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期末冲刺之 第六章 物质的构成
一、选择题
1. 下列粒子微粒中不能构成物质的是( )
A. 原子 B. 电子 C. 离子 D. 分子
2. 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今年主题是“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蒸馏水是常见的一种溶剂,下列有关蒸馏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的导电能力强 B.它的pH=0 C.它由氢原子与氧原子直接组成 D.它是一种化合物
3. 据报道,一种新型铝离子电池,比现今普遍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具有更加优良的性能,未来,该铝离子电池或将成为下一代高性价比电池的理想选择,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锂、铝两种元素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锂、铝元素在周期表中分别位于第二、三周期 B.相对原子质量铝比锂多20.039g
C.锂、铝两种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D.核外电子数Al3+比Li+多8
4. 下列对如图所示四种分子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一个水分子由三个原子构成
B. 氮分子和氢分子由相同的原子构成
C. 比较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能说明分子可由种类不同的原子构成
D. 比较氮分子和氢分子,能说明分子可以由种类相同的原子构成
5. (2023诸暨市期末)小金对妈妈说:“你说菠菜中富含铁,为什么我用磁铁无法把菠菜吸起来呢?”小金认为的“铁”,是指( )
A.铁单质 B.铁分子 C.铁元素 D.铁原子
6. (2023上虞区期末)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7. 在“一带一路”伟大战略实施中,代表中国智造的高铁走在了前列。高铁动车与电路连接的石墨电刷没有用到石墨的性质是( )
A.稳定性 B.滑腻感 C.还原性 D.导电性
8. (2023平湖市期中)人们为了解释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汤姆生,他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
B.卢瑟福提出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
C.通过实验,科学家们发现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夸克构成的
9.(2023 淳安县一模)漂白粉是氢氧化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是一种常用的杀菌消毒剂,主要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已知Ca(ClO)2中钙元素化合价为+2价,该物质中原子团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 B.(ClO﹣)2 C.ClO﹣ D.ClO2﹣
10.下列物质都属于纯净物的一组是( )
①冰水混合物 ②洁净的空气 ③五氧化二磷 ④澄清石灰水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1.(2023杭州期末)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过了几代科学家的艰辛努力,直到现在仍在探索中,其中,行星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原子结构现代模型的问世,如图所示是锂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图中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不能根据该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得出的结论是( )
A.原子呈电中性 B.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C.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很小部分 D.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间存在一种互相吸引的力
12.硝酸铵(NH4NO3)是一种肥效较高、使用广泛的氮肥,下列关于硝酸铵中氮元素化合价的判断,正确的是( )
A.﹣4+6 B.+1+1 C.﹣3+5 D.无法确定
13.下列化学用语中,既表示一种元素,又表示一种原子,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H2 B.N C.Fe D.H2O
14.(2023 舟山模拟)如图,下面四个实验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A.用力把两铅块紧压,它们会结合起来 B.抽离玻璃板,一段时间后两瓶气体颜色变均匀
C.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变小 D.用力才能把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拉离水面
15.(2023金华期末)卢瑟福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实验中,能证明绝大部分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的运动轨迹是( )
A.a B.b C.c D.d
16.(2023长兴县期中)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如图是小金建立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其中“▲”应填入的是( )
A.元素 B.中子 C.电子 D.质子
17.O表示该氧元素的原子有8个质子,(16﹣8)个中子,O是O的一种同位素,含有8个质子,10个中子。现有两个容器,分别充满N、C、O三种原子构成的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碳(CO)(两个容器中分别含有相同的分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含物质的质量和质子数相等 B.含有相同数目的质子和中子
C.含有相同数目的中子和原子 D.含有相同数目的电子和中子
18.(2023魏县期中)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
A.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粒子,所以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同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D.同种物质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所以水和冰的化学性质相同
19.某元素R的化合价是奇数(不变化合价),已知其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其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R的化合价为( )
A.2(M-N)/55 B.2(N-M)/55 C.(2M-N)/55 D.(2N - M)/55
20.已知:(1)碘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氯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2)实验室可用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食盐加碘”就是在食盐中加入极少量的碘酸钾(KIO3)。(3)在一种叫作碘酸碘的物质中,碘元素的化合价只有+3价和+5价。则碘酸碘的化学式为( )
A.I4O9 B.I4O8 C.I4O7 D.I2O4
二、填空题
21.(1)二氧化硅可用来制造高性能通讯光导纤维.
