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份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份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22 09:48:42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
1.C 2.C 3.A 4.D 5.A 6.B 7.A 8.A
9.D 10.D 11.C 12.D 13.A 14.D 15.D 16.C
1.C 2.C 3.A
【解析】1.图中左侧虚线框表示养老旅居客源地,结合“经济动因”“社会动因”“政策动因”等,可知①表示推力;右侧虚线框表示养老旅居目的地,结合“自然生态功能”“传统文化功能”“健康生活功能”等功能属性具有吸引作用,说明②为拉力;④位于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表示中间障碍;通过交通发展所形成的时空压缩效应,来促进带动(③)旅居养老。综上所述,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推力、拉力、促进带动、中间障碍,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社会支撑力属于旅居目的地的拉力影响要素,医疗机构数量越多,对旅居养老的拉力作用越强,C正确;城镇人口密度、老龄化系数都是旅居客源地的推力影响要素,A、B错误;温湿指数属于旅居目的地的环境支撑力影响因素,排除D。故选C。
3.康养依托型旅居地是避寒、避暑、避霾的理想疗养地,纬度较低的南部乡村较为适合发展此类模式的旅居养老。因此康养依托型旅居地多分布在西南、华南地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D 5.A
【解析】4.结合表格信息可知,该保护区主要树种为落叶林,同时也有较高比例的常绿树种,因此可以推断其应该位于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过渡区域,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均位于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区域,但是江苏南部主要以平原地形为主,保护区内可能没有海拔为1506米的山地,而浙江北部主要以丘陵山地地形为主,故推测其是该自然保护区最有可能存在的地区,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气候变暖湿之后,高海拔地区水热条件会得到改善,因此一些原先只能分布在低海拔地区的树种会逐渐向高处扩展,A正确;随着气候变暖湿,落叶树种生存环境逐渐变差,因此落叶树种多样性并不会增加,B错误;该所在地区气候逐渐变得暖湿,且常绿林株数也在不断增多,其所提供的隐蔽环境也会随之增加,因此喜荫蔽植被会增加,C错误;水热条件变优越,树木的生存环境变得优越,树木也会长的更加粗壮,D错误;故选A。
6.B 7.A
【解析】6.读图可知,日本是世界主要的原丝供应出口国,选用在日本生产的碳纤维原丝,主要是为了降低原丝成本,B正确;碳纤维原丝只是该企业终端产品的一个原材料,还需要经过多级加工,因此不是为了开拓市场,A错误;该企业直接使用在日本生产的碳纤维原丝,并没有与日本生产企业进行合作研发,C错误;增加战略储备并不一定要选用在日本生产的碳纤维原丝,D错误。故选B。
7.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原丝碳化环节耗能较大,应靠近能源充足的地区。M市位于美国西北部的哥伦比亚河沿岸,美国西北部地势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A正确;哥伦比亚在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优势不突出,BC错误;M市的河流流经区落差大,水流急,航运功能不高,D错误。故选A。
8.A 9.D
【解析】8.该日在秋分日过后几天,日出地方时略晚于6时,东偏南日出,正午12时太阳处在正南,结合影子位置可知,此时太阳处在东偏南约45°,时间大约为9时左右,东八区区时(120°E地方时)接近9点.巴黎处在中时区,时间接近1时,此时夜色苍茫,A正确;乌鲁木齐处在东六区,时间接近7时,并非烈日当空,B错误;悉尼处在东十区,时间接近11时,并非晨曦初露,C错误;巴西利亚为西三区,时间接近22时,并非夕阳西下,D错误。故选A。
9.2小时后,太阳方位顺时针向南运动,太阳高度升高,在同一位置拍摄该同学800米起跑,则照片中影子顺时针变短,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日出日落太阳方位:当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当太阳直射北半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当太阳直射南半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10.D 11.C
