +大于① 4 3溶液的 4 ),c(NH4 )的浓度由大到小排列为:③②①,故 C正确;D.将
0.02mol/L氨水与 0.01mol/L + + - -盐酸等体积混合后存在电荷守恒:c(NH4 )+c(H )=c(Cl )+c(OH ),
故 D错误;故选:D。
7.C
+5
【解析】由图可知右侧 b电极硝酸根中氮元素化合价由 价变成 0价化合价降低,得
+5
电子,所以为正极,则左侧 a电极为负极。A、在电极 b硝酸根中氮元素由 价变成 0价,
H+
则该电极为正极,电极 a为负极,电子由 a极经导线流向 b极, 移向正极,即 b电极,A
B a C6H5CHO + 13H
+
错误; 、 极为负极,方程式为 2O 32e = 7CO2 ↑+ 32H ,B错误;C、b
电极为正极,1个硝酸根对应转移 5个电子,a电极 1个C6H5CHO转移 32个电子,根据两个
-
C H CHO NO 5 ∶ 32
电极转移电子数相等得到 a极消耗的 6 5 和 b极消耗的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C正确;D、在加热的时候微生物会变性,故效率会降低,D错误。
8.D
A 2NO2(g) Δ$【解析】 .已知该反应 N2O4(g) <0,且反应常温下能够自发进行,故该
c(N O )
Δ
反应的 H<0 ,A错误;B.该反应 2NO2(g) N2O4(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2 4
2 ,Bc (NO2)
错误;C.升高温度,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也增大,C错误;D.将反应器
容积压缩为原来的一半,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可知,达到新平衡时,气体颜色比压缩前深,D
正确;故答案为:D。
9.C
A H O H+【解析】 、阳极室中 2 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和 ,A B H
+
项正确; 、阳极室中的
HPO2 H PO
通过阳膜到达产品室,原料室中的 3 通过阴膜到达产品室,二者发生离子反应生成 3 3,
B + +项正确;C、原料室中的 Na 向阴极室移动,因此原料室中的 Na 浓度减小,C项错误;D、
2H O + 2e = 2OH + H ↑ pH
阴极室中发生的反应为 2 2 ,溶液的 逐渐升高,D项正确。
10.D
【解析】A.2SO2(g)+O2(g) 2SO3(g)△H <0 ,若 t1时刻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正逆
反应速率都会发生突跃,图象中正反应速率是在原来基础上渐变,A错误;B.由图起始点
可知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1 mol·L-1,盐酸滴定 20.00 mL NaOH溶液需要盐酸体积
40mL ,盐酸浓度为氢氧化钠的一半,B错误;C.图 III表示反应 2NO2(g) N2O4(g) △H中
NO2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变化关系,由图知随着温度的升高,二氧化氮的转化率降低,
则△H<0,温度不变时,高压更有利于二氧化氮的转化,P1>P2,C错误;D.pH相同的 NaOH
溶液与氨水稀释过程的中 pH无限向 7靠拢,且氨水是弱碱存在电离平衡,pH变化程度小于
强碱氢氧化钠的变化,D正确;答案选 D。
11.BC
I
【解析】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使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 2(g)的物质的量不变,但容
I
器体积减小, 2(g)浓度增大,混合气体颜色加深,故 A项错误;保持容积不变,改变体系温
I
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2(g)浓度改变,体系颜色一定发生变化,故 B项正确;保持容积不
HI HI
变,继续充入 气体,相当于对原平衡加压,加压,平衡不移动, 的转化率不变,故 C
I
项正确;温度不变时,增大氢气浓度,平衡逆向移动, 2(g)浓度变小,颜色变浅,达到新平
衡时,反应速率加快,故 D项错误。
12.AC
Na CO CO2 BaCl
【解析】A.含有酚酞的 2 3溶液,因 3 水解显碱性溶液变红,加入少量 2
2
固体,生成碳酸钡沉淀,*(CO3 )减小,水解平衡逆向移动,则溶液颜色变浅,证明 Na2CO3
2 7
高二年级化学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QQABAYAEgggAABBAABhCAQ3aCECQkBEACIoGQAAAsAABAAFABAA=}#}
A B 18 mol L 1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故 正确; . 的硫酸为浓硫酸,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强
pH pH B FeCl FeCl氧化性,不能用 试纸测定其 ,故 错误;C.配制 2溶液时,先将 2溶于适量
Fe2+