请写出二氧化硅的化学式: ;硅元素在自然界的含量仅次于 元素;
(2)碳可用来制备碳纤维复合材料.常见的碳的单质有石墨、金刚石、木炭、活性炭等.
①石墨用于制造铅笔芯是利用了其 的特性;
②“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体现了碳 的特性;
③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的巨大差异源于 .
④水的净化过程中通常会用到哪一种碳单质: .
22.浓氨水有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面问题:
①实验中,E所起的作用是 .
②实验中观察到B、C试管内的溶液都变成红色,但C试管内液体变色速率较快,由此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写两条)① ② .
23.学习科学要善于把观察物质的宏观变化与想象物质的微观结构联系起来,请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把100 mL水和100 mL酒精混合在一起,总体积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00 mL,这说明 。
(2)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
(3)1滴水里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
(4)液体酒精(C2H5OH)可以燃烧,将其制成酒精块仍然可以燃烧: 。
(5)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是因为 。
24.物质的分类是化学学习的基础。请按照要求为下列物质分类: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洁净的空气 B.蒸馏水 C.五氧化二磷 D.硬水
E.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剩余固体 F.冰水混合物
(2)如图各图中“〇”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25.模型是联系宏观和微观的桥梁,如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①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 (填标号)。
②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 有关。
③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 。
26.如图1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12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其离子符号是 .
(2)图2是铟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 .通过上表分析可知,铟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
27.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1)从微观粒子角度而言,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解成 , 又分别重新结合成 ,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 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由该实验可知,分子由 构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三、探究题
28.(2023苍南县期中)项目小组在研究原子结构的历史进程中,发现卢瑟福做了两个重要的实验,揭开了原子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请根据实验回答。
实验一: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用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发现有如下现象: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属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
实验二: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
(1)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现象中,能证明原子核带正电的现象是 (填序号)。
(2)从现代观点看,实验二中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 。
(3)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29.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充足的能源、丰富的材料以及良好的环境。广阔的海洋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资源,开发海洋、利用海洋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1)我国最大的盐场——渤海湾长芦盐场,因其具有大面积滩涂,日照充足,雨日少,非常适合晒盐,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
(2)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仪器进行粗盐提纯实验。
①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E 。
②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溶解。用托盘天平称取经研钵研磨过的粗盐2.0 g,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溶解。
步骤二:过滤。组装一套过滤器,此时所需要的仪器除图中的仪器外,还有 ,将粗盐水分几次沿玻璃棒小心地倒入漏斗内,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 。观察滤纸上方和滤液情形,发现滤液呈浑浊状态,其原因可能是 (填一种可能性即可)。
步骤三:蒸发。组装一套蒸发装置,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点燃酒精灯加热,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当 时,撤去酒精灯。待冷却后,用玻璃棒将精盐转移到滤纸上称量。
③提纯之后该兴趣小组计算得到的精盐的产率偏低(产率=×100%),则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
A.溶解含有泥沙的粗盐时,搅拌时间不足 B.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C.蒸发时,未用玻璃棒搅拌
30.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固体的熔化规律”,两个小组分别选用了松香和蜂蜡两种物质。
(1)实验需要用到温度计测量松香和蜂蜡的温度,请写出两条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
;
(2)两个小组的实验数据和现象如下表:
加热时间/h 0 30 60 90 120 150 180 0 240 270
松香 温度/℃ 45 50 54 59 63 66 70 72 74 77
状态 固 固 软 粘稠 粘稠 粘稠 稀 液 液 液
蜂蜡 温度 50 53 55 58 62 65 67 70 73 75
状态 固 固 软 粘稠 粘稠 稀 液 液 液 液
根据数据和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对小组的实验进行合理的评价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31.扑热息痛(C8H9NO2)是一种常用于缓解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等症状的药品,成人每日服用量不超过2g。
(1)该药品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
(2)其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3)该药品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
(4)已知某种感冒药成分中每片药含扑热息痛的质量为325mg,则一名成人感冒患者每日服用该种片剂的量应不超过________片。
32.儿童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等症状。如图为某补锌口服液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图中葡萄糖酸锌化学式已不完整,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量是455,则葡萄糖酸锌化学式氢原子右下角的数字为 ;
(2)若儿童1kg体重每日需要0.5mg锌,每天从食物中只能摄入所需锌的一半。体重为20kg的儿童,理论上一天还需服该口服液 支?