【解析】10.由我国长三角部分时期人口迁移的空间演化过程示意图可知,与多核心阶段相比,单核心阶段人口迁移的通道较少,因此A项错误。多核心阶段的出现次一级引力范围,说明在多核心阶段,由于受到次级城市的吸引,人口迁移除了向核心城市迁移外,还向次级城市迁移,与主要向核心城市迁移的单核心阶段相比,多核心阶段迁移的范围、规模更大,因此B项错误。在单核心阶段,人口迁移小城镇向核心城市的迁移为主,因此C项错误。在单核心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虽然人口迁移的迁移强度较大,但人口迁移的规模小、迁移通道较少,使得人口迁移的频次小于迁移通道多、规模大的多核心阶段,因此D项正确。故选D。
11.根据所学知识,在多核心阶段,若次级城市吸引力增强,使得人口向次级城市迁移,减少了人口向核心城市迁移的数量,这有效疏导了核心城市的人口压力,因此①正确;逆城市化指的是人口从大城市和主要的大都市区向小城镇甚至非城市区迁移的分散化过程;由图可知,核心城市主要迁移至次级城市,而非小城镇及农村迁移,故不会加剧核心城市的逆城市化,所以②错误;根据所学知识,人口的迁移方向的改变不会影响核心城市的行政级别,因此③错误;人口向次级城市迁移的过程中伴随着资金、技术、产业等要素的迁移,有利于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因此④正确。综上所述,C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D 13.A
【解析】12.由图例可知,四种岩层由新到老依次是玄武岩、大理岩、石灰岩、砂岩,所以图示地区岩石呈中间新、两翼老的关系,可推出图示地区的地质构造为向斜。根据等高线数据,可推断图示地区为山地,故该地为向斜山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由图可知,甲处位于陡崖处,有3条等高线重叠,且等高距为300m,据陡崖垂直高度计算公式:(n-1)d≤ΔH≤(n+1)d(其中d代表等高距,n代表等高线重合条数),计算得出陡崖垂直高度600≤ΔH≤1200,A正确;乙处为玄武岩,属于岩浆岩,化石分布在沉积岩处,B错误;丙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说明位于脊线上,不能发育成河流,C错误;丁处大理岩分布区,但等高线密集,坡度大,开采大理岩难度大,易引起崩塌等地质灾害,D错误。故选A。
14.D 15.D 16.C
【解析】14.在太平洋,台风中心自东向西移动,逐步从太平洋向我国靠近,台风过境时表层水温变化最明显的海区在23-25°N附近,根据MN剖面图可知,23-25°N区域在M一侧,由此可以判断台风过境时表层水温变化最明显的海区在台风中心北侧、台风路径右侧,D正确,ABC错误,故选D。如下图:
15.台风中心及附近海洋表层的水温的变化及原因是:由于台风带来狂风,带动表层海水的流动,使下层海水上升来补充,冷海水上泛,导致表层海水水温下降,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风暴潮是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同时和潮汐叠加时的情况,是一种大气向海洋输送能量的形式,C正确。海水蒸发是海洋向大气输送能量,A错误。狂风暴雨是大气的一种能量释放,不能向海洋输送能量,B错误。风海流是正常的风力带动的表层海水的流动,不是台风发生时的大气向海洋输送能量的形式,D错误。故选C。
【点睛】风暴潮的形成条件:海岸线或海湾地形呈喇叭口状,海滩平缓,使海浪直抵湾顶,不易向四周扩散。持续的刮向岸的大风,由于强风或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对海面作用,导致海水急剧升降。逢农历初一、十五的天文大潮,它是形成风暴潮的主体。当天文大潮与持续的向岸大风遭遇时,就形成了破坏性的风暴潮。
17.(1)纬度较高,地处半湿润地区,夏季高温天气少,气候凉爽湿润,利于亚麻生长;生长期较短,适宜引种生育期短的作物;地处松嫩平原,土层深厚肥沃等。
(2)亚麻种植面积大,原料充足;生态环境优良,亚麻品质高;麻纺织生产起步早,产业基础好,生产工艺先进;亚麻用途广,市场需求量大;亚麻制作工艺精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强;铁路、公路横穿该县,交通便利,利于亚麻制品远销;距哈尔滨等城市较近等。
(3)该县黑土广布,土层深厚,气候温和,亚麻生长条件优越;亚麻生长速度快.可再生;可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还可带动周边运输等产业的发展等。
【分析】本题考查兰西县农业区位条件分析、工业区位条件分析及今后发展方向等知识点。
【详解】(1)据材料“亚麻喜凉爽、湿润的气候,耐寒,怕高温,种子发芽最低温度1~3℃,营养生长适宜温度11~18℃,生长期70~80天,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栽培为宜”分析可知,黑龙江省兰西县纬度高,作物一年一熟,可以满足亚麻生长期70~80天的生长要求;夏季高温天气少,气候凉爽湿润,温度条件可以满足种子发芽最低温度,11~18℃时间较长,利于亚麻生长;兰西县位于松嫩平原,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据等高线判断,该县流经地区地势有一定坡度,不是低洼地,排水良好。
