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说课人:刘世彬条件语句(必修3)说课目录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三.教法分析四.教学过程分析1、地位和作用
《条件语句》选自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3第1章第2节。 在前面,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算法与程序框图以及算法的三种逻辑结构。由于计算机无法“识别”程序框图所表示的算法,因此教材安排了《基本算法语句》章节的学习,使算法通过计算机来实现,让学生们体会算法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实际运用。本节课紧接《输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之后,是用于表达条件分支结构的程序设计语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了解算法语句,并能用更全面的眼光看待前面学过的语句,并为以后的学习作好必要的准备。
一、说教材重点:条件语句的表示方法、结构和用法;
用条件语句表示算法。
难点:条件语句的嵌套和将具体问题转化为程序语句。2、重点与难点说课目录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三.教法和学法分析四.教学过程分析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通过实例正确理解条件语句的概念、表示方法、结构和用法。
②能初步用条件语句设计算法,表达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模仿,实践、探索等方法,经历设计算法、设计框图、编写程序以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算法的能力。
二、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感受和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和威力,形成自觉地将数学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思想,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体会算法思想在实际问题中的
运用,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价值观理念。 说课目录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三.教法分析四.教学过程分析三、说教法 2. 教学手段的利用: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通过在计算机上运行程序,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以促进学生的理解。 1. 教学方法: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运用情景体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从计算机与数学教学整合入手,创建新型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新知,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三、说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独特性,只有让学生亲身实践,学生才能真正领悟条件语句的真谛。我主张让学生把课堂搬到计算机教室去学习。所以, 我把学法定为 “自主、合作、探究与实践” 。
说课目录一.教材分析二.教法分析三.学法分析四.教学过程分析四、说教学过程教学基本流程 创设情景 形成概念解决问题通过例题、练习,加深对条件语句的理解总结反思布置作业 问题1:什么是条件分支结构?
问题2:请同学们回顾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的一般格式?
问题3:商场促销打折问题?
探究:上面是一个条件分支结构的算法,我们又该怎样在计算机上实现这个过程呢?设计意图:
温故而知新。设置贴近学生的生活的问题情景,能够增加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探索性。 阅读教材P27页,认识什么是条件语句,条件语句的表示
方法,以及条件语句两种格式,看清是如何用条件语句编写程序求一
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从而总结用条件语句编程的步骤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这也能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独立自主的精神。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条件结构与条件语句的对应关系,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条件语句的结构,使得学生的知识比较系统,比较连贯。为了突出教学重点(条件语句格式),在讲解新知识后,再次强调几个注意事项。 例1:请同学们根据问题3的程序框图,为收银员编写一个收费的
程序。解:x=input(“x=”)
if x>500
Else
end
print(%io(2),y) 例1:请同学们根据问题3的程序框图,为收银员编写一个收费的
程序。 此题较容易,但有些同学还是容易漏掉一些语句,比如结束语“end”,还有注意书写格式,教师要多加强调,达到让学生理解条件语句的一般格式的目的.最后在计算机上用Scilab软件运行该程序加以检验。设计意图:
学生利用刚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能让学生获得极大的成就感,从而使学生感到学数学是快乐的,数学是自然的,有用的。并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练习1:编写一个程序,求实数x的绝对值。 继续强调编写程序的基本步骤是:先根据具体问题写出算法步骤及程序框图,再根据程序框图写出相应的程序语句。设计意图:
安排练习1,不仅是为了应用条件语句,而且再次为学生提供了完整经历算法设计全过程的机会.让学生体会编写程序的基本步骤和思路,从而突破难点。设计意图:
进一步加强条件语句格式的理解,并熟悉条件语句的简单形式。强化编程的步骤,熟悉编程的套路,让学生体会到编程
的乐趣,给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例2:设计一个程序,输入实数x后,输出负数,
并画出程序框图。例3.将下列语句补充完整(1)判断输入的数是否是正数,
若是,输出它的平方,若不是输出
它的相反数,则①______
x=input (“x=”)
If _ ① __
Else
End
(2)求函数
的函数值,则②为______
x=input (“x=”)
If
Else
___ ② __
End
最后在计算机上用scilab软件运行程序加以检验。设计意图:
安排“该例题”,不仅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赋值语句和条件语句,而且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逆向思维。还能锻炼学生阅读程序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算法的各种表现形式之间的转化能力。设计意图:
在前面习题中,条件都只有两种可能的或一种可能的,相对比较简单,而这道例题需要判断三种情况相对比较难。 要求同桌一起合作,这样是为了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并通过讨论不同之处,让学生养成互相讨论问题的习惯.这有利于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互相勉励,共同进步。通过上台演示,并给予掌声鼓励,极大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一过程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例4:垦利县信誉楼值此开业之际,特推出以下优惠活动每位顾客一次购物金额在800元以上,打8折;若购物金额在500元以上,则打9折,否则不打折。请你设计算法程序框图,要求输入购物金额能输出实际交款额。 例4:垦利县信誉楼值此开业之际,特推出以下优惠活动每位顾客一次购物金额在800元以上,打8折;若购物金额在500元以上,则打9折,否则不打折。请你设计算法程序框图,要求输入购物金额能输出实际交款额。程序:
x=input(“x=”);
if x<=500
y=x;
else
if x<=800
y=0.9x;
else
y=0.8x;
end
end练习2.编写一个程序对于函数输入x的值,输出相应的函数值.设计意图:
通过习题,再次让学生经历算法设计的全过程,让学生加深对条件语句的理解.从而突破难点(将具体问题转化为程序语句),通过多次的提问修改,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让学生体会程序语句一步一步完善的过程。 单独提问:这节课你觉得自己有什么收获?学到了哪些知识?
教师注意引导,学了什么,有几种形式,格式是什么,注意什么,一般的应用原则是什么?设计意图:
开放式的课堂小结, 从“情感态度”的角度,来检验学生对整堂课全局上的把握。提高学生对数学理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必做:课本Page28练习 B 1,3;选做:课本Page28练习 B 1
2、课外探究。
①去银行调查个人所得税与工资间的关系
②去邮局调查外埠平信质量与邮资间的关系
模式:分小组进行探讨,并递交小组研究报告(作业)中,写出自己小组的观点、分歧,最后达成统一意见,合作解决该题。 设计意图:
作业布置有弹性,使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创造性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同学之间的默契,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这有利于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相互勉励,共同进步。 时间分配板书设计请专家同仁们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垦利县信誉楼值此开业之际,特推出以下优惠活动:每位顾客一次购物金额在500元以上,则打9折,否则不打折。请你设计算法程序框图,要求输入购物金额能输出实际交款额。 垦利县信誉楼值此开业之际,特推出以下优惠活动:每位
顾客一次购物金额在800元以上,打8折;若购物金额在500元以
上,则打9折,否则不打折。请你设计算法程序框图,要求输入购物金额能输出实际交款额。1、地位和作用
《条件语句》选自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3第1章第2节。 在前面,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算法与程序框图以及算法的三种逻辑结构和框图表示。由于计算机无法“识别”程序框图所表示的算法,因此教材安排了《基本算法语句》章节的学习,使算法通过计算机来实现,让学生们体会算法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实际运用。本节课紧接《输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之后,是用于表达条件分支结构的程序设计语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了解算法语句,并能用更全面的眼光看待前面学过的语句,并为以后的学习作好必要的准备。本节课对培养学生算法语言能力、有条理的思考与清晰地表达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学情分析教法选择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