2024期末冲刺之第六章 物质的构成(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B
【解析】[解析] 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而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不能构成物质,故B符合题意,而A、C、D不合题意。
[答案]B
2. 【答案】D
【解析】【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对蒸馏水的认识判断。
【解答】A.蒸馏水中几乎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它的导电能力很弱,故A错误;
B.蒸馏水呈中性,即pH=7,故B错误;
C.蒸馏水由水分子构成,而水分子有氢原子和氧原子,故C错误;
D.蒸馏水是纯净物,且由两种元素组成,那么它还是化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3.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
【解答】解:A、锂的核外有2个电子层,铝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所以锂、铝元素在周期表中分别位于第二、三周期,故A正确;
B、相对原子质量不能带单位,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的差值也不能带单位,故B错误;
C、锂、铝两种元素都是金属元素,故C正确;
D、铝比锂的核外多一个电子层,所以核外电子数Al3+比Li+多8,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4. 【答案】B
【解析】B
【解析】氮分子由氮原子构成;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
5. 【答案】A
【解析】【解答】解:菠菜中富含铁,这里的“铁”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小金疑问磁铁无法把菠菜吸起来认为的是“铁单质”。
故选:A。
6.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的香气,故选项解释正确。
B、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是因为夏天气温高,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7.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石墨的性质及其用途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动车的运行是依靠顶部的石墨电刷与电线接触获取电源,使用石墨制作电刷不仅因为石墨能耐高温、化学性质稳定、具有滑腻感,还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与碳单质的还原性无关。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碳的单质的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8.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汤姆生,它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故A正确;
B、卢瑟福提出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但是外电子分布在不同的层次做绕核运动是波尔提出的,故B错误;
C、科学家在探索物质结构的历程中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故C正确;
D、质子和中子都是由夸克构成的,故D正确。
故选:B。
9. 【答案】C
【解析】【解答】解:次氯酸钙中钙元素化合价为+2 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该物质中次氯酸根离子书写正确的是ClO﹣。故选:C。
10.【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
【解答】解:①冰水混合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②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③五氧化二磷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④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水和氢氧化钙,属于混合物。
故选:A。
【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11.【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行星模型理论,他认为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饶核做圆周运动。后来的研究表明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解答】解:根据原子结构行星模型图可以看出原子核的体积占原子的体积很小,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上的正电荷和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相等,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但是看不出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运动,是电子绕原子核沿一定轨道运动。
故选:B。
12.【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结合硝酸铵(NH4NO3)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硝酸铵(NH4NO3)中铵根显+1价,氢元素显+1价,设铵根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x+(+1)×4=+1,则x=﹣3价。
硝酸根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硝酸根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y,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y+(﹣2)×3=﹣1,则y=+5价。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解答】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A、该符号是氢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
B、N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氮元素,表示一个氮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错误。
C、Fe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还能表示铁这一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D、该符号是水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一般有三层含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一种单质,微观:表示一个原子)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所以用力把两铅块紧压,它们会结合起来,不符合题意;
B、抽出玻璃后,二氧化氮和空气之间发生扩散现象,符合题意,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符合题意;
C、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隙,所以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变小,小于酒精和水混合前的体积之和,不符合题意;
D、分子间存在引力,用力才能把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拉离水面,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答案】D
【解析】【解答】解:卢瑟福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实验中,能证明绝大部分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的运动轨迹是d,带正电的α粒子撞击原子核而反弹回来。
故选:D。
16.【答案】A
【解析】【解答】解: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原子构成分子,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其中“▲”应填入的是元素。
故选:A。