浓盐酸中,再用蒸馏水稀释到所需浓度,最后应该在试剂瓶中加入少量铁粉,抑制 水解,
并防止 Fe2+被氧化,故 C正确;D.向盛有 2 mL 0.01 mol L 1 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 2
0.01 mol L 1 NaCl 2 0.01 mol L 1 NaI
滴 溶液生成氯化银沉淀,硝酸银溶液过量,再滴加 滴
1
溶液,硝酸银和碘化钠反应生成碘化银沉淀,未发生沉淀的转化,不能较 sp的大小,故 D
错误。
13.AB
B HA NaA HA
【解析】 点的溶液为等浓度的 和 的混合溶液,此时溶液呈酸性,说明 的
A B A a+
电离程度大于 的水解程度,则 点的溶液中粒子浓度之间存在:*( ) > c(N ) > c(HA),
A A 0.1 mol L 1 HA HA H+故 正确;由图可知, 点为 的 溶液, 电离出的 抑制了水的电离,溶
液中 * (H+) = c (OH ) = 10 11 mol L 1 ,则 0.1 mol L 1 的 HA H+溶液中 *( ) = 1 ×
水 总
3 1 *(H
+)c(A ) 10 3×10 3
10 mol L 1 = ≈ = 1 × 10 5 A
1
1 wa ≈,则 ,所以 的水解平衡常数 h =*(HA) 0.1 1a
1×10 14
= 1 × 10 9 B C HA NaA E NaA,故 正确; 点是 和 的混合溶液,溶液呈中性,而 点为
1×10 5
NaOH F NaA NaOH
和 的混合溶液,溶液呈碱性,故 C错误; 点的溶液为等浓度的 和 的混合
*(Na+) = 2c(HA) + 2c(A ) *(H+) + c(Na+) =
溶液,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 ,电荷守恒:
c(OH ) + c(A ),二者联立可得质子守恒:c(OH ) = 2c(HA) + c(A ) + c(H+),故 D错误。
14.AD
A Ca(ClO)2 Na2SO3 FeCl Na SO【解析】 .将 、 、 3溶液蒸干分别得到的是氢氧化钙、 2 4、氢
氧化铁,均得不到原溶质;故 A正确;B.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会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
1
子,故 B错误;C. sp只受温度的影响,但溶解度会因溶剂的改变而改变,氯化钠溶液中氯
AgCl NaCl
离子浓度较大,抑制氯化银的溶解,所以 在 溶液中的溶解度要小于在纯水中的溶
C CH COONH NaCl解度,故 错误;D. 3 4溶液中存在醋酸根和铵根的水解,促进水的电离,而
对水的电离无影响,所以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不同,故 D正确。
15.AD
* H+ * H+
【解析】A D -8.5 + - -14. 点溶液中 lg =-8.5,即 =10 ,结合 25℃时 c(H )·c(OH )=10* OH * OH
+
c(H+)=10-11.25
* H
可解得 mol/L,所以溶液的 pH=11.25,故 A正确;B.C点之前 lg >0,则
* OH
c(H+)>c(OH-) +,溶液呈酸性,C点之后 c(H )呈中性,加入 20mLNaOH溶液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NaNO2,溶液显碱性,故 C错误;D.据
* H+
图可知未滴加 NaOH 溶液时,0.100mol/L 的 HNO2溶液中 lg =8.5,结合 25℃时
* OH
* H+ * NO- 10-2.75×10-2.75
﹣
c(H+)·c(OH-)=10-14 + -2.75 2 4.5可解得 c(H )=10 mol/L,则 Ka= = ≈1.0×10 ,故 D
* HNO2 0.1-10
-2.75
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 AD。
16.【参考答案】
1 c(CH COOH) > +c(H ) > c(CH COO ) > c(OH )( ) 3 3 (2分)
2 1.2 × 10 8( ) (2分)
(3)①酚酞(1分) 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1分)
26.10
② (2分)
③偏高(2分) 偏低(2分)
【解析】
3 7
高二年级化学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QQABAYAEgggAABBAABhCAQ3aCECQkBEACIoGQAAAsAABAAFABAA=}#}
1 0.1 mol L 1 CH3COOH CH COOH CH COO
+ H+
( ) 的 溶液中可发生可逆反应 3 3 、
+
H O H +OH (H+ ) = (OH ) + + - 2 ,溶液呈酸性,则 c c c(CH COO ),c(H ) > c(CH COO ),3 3
H COO
酸溶液中水的电离被抑制 c(C 3 ) > c(OH
),所以离子顺序为
c(CH COOH) > c(H+ ) > c(CH COO ) > c(OH )。
3 3
2 1a(CH3COOH) = 1.8 × 10
5mol L 1 1a2 = 2.2 × 10