(2)是我国著名的“亚麻之乡”,适宜种植区面积大,亚麻种植面积大,亚麻产业原料充足;地广人稀,人为破坏小,生态环境优良,亚麻品质高;20世纪初开始发展,麻纺织生产起步早,产业基础好,产业链完整,生产工艺先进;亚麻用途广,产品种类多,市场需求量大;经验丰富,亚麻制作工艺精湛,品质优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强;据图可以看出铁路、公路横穿该县,交通便利,利于亚麻制品远销;距哈尔滨等城市较近,可以提供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支持等。
(3)要赞同扩大亚麻种植面积这一做法应该分析该县有利于亚麻种植的有利区位条件分析。材料中对亚麻生长需要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了重点介绍,因此要以分析气候和土壤条件为主。该县位于松嫩平原,黑土广布,河流沉积作用下土层深厚、肥沃;夏季气候温和,温度适宜,亚麻生长条件优越;亚麻生长速度快,是可再生资源;扩大种植可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带动周边运输等产业的发展等。
18.(1)地形:山高谷深(地势落差大),垂直差异明显;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气候:地处低纬,热量丰富;季风气候影响,降水丰富,适宜动植物的生长繁衍。
(2)有利:位于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多峡谷地形,开发条件较好。
不利: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处在地震带),施工难度大,工程量大。
(3)冬春季。理由:冬春季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山坡与河谷上方同高度的大气温差大;植被稀少,摩擦力小。
【分析】本题以白鹤滩水电站景观图和 金沙江流域各月平均降水量表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水电站的地形地质条件、山谷风形成原理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详解】(1)地形方面主要从山地的垂直分异差异显著以及地形对交通影响两方面叙述,“三江并流”地区山高谷深,地势落差大,垂直差异明显;地处山区,地形崎岖不平,交通不便,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气候主要是强调水热条件好,地处低纬,热量丰富;受湿润的夏季风影响大,降水丰富,水热条件优越,适宜动植物的生长繁衍。
(2)水电站主要开发水能,水能与河流径流量以及河流地势落差有关,该地位于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水能丰富;多峡谷地形,蓄水条件好,开发条件较好。不利的条件是当地位于地质活跃带附近,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施工难度大,工程量大。
(3)其中谷风势力强的基础条件有:一是该地处于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谷地与山坡的差异大;二是该地具有重重山脉,河谷地区的谷风受冬、夏季风干扰小。谷风势力强的季节性条件是:当地冬春季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山坡与河谷上方同高度的大气温差大,气压差加大,所以风力较大,加之冬春季部分植被落叶,一年生的草本枯死,因此植被稀少,摩擦力小,对谷风的阻挡作用较弱。
19.(1)环渤海湾区邻近东北亚经济圈,国际市场广阔;靠近京津唐和辽中南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靠近海洋,海运条件便利。
(2)北京市城市规模大,等级高;城市服务功能多、范围广;北京市距湾区各城市较近;北京市交通运输方式多样,交通便利;北京市与其他城市人才、技术、信息交流密切。
(3)连通京津冀与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缩短人流物流时间,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沿线地区专业分工与协作;缓解京沪线、京广线等干线运输压力(合理布局铁路网)。
【分析】本题以环渤海大湾区的协同发展为材料,涉及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及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结合题干要求,从地理位置的角度结合图片可知,环渤海湾区位于华北经济核心区,邻近东北亚经济圈,国际市场广阔;环渤海湾区靠近京津唐和辽中南工业区,工业基础雄厚,利于区域工业发展;靠近海洋,海运条件便利,适合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外交流频繁。