17.【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原子结构的知识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两容器内含有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碳(CO)的分子数相同,一个氮原子有7个质子,7个中子;一个碳原子有6个质子,7个中子;一个氧原子有8个质子,10个中子。
A、一个一氧化氮分子的相对质量和质子数分别为32、15;一个一氧化碳的相对质量和质子数分别为31、14,所含物质的质量不相等,故错误;
B、一个一氧化氮的质子和中子数分别为15、17;一个一氧化碳的质子和中子数分别为14、17,含有不相同数目的质子,故错误;
C、一个一氧化氮的中子和原子数分别为17、2;一个一氧化碳的中子和原子数分别为17、2,含有相同数目的中子和原子,故正确;
D、电子数等于质子数,一个一氧化氮的电子和中子分别为15、17;一个一氧化碳的电子和中子数分别为14、17,含有不相同数目的电子,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掌握所学原子结构的知识并结合题中信息即可顺利解答。
18.【答案】D
【解析】解:A、带正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阳离子,如质子带正电,A错误;
B、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只含碳元素,但不是单质,B错误;
C、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如水分子与氖原子,质子数都为10,但不是同种元素,C错误;
D、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水和冰的化学性质相同,D正确;
故选:D。
19.【答案】D
【解析】[解析] 设R元素的化合价为x(奇数),相对原子质量为y;则其氧化物和氯化物的化学式分别是R2Ox和RClx,并且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和化学式的有关计算公式,可列出一下两个方程式:2y+16x=M,y+35.5x=N.联立这两个方程,并解得x=(2N-M)/55。
[答案]D
20.【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碘酸钾推断碘酸根中碘元素的化合价,进而确定碘酸碘中后一个碘的化合价(具有正价的阳离子),从而书写对应的化学式。
【解答】解:碘酸钾中钾元素为+1价,而氧元素为﹣2价,设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得(+1)+x+(﹣2)×3=0,x=+5,所以碘酸碘中后一个碘的化合价为+3价,而碘酸根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其化学式为I(IO3)3.即为I4O9。
故选:A。
【点评】主要是根据信息进行分析对应的元素的化合价,进而做出判断。
二、填空题
21.【答案】(1)SiO2;氧;(2)①质软;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③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④活性炭.
【解析】【分析】(1)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由根据地壳中各元素含量的排序,进行分析解答.
(2)①根据铅笔芯是石墨和粘土的混合物,进行分析解答.
②钻石是经过琢磨的金刚石(碳的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保存的时间较长,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③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④根据水的净化过程中可用到具有吸附性的物质,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二氧化硅的化学式为:SiO2.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硅元素在自然界的含量仅次于氧.
(2)①铅笔芯是石墨和粘土的混合物,石墨用于制造铅笔芯是利用了其质软的性质.
②钻石是经过琢磨的金刚石(碳的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保存的时间较长,所以说“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③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用途,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的巨大差异源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④水的净化过程中可用到具有吸附性的物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水的净化过程中通常会用到活性炭.
故答案为:(1)SiO2;氧;
(2)①质软;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③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④活性炭.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碳单质的物理性质与用途、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答案】故答案为:①作对比实验;②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解析】【分析】①根据实验中,E所起的作用是作对比实验进行解答;
②根据分子性质进行解答.
【解答】解:①实验中,E所起的作用是作对比实验;
②实验中观察到B、C试管内的溶液都变成红色,但C试管内液体变色速率较快,由此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故答案为:①作对比实验;②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的特征及其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相互作用显色等方面的内容.
23.【答案】(1)小于 分子之间有空隙
(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3)水分子很小
(4)液体酒精和固体酒精都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
(5)冰水混合物中只有一种分子
【解析】(1)小于 分子之间有空隙
(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3)水分子很小
(4)液体酒精和固体酒精都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
(5)冰水混合物中只有一种分子
24.【答案】(1)BCF (2)B
【解析】【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一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多种分子构成。
【解答】解:(1)A.洁净的空气;D.硬水;E.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剩余固体,都含有不同种物质,都属于混合物.
B.蒸馏水;C.五氧化二磷;F.冰水混合物中都只含有一种物质,都属于纯净物.
故答案为:BCF.
(2)A中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
B中含有三种分子,属于混合物;
C中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
D中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
故选:B。
【点评】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根据物质的分子构成种类可以判断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是属于混合物。
25.【答案】(1)B和C (2)分子种类 (3)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的快。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BC是同种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速率不同,由AB可知,温度相同,分子不同,运动速率不同进行解答。
【解答】解:①在A、B和C中,BC是同种分子,且在127℃时分子的运动速率大于27℃,故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B和C,故填:B和C。
②从图中可见,氢气和氧气在27℃时的分子运动速率不同,故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分子种类有关,故填:分子种类。
③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的快。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填: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的快。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的性质以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等,难度不大。
26.【答案】故答案为:(1)失去;Mg2+;(2)49;5.