13mol L 1 CH3COO
+
( )根据 、 可得
HA
K
A2 + CH COOH a2 83 的平衡常数为 ≈1.2×10 。
K
a
(3 CH COOH)①滴定 3 应选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是无色变为浅红色,
且半分钟不褪色。
NaOH
②读数应与液体凹液面相平,故则 标准溶液的实际用量为 26.10mL。
③滴定前未用标准液润洗碱式滴定管会使标准液稀释,标准液使用体积偏大,结果偏高;
滴定结束后读数时俯视液面读出液体体积偏小,结果偏低。
17.【参考答案】
1
(1) (2分) 5(2分)
25
(2)AB(2分,答不全不给分)
(3)负(2分)
(2分) (2分)
【解析】
1 448 ℃ 25( ) 时,反应 H2 (g)+I2 (g) 2HI(g) 的平衡常数 K1 为 ,该温度下反应
1 1 1 1
2HI(g) H (g)+I (g) 12 = = H (g)+ I (g) 的平衡常数 ;反应 HI(g)的平衡2 2 1 25 2 21 2 2
常数 K = K = 25 = 5。
3 1
(2)压缩容器体积,I2的浓度增大,容器内气体的颜色变深,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容器
的容积变小,故混合气体的密度增大,故 A项正确;压缩容器体积,造成容器内压强
增大,该反应气体分子数不变,平衡不移动,故 B项正确;平衡不移动,I2(g)的转化
率不变,容器的容积变小,H2的平衡浓度增大,故 C项错误;压缩容器体积,正、逆
反应速率均增大,但是逆平衡不移动,正逆反应速率仍然相等,图象与实际不相等,故
D项错误。
(3 2+ 2+)由题目分析可知,Fe失去电子产生 Fe ,即 ,Fe 在溶液中与
反应,因此 Fe电极为阳极,X为负极反应物,因此 X是 ,M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为 ,根据离子方程式
知,每除去 理
4 7
高二年级化学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QQABAYAEgggAABBAABhCAQ3aCECQkBEACIoGQAAAsAABAAFABAA=}#}
论上需要 ,外电路上转移 电子,需要消耗的乙烷的物质的量为
。
18.【参考答案】
(1)b、c(2分,答不全不给分) 60%(2分)
(2)①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不利于反应物的转化,且温度过高
催化剂可能会失活,故反应温度不宜过高(2分)
16
0.025
② (2 =分) 0(2分)33
【解析】
(1)温度低于 1050 K时,反应速率较慢,反应未达平衡状态,温度等于或高于 1050 K时
达到平衡,故图中 a、b、c三点中,达到平衡的点是 b、c;1100 K时 NO的平衡转化
率为 40%,假设通入 NO的物质的量为 1 mol,利用三段式则有:
C(s)+2NO(g) N2 (g)+CO2 (g)
开始(mol/L) 1 0 0
转化(mol/L) 0.4 0.2 0.2
平衡(mol/L) 0.6 0.2 0.2,
0.6
NO × 100% = 60%所以 的平衡体积分数为 。
0.6+0.2+0.2
催化剂
H H N
(2)① NO(g) + NO2(g) + 2N 3(g) 3 2O(g) + 2 2(g)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
衡逆向移动,不利于反应物的转化,且温度过高催化剂可能会失活,故反应温度不宜
过高。
②500 ℃时,在 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1mol NO、 1 mol NO2和 2 mol NH3, 8 min
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NH3的转化率为 40%,体系压强为=0 MPa,利用三段式则有:
催化剂
NO(g)+NO (g)+2NH (g) 3H O(g)+2N (g)
2 3 2 2
开始(mol) 1 1 2 0 0
转化(mol) 0.4 0.4 0.8 1.2 0.8
平衡(mol) 0.6 0.6 1.2 1.2 0.8,
0.4 mol
A(NO2) = = 0.025 mol L
1 min 1,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恒温恒容时,压强
2 L×8 min
1.2
( = 3
0.8
0) ×( =0)
2
500 ℃ 1 = 4.4 4.4p 1.2 0.6 0.6 MPa与物质的量成正比,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
( = )2×( = )×( = )
4.4 0 4.4 0 4.4 0
16
=0Mpa。33
19.【参考答案】
(1)>(2分)
5 7
高二年级化学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QQABAYAEgggAABBAABhCAQ3aCECQkBEACIoGQAAAsAABAAFABAA=}#}
(2)①>(2分) 2(2分)
②B(2分)
(3)已达到(2分)
(4)催化剂有选择性(2分)
