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南汇中学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合格)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80分)
1.下列人口增长阶段中,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是( )
A.工业化之前 B.工业化初期 C.工业化中后期 D.后工业化时期
2.底座收缩明显的“人口金字塔”图表明( )
A.少年儿童比重上升,人口规模趋向扩大 B.少年儿童比重上升,人口规模趋向缩减
C.少年儿童比重下降,人口规模趋向缩减 D.少年儿童比重下降,人口规模趋向扩大
3.目前欧洲人口死亡率高出亚洲0.4个百分点,造成这一差异的直接原因是两大洲( )
A.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B.人口年龄结构的差异
C.人口平均密度的差异 D.流动人口数量的差异
4.目前,我国人口的发展趋势( )
A.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增长迅速 B.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C.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年净增人口少 D.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出现人口负增长
5.以下地区中,既是世界人口稠密分布地区,又是人口增长缓慢地区的是( )
A.欧洲的莱茵河流域 B.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
C.南亚的恒河流域 D.东亚的长江中下游流域
6.下列人口稀疏区成因相同的一组是( )
A.撒哈拉地区和亚洲北部地区 B.撒哈拉地区和亚马孙地区
C.亚洲北部地区和北美洲北部地区 D.北美洲北部地区和亚马孙地区
7.从人口容量角度考虑,以下地区能够容纳人口最多的是( )
A.青藏高原地区 B.珠江三角洲地区 C.黄土高原地区 D.塔里木盆地
8.与地区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
A.资源与环境 B.科技水平 C.消费水平 D.地区开放程度
9.近年来,由于中东地区战乱导致叙利亚、利比亚等国人口逃离家园,迁居国外或成为难民。引起这种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社会文化因素 D.生态环境因素
10.世界人口分布与迁移具有的趋向性是( )
A.趋向平原、沿海和郊区 B.趋向高原、沿海和城市
C.趋向平原、内陆和城市 D.趋向平原、沿海和城市
黑河一腾冲线被称为“胡焕庸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完成11-12题。
11.“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巨大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经济发展 B.自然条件 C.生育政策 D.地区开放程度
12.下列能提高“胡焕庸线”西侧人口密度的合理措施是( )
A.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B.强制实施人口西迁
C.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D.实施海水西调工程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将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据此完成13-14题。
13.我国放开三孩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人口死亡率增加 B.我国人口合理容量降低
C.我国人口外迁较多 D.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
14.在此政策影响下,预计到2040年以后,我国可能出现( )
A.升学与就业压力减轻 B.家庭养老负担加重
C.劳动力人口减速放慢 D.外籍人口将大量增加
下图为高纬度某冰雪运动大国人口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该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
A.西部多东部少 B.南部多北部少 C.中间多四周少 D.均沿河分布
16.北部哈得孙湾沿岸人口稀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交通 B.水源 C.矿产 D.气候
下图为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分布图,图中线条宽度与流入人口占比相关,线条越宽占比越高。读图完成17-18题。
17.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 )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
18.安徽省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主要考虑( )
①工资水平 ②空间距离 ③土地价格 ④环境质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城市中心区主要的用地类型是商业用地,其主要原因是( )
A.商业在该地域能创造高额利润 B.商业在该地域有利于增加就业
C.商业在该地域有利于降低成本 D.商业在该地域有利于经营管理
20.形成高等院校、科研单位集中的城市功能分区,一般需要的条件是( )
①较好的交通条件 ②较好的通讯条件 ③优美的环境 ④广阔的市场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1.影响城市地价的最主要因素是( )
①人口密度 ②森林覆盖率 ③离市中心的远近 ④交通的便利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从城市功能分区看,一般分布在城市外围远离居民、交通便利、土地资源充足的地区是( )
A.商业区 B.居住区 C.工业区 D.风景区
23.20世纪60年代末,一批批京津沪知识青年来到北大荒。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与当地黑土文化发生交流与融合的地域文化是( )
①华南沿海文化 ②江南水乡文化 ③华北平原文化 ④荒漠绿洲文化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读“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图”,回答24-25题。
24.图中数码③②①表示的城市用地类型依次是( )
A.居住、工业、商业 B.工业、居住、商业
C.商业、工业、居住 D.商业、居住、工业
25.城市中土地用于何种经济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活动的( )
A.规模大小 B.经济效益 C.环境效益 D.社会效益
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同时也体现着当地的思想观念,文化和价值观。如图为四合院平面图。读图完成26-27题。
26.中国传统民居中“四合院”“影壁”“屏风”体现了中国地域文化中的( )
A.内向性和封闭性 B.外向性和开放性
C.严谨性和逻辑性 D.含蓄性和冲动性
27.四合院的正房南面窗大,北面窗小,墙厚,通过这些特点推断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 )
A.饮食以稻米为主 B.当地冬季寒冷,北风强烈
C.四合院多沿河兴建 D.当地的天然植被是针叶林