【解析】【分析】(1)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由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核内质子数进行分析解答;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2)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通过上表分析可知,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周期数相同,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表中12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为12,其元素的名称为镁元素;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阳离子.
(2)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由铟(In)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2+8+18+18+3=49.通过上表分析可知,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周期数相同,铟元素的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5周期.
故答案为:(1)失去;Mg2+;(2)49;5.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元素周期表的含义、原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7.【答案】(1)氢原子和氧原子 氢原子和氧原子 氢分子和氧分子 水分子
(2)原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解析】(1)氢原子和氧原子 氢原子和氧原子 氢分子和氧分子 水分子
(2)原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三、探究题
28.【答案】(1)②;(2)质子;(3)ABD
【解析】【解答】解:(1)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现象中,α粒子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能证明原子核带正电的现象是②。
(2)从现代观点看,实验二中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质子,因为质子数量改变后,元素的种类才会改变。
(3)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故A符合题意;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故B符合题意;
C.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更深入一步,故C不符合题意;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故D符合题意。
故选:ABD。
故答案为:(1)②;(2)质子;(3)ABD。
29.【答案】(1)蒸发结晶 (2)①蒸发皿
②铁架台(带铁圈) 引流 滤纸破损导致过滤不彻底(合理即可) 有较多固体析出
③AC
【解析】(1)蒸发结晶 (2)①蒸发皿
②铁架台(带铁圈) 引流 滤纸破损导致过滤不彻底(合理即可) 有较多固体析出
③AC
[解析] (1)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可知,海水晒盐的原理为蒸发结晶。(2)③根据产率的计算公式可知:溶解含有泥沙的粗盐时,若搅拌时间不足,食盐不能完全溶解,会使精盐的产率偏低;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过滤不彻底,可能会让晶体中混有泥沙等而使质量增加,从而使产率偏高;蒸发时,未用玻璃棒搅拌,使液体受热不均,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会使精盐的产率偏低。
30.【答案】[答案](1)使用温度计是要注意使得温度计玻璃泡与物质充分接触,但是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选择的温度计量程要适当 (2) 固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状态变化,温度上升;
(3)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所选择物质属于一类,没有对比性,另外表格设计中时间的单位错误,总之该实验没有找到固体熔化的规律。
【解析】[解析] (1)①在探究“固体的熔化规律”实验中,使用温度计是要注意使得温度计玻璃泡与物质充分接触,但是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否则就不是物质的温度;②还要注意选择的温度计量程要适当;(2)根据数据和现象可知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不断上升,状态由固态变为液态,可得到的结论是固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上升;(3)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所选择物质属于一类,没有对比性,另外表格设计中时间的单位错误,总之该实验没有找到固体熔化的规律。
[答案](1)使用温度计是要注意使得温度计玻璃泡与物质充分接触,但是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选择的温度计量程要适当 (2) 固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状态变化,温度上升;(3)见上面解析
四、计算题
31.【答案】(1)4 (2)151 (3)8∶9∶1∶2 (4)6
【解析】(1)4 (2)151 (3)8∶9∶1∶2 (4)6
32.【答案】(1)22 (2)1
【解析】【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
(2)儿童1kg体重每日需要0.5mg锌,则可计算出体重为20kg的儿童每天需要锌的质量;由每天从食物中只能摄入所需锌的一半,据此计算每天还需服该口服液的数量。
【解答】解:(1)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量是455,即12×12+x+16×14+65=455,x=22;故填:22;
(2)儿童1kg体重每日需要0.5mg锌,则体重为20kg的儿童每天需要锌的质量为0.5mg×20=10mg;每天从食物中只能摄入所需锌的一半,则每天从该口服液中摄入所需锌的质量为10mg×=5mg;而每支口服液中含锌5.0mg/支,故体重为20kg的儿童每天还需服该口服液1支;故填:1。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以某种补锌口服液说明书的一部分为情景素材,考查了同学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子非鱼伴你成长