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22 23:2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静海一中2023-2024第一学期高二历史(12月)
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
考生注意:
本试卷第Ⅰ卷基础题(80分)和第Ⅱ卷提高题(17分)两部分共97分。
知 识 与 技 能 学习能力
内容 选择性必修一 选择性必修二(1-2单元) 材料 归纳 关键 环节 易混 易错 探究 拓展
分数 60 37 20 20 20 20
第Ⅰ卷 基础题(共80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明朝中后期,内阁的票拟制度被逐渐固定下来,内阁首辅因拥有票拟权而权威渐重,政事决于一身,但是首辅进朝时对宦官的态度却愈来愈谦卑。这说明( )
A.内阁逐渐统领六部 B.内阁成员来源广泛
C.宦官操纵国家权柄 D.制度本质没有改变
2.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一些将军在军饷不足时,会在未得到公民大会允许的情况下请求雅典盟友的支持。这种行为常常受到公民大会的攻击,有些公民表示,“军事指挥官们觉得他们自己就是法律”。由此可见,在当时的雅典( )
A.外部势力影响政治决策 B.公民大会主导城邦事务
C.独裁统治破坏法律传统 D.权力滥用导致政局动荡
3.东汉末年,一些门阀世族左右了乡闾舆论,使察举制滋生出种种腐败现象,黄初元年(220年),魏王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选择“贤有识鉴”的中央官员兼任原籍地的大小中正官,负责察访散处于本州、郡、县贤才异能之士,供吏部选官参考。据此可知,曹魏时的选官( )
A.有助于抑制门阀世族势力扩张 B.放弃了注重才德的作法
C.改变了察举制封闭推荐的体制 D.壮大了地方分裂的力量
4.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建立了近代公务员制度,它在选拔官员的过程中呈现出了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这一进步主要指( )
A.年满21岁方得参加考试 B.允许女子参加考试
C.颁布《公务员任用条例》 D.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
5.在英国,撒切尔夫人将“政治态度”作为选拔高级文官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自20世纪80年代初到1987年,白金汉宫中的40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任次官,大多数是由撒切尔夫人与其大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而任命的。这一行为( )
A.不利于文官参与政策的制定和决策 B.导致了政务官和事务官职不分
C.试图打破文官“政治中立”的传统 D.破坏了文官制度职务常任原则
6.下表是关于唐代法律案件的相关记载。这说明唐朝( )
(冯甲在亲丧期间)朝祥暮歌,是亵于礼,以哭止乐,斯慰所怀。诉词既款服终,言讼请依科断 敦煌卷子伯2593号
柳公绰,长庆中为刑部尚书,京兆府有姑以小过鞭其妇至死,府上其狱,郎中窦某断以偿死,公 《册府元龟》
绰曰:“尊殴卑,非斗也且其子在,以妻而戮其母,非教也。”竟从公绰所议绛州孝女卫氏…其父为乡人卫长则所杀…及长,以砖击杀之…(唐太宗)嘉其孝烈,特令免罪 《旧唐书·烈女传》
A.司法呈现礼法结合的特点 B.统治者遵循明德慎刑的原则
C.国家专注儒学的教化功能 D.道德品质是选官的重要标准
7.16世纪,随着新的经济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法国遂成为复兴研究罗马法的中心。这一转移对罗马法的“世界征服”是至关重要的。启蒙思想家高举“民主、自由、平等”之大旗,以自然法理论为武器,同中世纪以来占据统治地位之神学政治论相抗衡。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为保住大革命胜利果实,在拿破仑直接领导下,《法国民法典》终于诞生了。据此推断,《法国民法典》①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③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④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下面是1950—2000年中国各阶段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的数量变化示意图。它反映了改革开放后(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B.社会管理的日益法治化
C.依法治国原则正式确立
D.民主政治制度日趋完善
9.16世纪,英、法、德等国的传统大学开始受到政府控制、干预,不少地区学生被明令禁止进入对立教派大学学习,数十所大学由国际大学转变为国内大学。大学的地位也逐步上升,成为服务于地方政治和地域发展的有效载体。这反映出欧洲
A.民族国家兴起推动大学的世俗化 B.世俗教权突破了政治束缚
C.高等教育由平民化转变为精英化 D.民主思想促进教育近代化
10.如表是一战爆发以来国际社会签订的部分声明、宣言、公约等。这反映出( )
