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时间:2023年12月21日10:30~12:00】
保山市2023~2024学年普通高中上学期B、C类学校第三次质量监测
高一物理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3页,
第Ⅱ卷第4页至第6页。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
准考证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
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保山开往昆明的复兴号C342次列车,每日08:40从保山发车,历经4小时12分到达
昆明站,全程约为483k。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8:40”指的是时间
B.“4小时12分”指的是时间
C.“483km”指的是复兴号动车运动的位移
D.“复兴号”动车较长,一定不能当成质点
2.对下面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力的单位牛顿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B.力、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
C.牛顿第一定律可以通过实验直接验证
D.物体质量越小惯性越大
高一物理·第1页(共6页)
0000000
3.如图1,粗糙的长方体木块A、B叠在一起,放在水平桌面上,B木块受到一个水平方
向的力的牵引,但仍然保持静止。则B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3
B.4
C.5
图1
D.6
4.某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2所示。
Ta/m·s
0
在0~3s,该物体
A.速度一定增大
t/s
B.速度一定减小
图2
C.速度变化越来越快
D.速度变化越来越慢
5.一辆汽车以20/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前方出现紧急情况需立即刹车。若
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恒为4/s2,不计司机反应时间,则汽车的刹车距离为
A.60m
B.50m
C.48m
D.20m
6.水平横梁一端A插在墙壁内,另一端装有一光滑小滑轮B,轻绳的一端C固定于墙壁
上,另一端跨过滑轮后悬挂一重力为G=100N的重物,∠CBA=30°,如图3所示,则
滑轮受到轻绳的作用力的大小为
A.50N
梦记强好别,用萌管器头:是县。武二
30
B.503N
A
D
C.100N
图3
D.1003N
7.如图4,一辆装满石块的货车在平直道路上以加速度a向前加速运动。货箱中石块B
的质量为m,石块B周围与它接触的物体对石块B的作用力的合力为(重力加速度为g)
A.0
B.ma
C.√(ma)2+(mg)
图4
D.mg
高一物理·第2页(共6页)
0000000保山市2023~2024学年普通高中上学期B、C类学校第三次质量监测
高一物理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
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一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
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题号
1
2
3
4
5
6
8
9
10
11
12
答案
C
C
B
AB
CD
AC
ACD
【解析】
1.每日08:40发车,“08:40”指时刻,故A错误。历经4小时12分到达昆明站,“4小
时12分”指的是一段时间,故B正确。全程约为483km,指轨迹长度,是路程,故C错
误。“复兴号”动车较长,但能不能视为质点要看所研究的问题,并不是一定不能看成质
点,故D错误。
2.力学中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为S、kg、,力的单位“牛顿”是导出单位,故A错误。
力、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有大小和方向,因此都是矢量,故B正确。牛顿第一定律是牛
顿在前人实验的基础上,根据逻辑推理得出的,是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的,故C错误。质
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故D错误。
3.先以A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处于静止即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所受合力为零,则A水
平方向不受摩擦力,否则合力将不为零。即AB之间没有摩擦力,与物体B发生相互作用
的有地球、水平桌面及A物体,则B物体受重力、桌面的支持力、A对B的压力及水平力
F,因在拉力作用下,物体B相对于地面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故B还受地面对物体B的摩
擦力,共受5个力的作用,故选C。
4.由图可知在0-3$,该物体加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于不知道速度方向,无法判断是加速还
是减速运动,故A、B错误。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由图可知在0-3S,该
物体加速度一直减小,则速度变化越来越慢,故C错误,D正确。
5.根据题意,由运动学公式2-听-2x可得,汽车的刹车距离为×=6-20
-m=50m,
2a2×(-4
故选B。
高一物理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
6.由题意可得,对绳B点受力分析如图1,滑轮受到绳子的作用力应为图
中两段绳中拉力F和F2的合力F,因同一根绳张力处处相等,大小都
等于物体的重力,即为F=F2=G=100N,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
由于拉力F1和F2的夹角为120°,则由几何知识得F=100N,所以滑轮
图1
受绳的作用力为100N。故选C。
7.石块B受到与它接触的物体对它的作用力及重力
的作用,二力的合力水平向右,如图2,根据平
行四边形定则得石块B周围与它接触的物体对
石块B的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为
F=(mg)2+(ma)2,故选C。
8.未加F时,木块A、B受力平衡,所受静摩擦力
mg
图2
等于弹簧的弹力,弹簧弹力为F=l=4O0N/m×0.02m=8N,B木块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
擦力为fm=G。=0.25×60N=15N:而A木块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fam=Ga=0.25×50N=12.5N,施加F后,对木块B有F+F为静摩擦力,其大小为f。=1N+8N=9N;施加F后,木块A所受摩擦力仍为静摩擦力,
大小为f。=8N;力F作用后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8N,B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9N,
故选B。
9.两个力的合力最大值为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则F合m=5N+4N=9N,两个力的合力最小值
为两个力方向相反时,则F含mm=5N-4N=1N,则合力的取值范围为1N≤F会≤9N,故
选A、B。
10.为减小测量误差,F、F2方向间的夹角要适中,不能过大或过小,故A错误。每次实验
中,需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橡皮条结点到达的位置以及细绳套的方向,故B错误。
拉橡皮条时,橡皮条、细绳和弹簧秤应尽量贴近且平行木板,故C正确。在测量同一组
数据F、F2和合力F的过程中,橡皮条结点到达的位置不能变化,以保证两个力的作用
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故D正确。
11.物体的重力为G=g=1×10N=10N,由图像可知,0~1s内,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物
体处于失重状态:1~2s内,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2~3s内,压力
大于物体的重力,物体处于超重状态:3~4s内,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物体处于超重状
态。故选A、C。
12.乙车的初速度为负向,其)-t图像为倾斜直线,即加速度恒定,则先沿负向做匀减速直
高一物理参考答案·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