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华师大版科学八上 6.1构成物质的微粒同步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华师大版科学八上 6.1构成物质的微粒同步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20.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2-22 10:4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章 第一节 构成物质的微粒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 最接近原子实际的原子模型是( )
A. 汤姆生模型 B. 卢瑟福模型 C. 分层模型 D. 电子云模型
2. (2023上虞区期末)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3. 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如图是小金建立的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其中“”处应填入的是( )
A.原子 B.中子 C.电子 D.质子
4. 将100毫升酒精和10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总体积小于200毫升,这说明( )
A. 分子由原子构成 B. 分子质量很小 C. 分子间有间隙 D. 分子可分解成原子
5. 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C.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D. 1个分子可能由1个原子构成
6. 1911年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时发现(示意图如图):
(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3)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
下列由该实验分析得出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不带电 B.原子是实心的球体
C.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7. (2023 椒江区二模)下列微粒观的内容中,能解释“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的是( )
A.分子间有间隙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很小
C.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D.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8. (2022江北区期末)反电子、反质子跟普通电子、质子的质量、电量均相等,电性相反。反氢原子是由反质子和反电子构成。1997年年初和年底,欧洲和美洲的研究机构分别制造出9个和7个反氢原子,这是人类探索反物质的一大进步。请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不带电荷的中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9. (2023 文成县二模)1911年,卢瑟福等人进行了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氢原子核)散射实验,用一些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而极少数粒子发生反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多数α粒子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
B.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偏转,说明原子核带负电
C.极少数α粒子发生反弹,说明原子核的质量很小
D.多数α粒子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外没有电子
10.固态碘受热后变成了紫红色的碘蒸气,无论是固态碘还是碘蒸气都能使切开的土豆变成蓝色,这说明( )
A.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C. 分子有一定的大小 D.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1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B.原子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C.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
D.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
12.(2023金华期末)卢瑟福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实验中,能证明绝大部分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的运动轨迹是( )
A.a B.b C.c D.d
13.(2023 上城区模拟)冬季寒潮来袭,北方各地玩起泼水成冰,冰花四溅的场景很是壮观。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冰花四溅”的场景,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冰花四溅”是由于水液化形成了冰晶
C.“泼水成冰”的变化过程,水分子之间的间距变小
D.“泼水成冰”的过程会放出热量
14.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上百万吨核污水排入大海,多国对此表示反对。核污水中含有氚,如图为氚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氚原子( )
A.含有2个质子 B.核电荷数为1 C.相对原子质量为4 D.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15.(2023 西湖区模拟)近期,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镁锂合金。该材料具有质量轻、强度高等特性。下列最可能是其结构模型图的是( )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6.[2022·湖州]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使物质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层次,例如:
(1)构成水的水分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开是因为__ __。
(2)水分子中含有氧原子,氧原子中电子绕核运动而不离开原子核是因为__ 。
(3)氧原子核中含有8个质子,每个质子都带1个单位正电荷,为什么这些质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开,请你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测。__ _。
17.学习科学要善于把观察物质的宏观变化与想象物质的微观结构联系起来,请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把100 mL水和100 mL酒精混合在一起,总体积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00 mL,这说明  。
(2)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
(3)1滴水里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
(4)液体酒精(C2H5OH)可以燃烧,将其制成酒精块仍然可以燃烧:  。
(5)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是因为  。
18.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1)从微观粒子角度而言,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解成       ,        又分别重新结合成        ,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    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由该实验可知,分子由      构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19.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请你填写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名称。
(1)家中铝合金窗户中的铝是由 构成的。
(2)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氯化钠晶体是由________构成的。
20.如图是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甲、乙两种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__________;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甲(化学式为C2H4Cl2)和乙的分子结构示意图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属于   (填“单质”或“化合物”)。
(2)资料表明,甲、乙性质有一定差异。小明根据甲和乙的分子结构和性质,得出如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结构 B.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
C.构成不同物质的原子种类和个数一定不同。
三、探究题
22.(2023 瓯海区二模)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2)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   。
23.(2023苍南县期中)项目小组在研究原子结构的历史进程中,发现卢瑟福做了两个重要的实验,揭开了原子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请根据实验回答。
实验一: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用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发现有如下现象: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属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
实验二: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
(1)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现象中,能证明原子核带正电的现象是    (填序号)。
(2)从现代观点看,实验二中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    。
(3)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24.小明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1)教材实验(如图甲所示):该实验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结论是   。
(2)改进实验: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半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图乙所示。小明做的实验还可以说明的分子性质是  ;混合均匀后,分子   (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3)如果继续完成图丙实验操作,对比实验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相比于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小明的实验改进最主要的优点有   。
25.(2023鹿城区期中)为破解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进行了不懈地探索。
史料一: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并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从而建立了西瓜模型。
史料二: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发现如下现象:
①绝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从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史料三: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
(1)史料一中汤姆生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他的推测依据是    。
(2)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α粒子数量,绘制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实验现象的图像是    。
A.B.C.D.