(2)城市是区域生产活动的中心,一般具有生产、服务、管理、集散、创新等功能,城市的辐射功能就是这些功能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能力。北京为我国首都,城市等级高,规模大,服务功能多,范围广;借助与环渤海大湾区之间的便捷交通,促使北京非首都职能疏解,利于将部分居住、生产、服务等功能疏散到周边地区;通过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和现代化发达的信息网络,北京与环渤海大湾区之间的人才、商贸活动以及信息等交流密切。
(3)通过构建环渤海高铁,完善区域交通运输网络,从而加强了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之间的联系,缩短了区域的时间和空间距离,有效促进了区域之间的人才、物资等相关生产要素的流动,缓解区域交通运输压力,进一步促进大湾区的形成。高铁的时效性强,加大了大湾区各城市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各城市之间因地制宜承接相关产业,加强相关产业的分工与协作,实现错位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构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湾区城市群。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度12月份考试
高三学年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康养依托型旅居地是避寒、避暑、避霾的理想疗养地,下图示意乡村旅居养老发展的概念模型,图中左侧虚线框表示养老旅居客源地,右侧虚线框表示养老旅居目的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表示
A.推力、拉力、中间障碍、促进带动 B.拉力、推力、中间障碍、促进带动
C.推力、拉力、促进带动、中间障碍 D.拉力、推力、促进带动、中间障碍
2.影响图中社会支撑力的因素有
A.老龄化系数 B.城镇人口密度 C.医疗机构数量 D.温湿指数
3.康养依托型旅居地多分布在
A.西南、华南地区 B.东北、华北地区
C.西北、西南地区 D.华东、华南地区
主要 树种 1997年 2017年
株数 比例/% 株数 比例/%
常绿 109 17.5 207 35.5
落叶 514 82.5 375 64.5
气候变化对森林群落组成与结构、生物多样性以及植物区系影响较大。我国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高海拔1506米)生态保护良好,近年来所在地区气候呈暖湿化趋势。下表示意该自然保护区某调查区1997年和2017年主要树种的株数及比例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该自然保护区最可能位于我国
A.山西省 B.山东省 C.江苏省 D.浙江省
5.气候变化对该自然保护区树种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A.低海拔树种向高处扩展 B.落叶树种多样性增加
C.喜荫蔽植被大量衰退 D.小径级树种竞争力增强
碳纤维作为战略性新材料,重量轻,强度高。德国一汽车企业某款电动汽车采用大量碳纤维部件,其生产各环节严格遵循零碳排放理念。下图示意该企业所用碳纤维部件的纵向主要生产环节布局,其中原丝碳化环节耗能较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该企业选用在日本生产的碳纤维原丝,主要为了
A.开拓销售市场 B.降低原丝成本 C.促进合作研发 D.增加战略储备
7.将原丝碳化环节布局在M市,倚重了当地
A.丰富的水能 B.先进的技术 C.完善的设施 D.便利的航运
丹东市(124°E,40°N)某中学9月27日举办了校运动会。某同学参加了400米、800米两项比赛。左图为该学校操场简图(黑点为400米起点),右图为该同学400米比赛起跑时拍的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8.400米比赛起跑时
A.巴黎(2°E)夜色苍茫
B.乌鲁木齐(87°E)烈日当空
C.悉尼(151°E)晨曦初露
D.巴西利亚(48°W)夕阳西下
9.2小时后,在同一位置拍摄该同学800米起跑,则照片中影子
A.逆时针变长 B.逆时针变短
C.顺时针变长 D.顺时针变短
区域人口迁移通常经历“单核心”向“多核心”演化的过程。下图为我国长三角部分时期人口迁移的空间演化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与多核心阶段相比,单核心阶段人口迁移的特点是
A.人口迁移的通道较多 B.人口迁移的规模更大
C.以小城镇间流动为主 D.人口迁移的频次更小