1921年 1941年8月 1945年6月 1946年7月 1951年7月
国际联盟成立了国际难民署 英、美两国首脑签订《大西洋宪章》 《联合国宪章》 《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 《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
发达国家仍然主导着国际社会事务B.国际组织都注重保护难民和维护人类健康
C.维护基本人权是国际社会共同呼声D.国际社会维护国家主权和基本人权的努力
11.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部分外交战略:
1955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63年 两个中间地带论
1974年 “三个世界”划分论
1978年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方针
由此可知( )
A.我国积极构建外交话语权 B.国际局势决定了外交政策
C.外交相对处于弱势的地位 D.外交政策服务于经济建设
12.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之时,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曾说: “基金需要苏联的参与,如果他们没有加入,就如战舰上一门没有被绑住的大炮一样危险。”美国邀请苏联参加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 )
A.恢复战后经济 B.建立世界经济体系
C.消除贸易壁垒 D.在体系内约束苏联
13.明代中期以前,大明宝钞和铜钱是法定货币;成化、弘治以降,白银和铜钱一起成为国家法定货币。万历初年,张居正改革赋役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民间输官之物皆用银”“银始独重于天下,百物皆取银为准矣”。由此可知,白银成为货币主要源于( )
A.政府的干预 B.新型生产关系出现
C.宝钞的缺陷 D.商品经济成为主体
14.古代户籍制度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制度。以下①②③分别对应正确的是:( )
A.编户齐民、大索貌阅、黄册 B.编户齐民、大索貌阅、主户客户
C.大索貌阅、编户齐民、主户客户 D.大索貌阅、编户齐民、户贴制度
15.叙利亚的阿布胡赖拉遗址是已知最早的农业遗址之一,最初是一个300—400人依靠采集、狩猎为生的定居聚落,约公元前11050年,由于气候突变,该地居民开始尝试种植黑麦。之后其迅速扩展成一个占地近12公顷且规划整齐的村落,房子由半地穴式房屋升格成单层的泥砖房。这表明
A.气候因素导致农业出现 B.农业改变人类生活方式
C.人口增多推动房屋变迁 D.叙利亚是黑麦的发源地
16.有学者指出:“高纬度地区的人们,生存条件太差,无法种植。低纬度地区的人们,因为采集条件相对较好,不需要农耕。只有中纬度地区的人们需要种植并且可以产生农耕,因为他们面临饥荒,他们需要挑战饥荒,他们需要度过冬天,他们需要贮藏。”据此推知,该学者讨论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地理环境与农业起源的关系 B.储备技术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C.食物生产与人类文明的产生 D.历史条件影响古代多元文明
17.咖啡是热带作物,新航路开辟后传到英国,到19世纪40年代前后,它已成为英国普通大众的日常饮品。下列关于咖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因殖民掠夺而普及英国 B.表明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最早应由美洲传入欧洲 D.反映了商业革命得到扩展
18.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农业将精深加工做到极致,例如稻谷除加工成稻米外也开发成大米面膜、洁面乳液、肥皂等产品。我国台湾地区的“农业+N”模式,如农业+休闲+观光+养生+教育培训等,“高端、小众”特色农业发达。由此可知,这些地区( )
A.着力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B.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
C.食品供应得到有效保障 D.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
19.如表秦汉时期出土的四种铁农具比例统计,反映了当时( )
类别 初耕农具 播种农具 中耕农具 收获农具
比例 61% 7% 22% 10%
A.小农经济形成 B.铁器广泛应用
C.注重精耕细作 D.社会分工明确
20.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写道:1800—1850年半个世纪中,(英国)棉织品的价格下降了81%,小麦和其他食物的价格也下降了三分之一,工资基本保持稳定。……它们对物价的影响大大降低了。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 B.机械化生产普及和交通革命
C.劳动人民购买力显著提高 D.圈地运动增加了劳动力资源
二、判断并改错(对的打钩,错的改正):每小题2分,共10分.