(3)从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中,我们发现   。(可多选)
A.汤姆生、卢瑟福等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
B.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推翻了汤姆生对原子内部结构的所有观点
C.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第一节 构成物质的微粒同步训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D
【解析】解析:波尔的电子云模型是目前最先进的原子模型
2.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的香气,故选项解释正确。
B、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是因为夏天气温高,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3. 【答案】A
【解析】A
4. 【答案】C
【解析】C
5. 【答案】D
【解析】D
6.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中有一个很大的空间,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内有含有带正电荷的微粒,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使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金原子中有体积很小,质量大的原子核;结合所学原子的构成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根据题意:α粒子带正电荷,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说明原子核带正电荷;故选项说法错误。
B、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金原子中有一个很大的空间,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选项说法错误。
C、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金原子中有体积很小、质量大的原子核;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的“α粒子散射实验”,无法得出原子核的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原子的构成、对新信息获取及灵活运用所学原子构成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 【答案】D
【解析】【解答】解:由于水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就会有更多的水分子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束缚而向远处运动,这就是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的原因,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8. 【答案】B
【解析】【解答】解:首先要明确一个氢原子是由一个电子和一个质子构成的,那么,一个反氢原子就是由一个反电子和一个反质子构成的。反电子带正电,反质子带负电。
故选:B。
9.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多数α粒子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故A正确;
B、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偏转,说明原子核带正电,故B错误;
C、极少数α粒子发生反弹,说明原子核所占的空间很小,故C错误;
D、多数α粒子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外电子的质量很小,故D错误。
故选:A。
10.【答案】D
【解析】解析:物质的化学性质由构成该物质的微粒保持,微粒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所以选D
11.【答案】C
【解析】【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原子结构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不显电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中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构成物质的粒子、原子的构成、化学变化的实质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2.【答案】D
【解析】【解答】解:卢瑟福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实验中,能证明绝大部分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的运动轨迹是d,带正电的α粒子撞击原子核而反弹回来。
故选:D。
13.【答案】D
【解析】【解答】解:A、冰花属于宏观物质,所以冰花四溅不属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故B错误;
C、等质量的水和冰,因冰的密度较水的小,所以冰的体积更大,这也就说明冰分子之间的距离更大,故C错误;
D、泼水成冰的过程中会发生水的凝固和水蒸气的凝华,这两个过程都会放出热量,故D正确。
故选:D。
14.【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核电荷数=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并结合图示进行分析、
【解答】解:A、根据图示可知,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故错误;
B、核电荷数=质子数,据图可知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因此核电荷数为1,故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据图可知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因此相对原子质量=3,故错误;
D、据图可知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因此质子数和中子数不相等,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等即可顺利解答。
15.【答案】A
【解析】【解答】解: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制得的具有金属特征的物质,合金属于混合物,A选项的结构模型图中原子均匀分布,符合题意,B、C、D选项的结构模型图中都有分子,而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则B、C、D选项的结构模型图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16.【答案】(1)水分子间存在引力 (2)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存在一种力,克服同种电荷间的排斥力
【解析】[命题考向: 考查分子间作用力、电荷的相互作用、受力分析。解析:(1)水分子间存在引力,使水分子聚集在一起。(2)原子核中含有的质子带正电荷,原子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根据电荷间相互作用力可知正负电荷间存在吸引力。(3)质子间存在相互排斥的电磁力,根据质子聚集在一起稳定不散开可推测,存在一种可以克服同种电荷间排斥的力使质子保持平衡。]
答案为 (1)水分子间存在引力 (2)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存在一种力,克服同种电荷间的排斥力
17.【答案】(1)小于 分子之间有空隙
(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3)水分子很小 
(4)液体酒精和固体酒精都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
(5)冰水混合物中只有一种分子
【解析】(1)小于 分子之间有空隙
