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中学2023-2024学年秋季学期第2次月考
高二级生物学科试卷
本试卷共8页,21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
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所示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判断其中的①~⑤分别是什么结构或体液,并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肌细胞缺氧时③的pH降低,但由于Na2CO3的调节作用, ③的pH会维持相对稳定
B.②呼吸作用的终产物CO2不会引起③pH的变化
C.②中的氧气到达④中被利用需要经过6层生物膜,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
D.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葡萄糖的含量有关
2.某学生参加高考体检,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在等待体检的过程中,该学生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
A.神经调控皮肤血管收缩,体温迅速上升
B.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增加,血糖浓度下降
C.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强
D.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加,细胞代谢增强
3.下图是1型、2型两种糖尿病的部分发病机理图。据图分析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
B.细胞膜上①的数量受胰岛素分泌量的影响
C.2型糖尿病的形成原因是②受损,不能识别胰岛素
D.1型糖尿病病人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4.下图是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能准确地描述其调节过程的是( )
A.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B.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A→C→D→E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
C.当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能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D.若上图实线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体温调节过程属于神经和神经—体液调节
5.关于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前者参与细胞免疫,后者参与体液免疫
B.前者直接杀死病原体,后者杀死靶细胞
C.前者分泌抗体,后者杀死受病原体感染的细胞
D.病原体首次进入机体时,前者发挥作用;再次进入机体时,后者发挥作用
6.下图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甲仅指B细胞,丁仅指细胞毒性T 细胞
B.图中丙细胞可进一步增殖分化
C.图中④过程并不能将病原体彻底清除
D.病毒侵入人体后,一定会发生图示两个过程
7.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某种传染病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多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促进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属于免疫治疗
B.促进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属于免疫治疗
C.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出更多数量的记忆细胞,属于免疫预防
D.促进浆细胞分泌出更多抗体以识别并结合细胞因子,属于免疫预防
8.在“探究 2-4-D 对插枝生根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实验组别 1、2、3 和 4 分别是 2-4D 浓度为 a、b、c 和 0 的培养环境中插条的生根数量,下列叙述与该实验不相符的是( )
A.各组扦插的枝条上可以保留少量且等量的芽
B.该实验的因变量为 2-4-D 的浓度
C.b 可能小于 a
D.c 一定大于 b
9.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具有个体层次所没有的特征。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
B.分析年龄结构不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C.种群是一定空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
D.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10.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下列相关操作恰当的是( )
A.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然后计数
B.计数前向计数室滴加1滴台盼蓝染液染色,然后统计无色活菌
C.计数时需不断调节细准焦螺旋,统计酵母菌数量
D.每天相同时间将培养液摇匀后,取样计数,且需要做重复实验
11.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同种生物构成种群,而所有生物构成群落。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种群的“S”形增长达到K值时,种群中不再有新个体产生
C.记名计算法一般用于统计个体较大和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的丰富度
D.从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失去优势地位
12.世界各地因气候、地形和其他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群落类型,陆地群落包括森林、草原、荒漠等类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虽然森林群落分为不同类型,但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适应群落的特点完全相同
B.生活在草原群落中的动物都不能在森林群落中生活
C.森林生物群落中的动物都以尿酸盐作为排出含氮废物的主要形式
D.荒漠植物仙人掌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叶呈针状,气孔夜间开放
13.研究发现,果蝇通过训练能记住并避开某种气味,训练的方法是接触这种气味时伴随着电击。该记忆由一种被称为蕈形体神经元的细胞管理,其机制如图1、图2所示。电击能将多巴胺传递给蕈形体神经元,引发一系列生化反应,最终存储了将电击与气味联系起来的记忆,但这段记忆很快就会被遗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压力和睡眠等因素,会影响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含量
B.记忆和遗忘的启动,可能与多巴胺分子数量和识别多巴胺的受体种类有关
C.长时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学习、记忆和情绪都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
D.该条件反射建立过程,是“非条件刺激——气味”与“条件刺激——电击”关联形成的
14.为研究赤霉素和光敏色素(接收光信号的蛋白质)在水稻幼苗发育中的作用,科研人员将野生型、光敏色素A的突变体、光敏色素B的突变体(突变体是指相关基因不能正常表达的个体)的水稻种子播种在含不同浓度赤霉素合成抑制剂(PAC)的固体培养基上,在光照条件下培养8天后,测量幼苗地上部分高度和主根长度,得到如图所示结果。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赤霉素可通过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
B.光照条件下一定浓度的PAC处理对野生型水稻地上部分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C.光敏色素B传递的光信号异常时,增强了PAC对水稻地上部分的作用效果
D.浓度为10-5和10-6mol/L的PAC对三种水稻主根生长均为促进作用
15.下图表示GA(赤霉素)、ETH(乙烯)和IAA(吲哚乙酸)的关系,“+”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GA和IAA均可促进生长,表现为协同作用
B.GA可以通过抑制IAA氧化酶的活性来降低IAA浓度
C.由图推测,IAA两重性可能与ETH有关
D.束缚态IAA可能具有平衡植物体内IAA水平的作用