如图为我国某大城市主干街道上的两个公交站台(甲、乙)分布示意图和上下车人数随时间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28-29题。
28.该图示区域最可能是( )
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文化区
29.关于街道M、N方向的说法,最有可能的是( )
A.M方向近郊区 B.N方向近文化区
C.M方向近商业区 D.N方向近行政区
30.下列文化事物和现象都属于物质文化的是( )
A.四川变脸 B.苏伊士运河 C.兵役法 D.儒家思想
31.以上两图建筑物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的差异 B.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地域文化的差异
32.经人类长期耕作改造形成的土壤是( )
A.棕壤 B.红壤 C.水稻土 D.黑土
33.南方地区的红壤有机质含量远低于东北地区的黑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人类活动 C.地形 D.气候
34.2019年2月~3月,某科学考察队从东北平原向西,经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沿途自然植被变化依次为( )
A.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 B.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C.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荒漠—温带草原
35.近年来,日本、新西兰、智利等国多次发生地震,这些国家均位于( )
A.大陆断裂地震带 B.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C.环太平洋地震带 D.东太平洋中脊地震带
36.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的地域差异明显。据如图判断下列四地中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37.2022年1月3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式启动,长江上游和下游分别流经的我国地域文化区是( )
A.新疆荒漠一绿洲文化区、江南水乡文化区 B.青藏高原文化区、江南水乡文化区
C.黄土高原文化区、四川盆地文化区 D.云贵高原文化区、四川盆地文化区
38.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通常是土壤中的( )
A.矿物质的含量 B.有机质的含量 C.水分的含量 D.空气的含量
39.从理论上讲,考虑到地震波的传播性质,地表上的人感觉到地震时( )
A.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B.仅左右摇晃
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D.仅上下颠簸
40.如图为一段等髙线地形图,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泥石流路线,若此时某居民正好位于0点,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综合题(每题10分,共20分)
(一)读下表资料,回答问题。(10分)
人口增长、人口构成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人口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也折射出一个国家可能面临的人口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行动。
2005年A、B、C三国人口、社会和经济指标
出生率(‰) 死亡率(‰) 人口年龄构成(%) 城市人口比重(%) 人口/每公顷耕地 人均GDP(美元)
0~14岁 ≥65岁
A国 9 10 15 18 88 0.2 27460
B国 25 8 36 4 28 3.3 2800
C国 41 16 44 3 16 5.3 710
41.表中A、B、C三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_______国,这类国家一般为________(“发达”或“发展中”)国家。(2分)
42.三国中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最高的是________国。根据表中“人口/每公顷耕地”一栏的信息可以推算,三国中人均耕地资源最匮乏的是________国。(2分)
43.根据表中资料说明人均GDP与城市化水平以及人口自然增长率之间的关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分析C国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和人口发展趋势,对该国的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提出建议。(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某城市位于我国东南沿海,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10分)
人口变动数据表
区域 年均增长率(%) 人口数量变化(万人)
市区 核心区 -2.96 -16.9
外缘区 -0.75 -21.2
郊区 近郊区 4.04 121.2
远郊区 2.7 56.0
45.图中甲、乙两处中地价较高的是_________处;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该处最适宜用作_________用地,其原因是_________。(4分)
46.该城市工业园区位置的特点是_________。从环保角度考虑,图中丙处_________(适宜/不适宜)发展石油化学工业,原因是_________。(3分)
47.2000-2005年期间,该市各区域中人口减少最快的是_________;人口增长最快的_________。该市人口空间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3分)
上海南汇中学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合格)答案
一、单选题(8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B B A C B C B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D C B D B A A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C B B B A B C C B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D C D B C B B B C B
二、综合题(20分)
(一)(10分)
41.(2分)A 发达
42.(2分)A C
43.(2分)人均GDP越高,城市化水平越高,人口自然增长率越低
44.(4分)特点:少年儿童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小(1分)
趋势:人口将快速增长,规模迅速扩大(1分)
建议: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社会生产力(或提高人均GDP)(2分)
(二)(10分)
45.(4分)甲 商业 位于市中心,交通便捷,人流量大,经济效益高(2分)
46.(3分)位于市中心的边缘(近郊区) 不适宜 位于冬季风的上风向,会污染市中心
47.(4分)核心区 近郊区 由市区向郊区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