(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3)水分子很小 
(4)液体酒精和固体酒精都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
(5)冰水混合物中只有一种分子
18.【答案】(1)氢原子和氧原子 氢原子和氧原子 氢分子和氧分子 水分子
(2)原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解析】(1)氢原子和氧原子 氢原子和氧原子 氢分子和氧分子 水分子
(2)原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19.【答案】[答案] (1)铝原子 (2)钠离子和氯离子
【解析】[解析] (1)家中铝合金窗户中的铝是由铝原子构成的; (2)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氯化钠晶体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答案] (1)铝原子 (2)钠离子和氯离子
20.【答案】乙 分子种类不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解析】解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最大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产生,从微观的角度就是是否有新的构成物质的微粒产生。所以甲图中有新微粒产生,而乙图没有,因此甲图是化学变化,乙图是物理变化。
所以答案为:乙 分子种类不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21.【答案】[答案] (1)化合物 (2)C。
【解析】[解析] (1)甲的化学式为C2H4Cl2,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2)由图示可以看出,甲乙两者分子结构不同,从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可知,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性质;甲、乙属于不同物质,但原子种类与个数相同,故构成不同物质的原子种类和个数可能相同。
[答案] (1)化合物 (2)C。
三、探究题
22.【答案】(1)不会;原子核;(2)C。
【解析】【解答】解:(1)极少数α粒子散射的原因是受到了一个体积小但质量相对而言较大的粒子的斥力,这说明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并不是均匀分布的;由原子的结构可知,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且体积很小。
(2)由α粒子散射实验可推断,原子是由具有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与C模型最相符。
故答案为:(1)不会;原子核;(2)C。
23.【答案】(1)②;(2)质子;(3)ABD
【解析】【解答】解:(1)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现象中,α粒子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能证明原子核带正电的现象是②。
(2)从现代观点看,实验二中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质子,因为质子数量改变后,元素的种类才会改变。
(3)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故A符合题意;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故B符合题意;
C.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更深入一步,故C不符合题意;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故D符合题意。
故选:ABD。
故答案为:(1)②;(2)质子;(3)ABD。
24.【答案】(1)烧杯B中的溶液变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分子间有间隔;继续
(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4)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或还能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在不断运动、体积质量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分子不断地运动,运动到酚酞试液中,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故填:B烧杯中的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半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图乙所示。小明做的实验还可以说明的分子性质是:分子存在着间隔。混合均匀后,分子始终在不断运动;
(3)图3丙在热水中进行实验,所以这样的设计是想研究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是否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实验顺利结束,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4)相比于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小明的实验过程最主要的优点有:操作简单和闻不到刺激性气味、更环保减少了污染;
故答案为:(1)烧杯B中的溶液变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分子间有间隔;继续
(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4)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或还能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的基本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分子的性质进行。
25.【答案】(1)原子对外不显电性;(2)A;(3)AD。
【解析】【解答】解:(1)原子对外不显电性,但原子中含有带负电的电子,所以可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
(2)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且体积很小,所以当α粒子正碰到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且是很少被弹回,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当α粒子正碰到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故A图像符合题意;故选A;
(3)A、汤姆森、卢瑟福两位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故选A正确;
B、19世纪末,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认为原子是枣糕式模型,卢瑟福能过α粒子散射实验验证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不是推翻了汤姆生对原子内部结构的所有观点,故B错误;
C、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在当时是认为正确的,但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发现卢瑟福的原子模型也不全对,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但并没有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完美的境界,故C错误;
D、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故D正确。
故答案为:(1)原子对外不显电性;(2)A;(3)A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子非鱼伴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