11.在多核心阶段,若次级城市吸引力增强,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①疏导核心城市的人口压力 ②加剧核心城市的逆城市化
③降低核心城市的行政级别 ④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右图为某地等高线和岩层地质界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示地区主要的构造地貌类型和成因分别是
A.背斜山 B.背斜谷 C.向斜谷 D.向斜山
13.图中四地符合实际的是
A.甲处陡崖的垂直高差可能是 1190m B.乙处岩层中可能找到化石
C.丙处可能发育成为河流 D.丁处为最佳天然大理岩开采点
台风是强烈的海-气相互作用现象,会对过境海区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台风与海洋的相互作用对于海洋环境预报具有重要意义。科研人员选取20°N-25°N,127°E的海域,研究1521号超强台风“杜鹃”对海水温度的影响。左图示意该台风移动路径及剖面位置,右图示意该台风过境前和过境时剖面M-N的海水温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与过境前比,台风过境时表层水温变化最明显的海区在
A.台风中心南侧、台风路径左侧 B.台风中心北侧、台风路径左侧
C.台风中心南侧、台风路径右侧 D.台风中心北侧、台风路径右侧
15.台风中心及附近海洋表层的水温的变化及原因是
A.升温 上升气流影响 B.升温 表层海水下沉
C.降温 下沉气流影响 D.降温 下层海水上升
16.台风形成及移动过程中,能体现大气向海洋输送能量的形式是
A.海水蒸发 B.狂风暴雨 C.风暴潮 D.风海流
二、非选择题(本答题共3小题,共52分)
17.(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亚麻是纯天然纤维,具有拉力强、柔软、吸汗、透气性良好和对人体无害等特点,可制高级衣料。亚麻喜凉爽、湿润的气候,耐寒,怕高温,种子发芽最低温度1~3℃,营养生长适宜温度11~18℃,生长期70~80天,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栽培为宜。黑龙江省兰西县是我国著名的“亚麻之乡”,20世纪初该县成功引种亚麻,目前该县已形成亚麻良种繁育、种植、加工、纺纱织布、针织编织、精深加工等系列产业,亚麻产品由过去的“麻纱布老三样”,拓展到汽车坐垫、家居用品、服装鞋袜、保健食品、旅游纪念品等八大类10多个品种,亚麻产业已成为兰西县的支柱产业。下图为兰西县地理位置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1)从气候和土壤条件方面,分析兰西县成功引种亚麻的原因。(4分)
2)简述亚麻产业成为兰西县支柱产业的有利条件。(8分)
3)有关专家指出,为了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兰西县应扩大亚麻种植面积,说明此举可行的理由。(6分)
18.(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三江并流”地区由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及其流域内的山脉组成。该地区多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动植物物种丰富,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图1为“三江并流”区域图。
材料二:白鹤滩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干流河段梯级开发的重要电站(位置见图1)。水电站所在河段山高谷深,干湿季明显,谷风势力季节变化明显。坝址处的峡谷地形不对称、岩性复杂、地震烈度高。图2为白鹤滩水电站景观图。
材料三:金沙江流域各月平均降水量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量mm 9.9 10.4 16.1 34 83 171 228.6 195.3 155.2 80.5 29.4 8.3
1)从地形和气候的角度,分析“三江并流”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6分)
2)评价在金沙江下游修建白鹤滩水电站的地形地质条件。(6分)
3)判断水电站所在河段谷风势力较强的季节,并说明理由。(6分)
19.(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2年“两会”期间,有代表建言“进一步完善《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筹划环渤海湾区发展规划。”图为“构想中的环渤海湾区示意图”。
1)从地理位置的角度,评价环渤海湾区发展的有利条件。(4分)
2)北京作为湾区中心城市,简析其辐射带动作用强大的原因。(6分)
3)简析规划中的环渤海高铁对湾区发展将会产生哪些积极影响。(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