16.下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生物种群由某些外界环境变化景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若图甲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
B.若图乙所示为发酵罐中某菌种数量,则b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后期添加一定量的同种菌种
C.图丙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存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不再适合生存
D.图丁曲线可用于指导渔业捕捞,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速率最快
二、非选择题:共60分。除说明外,每空2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7.(14分)布氏田鼠是生活在寒冷地带的一种非冬眠小型哺乳动物。下图为持续寒冷刺激下机体调节褐色脂肪组织细胞BAT细胞产热过程的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看出,BAT细胞内的 能促进UCP-1基因的表达。
(2)寒冷刺激下该过程还会使BAT细胞中 增加,在其作用下,部分脂肪分解,其产物进入线粒体参与细胞呼吸。另一方面寒冷刺激还能使下丘脑合成并释
放 的量增加,最终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
(3)有氧呼吸过程中大量ATP的合成是在 完成的,该结构富含ATP合成酶,能在跨膜H+浓度梯度的推动下合成ATP。在BAT细胞中,UCP-1蛋白能增大该结构对H+的通透性,消H+浓度梯度,无法合成ATP,使有氧呼吸的最后阶段释放出来的能量全部变成热能。
(4)综上所述,在持续寒冷的环境中,布氏田鼠通过 调节,最终引起BAT细胞中 和 ,实现产热增加,维持体温的稳定。
18.(12分)登革热病人有皮疹、发烧、头痛等症状,登革热病毒可通过白色伊蚊传播,该病毒致病机理简图如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甲为 (1分),该物质和抗体Ⅰ能促进 ,使复合物增多,加重病症。
(2)图中血管通透性增大,致使病人的 外渗,引起组织水肿引起头痛。
(3)登革热病人发热是由于感染病毒后,“致热源”直接作用于 体温调节中枢,导致相应激素的分泌量增加,细胞代谢加快,耗氧量 (1分),体温升高。
(4)若注射疫苗预防该疾病,其机理主要时注射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 ,当病毒感染时注射过疫苗的机体免疫速度会更快,强度更大。免疫调节不仅积极应对外来抗原的入侵,同时也随时应对体内的 的细胞。以上资料说明免疫系统 具有 功能。
19.(12分)请分析下列图表,并回答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问题。
(1)当棉花生长到一定高度后,棉农常常会摘掉其顶芽,目的是解除 ,促进侧芽发育成枝条。
(2)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释放量、果实色素积累及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变化规律如图1。从该图可得出乙烯的生理作用是能促进 以及番茄果实成熟。
(3)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主要与细胞壁的伸展性有关。有人进行了CaCl2和赤霉素对某植物种子胚轴生长速率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分析可知,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对细胞壁的伸展起 作用;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在图中的 (A点、B点、C点)。根据上述实验分析赤霉素促进茎伸长的可能原理是赤霉素降低了细胞壁上 的浓度。
(4)生长素促进根系生长的最适宜浓度要比茎低得多,稍高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乙烯的生物合成,从而抑制了根的伸长,这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 (1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 (1分)。
20.(10分)种群密度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调查种群密度时,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以下是不同小组所做的调查,请参考图Ⅰ、Ⅱ、Ⅲ回答问题:
(1)第一小组采用样方法对某种植物进行调查,取样的关键除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 (1分)。图Ⅰ是其中的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圆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 (1分)株。
(2)①第二小组在对某池塘内鲤鱼数量进行调查时,第一次捕获200尾,全部进行标记后放生,第二次捕获160尾,其中带标记有10尾,估算该池塘内鲤鱼的总数有 尾,此方法为 。
②若图Ⅱ表示该种鲤鱼迁入新的环境后,其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Ⅲ中能反映该鲤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1分)。
③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N,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受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 (1分)水平,因为在此水平 。
21.(12分)下丘脑通过整合来自循环系统的激素和消化系统的信号调节食欲,是食欲调节控制中心。下丘脑的食欲调节中枢能调节A神经元直接促进食欲。A神经元还能分泌神经递质GABA,调节B神经元。GABA的作用机制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GABA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将引发突触
后膜 (1分)(填“兴奋”或“抑制”),
理由是 。
(2)科研人员用不同剂量的GABA对小鼠灌胃,发现30 mg·kg-1 GABA能有效促进小鼠的食欲,表明外源的GABA被肠道吸收后也能调节食欲。有人推测外源GABA信号是通过肠道的迷走神经上传到下丘脑继而调节小鼠的食欲。请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另设4个组别,验证推测。
①完善实验思路: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随机均分成4组。
A组:灌胃生理盐水;
B组:假手术 + 灌胃生理盐水;
C组:假手术 + ;
D组: + ;
(说明:假手术是指暴露小鼠腹腔后再缝合。手术后的小鼠均需恢复后再与其他组同时处理。)
连续处理一段时间,测定并比较各组小鼠的摄食量。
②预期结果与结论:若 (3分),则推测成立。南阳中学2023-2024学年秋季学期第2次月考
高二级生物学科答案
一.选择题(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C C C A C C C B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 D B D D C B B
二.填空题(共60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
17.(14分)(1)甲状腺激素和cAMP
(2) cAMP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3) 线粒体内膜
(4) 神经调节和体液(神经-体液) 脂肪分解增加 ATP合成减少
18.(12分)(1)细胞因子(1分) 病毒在吞噬细胞中的增殖
(2)血浆蛋白 (3)下丘脑 增加(1分)
(4)抗体和记忆细胞 衰老、损伤和癌变 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19.(12分)(1)顶端优势
(2) 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升高、果实色素积累
(3) 抑制 B点 Ca2+
(4) 两重性(1分) 吲哚乙酸(1分)
20.(10分)(1) 随机取样(1分) 8(1分)
(2) ① 3200 标记重捕法
②B(1分) ③ N/2(1分) 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21.(1)抑制(1分)
GABA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Cl-内流,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
(2)①灌胃30mg kg-1GABA 切断迷走神经 灌胃30mg kg-1GABA
②A组小鼠的摄食量与B组差异不明显,C组小鼠的摄食量比B组高,D组小鼠的摄食量比C组低(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