【解析】
1 CH OH( )根据“先拐先平温度高”可知,曲线Ⅱ对应的温度比曲线Ⅰ对应的温度高,平衡时 3
Ⅰ >Ⅱ K > K
的物质的量: ,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即 。
Ⅰ Ⅱ
H
(2)①由图可知,反应从 a点至平衡时, 2的物质的量一直在减小,所以 a点时正反应速
8min H2 2 mol 0~8 min H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时, 的物质的量为 , 内 n( 2)=(8-2)mol=6mol,
1
6- ×6 mol
( )
c CO 3 -1则 点时 的浓度= =2moliL 。2
2L
H
②由图可知,改变条件后,平衡时 2的物质的量减小(且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变短),
说明条件的改变使平衡正向移动(且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加入催化剂不会使平衡发
生移动,A项不符合题意;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可使
平衡正向移动(且能加快反应速率),B项符合题意;由⑴中分析知,升高温度,平衡
逆向移动,C项不符合题意。
c (CH OH ic H O3 ) ( 2 ) 2×4 2 23 ( -1 ) ( -1( )Q = = moliL =1 moliL ) = K ,则此时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c (CO )ic3 (H ) 1×232 2
4 CH OH( )催化剂有选择性,当使用不同的催化剂时,产物中 CO与 3 的含量有较大差异。
20.【参考答案】
(1)463(2分)
(2 + -)①自左至右(2分) CO2+8H +8e =CH4+2H2O(2分)
②0.6(1分) O2+4e-+2H2O=4OH-(2分)
700K
(3)CO2+6FeO 2Fe3O4+C(2分)
(4)①0.6 (1分)
②2CO2+12H++12e-=CH2=CH2+4H2O(2分)
【解析】
(1)根据 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有 H=2×745kJ/mol+4×436kJ/mol-
(4×413kJ/mol+4×akJ/mol)=-270kJ/mol,解得 a=463;故答案为:463;
(2) ①该装置有外加电源,属于电解池,右边电极是 CO2还原为 CH4,化合价降低,根据
+
电解原理,右边电极为阴极,左边电极为阳极,H 应是自左至右移动;d电极反应式
CO +8H+为 2 +8e-= CH4+2H2O;故答案为:自左至右;CO2+8H++8e-= CH4+2H2O;
②CH3OH为燃料,C元素化合价为-2价,C元素转化成 CO2,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4,
化合价共升高 6价,1mol该燃料参与反应,转移电子物质的量 6 mol,则 0.1 mol该燃
料参与反应,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 0.6 mol,根据转移电子物质的量相等,离子交换膜
6 7
高二年级化学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QQABAYAEgggAABBAABhCAQ3aCECQkBEACIoGQAAAsAABAAFABAA=}#}
+ -
中通过 0.6 mol H ;氧气在正极上参与反应,即电极反应式为 O2+4e +2H O=4OH-2 ;故
答案为:0.6;O2+4e-+2H2O=4OH-;
(3)根据图示可知过程Ⅱ为 FeO与 CO2在 700 K条件下反应产生 Fe3O4和 C单质,反应方
700K 700K
程式为:CO2+6FeO 2Fe3O4+C;故答案为:CO2+6FeO 2Fe3O4+C。
3.36L
4 n(O +( )① 2) = = 0.15mol,根据图示可知:在左侧,CO2与 H 反应产生乙烯和 H2O,22.41/mol
-
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左侧电极为阴极;在右侧 H2O电离产生的 OH失去电子变
+
为 O2和 H ,右侧电极为阳极,每有 1 mol O2反应产生,会转移 4 mol电子,现在反应
产生了0.15mol的O2,因此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n(e-)=4n(O2)=0.6mol;故答案为:0.6;
②在左侧阴极上 CO2得到电子被还原产生乙烯和水,
2CO + 12H+ + 12e = CH = CH + 4H O
电极反应式为: 2 2 2 2 ;
2CO2 + 12H
+ + 12e = CH2 = CH故答案为: 2 + 4H2O。
7 7
高二年级化学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QQABAYAEgggAABBAABhCAQ3aCECQkBEACIoGQAAAsAABAA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