21、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 )   
22、《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立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               
23、清朝实行的两税法,标志着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
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              
24、基层自治是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主要特点。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是社区。( )            
25、西亚的两河流域、非洲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灌溉农业发达,孕育出世界四大文明,其中,位于亚洲的是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和古印度文明。( )            
三、材料解析题:共47分.
关键环节考核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15分)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和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7分)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及其代言人要求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从政治上促进本国经济发展。1855年,在议会专门委员会作出的调查报告基础上,英国颁布文官制度改革令,将国王、少数政治寡头和高级文官的恩赐官职特权转交到文官委员会,真正开始采用考试录用的办法选拔任用文官。1870年,政府继续颁布改革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晋升依政绩而定。英国文官制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则通过上述两道法令确定下来,从而标志着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摘编自阎照祥著《英国政治制度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8分)
材料归纳与提炼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15分)
材料一 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银行业在英国发展得更早、更有效,为个人企业和社团企业提供了共同基金。……企业家中的人才令人印象深刻地集中在英国。摆脱常规和对个人责任的强调使在非国教徒中间产生很大一部分实验者和发明者,而他们的节俭使他们把利润再投资于实业。……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使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一一它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78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及主要产品额(单位:百万镑)统计表
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的主要因素。(6分)
(2)指出材料二中178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发展所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9分)
第Ⅱ卷 提高题(共17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 1821年,英国正式启动金本位制度。英镑成为英国标准货币单位,每英镑含7.32238克纯金。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金本位制。
20世纪 1931年,德国和英国相继取消了金本位制;1933年,美国也取消了金本位制。接着,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废除金本位制。由此,黄金退出了国际货币流通领域。 1944年依据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国际货币制度,美元取得了等同黄金的地位。各国货币可以通过美元间接兑换黄金,黄金仍然发挥着最终国际货币的职能。 1971年8月,美国政府宣布暂时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 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达成了“牙买加协议”,决定推动黄金非货币化。从此黄金失去了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
——摘编自李翀《论黄金货币地位的演变与前景》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按照世界史发展脉络划分“黄金货币地位演变”的发展阶段,并予以说明。
静静海一中2023-2024第一学期高二历史(12月)
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场: 座号
一、选择题(酌情留足空间)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题,共47分)
26、(15分)
(1)
(2)
27.(15分)
(1)
(2)
第Ⅱ卷 提高题(共17分)
28、(17分)
卷面分( 3分 )
静海一中2023-2024第一学期高二历史(12月)
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A B C A B B A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A B B A D B C B
21、√
22、×,《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改为《战争与和平法》
23、×,两税法改为摊丁入亩
24、×,社区改为乡镇
25、×,古埃及文明改为古中国文明
26.(1)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4分)
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选官中的徇私舞弊现象;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任意3点,3分)
(2)主要内容:公开考试录用文官;实行文官政绩晋升制。(4分)历史意义:有助于减轻政治腐败风气;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巩固了议会改革的成果;有助于促进工业资本主义发展(4分)
27.(1)商业贸易与金融业发达;企业人才的聚集和技术的积累;清教徒节俭和投资思想的影响;圈地运动提供自由劳动力与粮食。(任意3点,6分)
(2)特点:进口总额高于出口总额;进出口额都迅速增加,其中进口原料比重较大;制成品出口远大于进口。(3分)
成因:从工业革命对英国影响(工业化增强了英国产品竞争力等);英国殖民扩张对外贸影响(英国拥有广阔海外市场等);等角度作答。(6分)
28.(1)阶段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期(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纪初)。(1分)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英国率先确立了金本位制,随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纷纷建立金本位制,促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3分)
阶段二:经济危机时期(20世纪二三十年代)。(1分)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废除金本位制,黄金退出国际货币流通领域。(3分)
阶段三:二战结束后(1944~1970年)(1分)。美国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为了促进世界经济和贸易的恢复,以便对外进行经济扩张,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黄金继续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3分)
阶段四:“滞胀”时期(20世纪70年代)。(2分)受到资本主义“滞胀”危机和国家经济实力对比变化的影响,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黄金最终失去了国际货币的地位。(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